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盪起雙槳
感恩的心
燭光里的媽媽
母親
『貳』 如何讓農村的孩子愛上音樂課
剛走出校門,我就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當一名音樂教師,那時對工作充滿著熱忱,什麼事情都追求完美。可是當我第一天踏上講台,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完全進行不了,我在講台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講,一堂課亂哄哄的。後來才從和學生交談中知道,音樂課對於他們來說,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很多音樂課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語文、數學,有的則上成了自習課,偶爾有時要上音樂課,那也是老師帶著學生們到統一安排的教室里,跟著電視一起唱的,更別提對學生進行什麼樂理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喪失了興趣。聽完孩子們這么一說,我真為這樣的音樂教學感到悲哀這也難怪老師,因為在農村小學,根本就沒有什麼專業的音樂教師。
我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是向學生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對少年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他能陶冶人的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小學音樂教育是普通音樂教育,而不是專業的音樂教育,其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學生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主要的是通過音樂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初步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但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教一些音樂知識
(1)小學生音樂知識非常貧乏,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音樂素質比較差,如果不顧學生實際,在課堂上大講特講音樂知識,勢必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把本是輕松愉快的享受課變成了枯燥乏味的受罪課。如果老師從來不教歌譜,不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教學,總是老師教一句學生跟一句,一直上到下課鈴響,這樣單調的教學模式,難怪學生唱準的沒幾個,也難免學生五音不全。所以在上音樂課時我都是以課本為主,交給學生一些關於這首歌曲的音樂知識,在學唱歌曲和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就會逐步豐富,識譜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2)在教學生唱歌時 ,適當讓學生多聽教師的范唱(或錄音機),從中捕捉優美的聲音形象,結合教材,精心選擇一些科學的有針對性的發聲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其演唱能力。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學一些幽默的練習曲:
1=C 1 2 ︱3 4︱5 -︱5 4︱3 2︱1 -︱
小 貓 怎 樣 叫? 喵 喵 喵 喵 喵
這樣子,學生們的興趣可來了,把枯燥乏味的音樂課上得有趣生動,把難懂的練習曲變成好聽的兒歌,這樣消除了學生對音樂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
二、在歌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學校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音樂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許多愛祖國,愛勞動,愛家鄉,愛長輩等等歌曲,例如《如今家鄉山連山》就是一首熱愛家鄉的歌曲,歌頌共產黨的歌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從小應有遠大的抱負,長大以後才能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其實,一首好的歌曲,不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更是得到美的教育。
三、根據歌曲進行律動教學
律動就是身體隨著音樂而進行的各種有節奏的動作,律動能幫助兒童藉助身體的動作來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情感。律動對於農村的小孩比較受歡迎,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專心聽音樂,認真地歌唱好,配合少量的身體動作,動作一般比較簡單易學,活動范圍不大,但動作一定要合拍。律動課時,同學們興趣很高,認真聽講,誰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地上講台表演。例如歌曲《十隻小豬過小河》,從這首歌曲的律動教學中,我看到孩子們可愛的動作和學習動作時那種急切的心情,我感到很欣慰。有時我也會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自己編排,自己表現,學生們的興趣更高,盡管有的動作不是很優美,我還是給予表揚和鼓勵。
四、創設輕松、活潑的育人環境,吸引學生
小學音樂教育,我們培養的不是音樂家,不一定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巧,而是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而已。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興趣,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有時我會在歌曲中進行游戲教學,讓學生們在游戲中玩,在游戲中學,這樣學生更是樂得不可開交,怪不得高爾基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快樂的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哪裡有兒童哪裡就有游戲,這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在課堂上我都是讓學生盡量放開自己,將傳統的師講生聽、師行生跟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反客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當主角,讓孩子在課堂中動起來,活起來、講起來,唱起來,讓他們在音樂中盡情地表現自己。雖然也不能說無視紀律,一盤散沙,這當然影響教學,單過於嚴格,限制學生的語言動作,那麼他們就會對音樂失去興趣,被動的接受灌輸,一堂課下來,學生哈欠連天,從此以往,學生上音樂課將不再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是例行公事,甚至是一種負擔。
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找出來的,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做到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脈搏,上出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來。
『叄』 小學音樂課怎麼上
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價值的課程,它對兒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農村音樂課教學現狀,往往是以教學生一唱歌為主,顯得枯燥,沒有符合音樂課「寓教於樂」的特點。音樂課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營造民主、和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並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但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還未被充分合理利用。為了傳承地方文化,合理開發農村小學音樂校本課程資源,提高農村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現談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們農村音樂老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採用農村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才能促進音樂課的發展。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開發具有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學校的廣播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學校領導不僅應該加強管理,還應要求學校的有關部門配合音樂教育活動及音樂課堂教學,經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資源,教師應該及時發現他們,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呈現自我,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與音樂課一同成長。
二,應重視家庭和社會環境
對學生音樂愛好、審美情趣的影響,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可組織學生聽民間藝人表演等。課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將傳統的以唱為主的形式改變為唱、跳、奏、說、畫、演等合為一體,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由於每個同學對角色的理解不同,在演繹的過程中會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應要求全體同學都要參與,以小組為單位,將他們分為導演組、舞蹈組、伴唱組、伴奏組、美術組等,每個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每個組表現都很積極,常常用課余時間在班裡或借用音樂室排練他們自己編寫的話劇、小品,編排舞蹈和時裝表演等節目,然後他們利用周末或班對會等時間,展現他們的作品,從主持到編排節目以及拍攝都由同學們自己完成,他們如願以償的開展了別開生面的「班級音樂會」活動。由於整個活動是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審美能力。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深的感覺到,有時,教師和學生適當的進行一下角色變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音樂課給他們帶來地快樂。
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用自己的能力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自主的作用,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三、音樂課堂中,鼓勵音樂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創造性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創造美,通過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的精神、勇氣和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思維無拘無束的空間。課中可開設「音樂大擂台」、「藝術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創作,如:彈琴、打鼓、跳舞、吹笛子、拉二胡等。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搖籃,他們通過參加表演,對音樂作品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潛力。
四、音樂課中的情感教育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課堂中教師利用各種手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對歌曲的熱愛。課堂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音樂作品有它們各自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思念、悲痛、憂傷以及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等等變成旋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分析教材,應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意境、風俗人情等,並透過作品的表面層層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從心裡喚起情感共鳴。如歌唱時讓學生用不同動作來表示自己情感。當歌曲起伏時用舞蹈的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時用舒展的雙臂來表示自己的情懷,低沉時用道具體現自己的心情。學生通過肢體的表演感受音樂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歌曲,熱愛大自然。
總之,新理念,新方式會給音樂課堂帶來新的變化。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教學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音樂、藝術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現。
『肆』 如何讓農村的孩子喜歡上音樂課
後安中心學校多蔭小學 嚴亞玲 剛走出校門,我就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當一名音樂教師,那時對工作充滿著熱忱,什麼事情都追求完美。可是當我第一天踏上講台,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完全進行不了,我在講台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講,一堂課亂哄哄的。後來才從和學生交談中知道,音樂課對於他們來說,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很多音樂課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語文、數學,有的則上成了自習課,偶爾有時要上音樂課,那也是老師帶著學生們到統一安排的教室里,跟著電視一起唱的,更別提對學生進行什麼樂理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喪失了興趣。聽完孩子們這么一說,我真為這樣的音樂教學感到悲哀這也難怪老師,因為在農村小學,根本就沒有什麼專業的音樂教師。 我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是向學生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對少年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他能陶冶人的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小學音樂教育是普通音樂教育,而不是專業的音樂教育,其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學生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主要的是通過音樂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初步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但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教一些音樂知識 (1)小學生音樂知識非常貧乏,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音樂素質比較差,如果不顧學生實際,在課堂上大講特講音樂知識,勢必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把本是輕松愉快的享受課變成了枯燥乏味的受罪課。如果老師從來不教歌譜,不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教學,總是老師教一句學生跟一句,一直上到下課鈴響,這樣單調的教學模式,難怪學生唱準的沒幾個,也難免學生五音不全。所以在上音樂課時我都是以課本為主,交給學生一些關於這首歌曲的音樂知識,在學唱歌曲和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就會逐步豐富,識譜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2)在教學生唱歌時 ,適當讓學生多聽教師的范唱(或錄音機),從中捕捉優美的聲音形象,結合教材,精心選擇一些科學的有針對性的發聲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其演唱能力。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學一些幽默的練習曲: 1=C 1 2 ︱3 4︱5 -︱5 4︱3 2︱1 -︱ 小 貓 怎 樣 叫? 喵 喵 喵 喵 喵 這樣子,學生們的興趣可來了,把枯燥乏味的音樂課上得有趣生動,把難懂的練習曲變成好聽的兒歌,這樣消除了學生對音樂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 二、在歌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學校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音樂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許多愛祖國,愛勞動,愛家鄉,愛長輩等等歌曲,例如《如今家鄉山連山》就是一首熱愛家鄉的歌曲,歌頌共產黨的歌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從小應有遠大的抱負,長大以後才能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其實,一首好的歌曲,不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更是得到美的教育。 三、根據歌曲進行律動教學 律動就是身體隨著音樂而進行的各種有節奏的動作,律動能幫助兒童藉助身體的動作來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情感。律動對於農村的小孩比較受歡迎,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專心聽音樂,認真地歌唱好,配合少量的身體動作,動作一般比較簡單易學,活動范圍不大,但動作一定要合拍。律動課時,同學們興趣很高,認真聽講,誰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地上講台表演。例如歌曲《十隻小豬過小河》,從這首歌曲的律動教學中,我看到孩子們可愛的動作和學習動作時那種急切的心情,我感到很欣慰。有時我也會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自己編排,自己表現,學生們的興趣更高,盡管有的動作不是很優美,我還是給予表揚和鼓勵。 四、創設輕松、活潑的育人環境,吸引學生 小學音樂教育,我們培養的不是音樂家,不一定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巧,而是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而已。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興趣,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有時我會在歌曲中進行游戲教學,讓學生們在游戲中玩,在游戲中學,這樣學生更是樂得不可開交,怪不得高爾基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快樂的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哪裡有兒童哪裡就有游戲,這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在課堂上我都是讓學生盡量放開自己,將傳統的師講生聽、師行生跟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反客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當主角,讓孩子在課堂中動起來,活起來、講起來,唱起來,讓他們在音樂中盡情地表現自己。雖然也不能說無視紀律,一盤散沙,這當然影響教學,單過於嚴格,限制學生的語言動作,那麼他們就會對音樂失去興趣,被動的接受灌輸,一堂課下來,學生哈欠連天,從此以往,學生上音樂課將不再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是例行公事,甚至是一種負擔。 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找出來的,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做到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脈搏,上出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來。
『伍』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的音樂課
方法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如在開學第一課,進音樂教室時,可以啟發學生隨音樂象小鳥一樣快樂地飛進教室,還可以做出各種小鳥的造型等,讓學生愉快地融入到音樂活動中。活動不僅能訓練他們對音樂節奏的感覺,還能讓學生在一開始上音樂課就感受到音樂課的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二、抓好常規,有序地學 。
建立嚴密的、科學的、游戲化的課堂常規,能使師生達成良好的默契,讓教學在熱而不鬧、活而不亂、收放自如的管理中進行。一年級的學生剛上小學,很多基本的教學常規都還不是很懂,因此在第一節音樂課上,就要讓學生體會到上課是嚴肅活潑的、有秩序的,並採取鼓勵性的措施規范學生活動。
讓學生明白獎勵的方式和守秩序得到的獎勵:給守秩序的孩子獎勵小紅花,給累計小紅花達到一定數量的學生獎勵「音樂之星」獎章。在課上提出「看誰不幹擾別人,將得到小紅花」的辦法,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進入課堂教學狀態。
上課時又提出,「看誰回答問題,將得到小紅花」的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於是,學生亂插嘴的少了,關注學習的人多了,關注自己得到多少獎勵的學生多了。在組織學生做音樂游戲和表演活動時,我先講游戲規則,並讓守紀律的小朋友先參加活動,還進行評選「最有禮貌的觀眾」活動等,用鼓勵性的措施讓學生體會到遵守課堂常規的好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以動促學,寓樂於學 。
一年級的學生年紀小,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好動、愛好游戲等心理特點,把音樂學習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技能揉進各種有趣的游戲、表演活動中,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快樂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思維能力。
(5)下鄉怎麼給孩子們上音樂課擴展閱讀:
音樂課應具備的好的條件:
1、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去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在音樂中產生共鳴。
2、音樂教育的最終的目標和宗旨是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人,因此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鑒賞的能力,引導學生辨析何為經典而高尚的音樂,何為低俗而諂媚的音樂。
4、 教學內容的選材上,應給與學生多些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以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辨識能力。
5、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輕技重美,少些技能性的訓練,多些實踐、創造和審美的能力體驗,基本技能應在藝術的審美體驗中有機地滲透。
『陸』 要怎麼上好幼兒園的音樂課
一、建立和諧的師幼兒關系,讓幼兒喜歡上音樂課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在教學中傾注愛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具體的形象、生動的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激勵的語言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近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音樂活動。 二、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要讓幼兒對音樂感興趣,就要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的環境。讓孩子每天都能接觸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使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驚人的發揮。經常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曲目,讓幼兒傾聽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兒一起根據音樂的內容布置教室的環境,投放一些音樂材料。讓幼兒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歡音樂、樂意主動地參加與各類音樂活動,激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合理的選擇內容,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恰當的選材是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多年來,幼兒音樂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都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意願再稍稍考慮一些孩子的特點來制訂,發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學計劃進行活動,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沒有選擇的餘地和機會。這樣忽略了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不能滿足所有幼兒在音樂能力發展上的需要,單一的集體教學不能為幼兒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孩子對音樂內容的需求是從本能需要的立場出發的,他們追求天然的、游戲的、趣味的音樂作品作為學習的對象。教師在明確音樂教育目標的前提下要善於從幼兒的生活范圍里選取適當的內容,幫助幼兒運用音樂的手段加以表現。如動植物類、自然現象類等這些都是幼兒有一定感性經驗的事情,引導幼兒用藝術的手段(繪畫、樂器演奏、唱歌、敲擊節奏等)再現,會大大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和需要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提出合適的進度要求,使教學個別化,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按各自的步調向前發展,使每個幼兒能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提高,取得成功,培養自信。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發展的平台,使幼兒通過參與活動能認同自己、接受自己、認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時,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柒』 如何上好幼兒園音樂課
音樂活動有4種類型:歌唱、律動、打擊樂、音樂欣賞 歌唱相對簡單,總覺得一首歌孩子會唱,能用好聽的聲音唱就可以了。教師可以用情境譬如:吹看不見的羽毛,聞花香訓練孩子的氣息。有一問一答,或者接唱的方式記憶歌詞。 律動的時候,教師編的動作一定要適合幼兒,或者先讓幼兒聽音樂,自己創作動作。通過討論激發幼兒的想像和創編能力。 打擊樂一般老師覺得難上就是因為孩子拿到樂器就不受控制,這點在平時的課堂常規一定要多訓練。圖譜是一定需要的,並教會孩子看圖譜。譬如:一個腳印、一個X表示拍一下(敲一下) 欣賞課不簡單的是讓孩子聽,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聽什麼?聽到什麼?你聽著音樂想到什麼。可以通過聽做遷移。譬如聽音樂塗鴉,(代表樂曲:幽默塗鴉,配樂:幽默曲;胡桃匣子)聽音樂表演,(維瓦爾第的《春》可以表演大農夫在耕地,小農夫在播種)讓孩子學會聽節奏、旋律的基礎上聽意境。
『捌』 如何上一堂孩子感興趣的音樂課
對於一位音樂教師來說,從事音樂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這樣一些現象: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聽流行曲,課本里的歌曲他們都不感興趣,於是有許多同學上課不認真、搞小動作,有的把耳機帶到教室里,一邊聽,一邊小聲哼;有的在抄流行曲;甚至有的學生還當著我的面大聲喊:「這首歌不好聽,來段流行曲吧!」面對這不良現象,我真的有點生氣,卻又覺得無奈,這種現象很多原因應歸結於教師在課堂上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技巧的訓練,嚴重地壓抑了學生的思想感受與情感表達。
一、教師要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一貫的音樂課,我們都是教會學生唱一首歌,講授一點音樂知識,分組輪唱就算完了,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我結合同學們的要求,在音樂課搞點游戲,如猜迷語,比一比讀順口溜,講故事……我還要求每一位同學在上新課前,輪流上黑板寫一句有關音樂方面的名人格言,或者自己對音樂的一些體會、感受。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音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揭示音樂作品的思想,讓它融入學生的心田,起到「育人」的最終目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例如學習歌典《七子之歌——澳門》,用澳門七歲小女孩那真誓的童聲,牽動著億萬炎黃子孫的心。在深情地多次呼喚母親的歌聲中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我們中國曾經遭遇的災難與分離,體會離別孩子迫切回到母親身邊的渴望心情,此時音樂作品激發了學生濃濃的愛國情和企盼祖國統一的心願。
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
二、讓學生學習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例如學唱《讓世界充滿愛》時,我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創編情景表演。因為下課的十分鍾不是學習的結束,是一種身心的放鬆,它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不是音樂的結束,而是預示著音樂的繼續。所以讓同學們通過肢體語言,一邊唱一邊將下課的情景描繪出來。課下同學們經過構思分組排練,將各自的作品帶到音樂課中展示,有的組是創編舞蹈,有的組是集體舞;有的組加入了課間同學們喜歡的小游戲,有的組還加入道具,如羽毛球,足球,踺子等,將輕松,活潑的樣子展示出來。他們樂在其中,表演的同學和欣賞的同學形成了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所以,通過創設的音樂環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肢體的動作使學生獲得自由舒展,使其對音樂的情感獲得充分表達,做到了寓教於樂,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三、讓學生音樂作品的情感美,陶制審美情操。
首先要做有情感的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細微的情緒變化時刻牽引著學生的心。要想學生走進音樂,教師自己要在音樂的情感里自由翱翔,才能帶領學生飛翔。如學生一進入初中階段,最先接觸的是《國歌》,這首歌學生都會唱,但從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有很少學生能將《國歌》唱好。有些學生唱得很響亮,讓人感覺那是在嘶心裂的叫喊,有些學生聲音低沉,有氣沒力讓人感覺有些東亞病夫的模樣,還有些學生嘻嘻哈哈,東張西望。此時我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說,下面聽聽老師的演唱,當前奏響起,我以立正的姿勢站好,昂首挺胸,神情嚴肅,以堅定的目光直視前方,然後用雄壯有力、慷慨激昂的情緒演唱完全曲,學生一下子安靜了,然後發出響亮的鼓掌聲,彷彿在用眼睛告訴我,老師你唱得真棒。通過教師正確的示範很好地將作品的情感傳達給學生,給學生豁然開朗的情感體驗。
其次通過講授與感知不同音樂要素體會情感。有的作品可通過講授誘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如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身世與作品有關的故事,如欣賞《心泉映月》,學生聽完了教師對作品及作者的介紹後,就能很快地進入樂曲那凄涼哀思、悲憤的意境中,從而喚起對阿炳一生遭遇的同情。再如欣賞舒伯特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欣賞前學生了解了舒伯特的一生貧苦,善良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欣賞完我問學生,舒伯特為什麼要寫這首曲子,它的寓意是什麼,此時學生就聯想到了舒伯特與鱒魚的命運是一樣的,嚮往自由都遭人暗算和欺騙的無奈情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有時音樂作品的情感正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現再現。
四、教師要從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角色
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系,使音樂成為一次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
課堂教學還應注重自己角色的轉變,要體現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進入課堂。教師要能夠關注與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人盡其才。改變以往教師自始至終以琴帶唱的現象,多數時間在無伴奏的情況下進行,依靠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學歌迅速。而在練習期間,擔任伴奏的是平時音準不太好的、有自己特長的學生(電子琴、豎笛等伴奏),增加每位學生的信心,使他們能夠勇敢的承擔這樣的事,使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的評價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應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水平及在音樂聽賞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玖』 如何給三四年級的小朋友上音樂課
其實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已經比較懂事了,當然他們的心理還是很幼稚的,時不時的給孩子一些獎勵,孩子會很開心,當然也就聽話了。
而關於課堂活動的內容,我認為可以給孩子們排一場小的音樂劇,寓教於樂,相信三四年級的小孩子會很喜歡。
祝你講課成功。。
『拾』 怎樣讓孩子喜歡上音樂課
「讓孩子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是我從教三年來一直追求的,我認為輕松的教學氛圍、教師的親和力以及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是關鍵,具體來說有四點: 一、創設輕松,活潑的育人環境,吸引學生 音樂課需要學生心中心情舒暢,精神飽滿,這一部分取決於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一部分也與外界因素有很大關系。音樂老師一進課堂,呈現給學生一臉的微笑,一腔的熱情,這種朝氣與生動會不自覺地感染學生,使他們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同時,音樂教室的環境,對學生影響也很大,老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教室布置得充滿童趣,又富有音樂特點,如貼一些與音樂有關的卡通圖案,名人名言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行動動手製作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果,讓一些枯燥無味的樂理、視唱教學,形象化、生動化,使學生想學、樂學。如聽力訓練、教師可製作一棵果樹,一個個果子上寫上音符,讓學生頭戴小松鼠的頭飾,提著籃子,聽教師彈琴,然後,摘下相應的果子。又如認識一些音樂符號,教師可把這些符號融進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樣做學生則更易於理解,這樣生動活潑的音樂課,還怕學生不喜歡嗎? 二、讓孩子們喜歡音樂老師 老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對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的,也是不易更改的。如果老師著裝得體、大方、精神飽滿、面帶著微笑、不卑不亢,學生會對這樣的老師充滿新奇,充滿敬畏,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對老師充滿著期待,而老師開口說出標准、流利、富有感染力及兒童特點的普通話時,學生肯定會補足老師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而如果老師再能唱上著拿手的歌曲,或演奏一曲美妙嫻熟的樂曲,用優美的歌聲與樂曲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有一種想和老師一起唱或一起演奏的慾望,那麼他們肯定喜歡上老師的課,並且也深深地愛上音樂,愛上了這樣的老師給他們上的音樂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老師一定會成功。試想,如果老師第一次與學生見面,服裝不得體,再面無表情,或者不能准確,優美地演唱,不用心與學生交流,那麼他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已經失去了部分學生,還怎麼能讓學生去喜歡音樂課呢? 三、用優美的音樂感染學生 音樂課,音樂是主旋律。我們教授的歌曲以及讓學生聆聽的音樂能否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就成為學生是否喜歡愛音樂課的關鍵。許多調查研究表明,很多的孩子只要走出校門就不再唱老師教的歌,存在許多原因,如所教歌曲旋律過於復雜;歌曲內容過於陳舊,不貼近學生生活,不為學生所熟悉,學生不感興趣;老師在教學生過程中注意學唱效果,而只一味地要求學生唱會唱准,不帶著學生去用心感受音樂的魅力,感受和諧聲音的美妙等。所以,我們在教學歌曲時,不僅要求學生唱會,唱准,還要讓他們通過和諧,優美雪演唱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如教學《請你唱個歌吧》,如果只是平淡地演唱,這首歌顯得很平淡,沒有一絲朝氣,而老師如果引導學生輕聲地、有控制地去演唱,並且「咕咕」處唱得生動活潑,富有模仿性,這首歌就會立刻鮮活起來,充滿活力,老師再讓學生邊唱邊聽自己的聲音,去欣賞自己的歌聲,明白自己的歌聲原來也這么好聽,他們便會漸漸地喜歡演唱,喜歡音樂課所學的歌曲。再如欣賞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喜歡音樂課的有效途徑。這部分內容可靈活機動地進行,可結合課本上的欣賞內容進行,並利用合適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欣賞,也可自由地選擇適宜的音樂供學生欣賞。 四、用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音樂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及表現價值,教師可利用音樂的這一特性,在課內外搞一些簡單、生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和表演,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精神,鍛煉他們的表演能力與氣質,同時通過這些活動的參加,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如在課堂上,搞一些音樂小品,小組間的歌詠比賽,班級間的聯歡會,在課外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如合唱隊、舞蹈隊,鼓號隊等,也可組織全校性的聯歡會、歌詠比賽、有條件的還可以到社會中去演出。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增強了校園的文化氣息,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性的學習環境,這些活動的開展,也會使學生喜歡上的音樂課,想著上音樂課。 當然,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的音樂教師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情,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責任感,並注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討新的教法與思路,領會新大綱的精神,用自己的歌聲,琴聲帶領學生去遨遊音樂的海洋,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樂意乘著音樂的翅膀,去感受音樂王國的美麗與神奇,去感受生活的生動與美好,去領悟人生的真誠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