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中班音樂教案獅王進行曲

中班音樂教案獅王進行曲

發布時間:2021-03-14 12:47:32

❶ 組織韻律活動教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技術的變化,而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技術的跟進。 對瑞吉歐教育來說,教師的角色既不是母親、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而是「以專業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霍欽斯語) 任何教育活動都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細節雖小,卻能夠投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注重教育的細節,使之成為課堂的閃光點,是教師教育智慧與教學能力的體現。有些細節看似信手拈來,實陳上是匠心獨運,他的背後閃爍著教學理念與教學智慧的光芒。讓我們用智慧預約一些細節,預約一些精彩,帶給孩子更多的快樂與成長。

一、音樂教材選擇與處理的智慧

智慧1:分析音樂的特點與變化並巧妙運用
獨特的眼光就是一種智慧以《兄弟們》為例,看音樂的特點與動作設計音樂是-rABACAD的迴旋曲式,A段音樂比較流暢,適合圍成一個圈跳優美的動作;B、C、D段音樂都是鼓點,節奏不同。(打的是即興的節奏)不同節奏能力的幼兒可以如何調整?

智慧2:預見幼兒的學習困難並巧妙處理
例1:《小瓢蟲飛》音樂的處理。速度上的變化、加上兩拍子的反應時
例2:《歡沁》音樂的編輯。根據小班幼兒對節奏感知的發展水平,音樂的特點是節奏清晰、工整、速度適中,樂曲共四句,每一樂句八拍,但是感知最後一拍始終感到困難。
第一次調整:在音樂最後一拍加上「嘰嘰嘰」。幼兒的問題與困難:幼兒基本是等到「嘰嘰嘰」念完後才跟念,難以主動感受音樂。第二次調整:在每一樂句第七拍時加上火車叫「嗚」,幼兒很快就能跟上音樂節奏。

二、引導幼兒與音樂共鳴的智慧

智慧1:篩選的智慧
一首音樂名曲中往往蘊含許多豐富的信息,但不是都要讓孩子全盤感受,教師需要在活動前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特色、最易被幼兒感知、最符合幼兒需要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教學的重點)《野蜂飛舞》:音樂緊張的情緒;大黃蜂在空中飛舞的故事;一群;《驚愕交響曲》:音樂中的重音,以及前後段落的比較。《蝸牛與黃鸝鳥》:感受台灣兒童歌曲中的文化元素。《小白船》音樂在托班與大班均可以用,但是重點不同。

智慧2:搭橋的智慧:教師要在欣賞活動中選取合適的策略建構起「作品」、「教師理解」與「幼兒理解」三者之間的橋梁。如果三者間沒有建立恰如其分的聯系,音樂欣賞就會失去它的意義。
多通道引導幼兒感知音樂:立體、全方位地感知。聽覺、視覺、運動覺都能調動起來。
最後一遍,一定要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幼兒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幼兒表達作品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使活動收到最好的效果。《野蜂飛舞滲:引導幼兒用線條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獅王進行曲》:加入語言,幫助幼兒很快理解獅王威猛的形象。《快樂舞會》:語言的巧妙運用《種子托比的故事》:教師語言、動作、動畫、吹畫的運用《編制夢想》、《時鍾》:體態動作的巧妙運用

三、語言提問與引導的智慧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活動。西方學者德加默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這種看法不無道理。教師准確、恰當的提問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進入積極狀態。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理解同教學效率的高低息息相關。因此,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於教師提問的技巧與質量。
誤區:不少教師將集體性提問等同於啟發式提問,他們認為,提問越多就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就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

智慧1: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提問,使提問富有成效
音樂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教師精心設計、合理規劃的,好的提問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研究,與幼兒的知識經驗與智力水平相適應,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實現教學目標,富有啟發性,並能促進幼兒自我反省。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提問主要有六種類型:回憶陛提問、理解性提問、分析性提問、綜合牲提問、評價性提問、運用性提問。實例分析:音樂欣賞《小烏鴉愛媽媽》

智慧2:巧妙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以適應各種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教學中的每一個幼兒都是平等的,他們應該享受平等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的權利和機會,教師也理應保證每一個幼兒的這種權利和機會,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的這種權利和機會並沒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師提問喜歡用請「能幹」、「聰明」的幼兒回答,用「能幹」、「聰明」幼兒的思維代替全班幼兒的思維,一節課中有些幼兒獲得了5-6次回答問題的機會,而40%以上的幼兒沒有獲得一次機會,成為教學活動中的「邊緣人』,甚至脫離了教學活動,這樣,教學活動的提問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極影響。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陳述性提問、填空性提問、選擇性提問和判斷性提問四種。實例分析: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

智慧3:控制問題數量,並及時反饋
每次問題以1-2個為宜,一般不超過3個。提完問題後要及時檢查,避免幼兒充耳不聞。

智慧4:悅納不同答案,與幼兒探討不同答案所蘊含的價值並予以提升
過去,許多教師在提問前往往心中都有一個預期的答案,通俗地說:教師事先設計了_一個「套子」,等著幼兒來鑽。當幼兒的固答與教師答案相一致的時候,教師就很快地予以肯定;當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答案不一致的時候,教師就會予以否定或不置可否。這種處理方式抑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同時,也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要能接納幼兒的不同答案,並且學會與幼兒共同探討答案中蘊含的價值,對幼兒的答案進行提升,就可以讓幼兒既獲得成功的體驗,又獲得成長的經驗。例1:音樂欣賞中對幼兒的孫導,幼兒對音樂的不同元素有了各種層次的感知;韻律活動對幼兒動作的提升。以中班音樂欣賞《水族館》為例。

四、圖譜設計使用的細節智慧

智慧1:巧妙將音樂學習的內容與重難點蘊藏在圖譜中
例1:說唱活動《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圖譜
例2:打擊樂《快樂女戰士》的演奏圖譜
例3:韻律活動《小哪吒》的圖譜

智慧2:引導幼兒參與圖譜的設計
與教師共同商量,一起設計;教師設計一部分幼兒補充一部分;完全幼兒設計(家長可以參與)

智慧3: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圖譜
要引導幼兒發現圖譜中蘊含的學習內容,並自主學習

智慧4:引導幼兒排出圖譜的順序
從《巡邏兵進行曲》圖譜的四次調整透析音樂圖譜設計與運用的智慧:
第一次:平鋪直敘,所有內容都放上去,密密麻麻。幼兒看得眼花繚亂。
第二次:去除重復的部分,圖譜變得清晰、美觀
第三次:增加了重復記號。(理解反復記號的意義)
第四次:讓幼兒自己擺放重復記號。主動傾聽,在理解反復記號的意義基礎上主動運用。

五、啟發與提升幼兒動作的智慧

幼兒的困難:一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創編,二是創編的動作經常重復不變,如拍手、招手、扭胯等。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掌握創作的規律,在幼兒創編不同造型時不能給予具體、有效的指導,致使幼兒在同一層次上變化,最終也不清楚創新的途徑與方法。
幼兒的動作從來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關鍵一是找到有魚的池塘或河流,二是要「授之以漁」。

智慧1:引導幼兒掌握動作探索的關鍵
例1:韻律活動《機器人》機器人的動作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人的動作轉化而來,關鍵是要讓幼兒理解機器人的動作與人的異同。這不僅幫助幼兒創編,更是學習能力與思維方式的的培養。教師指導語言的指向性要明確,啟發性要強。(讓幼兒探索的東西是有方向的,而不是漫無目的地亂猜、瞎掰)
例2:韻律活動《蹺蹺板》蹺蹺板動作的關鍵是—上--F,所以可以引導幼兒探索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眼鏡、頭部、手臂、手措以及大動作;還可以兩兩合作,表現一上一下。

智慧2:豐富幼兒動作的表現方式
例1:韻律活動《毛毛蟲和花蝴蝶》
例2:韻律活動《小蝌蚪》
幼兒的動作經驗源於生活,應在生活與觀察中豐富動作圖式。許多時候幼兒無法探索,是因為沒有相關的經驗。探索就成了無源之水了。

智慧3:選擇恰當的探索點
各個環節、具體的內容、音樂是否適合幼兒的探索,避免無所事事地探索、漫無邊際地創造。

智慧4:處理好示範與探究的尺度
許多教師認為,示範會影響、限制幼兒的自主探究,其實,適度、恰當的示範能夠促進幼兒有效地探索。

智慧5:巧妙記錄自己探索的動作。

智慧6:積極有效的鼓勵與引導

在探索性活動中,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或是表現了自己的創編動作時,教師應及時予以總結、歸納、引導。讓幼兒明確自己好在哪裡,不夠在哪裡。幼兒的發展不僅需要鼓勵,也需要教師引導。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體驗成長的幸福。

❷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為前提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情緒體驗應建立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之上。 一是了解幼兒。幼兒是欣賞音樂的主體,因此所選擇和提供的欣賞素材必須與幼兒的認知經驗、情緒體驗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國膾炙人口的民族音樂,其中的《化蝶》片段優美舒緩、回味無窮,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解讀,幼兒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過PPT演示,讓幼兒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並通過模仿蝴蝶飛的動作感受樂曲優美的意境,在動靜交替中達到欣賞的目標;中班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兩只蝴蝶相知相伴、相親相愛的情感,並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句的起始;大班則重點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通過語言、動作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樂欣賞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為載體,幼兒的情緒體驗也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品質和感人的藝術美,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幼兒欣賞。同樣以《梁祝》為例,我們一般選擇《化蝶》片段,而很少選擇《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於「抗婚」所表達的奮爭、無奈、悲憤交加的情緒遠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難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對過程的關注為要旨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的過程。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凈化著我們的心靈,美化著我們的行為,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幼兒健康豐富的情感的培養。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漁舟唱晚》中,在幼兒首次欣賞時,由教師獨奏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古箏曲時而婉轉柔和、時而鏗鏘有力的特點。第二次欣賞時,教師運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技術讓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樂曲開始部分,展現給幼兒的是日出東山、寧靜的湖泊、搖曳的漁舟的動人畫面,聽到的音樂是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古箏的聲音悠遠回環,營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鳥棲息的優美場景;樂曲中間高潮部分,展現在幼兒面前的是漁民歡樂的生動畫面,聽到的古箏樂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歡快熱烈,此時幼兒的情緒也高漲和激動起來,似乎感受到了漁民豐收的歡樂;在樂曲的尾聲部分,展現的畫面是歸舟遠去、皓月當空,輕柔而舒緩的旋律使幼兒感受到月色的幽靜,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賞時,教師採用了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辨別三段音樂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的音樂營造的不同情感。幼兒在教師精心營造的音樂氛圍中身臨其境,情感的閘門頓時打開了,十分自然地跟著音樂模仿起漁民拉網的關注幼兒動作表現的過程。如果說「聽」能引導幼兒對音樂形象展開初步聯想,那麼「動」則使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因此,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動作表現是對音樂逐步熟悉和理解的過程。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讓幼兒模仿獅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兒會產生莫大的興趣;在欣賞中國民樂《金蛇狂舞》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模仿兩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循環體結構,幼兒在昂揚的旋律、鏗鏘有力的鑼鼓點子中用動作展現龍舟競渡的情形,對樂曲的感受更為深刻。 關注幼兒想像表達的過程。音樂的想像空間是其他藝術門類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絕對不是僅限於作品本身的內涵,而應該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過程。教師更應該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想像空間,引發幼兒想像的迸發,從而將幼兒帶入廣袤無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樂欣賞《小老鼠和泡泡糖》中,樂曲的原意是表現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時腳被粘住,在逃跑過程中被泡泡糖的彈性反彈回原處的情景。但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兒的想像脫離了作品的本身,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這時,教師順勢引導幼兒模仿小老鼠快樂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動作,使整個活動在幼兒自己的創作中達到了高潮,幼兒也體驗到了想像和創造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以情境的創設為主線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樂教學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種可讓幼兒視、聽、感、觸、動的環境氛圍,師幼共同分享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世界。幼兒本身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音樂欣賞的水平必須在情境中進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華。一般來說,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兒的欣賞習慣和年齡特點等因素決定,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語言創設情境。語言是一種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學手段,教師巧妙地使用語言,語言便會發揮神奇的妙用。在欣賞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夢幻曲》時,教師選用了童話《梨子小提琴》來進行配樂朗誦,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進柔美抒情的夢幻世界,從而激發出幼兒內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兒說:「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隻小松鼠,好像要跟著音樂一起進入夢鄉了。」有的幼兒說:「我感覺到月光灑到了我身上,感覺特別舒服。」……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不盡相同,語言的美與音樂的美巧妙結合起來,觸發了幼兒內心深處純真的感情,從而更加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中。 光線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光線,不僅能增加音樂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創設教學情境,烘托教學氣氛,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更准確地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欣賞音樂《挪威舞曲》時,在樂曲開始部分用暗一點的光線表現森林的神秘,在中間部分增加亮度表現精靈舞蹈的歡樂場景,在樂曲的結束部分將光線逐漸變暗,營造小精靈漸漸遠去、森林恢復平靜的場景。在光線的輔助作用下,幼兒在模仿小精靈舞蹈時自然歡欣雀躍,在表現小精靈遠去時又自覺調整動作,用輕柔的動作代替剛才歡快的舞蹈。 圖畫創設情境。美術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彼此間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適當地運用圖畫、圖譜等視覺的參與對幫助幼兒欣賞音樂大有裨益。在欣賞民樂《平湖秋月》時,教師將活動室內布置成一個以國畫為主題的場景,畫面上或一人舉杯邀月,或二人相對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間蟲鳥成趣,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中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自由地展開想像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他們的動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灑脫、寫意起來。 桌椅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一桌一椅也關情,幼兒桌椅的擺放也是一種情境的營造。如,幼兒欣賞《叫賣小調》時,用桌椅擺設的變化,巧妙地設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師帶領幼兒站在小街兩旁模仿小販叫賣的聲音,幼兒很快找到了感覺,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一片叫賣聲。在桌椅變化的集市中,孩子們玩著、樂著、感受著、體驗著、創造著、評價著、成長著,平凡無奇的桌椅創設的情境產生了生動的教學效果。 音效創設情境。音效是指現代音樂欣賞教學中,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而選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響素材。如,利用廢舊礦泉水瓶裝上豆子、沙子、小石頭等發出不同的聲音,利用揉搓報紙模擬風雨聲、敲擊盆桶發出「雷電聲」等。音效創設出的情境既能幫助教師營造出

❸ 如何開展適宜,有效的游戲化音樂活動 挪威舞曲 中班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為前提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情緒體驗應建立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之上。 一是了解幼兒。幼兒是欣賞音樂的主體,因此所選擇和提供的欣賞素材必須與幼兒的認知經驗、情緒體驗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國膾炙人口的民族音樂,其中的《化蝶》片段優美舒緩、回味無窮,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解讀,幼兒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過PPT演示,讓幼兒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並通過模仿蝴蝶飛的動作感受樂曲優美的意境,在動靜交替中達到欣賞的目標;中班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兩只蝴蝶相知相伴、相親相愛的情感,並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句的起始;大班則重點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通過語言、動作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樂欣賞以優秀的音樂作品為載體,幼兒的情緒體驗也是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凝聚著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偉大的品質和感人的藝術美,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適合幼兒欣賞。同樣以《梁祝》為例,我們一般選擇《化蝶》片段,而很少選擇《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於「抗婚」所表達的奮爭、無奈、悲憤交加的情緒遠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難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對過程的關注為要旨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的過程。音樂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凈化著我們的心靈,美化著我們的行為,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更應該重視幼兒健康豐富的情感的培養。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漁舟唱晚》中,在幼兒首次欣賞時,由教師獨奏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古箏曲時而婉轉柔和、時而鏗鏘有力的特點。第二次欣賞時,教師運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技術讓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樂曲開始部分,展現給幼兒的是日出東山、寧靜的湖泊、搖曳的漁舟的動人畫面,聽到的音樂是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古箏的聲音悠遠回環,營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鳥棲息的優美場景;樂曲中間高潮部分,展現在幼兒面前的是漁民歡樂的生動畫面,聽到的古箏樂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歡快熱烈,此時幼兒的情緒也高漲和激動起來,似乎感受到了漁民豐收的歡樂;在樂曲的尾聲部分,展現的畫面是歸舟遠去、皓月當空,輕柔而舒緩的旋律使幼兒感受到月色的幽靜,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賞時,教師採用了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辨別三段音樂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的音樂營造的不同情感。幼兒在教師精心營造的音樂氛圍中身臨其境,情感的閘門頓時打開了,十分自然地跟著音樂模仿起漁民拉網的關注幼兒動作表現的過程。如果說「聽」能引導幼兒對音樂形象展開初步聯想,那麼「動」則使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因此,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動作表現是對音樂逐步熟悉和理解的過程。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讓幼兒模仿獅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兒會產生莫大的興趣;在欣賞中國民樂《金蛇狂舞》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模仿兩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循環體結構,幼兒在昂揚的旋律、鏗鏘有力的鑼鼓點子中用動作展現龍舟競渡的情形,對樂曲的感受更為深刻。 關注幼兒想像表達的過程。音樂的想像空間是其他藝術門類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絕對不是僅限於作品本身的內涵,而應該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過程。教師更應該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想像空間,引發幼兒想像的迸發,從而將幼兒帶入廣袤無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樂欣賞《小老鼠和泡泡糖》中,樂曲的原意是表現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時腳被粘住,在逃跑過程中被泡泡糖的彈性反彈回原處的情景。但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兒說:「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兒的想像脫離了作品的本身,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這時,教師順勢引導幼兒模仿小老鼠快樂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動作,使整個活動在幼兒自己的創作中達到了高潮,幼兒也體驗到了想像和創造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以情境的創設為主線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樂教學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種可讓幼兒視、聽、感、觸、動的環境氛圍,師幼共同分享音樂所蘊含的情感世界。幼兒本身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音樂欣賞的水平必須在情境中進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華。一般來說,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兒的欣賞習慣和年齡特點等因素決定,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語言創設情境。語言是一種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學手段,教師巧妙地使用語言,語言便會發揮神奇的妙用。在欣賞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夢幻曲》時,教師選用了童話《梨子小提琴》來進行配樂朗誦,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進柔美抒情的夢幻世界,從而激發出幼兒內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兒說:「我覺得自己就是那隻小松鼠,好像要跟著音樂一起進入夢鄉了。」有的幼兒說:「我感覺到月光灑到了我身上,感覺特別舒服。」……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不盡相同,語言的美與音樂的美巧妙結合起來,觸發了幼兒內心深處純真的感情,從而更加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中。 光線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光線,不僅能增加音樂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創設教學情境,烘托教學氣氛,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更准確地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欣賞音樂《挪威舞曲》時,在樂曲開始部分用暗一點的光線表現森林的神秘,在中間部分增加亮度表現精靈舞蹈的歡樂場景,在樂曲的結束部分將光線逐漸變暗,營造小精靈漸漸遠去、森林恢復平靜的場景。在光線的輔助作用下,幼兒在模仿小精靈舞蹈時自然歡欣雀躍,在表現小精靈遠去時又自覺調整動作,用輕柔的動作代替剛才歡快的舞蹈。 圖畫創設情境。美術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彼此間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適當地運用圖畫、圖譜等視覺的參與對幫助幼兒欣賞音樂大有裨益。在欣賞民樂《平湖秋月》時,教師將活動室內布置成一個以國畫為主題的場景,畫面上或一人舉杯邀月,或二人相對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間蟲鳥成趣,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中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自由地展開想像和表現對音樂的理解,他們的動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灑脫、寫意起來。 桌椅創設情境。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一桌一椅也關情,幼兒桌椅的擺放也是一種情境的營造。如,幼兒欣賞《叫賣小調》時,用桌椅擺設的變化,巧妙地設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師帶領幼兒站在小街兩旁模仿小販叫賣的聲音,幼兒很快找到了感覺,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一片叫賣聲。在桌椅變化的集市中,孩子們玩著、樂著、感受著、體驗著、創造著、評價著、成長著,平凡無奇的桌椅創設的情境產生了生動的教學效果。 音效創設情境。音效是指現代音樂欣賞教學中,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而選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響素材。如,利用廢舊礦泉水瓶裝上豆子、沙子、小石頭等發出不同的聲音,利用揉搓報紙模擬風雨聲、敲擊盆桶發出「雷電聲」等。音效創設出的情境既能幫助教師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又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❹ 如何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音樂教育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關鍵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音樂教育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積極的作用毋庸置疑。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會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幼教活動中,如何該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電話",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此種歌唱方法。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繫到
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小燕子》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小鳥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飛的動作,而且動作優美,當幼兒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小燕子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泄,就連平時不怎麼言語的章婧堯、劉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動室中間蹦跳起來……。當幼兒聽到《共產兒童團》的音樂時,立刻做出了解放軍的動作,敬著軍禮,很神氣的走著。嘴裡還不時的說著:"我是解放軍"。雖然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他們的動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
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如在打擊樂活動"瑤族舞曲"中主要節奏型是X XX,變化節奏是XX,XX,結束句的加強節奏為XX,教師可分別編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動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節奏。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體態語,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情色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雞》《郊遊》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
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復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台,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為此,我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幼兒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孩子年紀小,對音樂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會相互交流。還能向我征詢意見如周林儀就會對我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裡》我要跳舞的……" 我問她:"為什麼要聽這首歌啊?"她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孩子的言語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二)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布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樂器,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幼兒選擇適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三)聯系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不倒翁》這首歌之前教師為幼兒准備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師唱這歌的時候拿出了一個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師輕輕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馬上又立了起來,這時幼兒那驚訝的表情都表現在了臉上,都想來玩玩,體驗之後都想自己能擁有一個。教師心靈深處感應到孩子們的渴望於是拿出早已准備好的道具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製作不倒翁的樂趣。
通過對該歌的學習,不僅拓寬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二、 語言 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讀者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機結合,要努力將發展語言 能力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如:欣賞二胡曲"賽馬"當幼兒初步感受了音樂所描繪的節日賽馬的歡快、熱烈的景象後,讓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編故事,互相講述,這就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和說話的語境,幼兒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出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這使幼兒享受到了表現自我的樂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局限於音樂課中,應滲透於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三、音樂教育和心理教育統一起來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於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尋找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積極嘗試把二者統一於一個教育過程當中。實際上,傳統的音樂教育內容中本來就有著各種形式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東西,比如講禮貌、謙讓、合作、互助等主題。但是,在實踐的層面上,教師往往偏重於作品中的音樂意義,而忽略了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挖掘,這無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資源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外,在音樂技巧的練習中,教師們也應該注意通過演唱和演奏的訓練過程,培養兒童的堅強、自信、合作等優秀的品質,引導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僅僅注意兒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好地引導兒童感受音樂。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它的愉悅身心、調整情緒的作用要通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具備高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力,就無法通過引導兒童的欣賞活動實現音樂的內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樂教育與兒童心理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音樂教師本身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水平就必須提高,這是二者有效統一於兒童教育過程的前提條件。
第三、豐富教師音樂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具備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樂活動技能是兒童進行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從技能上看,兒童間的個體差異都是十分明顯的。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多樣性,盡管其中可能有比較統一的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要使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一起來,教師除了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並熟悉每一個孩子、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症狀,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❺ 中班音樂舞獅真熱鬧教案有嗎

活動目標:1、幼兒通過游戲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培養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意識;

2、幼兒結合音樂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氣氛,對傳統活動舞獅子有一定的了解,

喜愛,初步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3、幼兒能大膽的表現獅子的動作神態,引導幼兒大膽的創編舞獅子的動作及獅

子戲球的動作。

活動准備:1、物質准備:(1)獅子的頭飾(個數等同於全班人數的一半);獅子尾巴(個數同頭飾);綉球若干

(2)傳統舞獅子的影象資料,《舞獅子》的音樂。

2、精神准備:幼兒事先對獅子及傳統舞獅子有初步的印象,如:在過渡活動中組織幼兒觀看《舞獅子》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1、 律動活動《獅王進行曲》進入活動室;

(1) 引導幼兒模仿獅子威風凜凜的神態及走路的姿勢進入活動室

(2) 啟發引導幼兒回憶他們記憶中的獅子時的樣子

師:獅子是森林之王,你們還記得獅子長什麼樣么?他都有什麼本領?
2、 欣賞影片《舞獅子》並提問

「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什麼」

「他們是怎麼用身體表現獅子的?」

二、進行部分:

1、分發頭飾及道具,引導幼兒模仿影片中舞獅子的動作;在模仿過程中,教師

要注意提醒幼兒仔細觀察舞獅子的人和拿綉球的人的動作。

師:原來獅子不僅有小朋友們說的本領,他們還會跳舞、玩綉球來慶祝節日呢!

在從前,人們每當過節時就會舞獅子來慶祝節日,表達他們的快樂。快到春節了,我們也來舞獅子慶祝春節吧!

2、播放音樂,幼兒之間三兩人一組,分別扮演獅子頭、獅子尾和拿銹球的人 ,

自由創編動作,教師知道並提醒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

3、創編動作之後,教師再次播放音樂,要求幼兒這次要根據帶著表情舞獅子,

選出作的好的組來表演,促進幼兒間的相互學習與合作。

3、 組織幼兒有序的交換角色及道具,使幼兒感受到不同角色帶來得快樂,體會

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三、結束部分:教師組織幼兒有序的將道具分類收回

活動延伸:戶外游戲《獅子捉尾巴》和《獅子運動會》

(1)《獅子捉尾巴》:將玩過的的捉尾巴的游戲加以改編,即:兩人組成獅子在保證不讓對方捉到尾巴的同時去捉對方的尾巴。

(2)《獅子運動會》:過障礙賽跑。規則為兩人在保證過程中不能斷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穿越障礙,速度快的組為勝。

❻ 我是獅子王。 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與操作,了解動物的食物鏈現象,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2.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動植物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態觀。
活動准備:
1. 多種動物的頭飾(人手一個)
2. 長條紙5張(背後貼上雙面膠)
3. 多種動物圖片若干
4. 律動音樂「獅子進行曲」;
5. 游戲音樂「彩虹的微笑」
6. 場地布置:5條線
7. 課件:「動物移動」「生態平衡」
活動過程:
1. 律動導入——「獅王進行曲」表演
——朋友們,你們想和獅王一起來跳個舞嗎?
(師幼共同隨音樂表演)
2. 認識了解朋友
——歡迎各位來到獅子王國,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獅子,我喜歡吃斑馬。你來介紹一下自己吧?(請幼兒自由回答)
3. 課件操作(3種動植物),初步了解食物鏈
——在我們獅子王國也住著許多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出示課件(集體操作):
——你認識誰?他喜歡吃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將3個動植物連成食物鏈,共3條食物鏈)
——你發現,他們排隊時有什麼規律?(前面一個吃掉後面一個)
小結:這些動植物都是前面一個吃掉後面一個,像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叫做食物鏈。
4. 幼兒操作、探索(5種動植物),進一步了解食物鏈
——還有許多朋友也來了,我們能不能也他們變成一條食物鏈呢?
(1)操作要求:
——每組上來了7個動植物,請你從中挑出5個動植物排列在這張操作卡上面,組成一條食物鏈,請你從紅旗的這段開始排列。
(2)幼兒小組操作
一組幼兒操作完後將操作卡展示在黑板上
(3)講評幼兒操作結果(講評3組)
——誰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怎麼排列的?(請幼兒將排列的動植物按照順序念出來:…吃掉什麼…..,…..吃掉什麼….)
若錯誤:
——哪裡不對?為什麼?應該怎麼排列?請你來排一排。
5. 游戲,鞏固對食物鏈的了解
(1)規則:
——小朋友真棒。你們看,地上有5條線,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音樂響起時,請你去尋找你的食物,一起排在線上,組成一條食物鏈,排列時也是從紅旗這段開始排
(2)排好後:
若有錯:
——你觀察一下,每組的食物鏈都排列正確嗎?
——哪裡錯了?為什麼?應該怎麼排?
若全部正確:
——小朋友們真棒,全部都排列正確了!
6. 經驗提升:了解生態不平衡對自然界的破壞
——朋友們,獅子國王最近有一件煩惱的事情,小動物們都不喜歡狼,於是我就把狼趕走了。可是狼走後,森林裡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欣賞課件後:
——狼走後,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羊越來越多,草被吃光了)
——草沒有了會怎麼樣?(水土流失、環境破壞、吃草的動物餓死)
小結: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誰也離不開誰,我們要愛護動植物。

閱讀全文

與中班音樂教案獅王進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