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民族音樂在幼兒園教學

民族音樂在幼兒園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13 01:33:49

㈠ 如何讓中國傳統民間音樂走入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教育應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為了讓幼兒更多接觸、了解並逐步喜愛自己的民族音樂,通過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使幼兒從小潛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民間文化的熏陶,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欣賞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開始了「讓孩子在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嘗試,選擇並處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旋律動聽、曲調優美、節奏鮮明、形象生動、風格濃郁,適合幼兒欣賞與表現的音樂作品,力圖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與適宜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在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中得到美的熏陶,激發幼兒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培養與發展幼兒健康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一、合理選擇和處理民族民間音樂作品
1.選擇具有游戲性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
喜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寓教育於生活與游戲之中」。為此,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應盡量選擇游戲性強的題材與內容,或能設計為音樂游戲,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選擇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必須作適當的剪輯處理
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曲子較長,結構較復雜,幼兒不容易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深刻分析其音色、結構、風格、性質等特點進行剪輯,以適應幼兒的欣賞水平。如把結構較為復雜的音樂剪輯為A—B結構、A—B—A結構或A—B—C結構,使音樂變得短小且有規律,符合幼兒接受水平,幼兒能夠理解,也便於教師進行組織活動。
二、創設民族民間音樂活動環境氛圍,積極拓展傳統文化的廣度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營造與音樂相適應的環境氛圍,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創設與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相適宜的環境,營造寬松的音樂氛圍,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並且在其中了解到與之相對應的民俗文化。
1.營造與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相適應的物質環境和富有民間文化氣息的氛圍,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創設與民族民間音樂想像、表達相適應的活動環境
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要重視創設活動環境,如師幼問答活動、同伴互述活動、圖譜繪畫活動、肢體表演活動、打擊樂操作活動等。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積極、主動地體驗和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美的同時改變了以往孩子只在被動地聽的局面,激發幼兒情感的共鳴,把自己的精神與作品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融為一體。
三、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
1.多媒體動畫教學
讓幼兒充分感知民族民間音樂美,理解和欣賞民族民間音樂美,應運用能體現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圖片或多媒體動畫等課件來具體形象地加以展示。
2.圖譜教學
臉譜是戲曲文化現象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豐富的歷史內容,同時臉譜又是幼兒所喜歡的一種使音樂形象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它能形象、直觀地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獲得對音樂作品意境完整的印象,使幼兒的感知更具體、生動。
3.游戲教學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運用於傳統文化教育中是有效的選擇。
四、運用多種語言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美的意境
幼兒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節日中,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拍手,用表情、肢體等「語言」來表達自己聽音樂的直接感受。因此,要重視啟發幼兒運用方式來表達,這樣既能夠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美、表現音樂美,也能夠使得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美的獨特韻味。
1.口頭語言表達
當教師藉助多種感官感知手段啟發幼兒感受、理解音樂時,幼兒往往能用形容詞、短句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以及講述出當時所處環境和相關事物的情況。
2.肢體語言表達
幼兒天生好動。可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感受到的民間傳統文化節日的意境。
3.美術語言表達
幼兒喜歡自由畫畫,利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可以遷移於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面表現民族民間音樂內容,創造性地表達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並與同伴進行分享與交流。
當然,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幼兒在活動中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民族民間音樂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而深刻的全部內涵。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愛好因材施教,讓幼兒多接觸一些我國民族、民間戲曲和說唱藝術,指導幼兒樹立正確的藝術觀。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而要通過長期的、具體的措施來完成。

㈡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民間音樂

其實我覺得可以給孩子們播放一些古典音樂。孩子們都挺調皮,要不就在午休的時候,放悠揚的古典音樂作為催眠曲吧。。。。

㈢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本土優秀文化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它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感情,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學前期正是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育在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成為傾聽、欣賞音樂的人,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音樂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更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位於甘肅省南部的舟曲縣,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稱,境內山河縱橫、水草豐美,面積達30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有13.47萬人,藏族佔32.67%,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氣候。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悠久絢爛的歷史文化,舟曲的祖輩們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繼往開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且沿襲革故,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事象,促進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初步繁榮。
當地幼兒深受周圍環境中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對此有濃厚的探索興趣。為此我們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興趣、能力、需要,從弘揚本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入手,著重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兒萌發感受本土文化的興趣,啟迪幼兒創造本土文化的意識,並在與幼兒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創編了一系列取材於舟曲民間生活,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童歌曲、舞蹈以及適合幼兒的節奏樂曲,同時,我們不斷探索、建構、優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園本課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論文(一):讓幼兒走進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在他們心情愉快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們最輕松自在的表達、抒發和交流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歌唱的作用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通過歌唱最容易接近音樂,歌唱也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情感的音樂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歌唱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而又具實效的途徑。
然而,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傳統藝術是每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親身感受得到、觸摸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唱歌教學中融入了本土音樂素材,這些和生活緊密相聯的本土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學習,產生了觸動心靈和情感的巨大力量。這樣,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藝術的感染滲入兒童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和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1.1 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本土音樂的興趣。幼兒本土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讓幼兒在有趣的民間音樂教學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認識和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優秀、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間歌曲,滲透於幼兒唱歌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注重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取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便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我們錄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帶,在課休時間組織幼兒自由欣賞。因為這些音樂素材都取自孩子們身邊,所以大家興趣特別高,如在欣賞《牛兒,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這首歌曲時,教室內氣氛活躍,有幾位男孩子當場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們紛紛討論自己見過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領。短短的幾分鍾,有些幼兒已經能夠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隨意的欣賞超乎了預期的效果。
在音樂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了貼畫。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民族舞蹈示意圖,一些有情節的插圖等,並設立了本土民族音樂區,擺放了舟曲民族頭飾、腰帶、口弦等,通過幼兒的欣賞、交流、擺弄等,感受民間音樂的美,逐步萌發了孩子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通過「聽」和「看」,潛移默化地使民間音樂在幼兒腦中紮下了根,調動了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產生了對本土音樂的強烈學習慾望。
1.2 採用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因此,我們採用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歌曲。
如以《紅紅的燈會》這首歌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個類似過年的喜慶大節,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薩)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在晚上抬著轎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遊街,廣大市民則以掛荷包、掛紅袍、鑽轎子等形式來祝賀一年的風調雨順和祈求來年一切如意。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滿松棚,松棚的頂上和兩側則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五彩繽紛的燈籠交相輝映,使小城亮如白晝。《紅紅的燈會》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傳統燈會的情景,當老師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圖片時,身臨其境的感覺早已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接著引導幼兒欣賞配有《紅紅的燈會》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由於這首歌來自幼兒的生活,活動前老師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和啟發,幼兒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唱得歡快活潑、充滿情趣。
老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運用的語言生動與否是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兒在學習歌曲《請你再到舟曲來》時,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講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語氣及表情講述拉尕山的秀麗,用熱情的口吻表達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獻哈達的情景。這樣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起伏的節奏,由於幼兒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們很自然的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歡迎遠方客人來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將本土歌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靈活地選擇民間歌曲。舟曲本土民間歌曲形式多樣,擴展了幼兒音樂表現的內容。民間歌曲內容的豐富性,為幼兒的唱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每一學期中,我們都要進行各種主題活動,同時又根據各主題選擇相應的民間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學期國慶節時,教唱《拉尕山寨》這首歌,使幼兒加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在2008年春季學期第四周舉行的「春姑娘來了」主題活動中,學習舟曲民歌《放風箏》,老師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花開了,草綠了,小朋友都到操場上放風箏……然後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風箏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感受優美的曲調,引導幼兒充分體會春到舟曲的美麗景象,培養了他們熱愛舟曲、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在接受民間歌曲的過程中,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所傳遞給他們的全部內涵。但是,這些帶有濃郁民族藝術氛圍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唱歌所滲透給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2.系列論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理想方式。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能得到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的訓練,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開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長河中,民間舞蹈總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發出絢麗的光澤。
舟曲縣是一座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小縣,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間舞藝術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是舟曲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舟曲人民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朴、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沒有學習、繼承就沒有發展,並且民間舞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需求。
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充分挖掘一些優秀地、適合幼兒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發幼兒對民間舞蹈藝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向廣大幼兒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舟曲的民族舞音樂曲調活潑、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幼兒也十分喜歡這類音樂作品。鮮明的情緒色彩容易感染幼兒,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有強烈節奏特點的旋律則常常會引起孩子們的動作反應,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打拍子,晃動身體或做動作。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和參加一些舟曲的民間文藝活動,並利用孩子們吃早點前及課余休息的這段時間,播放一些歡快、優美的舟曲民族舞音樂,並講解音樂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點的動作,同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初步感受自己家鄉的本土舞蹈藝術。
如在寒假期間,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和家長觀看舟曲春節期間的「社火」系列活動,並在新學期組織幼兒大膽地講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楊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會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擔水》,而且把擔水的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還組織幼兒觀看一些舟曲民間傳說故事圖片和民間舞表演,這些生動的民間傳說和獨特古樸的舞蹈都產生於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學觀點,向幼兒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輩們生活的生動畫面。
豐富的本土舞蹈音樂開拓了幼兒的視野,多彩的本土音樂方式吸引了幼兒的視線,經常、持久的音樂熏陶使幼兒對本土民族舞的愛好大大增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本土文化的興趣。
2.2 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經驗,再加上孩子們自己在社區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孩子們學習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深入民間,大量收集合適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樂材料,並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舞蹈音樂材料,整理匯編,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風格,又適合幼兒特點。學習本土民族舞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既先學習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點的動作,如《放風箏》的顫膝、平步、放風箏,《鍋庄》中的彈口弦、背水等,有了這些動作基礎,而後再將各動作貫穿起來,學習成品舞便得心應手。
例如學習本土民族舞《多迪鍋》,在日常接觸中孩子們了解了「多迪鍋」的傳說,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達瑪的聰慧和善良,也憎惡國王的可恥,嚮往著五月初五時,人們採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動作時,我們提醒幼兒想像翠綠的香柏樹,潔白的枇杷花;美麗的鮮花,綠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裝的藏族小夥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互贈鮮花……。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動作要舒展、歡快、情緒上要熱情奔放。並觀看碟片,再次欣賞舞蹈《多迪鍋》,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經過啟發,再加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捧花、彈口弦的基本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動作也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會了基本動作,再將動作一貫穿,結合孩子們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們很輕松地學會了。
2.3 創作活動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過上兩個環節的准備,幼兒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動作特點。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一旦為孩子所接受,必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他們的心趣交相映照,這時教師引導幼兒來創編舞蹈動作,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孩子們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練掌握的動作編入歌曲,邊唱邊舞,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如在學會舟曲民間歌曲《拉尕山寨》後,我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結果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創作表演,最後用採花、捧花、背背簍下山等動作,完整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歌曲內容。再如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這本來是一節新授舞蹈課,將它改為創編課,幼兒積極性很高。經過提醒,孩子們在以前積累動作的前提下,以膝蓋的顫動與屈伸為基礎,應用上肢捧花、獻花、靠步、彈口弦等動作表達了舟曲人熱愛勞動,向遠方來客獻花的愉快情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於這是幼兒自己的創作,幼兒的表演興趣高昂,經過整理,由幼兒主創的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被定為舟曲縣幼兒園幼兒晨練曲目。
2.4 在欣賞過程中發現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學習、表演的實踐,孩子們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則會更進一步,其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從中尋找舞蹈作品的動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優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立足於人們生活的原貌,從中提取豐富的動作形象;另一方面則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創作出有地方特點、有韻律地動作語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屬性。幼兒的心靈是一個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體,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幼兒學習和欣賞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擁有自己民族屬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還是一種「育人」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幼熱愛民間舞藝術的美好情懷。
結合舟曲縣創建的「和諧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發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這一特色活動,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我們創編出舞蹈《豐收花鞭》。孩子們在欣賞中發現,裡面的舞蹈動作大部分是人民勞動情境的再現。舞蹈節奏爽朗,情緒紅火,構圖清晰,調度靈活,當花鞭在舞台上揮動,孩子們的歡快之心、興奮之心、喜樂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時又結合著外來舞蹈跨部的扭動,把舟曲民族的律動與引進舞蹈的形態自然貼切地融為一體,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時尚味,給孩子以親切與清新的感受。通過欣賞《放風箏》、《牛兒,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紅紅的燈會》等,引發了幼兒的本土舞意識,使舟曲民族舞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由此可見,在幼兒舞蹈中滲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繼承和發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這需要指導者細心的研究與耐心的探索,但幼兒燦爛而又真摯的笑容,便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喜悅。

3.系列論文(三):民間音樂在幼兒打擊樂活動中的開展。

音樂是在時間中運動的藝術,凡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事物,都存在著節奏,節奏是它們的本質特徵。在音樂中,可以有不帶確切音高的音樂,比如:各種鼓樂、民間打擊樂等,但是沒有不帶有節奏的「音樂」。可以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為什麼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幼兒就會有自發地跟隨音樂的表現呢?就是因為人們生命本身就有著豐富的節奏形式,音樂的各種要素中節奏與人的心理聯系最直接,關系最密切。節奏是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感知節奏是人們的本能。
舟曲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它產生於勞動生活,匯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攬了許多種音樂的表現形式,然而目前幼兒教學中,我們所開展的音樂活動形式單一,適合幼兒的音樂素材很少,對幼兒音樂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很有限。而形式各異、體裁紛呈的舟曲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進幼兒的心靈,為幼兒所理解接受,同時又便於收集、易於使用。
3.1 認識本土特色樂器,培養音樂情趣。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我們在音樂活動室內,布置打擊樂器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辯別各種樂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老師們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口弦、三角鐵、竹筷、鈸、喇叭、小鼓、竹板,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舟曲特色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鼓勵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樂器――串鈴、鈴鼓、沙筒,小鳥的叫聲、小河的流水能讓幼兒認識本土樂器――口弦、竹板等,然後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與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選擇適合鳥聲、水聲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2 熟悉樂曲,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打擊樂器是根據音樂進行的,傾聽音樂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舟曲民間音樂取材於民間,反映著幼兒的周邊生活。首先,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歌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擊樂的興趣性和表現力。然後,鼓勵幼兒仔細聽,感受音樂的性質、力度、速度、節奏及段落等,在聽音樂的基礎上隨音樂拍手逐漸熟悉音樂。
如在學習《喜慶豐收年》時,我們先引導幼兒看圖片,然後逐步講述舟曲的先輩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高興,每逢豐收便各自拿起鍋碗瓢盆,載歌載舞地進行慶祝,一直發展到現在這段音樂《喜慶豐收年》。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樂器,來隨音樂打節奏,表現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習《舟曲秧歌》時,因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兒還會輕聲哼唱,經過鼓勵,幼兒大膽地拿起鈸、鑼、小鼓等樂器,開始為音樂打節奏,幼兒的興趣不斷高漲。
3.3 隨音樂打擊樂器,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舟曲民間音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從各方面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民間音樂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兒情趣的歌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良好性格品質的途徑。在打擊樂活動中,性格孤僻的幼兒變得活潑起來,由於注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使膽小、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增強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大班幼兒表演了打擊樂《多迪鍋》,由於《多迪鍋》是舟曲一首比較傳統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學習、排練的過程中,一些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要爭著參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們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民間音樂來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著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從學打節奏到創編花樣動作,興趣始終很高,只要一有空,便會拿起樂器敲打敲打,有時還會一邊討論一邊打節奏。由於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從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幼兒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教學,幼兒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樂,也增強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激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標。

㈣ 怎樣培養幼兒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興趣

(一)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二)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繫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三)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
體態語,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
(四)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五)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台,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為此,我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㈤ 談談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音樂

一、多聽,如午餐時,課間10鍾都可以定期播放優秀民族音樂 二、多唱,重視幼兒園音樂課程多唱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優秀民族歌曲

㈥ 如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滲透民族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它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感情,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學前期正是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育在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成為傾聽、欣賞音樂的人,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音樂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更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位於甘肅省南部的舟曲縣,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稱,境內山河縱橫、水草豐美,面積達30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有13.47萬人,藏族佔32.67%,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氣候。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悠久絢爛的歷史文化,舟曲的祖輩們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繼往開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且沿襲革故,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事象,促進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初步繁榮。

當地幼兒深受周圍環境中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對此有濃厚的探索興趣。為此我們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興趣、能力、需要,從弘揚本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入手,著重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兒萌發感受本土文化的興趣,啟迪幼兒創造本土文化的意識,並在與幼兒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創編了一系列取材於舟曲民間生活,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童歌曲、舞蹈以及適合幼兒的節奏樂曲,同時,我們不斷探索、建構、優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園本課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論文(一):讓幼兒走進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在他們心情愉快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們最輕松自在的表達、抒發和交流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歌唱的作用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通過歌唱最容易接近音樂,歌唱也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情感的音樂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歌唱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而又具實效的途徑。

然而,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傳統藝術是每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親身感受得到、觸摸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唱歌教學中融入了本土音樂素材,這些和生活緊密相聯的本土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學習,產生了觸動心靈和情感的巨大力量。這樣,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藝術的感染滲入兒童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和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1.1 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本土音樂的興趣。幼兒本土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讓幼兒在有趣的民間音樂教學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認識和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優秀、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間歌曲,滲透於幼兒唱歌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注重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取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便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我們錄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帶,在課休時間組織幼兒自由欣賞。因為這些音樂素材都取自孩子們身邊,所以大家興趣特別高,如在欣賞《牛兒,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這首歌曲時,教室內氣氛活躍,有幾位男孩子當場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們紛紛討論自己見過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領。短短的幾分鍾,有些幼兒已經能夠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隨意的欣賞超乎了預期的效果。

在音樂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了貼畫。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民族舞蹈示意圖,一些有情節的插圖等,並設立了本土民族音樂區,擺放了舟曲民族頭飾、腰帶、口弦等,通過幼兒的欣賞、交流、擺弄等,感受民間音樂的美,逐步萌發了孩子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通過「聽」和「看」,潛移默化地使民間音樂在幼兒腦中紮下了根,調動了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產生了對本土音樂的強烈學習慾望。

1.2 採用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因此,我們採用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歌曲。

如以《紅紅的燈會》這首歌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個類似過年的喜慶大節,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薩)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在晚上抬著轎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遊街,廣大市民則以掛荷包、掛紅袍、鑽轎子等形式來祝賀一年的風調雨順和祈求來年一切如意。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滿松棚,松棚的頂上和兩側則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五彩繽紛的燈籠交相輝映,使小城亮如白晝。《紅紅的燈會》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傳統燈會的情景,當老師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圖片時,身臨其境的感覺早已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接著引導幼兒欣賞配有《紅紅的燈會》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由於這首歌來自幼兒的生活,活動前老師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和啟發,幼兒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唱得歡快活潑、充滿情趣。 老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運用的語言生動與否是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兒在學習歌曲《請你再到舟曲來》時,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講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語氣及表情講述拉尕山的秀麗,用熱情的口吻表達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獻哈達的情景。這樣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起伏的節奏,由於幼兒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們很自然的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歡迎遠方客人來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將本土歌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靈活地選擇民間歌曲。舟曲本土民間歌曲形式多樣,擴展了幼兒音樂表現的內容。民間歌曲內容的豐富性,為幼兒的唱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每一學期中,我們都要進行各種主題活動,同時又根據各主題選擇相應的民間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學期國慶節時,教唱《拉尕山寨》這首歌,使幼兒加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在2008年春季學期第四周舉行的「春姑娘來了」主題活動中,學習舟曲民歌《放風箏》,老師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花開了,草綠了,小朋友都到操場上放風箏……然後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風箏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感受優美的曲調,引導幼兒充分體會春到舟曲的美麗景象,培養了他們熱愛舟曲、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在接受民間歌曲的過程中,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所傳遞給他們的全部內涵。但是,這些帶有濃郁民族藝術氛圍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唱歌所滲透給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2.系列論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理想方式。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能得到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的訓練,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開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長河中,民間舞蹈總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發出絢麗的光澤。

舟曲縣是一座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小縣,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間舞藝術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是舟曲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舟曲人民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朴、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沒有學習、繼承就沒有發展,並且民間舞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需求。

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充分挖掘一些優秀地、適合幼兒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發幼兒對民間舞蹈藝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向廣大幼兒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舟曲的民族舞音樂曲調活潑、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幼兒也十分喜歡這類音樂作品。鮮明的情緒色彩容易感染幼兒,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有強烈節奏特點的旋律則常常會引起孩子們的動作反應,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打拍子,晃動身體或做動作。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和參加一些舟曲的民間文藝活動,並利用孩子們吃早點前及課余休息的這段時間,播放一些歡快、優美的舟曲民族舞音樂,並講解音樂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點的動作,同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初步感受自己家鄉的本土舞蹈藝術。

如在寒假期間,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和家長觀看舟曲春節期間的「社火」系列活動,並在新學期組織幼兒大膽地講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楊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會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擔水》,而且把擔水的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還組織幼兒觀看一些舟曲民間傳說故事圖片和民間舞表演,這些生動的民間傳說和獨特古樸的舞蹈都產生於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學觀點,向幼兒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輩們生活的生動畫面。

豐富的本土舞蹈音樂開拓了幼兒的視野,多彩的本土音樂方式吸引了幼兒的視線,經常、持久的音樂熏陶使幼兒對本土民族舞的愛好大大增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本土文化的興趣。

2.2 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經驗,再加上孩子們自己在社區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孩子們學習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深入民間,大量收集合適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樂材料,並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舞蹈音樂材料,整理匯編,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風格,又適合幼兒特點。學習本土民族舞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既先學習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點的動作,如《放風箏》的顫膝、平步、放風箏,《鍋庄》中的彈口弦、背水等,有了這些動作基礎,而後再將各動作貫穿起來,學習成品舞便得心應手。

例如學習本土民族舞《多迪鍋》,在日常接觸中孩子們了解了「多迪鍋」的傳說,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達瑪的聰慧和善良,也憎惡國王的可恥,嚮往著五月初五時,人們採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動作時,我們提醒幼兒想像翠綠的香柏樹,潔白的枇杷花;美麗的鮮花,綠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裝的藏族小夥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互贈鮮花……。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動作要舒展、歡快、情緒上要熱情奔放。並觀看碟片,再次欣賞舞蹈《多迪鍋》,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經過啟發,再加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捧花、彈口弦的基本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動作也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會了基本動作,再將動作一貫穿,結合孩子們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們很輕松地學會了。

2.3 創作活動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過上兩個環節的准備,幼兒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動作特點。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一旦為孩子所接受,必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他們的心趣交相映照,這時教師引導幼兒來創編舞蹈動作,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孩子們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練掌握的動作編入歌曲,邊唱邊舞,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如在學會舟曲民間歌曲《拉尕山寨》後,我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結果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創作表演,最後用採花、捧花、背背簍下山等動作,完整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歌曲內容。再如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這本來是一節新授舞蹈課,將它改為創編課,幼兒積極性很高。經過提醒,孩子們在以前積累動作的前提下,以膝蓋的顫動與屈伸為基礎,應用上肢捧花、獻花、靠步、彈口弦等動作表達了舟曲人熱愛勞動,向遠方來客獻花的愉快情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於這是幼兒自己的創作,幼兒的表演興趣高昂,經過整理,由幼兒主創的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被定為舟曲縣幼兒園幼兒晨練曲目。

2.4 在欣賞過程中發現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學習、表演的實踐,孩子們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則會更進一步,其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從中尋找舞蹈作品的動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優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立足於人們生活的原貌,從中提取豐富的動作形象;另一方面則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創作出有地方特點、有韻律地動作語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屬性。幼兒的心靈是一個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體,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幼兒學習和欣賞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擁有自己民族屬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還是一種「育人」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幼熱愛民間舞藝術的美好情懷。

結合舟曲縣創建的「和諧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發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這一特色活動,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我們創編出舞蹈《豐收花鞭》。孩子們在欣賞中發現,裡面的舞蹈動作大部分是人民勞動情境的再現。舞蹈節奏爽朗,情緒紅火,構圖清晰,調度靈活,當花鞭在舞台上揮動,孩子們的歡快之心、興奮之心、喜樂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時又結合著外來舞蹈跨部的扭動,把舟曲民族的律動與引進舞蹈的形態自然貼切地融為一體,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時尚味,給孩子以親切與清新的感受。通過欣賞《放風箏》、《牛兒,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紅紅的燈會》等,引發了幼兒的本土舞意識,使舟曲民族舞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由此可見,在幼兒舞蹈中滲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繼承和發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這需要指導者細心的研究與耐心的探索,但幼兒燦爛而又真摯的笑容,便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喜悅。

3.系列論文(三):民間音樂在幼兒打擊樂活動中的開展。

音樂是在時間中運動的藝術,凡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事物,都存在著節奏,節奏是它們的本質特徵。在音樂中,可以有不帶確切音高的音樂,比如:各種鼓樂、民間打擊樂等,但是沒有不帶有節奏的「音樂」。可以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為什麼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幼兒就會有自發地跟隨音樂的表現呢?就是因為人們生命本身就有著豐富的節奏形式,音樂的各種要素中節奏與人的心理聯系最直接,關系最密切。節奏是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感知節奏是人們的本能。

舟曲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它產生於勞動生活,匯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攬了許多種音樂的表現形式,然而目前幼兒教學中,我們所開展的音樂活動形式單一,適合幼兒的音樂素材很少,對幼兒音樂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很有限。而形式各異、體裁紛呈的舟曲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進幼兒的心靈,為幼兒所理解接受,同時又便於收集、易於使用。

3.1 認識本土特色樂器,培養音樂情趣。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我們在音樂活動室內,布置打擊樂器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辯別各種樂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老師們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口弦、三角鐵、竹筷、鈸、喇叭、小鼓、竹板,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舟曲特色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鼓勵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樂器——串鈴、鈴鼓、沙筒,小鳥的叫聲、小河的流水能讓幼兒認識本土樂器——口弦、竹板等,然後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與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選擇適合鳥聲、水聲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2 熟悉樂曲,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打擊樂器是根據音樂進行的,傾聽音樂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舟曲民間音樂取材於民間,反映著幼兒的周邊生活。首先,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歌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擊樂的興趣性和表現力。然後,鼓勵幼兒仔細聽,感受音樂的性質、力度、速度、節奏及段落等,在聽音樂的基礎上隨音樂拍手逐漸熟悉音樂。

如在學習《喜慶豐收年》時,我們先引導幼兒看圖片,然後逐步講述舟曲的先輩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高興,每逢豐收便各自拿起鍋碗瓢盆,載歌載舞地進行慶祝,一直發展到現在這段音樂《喜慶豐收年》。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樂器,來隨音樂打節奏,表現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習《舟曲秧歌》時,因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兒還會輕聲哼唱,經過鼓勵,幼兒大膽地拿起鈸、鑼、小鼓等樂器,開始為音樂打節奏,幼兒的興趣不斷高漲。

3.3 隨音樂打擊樂器,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舟曲民間音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從各方面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民間音樂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兒情趣的歌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良好性格品質的途徑。在打擊樂活動中,性格孤僻的幼兒變得活潑起來,由於注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使膽小、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增強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大班幼兒表演了打擊樂《多迪鍋》,由於《多迪鍋》是舟曲一首比較傳統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學習、排練的過程中,一些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要爭著參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們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民間音樂來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著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從學打節奏到創編花樣動作,興趣始終很高,只要一有空,便會拿起樂器敲打敲打,有時還會一邊討論一邊打節奏。由於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從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幼兒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教學,幼兒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樂,也增強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激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標。

㈦ 根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如何開展音樂活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創建者奧爾夫是一位卓有成績的德國作曲家,同時他也是一位音樂教育改革先驅。他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教材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他認為傳統音樂教學法舍本求末,過度強調技巧,卻忽略了音樂的生命、創造和表達。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先進而獨特的音樂教學法。它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說...兒歌、拍手、做游戲、講故事、唱歌等,培養兒童的樂感,尤其是節奏感和聽力,使兒童能夠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熱愛音樂。幼兒手指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此時最需要發展的不是技巧,而是樂感的培養和對音樂的熱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恰能滿足這一需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相對於傳統的音樂教學法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藝術教育的綜合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它把語言、律動和音樂教學相結合,通過節奏朗誦、拍手跺腳等人體樂器、音樂游戲、歌唱、舞蹈、繪畫、演小劇、演奏奧爾夫樂器等多種形式,使兒童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而且能夠綜合提高語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兒童創造精神(即興性)的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鼓勵兒童的創新精神。音樂活動中有大量機會讓孩子即興創作,創新求異。特製的奧爾夫樂器使兒童能迅速在樂器上表述音樂的構想,享受創作的樂趣。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本土化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本土化。奧爾夫的教育思想能與當地文化遺產完美結合,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迅速傳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進行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同時使兒童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這樣能夠增強兒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㈧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為前提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情緒體驗應建立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之上。 一是了解幼兒。幼兒是欣賞音樂的主體,因此所選擇和提供的欣賞素材必須與幼兒的認知經驗、情緒體驗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國膾炙人口的民族音樂,其中的《化蝶》片段優美舒緩、回味無窮,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解讀,幼兒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過PPT演示,讓幼兒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並通過模仿蝴蝶飛的動作感受樂曲優美的意境,在動靜交替中達到欣賞的目標;中班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兩只蝴蝶相知相伴、相親相愛的情感,並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句的起始;大班則重點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通過語言、動作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樂欣賞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為載體,幼兒的情緒體驗也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品質和感人的藝術美,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幼兒欣賞。同樣以《梁祝》為例,我們一般選擇《化蝶》片段,而很少選擇《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於「抗婚」所表達的奮爭、無奈、悲憤交加的情緒遠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難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對過程的關注為要旨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的過程。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凈化著我們的心靈,美化著我們的行為,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幼兒健康豐富的情感的培養。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漁舟唱晚》中,在幼兒首次欣賞時,由教師獨奏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古箏曲時而婉轉柔和、時而鏗鏘有力的特點。第二次欣賞時,教師運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技術讓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樂曲開始部分,展現給幼兒的是日出東山、寧靜的湖泊、搖曳的漁舟的動人畫面,聽到的音樂是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古箏的聲音悠遠回環,營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鳥棲息的優美場景;樂曲中間高潮部分,展現在幼兒面前的是漁民歡樂的生動畫面,聽到的古箏樂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歡快熱烈,此時幼兒的情緒也高漲和激動起來,似乎感受到了漁民豐收的歡樂;在樂曲的尾聲部分,展現的畫面是歸舟遠去、皓月當空,輕柔而舒緩的旋律使幼兒感受到月色的幽靜,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賞時,教師採用了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辨別三段音樂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的音樂營造的不同情感。幼兒在教師精心營造的音樂氛圍中身臨其境,情感的閘門頓時打開了,十分自然地跟著音樂模仿起漁民拉網的關注幼兒動作表現的過程。如果說「聽」能引導幼兒對音樂形象展開初步聯想,那麼「動」則使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因此,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動作表現是對音樂逐步熟悉和理解的過程。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讓幼兒模仿獅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兒會產生莫大的興趣;在欣賞中國民樂《金蛇狂舞》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模仿兩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循環體結構,幼兒在昂揚的旋律、鏗鏘有力的鑼鼓點子中用動作展現龍舟競渡的情形,對樂曲的感受更為深刻。 關注幼兒想像表達的過程。音樂的想像空間是其他藝術門類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絕對不是僅限於作品本身的內涵,而應該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過程。教師更應該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想像空間,引發幼兒想像的迸發,從而將幼兒帶入廣袤無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樂欣賞《小老鼠和泡泡糖》中,樂曲的原意是表現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時腳被粘住,在逃跑過程中被泡泡糖的彈性反彈回原處的情景。但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兒的想像脫離了作品的本身,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這時,教師順勢引導幼兒模仿小老鼠快樂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動作,使整個活動在幼兒自己的創作中達到了高潮,幼兒也體驗到了想像和創造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以情境的創設為主線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樂教學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種可讓幼兒視、聽、感、觸、動的環境氛圍,師幼共同分享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世界。幼兒本身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音樂欣賞的水平必須在情境中進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華。一般來說,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兒的欣賞習慣和年齡特點等因素決定,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語言創設情境。語言是一種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學手段,教師巧妙地使用語言,語言便會發揮神奇的妙用。在欣賞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夢幻曲》時,教師選用了童話《梨子小提琴》來進行配樂朗誦,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進柔美抒情的夢幻世界,從而激發出幼兒內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兒說:「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隻小松鼠,好像要跟著音樂一起進入夢鄉了。」有的幼兒說:「我感覺到月光灑到了我身上,感覺特別舒服。」……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不盡相同,語言的美與音樂的美巧妙結合起來,觸發了幼兒內心深處純真的感情,從而更加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中。 光線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光線,不僅能增加音樂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創設教學情境,烘托教學氣氛,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更准確地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欣賞音樂《挪威舞曲》時,在樂曲開始部分用暗一點的光線表現森林的神秘,在中間部分增加亮度表現精靈舞蹈的歡樂場景,在樂曲的結束部分將光線逐漸變暗,營造小精靈漸漸遠去、森林恢復平靜的場景。在光線的輔助作用下,幼兒在模仿小精靈舞蹈時自然歡欣雀躍,在表現小精靈遠去時又自覺調整動作,用輕柔的動作代替剛才歡快的舞蹈。 圖畫創設情境。美術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彼此間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適當地運用圖畫、圖譜等視覺的參與對幫助幼兒欣賞音樂大有裨益。在欣賞民樂《平湖秋月》時,教師將活動室內布置成一個以國畫為主題的場景,畫面上或一人舉杯邀月,或二人相對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間蟲鳥成趣,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中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自由地展開想像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他們的動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灑脫、寫意起來。 桌椅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一桌一椅也關情,幼兒桌椅的擺放也是一種情境的營造。如,幼兒欣賞《叫賣小調》時,用桌椅擺設的變化,巧妙地設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師帶領幼兒站在小街兩旁模仿小販叫賣的聲音,幼兒很快找到了感覺,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一片叫賣聲。在桌椅變化的集市中,孩子們玩著、樂著、感受著、體驗著、創造著、評價著、成長著,平凡無奇的桌椅創設的情境產生了生動的教學效果。 音效創設情境。音效是指現代音樂欣賞教學中,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而選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響素材。如,利用廢舊礦泉水瓶裝上豆子、沙子、小石頭等發出不同的聲音,利用揉搓報紙模擬風雨聲、敲擊盆桶發出「雷電聲」等。音效創設出的情境既能幫助教師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又能

閱讀全文

與民族音樂在幼兒園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