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蝶歌曲的節奏 、旋律有什麼特點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② 我問一下《化蝶》這首鋼琴曲是誰第一個寫的。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
何占豪和陳鋼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諸暨何佳山村。幼時熱愛音樂,後考入浙江省文工團當演員。 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1959年與同學陳鋼合作創作了基於越劇音調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後,從此成為中國樂壇上的著名人物之一。繼《梁祝》之後,又創作了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弦樂與合唱《決不忘記過去》、交響詩《龍華塔》、《別亦難》、《草原女民兵》、《孔雀東南飛》等一大批音樂作品;其作品除了注重戲劇性、抒情性外,還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陳鋼,1935年生於上海。早年,他即師從於父親陳歌辛和匈牙利鋼琴家瓦拉學習作曲和鋼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後,他又師從於丁善德院長和蘇聯音樂專家阿爾扎馬諾夫學習作曲與理論。1959年,他即以其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此後,他在七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為著名的中國小提琴音樂文獻。他還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陳鋼的作品還有交響詩,大合唱和室內樂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濃郁的民族祖宗情調和豐富的當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見長。
③ 化蝶歌曲原唱
化蝶抄,是一首殿堂情歌的襲歌曲。由閻肅填詞 ,陳鋼、何占豪 作曲,為原唱祖海。該曲曾經在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過,演唱者是鄭緒嵐和牟玄甫。
祖海1998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歌舞團,任獨唱演員。2000年10月任文化部首屆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預防艾滋病形象大使。2003年特招入伍為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2008年獲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碩士學位 。現在已轉業到中國音樂學院。
祖海自參加工作以來,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文化部等大型演出,演唱了大量健康向上、貼近百姓的好歌;發行了15盤個人專輯,2007年1月在香港成功舉辦個人大型演唱會,為中國民歌的發展做了較大的貢獻。
④ 求一首和梁祝化蝶 一樣悲傷感人的純音樂 謝謝。。。當然不是純音樂也可以
星語心願的這個唄。鋼琴的。網版上不好找權
http://cid-21286c0c3355562f.office.live.com/self.aspx/%e6%9d%82%e4%b8%83%e6%9d%82%e5%85%ab/Fly%20Me%20To%20Polaris.mp3
⑤ 宋城千古情化蝶的背景音樂
叫夢蝶~!抄
http://scyishutuan.blog.163.com/
這是我們千古情的博客,你多多關注
⑥ 梁祝音樂鑒賞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
(祝英台的父親逼祝英台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台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台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台。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
樓台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⑦ 電子琴純音樂化蝶
電子琴願說一個純音樂畫的也可以的
⑧ 《梁祝》這首曲子的背景及簡介
背景來說這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版國民間戲權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簡介: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