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音樂)作業1 2 3 4 的參考答案
對於這種學前兒童的教育,其實很簡單,也不需要太多的備課,只要有一份教案就可以,內建議你買一台巨容典兒童平板電腦,我給我兒子買了一台,他每天都可以自學,這裡面有很多資料,包括各個方面的知識,美術、音樂、語文、數學、英語、應有盡有,你可以看看,希望能幫到你
㈡ 求2008年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試題答案
試卷內容預覽
網站收集有1萬多套自考試卷,答案已超過2000多套。我相信沒有其他網站能比此處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國2008年4月自考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真題
課程代碼:0039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因為音樂擅長於抒發情感和引發情感,所以又被人們公認為是一種( )
A.聲音藝術 B.情感藝術
C.聽覺藝術 D.時間藝術
2.不但在理論上主張要把藝術教育當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體力行地深入民間採集山歌、小調,創作了許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鋤頭舞歌》的中國教育家是( )
A.康有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陳鶴琴
3.柯達依音樂教育體系的主要教學內容是( )
A.歌唱教學 B.節奏教學
C.即興表演 D.動作造型
4.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和組織的音樂教育活動是( )
A.自發的音樂活動 B.專門性的音樂活動
C.滲透性的音樂活動 D.隱性的音樂活動
5.整個音樂教育和諧的第一基礎是( )
A.目標的和諧 B.內容的和諧
C.過程的和諧 D.方法的和諧
6.「初步學習找空地方做動作,做鳥飛的動作時盡量不讓別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別人」,這段目標的陳述體現了( )
A.知識技能目標 B.學習能力目標
C.音樂感發展目標 D.社會性發展目標
7.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的第一關鍵的技能訓練是( )
A.提出和撰寫教育活動目標 B.確定教育內容
C.選擇教育方法 D.制訂教育活動評價方案
8.在幼兒園歌唱教學中,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是直接描述動作過程的或是比較富於動作性的歌曲,適宜採用的導入方法是( )
A.歌詞創編導入 B.故事講述導入
C.動作導入 D.游戲導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與集體相一致並能夠與集體同時開始和結束,不使自己的歌聲突出出來。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兒童的年齡是( )
A.2歲末 B.3歲末
C.4歲末 D.5歲末
10.韻律活動中,兒童在反射動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活動作是( )
A.基本動作 B.模仿動作
C.節奏動作 D.舞蹈動作
11.「小熊餓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飽了高興地跳舞」的舞蹈動作組織形式是( )
A.按身體部位的某種秩序組織 B.按情節內容組織
C.按主題動作組織 D.按音樂的變化組織
12.適合於動作結構比較復雜的韻律動作組合教學的教學設計思路是( )
A.先觀察或先回憶真實事物再即興創編
B.先省略細節,從感知舞蹈的大體輪廓入手,再逐步細致化的「完整累進」
C.先放慢速度,邊示範、邊講解、邊練習,然後再逐步增加連貫性和速度
D.先採用簡單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性質和結構,然後再學習動作和動作結構
13.「在演奏過程中注意傾聽自己、同伴、集體的演奏,並努力使每一個人、每一聲部的演奏都能服從於整體音響形象的塑造要求」的能力是( )
A.樂器操作能力 B.隨樂能力
C.合作協調能力 D.創造性表現能力
14.雙響筒和三角鐵兩種樂器的演奏對用力均勻和手眼協調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比較適合於( )
A.2-3歲兒童 B.3-4歲兒童
C.4-5歲兒童 D.5-6歲兒童
15.大班音樂欣賞作品《金蛇狂舞》結構較復雜,適合的導入模式是( )
A.從完整作品開始 B.從作品的某個部分開始
C.從動作材料開始 D.從視覺材料開始
16.音樂欣賞教學中,結構比較緊密的作品可能採用的設計是( )
A.從整體入手層層深入 B.從局部入手層層累加
C.一一匹配 D.整、分、整
17.音樂欣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入「欣賞」境界的重要基礎是( )
A.傾聽 B.理解
C.感受 D.創造性表達
㈢ 音樂教育簡答題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有幾種基本內容分別是什麼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採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復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復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復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桿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㈣ 函授學前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學法答案
()對比欣賞法。藉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風格,通過與本地歌曲的對比,學習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外國民歌,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
(4)喚醒自主法。通過幼兒提供嘗試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喚醒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發現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如《新年好》《鈴兒響叮當》《小杜鵑》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學策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如山東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兩個蟈蟈吹牛皮》等。
(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簡單、有趣、易模仿的詞或音節。如\"巴扎嘿\"、\"哎喲喲\"、\"啷啷倉\",針對這類語言特色突出的歌曲,採用\"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能使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風格,並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達出來。如《龍船調》、《劉三姐對歌》、《花兒與少年》、《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樂法。民歌的特色除體現在語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讓幼兒沉浸在婉轉的水鄉民歌,流暢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揚的草原牧歌之中,將會給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藝術修養帶來終身益處。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適合採用此方法。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的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如抒情詩可配黃梅戲曲調,言志的詩可配京劇或豫劇的曲調。
(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如旦角唱段《蘇三起解》、《老生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我們改編吸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情在弦上\",讓幼兒在關注中學習,在尊重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