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5,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㈡ 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包括哪些內容
一、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音樂教學評價,就是針對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和音樂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對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整體的價值判斷,也為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課堂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評價內容中的一個主要方面,通過課堂音樂教學評價,能檢驗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知識水平、音樂能力的高低、職業風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素質。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圍繞音樂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能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來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評教學目標,注重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在教學各環節的實施中,教師不僅能夠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隱性與滲透性目標的達成,也特別注重「過程與方法」顯隱兼顧目標的貫穿,更注重「知識與技能」顯性目標的落實,在把握尺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音樂學習興趣、體驗學習音樂快樂,在著眼於學生四個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能夠做到讓三維互伴互隨,相互滲透,體現出教學目標具體化、可行性、可操作、可檢測強的特點。
(二)評教材處理,注重創造性
首先要看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是否能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充實,是否加強了方法、應用、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科間的整合和綜合。
(三)評教法運用,注重有效性
從教師對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否能從本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做出了何種評判,形成了何種反饋,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反饋的信息的。
(四)評學法指導,體現學科性
評課除了要觀察教師怎麼教之外,還要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例如,考察教師能否從學科內容與特點著眼,針對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徵、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思維特點、學習修養、學習環境和條件等方面對學生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再如,考察課堂能否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五)評教學過程,突出合理性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程序完成的。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實踐是否科學。教學程序評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六)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板書。2.教態。3.語言。4.專業: 5.操作。6.評價。
(七)評學生能力培養
在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考察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狀況。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了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八)評教學效果,注重實效性
評價教學效果,要看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實現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進行評課,著重要看教學是否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是否堅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其原有基礎上的最好發展。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還應該關注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堂評價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音樂課程評價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質及價值判斷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人生規劃意識等提供有益的參照;有利於教師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學校加強、改進、提高音樂教學工作,促進課程改革朝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
(二)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不同教學模塊的內容標准為依據,體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音樂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
(三)整體性原則
無論是評價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都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目標的各個層面和教學的各項內容。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肯定其進步與發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的指標和方法要簡便、明晰、易於操作和推廣。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融進教學的全過程,使自評、互評和他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良好評價氛圍。
㈢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的內容簡介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的精版神,結合實驗區的權教學實踐,由國家音樂課標研製組專家和實驗區優秀教研員、一線優秀教師撰寫的。內容包括中外音樂教育發展狀況,音樂課程基本理念,音樂課程標准與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比較,小學音樂新課程實驗教材編寫理念與特色分析,小學音樂教學領域,教學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方式,音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新課程與音樂教師素質等十章。
㈣ 音樂課的教學設計包括哪幾個階段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內《課程標准》的要求容.(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㈤ 小學音樂課教學的主要步驟是什麼能詳細點么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樂,通過學生、老師的演唱,構建師生版互動的情境和權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現歌曲,為歌曲創作做了較好的鋪墊。
(2)想。
「想」就是提出問題之後,教師要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鼓勵學生思維的聯想與發散、引導自由想像,以尋求創意。
(3)做。
「做」就是引導學生實踐與創作,利用各種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想、做中創,通過唱、想的體驗,把親身感受表達創作出來,成為個性化的作品,同時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在這一階段中,不同的活動方式,是指寫、說、演、唱等實際操作活動。
(4)評。
「評」主要是師生共同評估兒童作品,共同評鑒,相互欣賞,充分開發學生資源,促使創造性思維由個體萌芽而進入整體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強調的是師生相互的尊重與反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延緩判斷」原則的具體表現。
㈥ 音樂課程教學領域包括哪些
音樂課程教學領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演唱與演奏;
2、表現與創造;
3、感受與欣賞;
4、音樂與生活。
㈦ 新課程理念下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一、音樂教材的呈現形式變化突出;藝術、童趣、實用性增強
當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時,美麗的插圖、富有童趣的圖形譜、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人物……頓時讓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歡喜,這么「美」的教材頂會深深吸引孩子們;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碟中,范唱、伴奏、圖譜、畫面、動畫等一應俱全,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日常製作課件、描畫圖譜等的工作任務,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愛、有趣的課本小圖標讓孩子們非常形象、直觀地知道了自己每課都應該完成那些學習任務,即避免了低年級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又非常適應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總之,新的音樂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確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大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現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已由以前的「教」教材,而轉變為「用」教材中的適宜內容為自己的教學目的服務,所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例如;我在新學期的第一次音樂課上就沒有死搬教材。而是自由組合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感覺效果不錯。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第一,我選擇了一首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閃爍的小星》做為本課的基本內容,但本課即不需要學唱歌曲,也不需要學習樂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目的。第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也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堂上既有孩子們喜歡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又有游戲《找星星》,還可以自由探索星星的音響,回家後有獎問答還激勵著學生不斷的思考和學習。第三,適當引入音樂要素—音的高、低、強、弱,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從而處於一種期待中總希望在以後的每一節課上都能獲得新的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因而著實地吊了吊學生的味口,起到了「伏筆」之效。因此,我認為學校和教師對於教材的使用,更多的應該是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三、注重音樂學科與相關文化的融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並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如對情緒、情感的表現即是各類藝術共同的特點。那麼,在這一領域中就要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
其次,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也是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如體育,可以運用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如語文,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烘托意境;如社會,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那麼,在音樂學科促進其他學科的同時其他學科同樣也對音樂學科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例:在一年級第二單元《跳繩》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上體育課時老師教的跳繩要領是什麼、應怎樣跳?然後,開展一次1分鍾跳繩比賽,頓時學生興趣濃厚,接著我順勢讓學生聽歌曲《跳繩》第一段並學唱歌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跳繩時的體會創編歌曲的第二段歌詞,並且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創編,結果的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分組創編了許多很好的歌詞,歌詞形象生動、簡單易記、很適合學生演唱;其次,在一次體育比賽課時,體育老師在課前開展了准備活動—1分鍾跳繩,同時老師就播放了歌曲《跳繩》,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跳邊聽音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打破學科本位主義,加強各學科之間、學科自身之間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的時刻,所以加強融合式的音樂教學定將促進音樂文化及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
四、抓住教材內蘊,嘗試學習方式的逐步轉變
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議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這場教學革命的核心任務。針對這一教學思想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融入群體,凝化自我——引導合作學習方式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學生無效地合作或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從明確合作學習任務、把握合作學習時機、加強合作學習指導、實施合作學習監控、注重合作學習評價等方面入手。教師將充分利用音樂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徵,有意識地創造合作條件,使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強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強調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凸顯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強調加強學習的選擇性;強調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不是偏激和極端化,對如何把握不同學習方式的「度」、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利弊和各自特點確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們應當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同時也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嘗試、摸索讓自己牢牢的把握好這其中的「度」,讓他們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自如、事半功倍。
2、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從幼兒園初次進入小學時,老師們通常覺得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有紀律性,所以總是在第一次課時就給學生提出了許多要求,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上課真累,老師真厲害。無形中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新學期第一次音樂課時我就特別注意這點,我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大膽的表現自己,而且還和學生共同做游戲,使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音樂、接觸音樂教師時就感到輕松、親切,自然也就形成了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但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不良習慣也應及時糾正,但在糾正習慣的過程中應多用類似「請你像我這樣做」、「xx同學你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你今天進步真大」等激勵語言,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訓導中形成規范的習慣
3、課堂上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自然流露真情實感。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明確的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目標的,而這項目標的實現,就靠老師嘴巴說,書上的幾幅圖片恐怕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但如果學生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在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不僅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課例: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唱歌《小寶寶睡著了》這課內容是一個課堂氣氛不好、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內容,但我在教學過程中則先從學生的體驗入手:首先,回憶小時侯父母是怎樣哄你睡覺的?(動腦思考),然後,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動嘴說),第三,觀察圖片上的貓媽媽是怎樣哄小貓睡覺的?(用眼睛觀察),第四,同學們自由模仿哄寶寶睡覺的動作(親自動手錶演),第五,聽一首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用耳朵聽),第六,跟教師學唱歌曲,第七……第十,兩個同學一組,互相扮演角色,比一比看那些小朋友表演的最認真?通過這樣系統的思、說、做、聽、模仿、演唱的過程,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一片溫馨、柔和、甜美的氛圍之中,當我引導學生演唱時,學生自然流露的甜美笑容、輕柔聲音、優美動作的確讓我為之一震,我相信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真切的體會到一些什麼!這不就是體驗的益處嗎?這不就是真悟實感嗎?
4、 注重學生的差異,培養有獨特個性的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例如,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少語……這些明顯的性格特徵老師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夠了解學生,而如何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有個性化的教育就需要老師想辦法、動腦筋了,在這一點上我採用了「火車爬坡前拉後推」的原理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培養獨特個性。在我校一年級有這樣兩位學生,一位叫李xx ,他活潑好動,聰明守紀,父母在家裡教育得法,學習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另一位學生叫陳xx ,他沉默少語,上課經常走神,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經常沉迷於麻將而無心教育她,老師普遍反映較差。在教育類似學生時我多不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
課例:在學習一年級第五單元《閃爍的小星》一課時,我提出「你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這樣拓展到課外的知識,讓李 同學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向他學習,樹立典型,同時提倡學生大膽想像,多閱讀課外知識,起到了以優帶中的作用,而對於陳 同學,我則提出了「你知道太陽慢慢向西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雖然當我點她回答時,下面同學議論紛紛都說她答不出來,但我鼓勵她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對的」,這時她小聲說「就是太陽回家了。「見她回答正確了我馬上讓她站到台前對著全班同學大聲說一次,看著她大聲地說完問題,我從內心裡感到了高興和滿足,對這類學生我則多退著她前進,鼓勵他們學習,讓他們同樣也有成就感,獲得贊許。在這種」以優帶中,尊重學生差異「的思想指導下,使優秀學生不會「吃不飽」,暫差生不會「吃不了」,為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其實音樂美,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在我們潛心研究各種高深理論的同時請千萬不要忘記:用心、用情、用愛去教育,可能會讓我們的許多困難迎刃而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理念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厚重,決不是簡單的幾句話、簡單的一些形式上的變化就能發生「質」的變化的,但是從音樂學科這樣一個小小的視角,卻能折射出新課程這個大理念的許多光輝。所以如何將這樣先進的理念實踐於我們孩子身上,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用心去體會、用心去領悟、用心去認真做這件事情,並將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的傳達給我們的專家,讓新課程改革的種子健康成長,最終開出最美麗的鮮花。
㈧ 音樂課教學方法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 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 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 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 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 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 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 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 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 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 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 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 題,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 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 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