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孩子成長記錄照片應該放什麼背景音樂
Lenka-The Show、 Tamas Wells - Valder Fields、 eva、新世紀福音戰士 - 來吧 - 甜美的死亡(我們班的畢業冊用的就是這個~)
2. 推薦幾個適合幼兒園活動的 歡快的 可愛的純背景音樂 謝謝!
四季童謠 可愛頌 感知成長的神奇
3. 有沒有適合幼兒園宣傳片的背景音樂又不失大氣
克萊德曼鋼琴曲
4. 求一首純音樂的背景音樂,幼兒園的
你可以自己從別的歌曲中截下一塊自己聽的好聽的音樂來,這樣既短暫,又不用煩惱右面別的音樂
截音樂的軟體你可以試試
GoldWave
這個軟體
截取的歌曲嘛
你可以試試
周星馳的那句我烤雞翅我喜歡吃這個首歌
5. 適合幼兒園日常活動的音樂
01 仙 境 02 春 野 03 迷霧森林 04 夢花園 05 琉璃湖畔 06大自然情詩 07 日光海岸 08 蘭色天際 09 寂靜山林 10 微風山谷 11 森林之月 12萊茵河波影 班德瑞的也不錯
6. 最適合幼兒園聽的輕音樂
久石讓-夢的星空,名字聽上去就讓人充滿想像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9%85%E7%9F%B3%E8%AE%A9%20%E6%A2%A6%E7%9A%84%E6%98%9F%E7%A9%BA&id=1
7. 編導:幼兒園紀錄片中音樂茉莉花的作用
紀錄片《幼兒園》是湖北電視台紀錄片編導、獨立製作人張以慶的作品。影片沒有解說詞,但是多次運用了同一首歌《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並且畫面的配合等方面,在此張以慶做到了至善至美,做到了他的極至。 童聲無伴奏合唱的《茉莉花》,像一聲嘆息,它烘托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對於用《茉莉花》作為此片的背景音樂。張以慶曾在采訪中說道「《茉莉花》這個音樂很符合片子的情緒,有一點淡淡的憂傷,是我重新錄制的。但是非常遺憾,唱得不是很好,沒有那種天籟般的聲音,當然我還是非常感謝青少年宮合唱團的。一開始我就老在哼這個歌,已經哼了兩年了,雖然有幾種選擇,但是還是覺得《茉莉花》特別吻合。歐洲不是說《茉莉花》是中國的第二國歌嗎,我也找不到第二首童聲的東西能夠擱在這裡面了。我可以一年、半年不聽音樂,到快剪片子的時候才去聽,去找到吻合的東西。其實我不太懂音樂,但是我能把握住怎麼把情緒傳達給觀眾。只有這樣你才可以讓別人和你是共通的,節奏感也是一樣的,才能引起共鳴。當然這種情緒的傳達,也會有局限,因為人們的感受類型不同,而且感受力跟文化也沒有關系。」雖然張以慶說自己不懂音樂,但是《茉莉花》的應用與配合確實做到了天衣無縫不僅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而且還進一步的表達了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圖。 《茉莉花》這首極具特色的音樂在片中反復出現。整部影片總共出現了5次《茉莉花》的背景音樂。平均差不多每十分鍾出現一次,可見導演的安排意圖。第一次出現是在幼兒園開學那天,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送他們到幼兒園離開後。每個小朋友都眼含淚水的坐在凳子上,或站著,或透過門縫看看離去的爸媽。音樂《茉莉花》此時響起,它讓孩子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時的無助和不舍的情感展現得一覽無余,極大額的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茉莉花》的再次響起是在孩子們入園第一次睡覺的時候。時的孩子們是睡得如此的香,沒有了白天撕心的哭聲,吵鬧和打架也在此刻消失。音樂給人以安靜與感動的心理,似乎在孩子的誰=睡夢中伴隨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也飄起了淡淡的茉莉花香。音樂的第三次響起是在孩子們在幼兒園度過一周他們的爸媽來接他們回家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陳志鵬的媽媽還沒來接他,這使得他非常的著急,來回的在前後兩個門之間走動,哭著盼望媽媽找點到來。《茉莉花》的音樂的響起既表達了陳志鵬回家的喜悅,同時也表現了他內心的焦慮、孤單、無助。音樂第四次響起是在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候,聽說戶外活動,孩子們個個都很高興,一周難得有戶外活動。孩子們在戶外歡聲笑語的做著游戲,你追我敢。音樂也伴隨著孩子們的笑聲響起,好像是為孩子們助興一樣。原本有點憂傷的音樂在此時也是歡快的。音樂的最後響起是在孩子們畢業照畢業照時。此時的畫面跟音樂第一次響起時的畫面遙相呼應,都是展現每個孩子的表情。不過這次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是淚水,而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歡聲笑語。眼中充滿了希望,讓觀眾真切地體會到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們的成長點滴。 《茉莉花》作為該片的一個音樂符號在片中反復出現,它舒緩、輕柔的樂調將景象隔絕在幼兒園嘈雜的吵鬧之外,並且每次音樂的響起都配以緩慢的畫面。特別是最後一次運用一組經處理泛黃的畫面來配背景音樂,可見導演的別有用心。畫面和音樂的完美配合,進一步渲染和烘託了片中的氛圍和環境氣氛。這首唱響在維也納的中國名曲,透過孩子的喜怒哀樂,揉進了人們的心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結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風格,卻完美的演繹在這部紀錄片中似乎只有這首曲調最合適別無他曲。 通過對《幼兒園》中背景音樂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紀錄片里,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音樂都是作品整體的一部分,是一種藝術,不能自成體系,不能過強過滿。音樂茉莉花在片中出現了五次,雖然影片總長才一個小時。不能說恰到好處,但也不能說過多。而是很合理的表達了影片所要展現的內容。此外,紀錄片音樂只有置於適當的位置,融入作品整體的內容和形式,使人不知不覺地感受到它的感染,甚至於感覺不到它存在。音樂茉莉花的出現並不是毫無目地的,它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安排才插入的。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出,每次音樂的出現就是一個分割點。孩子們的入學,孩子們入學的第一天,孩子們入學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們幼兒園畢業。每一次都安排得如此的合理,我們可以按照音樂的運用把整部影片分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也有其相關聯之處。並且每次音樂都是一個過度,無論是孩子們的情感還是年級。總之,茉莉花在《幼兒園》片中五次響起,每一次都是一種感動,又是一種升華。
8. 關於將幼兒在幼兒園的照片做成視頻的背景音樂
Lenka-The Show、 Tamas Wells - Valder Fields、 eva、新世紀福音戰士 - 來吧 - 甜美的死亡(我們班的畢業冊用的就是這個~)
9. 幼兒園公開課背景音樂
什麼公開課的音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