A.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
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
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1)高中音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過去,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都是基於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社會民俗生活傳承等3種傳承方式,
而且幾乎是以「口傳心授」的模式來傳承。自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進入學校教育體系之後,這一傳承就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學生們除了學習本民族的音樂藝術以外。
還學習歐洲的音樂教育體系,將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配器等專業內容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體系中來。這一舉措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規范化的培養,同時與世界音樂教育進行接軌,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提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的時候,很多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家也在反思少數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逐漸丟失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在教學中利用五線譜或者簡譜教學的同時忘記了「口傳心授」的重要補充價值等。
B. 求一份音樂欣賞課的說課教案!
音樂欣賞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說課稿
--------------------------------------------------------------------------------
發表日期:年5月10日 【編輯錄入:風舞十天】
復旦中學 吳晶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是渝中區復旦中學的音樂老師吳晶。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欣賞綜合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本課我選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欣賞教材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共三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體裁歌曲的欣賞,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和個人風格;《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蒙古族民歌《贊歌》和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贊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樂風格的代表,是一首長、短調相結合的歌曲,曲調豪放,優美深情,剛柔並進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薩克民歌《瑪依拉》熱情奔放,富於草原風味。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賞兩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學生了解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認識到在同一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音樂風貌,從而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使學生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兩個不同民族的民歌。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布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採用了視聽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優點來幫助學生感知音樂,從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的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前課樂理知識,聽賞歌曲,創作活動這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那你們對這個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讓學生講講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和看法。引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興趣(點題),問題和學生的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生活中去,從而引起他們傾聽的願望。接著我將採用多媒體影像播放一組少數民族風情的介紹片段,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風情。
接著進入第二環節:首先我讓學生欣賞《贊歌》和《瑪依拉》兩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問:這兩首歌曲各屬哪個民族?兩首不同的風格民歌片段,引發學生了解各民族音樂全貌的興趣。然後我用課件展示出中國的版圖,把學生「帶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著我將讓學生欣賞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贊歌》,欣賞完後由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這樣能讓學生在聽賞和分析的過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樂,最後與他們一起總結出蒙古族歌曲的音樂特點——旋律自然流暢,寬廣。
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為了讓學生能鬆弛一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讓學生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教他們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的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活躍起來。接著欣賞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別講講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時我會讓他們欣賞哈薩克民歌《瑪依拉》,在聽時,我會提示他們注意聽哪一句給你感覺最特別?為了讓學生更加准確的抓住新疆民族音樂的特點,我會讓他們再復聽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後我運用表格對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新疆民歌的音樂特點——熱情、奔放、自豪。然後把蒙古族民歌與新疆民歌的旋律和節奏等特點作比較,這樣能引導學生更加直觀的區分出不同民族音樂來源與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音樂文化。
最後是第三個環節創作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播放兩首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歌曲,讓學生說說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其音樂特點有哪些?有了前面兩個民族音樂的分析過程,學生能更加熟練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然後我再讓他們根據不同民族的特點進行表演創作,如:舞蹈、繪畫、服裝展示等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學生在一起創作,發揮集體精神,並進行互評。學生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了解到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風格特色,從而成為該民族的重要標志。
這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穿插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這一課在教學上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在課堂里巧妙的將欣賞民族音樂——探索民族音樂——表現民族音樂融合在學生的活動中,並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發現不同民族的特點,整個過程連貫而自然。另一個特點是教學控制,通過熟悉的音樂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課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亂。
C. 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賞析》課程的學習心得、體會一篇,不用太長,急用謝謝!
迄今為止,世界上任何民族(種族或部族)的音樂文化,以及其音樂文化的發生、發展和繁衍、變化等,均有其特定的生存「時空」。中國也不例外:
時——即中國音樂文化大約五千年的歷時性發展過程。
空——即音樂文化所流布的「三維」空間:「長」為東到太平洋諸島、西起帕米爾高原;「寬」為南與東南亞諸國相連、北至廣闊的沙漠與草原;「高」即由低於海平面154米的吐魯番盆地到高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其中又存在著高中低三個立體層面。在這個立體層面上,同時生存著各種特定的地域性音樂文化形態模式。
如若追顧歷史我們不難得知,此種多元並存的音樂文化現象,遠在古老的神話傳說時代起便已初露端倪(此以樂舞為例,並指大約產生於戰國時期的關於「三皇五帝」等的神話傳說,直至夏商周三代的樂舞發展歷史。)。例如,以天皇為祭祀對象的《敬常天》,以地皇為祭祀對象的《依地德》,以人皇為祭祀對象的《載民》,或以黃帝、堯、舜、禹、商、周為祭祀對象的「六代樂舞」(《雲》、《咸》、《韶》、《夏》、《獲》、《武》)等個體性祭祀樂舞;與各個部落(氏族)相關的、反映游牧生活的「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反映農耕生活的「伊耆氏之樂」(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反映宗教生活的「朱襄氏之樂」(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陰康氏之樂」(民氣郁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等群體性祭祀樂舞。就樂舞的發展歷史而言,上列記述足可說明,早在「三皇五帝」神話傳說時代,中國大陸諸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便已形成。
也就是說,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往今來至少存活有海洋型(越族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平原型(華夏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高原型(氐羌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沙漠型(突厥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草原型(蒙古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以及連接並介於以上各型之間的中間型的音樂文化形態。此外,各少數民族之間,乃至本民族各支系之間,亦還存在著表現形式不同、存活形式各異的復合型音樂文化形態。也就是說,在這南北跨越30個緯度,東西高差4000米海拔的自然框架內所生成的各型音樂文化形態,不僅構成了中國各少數民族富集一體的音樂文化型態模式,與此同時,此種自然框架也桎梏著上述各種音樂文化形態之間的自由繁衍、廣泛交流與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中國這種一體之內多元並存的音樂文化流布格局。最為重要的是,如此種種的地域性格局好比磁碟中的「格式化」(即自然化),在這被格式化了的磁碟中所發生的一切音樂文化現象,均將被歸入其「程序」,或將被視作某種「約定」(即理所當然)而獨立存在,而此種程序與約定既反映在人們心理上的某種音樂文化「定勢」。 由於各少數民族之間音樂文化心理定勢所至,便產生了各民族間,乃至本民族不同支系間的「貌合」與「神離」兩種性質不同的音樂文化存在傾向(形式)。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存在形式,正是綜合了上述各種被「格式化」了的系統音樂文化(即不同音樂文化符號)形式而存在的音樂文化形式,因而她的存在即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大陸各個民族音樂文化有機「一體」的地域因素,同時也能讓人一目瞭然的體查到它的「多元」要素。因為「中國各民族的傳統音樂,在同一個文化群體中既有歷史上形成的共性;又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或不同時代特點遺留給具體樂種的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個性。」(黃翔鵬《論中國古代音樂的傳承關系--音樂史論之一》載《傳統是一條河流》,第 106頁,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總之,在這幅員遼闊的土地上,以北方游牧文化與南方農耕文化兩大文明為背景,孕育並繁衍了中國大陸各少數民族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傳統音樂文化形式。它們與中國諸少數民族居住地域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相適應,形成了另一道風景靚麗的人為景觀。此種人為景觀的形成,最終得益於其特殊的地域文化結構。
D. 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賞析》學習心得,體會一篇
bzd
E.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專為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高中起點專科班」、「高中起點本科班」而撰著的專業基礎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