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森林水車》的歌詞
歌名:《森林水車》
演唱:李谷一
作詞:清水實 (日本內)
作曲:米容山正夫(日本)
譯詞:瞿麥
配歌:羅傳開
歌詞:
從那綠色森林中傳來啥聲音
快樂的歌聲啊陣陣唱不停
那是水車輪子轉美妙又動人
希望你豎起耳朵仔細聽一聽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發咪唻哆西哆唻咪發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吧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春天要來臨 美好的春天阿就要來臨
不論刮風和下雨 水車轉不停
森林中歌聲揚 日夜唱不盡
磨房裡面磨盤轉 一二三四一
好像在打著拍子 聲音真好聽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發咪唻哆西哆唻咪發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吧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春天要來臨
美好的春天阿就要來臨
如果你要想偷懶 虛度好光陰
游手好閑不幹活 浪費青春
你就想想森林裡 水車在飛轉
希望你安安靜靜 仔細聽一聽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發咪唻哆西哆唻咪發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請勤懇肯努力工作把
咕嚕咕嚕咕嚕 咕嚕咕嚕咕嚕
春天要來臨 美好的春天啊
就要來臨
⑵ 《森林水車》聽後感
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聽後感《命運交響曲》可以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但那時的記憶已是很模糊了。但是當論文布置下來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運交響曲》。 於是下載下命運,邊聽邊寫下了這賞析。以下是我從個人的角度,也是業余的角度來賞析的: 聽第一章節,開頭就是那激昂的音樂噴薄而出,讓人心靈為之一顫,就像那滾滾的歷史巨輪的滾動,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嚨一般!就像那十二級的風暴襲來!難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就算我是聽過幾次的,但是每一聽到,還是經不住為止震動! 第二樂章,音樂有舒緩的地方。讓人在振顫中舒緩下來。在那激昂的音樂中緩了一口氣。彷彿是生命已到最後,人的氣息只有那麼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鳴叫。那是一顆偉岸的大樹枯萎的只剩下殘枝一般。那是痛苦的哀傷! 第三,四樂章,生命的頑強體現出來!我不能向命運低頭!我不能屈服於命運!我要戰斗,戰勝命運!我要戰斗,我不是命運的奴隸!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與你抗爭,我就是我!就如同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到了這里命運已被貝多芬戰勝了!《命運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作於1805至1808年。《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⑶ 如何利用圖形譜在小學唱歌中進行教學
現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運用到「圖形譜」教學,「圖形譜」是什麼呢 ?就我的理解來說,「圖形譜」它應該是利用一些簡單易畫的圖形、線條來高度概括音樂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種樂譜。根據「圖形譜」,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或者學唱歌曲的時候,能直觀地看到音樂進行中的變化、發展、重復等特點。而且,在聆聽中邊劃「圖形譜」邊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調動注意力。好的「圖形譜」設計還能增加聆聽的趣味性。
說實話,之前,我對這種教學手段其實很不以為然,覺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只是如果教材中出現「圖形譜」的設計,就蜻蜓點水一樣告知學生這個圖形譜和作品中哪一段對應,然後在欣賞的時候帶著學生畫一畫,草草感受一下這一段的旋律走向、節奏特點,基本就過去了。但是通過參加一系列有關「圖形譜」的教學與設計的活動,再加上本學期我也重視並嘗試著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多多滲入了「圖形譜」的運用,逐漸感受到了「圖形譜」在教學中運用得好,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輔助歌曲教學。
一、歌曲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歌曲教學中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旋律的起伏、重復、變化,旋律節奏的密集與疏鬆,作品速度的變化,旋律的連貫與跳躍,音樂的漸強與漸弱變化等等。除此以外,「圖形譜」也能輔助節奏的練習。
(一)歌曲旋律學習的輔助手段
「圖形譜」的設計,一般到要考慮到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強弱、音樂進行的連貫或者跳躍、節奏的密集和舒展等,所以設計貼切的圖形譜,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直觀感知音高變化。
例:《黃昏的鍾聲》
《黃昏的鍾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首學唱歌曲。歌曲表現的是自然界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歐美地區黃昏的美麗景色與教堂悠揚的鍾聲。歌曲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是嚴格的三度疊置關系,這一課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圖形譜」的圖形用了天邊起伏的朵朵小雲彩來代替,雲朵和雲朵間用線連接,起伏狀是表現出歌曲的旋律走向,連線是表現出歌曲旋律的連續性。上課時,先依次出現這兩個樂句的「圖形譜」,然後,藉助課件演示,讓兩句不同音高的「圖形譜」最終疊置在一起,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樂句的起伏一樣,只是在音高上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高,體現人們在看到黃昏美景時的情緒起伏與激動的心情。歌曲最後一句是鍾聲,音高是重復了六次的「1— —」,和前面起伏的樂句在旋律進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圖形的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並且同音重復看似簡單,其實學生往往就是唱不好同音重復,通過直觀感受「圖形譜」從而引導學生在歌唱上把旋律唱得平直、延長。
歌曲旋律是:
美麗的黃昏
3/4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圖形譜」設計是:
1
2
3
如上圖所示,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在「圖形譜」的設計上完全一樣,但為了區別,我在連線的設計上給了不同的色彩,這樣在移動時,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它們的重合效果。第三樂句,我們設計成了黑色、簡單的長方塊,平直鋪開,間隔相同長短的曲線,就如同教堂中鍾聲的綿綿延音,黑色的色調能讓人沉靜下來,並感受到鍾聲的渾厚。然後在課件中通過動畫設計,讓第一和第二樂句進行重合演示,給於學生旋律三度完全疊置的直觀感受。
(二)節奏練習的輔助手段
在節奏的練習中,學生比較難把握的是附點、切分,以往我們多用劃拍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時值的長短,劃拍是上下進行的,如果用拍手練習時,時值的進行過程不易表現,但用「圖形譜」,學生在拍手的時候還可以把長短的進行過程,通過平移來邊拍手邊感知。如:
附點八分節奏
X X X X X X . X X
附點四分節奏
X X X X X X X . X X
二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XXX XX X
以上這些節奏學生都較難把握,教師通過圖形的演練可以讓學生直觀看到這些節奏時值的長短,以及和一拍時值的關系。直觀的形象更能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並且通過循序漸進的演變練習能讓學生輕松掌握。
(三)填詞難點的輔助手段
在歌曲的填詞中經常會碰到一字多音的難點,有些一字多音節奏較為規整,學生還是比較快就能掌握,但有一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五課中的《媽媽的心》這首歌曲中有許多一字雙音的填詞,都不是很困難,學生一學就會。但是有一處學生總是唱不好,看下面此處的譜例:
5 3. 3 | 2 3 0 |
我 的 心裡
在前一、二個班級,為了讓學生唱好這一句,我的方法是反復帶學生模唱,雖然解決了,但學生就是機械、反復地學唱與鞏固。後來,主要是自己想偷點懶,少用點嗓,我在黑板上畫了這樣的「圖形譜」來提示學生,沒想到學生不僅很快領會,而且基本不用我教唱,按我的手在黑板上的演示馬上就會唱了。
3
5 的
我
二、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欣賞教學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結合「圖形譜」欣賞,可以提高學生欣賞時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當旋律進行到對應「圖形譜」地方,老師往往會讓學生隨樂曲來邊聽邊畫圖譜,感受旋律進行的力度、起伏、跳躍等,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除了提高注意力外,還有助於對樂曲的理解與記憶。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記憶為主,邏輯記憶為輔。「圖形譜」它把復雜的樂曲經高度概括呈示給學生,形象、直觀,但又不具象,它只是把樂曲旋律的進行方式展現給學生,從樂曲的進行方式中學生對作品內容與表現力的聯想並沒有被框死,還是給予學生充分寬廣的想像空間,而且還有助於學生更正確的想像作品內容。並且,在隨旋律畫圖譜的時候,還使學生由一個旁聽者轉為一個樂曲演奏的參與者,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印象也就更深刻。
除此以外,「圖形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從「圖形譜」的重復與變化中感知樂曲的基本結構。下面有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可以印證「圖形譜」的這一功能。
例:森林水車
《森林水車》是由德國作曲家艾倫貝格所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樂曲,有人曾將它與《在鍾錶店裡》、《森林中的鐵匠》並列為三首著名的描繪性標題樂曲。該作品為迴旋曲式。
歌曲的A部主題是這樣的:
1=G 2/4
5#4 | 5#454 5321 | 7 7 0 4 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57 |
2 2 0 2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4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121 | 6 1 0 13 | 5 5 0 5 | 1. 0 |
每一樂句前面連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像是水車歡快的轉動,每一句末出現的帶頓音八分音符就像是水車飛濺出的一朵朵小水花。在A部主題出現時,老師就在頓音出現的地方用手演示出一朵朵不同高低的快樂的小水花。
樂曲第一插部情緒歡快,樂句的旋律中多為連續進行的十六分符,像水車轉動唱著歡樂的歌。所以「圖形譜」的設計是用四條曲線圍成的圓圈表示,每一樂句流暢的旋律用了連貫繞動的曲線圖形,四個樂句畫好剛好用繞動曲線圍成一個圓圈,就像水車圓圓的輪子,即趣味,又形象:
樂曲的第二插部結構工整,富於幽默感,設計的圖形是 「 」,象形於水車水斗的圖形來表現。兩小節旋律畫一個「水斗」,主題第一次出現可以畫四個「水斗」。當旋律第二次出現力度加強時,該圖形也隨之變粗「 」。
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迴旋曲式的特點,最後在完整聆聽時,老師呈現了這樣一項填空作業:
鳥叫聲
序奏 ( ) ( ) ( ) 尾聲
其中,括弧中的就是A部主題,每當出現這一主題時,老師就用手在空中做出一朵朵水花飛濺狀,並貼上小水花圖案。這項填空的完成,讓學生一目瞭然看出這一主題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間隔了一段不同的旋律,很直觀地就讓學生感知了迴旋曲的結構。
總之,課堂上運用「圖形譜」這一手段來進行歌曲教學與欣賞教學,如果設計充分、運用得當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與感受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圖形譜」來教學,「圖形譜」更多的時候要老師精心設計或者循序指導。有些老師會讓學生根據旋律來設計一段「圖形譜」,但這種設計要有一些鋪墊過程,而不是直接讓學生邊聽旋律邊來設計。因為小學生他們的音高概念、節奏概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旋律的基本進行方式也不清楚。因此,如果我們讓學生隨音樂直接畫「圖形譜」,想讓學生對作品旋律進行個性感知與創造性表現,是沒有什麼成效的。而且我認為對旋律特點的感知是要經過充分聆聽才能掌握,只有熟知了旋律進行的特點才能設計出形象、貼切的「圖形譜」。而我們也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在一節課里充分聆聽,特別是長一些的樂曲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欣賞作品運用「圖形譜」教學的局限性,也是之前我一直不接受「圖形譜」教學的一個原因之一。「圖形譜」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理解與創造性表現上有局限,但是通過設計好的「圖形譜」來輔助欣賞教學還是很成功的。我想,「圖形譜」的作用是大是小,就看我們老師如何運用它並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圖形譜」的功效來決定的吧。
⑷ 森林水車教案
教學內容: 聆聽:《森林水車》;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
提問:
1、每天早上來上學,同學們彼此之間或同學們和老師都要打招呼問好,你通常會怎樣問好?請同學按照自己打招呼的方式示範一下。(同學之間、見了老師,見了長輩等)
2、回憶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歌曲曲名。
(二)出示電腦課件1:(歌譜)復習歌曲《早上好》,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是加入表演來唱還是走步唱。
(三)出示電腦課件2:(歌謠)
1、請同學們自由結合先來熟悉一下詞,隨意讀不限制;
2、同樣是自由結合來創編節奏讀歌謠,老師可以簡單的示範一下,再請同學們進行編創。出示打擊樂器,可以在讀歌謠時加入打擊樂器,也可以不加樂器,而是加動作都可以。
3、進行創編,老師指導;
4、分組展示創作成果,老師隨時指導。
5、鼓勵大家課下還可以為這首歌謠編上不同的節奏,讀一讀,敲一敲,演一演。
(四)聆聽:《森林水車》
1、出示電腦課件3:欣賞畫面,並向同學們簡介一下今天要欣賞的樂曲名、作者、國籍等,讓同學們對這首管弦樂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結合電腦畫面初聽全曲,讓學生注意聆聽音樂。
3、初聽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一下水車的外形、用途及作用,然後教師再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管弦樂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對這首樂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4、復聽全曲:請同學們在聽後說一說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心情是什麼樣的?
5、結合圖片向大家介紹一下歐洲古老的水車,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更進一步體會音樂所表現的場景。
6、復聽全曲,讓學生用色彩或線條來表現自己所聽到的水車聲、鳥叫聲、流水聲、太陽升起的感覺,可以畫在課本上所出示的空格中。(不限制學生,讓他們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7、畫完後,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為什麼要這么畫?表現的是什麼?
8、最後再聽一遍音樂,請同學們跟隨音樂自由表演,自己怎樣感受的就怎樣表現。
(五)課堂小結:一起再來回憶一下今天欣賞的樂曲,曲名、作者、國籍、演奏形式等,鞏固記憶,加深印象。鼓勵大家在課下多聽類似這樣的好音樂、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