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樂欣賞的三個層次
科普蘭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在三個層次上欣賞音樂:1.感官層次、2.表達層次、3.音樂層次。
交響音樂不是一種特定的體裁名稱,而是一類器樂體裁的總稱。這類體裁的共同特徵是:
1、由大型的管弦樂隊演奏;
2、音樂內涵深刻,具有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英雄性,或者音樂格調莊重,具有敘事性、描寫性、抒情性、風俗性等;
3、有較嚴謹的結構和豐富的表現手段。
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交響音樂主要是指交響曲、協奏曲、樂隊組曲、序曲和交響詩五種體裁。但其范疇也時常擴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樂曲,如交響樂隊演奏的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敘事曲、進行曲、變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響音樂還包括標題管弦樂曲,如中國作曲家鄭路、馬洪業的《北京喜訊到邊寨》等。
輕音樂,是指那種風格輕松、活潑的音樂,它是能給人以愉悅和抒情感,優美動聽、通俗易懂的音樂。所謂「輕」,是指與莊重的嚴肅音樂對比而言。舞曲、進行曲、小夜曲比奏鳴曲、交響曲要「輕」;輕歌曲、抒情歌曲、詼諧歌曲比大合唱、清唱劇要輕;喜歌劇要比正劇要「輕」。形象地說,它是音樂中的輕武器,和文學里的小品文、笑話、抒情詩等大致相同。輕音樂在當前人們的音樂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優美、健康的輕音樂不僅可供消遣娛樂,同時也能陶冶情操,提高欣賞者的音樂水平。
輕音樂作品的旋律優美動聽、清晰流暢,節奏鮮明輕快,音色豐富多彩,深受人們喜愛。總括起來說,輕音樂的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形式不拘一格。樂隊組織精煉、配器新穎、節奏鮮明。它能較細膩地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純音樂(absolute music)
純音樂就是作曲初衷就不包含填詞的音樂.作為純音樂,這種音樂模式完全以純粹優美的音樂來敘述表達作者的情感,所以一般簡稱做純音樂.
雖然它沒有歌詞,但是它完全以自己優美的曲調實現了完美.正因為如此,純音樂的作曲要求十分的高,要作出一曲優秀的純音樂除了必須的大量靈感來支持作曲外,還需要作者不單在樂理上,更是在生活體驗,人格和精神上有很深的水準造詣.因為作為欣賞純音樂也是在用你的精神與心靈觸摸作者的精神和心靈,從一首純音樂,你可以看見作者的思想,情感,胸襟,人格,甚至他的靈魂.而一首優美的純音樂可以有效的調節你的心情,陶冶你的情操,甚至讓你能有所感悟,從而拓展你的胸襟,完善你的人格--只要願意你敞開你的心扉,用你的靈魂去傾聽.所以一首真正優美的純音樂也是值得雪藏,百聽不厭的極品.
3. 音樂修養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智能和心理素質的鍛煉。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從「練琴」說起。
1. 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大家都知道演奏樂器的過程必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因而能夠得到注意力集中的鍛煉。但是演奏樂器時注意力不但要集中,尤其要分配,再簡單的樂曲,也有旋律、低音、織體等不同音樂成分,也有音高、節奏、音量、音色、演奏方法等不同因素的配合,更不用說復調性質的多聲部樂曲了。只要比較完整地彈奏一首樂曲,就必然已經進行了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的心理素質訓練。我們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無論從事學術、事業或管理、領導工作,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2. 知覺與動作的配合與協調。演奏音樂不是機械的節奏、音高與力度的拼合。演奏音樂靠的是感覺,有音樂的聽覺,有手指、手臂以至整個身體動作的感覺,還有內心的節奏感、位置感,以及更高層次的情感、意境等等,良好的音樂演奏是這些不同的知覺與動作的巧妙的、天衣無縫的配合與諧調。這不是單純的「智力」,也不是單純的「體力」或「靈敏」,在單純的閱讀或者計算中得不到這樣的鍛煉,在單純的體育活動中也得不到這樣的鍛煉,除了音樂以外,大概只有舞蹈了——但是舞蹈首先離不開音樂,舞蹈的過程首先就是音樂的過程。
3. 空間、時間觀念的拓展。音樂是時間藝術,時間是度量音樂的基本尺度之一。再也沒有哪一種藝術像音樂那樣重視時間上的精妙配合了。雕塑和建築是現實空間的三維藝術,音樂是虛擬空間(聲音的想像空間)的三維藝術:音的節奏運動是橫坐標,音的音高變化是縱坐標,在現實的(非譜面)的音樂中,尤其是在樂器與人聲的合奏、合唱中,音的「遠近」所造成的效果則構成了第三維——深度的座標。經常置身於音樂中的人,也就是經常置身於精妙的音樂時間「流」和音樂三維空間的人,空間、時間觀念很自然地得到加強。而空間、時間觀念,在高深的物理、數學、化學、天文學等學科研究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4. 毅力與耐力的鍛煉。大家都知道在練琴的過程中,為了一個技術細節重復練習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是很平常的事。為了將一首樂曲的速度由每分鍾120拍提高到124拍,更不知道要花費幾小時、幾天的功夫。除了體操和芭蕾以外,我真想不出還有什麼能使人們得到那麼好的毅力和耐力的鍛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在練習(播種)時需要毅力和耐力,演奏(收獲)時更加需要毅力和耐力——這樣的情形在寫作和繪畫中是不會有的。音樂給予人是更苛刻的磨練呢,還是更深沉的幸福呢?有誰說得清?但是毅力和耐力——如果把它們說成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素質,我想是不過分的。
5. 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的鍛煉。分辨和記憶可以說是人的智力發展的「細胞」——基礎能力,在分辨的基礎上才能認識,在記憶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分析、思考。音樂的各個要素(音高、音強、音色、節奏、速度等等)在音樂進行的過程中呈現出動態的無窮無盡的千姿百態,遠遠超過語言的描述能力,經過聽覺直接作用於人的心靈。指揮家能夠聽出演奏中的瞬間失誤,鋼琴家能夠感覺到指觸間的細微差別,提琴家能夠把握住音色上的准確控制,作曲家能夠體察到和聲里的點滴新意:音樂隨時調動著人的反應、錘煉著人的分辨和記憶的能力。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就是音的分辨和記憶;音樂基礎課程——聽辨、模唱、聽寫等——更是對於分辨和記憶能力的直接訓練。
6.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諧調與發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把握地實現背譜演奏,至少要同時用到四種記憶,第一是音樂(聲音)的記憶,聽覺上的音樂「流」的運動;第二是樂譜(圖像)的記憶,一幅幅具有內在聯系的圖形的轉換;第三是手指動作(運動)的記憶,肌肉和關節的運動進入潛意識的記憶,使得在瞬間的「走神」中演奏仍然能夠繼續;第四是音樂結構(邏輯)的記憶,旋律的重復與變化,和聲功能的規律化、程式化的序進,曲式的發展與再現,等等。這四種記憶,既有形象思維,又有邏輯思維,音樂使得這兩種思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這種思維方式,正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人最需要的思維方式,也是既往許多大科學家、大政治家和具有綜合性巨大成就的人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在當今世界,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是做技術工作還是研究工作,是做具體工作還是領導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具有這樣的思維方式,以開闊的思路,豐富的想像,不循常規的見識和勇氣,在必要的環節跳開邏輯思維的束縛,用創造性思維取代復制性思維。音樂在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沒有其他任何藝術形式或學習方式能夠替代。
上述第一個層次是最基礎的層次,也是自然而然產生作用的層次。
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二個層次是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音樂修養和一般文化、歷史修養。音樂的這個方面的功能,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稱道。古代中國文人把「琴棋書畫」作為基本修養,「琴」就是音樂,擺在第一位,可見位置之崇高。歷史上西方知識分子普遍重視音樂學習,主要也是出於這個層次的認識。
在這個層次上我們應該注意兩點:
1. 音樂在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樂對於人的心靈和智慧的凈化和升華,必須是、只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音樂對於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是長期效益,終身效益,一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一個「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過程。
2. 音樂對於人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樂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點,通過音樂聽覺作用於人的心靈而實現。歌詞不是音樂,作者簡介不是音樂,背景圖片和名人語錄等等統統不是音樂,絕不能套用文學的欣賞方法,絕不能以這些學習音樂的輔助手段來取代音樂本身。
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三個層次是更深入的、涉及人的創造性和社會性的層次,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關於增強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的這個方面的作用完全是由於音樂的本性:由於音樂的非具象性(音樂是聲音,看不見摸不著)、非理念性(音樂本身並不傳遞概念、定義、邏輯、結論之類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確定性(無論欣賞或演奏,無論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永遠不會象數學那樣具有精確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經過任何的中介和轉譯)的特性,使得人們在欣賞、表演、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最廣闊、最自由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空間,促使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最廣闊、最自由的發展。
第二個方面,關於豐富人的情感。
人與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不在於直立,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人類獨有的。工業革命時代有人提出「人是機器」,正是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局限,背離了人的本性。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的情感對於一個完備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對於一個正常的、持續發展的社會的作用,越來越被學者、官員和公眾所認識。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遠不能被語言所復述,永遠不能被其他藝術形式所替代。音樂對於人的情感需求、情感發展方面的獨特的、獨到的作用,主要還是根源於音樂「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歷來重視音樂對於人性的影響。
第三個方面,關於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
1. 音樂的合作性——音樂形式中有很多集體合作的項目,例如重唱、合唱、重奏、合奏,除了鋼琴等少數樂器有真正意義上的「獨奏」(一個人表演)而外,其他樂器的獨奏經常需要有另外一件或多件樂器進行「伴奏」。我們只要和美術、文學稍加比較,就很容易理解音樂的合作性。人們參與合作性的音樂活動,不但在組織過程中得到了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的鍛煉,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人在演奏、演唱音樂即融匯在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的協調、均衡的感覺,這是非常獨特、非常珍貴的體驗,對於人格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2. 音樂的交流性——音樂表演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即使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面對老師回課,要與老師交流,還要參加比賽,參加演出,直接的對象都是人,目標都是通過音樂與人交流。舉個例子說,演奏時「臨場發揮」好不好,實質就是一個心理素質問題,人與人協調、適應、交流能力的問題。音樂的這種交流性和美術、文學是很不一樣的,對於人的素質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3. 音樂的社會性——音樂自產生以來,就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具有很強的交際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的誕生、成長直到死亡,學習、婚嫁、戰爭、慶典,幾乎所有的重要社會活動都伴隨著音樂。因此,人們參加音樂活動,經常就會置身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參與一定的社會交往,從而得到多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發展,增進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這就是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的第三個層次,應該說這是最重要的層次。如果說第一個層次的作用可以「自然而然」的獲得,那第二、第三個層次能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則與我們對於音樂和音樂教育的認識,音樂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內容和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的作用。音樂教育的改革任重道遠。
4. 輕音樂和純音樂有什麼區別
1.純音樂--是完全靠音樂語言,而不是借用任何標題來表達作品的內容。它也有曲名,如「第內一奏鳴曲容」等,但著只是指音樂的體裁,並不表明樂曲的內容。欣賞者自己准備聆聽的樂曲的作曲家所處的年代、經歷、世界觀以及樂曲產生的背景等,有個大概的了解。
2。輕音樂--指輕快活潑、通俗動聽、結構短小的音樂,是與嚴肅的古典音樂相對而言的。欣賞輕音樂不需嚴肅的思考和理智活動,它只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水晶音樂的定義很復雜,我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應該叫「水晶音樂」
你去這里看看
http://post..com/f?kz=12664942
5. 什麼是純音樂
定義
純音樂(與absolute music有區別) 因為作為欣賞純音樂也是在用你的精神與心靈觸摸作者的精神和心靈,從一首純音樂,你可以看見作者的思想、情感、胸襟、人格,甚至他的靈魂。而一首優美的純音樂可以有效的調節你的心情,陶冶你的情操,甚至讓你能有所感悟,從而拓展你的胸襟,完善你的人格。重要的是你應該敞開你的心扉,用你的靈魂去傾聽。所以說,一首真正優美的純音樂是值得收藏的百聽不厭的極品。
編輯本段類別
純音樂分支有自然音樂,自然幻想樂。 按演奏樂器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用自然樂器演奏的,包括一般聽眾熟悉的常規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等。 第二類則是電聲樂器,它所製造的音響也偏重神秘、飄渺的色彩。 第三類是前二者的混合。 純音樂在風格上也是多變的,從輕音樂到重金屬,所有音樂風格的舞台上你都能看見純音樂的身影。比如說班得瑞、神秘花園、雅尼等音樂製作者製作的音樂,很多REMIX的音樂及instrument製作者,對原來有詞歌曲曲譜加以改編。或直接提出其曲譜作為單獨的音樂展示,也是純音樂的一種。例如一些影視動漫對主題曲作變奏修飾處理後的Back Ground Music(BGM)。 當然有的純音樂出現後,有人後來再給加上歌詞的,可是有不少純音樂如果加上歌詞反而給人畫蛇添足之感,就比如著名的《夢見家鄉與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其為John Pond Ordway所作曲,中文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賦予民初才子之稱的李叔同所填,因為詞曲貼切,歌詞意境宛如當下,就被誤認為是中國民謠。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補充一點:純音樂,如果要簡單的理解的話,就以編者的觀點,可以解釋為:純粹以優美的旋律來表達豐富的藝術情感的音樂!其中「古典音樂」可說是最具代表的純音樂! Instrumental也是純音樂的一種。Instrumental就是配樂的意思 也就是伴奏。日本會出很多單曲,而每一張專輯里的4-5首歌都會以單曲的形式率先推出,基本上買單曲的人都會聽過一個歌手專輯里比較好聽的歌,因為日本大多數以單曲形式出現所以才贈送instumental。
編輯本段純音樂的原義
雖然現在大家似乎傾向將「純音樂」甚至「absolute music」理解為「不包含填詞的音樂」,但absolute music的本意是「絕對音樂」,或者「純音樂」,與「標題音樂」相對,即為是指那種除了獨立的音樂本體之外不附加任何「樂外概念」(extra—musi-cal concepts)的信息因素的音樂作品(見「絕對音樂指純音樂,跟音樂自己以外的事物無關,尤其跟其他藝術門類不發生聯系,也就是說,不企圖使語言的形式和內容變成音樂,不企圖模仿、描畫或摹繪抽象物與具體物,不企圖描述或表現情緒或情感,而且也不管時間、地點和場合。這樣,具有自己的法律的音樂,與它的存在和表達,就建立在音樂的形式和格局這樣一種自律的基礎上。」——《里曼音樂網路辭典》)。如象西洋音樂中僅以樂曲體裁形式來命名的賦格曲、前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協奏曲、交響曲等。在18、19世紀的古典音樂中,許多的純音樂的標題是沒有的或以數字代替,其標題是後人加上的。如果按照以上說法,那麼New Age音樂如英格瑪,神秘園和班得瑞就不能稱為Absolute music或Pure musie。所以將「absolute music純音樂」作「不包含填詞的音樂」解或許有望文生義之嫌,但是如果按照中文解釋為「純粹的音樂」的話,那就不會與absolute music矛盾了。
編輯本段純音樂舉例(一)
鋼琴:
《My Soul》(July) 《Kiss The Rain 雨的印記》(Yiruma) 《Tears眼淚》(The Daydream) 《YOU&ME》(The Daydream) 《天空之城》鋼琴版 Carrying You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坂本龍一) 《流動的城市》林海 《月光邊境》林海 《迷失》林海 《遠方的寂靜》林海 《Canon In D》帕海貝爾 《鳥之詩》鋼琴版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讓人聽一次就會忘不了的曲子 小提琴: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 《天空之城》久石讓 《小百合》(《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中的曲子) 《Ave Maria聖母頌》舒伯特 《D大調卡農》帕海貝爾 《鬥牛士之歌》薩拉薩蒂 《D大調第一華麗波蘭舞曲》維尼亞夫斯基 《24首隨想曲》帕格尼尼 《G小調恰空》維塔利
大提琴
《天鵝》聖桑 (優雅的天鵝) 《G大調第1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前奏曲》巴赫(很經典) 《降B大調第九大提琴協奏曲》博凱里尼 《西西里舞曲》福雷(非常有旋律性,好聽的曲子啊)
編輯本段純音樂舉例(二)
單簧管
《單簧管波爾卡》波蘭民謠 《浪漫曲》聖桑(溫柔的) 小號 《亞麻色頭發的少女》德彪西 《雙鷹旗下進行曲》瓦格納(進行曲) 《阿萊城的姑娘之法朗多爾》比才(較有氣勢) 《行星組曲之木星》霍爾斯特(溫馨,卻又有點憂傷的感覺) 《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浪漫啊) 《歌之翼》門德爾松(充滿著陽光的味道)
笛
《a小調無伴奏長笛組曲》巴赫(這首曲子被認為是最不像長笛組曲的長笛組曲) 《沉思》馬斯涅(浪漫的法國風格) 《培爾·金特組曲之第一組曲晨景》格里格(清新優美的小品) 《阿爾比諾尼柔板》阿爾比諾尼(憂傷、沉重)
綜合
《The mass》(很多人說這是關於納粹德國黨衛軍的樂曲,不錯,不過他是被樂隊era改編過來的,很有節奏感) 《Grand Theme》(《士兵突擊》馬小帥入伍時的背景音樂,渾厚雄偉的曲風,刻畫出戰爭的激烈,作者是美國的一位人士所創) 《he is a pirate》(《他是一個海盜》玩過使命召喚6的人們和看過《加勒比海盜》的人們肯定會覺得很耳熟吧,這就是《加勒比海盜》里的插曲,也很不錯哦)
編輯本段同名圖書
書 名: 純音樂 純音樂
作者: (美)基維,徐江媛譯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4月1日 ISBN: 9787540445355 開本: 16開
內容介紹
《純音樂》(Music Alone)以一種啟發性的方式探討了有見地的音樂欣賞與膚淺的音樂欣賞之間的關系,音樂愉悅產生之原因,音樂的表現屬性及其動人力量之間的關系,音樂分析的申克學派,還有音樂之理解、意義、深度諸概念的應用。基維對與音樂哲學相關的諸多方面有著非常敏銳的覺察,各種音樂實例信手拈來,論證深入淺出。全文清晰而簡練,並且恰如其分地處理了或許是美學中最微妙和最耐人尋味的問題。
作者簡介
彼得·基維(Peter Kivy)是美國當代哲學家,魯特格爾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哲學系教授。自1980年始,他先後寫作並出版了五部系列音樂哲學著作,對音樂與表現、音樂與再現、音樂與戲劇、音樂與體驗、音樂與表演之論題展開深入的哲學運思。《純音樂:音樂體驗的哲學思考》是他的第四部音樂哲學系列著作,涉及多個音樂哲學問題,其理論和分析方法帶有明顯的分析哲學的印記。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為什麼有音樂? 第二章 什麼音樂? 第三章 刺激模式 第四章 海倫的方式 第五章 瑪格麗特的方式,蒂比的方式 第六章 僅是音樂,那麼如何理解? 第七章 表層與深層 第八章 音樂何以動人 第九章 聆聽情感 第十章 音樂的深度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6. 我想請教一下純音樂是怎樣賞析的
如何欣賞音樂
(一)
如何欣賞音樂是一個非常老的話題。多少年來,一直有許多的專論。可到底該怎樣欣賞音樂,還是有人不明白。其實,欣賞音樂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只要你喜歡就行。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音樂好,就是聽不懂。」可我也經常反問他們:你到底要聽懂什麼呢?音樂這東西,你只要覺得好聽就行。何必要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實真是這樣。一首音樂名曲,你只要覺得好聽,能讓你感動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這曲子是描寫的是什麼故事。什麼曲式、調性、主題那是下一步的事。其實那些都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須要覺得好聽,能被這音樂感動。否則再是什麼名曲對你也是白搭。至於那些東西是對音樂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樂感動那就什麼都好辦。因為你在被感動時,會有一種沖動的想法,你會去思考為什麼這音樂讓人感動萬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也就這樣,你就有了進一步了解音樂的渴望。你想一開始就什麼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音樂在剛剛開始欣賞時,它所具有的那種音響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幾乎能讓所有聽到它的人為之感動。這個時侯的音樂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讓人著迷。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甚至到伴奏的和聲等等,都會讓人激動萬分。我們可以從喜歡不同音樂類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調音樂的差別。非常明顯的是音樂在這個時侯對感官的引誘力太大了,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真正接觸音樂或較少接觸音樂的人更是如此。他們會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鮮明的節奏或悅耳的和弦甚至纏綿的歌詞所吸引。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在這個時侯往往把音樂當作一種寄託,當作理想,當作禮物,當作遠離現實的逃避,甚至當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正因為如此,才有人經常參加電台電視台的點歌節目,把自己喜歡的某支歌作為自己的一種心意當作禮物送給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音樂(歌曲)使自己感動,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當然這無可非議,送什麼給別人那是自個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欣賞階段。在喜歡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肯定很少。為什麼?僅就閱歷而言,那些「為了愛夢一生」、「永遠相信愛情」真是一場比較虛的事。沒有人會永遠生活在這樣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別人也受不了。
(二)
音樂欣賞由淺入深有這么一個過程,即從感性(被音樂感動)到理性認識(探究音 樂知識)又回到感性認識(更深層次的欣賞)這樣三個階段。這是欣賞音樂的必經之路。一個學習樂器的人也許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因為他關注的是技巧。表達與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樂有自己的語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達含義,音樂里的和弦、樂譜、速度、調性也有其含義。在剛一開始期間音樂能從感官上打動你,讓你激動讓你欣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審美活動。可如果就此而已,你還是沒辦法去真正聆聽音樂。
音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不僅是對剛接觸音樂的年輕人,對一個飽經風霜、歷盡人間艱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賞音樂的階段不同,所帶來的思想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你對音樂的理解還只限於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賞音樂中不是主動積極的,那麼你也許就沒法真正去領會音樂的真諦。比如〈藍色多瑙河〉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認識階段,我們會覺得它十分動聽,其實我們僅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以及這首名曲的故事名聲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們並不知曉三拍子的圓舞曲形式為什麼這么吸引人;不知曉在這首曲子究竟由幾首什麼樣的小圓舞曲組成;我們也不知曉斯特勞斯圓舞曲與其他圓舞曲有什麼實質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們會被吸引會被感動。如果你面對一曲好聽的音樂而無動於衷,那才是最沒辦法的。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絕不滿足於簡單的感官感受和無意識的欣賞。這樣你才會去深入了解這首作品的其他內容,從創作背景到音樂流派以至於音樂曲式主題思想內涵藝術造詣等等。這樣,你對音樂的感悟就會比別人更深。在感性認識的第一階段,我們通常還會借用一些作曲家對曲目的標題或後人標注的文字說明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獻給愛麗絲>>這首貝多芬所作的鋼琴小品,聆聽中結合音樂加上標題文字的聯想,我們就能很好理解這首溫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羅薩斯的<<乘風破浪圓舞曲>>,由標題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音樂所描寫的那浪花飛濺,海鷗飛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萊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一聽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國的五聲音調來表現出熱烈又歡快的情調。在浩瀚的音樂長河中有大量的標題性音樂,只要你願意走進這音樂聖殿,你就會發現這殿堂堂中滿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它就象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你受用一輩子。
(三)
音樂欣賞在最初階段,主要靠感官對音響的感受。動聽的旋律,悅耳的和聲,有規律的節奏,起伏的響度等等。都讓人感受到的一種欣愉。一個音樂愛好者特別是音響愛好者大都有這樣的感受:首先追求的是音效。一開始用音響器材來重播音樂,是聆聽比較音響器材,對不同的重播效果比如節奏、音色、動態等等這些關於音響的概念涉及教多。至於什麼內容、復調、賦格、對位,什麼是塔蘭泰拉,什麼是奏鳴曲式,統統不知道。其實不完全是一部份音響愛好者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樂理概念。其實也沒什麼關系?音樂欣賞並不要求人人都是音樂家。每一個聆聽音樂的人都會經歷這么一個初級階段,不管一開始他聽流行歌曲或是聽通俗交響音樂。這些年來,我也看到有這么一個現象:有一些年青人,主要是中學生,如果他在孩提時沒有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他將很快就迷上如邁克爾.傑克遜之類的搖滾音樂且很快變成一個執迷瘋狂的追隨者。因為他們一下子就被那種瘋狂的節奏和刺激的聲響所迷惑,至於內容是什麼,他們不理解,也不會理解,跟那些有理智的搖滾樂愛好者相比,他們只算是小兒科。有時侯在電視台也會播出一些垃圾音樂節目,盡管不多卻叫人惡心,但這些節目卻有著一大群追隨者。我們再不能說在社會主義中國的電視節目里上演的都是健康向上的節目,有時侯也會考慮的贊助廣告收視率,一個被動的,毫無鑒別能力的人很容易把糟粕當精華。
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主動積極的。你要有自身的體驗,這種音樂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按圖索驥的音樂欣賞指南,僅僅是協助你加深這個體驗。你想僅憑一本小冊子或幾篇類似這樣粗淺的文章就能學會欣賞音樂。那是妄想。因為音樂指南介紹只能告訴你怎樣去欣賞音樂,如果你連一點點音樂的內心體驗都沒有,那些介紹指南再讀也是白搭。因為沒有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教你如何在心中湧出激情或產生欣愉,悲哀或憂愁。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所在,恩雅那近乎晦澀的音樂讓大多數人聽起來宛如天賴之音,可有人聽出的夢囈和靜穆,這沒關系。你的素質和閱歷驅使你這樣。可如果你面對什麼樣的音樂都無動於衷,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音樂不是調味品,盡管它可以拿來調節氣氛,但它絕不是調味品。可現在很多人卻把音樂當作調味品,似乎音樂是一個高檔神奇的調味品。商店開張、大宴賓客、紅白喜事......音樂就象餐廳的胡椒。當音樂那神奇的聲音響起,它確實可以改變一切,它可以頓時讓你肅穆,可以讓你欣喜萬分,也可以一下子就讓你憂郁千種。音樂這種巨大的感染力是非常神秘的,但你千萬別去把音樂拿來當裝飾品,這里放一首通俗歌曲,那裡來一段薩克斯,就象用那些廉價的塑料裝飾品來裝飾你的居室。
總之,在欣賞音樂的初級階段即感性階段,你需要的是對音樂魅力的內心體驗。不管是優美的旋律,還是迷人的音色或纏綿的歌詞。總之,需要是你能被音樂感動。只要你能被音樂感動就什麼都好辦了。
(四)
被音樂感動。在聆聽音樂時情感體驗以及對探求音樂的慾望將驅使你走入音樂聖殿的第二道大門:理性認識階段。如果不經過這個階段,你仍是一個被動無為的音樂聆聽者,盡管你也許會選擇音樂,也可能隨時都在聽音樂,可你仍然是被動的,因為除了你被音樂感動之外什麼也沒有了。優美也罷,歡樂也罷,悲傷也罷,僅僅只是聽感上造成你的情緒上的波動而已。你當然可以隨時隨地的聽音樂,連騎自行車上班或者進餐什麼的都可以聆聽音樂,但此時的音樂僅僅只是給你造成一個屏障,用音樂里那些旋律節奏來隔絕城市的喧囂和人世的糾葛。我們在前面提到過,音樂不是調味品。音樂盡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決不是調味品。音樂是需要被人聆聽的。你真要拿它來做別的用途,如烘托氣氛、調節情緒、甚至於拿它來開胃,那它就不是音樂了。因為沒人會認真地聆聽餐廳重播的音響,更沒有人會被某候機廳的音樂激動。只有當你認真地聆聽音樂的時候,音樂才是音樂。因為一件響器如果能引起你內心體驗其中必定有某種內涵,這種內涵就是音樂內容本身。
進入到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階段,說明我們欣賞音樂從被動到主動的發展過程。在這個聖殿的第二道大門中,我們將認識巴赫、莫扎特,體會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總之,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中所有著名的音樂家都將一個個從我們前面走過,讓我們認識了解。我們還將知道音樂構成的要素: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知道什麼是巴洛克音樂,誰是浪漫主義後期的音樂代表;奏鳴曲和奏鳴曲式怎麼不同。一個剛接觸音樂的人對音樂的認識應該說是比較膚淺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樂,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是音色,你就根本無法去理解音樂。因為音色就猶如繪畫中那絢麗的顏色,從而決定了豐富的音樂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中那個感人至深的主題,其感染力實在讓人慾哭無淚。楊明望先生對這個主題有一段讓我覺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個睏倦的心靈,帶著不可磨滅的創傷,在無法撫慰的慟哭和悲哀絕望的熱潮中,終於投入永恆死亡的懷抱。」如果對音樂沒有了解,你能了解這個主題的深刻含義?
在理性認識的這個階段,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條件去認真系統的學習音樂理論和音樂史。但我們仍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書籍來獲取有關音樂的知識。用《名曲賞析》這類型的書來對比聆聽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樂曲分析、曲式結構、主題提示等對聆聽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了協奏曲與交響曲在結構上的差別;你也就知道變奏曲與迴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許就開始迷上了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揚的嗓音與阿姆斯特郎的沙啞聲可能你也同時都會喜歡。等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對音樂了解的基礎上的。也就在這個時候,你也開始發生變化了:你的談吐、你的見解、你的閱歷和涵養等等。「芝麻開花」,音樂這座巨大的寶藏已經對你敞開了大門。
(五)
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你對音樂的了解就是對這些音樂內涵的認識過程。盡管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個階段去單純地探究音樂知識而置音樂內涵於不顧。藉助一些音樂欣賞名曲分析等一些輔助工具,認真聆聽一首音樂作品是必要的。在這個階段首先要了解音樂史,要知道音樂不同時期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你還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內容如貝多芬和瓦格納在音樂創作上的不同風格和思想;另外你還需要知道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比如曲式。其實曲式就是樂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鳴曲式。一般說來,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以奏鳴曲式為最多。奏鳴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樂曲的基本形式,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大都採用的是這種形式。奏鳴曲式有一個樂章,也有三至四個樂章的。曲式當然不僅僅只是奏鳴曲式,曲式還有很多種。如變奏曲,用一個主題進行各種演變:A-A1-A2-A3-.....AZ,對變奏曲的了解可以聆聽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一個主題變化為七個變奏;又如迴旋曲,它的基本含義就是由一個主題多次重復: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題,而B.C.D.....等則代表變化,每一次變化之後又回到主題。對這個曲式的了解可聆聽莫扎特的《A小調鋼琴迴旋曲》。
音樂欣賞還應該了解主題。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在一首樂曲中,一個聆聽者必然牢牢記住這首樂曲中的音樂主題形象,它的變化對比發展等構成了音樂的全部內涵。所以我們在聆聽音樂時一定要學會記住主題。在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那個孱弱敏感的青年藝術家主題音樂形象,從樂曲的第一樂章一直貫穿到第五樂章,且每個樂章都有其不同的變化。從一開始溫柔純真到最後的怪誕瘋狂。仔細聆聽這個樂曲對理解主題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在聆聽音樂時連主題形象都聽不出來,你就沒辦法去很好地理解音樂。當然,音樂的主題不象視覺上的形象那樣鮮明清晰,電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場,你就知道了電影的全部過程中一定是以他為主。小說也一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是一個對比的主題,兩個主題形象的關系對比發展貫穿整個小說。盡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和賈府眾多人口,但主題形象卻依然是賈寶玉與林黛玉。音樂里主題形象其實也是如此,只是音樂里的主題形象不會象電影小說里那樣鮮明。在一首樂曲里,音樂形象也有許多,但不管再多它們全都是圍繞樂曲的主題形象的。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樂形象:悲哀、嘆息、撕殺、兇殘、深沉的思考與堅強的信念、光明、勝利,甚至還有憂郁與彷徨,但這些都是由對比的主題形象而產生的。所以,在認真聆聽音樂時一定要緊緊抓住主題,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說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這樣你才能在一遍音樂的轟鳴聲中找到那個時刻變化的主題形象從而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
(六)
在欣賞音樂的這個審美過程中,除了曲式,還有諸多的因素,如節奏、音色等。僅就節奏而言,音樂的最初的起源應與節奏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節奏產生的韻律美使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組合的強弱快慢節奏以及多次重復能使節奏產生出非常巨大的內涵和韻味,讓人瘋狂或痴迷,沒有人會拒絕節奏。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節拍通常用小節線和節拍符號來表示,如3/4,就表明這是三拍子。每一拍為四分音符,每一小節內有三拍;第一拍為重音,後兩拍為弱音。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圓舞曲的節奏型。改變重音的位置會引起一些嶄新的變化。把兩個以上不同的節拍組在一起又將形成新的復節奏。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節奏就形成了我們音樂的組成要素之一。僅就節奏而言,一個欣賞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體的音樂欣賞也是如此。說起節奏還不得不提及諸如<<哥利高里聖詠>>之類的自由節拍的音樂體裁。在許多宗教早期音樂以及東方音樂中經常都有一些無節拍要求的音樂,其實這種自由節奏的音樂對節奏的要求更為精確的。只是這種精確已無法用節拍記號來標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對它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把握。
音樂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在主題、旋律`、節奏、色彩、曲式結構、調性等,有的時候甚至連作曲家的創作觀念、演奏家的風格、錄音師的錄音技術及愛好,在加上聆聽者的素質、閱歷、情感、性格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構成一個整體的音樂。單獨去分析其中的一個部分其實都是對音樂的肢解。結合歷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創作個性,認真聆聽主題的發展變化與對比,讓你全身心都得到音樂及音響的感染,讓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緒都在音樂的體驗中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音樂欣賞的第二個階段中你需要了解的東西確實太多了,這很可能會嚇到一些愛好者:我的媽,欣賞音樂這么難!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對音樂極大的興趣上的。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又促使你對音樂發生更大的興趣。前提是你對音樂首先要有一種需要的慾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熱愛音樂!也就是因為這個前提,你才能進入到這個階段去認真的學習這些音樂知識。
(七)
進入音樂欣賞的第三階段,並不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對音樂認識的階段永不能說結束。進入欣賞音樂的第三階段,並不意味著要和過去的階段劃清界限。其實我們這樣分析和介紹僅僅只是一個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階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學,因為沒有人會詳細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樂曲)我們對音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我們再來聆聽音樂:當那神奇的樂音響起時,我們的心中就會泛起無際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與巴赫交談還是和馬勒神遊;抑或是傾聽莫扎特的心聲,總之,音樂就象是情感的源泉。這時候你已經步入了音樂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還是成家立業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輕或年邁;落魄或得意,歡樂也罷,憂愁也罷,在音樂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音樂!這時候音樂已經不再神秘的了。音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樂所表達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許主題還是那個主題,但「山遠水遠,你我的心不遠」,現在的你聆聽音樂時的內心體驗已經有了更深的心潮湧動。也就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轉變成為一個自由的音樂愛好者了。你不會用主題分析曲式結構來約束你思緒的自由飛翔,也不會在一個標題下用一個簡單的音樂形象來束縛想像力的馳騁和情感的涌動。盡管有的時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題、探究曲式結構什麼的,但真正在聆聽音樂時你已經確確實實是用情感來體驗音樂了。在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純音樂而不是什麼主題或名曲匯萃。名曲集錦和主題聯奏之類的音樂是最讓人倒胃口的。因為它實在無法讓人去產生什麼激情。這一類的音樂只能算是普及讀物,經常聆聽這樣的音樂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參加音樂有獎競猜活動。那跟欣賞音樂沒有多少聯系。
在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中,內心體驗與認知活動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一發展過程永遠是不會停滯不前,我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永遠是無止境的。跨入那美妙無窮的宏大的音樂聖殿
7. 純音樂音樂鑒賞如何寫
音樂鑒賞課更是一門「聽」的藝術。什麼樣的音樂都離不開「聽」。「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對音樂的欣賞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進行。而應該深入到樂曲的音響結構及各種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真正地聽懂音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對一部音樂作品反復地聽。多聽是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我們的雙耳不僅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還要具很強的審美感受能力,這一能力與生俱來,反復地聽,會給我們的聽覺製造接觸音樂的機會,我們的音樂聽覺就會得到發展。同時,音樂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構成音樂作品的那些音響瞬間即逝,這些聲音以單音或多音組合的方式,先後展現給我們的聽覺。多聽,大腦中的記憶就會把聽覺中的印象慢慢綜合起來。聽的次數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樂的記憶力,欣賞音樂的能力就有了較大的進步。現在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次的音樂,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音樂中感受。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聽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鑒賞是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像聯想,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培養和熏陶出來的。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去實踐獲得真知。所以,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多實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自己欣賞作品並能夠評價作品。老師在其中只不過起著引導作用。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深入不下去。那麼,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准。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麼是美和什麼是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並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8. 音樂欣賞的分哪幾個層次
音樂欣賞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一般地說,人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中往往要經歷三個不同的層次,或者說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層次,官能的欣賞。這一層次的欣賞主要滿足於悅耳動聽,是比較膚淺的欣賞。處於這一層次的欣賞一般是出於對音樂所產生的音響所引起的興趣去聽音樂,遇到「聽不懂」的或認為「不好聽」的樂曲就不去聽。在這個層次上聽音樂,可以不費腦子,不需思考。在這樣的欣賞中,音樂把他帶入了一個幻想的境界,而他卻可以對音樂作品本身沒有多少理解。這種具有美感特徵的官能欣賞,對許多人都會產生類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賞層次在音樂欣賞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個層次,聯想的欣賞。在這個層次或階段中,欣賞者對音樂的作品滲入了主觀的分析和理解,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音樂可以激發他的喜怒哀樂,可以使他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想像和幻想,通過音樂欣賞,他可以感受到許多難以言喻的東西,可以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在音樂中獲得優美的享受。欣賞者對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聯想,逐步獲得一定的理解。這一層次的欣賞是大多數音樂欣賞者通過實踐都能夠達到的。
第三個層次,理智的欣賞。欣賞者不僅對音樂作品所體現出來的音樂形象有較深刻的理解,而且對於作品的主題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風格乃至作者的創作動機、表現手法都有較豐富的認識。他可以從整體上了解音樂作品的結構和作品所要表達的豐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內容。通過欣賞,使自己的精神獲得極大的滿足,達到一種新的思想境界。在這個層次中,欣賞者一方面深入到音樂之中,不僅對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法有較為敏銳的感受,而且對作品的形式、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賦予作品的思想內容有較為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欣賞者能超脫音樂,預感到音樂將要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層次。
9. 輕音樂和純音樂有什麼區別呀.怎麼分的
純音樂就是沒有人聲的演奏
輕音樂所具有的韻味和美感既不同於古典音樂,也不同於流行音樂。動人的旋律、優美的和聲、新穎的配器、豐富的音色、濃郁的浪漫情調都給人以全新的感受,產生了輕音樂特有的美感。曼陀瓦尼樂隊演奏的《魅力》這首樂曲,集中體現了這種美感。那極其悅耳動聽的音響,像醉人的芳液一般流進人們的心中,令人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喊到:「太美了!」該樂隊演奏的《時光流逝》、《秋葉》、《昨天》等樂曲帶給人的美感也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
聽保羅·莫里亞樂隊的演奏,令人感到每個音符都滲透著法蘭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情調,讓你聯想到葡萄酒、玫瑰、鬱金香的芬香;地中海的陽光,情人的歡笑和眼淚。他把各種浪漫的情思和生活中的詩意展現出來,令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的成名作《愛情是藍色的》,自60年代轟動歐美後,經久不衰,成為輕音樂樂隊爭相演奏的曲目。
而詹姆士·拉斯特樂隊演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具有的美感也是原歌曲無法替代的:隨著吉他輕輕彈撥出幾個分解和弦,在打擊樂器奏出的明快節奏的映襯下,三角琴輕柔委婉地彈出了歌曲的主旋律。接著優美的混聲合唱伴隨著弦樂的延伸輕輕響起,時強時弱,時遠時近,把人們帶入遙遠的、充滿溫馨浪漫情調的俄羅斯夜晚之中。整個樂曲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如果說聽交響樂像是在觀賞戲劇,那麼聽輕音樂就像是在讀一首首優美的小詩、觀一幅幅色澤淡雅的風景畫,令人賞心悅耳,心曠神怡。
走進溫馨浪漫的詩意之國——漫談輕音樂(四)
新穎、別具一格的改編手法
輕音樂樂隊的指揮大都精通古典音樂,會演奏多種樂器。他們既是樂隊的指揮者,也是樂曲的編配者。輕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對原曲進行的這種帶有創作性質的編配。其中最經常使用的手法是對原曲的節奏、速度、力度、節拍等音樂要素進行重新處理,比較常見的是賦予古典音樂以拉丁舞曲和爵士、搖滾、迪斯科音樂的節奏,通過打擊樂器加強原曲的節奏特徵和節拍重音等,使樂曲的形式與內容產生了強烈對比。如用迪斯科節奏來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用探戈節奏來演奏勃拉姆斯的匈亞利舞曲,用桑巴、恰恰、倫巴的節奏來演奏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奧芬巴赫的船歌等,聽來熱情奔放,極富有感染力。對一些原本節奏激烈的流行歌曲則採取慢節奏進行「柔化」處理,進而產生一種新的聽感。
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配器,是輕音樂改編的另一種主要手法。一是喜愛使用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間樂器,如曼陀玲、西班牙吉他、口琴、手風琴等,並經常讓其演奏主旋律,以此來營造特殊的音樂情調和氛圍,並與傳統的管弦樂器形成音色上的對比,使音響富於變化而豐富多彩。二是喜愛使用各種打擊樂器,如木琴、小軍鼓、爵士鼓、鈴鼓、三角鐵、碰鈴、沙錘等,還使用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打擊樂器,使音響生動活潑,極有感官上的沖擊力。三是通過加入電聲樂器來豐富樂隊的音色和增加音響的現代氣息。電子樂器與打擊樂器、傳統的弦樂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晶亮輕盈、生動明快的音響效果。四是通過加入無詞的人聲哼唱來烘托優美的音樂氛圍。這方面詹姆土·拉斯特是開先河者,他的樂隊專門設有一個混聲合唱隊,演奏中,伴隨著具有現代氣息的節奏,動人的無詞混聲哼唱與樂隊演奏的優美旋律交替出現,時起時落,極為優美動聽。如該樂隊演奏的貝多芬《致愛麗絲》、奧芬巴赫《船歌》等曲,都加入了男女混聲無詞哼唱,聽來韻味獨特,美不勝收。
10. 求好聽的純音樂,激昂的,舒緩的有層次的都可以
luv letter
初雪抄
安妮的仙境
kiss the rain
憂傷還是快襲樂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最愛哦)
Romance De Amor(愛的羅曼史,以前小學時音樂老師給我聽過,然後就愛上了)
天空之城(吉他曲)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這是步步高手機的廣告曲)
Endless horizon(班得瑞的,雖然這是一首輕音樂,但卻很柔美)
Snow dreams(也是班得瑞的,很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