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敲小鼓教案

音樂敲小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4 06:56:43

❶ 敲鼓傳物游戲教案

擊鼓傳花
一、活動目標
鍛煉幼兒反應的靈敏性,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大膽表現自己,同時讓幼兒感受到玩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紅花1朵個、鼓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花,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
2、介紹游戲玩法及規則。
幼兒圍成一圈,一人蒙眼在圈內擊鼓,圈上小朋友按順時針方向傳花,當鼓聲停時,花在誰手上,誰就站出來表演一個節目。表演玩,從表演者開始游戲繼續。
3、游戲開始,教師參與游戲中,隨時進行指導。
4、游戲評價。
活動反思從「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可以看出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有的小朋友為了能表演節目,表現出傳花的過程中有意的拖延時間,不往外傳的現象。這說明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增強了,膽量增大了。雖然,這是好現象,但是,我們做為老師也應當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幼兒應當遵守游戲規則,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游戲中體驗到其中的快樂。

❷ 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我和小鼓玩游戲》教案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於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小班語言文學活動《我的小鼓響咚咚》仿編童謠。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像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
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
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教學隹備:
1、知識准備:
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准備:
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准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裡面有什麼?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童謠: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❸ 小小班誰在敲大鼓

轟隆隆、轟隆隆」是誰在敲大鼓,原來是雷公公在敲大鼓呀!今天老師特地准備了打雷的聲音讓寶寶們聽,讓寶寶們了解打雷的自然現象,聽的過程中,有的寶寶覺得很好玩,也有的寶寶們還捂起了耳朵,真的覺得是在打雷呢~通過今天的課,寶寶們知道了「轟隆隆」的聲音是打雷的聲音,這表示天氣要暖和了,寶寶們以後可以多出去玩了哦!

❹ 如何引導幼兒敲小鼓

一、活動目標

創設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的游戲情景,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引導孩子體驗和表現出與教學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動預備

1.布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頭。

2.預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

3.錄音機和錄有娃娃的哭聲的錄音帶。

4,將各種大小不同的鼓間隔地放成大半圓形。

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設計思路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

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

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這一教材內容,就隱含著關心,不防礙別人的思想內涵。

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語言學習不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創設反映兒歌內容的情景,讓孩子們在說鼓,哄小妹妹睡覺的游戲過程中體驗,理解兒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幼兒表現出與兒歌內容相一致的情感。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們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摯的感情。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兒做模擬動作進活動室。

內容是「玩具兵進行曲」孩子們聽著歡快的旋律,做著吹喇叭,敲銅鼓等各種帶有節奏的模擬動作,選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兒童的情感迅速聚焦,進入持續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體驗理解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說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說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著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著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說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說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賞兒歌第二段。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與小鼓說靜靜話。

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說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靜靜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2.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3.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說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擬小貓走輕輕離開。

(四)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

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小圓形

活動目標:

1、對圓形變化感興趣。

2、樂意上下應接兒歌。

小班活動教案:小鼓響咚咚【2】

設計思路:

1、 目前開展的主題是「好聽的聲音」,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開始喜歡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也已對生活中的聲音所代表的意思有了初步了解。

喜歡聽聲音是這一活動開展的基礎。

2、 孩子在個別活動中了解了聲音的不同輕響、快慢,但在平時的活動中也產生了由於環境不同對聲音要求也不同的矛盾,孩子們開始產生矛盾這也是之所以開展這一活動的需要。

小班活動教案:小鼓響咚咚

3、 選用的是教材中原來的「青蛙鼓」的故事和詩歌「小鼓響咚咚」的內容,並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情境式的游戲方法,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目標:

1、 感受聲音的不同輕響和節奏。

2、 在情境中體驗聲音和我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准備:

ppt、 小鼓人手一隻、有節奏感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 小鼓游戲:

看!老師把教室里的小鼓帶來了這里有許多小鼓,我們讓小鼓來發出好聽的聲音。

注意:背鼓的方法,坐下玩鼓。

1、 幼兒自由擊鼓。

(擊鼓的方法)

2、 聽話的小鼓(觀察孩子擊鼓的興趣)不發聲音、敲次數不同、敲得輕響不同、快慢不同。

3、 我們還會聽著音樂用小鼓來表演呢,我們一起來表演。

(先念兒歌,再師生同演,配以動作)

二、 進入情境感受聲音和生活的關系。

看這里有兩幢房子,是誰的家呢?(觀察房子上的標記)

我們來表演給他們看看吧。

(跟音樂表演→音樂停→提問:讓我們來問問他們喜歡我們的表演嗎?)

看!小鹿出來了,你覺得她喜歡我們的表演嗎?我們快把小鼓放好來仔細看一看。

1、 小鹿為什麼不喜歡我們的表演?

2、 你睡覺的時候被別人吵醒,你會怎麼樣?

小結:睡覺的時候要安靜,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不能發出這么響的聲音。

小鹿不喜歡,熊爺爺會喜歡我們的表演嗎?我們來看一看

1、 熊爺爺喜歡嗎?為什麼?

輔助提問:熊爺爺真的在睡覺嗎?仔細看看它的床邊。

2、 你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3、 生病可難受了,再聽到很吵的聲音會怎麼樣?

小結:原來在別人睡覺的時候和生病的時候是需要安靜的,不能發出吵吵的聲音。

三、變化環境進行表演

1、 我們吵到他們了,怎麼辦呢?

2、 那我們該到哪裡去表演呢?那我們帶上自己的小鼓去舞台吧。

3、 看這里能表演嗎?讓我們在舞台上表演吧。

(老師念兒歌:小鼓小鼓輕輕敲,表演有輕響、快慢)。

評析:

1、 用小鼓為線索把整個活動穿起來,穿得很自然、流暢,整個活動的設計較好。

2、 這一選材是偏向語言領域的,但前面一部分地玩小鼓的活動時間較長,因此,使前後兩個部分的時間上有平均分配的感覺,重點就不能突出了,既然是偏向語言領域的,就要在後半部分突出重點,並在孩子的語言上進行提升,可以讓孩子說說短句。

3、 在細節的處理上要注意一些問題,如:第一部分地玩小鼓的活動中,從傾聽的難度上要注意循序漸進的開展,先從快慢、輕響入手,再到數數。

小班孩子的語言和行動不能統一,因此,要在數數是可以手口一致的數,也可以敲一下和許多下,這一要求也比較符合小班上學期孩子的目標

❺ 《小鼓咚咚響》教案範本

教案的形式制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幼兒園音樂課大象走路教案

設計意圖: 打擊樂器的不同聲音特質常常能吸引孩子們樂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構建總能激發幼兒廣闊的想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既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選擇了大象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並在形態上有著巨大反差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樂器的聲音、節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傾聽、欣賞、敲擊樂器和游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及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是我們這個活動的總體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強弱、快慢的聲音變化;2、通過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樂特質,了解角色與樂器演奏的匹配關系;3、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活動,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①打擊樂器:刮琴、小鼓、手鈴 ②背景音樂:舞曲鏈接——小白兔與大黑熊 野蜂飛舞 滑稽舞曲 ③靠墊一個 幼兒人手一對手鈴活動過程一、幼兒隨音樂入場師:寶寶們,跟著我一起去玩吧!——師生聽音樂做動作愉快入場二、認識樂器刮琴、小鼓、手鈴,感知其聲音特點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 2、逐一出示樂器:刮琴、小鼓、手鈴,引導幼兒認識,通過傾聽樂器發出的聲音,感受其不同的音樂特質,並跟隨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鈴跳舞。 三、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人物與樂器的對應關系1、教師講述故事《大象與蚊子》,在講述過程中,通過小鼓輕聲敲擊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聲敲擊表示大象生氣的跺腳;;手鈴的搖動輕重表示蚊子的越來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趕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鈴在故事中所體現的系列人物匹配關系。 2、提問,進一步明確樂器所表現的聲音形象 ●師(輕聲敲小鼓)這是誰的聲音,大象在干什麼?(走路)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大象走路吧!——師生一起跟著鼓聲學大象慢慢的走路。 ●師:(搖動手鈴)誰來了,(手鈴聲音由輕轉重)蚊子怎麼了?(越來越多)——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搖動手腕學習蚊子飛 ●師:(刮動刮琴)大象在干嗎?(甩尾巴趕蚊子)來,我們跟著琴聲一起甩甩尾巴吧!——師生隨琴聲做動作 ●師:(重敲小鼓)你們聽,大象怎麼了?(大象生氣了,在跺腳呢!)大象一跺腳,發生了什麼?我們來做做看!——引導幼兒表現蚊子被震暈後倒下的樣子。 四、音樂游戲《大象與蚊子》 1、角色定位:師將靠墊綁在屁股上,變成大象,幼兒帶上手鈴做蚊子;2、師生一起隨背景音樂的不同變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飛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樂器愉悅的進行音樂游戲活動,感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 五、延伸活動1、師:今天,我們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戲,他們是誰呢?——進一步鞏固對刮琴、小鼓及手鈴的認識;2、師:讓我們去和更多的樂器朋友一起游戲吧! 3、師生聽音樂做動作出場。 附:故事與樂器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拉!大大的腦袋,大大的身體,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來「咚--咚--咚--」, (敲擊小鼓,聲音沉重而緩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一隻、兩只、三隻……(雙手不停搖動手鈴,由輕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來越多),它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屁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於是,蚊子們們就圍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甩起尾巴來趕蚊子,「的兒~~~~~的兒~~~~~」」(刮動刮琴),蚊子被趕走了(手鈴搖動的聲音由大轉小,由重轉輕,表示蚊子飛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雙手不停搖動手鈴),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的兒~~~~~的兒~~~~~」」(刮動刮琴)。就這樣,趕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用力敲擊小鼓)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嚇死啦!

❼ 小班數學教案:敲響小鼓

一、活動目標
創設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的游戲情景,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引導孩子體驗和表現出與教學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動預備
1.布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頭。
2.預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
3.錄音機和錄有娃娃的哭聲的錄音帶。
4,將各種大小不同的鼓間隔地放成大半圓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設計思路
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於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
兒歌「我的小鼓響咚咚」這一教材內容,就隱含著關心,不防礙別人的思想內涵。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語言學習不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創設反映兒歌內容的情景,讓孩子們在說鼓,哄小妹妹睡覺的游戲過程中體驗,理解兒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幼兒表現出與兒歌內容相一致的情感。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們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摯的感情。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兒做模擬動作進活動室。
內容是「玩具兵進行曲」孩子們聽著歡快的旋律,做著吹喇叭,敲銅鼓等各種帶有節奏的模擬動作,選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兒童的情感迅速聚焦,進入持續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體驗理解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說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說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著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著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說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說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賞兒歌第二段。
(三)內化遷移
1.幼兒與小鼓說靜靜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說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靜靜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2.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3.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說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擬小貓走輕輕離開。
(四)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小圓形
活動目標:
1、對圓形變化感興趣。
2、樂意上下應接兒歌。

閱讀全文

與音樂敲小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