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背景音樂 > 高山流水古琴純音樂

高山流水古琴純音樂

發布時間:2021-01-24 04:04:54

① 高山流水古琴樂譜

② 求音樂:十大古琴曲

中國十大古琴曲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③ 求幾首高山流水類別的古琴樂曲

古琴名曲 古琴曲《鹿鳴》 《鹿鳴》,古代歌曲、琴曲。詞見{詩經。小雅}首篇。原為周朝宴樂群臣嘉賓所用。為漢代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賦}、(琴操)均有此曲目。據說,由漢末杜夔傳至魏左延年,晉苟勖用為行禮詩。唐韓愈:「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送楊少尹序》),宋朱熹:「此譜乃趙彥肅所傳,即是所謂開元遺聲。」(《儀禮經傳通解》)明張廷玉將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譜,直至清末仍有刊傳。現存琴曲與歷史上記載的同名曲目有無聯系,尚待研究。古琴曲《廣陵散》《廣陵散》,琴曲。又名廣棱止息。漢、魏時期相和楚調但曲之一,既用於合奏,也用於獨奏。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以為寄託。明代宋濂跋《太古遺音》則謂:「其聲忿怒躁急,不可為訓。」這些,從正反兩面說明此曲對統治者表現了一定的反抗性。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說,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此外還有《西麓堂琴統》等傳譜。各譜分段小標題均有:「取韓」、「投劍」等目。近人因此認為它是源於《琴操》所載《聶政刺韓王曲》。現存曲譜共四十五段。分為:開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聲十八段,亂聲十段後序八段。其中頭尾幾部分似為後人所增益,而正聲前後三部分則很有可能保留著相和大麴的形式。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調」為本曲所獨有。古琴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琴曲。存譜初見於《神奇秘譜》,解題說:晉代的「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三次(故稱「三弄」),用以表現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另有急促曲調表現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各段多以共同曲調作結。古琴曲《烏夜啼》《烏夜啼》,琴曲。原為南北朝時期表現愛情題材的西曲民歌。現存琴譜初見於《神奇秘譜》。解題引《唐書。樂志》臨川王劉義慶作曲之說,後世多沿用之。曲譜中有「反哺」、「爭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寫慈烏與雛鳥的活動情景。唐代的軟舞,宋代的詞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古琴曲《碣石調幽蘭》《碣石調幽蘭》,現存最早的琴曲譜。原件在日本,國內有影印件。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文字譜的記寫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譜前解題說明此曲傳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4—590年)。曲名之前冠以調名,這樣的標題,為琴曲中所僅見。據推斷,應是以碣石調表現《幽蘭》的內容。南北朝時期流行碣石舞,《南齊書。樂志》說:「《碣石》,魏武帝辭,晉以為《碣石舞》,其歌四章。」現存琴譜也分四拍,碣石調有可能是當時碣石舞的曲調。至於《幽蘭》,當時有詩人鮑照寫過同名琴曲歌詞,見於《樂府詩集》。內容為借幽蘭抒發其懷才不遇的心情,與現存曲調的情緒吻合。《幽蘭》有多種傳本。司馬相如在《美人賦》中就有「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琴操》中也有孔子自傷不逢時而作《猗蘭》的記載。現存琴譜中另有《猗蘭》或《幽蘭》等多種。解題一般沿用《琴操》之說,其曲調與《碣石調幽蘭》並無共同之處。古琴曲《大胡茄》《大胡茄》琴曲。唐代的著名琴家如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都擅彈此曲。當時與《小胡笳》並稱「二胡笳」,或「胡笳兩本」。這兩首作品初見於《古今樂錄》,稱《大胡笳鳴》和《小胡笳鳴》。初唐琴壇流行的「沈家聲」和「祝家聲」,就是以這兩曲著稱。以後董庭蘭繼承這兩家的傳統,整理了傳譜。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聲》中說:「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應即指《大胡笳》,因現存《神奇秘譜》中的《大胡笳》正是十八段。它與後世流傳的《胡笳十八拍》在題材上相同,但音樂毫無共同之處。古琴曲《石上流泉》《石上流泉》,琴曲。傳為伯牙或劉涓子作。唐代即有此曲目(見《碣石調幽蘭》譜後)。存譜為八段。描寫碧澗潺潺,枕流漱石之趣,見於《琴譜正傳》、《西麓室琴統》等琴譜。古琴曲《離騷》《離騷》琴曲。晚唐琴家陳康士據屈原辭所作。在屯新唐書。藝文志》中記為九拍,流傳中分為十一拍和十八拍兩種。:《神奇秘譜》採用了後者,每拍都以屈原的詩句作題,曲意怨憤深邃。《琴學初津》在本曲的後記中說:「始則抑鬱,繼則豪爽。」古琴曲《陽關三疊》《陽關三疊》,唐代歌曲,今存古琴歌譜。歌詞據王維的《送元二之安西》一詩並有所發展。詩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又重復三次,故名《陽關三疊》。唐、宋以來,曾有多種唱法,現存琴譜三十多個版本,共六種類型。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最初見於明代的《新刊發明琴譜》(1530),經清代的《琴學入門》加工後一直流傳至今。另有初見於《浙音釋字琴譜》(1491)的一類,在明代也較流行,全曲殘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維原詩。這六種類型的詞,曲和曲體結構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調卻大同小異,表明是同一淵源,一脈相承的。當代作曲家王震亞曾據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譜(原譜載《琴學入門》)改編為合唱曲,並灌有唱片。古琴曲《搗衣》《搗衣》,古琴曲。傳為唐代潘庭堅作。秋涼時節,家家婦女都為親人趕制冬衣,為此需要搗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搗衣》。樂曲表現了婦女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楊掄《太古遺音》分析其樂曲內容是:「始則感秋風而搗衣」,「繼則傷魚雁之杏然」,「終則飛夢魂於塞北」。《平沙落雁》譜本:最早見於明末尹曄的聽月樓《徽言秘旨》(1649刊行)。明清以來刊載此曲的譜本將近四十種。據明張岱《陶庵夢憶》說,尹曄是在幼年時間向紹興琴師王本吾學得的。曲體中型。原無詞。曲情:琴曲出現在明代,明清各譜均無序跋。據上江琴家傳說是《秋鴻》的節本,那末,它的曲情應該從《秋鴻》的「平沙晚聚」,「遠落平沙」,「銜蘆游弋」,至「南懷北」四個小標題。清王善《治心齋琴譜》說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維瀚《蕉庵琴譜》說是明初朱權所作。這和《秋鴻》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權在《秋鴻》的序里說《秋鴻》的作者是西江老懶,天胄詩狂,有些人就認為《秋鴻》是朱權本人所作。但據傳說並從《秋鴻》的原詞看,卻是借《秋鴻》「身南心北」的感傷發抒懷念故國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師郭沔所作。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應存疑。琴曲譜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這一曲,現時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這一曲。《關山月》譜本:最早見於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1931),曲體小型。無詞。曲情:《樂府詩集》杷這一曲歸在漢橫吹的樂類,本來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間樂曲采來作成琴曲的。六朝時起,就把這一樂曲看作是表現封建統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關山月》詩:「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秋風詞》譜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譜》。曲體小型。有詞。曲情:原譜旁註唐李白「秋風清秋月明……」原詞,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間黃獻的《梧岡琴譜》的《秋風曲》是以六朝張翰思鱸的故事為曲的意境的一個無詞琴曲;與黃獻同時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譜》的《秋風》卻是另一有詞的琴曲,原詞是「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嘆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風章》卻又是指的漢武帝的《秋風辭》。至於現時國內琴人所彈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譜》的《秋風詞》,和以上三古譜均無關系。《梧葉舞秋風》譜本:清初庄殝鳳在他出刊的《琴學心聲琴譜》(1644)裡面說明這是他自製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種刊本琴譜采錄了進一曲。這說明它是一個成功作品。曲體中型。無詞。曲情:庄氏自己和後來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應從標題。只有清乾隆間蘇璟春《草堂琴譜》(1744)跋雲「曲意蕭瑟,取韻宜幽」。《瀟湘水雲》譜本: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神奇秘譜》(1425),續見於明清以來三十種刊本琴譜。原只十段,漸發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無詞。曲情:朱權曲序雲:「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按:郭沔是南宋末年古琴作曲巨匠,景淳間(1260一1274)毛敏仲、楊瓚、徐天民等「紫霞派」的琴家都尊他為師。「毛敏仲的《樵歌》和《漁歌》因毛不仕元有濃厚的民族意識而得傳。但後世琴家一向認為這些琴曲在技巧方面的成功是和郭沔的造詣分不開的。郭沔的事跡只散見於宋俞德鄰的《佩韋齋輯聞》和元袁桷的《清容居士集》,名家記載不如貴族楊纘和他的清客那樣多。吳縣蔣文勛《二香琴譜》(1833)論琴派時提到嚴天池說嚴氏的琴是」受之陳星源,而後之託名標榜者不曰陳氏而曰嚴氏,豈非宰輔之子、太守之尊足以聳動天下耶?「對楊纘和郭沔的看法似乎也可以這樣。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復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文王操》
《文王操》是古代中國人以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對於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頌歌,其內涵深邃博大,旋律豐富感人,無愧為古琴曲中的經典之作,聆聽此曲後,一種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古琴音樂流傳的千百年的歷史中,《文王操》被古人尊為高雅的作品,一首可以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凈化人們的靈魂的琴曲:「鼓此曲令人盪滌邪穢,消融渣滓。」(明代琴譜《杏庄太音補遺》);北宋琴家成玉澗所箸《琴論》稱「其聲古雅,世俗罕聞」;北宋蘇軾在他的古體詩《舟中聽大人彈琴》為聽其父蘇洵彈《文王操》等曲而作,在評說時人「強以新曲求鏗鏘」、「數聲浮脆如笙簧」後,發出了「古意墮渺茫」的感嘆,最後便是「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的千古名句。 第一段:古琴以空弦低音一字一音奏出,庄嚴,肅穆,宏偉。琴聲引導我們進入兩千年前的時空,古代文王、孔子這些偉大的聖賢出現在眼前……不是宗教,猶如宗教,這里有古人的崇拜之情;高山、峻嶺、古代的圖騰……開始的空弦猶如撞擊的磬鍾之聲,碩大無朋的磬鍾、厚重的音響、色彩…… 以上是一段前半部分的音樂,在全曲中有「引子」的作用,一段後半部分出現一些不完整的音調,這是琴曲最初旋律的顯露。 第二段:一段親切的旋律較完整地出現,富有歌唱性,這一段旋律和它的變化在全曲的二、三、四、六段里出現,是全曲最重要的音樂主題。音樂中溫暖、坦然的情感,很好地表達了儒家的「仁愛」的思想,一種發自內心的博大的對人的愛,豐富的人情感的表達自此開始。 第三段:開始是平靜的空弦為主的音調,這是段落最初的導入部分,也是以後段落慣用的結構方式(在傳統的曲式中稱作「合頭」),簡單的音樂營造了一種平和的氣氛,音樂的變化、發展、新的音樂材料的進入都在這種氣氛之中逐步開始。全曲最初呈示的旋律在這里漸漸作變化發展、深化,旋律在勾畫一幅幅美好的圖景,其中有人類生活環境的美,也有美好的圖景後面蘊含的人性人情之美。段落中部有個情緒上的小高潮,像是為某種美好的理想境界所激動,音樂的節奏、音樂的情緒都開始有較大的流動,激情、起伏、跌宕……畫面比以前有更多的的動感。 第四段:帶有過渡性質小段落。旋律在低音區進行,音樂性格醇和、溫厚、柔情。這里是第三段音樂小高潮後短暫的迂迴,象是音樂行程中一次逗留,回首顧盼。 第五段:出現了新的音樂材料,這一段音樂抑鬱凝重,富沉思性,是人類生活中的種種疑惑、不解,是對大千世界的問詰。音樂在低音區進行,音調中不時有變化音出現……音樂由旋律性、歌唱性變為吟誦的語氣,節奏自由跌宕,在思考,在自語……。這一段音樂從形式結構和音樂情緒上體現了儒家理性思考的一面,是人對自己內心、對宇宙深刻的思考,從而對人類生活的社會的關切。段尾又引至豁然清曠之境。 第六段:凝重的音樂氣氛至此復而舒暢、柔美,這一段音樂具有歌唱性和抒情的性格。 第七段:泛音段,與前段音色對比鮮明,予人以超脫、清新的美感。猶如進入一個神奇的境界,人類對美好的追求寄託於神仙生活的地方,我們看到祥雲的飄舞、仙鶴在緩步、麋鹿在遊走……。 第八段:音樂材料又回到第五段材料的變奏,其語氣如苦思,如追問,深奧曲折,又象看到文王在「有所穆然深思」、「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他在深思人類的理想的社會和理想的人格。曲尾的泛音終結句使整個樂曲復歸於靜穆、安祥。第八段象再次給人們呈現一位聖賢文王的形象,他偉岸、目光深遠、心胸博大,予人以無限的崇拜之情。 《孔子讀易》《孔子讀易》為一首古琴曲,又名《讀易》、《秋風讀易》,由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而來。據說為清末青城山中皇觀道士,琴學大家張合修(字孔山)所作,他曾在武昌開門授琴,培養出很多琴學高手。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孔子讀易》為琴曲之珍品,全曲分為四段,乾坤定位、陰陽錯綜、剛柔相濟、天人合一,琴音飄然灑脫,體現了虛無縹緲,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道家思想。《岳陽三醉》《岳陽三醉》取意於呂洞賓三醉岳陽,飛渡洞庭的神話故事而作。反映了神仙道化,脫離現實的道家思想。曲調情趣逸致,音韻流暢。為琴曲中之大操。 全曲共二十段,曲譜見《春草堂琴譜》、《琴學入門》、《蓼風堂琴譜》等,琴譜互有出入。據《琴學入門》記載,此曲為《羽化登仙》之刪減本,主要段落相近,而次序有出入。《墨子悲絲》 琴曲《墨子悲絲》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絲》等,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墨翟所作。此曲為廣陵琴派大麴之一。 「墨子悲絲」的本事見於《墨子·所染》:墨子見到潔白的絲被染成各種顏色,引發了他關於社會、人生的哲學思考。他認為,不但絲會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種顏色,一國之君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功名蔽天地」的「仁義顯人」,還是「為天下謬」的「不義辱人」,無不是外來的影響所致。「士」也不例外,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而發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嘆。 曲譜最早見於明末楊掄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等也收有此曲。樂曲反映了墨子感傷世人隨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猶如潔絲染色,失去本來面目。曲意深刻,音韻悲愴。 此曲音調悠揚,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種潔己自愛的感慨之情。
古琴曲《流水》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歷史傳說中,人們往往把它和戰國時期的伯牙聯系在一起。 據傳,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間音樂家。他彈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荀子·勸學篇》)是說伯牙彈琴時會引得正在吃草的馬都仰起頭來聆聽。有一次,伯牙彈琴時有個叫鍾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賞,伯牙心中想著巍峨聳立的高山時,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嚮往著奔騰不息的流水時,鍾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能夠准確領會伯牙在琴聲中寄託的感情,使他們一見如故,結成「知音」。子期死後,伯牙為失去知音而萬分悲痛,從此不再彈琴。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也說明:運用對景抒情的手法創作象《高山》、《流水》這樣的音樂作品,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紀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傳譜見於明代朱權於1425 年編印的《神奇秘譜》。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神奇秘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琴譜集。但《流水》一曲的產生年代要早得多。據朱權在該書題解中考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扼要地說明了這首樂曲在古代的演變情形。琴曲《流水》目前有著二、三十種傳譜和多種演奏風格流派,但都有著相似的主題或旋律因素,可見它們共同有所依憑。十九世紀的四川道士張孔山在樂曲中加進了描寫湍急水勢的滾拂手法,使樂曲的藝術形象更為鮮明,人們稱它為《七十二滾拂流水》。本書介紹的琴曲《流水》,就是根據川派琴家流傳的版本,它載於1876 年刊印的《天聞閣琴譜》。 琴曲《流水》是我國民族音樂遺產中的一首優秀作品。它對自然景物並不停留於客觀的描繪上,而是藉以抒發人們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一種胸襟開闊、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樂表現上以抒情性的曲調為主體,結合摹擬性的展開,既有華麗新穎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實沉鬱的風格。 1977 年8 月20 日,美國發射了兩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學家們希望它有一天將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類」。太空船上帶有一張噴金的銅唱片,它即便過十億年也仍錚亮如新。唱片上錄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的音樂作品,其中就有中國的琴曲《流水》。

④ 如何賞析古琴《高山流水》東方音樂的美感是什麼

你好!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說的也就是俞伯牙和鍾子內期之間的故事。《容高山流水》有琴曲和箏曲兩種譜本,兩者同名異曲。
由於古琴的製造結構的特殊性和演奏特點的多樣性,古琴的音色是極富民族性的。
而東方音樂的美感在於它似一幅中國水墨畫,寧靜致遠,深邃綿長,蘊涵著東方深遠的文化內涵。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⑤ 求古琴曲《高山流水》和古箏曲《高山流水》的區別為何古琴曲有分《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普本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琴曲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箏曲
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⑥ 求古箏和古琴的純音樂類似於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的

古琴:《廣陵散》、《流水》、《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陽關三疊》、《酒狂》、《關山月》、《漁樵問答》、《陽春》、《良宵引》、《醉漁唱晚》、《長門怨》、《大胡笳》、《秋鴻》等。

⑦ 跪求一些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的純音樂樂曲,像箜篌、古琴,古箏、笛子等。不要高山流水這樣!可以是歡快的...

箜篌的曲子不多,你可以在網上搜搜吳琳,她有錄制箜篌專輯
古琴基本上都是古曲名曲了,梅花三弄、陽光三疊等。
古箏的曲子比較多,要是喜歡端莊古樸、清麗雅緻的就聽聽潮州曲和客家曲,如出水蓮、寒鴉戲水等。

⑧ 王力宏的伯牙絕弦里的古琴伴奏彈得是不是高山流水 我們音樂老師要我推薦這首歌給同學 也幫我想想怎麼推

首先從背景吧,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很感人,那種知音真的很讓人感動, 也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另外 伯牙絕炫里的確有高山流水的伴奏 希望採納 謝謝

⑨ 高山流水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高山流水是古琴演奏的。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高山流水》是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9)高山流水古琴純音樂擴展閱讀:

發展

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出現大量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等,琴風盛行,他們不僅彈奏,而且創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長清》、《短清》、《長側》和《短側》4首,合稱「嵇氏四弄」。

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

兩宋期間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

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現存第一部減字譜《神奇秘譜》保存了眾多古曲。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閱讀全文

與高山流水古琴純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