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㈡ 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然而,傳統的欣賞課教學只是「講講」(簡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聽聽」(單純的聽音樂)而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然,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音樂是表現情感的藝術,欣賞者必須用自己曾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感知、體驗所聽到的音樂音響,可是小學生生活閱歷淺,感情積累少,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一大難題。其次,音樂欣賞不僅需要生動、具體的感性體驗,而且還需要准確、深刻的理性認識。也就是說,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可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尚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較差,這是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又一難題。認識困難是為了克服困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一些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方法,音樂欣賞課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達到喚起學生的美感共鳴,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素養的目的的。筆者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從具體到抽象
音樂作品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類。聲樂作品有歌詞,其音樂形象比較具體、明確,欣賞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便可領會。因此低年級欣賞教學中,應從歌曲入手,如《勞動最光榮》、《鈴兒響叮當》等。器樂作品由於沒有文字的參與,音樂內容就比較抽象。在兒童初次欣賞器樂作品階段,可以《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等帶解釋詞的音樂童話故事開始,以解釋詞作拐棍,幫助兒童理解;然後再欣賞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響的作品,例如模仿鍾聲的《在鍾錶店裡》、模仿鳥叫聲的《百鳥朝鳳》等。這兩種直觀性的聽覺形象,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上述過渡,再逐步引導兒童欣賞純音樂作品,就水到渠成,不為其難了。
二、由近及遠
由於兒童的生活接觸面小,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的作品,兒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賞時應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和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內容開始,逐步由近及遠地擴展他們的視野。教學中,常以兒童歌曲入手,逐漸過渡到其他歌曲;由富於兒童情趣的器樂曲擴展到其他方面的器樂曲;由中國的音樂作品擴展到外國的音樂作品,使欣賞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看聽動結合
藉助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感知,有利於兒童對音樂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賞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鵝舞曲》時,可播放芭蕾舞劇《天鵝湖》讓學生邊聽邊看。這種視聽結合的方法,對兒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緒頗有裨益。
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讓兒童跟音樂邊聽邊動,有利於兒童對音樂情緒的感受。例如在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應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動,允許他們搖頭晃腦,模仿吹奏等動作,並隨樂曲情緒變化作時大時小的擺動,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四、藉助聯想法創造意境誘發美感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可見,音樂作品是與一定的現實形態聯系在一起,與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聯系在一起的。在音樂欣賞中讓學生投身其中,誘導他們通過心理活動設身處地地構思,以獲得鮮明生動的意象聯覺,這就是聯想法。關鍵是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所抒發的感情,並對作曲家描繪的「音畫」展開想像和聯想。例如在欣賞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後,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圓舞曲,樂曲把我們帶到了充滿春意的大自然中,你們一定對春天充滿了美好的遐想,腦海中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景呢?讓學生自己展開想像回答,有的說:「我彷彿在郊外散步,溫暖的陽光照在綠草地上,花兒在點頭,鳥兒在歌唱……」;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同學們迎著春天的朝陽,到學校去學習文化知識……」,他們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都表達出來了。大家的想像雖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標題的含義,都統一在作者塑造的音樂形象中,這就是聯想產生的創造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的欣賞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引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具有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
㈢ 小學音樂課上發聲練習歌曲有哪些推薦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從易到難。剛開始接受訓練時,可以安排一些閉口音,如:lu、mu為主的母音訓練,旋律線簡單、流暢,音域不易過寬,以輕聲唱法為主,讓學生通過練唱,慢慢體會聲音和諧、柔美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地加一些其他的母音,如ni、yo等,練習音域略為寬,旋律變可活躍、流動些。練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抓住發聲的氣息、口型、咬字等技能的訓練。在學生對以上幾種方法掌握後,可以再增加開口音:ma、ya、a的訓練,而且開口音與閉口音做交替進行。互融性練習,讓學生通過對比與反復練習、體驗,以牢固掌握。
㈣ 小學的音樂賞析課可以聽哪些歌曲
可以給學生聽交響曲、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不同種類的音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來上好音樂賞析課: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圖片。其次,讓學生欣賞、感受歡快熱鬧的情緒,想像樂曲描繪的是怎樣的情景。再次,讓學生給樂曲劃分樂段,說說是按什麼變化來劃分的,並根據樂曲旋律、節奏情緒的變化,描繪不同的情景。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答,使學生了解瑤族,熟悉樂曲,感知樂曲。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㈤ 如何上好小學低段音樂欣賞課
摘要:音樂欣賞,以欣賞者的音樂審美經驗為基礎,它表現為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包括音響感知、情感體驗、想像聯想、理解判斷等。欣賞者通過這些心理活動去體驗、發現和判斷音樂的藝術價值。由於這些心理活動在欣賞中的相互作用,能在欣賞者心靈中構成一種奇妙的審美體驗。因此,它在開發兒童良好氣質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因此,小學低段上好音樂欣賞課極其重要。
㈥ 如何教學小學音樂欣賞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㈦ 如何更好的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欣賞課
。
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堂,時時保持學習音樂的積極心態並由此產生愉悅體驗,使課堂成為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感悟音樂魅力的重要平台。
一、說畫結合,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與思維發展特徵,把語言和繪畫有機結合起來,是幫助學生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的較好形式與方法。這種聽、說、畫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音樂欣賞形式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了學習的小主人。
二、動靜結合,通過表演來欣賞音樂
為了避免音樂欣賞課的枯燥無味,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運用動靜結合的形式表現作品,能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欣賞中去,參與節奏、參與演唱、用體態律動參與,進行再創造參與。課堂上,孩子們用打擊樂器伴奏、舞蹈、邊唱邊跳、用手絹、扇子等現成道具即興創作表演。他們自由、愉快、輕松地表現著對作品的體驗,很是感人。
㈧ 談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
境就是設置與樂曲情緒及表現內容木相適應的情境,以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設境的手段有多樣,例如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放錄像,也可以打綠燈、掛圖片,甚至可以在教室環境布置上做文章。恰當的設境可以營造與樂曲相適應的氣氛,讓學生做好欣賞樂曲的心理准備。 通過老師語言的引導,激發起學生欣賞樂曲的慾望,並打好與樂曲情緒產生共鳴的感情基礎。老師的語言應用力求確切、簡潔。對樂曲所表現的內容不可不講,但又不能多講,因為音樂是不可用語言來代替的。只有當學生不滿足老師對樂曲的介紹而產生一定要聽一聽這首樂曲的急切慾望時,欣賞教學才有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聽就是通過聽某首樂曲,聽出情,情投入。學生初聽樂曲不可能對之有深刻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是對樂曲情緒的理解。是喜,是憂?是活潑還是沉重?是贊頌還是憤恨?大多數學生都能准確地作出判斷。老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對樂曲各部分所表現的情緒及內容作簡要提示。提示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面部表情與動作的。對於一些結構較復雜的曲目,教師可在第一遍欣賞之後對樂曲作補充性的解說並隨之讓學生重聽全曲或分段欣賞。 學生的情感體驗很重要。如果學生對所聽樂曲反應冷漠,甚至在聽完之後有大失所望的感覺,那就勢必會使欣賞教學效果大受影響。因此,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應盡力幫助學生,使他們通過欣賞樂曲能進入音樂情境。 悟就是理解樂曲,其中包括對樂曲內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對樂曲表現手段的理解。 當學生對樂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引起了初步的情感共鳴時,教師即可以因勢利導地對樂曲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可以有講解、討論等多種形式.分析的內容可包含樂曲的主題思想、樂曲的結構、樂曲的風格、樂曲的速度與力度,以及旋律、節奏、和聲等要求素。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面來確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面面具到,也不必刨根究底。採用邊分析邊逐段細聽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做便於保持學生已經產生的特定情緒,並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下主動地去探究樂曲的內涵。 動就是情感創造, 學生聽懂了某首樂曲,不等於此次欣賞教學目標就可以劃句號了,教師應適時地啟發學生創造。每位學生欣賞同一首曲都有不同的理解,要培養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只能欣賞美而不能創造美,那麼這種欣賞肯定是膚淺的。這里所說的創造並不是指專業的作曲。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創造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所聽到的音樂;用簡易樂器富有表情地演奏樂曲的主題;根據樂曲主題習作簡單的變奏譜;繪出簡單的圖畫,表現樂曲的基本情緒和基本內容等。所有這些創造活動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動情。教師應努力啟發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欣賞教學取得滿意的效果。 總之,上好欣賞課都離不開境、聽、悟、動"。
㈨ 小學音樂的欣賞課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重視學抄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襲堂教學節奏,使教學設計藝術化 音樂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情感體驗產生於每個教學環節,有強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體驗會使他們保持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實踐。在教學中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琴,教師就是彈琴的人,而教學設計就是樂譜。會彈琴的,琴就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優秀的教學設計,會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導致積極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進行教學五一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情感體驗做出預測。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始終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讓學生始終處在高度亢奮也不是太好。優秀的課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電影,開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興趣,中間部分精彩分呈,結尾達到高潮,令人回味無窮,並且所有環節之間的轉換是自然、連貫流暢的。因此教師在照顧學生情感體驗前提下還要抉擇課堂的教學節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節課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首歌有著優美的旋律。
㈩ 人教版小學1-6年級所有音樂課用的歌曲
敬愛的校長:
您好!
我是××班的一名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學校、老師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教育,使我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畢業生。如今,我們就要離開學校了,離開那裡的一切。我真有點捨不得。
現在,我們的學校發展得很好,電腦室、自然室、語音室應有盡有,成為了設施完備的學校,老師也是經過精挑細選才進來的,所以,大家在這里學習得也很輕松、愉快。但是,作為學校和老師,工作都不會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在這兒給學校提幾項建議:
1.多派一些人手管理樓梯口,特別是在升旗、做操上下樓時,維持秩序,不讓樓道擁擠、造成堵塞。如果可以的話,把大家上下樓的時間錯開,讓樓上的先下,下完以後,樓下的再走。這樣,樓道就會寬松許多,不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2.上英語課、美術課到語音室、美術室去上,不要讓他們空著不用。早日把電腦安裝在教室里,使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把有關資料展示出來。
3.恢復「生活實踐周」活動,讓同學們學會自理生活,和其他人友好相處。還可以帶大家去軍訓,讓我們體會其中的困難,還可以鍛煉身體,磨練意志。
4.將圖書館開放,想借書的同學可以辦理「借書卡」,在圖書館里可增派幾名管理員,檢查監督讀書情況,還可以在同學們中調查一下大家喜歡哪種書,再去買一些回來,這樣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又培養了我們愛書、護書及遵紀守法的意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5.在體育課上多開設一些課程,比如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等,這樣可以讓我們多掌握一些技巧,再加上長期鍛煉,我們的身體會更加好的。
敬愛的校長,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成長、生活,請您接受我提的建議吧!
最後,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