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音樂課互動游戲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不倒翁》點評
以往我們看到的音樂教學活動多以復習為主,而「新」還能不能進行?這是新課程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又一挑戰。本活動中,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探索讓我們感受到一個青年教師勇於實踐的精神。以下我圍繞目標制定、方法選擇、過程實施等方面做一點評。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1、目標的適宜性:
中班音樂活動《不倒翁》這一活動的目標是:能大膽的說、唱「不倒翁」,並嘗試用肢體予以表現,體驗在活動中表現「不倒翁」的樂趣。目標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並與這一年齡段藝術領域的具體要求相一致。
2、目標的操作性:
通過目標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幼兒通過這一教學活動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就是說、唱這首歌並能表現。
3、目標中關鍵詞的演繹:
簡單明了,突出了音樂活動中的情感特點——「趣」,因為有趣,所以感到樂趣。
4、目標對象統一
兩條目標都指向孩子。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猜——玩——說——唱——學,充分運用了示範、討論、講解、表演等方法,並藉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層層互動中推動孩子的理解,為 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細節,讓幼兒在與教師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整個活動中,反映了教師駕馭教學過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餘的師幼互動能力。教學過程結構清晰,逐步推進。有效地運用了多種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會了歌詞,教師的「教」在不著痕跡中完成。同時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出作為區級骨幹教師自身的教學機智與專業底氣,在發生不倒翁漏水時,能利用這點意外為己所用,使活動有序開展。而教師優美的舞姿在示範時給了孩子們美的享受,從孩子們身上也能看出平時在音樂素養方面的積累。另外師生關系的融洽,在老師與孩子的交流、眼神、動作中都能讓我們作為旁觀者深受感染。
三、教學效果
整個活動全班孩子都積極參與,非常專注,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建議:
1、在孩子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孩子提供自己嘗試的機會,如改為兩人一組,進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2、第一條目標針對性可更強些,突出重點。
⑵ 大班科學活動:不倒翁
不倒翁是在考察孩子對生活常識的理解,趣味的同時開發了孩子對知識的探索…不倒翁是關於重心的問題,就像馬戲團的走鋼絲之類的…
⑶ 如何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音樂教育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關鍵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音樂教育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積極的作用毋庸置疑。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會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幼教活動中,如何該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電話",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此種歌唱方法。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繫到
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小燕子》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小鳥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飛的動作,而且動作優美,當幼兒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小燕子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泄,就連平時不怎麼言語的章婧堯、劉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動室中間蹦跳起來……。當幼兒聽到《共產兒童團》的音樂時,立刻做出了解放軍的動作,敬著軍禮,很神氣的走著。嘴裡還不時的說著:"我是解放軍"。雖然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他們的動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
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如在打擊樂活動"瑤族舞曲"中主要節奏型是X XX,變化節奏是XX,XX,結束句的加強節奏為XX,教師可分別編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動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節奏。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體態語,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情色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雞》《郊遊》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
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復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台,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為此,我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幼兒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孩子年紀小,對音樂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會相互交流。還能向我征詢意見如周林儀就會對我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裡》我要跳舞的……" 我問她:"為什麼要聽這首歌啊?"她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孩子的言語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二)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樂器,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幼兒選擇適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三)聯系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不倒翁》這首歌之前教師為幼兒准備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師唱這歌的時候拿出了一個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師輕輕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馬上又立了起來,這時幼兒那驚訝的表情都表現在了臉上,都想來玩玩,體驗之後都想自己能擁有一個。教師心靈深處感應到孩子們的渴望於是拿出早已准備好的道具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製作不倒翁的樂趣。
通過對該歌的學習,不僅拓寬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二、 語言 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讀者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機結合,要努力將發展語言 能力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如:欣賞二胡曲"賽馬"當幼兒初步感受了音樂所描繪的節日賽馬的歡快、熱烈的景象後,讓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編故事,互相講述,這就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和說話的語境,幼兒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出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這使幼兒享受到了表現自我的樂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局限於音樂課中,應滲透於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三、音樂教育和心理教育統一起來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於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尋找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積極嘗試把二者統一於一個教育過程當中。實際上,傳統的音樂教育內容中本來就有著各種形式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東西,比如講禮貌、謙讓、合作、互助等主題。但是,在實踐的層面上,教師往往偏重於作品中的音樂意義,而忽略了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挖掘,這無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資源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外,在音樂技巧的練習中,教師們也應該注意通過演唱和演奏的訓練過程,培養兒童的堅強、自信、合作等優秀的品質,引導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僅僅注意兒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好地引導兒童感受音樂。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它的愉悅身心、調整情緒的作用要通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具備高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力,就無法通過引導兒童的欣賞活動實現音樂的內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樂教育與兒童心理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音樂教師本身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水平就必須提高,這是二者有效統一於兒童教育過程的前提條件。
第三、豐富教師音樂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具備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樂活動技能是兒童進行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從技能上看,兒童間的個體差異都是十分明顯的。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多樣性,盡管其中可能有比較統一的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要使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一起來,教師除了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並熟悉每一個孩子、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症狀,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⑷ 《自信不倒翁(如何幫助學生增強自信)》輔導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
⑸ 手工,趣味不倒翁教案及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因本班幼兒喜歡製作,結合年齡特點,我在無意中看到了不倒翁,隨之想起用蛋殼來製作不倒翁,為了培養幼兒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製作,提高幼兒探索的慾望,和體驗成功製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蛋的種類及相關知識。
2.學慣用蛋殼做不倒翁。
3.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使蛋殼更漂亮。
4.探索區別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不倒翁為什麼不倒的原因,從而根據不倒翁穩定的特點,利用蛋殼來製作不倒翁。
活動准備:
課件、蛋殼做的不倒翁、蛋殼、不倒翁輔助材料、橡皮泥、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蛋殼做的不倒翁,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兩個一樣的雞蛋娃娃,一個倒,一個不倒。)
幼兒體驗,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幼兒發現不倒翁的秘密。
請幼兒玩不倒翁。(蛋殼里裝大米、橡皮泥。)
教師提問:誰能講講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自己回答。
三、指導幼兒做不倒翁玩具。
教師:你們也來試一試,看看誰能讓蛋殼不倒?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鼓勵幼兒,幼兒大膽嘗試。
教師: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能使這些蛋殼更漂亮起來呢?哪些東西可以幫助它們?動起手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嘗試不同做法。
四、游戲:假如我是不倒翁。
請幼兒把不倒翁擺放到區域角。
教師:看看不倒翁是怎樣搖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播放歌曲《不倒翁》,幼兒隨音樂學不倒翁動作。
⑹ 急需幼兒園中班律動《不倒翁》的音樂與教案,求詳案,謝謝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不倒翁》點評 以往我們看到的音樂教學活動多以復習為主,而「新授課」還能不能進行?這是新課程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又一挑戰。本活動中,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探索讓我們感受到一個青年教師勇於實踐的精神。以下我圍繞目標制定、方法選擇、過程實施等方面做一點評。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 1、目標的適宜性: 中班音樂活動《不倒翁》這一活動的目標是:能大膽的說、唱「不倒翁」,並嘗試用肢體予以表現,體驗在活動中表現「不倒翁」的樂趣。目標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並與這一年齡段藝術領域的具體要求相一致。 2、目標的操作性: 通過目標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幼兒通過這一教學活動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就是說、唱這首歌並能表現。 3、目標中關鍵詞的演繹: 簡單明了,突出了音樂活動中的情感特點——「趣」,因為有趣,所以感到樂趣。 4、目標對象統一 兩條目標都指向孩子。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猜——玩——說——唱——學,充分運用了示範、討論、講解、表演等方法,並藉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層層互動中推動孩子的理解,為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細節,讓幼兒在與教師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整個活動中,反映了教師駕馭教學過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餘的師幼互動能力。教學過程結構清晰,逐步推進。有效地運用了多種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會了歌詞,教師的「教」在不著痕跡中完成。同時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出作為區級骨幹教師自身的教學機智與專業底氣,在發生不倒翁漏水時,能利用這點意外為己所用,使活動有序開展。而教師優美的舞姿在示範時給了孩子們美的享受,從孩子們身上也能看出平時在音樂素養方面的積累。另外師生關系的融洽,在老師與孩子的交流、眼神、動作中都能讓我們作為旁觀者深受感染。 三、教學效果 整個活動全班孩子都積極參與,非常專注,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建議: 1、在孩子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孩子提供自己嘗試的機會,如改為兩人一組,進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2、第一條目標針對性可更強些,突出重點。(來源:屈老師教案)
⑺ 如何做個「不倒翁」
克服失敗性格
心理學家認為,克服失敗性格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步,你必須不斷鼓勵自己,將喪氣的話改成打氣的話,並且客觀地找出讓你懷疑自己價值的理由,避免給自己貼上「無能」、「沒用」的標簽,避免產生那種「不幸的事就要發生了」的庸人自擾的感覺。有時候這種沒有客觀依據的想法常常會阻礙我們的發展。
為自己打氣的好處是,它有助建立自信、自尊,因為這些能在頭腦中設定肯定與積極的訊息,對於克服畫地為牢、自我設限往往很管用。
第二步,少找借口。你必須學會負擔起大部分的責任,動輒歸咎「運氣真背」,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這不過是推脫之詞。唯有承認你是事情成敗唯一的主導者,你才有可能全力以赴。
第三步,對自己誠實,並且有所取捨。你不可能樣樣都行,你必須了解你的才能,把力量集中在你有可能贏的事情上面。如果有些東西真的不是你想追求的,不必勉強自己,坦然放手,然後努力去追求你想要的。
第四步,征詢別人的意見與看法也是自救的方法之一。記住,有求勝性格的人最需要的是從心裡建設自己,找出自己可能會有的盲點,你可以求助別人替你分析診斷,指出哪些是你「視而不見」的優點,從而加強你的信心與戰鬥力。
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再避免打敗自己,天生的贏家就是你了。
應對挫折的心理學方法
心理學上所說的挫折,是指人們為實現預定目標採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不能克服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誰都不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的,都難免遇到一些困難和失敗,乃至飽經風雨和坎坷。一般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不順利、同學同事之間的一時誤會和磨擦、戀愛中的波折等,固然會引起不良情緒反應,但相對而言,這些事情畢竟是區區小事,影響不大。但嚴重的挫折則會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或者引起緊張、消沉、焦慮、惆悵、沮喪、憂傷、悲觀、絕望等消極心態。長期下去,這些消極惡劣的情緒得不到消除或緩解,就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使人變得消沉頹廢,一蹶不振;或憤憤不平,遷怒於人;或冷漠無情,玩世不恭;或導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嚴重者可能輕生自殺、行兇犯罪。青年人大都有遠大理想、熱情高,但涉世淺、經驗少,很容易產生挫折感,他們的感情又較脆弱,缺乏鍛煉、耐力差,遭挫折後很容易產生激烈的心理沖突,不能自製和自拔。因此,怎樣對待逆境、應付挫折,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需要我們用行動作出抉擇和回答。
心理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應付逆境、挫折的辦法不外乎下列三點:
第一,要正確認識挫折。每個人都應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和現實生活中,由於高考落榜、應聘失敗、事業不成、身染痼疾、工作事故、信仰破滅、家庭變故、生離死別、自然災害以及政治、經濟、種族、宗教、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傳統等等各種客觀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個人諸多主觀條件的限制,隨時都會遇到大小、輕重不同的挫折。它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現象,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逃避。能認識到這一點,一旦遇到挫折,思想上就要有所准備,不致驚慌失措。同時還應該認識到,一個人一生中經受一些適當的挫折,並不完全是壞事。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志,提高扭轉逆境、克服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古人說「多難興才」、「人激則奮」就是指的這個道理。反之,一個人如果不經歷困難和挫折,一生一帆風順,就猶如溫室里的花卉,禁不住人生中的風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時的挫折所壓垮,這樣的人就難以成才,難以有所作為。
第二,培養對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每個人的耐受力往往不盡一致,差別較大。有的人即使接連遭受嚴重挫折,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拼搏進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甚至自尋短見。實踐證明,身體強壯、心胸開闊、常處逆境、思維活躍、有理想、有抱負、有修養的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強;相反,體弱多病、心胸狹窄、嬌生慣養、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壯志的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則低。對挫折的耐受力,雖然與遺傳素質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後天的教育、修養、實踐、經驗和鍛煉。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覺、有意識地鍛煉培養提高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學會應付挫折的技巧。凡是經歷磨煉、有修養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時,大都有一些靈活應變、化險為夷的竅門。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期望法。遇到挫折時,盡量少考慮暫時得失,多想想美好的未來,不斷激勵自己:「振作起來,一切都會過去,將來一定會成功。」
②知足法。在挫折面前,要滿足已經達到的目標,對一時難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強求,多看看周圍不如自己境況的人。這樣,就容易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為將來的成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③補償法。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面的目標受挫時,不灰心氣餒,以另一個可能成功的目標來代替,避免陷入苦惱、憂傷、悲觀、絕望的境地。
④升華法。在遭受個人婚戀失敗、家庭破裂、財產損失、身患疾病等打擊後,化悲痛為力量,發奮圖強,去取得學習、工作和事業的成功,這是應付挫折最積極的態度。
總之,困難、失敗並不可怕,只要能直面人生、勇於拼搏,人生之船就會戰勝驚濤駭浪,駛過激流險灘,到達理想的彼岸。即使是一時受挫、失敗,也終會成為人生之路勇敢的開拓者,事業上的成功者。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脫穎而出的眾多年輕優秀人才,他們的成才與成功,實際上就是不斷戰勝挫折、奮勇開拓而取得的。
正確對待逆境,戰勝挫折
馬克?吐溫說:「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崙大家都知道,海倫?凱勒又是誰呢?海倫?凱勒是美國學者,她在一歲半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醒來後,眼睛被燒瞎了,耳朵燒聾了,嘴也說不出話來,成了一位集聾、啞、盲三位一體的特殊兒童。對這樣的兒童進行教育是特別困難的。但海倫依靠自身頑強的毅力學習盲文,靠手的觸摸來體驗文字的含義和別人的意思。她在聾人學校學習了數學、自然、法語、德語,能夠用法語和德語閱讀小說,考大學時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
1904年,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然後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先後寫了14部著作,其中《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樂觀》等作品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所面臨的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困境,可她勇於面對現實,敢於拼搏,譜寫了一曲激盪人心的生命之歌,也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贊揚。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海倫面對逆境不自卑,在挫折面前不低頭,成為了生活的強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都要受到逆境的考驗,逆境就如一塊試金石。那麼,當面對逆境時,我們究竟該怎樣戰勝它呢?①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要從全局著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挫折。那種具有遠大理想、能用正確積極的眼光去看社會看生活的人,往往更能夠承受挫折帶來的影響。
②要正視逆境。生活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歡樂也有痛苦。挫折是不能避免的,我們一生中必然要與挫折打交道。有人做過統計,發現成名的作家中,絕大多數都經歷過坎坷的生活之路。凡成功者,都與挫折進行過無數次戰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平時要有良好的心態,有一種隨時應付挫折的心理准備,要認識到任何挫折的發生都是有可能的。這樣,當挫折降臨到自己頭上時,就不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同時,要看到挫折積極的一面,挫折能夠提高我們的自我認識水平,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培養我們堅強的意志,增長知識和才幹,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正如列別捷夫所說:「平靜的湖水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③理智地對待挫折。《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宮刑後曾准備一死了之,可他想到父親的囑托,想到自己醞釀成熟的《史記》,毅然從生死的徘徊中解脫出來,這才有了歷史巨著《史記》。
④增強挫折耐受力。挫折耐受力是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或遭受打擊後,能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心理保持正常的能力。挫折耐受力強,就能夠在逆境中掌穩前進的舵,以笑臉來迎接周圍發生的一切。挫折耐受力的強弱,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的生活經歷和社會閱歷,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人,對於挫折的承受力相對較強,正如俗話所說:「曾經滄海難為水。」增強挫折耐受力要求我們鍛煉好身體,多參加社會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
⑤多增加成功的體驗。一個人如果經常遭到挫折,對自己的信心就會減弱。若多發揚自己的優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取得成功的體驗,便能夠增強自信心,戰勝挫折。
⑥提高心理素質,學會自我調整。首先,培養我們要積極、有自信心與意志力。一個人若對自己喪失了信心,他就會失去進取的勇氣。在挫折面前要做最好的准備、最壞的打算,對前景要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只要不失去信心,就會看到希望之光。因此要經常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平時多參加競爭,大膽表現自己,抱著積極參與的精神,不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
其次,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喜愛和感興趣的活動上來,當感情投入到新的情境中後,自然容易擺脫挫折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如聽聽音樂,看看文學書籍等。
再次,要適當發泄。把痛苦和憂傷埋在心裡,越憋越難受,長此以往很不利於心理健康。可以將這種壓抑的情感向親朋好友痛快地傾訴出來,尋找慰藉,或者採用劇烈運動,或把某些無用的東西當做泄憤的對象,這樣心情會舒暢一些。但不能採用不正當的宣洩,否則會造成不良後果。
總之,逆境並不像青面獠牙的惡魔一樣讓人害怕,我們都與它握過手。在我們學習那些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生活強者時,我們也能將挫折像蛛網那樣輕輕抹去。只要我們心裡有陽光,只要我們抬起不屈的頭顱,我們就能自豪地說:命運在我手中,挫折算得了什麼!
掌握突破困境的方法
成功地突破困境是有方法的,下面這幾種方法對一般人很適用:
(1)積極地面對困境
什麼叫積極地面對困境呢?這個世界並沒有失敗,所謂失敗,只不過是暫時停止成功。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馬羅絲女士12歲就得了風濕性關節炎,四十幾年來,她幾乎每天都在與病魔搏鬥,她的病情甚至已經嚴重到連講一句話都要休息一下的地步。像這樣的一個困境,她竟然能夠很樂觀地去面對,而且還跟主治醫師幽默地對話,讓主治醫師都非常佩服。最令人感動的是,她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用了3年的時間,錄制完《生命之歌》這樣一套錄音帶。
可見她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她就是想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困境、奮斗的過程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留傳給後人,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去面對困境。因此,有人說:「艱苦的歲月絕不長久,對一個不屈不撓的人,它很快就會離你而去。」
(2)分享經驗
要願意跟你的朋友分享你失敗的經驗。美國有位著名的建築師漢瑟,賺了好多好多的錢,可是因為一次錯誤的設計,他把他過去所賺的錢通通賠光了,他的公司也宣布破產。他感到前途渺茫,毫無目標地開車亂跑一通。當他到華盛頓地區的廣場時,不經意地撞到一個人,那個人本來很生氣,沒想到抬頭一看,卻說:「啊,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漢瑟先生!你怎麼會來這里呢?」
漢瑟說:「我的公司破產了!」
這位朋友說:「破產有什麼了不起!」他接著說,「5年前我也破產了,但是我現在又爬起來了啊!來,我請你喝杯咖啡,我告訴你我破產的經驗。」
兩個人一聊,結果,竟然聊出了很具體的結論——原來破產的人需要找人去討論經驗才能夠從破產裡面超越出來!所以兩個人馬上決定成立一個「失敗者聯誼會」。聯誼會規定,一定要破產過的人才能加入。而且這個聯誼會里,還特別規定每個人必須成為別人的老師,要非常坦誠、非常樂意地與大家分享他的經驗,讓其他人能夠知道怎麼樣從頭再來。
(3)不怕萬事開頭難
萬事開頭難,每邁出新的一步都是另一個困難的開始,讓一個球開始滾動,遠比保持這個球繼續滾動所需要的力量來得更多。這個定律也適用於我們的人生和夢想上,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它需要更多的勇氣。
成功是不斷推進的,你不可能一步登天,成功需要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地前進。當你越接近完成目標的階段,你的腳步似乎也會越來越快。
按部就班地走在成功之道上的好處是:當下一步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已經准備好了。
當你漸漸長大成人,你的想法會越來越得到落實,你和你的想法會一起成長。
但這並不表示一個成功的人不會遇到挫折。總的來說,一個原本成功的人會失敗,不外乎以下兩種原因:
①這個人過高地評價了他的才能,也就是說他開始追求他能力以外的事物。
②這個人對市場狀況判斷錯誤,在財務上過度擴充或濫用資源。後者屬於商業上的技術錯誤,每個人都可能碰到這個問題,但大部分的人可以藉助一名優秀的財務顧問減少這類錯誤。
第一種錯誤更為嚴重,因為這是個人自發發展策略上的錯誤,追求不屬於你的使命或誤認自己存在的意義,表示你已經在人生規劃上模糊了視覺的焦點。
如果你曾經在成功時遭受挫敗,那麼建議你想一想以上這兩種情況。
(4)把失敗當成通往成功之道
許多成功人士,在他們的生命中都有一兩次嚴重的挫敗,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將失敗視為通往成功大道必修的一門重要學科。可舉幾個例子:
①科學家在成功地發現某種元素或法則之前,往往會先經歷一連串失敗的實驗。
②演員常常會說,在他們獲得第一次演出機會前,有多少次試鏡失敗的經驗。
③頂尖成功的企業家也常遇到挫折,有些人甚至曾經面臨財務危機或破產的問題。
④手藝高超的廚師都知道在他們學習烹飪的過程中,曾經燒焦過多少鍋子,或苦於無法調配出某種可口的調味料。
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我們失敗與否,重點是我們不停留於失敗之中、不坐以待斃。只要不放棄,我們就不算真正失敗。
投手和打擊者都可能出現低潮,但他們仍然繼續打球,不輕言放棄;投資者也會有失誤的時候,而且市場隨時有不景氣的可能,但他們還是尋求機會,繼續投資。銷售人員10次有9次會吃閉門羹,但他們不放棄,繼續拜訪第11位客戶。
不要以為你的花園里的石頭是搬不走的,事實上,只要你投入足夠時間、精力,並善於藉助他人的力量,你一定可以移走那些石頭。
如果「需要」是發明的原動力,那麼「失敗」就是成功必經的過程,在逆境中經歷考驗是達到成功的必要過程。
從黑暗中拯救自己
一個身處逆境卻依舊能笑的人,要比一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潰的人獲益更多。處逆境而樂觀的人才具有獲得成功的潛質,他們的思想素質要比一般人更強。有不少人往往一處逆境,便立刻會感到沮喪,因此他們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在社會上,絕沒有鬱郁寡歡者、憂愁不堪者或陷於絕望者的地位。如果一個人在他人面前總是表現得鬱郁寡歡,就沒有人願意同他在一起,人們都要敬而遠之。
人類的天性就喜歡與和諧快樂的人相處,人們看那些憂郁愁悶的人,正如同看一幅糟糕的圖畫一樣。一個人不應該做情緒的奴隸,一切行動皆受制於自己的情緒,人應該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你周圍的境況怎樣地不利,你也應當努力去支配周圍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當一個人有勇氣從黑暗中抬起頭來,面向光明大道走去時,他心中便不會有陰影了。
影響人類成功的最大敵人便是思想的不健康,失敗者常常以沮喪的心情來懷疑自己的生命。其實,生命中的一切事情,全靠我們的勇氣,全靠我們對自己有信仰,全靠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樂觀的態度。唯有如此,方能成功。不少人處於逆境或是碰到沮喪的事情之時,往往會讓恐懼、懷疑、失望的思想來搗亂,喪失了自己的意志,以致使自己多年以來的計劃毀於一旦。有很多人如同從井底向上爬的青蛙,辛辛苦苦向上爬,一旦失足,就前功盡棄。
一個在思想心智上訓練有素的人能夠做到在幾分鍾內從憂愁的思想中解脫出來。但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是:不能排除憂愁去接受快樂;不能消除悲觀來接受樂觀。他們把心靈的大門緊緊地封閉起來,雖然費力在那裡掙扎,卻沒什麼成效。
人在憂郁沮喪的時候,要盡量改換自己的環境。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對於使自己痛苦的問題,不要過多地去思想,不要讓它再占據你的心靈,而要盡力想著最快樂的事情。對待他人也要表現出最仁慈、最友愛的態度,說出最和善、最快樂的話,要努力以快樂的情緒去感染你周圍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養成一種永遠不回憶過去悲痛事件的習慣,要進入最有興趣的環境中,去尋求幾種能使自己發笑和受到鼓舞的娛樂。有些人在家庭中尋找娛樂,和他們的孩子們嬉戲,而另外一些人則在戲院中、在談話中,或在閱讀富有感染力的書籍中尋求娛樂。鄉間也是一個神奇的娛樂寶地,自然常常是悲痛心情的療養所。有時一個小時的野外散步,就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心情。
學會找出失敗之因
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發展前途有著美好的憧憬與設想,很想嘗試新事物、攻克新課題,為自己開辟新的生活或事業。但他們往往是還沒開始干,或者剛一開始碰到困難就預想到失敗,害怕出醜,或是擔憂白白地耗費了自己的心血與精力,甚至是「莫名其妙」地感到事情不妙,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終於撒手不幹,只好安於現狀。
嘗試新事物、攻克新課題會有遭到失敗的危險,但任何事情要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干,就只有永遠等下去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新事物、新課題不經過實踐就會有十足的把握,不經過努力就會一舉奏效。你不去嘗試和實踐固然不用擔心害怕什麼,但也絕無前進的希望和成功的可能。這種心理態度本身就是「命里註定」的失敗,就是自我貶低和醜化,就是自我束縛的精神枷鎖。這種怕失敗、怕丟面子的意識和敏感,只能使自己過高地估計客觀的困難和阻力而過低地估計自己的潛在能力,只能使自己逃避挑戰、放棄希望、停滯不前、縮手縮腳,永遠把自己限制在無所作為、可憐巴巴的境地。所以說害怕風險就是沒有出息,害怕失敗就會徹底的失敗。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常見而且也是最具有破壞性的失敗原因。當你發現在你身上曾出現過某種原因時,切勿太過自責,你應該做的是下決心處理這些失敗的原因,而且應該馬上去做!
① 里糊塗沒有明確目標地過日子;
②愛管他人的閑事;
③教育程度不夠;
④缺乏自律,顯現出無法控制飲食和對機會漠不關心的傾向;
⑤缺乏雄心壯志;
⑥因消極思想和不良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疾病;
⑦兒時的不良影響;
⑧缺乏貫徹始終的堅毅精神;
⑨情緒缺乏控制;
⑩想不勞而獲的念頭;
當所有必要條件具備時,仍然無法迅速堅定地作出決定;
心中對貧窮、批評、疾病、失去愛、年老、失去自由、死亡等事物過分恐懼;
選到不適當的配偶;
過分謹慎或不夠謹慎;
選到不適當的職業;
隨時虛擲光陰和金錢;
措詞不慎;
缺乏耐性;
無法以和諧的精神和他人合作;
不忠誠;
缺乏洞察力和想像力;
自私而且自負;
報復慾望;
不願多付出一點點。
上面只列出了部分失敗的原因,而你必須了解的應遠不止這些,因為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通常不止一種。
要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失敗的事實
失敗是常見的,沒有失敗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微乎其微。因此,失敗對於打開人生局面也是有益的。一個人要想打開自己人生的局面,必須要了解自己、戰勝自己。要做到這兩點,必須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失敗,不能用消極的情緒度過每一天。清晨,當你睜開眼睛時,是否經常會想到:人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又一個多麼愉快的早晨!我從未感到如此開心!我想今天一定會是美好的一天。
找回自己小時候那種吹口哨的心情,使之成為你此刻面對失敗的態度,找回那種內心深處完全自然、毫不做作的樂趣。其實,真正的樂趣並不是表面上的或隨時可見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你會因為你的處境和你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如果你暗中注意這些快樂的人,就可以發現他們總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這正是積極面對失敗的關鍵所在。其實,這早已存在,當你覺得心情舒暢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快樂的神情,同時會欣賞萬物的美妙,心中的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心理學家亨利?C.林克博士說:當他看到病人沮喪時,他會要求病人先沿著街道疾走一番。「快快地走,繞街道走十圈。這樣走動可以鍛煉大腦的活動中心,使你的血液從情緒中心流瀉出去。而當你走回來後,你會變得較理性,而且比較能接受積極的思想。」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下午,一位先生和他的太太魯思還有小女兒莉薩一起去散步。他們在一起很快樂,玩得很開心。他們沿著公園走著,步履輕快,挺胸抬頭,興致高漲。「抬頭挺胸走路真有趣!」他們齊聲說。
他們走了約一里多的路,覺得全身舒暢,充滿活力。當他們走過第五大街上的萊特大廈和古根漢姆博物館時,莉薩說:「看,多美啊!」以前,這位先生從沒想過這些建築物有多特別,莉薩一說,他便抬頭又看了一次。這時,他才真正了解了偉大的建築師萊特注入在這個建築中的人生樂趣。它高高的尖頂直入雲霄,真正傳達著一種振奮、快樂。他第一次覺得自己開始喜歡上它了,而這可能是他當時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
你的身體健康狀況與你是否能享受生活有關系。當你精神振奮、心境開闊、容光煥發時,生命也便呈現出新的意義。適量地運動及休息,是心情愉悅的必要因素。
所以,要獲得人生的樂趣,首先要感覺正確,而要想讓自己的感覺正確,必須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其次是要思想正確。要好好地對待自己的心靈,積極地思考。一個積極思考者常會有意識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悅。你期望快樂便會找到快樂。你尋找什麼,便會發現什麼,這是人生的基本法則。開始尋找快樂吧,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凡是能往前看的人,期待將會發生偉大事情的人,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人。
決定一個人是否抵擋得住失敗的是一種心態。你的內心狀況決定你是快樂、積極,還是悲觀、消極。安東尼奧斯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他就不可能快樂。」菲爾普斯也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那些具有有趣想法的人。」
因此,如果你不快樂,你必須先對你的思想來一次徹底的改造,才能徹底享受人生的樂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滿了憤懣、怨恨、自私或者灰色思想,一切快樂的光芒便無法穿越。你需要改變精神生活,採用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然後才能真正獲得人生的樂趣。
有些人也許會問題:「老天從來就待我不公,我生下來就有生理缺陷,那我該怎麼辦呢?」如果你屬於這類「不幸者」,那就想想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吧!還有誰能比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更為不幸呢?可她成了美國著名的作家。也許你又覺得這是世上僅有的一個例子,那就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則平凡人物的故事吧!
有一個名叫丹普賽的孩子,他生下來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只有半邊右足和一隻右臂的殘端。作為一個孩子,他想跟別的孩子一樣從事運動。他喜歡踢足球,他的父母就給他做了一隻木製的假足,以便使他能穿上特製的足球鞋。丹普賽一小時接著一小時、一天接著一天地用他的木腳練習踢足球,努力在離球門越來越遠的地方將球踢進去。後來,他變得極負盛名,以致新奧爾良的聖哲隊都願意雇他為球員。
在一次比賽中,當丹普賽用他的跛腿在最後兩秒鍾內,在離球門63碼的地方破網時,球迷的歡呼聲響遍了全美國。這是職業足球隊當時踢進的最遠的球。這次比賽,聖哲隊以微小的比分戰勝了底特律雄獅隊。
底特律雄獅隊的教練施密特說
⑻ 不倒娃娃教案朱茵英
一、「不倒游戲」
教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身體不倒」的游戲。規則:擺動你的身體,但保證它不會倒在地上。能做到嗎?(滑稽音樂)二、觀察、感知認識不倒翁1、教師:身體不倒真好玩,看,那邊也來了一群可愛的不倒娃娃,他們好想跟你們一起玩呢!請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合作玩一個不倒娃娃,先去看一看不倒娃娃長什麼樣?再玩一玩它是真的不倒嗎?(聽到鈴鼓聲輕輕走回來)2、教師:誰來說一說你玩的不倒娃娃長什麼樣?(介紹)不倒娃娃真可愛,上面的腦袋小小的尖尖的,下面的身體圓圓的大大的。對了,不倒娃娃真的不倒嗎?誰來玩一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兩名幼兒示範)不倒娃娃真好玩,我也想來玩一玩!看!(教師示範玩兩個不倒娃娃)3、教師:誒,我的不倒娃娃跟你的是一模一樣的,他怎麼一推就倒了呢,怎麼回事?(讓幼兒發現其中一個娃娃倒下了,給幼兒看)三、師幼共同探究不倒翁的內部構造教師:(同時打開兩個娃娃的身體)誒,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在身體下面放了橡皮泥就不倒了呢?請你感受一下這兩個不倒娃娃的身體!(一個輕一個重)教師:原來不倒娃娃最厲害的秘密就藏在這里呀,只要在她的身體底部放些橡皮泥就可以了。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好玩的不倒娃娃?在你們的操作台上老師已經提供了一些製作不倒娃娃的材料,請小發明家們四人一組,也做個不倒娃娃吧。對了,每個不倒娃娃都長得差不多,怎樣知道哪個才是你做的呢?我已經在它們的小帽子上貼了一個小標記,這樣你就絕對不會搞錯了。
四、初步嘗試用橡皮泥做不倒娃娃1、教師:(選擇一個成功和兩個不成功案例:橡皮泥太少、傾斜或太多)這三個娃娃是剛才我們的小發明家做出來的,我們來看看都成功了嗎?哪個沒成功?為什麼?
2、通過比較共同發現不倒翁製作的小問題,一一解決。引導幼兒發現成功不倒娃娃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夠多,太少了,底部太輕,就會立不起來;另外,橡皮泥粘的不牢固也會倒,太多了也不行。
五、再次操作,改善完善自己的不倒娃娃1、教師:這下子我們總算明白了製作不倒娃娃的最佳方法,親愛的小小發明家們,失敗一次沒關系,讓我們重新去改良一下剛才沒成功的不倒娃娃,請你們好好把握,怎樣才能成功,已經成功的小發明家可以聚在一起比一比,玩一玩,誰的不倒娃娃最神氣。
2、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分享製作的不倒翁六、不倒娃娃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1、教師:不倒娃娃真好玩,怎麼推怎麼摁她都不倒,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東西是利用不倒娃娃的方式製作並使用的,看!(看圖片)2、教師:原來不倒娃娃可以用來當做鍛煉身體的沙袋呀,看,我這兒也帶來了一個專門給小朋友玩的不倒熊沙袋,想不想來嘗試一下?(兩個兩個上前玩一玩)讓我們抱著它去大大的操場上玩一玩!
⑼ 幼兒園中班有趣的音樂課有誰知道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不倒翁》點評 以往我們看到的音樂教學活動多以復習為主,而「新授課」還能不能進行?這是新課程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又一挑戰。本活動中,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探索讓我們感受到一個青年教師勇於實踐的精神。以下我圍繞目標制定、方法選擇、過程實施等方面做一點評。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1、目標的適宜性: 中班音樂活動《不倒翁》這一活動的目標是:能大膽的說、唱「不倒翁」,並嘗試用肢體予以表現,體驗在活動中表現「不倒翁」的樂趣。目標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並與這一年齡段藝術領域的具體要求相一致。 2、目標的操作性: 通過目標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幼兒通過這一教學活動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就是說、唱這首歌並能表現。 3、目標中關鍵詞的演繹: 簡單明了,突出了音樂活動中的情感特點——「趣」,因為有趣,所以感到樂趣。 4、目標對象統一 兩條目標都指向孩子。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猜——玩——說——唱——學,充分運用了示範、討論、講解、表演等方法,並藉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層層互動中推動孩子的理解,為 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細節,讓幼兒在與教師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整個活動中,反映了教師駕馭教學過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餘的師幼互動能力。教學過程結構清晰,逐步推進。有效地運用了多種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會了歌詞,教師的「教」在不著痕跡中完成。同時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出作為區級骨幹教師自身的教學機智與專業底氣,在發生不倒翁漏水時,能利用這點意外為己所用,使活動有序開展。而教師優美的舞姿在示範時給了孩子們美的享受,從孩子們身上也能看出平時在音樂素養方面的積累。另外師生關系的融洽,在老師與孩子的交流、眼神、動作中都能讓我們作為旁觀者深受感染。 三、教學效果 整個活動全班孩子都積極參與,非常專注,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四、建議: 1、在孩子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孩子提供自己嘗試的機會,如改為兩人一組,進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2、第一條目標針對性可更強些,突出重點。
⑽ 假如我們要給二年級的科學課程講授不倒翁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如何利用ARCS模
不倒翁的工作原理是使重力的作用線偏離支點,使重力對支點產生力矩,即抵抗力距。由於不倒翁傾斜的角度不斷增大,重力作用線的偏移量隨之增大,抵抗力矩也隨之增大,最終實現和外力力矩的平衡,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擾、保持平衡的能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從杠桿原理來說,不倒翁倒下時,重心的作用點一直處於端部,不管支點在哪裡,雖然底座的力臂較短,但是力矩=力*力臂,不倒翁還是會因為底座那頭力矩大而回復到原來位置。
(10)音樂課不倒翁教案擴展閱讀
最常見的不倒翁是紙身、泥底,即用紙漿灌模或用廢紙粘糊成形,再用泥土 製成半圓形的底座,將二者粘合好之後,再在外表糊上凈紙,施以彩繪而成;也有的用木頭做底,底部中心固定上鐵塊和小石子;還有用小葫蘆挖凈內瓤,內部灌鉛做成的"葫蘆"。
還有用雞蛋殼、舊乒乓球做成的小不倒翁。所有的這些不倒翁都有相同的特點:上半身為空心殼體、下半身是一個實心的半球體,底部為圓形。這些特點使它們具有了一致的基本力學結構,都能達到「不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