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戲曲如何走進小學音樂課堂
戲曲構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是中內國傳統的容戲劇形式。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教學上本著「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的理念,圍繞著戲劇開展音樂活動。通過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排演音樂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過去「被動的學」成為現在「主動的演」,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和創造才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
㈡ 小學音樂課如何評課
(一)評課原則
★ 要抓主要矛盾(有的老師評課時怕得罪人,只說客套話,優點一、二、三,盡說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而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評課是我們音樂教師教學生活和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和提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圍繞主要的教學矛盾闡明自己的觀點,站在理論的高度剖析教學現象。)
★ 要注意激勵(評課要堅持以肯定成績為主,以幫助提高,改進教學為主,以鼓勵改革創新和實踐探索為主。在評課時談到不足時,要體諒為先。授課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心准備一節課,為我們評課教師提供了一個專業對話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對於不足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而非指責。要充分考慮並尊重音樂教師授課方式的獨特性,多挖掘授課教師好的方面,不要抱著一種批評者的心理去評一節音樂課。)
★ 要心理零距離(要設身處地,學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己來教學,會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困惑。不能僅僅基於自己的課堂實踐簡單地來做評判。)
(二)評課形式
個別交談、集體討論、書面評議、師生互論
(三)怎樣評課
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行為具有定向、指導、調控、激勵作用。
★ 教學目標的制定:三維目標
★ 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是否突出,突破
2、評教學思想:是否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意識的思想等。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
★ 思路層次、脈絡是否清晰
★ 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
★ 是否有獨創性
★ 思路運用的效果
2)看課堂結構安排:結構即技法,教學環節成步驟
★ 優化知識結構
★ 優化時間結構
★ 優化師生雙邊活動結構
4、評教材處理
★ 對教材的把握是否科學准確
★ 教學重點是否突出
★ 教學難點是否突破
★ 課堂教學容量是否妥當
5、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活動:游戲、感受、節奏訓練、表現創作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動腦的時間,更有利於課堂的優化和學生學習。而且,活動的時間必須是充足的,而不是只流於形式。)
7、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方面
2)教態方面
3) 語言方面(教師教學語言可謂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有千秋
㈢ 戲曲藝術教育如何走進中小學音樂課
情境是抄一堂課的「小天地襲」,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㈣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提高戲曲教學的有效性
,一般來說先寫教案的名稱,然後是活動的目的,活動准備,再下來是活動的過程。語言,數學,科學,美術教案的寫法差不多。如上述方法即可。如果是音樂活動則要加律動來安定孩子的情緒,還要練聲,結束部分要有表演或者復習
㈤ 小學音樂課怎樣說課議課講課評課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音樂課程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激勵教師的進取,完善教師的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因此音樂課程評價形式必須多元化,即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相結合;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只有通過這些評價方式的結合,才能准確,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既能保證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把握好激勵與賞識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那麼,如何把握好課堂中的教學評價,使它充分發揮好"激勵與改善"的功能呢 實踐表明:教師激勵的語言和賞識的心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見"激勵與賞識"在課堂評價中處在主導地位.
㈥ 談京劇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
京劇進課堂之我見
今年3月至7月,教育部決定在全國10個省市的200家中小學校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工作,人們對這一舉措褒貶不一,我認為,此舉是教育課程的一大改革,應該引起我們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思考。
京劇是國粹,是一種綜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藝術,它蘊涵著豐富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歷史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把京劇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國家課程體系,說明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是站在提高軟實力的高度上推進課改,這對傳播傳統文化更加有利。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在實踐中卻常常把素質教育理解得比較狹隘,認為就是給孩子們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內容,帶著他們跳個舞、唱首歌、畫幅畫就是素質教育了。這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走進一個更大的誤區——每年春天高校相繼舉行的藝術考試,似乎成為某些家長送孩子進大學門的捷徑。於是,孩子小小年紀便被剝奪了自由發展和自由玩耍的權利,鋼琴、練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課。在即將進入高考的時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樣的考前輔導班、突擊培訓班、包拿統考證班風起雲涌,據說生意也真的好得很。而這些孩子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還珠格格」、超女、快男。這種快餐式的藝術培訓導致他們對高雅藝術的漠不關心和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京劇進課堂是讓孩子們通過接觸經典作品、了解京劇常識、引導學生有欣賞戲曲的興趣,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繼承和發展民族的藝術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使孩子們不能只知道周傑倫,也應該知道梅蘭芳,知道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讓孩子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培養、一種認知,是轉變單一的美育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實驗。
長期以來,我國的藝術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異化」現象。一方面,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缺少藝術的特點,藝術教育不藝術;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為了考級、為了升學加分而讓孩子學習藝術。藝術的本質是審美,同樣,藝術教育在本質上是審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只有當藝術教育承載了人文內涵,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勵人們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
京劇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走進中小學生課堂,是在教育界開展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大大豐富了中小學藝術課的內容。新課改提倡學生的學習應由單一學科向綜合學科過渡,京劇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裝等就蘊涵了多學科的內容,又屬於美術課的內容。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京劇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藝術之美,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寓教於樂。 京劇進課堂並不是「心血來潮」後「拍腦袋」的決定。就其現實背景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回歸的一種呼應,是針對當下作為「國粹」的京劇與青少年「漸行漸遠」這一現實而採取的舉措,其象徵作用和實際意義理應得到肯定。
一個民族,學藝術的人越多,這個民族就越有活力;一個國家,自願從事藝術事業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富於創造精神。據說在俄羅斯,每個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詩集。在歐美,歌劇十分普及。詩集與歌劇,都是他們的「國藝」。同樣,京劇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西方的歌劇,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劇進校園,應當會引發一連串關於藝術素質教育的積極反應,而不是匆忙地對此「棒喝」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