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需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音樂背景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結構介紹
全曲由《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合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合唱)等9個樂章組成。各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在表現內容、演唱形式和音樂形象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全曲又由表現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幾個基本音調始終貫串於整個大合唱,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展和末樂章的總結概括,以及每樂章之前的朗誦為先導等,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合唱手法豐富多采和樂隊的交響性發揮,全曲的宏偉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構成了這部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特色。《黃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傑出創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歷史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作者介紹
冼星海,生於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農歷五月十一日),原藉廣東番禺,父親冼喜泰是一個船工,在他出世時已去世,母親黃蘇英是一個農村婦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歲時祖父去世,隨母親到南洋,進了一所舊式學校,攻讀四書五經。後轉到英國人辦的英文學校,攻讀英文。十一歲轉到華僑辦的高等小學,讀了兩年,回到廣東,進嶺南大學附中,又升入大學,一直以半工讀來維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學習結束,做過打字員、工人、夜校教員和嶺南大學音樂教員。二十一歲那年到北京進北大音樂傳習所學理論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翌年到上海國立音樂院學習,一九二九年離開國立音樂院,加入田漢所組織的南國劇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歲的冼星海出國到法國巴黎,隨奧伯多菲爾學習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進過法國國立巴黎音樂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創辦的音樂學校,做過飯店堂館、修指甲和咖啡店的雜役和音樂師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風》(三重奏),明顯地受到當年他跟從過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響。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國,改變了創作方向,參加了洶涌澎湃的國防音樂運動,開始寫作第一交響曲,並於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與公司意見不合而辭職,轉入新華影片公司任《壯志凌雲》、《夜半歌聲》、《青年進行曲》等片的音樂指導。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為《日出》、《大雷雨》等劇作曲配音。「八·一三」事變後,加入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傳;年底留武漢,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與張曙等共同主持武漢抗戰音樂運動。翌年十一月,第三廳工作受阻礙,奔赴延安,出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創作《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犧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離延安赴蘇聯深造音樂,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後的作品《中國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歲。冼星海在蘇聯的最後五年,完成不少器樂作品,包括有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管弦樂第一組曲《後方》、第二組曲《牧馬詞》、第三組曲《敕勒歌》、第四組曲《滿江紅》、交響樂《中國生活》、中國舞曲三首、小提琴與兩架鋼琴合奏曲《阿曼蓋爾德》,而《中國狂想曲》則不幸成為他的「天鵝之歌」。
《黃河大合唱》簡介背後的故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樂曲誕生於日戰前最為慘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的事,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敵演劇三隊撤退,經過黃河,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達延安,醞釀已久的詩情便爆發,寫成黃河詩章,在農歷大除夕作了朗誦演出,當時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誦感動,在一個小窯洞內,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鄔析零指揮抗敵三隊於陝北大禮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
今日已貴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回憶當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在物質條件極缺乏的邊區,要組成一個完備的樂隊是談不上的,當時有什麼樂器都盡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擊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你看那樂隊的右角,立著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鐵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發出了雄渾且帶有金屬共鳴的聲音,歌唱黃河的宏偉氣概;你再看在這具新式「武器」的側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個大號的搪瓷缸子,裡面擺了十幾二十把吃飯用的勺子。當「黃河船夫曲」的朗誦「那麼你聽吧!」一完,指揮者的手臂一揮,這具新式打擊樂器就發出「嘩啦嘩啦」之聲,與管弦、鑼鼓齊鳴,配合著合唱隊的「咳喲,劃喲!……」,烘托出萬馬奔騰之勢。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八個樂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後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黃河大合唱》當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採用三弦伴奏,人聲朗誦的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往往被略去不演。據說是因為戰時難找能勝任該段朗誦的演員,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卻成為慣例。從創作技術來說,冼星海運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聲寫作技巧來創作《黃河》;從題材上來說,則將現實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藝術性的加工塑造,這使《黃河大合唱》成為一首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時代感的藝術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個世紀前《黃河》誕生的時代、生活背景雖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對中華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勵卻仍然存在,每次唱之聽之,仍令人激動,其因在此。
或許在今日重溫一下冼星海於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間,在蘇聯所寫的「創作札記」中關於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對欣賞這部作品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寫,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寫於陝北抗日根據地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時際演劇第三隊來延,光未然同志把黃河歌詞寫好後即交我去譜,寫成後由第三隊鄔析零指揮,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演出,其後魯藝周年紀念晚會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舉行了兩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評。
以後延安遇到有大的晚會,如歡迎周副主席、朱總司令、鄧寶珊將軍、茅盾、沈志遠和蒙古代表及國民政府的調查團、慰勞隊、西北攝影團等,都是以《黃河大合唱》為中心。這曲是在魯藝一個小窯洞(魯藝舊址)里寫成的,為著第三隊要離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時間連總譜和合唱寫成了。因為各地不論前線和後方都歡迎這個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寫成五線譜,用交響樂隊伴奏合唱,比較簡譜所寫的更好些,但因為忙於教務和創作,一時未能執筆。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順利地把它完成了。這種配器法是歐美和各國都可採用,比較以前的簡譜更國際化,但同時這個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進步的技巧。
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時曾屢次由我指揮,合唱隊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樂隊二十餘人,多用中國樂器。大禮堂幾乎容納不下,聲音遠遠可以聽到。
還在延安的時候,人們就告訴我,重慶和國內各報都有說及《黃河大合唱》是抗戰期中新音樂的創舉。當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辦事處時,蕭三告訴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報報導我和《黃河大合唱》;蘇聯名記者和攝影師卡爾門先後在「國際文學」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幟」寫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國的一年》,其中也有關於我和《黃河大合唱》的評論。我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就滿足。尤其是有一天,吳玉章同志當全體魯藝術學生教員集合時,說及我的努力和《黃河大合唱》得到國際上的嘉許,我聽了之後,自問漸愧,因為我歷年所想創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產,一方面又要精練,一個《黃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麼,我還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貢獻給偉大的中華民族。我漸愧的是自己寫得還不夠好,還不夠民眾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寫了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還要寫,要到我最後的呼吸為止。我不曾忘記丹第八十三歲臨死前還對我們說,他想寫作,仍想完成他關於理查特·瓦格納的文章!羅曼·羅蘭七十三歲的時候仍想學習俄文,因為他發現俄國文學的寶藏。貝多芬臨死時說:『我不過寫了幾個音符……』我是什麼東西呢?比較他們差得多了,還不更努力么?」
創作背景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歌詞
一.《黃河船夫曲》(朗誦詞)
朋友!
你到過黃河嗎?
你渡過黃河嗎?
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
拼著性命
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
那麼你聽吧!
(歌詞)
咳喲!劃喲……
烏雲啊,遮滿天!
波濤啊,高如山!
冷風啊,撲上臉!
浪花啊,打進船!
咳喲!劃喲……
夥伴啊,睜開眼!
舵手啊,把住腕!
當心啊,別偷懶!
拚命啊,莫膽寒!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線,
團結一心沖上前!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咳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咳喲!咳喲!
哈哈哈哈……
我們看見了河岸,
我們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氣啊喘一喘.
回頭來,
再和那黃河怒濤
決一死戰!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咳!劃喲……
《黃河大合唱》專輯簡介
作詞: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整理:李煥之
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指揮:時樂蒙
朗誦:林中華錄音時間:1955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40多位勢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此後的數十年來《黃河大合唱》一直作為正義力量的象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以其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黃子孫中永遠傳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際,香港舉辦了歷時14天的「黃河」音樂節。《黃河大合唱》全曲演唱僅40分鍾,然而那天的謝幕竟長達20多分鍾。在台灣,《黃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時間長達40多年。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香港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對《黃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想辦法爭取《黃河大合唱》在台灣的演出,各種報紙也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呼籲。在台灣被禁錮了40多年的《黃河大合唱》最終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國紐約的百老匯春意盎然。「黃河之聲」中國經典名曲音樂會吸引了來自香港、台灣和大陸的旅美華人,也吸引了眾多的美國人。美國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紐約時報》兩次介紹該音樂會。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美國人用中文演唱氣吞山河的《黃河大合唱》。開場的《黃河船夫曲》激烈緊張,這段唱曲節奏較快,歌詞繞嘴,對於美國歌手們來說發音相當困難,但他們那種「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態度,反而把樂曲表現得更有力度。美國合唱團的女聲部音質清麗,極富彈性,中文發音準確,金發碧眼的女士們以熱愛家鄉這種人類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黃水謠》表現得有如春波婉轉,映出了黃河兩岸農田村舍。合唱的最後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將音樂會推到黃河的浪峰,當《黃河大合唱》在合唱團八十幾位隊員多次重復的「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的高亢歌聲中結束時,激動萬分的觀眾一下全都站起來,以雷鳴般的掌聲和熱情的歡呼聲向中美藝術家表達他們內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謝。觀眾中的美國人從節目單中的英文介紹和演員們表現的音樂中也聽懂了「黃河」,他們與中國聽眾一樣情緒高昂,熱烈地鼓掌。再三謝幕的全體演員們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衛黃河》,這時觀眾們情緒高昂,以有節奏的掌聲加入了這雄壯的進行曲,還有不少人跟著唱起來。歌聲結束,激動的觀眾們還不願離去,又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最後演員們唱了三遍《保衛黃河》,音樂會才徐徐落下帷幕。
1956年 5月 中央廣播事業局在北京召開唱片專業會議,會議決定盡快成立中國唱片社。
1957年 6月27日 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成立中國唱片社籌備處。
1958年 6月17日 中國唱片社正式成立,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周新武兼任社長,徐曙任副社長。唱片編輯組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分出,劃歸中國唱片社。中國唱片社內設音樂、戲曲、文教、出口四個組。同年,設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唱片出版組遷回中國唱片廠,與錄音資料組合並成唱片出版部,設音樂、戲曲、錄音、出版四個組。徐以禮任唱片出版部主任。9月28日 中國唱片廠自行研製成功。中密紋唱片(33轉/分,每面容量17分鍾)。第一批出版的中密紋唱片有《黃河大合唱》等6種。
1982年12月23日 國務院頒布了「錄音錄像製品管理暫行規定」。對《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大型聲樂作品,進行立體聲錄音,並重新出版。
本場演出錄之於1955年,時值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剛剛結束,新中國百廢待興,因此當時的條件還十分簡陋,整場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蘇聯產「波羅地海」鋼琴和幾件簡單的樂器。朗誦是黃河大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貫穿整場演出,擔任朗誦的林中華,當時年僅24歲。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黃河大合唱》,現存世量僅400多張,本專輯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對首版錄音重新編輯音效處理再版發行的LP唱片轉制的。
B. 求音樂:樂隊組成器樂聲音,各種管弦樂器的音色都是什麼樣
馬頭琴
專業制琴師恩和近20年的制琴經驗,多年專門研究馬頭琴發聲原理及雕刻藝術,積累豐富的制琴,調琴技術,他所製做的馬頭琴做工精細,聲音醇厚,有真正草原的風格,適合各種場所的演出。他的馬頭琴銷往國內外,深得用戶的青睞。他多年搜集各種馬頭琴教學材料、演奏法、馬頭琴曲譜提供給馬頭琴使用者或初學者為大家提供了學馬頭琴的方便條件。
在蒙古民族音樂文化的百花園中,馬頭琴巧奪天工、光彩奪目。當您接觸到深情委婉的馬 頭琴,自然會被她純美的音色及草原風格的演奏所吸引,領悟到蒙古民族勤勞、朴實的品格。
馬頭琴,蒙古人稱之為"莫琳胡兒",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也具有構造精細、 攜帶方便的特點:一棵高傲的馬頭挺立在上方,細長的琴桿連著梯形的共鳴箱,兩支弦軸分立 在馬頭的左右,緊拉著兩根琴弦,還有一把與琴體分離的琴弓。正面看去琴體猶如一匹馬變了 形的半身像。 馬頭琴的音色純朴、渾厚,極貼近人聲。演奏時採用坐勢,將共鳴箱夾在兩腿之間。早期 的馬頭琴主要擔當史詩說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馬頭琴曲,人聲起便可琴聲合, 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烏爾圖道"(即長調民歌)相結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隨著社會的發 展,馬頭琴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蘆笙是苗族的主要樂器,用竹管製成,大小不一。蘆笙是古老的簧管樂器,約有兩
千多年的歷史,流行於南方各少數民族,其中以苗、侗族最盛。蘆笙雖由葫蘆笙演變而
來,但外形與笙已不相似,它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鳴筒構成。笙斗用杉木或梧桐木
刳空後製成,形體較長,細端為吹口,中間開有安裝整管的洞眼。傳統的蘆笙,笙管只
有6根,用長短不同的白枯竹製成,分兩排垂直插進共鳴箱中,在每根空管靠近笙斗處, 開有1個按音孔,在管的上端開有一個出音孔,插進共鳴箱的笙管內鑲有銅質簧片。吹奏 時,氣流從吹口進入,振動簧片,通過手指按孔而發音,音色清晰悅耳,兼有簧、管兩 種音質,在某種程度上又接近於西洋水管樂器的音色。 蘆笙與笙、葫蘆笙的顯著不同 點是,在笙管上端的出音孔處,套有竹製的共鳴筒或共鳴器,或用竹蔑片摺成三角形小 喇叭,它起著良好的共鳴作用,使音量擴大,音響宏亮,音色優美動聽。
葫蘆絲、巴烏都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
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 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 ,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維妙維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 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葫蘆簫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
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 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 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 、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
三弦源於古時的弦鞀,元朝時是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 三弦的構造較簡單,可分為
琴頭、琴桿和琴鼓三部分,由琴頭、弦軸、山口、琴桿、鼓框、皮膜、琴馬和琴弦等組 成,有些加裝轉調移位山口。琴頭多呈鏟形,是三弦的裝飾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
出紋飾,中間開出弦槽,槽側開有弦軸孔,三個弦軸置於琴頭兩側。琴桿為半圓形的 柱狀體,平滑的表面是三弦的指板,上端膠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三弦最顯
著的特徵是琴桿無品格。 琴鼓又叫鼓子或鼓頭,是三弦的共鳴箱,鼓框橢圓形,兩面 蒙蟒皮(亦有蒙木板者,日本蒙貓皮,叫三味線)。琴馬置於蟒皮中央。琴弦使用絲弦,從
高音弦起依次為外弦、中弦和內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弦,內弦用老弦。琴弦的一 端,都系在琴鼓下面的菱形木殼上,另一端分別卷繞在3個弦軸上。近年來三弦開始使用 尼龍鋼絲弦。
冬不拉
哈薩克彈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謝勒鐵爾,薩孜,節特根和皮克利等.
冬不拉是哈薩克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冬不拉的各種類繁多,大都有整塊松木或樺木製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冬不拉的形式,一種音箱是三角形,哈薩克以近代大詩人阿巴衣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種音箱是橢圓形以哈薩克民間阿肯江布爾命名,叫"江布爾冬不拉"這兩種冬不拉外型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此外還應哈薩克族歷史,地域,部落,文化心理,生活習俗的差異,在民間還存在其它各種形制的冬不拉,據不完全統計其品種大約又有十幾種.
無簧哨管樂器「吐良」又稱「妥任」,
流行於德宏州。它是用一根約長四十五公分
的細竹管,中間開一方型吹孔製成,也有用
兩、三節竹管套接而成的。
演奏時,左手姆指置左管口,右手掌心
置右管口,兩手做各種悶、放組合,並配合
以吹氣的力度變化,可奏出兩個八度以上的
音。它多用於獨奏或民間集體舞伴奏。樂曲
如《豐收調》、《山鳥鳴》。多為景頗族使
用。
吃過田螺的大有人在,對田螺津津樂道的也不少。可你聆聽過用田螺殼製成田螺笛吹出聲音圓潤渾厚、韻律甜美的歌聲嗎?
田螺笛,原屬靖西壯族民間的兒童玩具,在靖西縣民族博物館陳列多年,而挖掘壯族擬聲田螺笛則是兩年前的事。2002年10月,靖西縣組織壯族博物館和當地民間藝人根據有關壯族民間口碑和地方誌記載,通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從多試式樣、多試品種、多試音質等大量的策劃和改進工作,終於試制出音色渾厚韻律優美的田螺笛。
壯族擬聲田螺笛,在靖西等地歷史悠久,只是多年來沒引起人們注意。田螺笛的製法很簡單。只要選擇大個田螺,剪掉尾部尖端處為出音孔,去掉內肉,在離大口處約2厘米處開一笛孔貼上笛膜即可。吹奏時嘴貼笛口,模擬歌曲調子進行吹唱,聲音經笛膜震盪,變成笛音由出音孔傳出,音質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樂器的聲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間曲調和壯劇、巫倫等曲調,與壯族馬骨胡、葫蘆胡、葫蘆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田螺笛
C. 劉一秒為什麼下架了那首叫三弦智慧的輕音樂音樂
劉一秒為什麼下架了?那首叫張璇智慧的輕音樂。他下架的原因可能是受到那個電台的管制吧
D. 音樂家故事有哪些
引言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揮家。他在四歲即顯露出卓越的作曲才華,更可貴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極快,而且創作的音樂水平極高。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劇,四十多首交響曲,五十餘首協奏曲,二十七首弦樂四重奏等共計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清新明快的節奏、悅耳動聽的旋律、高雅莊重的氣質,使他的音樂宛如天籟的聲音。人們都說,莫扎特音樂之美,古今無人能及。音樂神童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誕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樂家,也是薩爾茨堡的宮廷作曲家。莫扎特的姐姐娜妮(Nannerl)是個音樂天份極高的孩子。從五歲起,父親便開始叫她學習鍵盤樂器,並對她的學習速度非常滿意。而小莫扎特四歲時邊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了。莫扎特的學習速度非常驚人;他可以在半小時內學會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一位名叫約翰.安德列斯.沙赫勒(Johann Andreas Schachtner)的宮廷樂手對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動的描述:
"一旦他投身音樂,他的感官就不理會其他活動了。甚至連惡作劇或游戲也得和音樂有關,他才玩得開心。比方,我們玩一種把玩具由一個房間搬運到另一個房間的游戲,誰空著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進行曲。"在沃爾夫岡四歲時,他試作了第一首鍵盤樂器協奏曲,並首次在舞台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參與歌劇演出。從那時起,歌劇就成為他最衷愛的藝術形式之一。當沃爾夫岡快滿六歲、而娜妮十一歲時,利奧波德決定將兩位傑出的孩子介紹給全世界。當時巴伐利亞選帝侯親王在慕尼黑有兩個奢華的宮殿,許多音樂家依附其門下。利奧波德決定先帶孩子們去那裡參加嘉年華會,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遠的地方。結果,這場音樂會空前地成功,兩個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華會談論的焦點,並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宮演出。而令小沃爾夫岡最感興趣的是觀賞義大利歌劇,並從此產生了創作歌劇的心願。
維也納年代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啟程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時歐洲最重要的音樂中心之一。那兒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與瑪利亞.特麗莎(Maria Theresia)皇後豪華宮廷的所在地。從十二世紀阿爾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樂師組成所謂的"皇室音樂家"以來,維也納就一直是音樂之都,音樂成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就曾在維也納附近的一個伯爵門下任樂長,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Gluck)當時就在皇家宮廷任首席作曲家。這個俯仰呼吸皆音樂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歲神童沃爾夫岡的到來。小莫扎特一行剛到維也納,就在一個私人宮邸做了第一場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後馬上召喚他們到宮廷。一位實際參與那場音樂會的人士為我們留下一段敘述:"當孩子們演奏時,觀眾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滿意小精靈--他對莫扎特的戲稱--的表現,他還多次和莫扎特閑聊。"當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時,他毫不猶豫的照做了。"他毅然決然地立刻開始嘗試,而且干凈利索地彈奏了好幾首曲子,讓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驚。在他當時的年紀,已經可以看出他後來一貫的態度,也就是蔑視來自高貴者的贊美,尤其若是他們對音樂沒什麼認識,他甚至不太願意為他們演奏。"
1763年6月,沃爾夫岡七歲,娜妮十二歲時,莫扎特一家開始了他們的第一趟長途旅行--一個持續三年半,走遍歐洲各地的旅程。他們經過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奧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蘭克福(Frankfurt)等德國城市。每到一處,都無一例外地引起轟動,各種音樂形式對沃爾夫岡而言都好象吃飯、睡覺一樣容易,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教導,好象早已知道一切。巴黎和倫敦之旅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穿過奧屬荷蘭,到達巴黎。在這個視世界其他地方為"鄉下"的大都會,莫扎特一家一呆就是五個月。老莫扎特帶著兩個孩子拜訪了巴黎許多貴族的宅邸,包括凡爾塞宮。皇室對沃爾夫岡和娜妮非常禮遇,這完全出乎那些高傲的法國貴族的意料之外。稍後沃爾夫岡在所有宮廷權貴面前演奏管風琴,贏得在座每個人的掌聲。奇怪的是,沃爾夫岡幼年時獲得的掌聲和矚目,竟一點也沒讓他變得虛榮或驕傲。1764年4月9日,結束了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之後,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國倫敦。在那裡,他會見了前輩阿貝爾(C.F.Abel)和宮廷作曲家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在莫扎特的一生中,這是個很重大的事件。因為這兩個人的創作大大開拓了小莫扎特的眼界。J. C.巴赫教給沃爾夫岡的另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是義大利的如歌快板(Allegro cantante)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莫扎特一輩子。當然,還有另外一大批音樂家也影響了莫扎特的視野,如閹人男高音曼茲歐里(Manzuoli)。沃爾夫岡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寫一出義大利歌劇。他與曼茲歐里冊、成為好朋友,曼茲歐里教他唱歌,而他則寫詠嘆調作為回報。在英國期間,莫扎特開了一連串的音樂會,被人們成為是"大自然的奇跡"。1764年夏季,莫扎特一家搬到倫敦鄉間修養了七個星期。在此期間,沃爾夫岡以巴赫的作品風格寫了一首交響曲,這就是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降E大調交響曲》(K.16)。不久,他又寫了三部交響曲以及許多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其中包括《D大調第四交響曲》(K.19)。1765年7月24日,沃爾夫岡一家離開了倫敦,在荷蘭海牙、日內瓦和洛桑等城市做巡演活動。在1766年11月的最後一天他們回到闊別三年的薩爾茨堡。前後兩次乘馬車橫穿德國的山川、田野和森林,給小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他開始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
義大利之旅一個成功之士無論有多麼高的天賦,總要有一段潛心學習的時期。在莫扎特八至十三歲這六年間,老莫扎特因材施教,對兒子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音樂訓練。莫扎特曾有過這樣一段自白:"人們總以為我的藝術創作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誤解。沒有人像我這樣在作曲上花費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還沒有哪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是我沒有再三研究過的。"但這還不夠,老莫扎特覺得該帶兒子往南方去一趟。幾百年來,歐洲藝術家要是不去義大利"朝聖",就沒有資格登堂入室。1769年12月,沃爾夫岡隨父親一道開始了第一次義大利之旅,是年他十三歲。後來證明,在莫扎特一生短暫的音樂創作生涯中,這次閱歷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這次巡迴訪問演出是老莫扎特的精心安排,也是他遠大眼光的具體體現。當時如果音樂家在義大利得到了掌聲和歡呼,他就等於得到了全歐洲的贊美。但老莫扎特帶著兒子跑到義大利來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名利,而是有意讓兒子進一步得到深造,以便和世界水平接軌。
他們經過義大利的維洛那(Verona)、曼圖亞(Mantua)和米蘭,到達波隆那。波隆那可以說是十八世紀所有音樂家朝聖之地,當時最偉大的音樂學者和教授帕德瑞.馬提尼(Padre Martini)就住在此地。據說,有關音樂的任何事,馬提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任何作曲家或演奏家,一經他贊美,立即可以享譽全歐洲。當莫扎特面見他時,馬提尼對他做了各種不同的測試,結果大感意外,也非常高興。是年十月,少年莫扎特天天去馬提尼家上課,主要學習對位法。說"莫扎特的天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無疑抹殺了馬提尼對莫扎特的教導。這時,一個非凡的榮耀正在羅馬等著莫扎特。1770年6月26日,教皇克萊門特九世(Pope Clement IX)頒給莫扎特黃金馬刺勛章,以騎士身份晉身貴族階級,以表彰他音樂天份。兩天後,這位十四歲的黃金馬刺騎士,頸上帶著以紅絲帶系著的十字勛章,接受教皇的親切接見。在此之前,作曲家中只有格魯克接受過此殊榮。不過,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從未利用這份榮耀。事實上,他視整件事為一個玩笑。
另外,他還在由馬提尼領導下而成名的波倫亞音樂學院,成就了一項殊榮。這個學院設置了一項極為艱難的測試來篩選會員,參加者必須年滿二十一歲。十四歲的莫扎特被破例允許參加,他被關在一間房子里,被要求用極為復雜的音樂形式作曲。莫扎特在一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裁判評判後,全數同意他當選學院的榮譽會員。而當時許多著名的音樂家耗費了好幾個小時都未能通過。大約在10月中旬,莫扎特在米蘭上演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和另一部歌劇《阿斯卡尼歐在阿爾巴》。盡管有人嫉妒莫扎特的天才和名氣,企圖破壞歌劇的演出,但演出還是獲得了轟動性的成功。任職於薩爾茨堡大主教宮廷1772年春天,莫扎特十六歲時,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下半輩子的事:薩爾茨堡仁慈的大主教史拉頓巴赫突然去世了。繼位者柯羅瑞多伯爵來自一個強勢的貴族大家庭,是個嚴肅而高傲的人。他在薩爾茨堡很惹人厭,只要不是跟他來自同一個階層的人都討厭他,莫扎特一家人也不例外。剛開始,一切還算順利。莫扎特的作曲速度很快--三個月為大教堂做了兩首交響曲、三首嬉遊曲、一首鋼琴奏鳴曲、五首歌曲、一首詠嘆調、一首彌撒曲、多首連禱文以及兩首三重奏奏鳴曲。可這么多曲子,柯羅瑞多隻給莫扎特150基爾德。莫扎特的生命這時進入了不太愉快的階段。他十七歲了,那一段志得意滿的童年已經遠去,但他依舊是那位愛胡說八道、凌亂、不切實際、沖動、傲慢、熱情的沃爾夫岡,仍對自己的天賦感到驕傲,也對這個既給他喝彩又隨即遺忘他的世界感到不滿。然而和一般人一樣,為了糊口和繼續作曲,他也需要錢,而十八世紀音樂家獲得穩定報酬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宮廷里佔一個長期又優厚的職缺--不管是維也納、慕尼黑、米蘭還是巴黎。
但柯羅瑞多大主教只給了莫扎特一個薪俸微薄的小職位:他的首席樂師,即樂長手下的宮廷樂師。他不喜歡四處活動的莫扎特父子,對他來說,他們不過是兩個自視清高的小人物,加上他無端地討厭小個子的人,而莫扎特又老長不高。在那段不順心的日子裡,莫扎特一直呆在薩爾茨堡繼續以驚人的速度作曲。他寫了許多嬉遊曲和某些為特殊場合而作的小品,一首鍵盤協奏曲和五部大型的小提琴協奏曲,還有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La Finta Giardiniera)莫扎特在薩爾茨堡的日子越來越難挨了。據利奧波德寫給馬提尼的信中提及,大主教公開宣稱莫扎特的無知,並說他"應該到那不勒斯公立音樂學校學習音樂。"莫扎特決心離開這個令他極度厭惡的城市。1777年9月莫扎特和母親啟程前往慕尼黑(大主教不允許他父親同去)。莫扎特一抵達慕尼黑便與巴伐利亞選侯帝在宮廷會面,他告訴選侯帝自己再也不想回薩爾茨堡了,並將自己過去的成績單呈上,盡可能謙卑地請求其任用。但是選侯帝說目前樂團並不缺樂師,說畢隨即離去,留下莫扎特俯首鞠躬的身影。莫扎特特痛恨對貴族卑躬屈膝,盡管利奧波德一再督促他要更禮貌些,但他越來越不善於此道。他在慕尼黑的公開演出非常成功,但仍沒有人提供長久的職位給他。更讓人氣餒的是,慕尼黑不再有人請他寫歌劇。
莫扎特又開始了旅行生活。他在奧格斯結識了鋼琴製造商安德瑞斯.斯坦因,並對斯坦因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曼海姆瘋狂地陷入了情網。那女孩名叫阿勞西亞.韋伯,年僅十五歲,美麗動人,而且是個優秀的歌手。但阿勞西亞是個冷血而有心計的女孩,當她成為宮廷首席女歌手、名字傳遍大城小鎮、在全歐洲嶄露頭角、薪俸甚高時,就不再愛這位尚在為生計而掙扎的可憐作曲家了。加上四月間,莫扎特的母親因為舟車勞頓、風餐露宿、房間暖氣供應不足、吃不好且喝不到干凈的水等原因,開始發病,於1778年7月3日與世長辭。悲傷的莫扎特只有回到那可恨的出生地薩爾茨堡。婚姻與成功莫扎特的整趟旅行完全失敗,家裡的債務也增加了。為了還清債務,莫扎特不得不再度受雇於他最痛恨的柯羅瑞多大主教,再度任職首席樂師,每年薪俸450基爾德。由於莫扎特和他父親對於金錢和生活的態度截然不同,父子關系也開始緊張。利奧波德不能容忍兒子邋遢、驕傲、情緒化和在金錢上揮霍無度的生活習性。他知道兒子是個天才,希望莫扎特除了音樂之外,在經濟和人際關繫上也能高人一籌。利奧波德深知財富可以帶來舒適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能成為大財主是他的嚮往。而莫扎特只希望有足夠的錢讓自己擁有自由,不必向貴族卑躬屈膝,不必委屈自己為自己那些肥胖、無趣又毫無音樂細胞的女人授課,能夠自由地寫自己喜歡的音樂,尤其是他所鍾愛歌劇。 莫扎特確實不善於理財,經濟拮據一直是莫扎特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他經常身無分文,入不敷出,老是在尋找豐厚的終身職位以求一勞永逸,不再為錢財擔驚受怕。但欣賞莫扎特的貴族總是送他一些無用的禮物,而非實實在在的金錢。然而當莫扎特稍有進帳時,他從不曾想到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使他成年後的生活非常艱難。莫扎特在薩爾茨堡的生活和創作都不如意。1781年,慕尼黑的嘉年華會請他寫一部歌劇,莫扎特向大主教請了六個星期的假,去慕尼黑專心創作了歌劇《克里特王伊多梅尼歐》(Idomeneo Re di Creta)。歌劇在慕尼黑立即造成轟動,莫扎特趁機留在慕尼黑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不願再回薩爾茨堡。六個星期的假最後延長至四個月,大主教忍無可忍,下了一道命令要莫扎特立即回薩爾茨堡。在薩爾茨堡,柯羅瑞多大罵莫扎特是"他所認識的最放盪的一個,"罵他是"流氓、惡棍、四處游盪的無賴。"盡管莫扎特對從前對他極度容忍,但這次再也忍耐不下去了。1781年6月8日莫扎特毅然和柯羅瑞多大主教決裂,宣布辭去在薩爾茨堡的職務,從此終獲自由。"人心高貴,也可以成為貴族。""雖然我失去爵位,心中卻比有許多爵位更覺得榮耀。而且不管是僕役或伯爵,只要侮辱我的,都是無賴。"這是莫扎特對這件事的最終態度。現在莫扎特搬到維也納,寄宿在韋伯家。韋伯先生已經去世,沒有留下分文給他的太太和四個女兒,莫扎特曾經愛慕的阿勞西亞已經他嫁,韋伯夫人除了靠房租的收入之外,就靠女兒女婿定期給她的一筆豐厚的款子度日。韋伯夫人是個有心計的女人。雖然莫扎特曾心愛的那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但她想設計莫扎特娶她四個女兒的另一個。為了這個緣故,韋伯一家對莫扎特照顧得無微不至。幸好韋伯家的一個女兒康斯坦采勇敢且善解人意,盡管她當時十八歲,相貌不怎麼美,但莫扎特很喜歡她。這段時間維也納待莫扎特不薄。他有好幾個固定的課可以上,而一次六達卡特(當時歐洲的貨幣單位)的報酬算是不錯的。莫扎特心情愉快,工作努力而且無憂無慮。他出版了六首小提琴奏鳴曲,並不時舉行了一些反應熱烈的音樂會。莫扎特在1781年12月24日受到奧地利皇帝的邀請,和穆西奧.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舉行了一場音樂史上重要的競技。克萊門蒂對莫扎特的表演有如下的看法:"我從沒聽過有人象他演奏得這么幽雅而充滿智慧。我尤其對他彈的一段慢板部分以及幾段由陛下指定主題、要我們互相伴奏的即興變奏曲大為著迷。"7月份,莫扎特奉命寫作一部歌劇《後宮誘逃》(The Abction from the Seraglio)。歌劇敘述了一位美麗的西班牙女子被土耳其司令官囚禁在後宮,最後為其愛人所救的故事。莫扎特用德語腳本寫這部歌劇,這在當時是一大創舉,因為在這以前所有歌劇腳本一直都用義大利語。在《後宮誘逃》一劇中,莫扎特首創歌劇第一個真正的"角色"。在這以前的歌劇角色一直是歌手炫耀聲音的媒介,不必演得真實。但在《後宮誘逃》一劇中,莫扎特把一個名為奧斯敏(Osmin)的土耳其僕人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生動。莫扎特身處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接受著聽眾的喝彩和崇拜,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費加羅婚禮》與《唐.喬瓦尼》婚後,莫扎特進入一個成就輝煌的時期。他並不在意沒能在宮中擁有一個安穩的職位,他悠遊自在地做一個自由的作曲家。雖然義大利人試圖在第一幕以噓聲和倒彩來破壞他的歌劇《後宮誘逃》的首演,但這對他的生活仍舊毫無影響--他有足夠的學生,可以以教學為生,他可以利用教完課的下午和晚上作曲。1784年春天,莫扎特病倒了,而且情況相當嚴重。據最近研究莫扎特死因的權威報告指出,莫扎特是受到一種鏈球菌的感染。這場大病使莫扎特的腎受到嚴重而永久的傷害,並成為他七年後致死的病因之一。1785年的春夏期間,莫扎特准備創作一出新的歌劇《費加羅婚禮》。該劇取材於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創作,歌詞由羅倫佐.達.龐特(Lorenzo da Ponte)創作--一個光芒四射、活力充沛的義大利詩人,在維也納撰寫歌劇歌詞多年,而皇帝剛給了他一個官方劇場詩人的職位。他可以說是維也納最好的歌詞作者,一位朝氣蓬勃、極為優秀的作家。對莫扎特來說,龐特是位極佳的合作夥伴。莫扎特最偉大的三部歌劇《費加羅婚禮》、《唐.喬瓦尼》(Don Giovanni)、《女人心》(Cosi fan tutte),皆由龐特作詞。許多人都在想,要是當時這兩個人沒有如此幸運地相識及合作,歌劇史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費加羅婚禮》敘述一位名叫費加羅的窮作家,為了糊口從事理發事業,是一位西班牙貴族的理發師兼侍從。劇中費加羅最重要的一段話是:"伯爵大人,因為您是位貴族,所以就認為自己是個天才?……權貴、財富、階級、影響力,這種種使一個人引以為傲!這么多的好處,您到底是怎麼掙來的呢?您除了出生時要費了點勁找對人家,什麼也沒做。撇開這點,您不過是個平庸之人。然而,迷失在凡人群中的我,為了糊口所耗費的精力和腦力,恐怕要比過去數百年來治理整個西班牙的心力要多的多!"這幾乎就是莫扎特本人的聲明。1786年4月28日,《費加羅婚禮》准備首演。莫扎特相當的緊張,因為仇敵薩利里領導的一些義大利籍宮廷音樂家,決心要使這部歌劇慘敗。後來首演推遲於5月1日舉行,雖然受到那些義大利人惡毒的阻撓,演出仍然大獲成功。5月至12月期間,《費加羅婚禮》重復演出了九次。事實上,第一個真正肯定莫扎特天份、並給予合理待遇的城市不是維也納,而是波西米亞的布拉格。自從1783年布拉格民眾聽了《後宮誘逃》後,他們的耳朵就再也聽不進其他作曲家的曲子了。當《費加羅婚禮》於1786年12月在布拉格演出時,引起空前的轟動。莫扎特到達布拉格後,接受了布拉格人民無限敬重、愛戴及如雷的掌聲。布拉格人民給了他無比的信心和另一項任務:創作另一部歌劇《唐.喬瓦尼》。10月29日,莫扎特偕康斯坦采來到布拉格參加《唐.喬瓦尼》的首演。整個城市再度為莫扎特的音樂瘋狂、沸騰。關於這部歌劇的小趣聞是:在首演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還沒有完成歌劇的序曲。但他毫不在意地出席了一場盛大的晚會,深夜才盡興而返。第二天清晨七時,他竟然完成了序曲。因此難怪世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早在腦海里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不過是將記憶里的東西抄錄下來罷了。莫扎特的父親沒有和兒子一起享受成功。1787年5月28日,他在薩爾茨堡寂寞地去世,而莫扎特連父親的葬禮也沒能參加,因為當時他生重病,根本沒有辦法趕回薩爾茨堡。1787年底,名滿天下的莫扎特終於被指派為皇家宮廷作曲家。雖然薪水微薄,但至少是個保障。莫扎特最終以三十一歲之齡,達成了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盡管他的父親已無緣目睹。在1786年初,莫扎特還收了一位引人注目的門生:約翰.內波穆克.胡梅爾(Johann Nepomnk Hummel),一位八歲的神童。後來,胡梅爾成為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和音樂教授,他把功勞都歸功於他那善良而熱情的啟蒙老師。另外在1787年春天,一個十七歲大、短小精悍、皮膚黝黑的小男孩造訪了莫扎特。他就是路德維西.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莫扎特清楚地知道這個男孩的特殊才華,但實在沒有時間來指導他。兩個星期後,貝多芬因母親病逝而匆匆返家,兩人從此再未謀面。1788年春天,《唐.喬瓦尼》在維也納首演。但維也納一點也不喜歡這部歌劇。對於各方面的批評,莫扎特僅平靜地說:"給他們一些時間咀嚼吧!"莫扎特的音樂、愛好者堅持在維也納重復上演《唐.喬瓦尼》,因為它還不算成功。但慢慢地,也很自然地,維也納人每多聽一次,就會多一份喜愛。最後,他們終於承認,這是所有曾經在舞台上演出的歌劇中最美麗、最動人的一部。貧窮與死亡新的宮廷職位對莫扎特目前的經濟狀況沒有多大的改善。1788碾月莫扎特帶著妻兒搬到維也納近郊。十天後,六個月大的女兒特莉莎就夭折了。盡管莫扎特非常哀傷,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他仍然以最成熟豐富的靈感構思寫下了他最後的三部交響曲:《降E大調第三十九號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以及被譽為"朱庇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這三首交響曲渾然天成的作曲技巧,恐怕是其顛峰之作。人們實在難以想像他在作這些曲子時所承受的苦難和悲慘的命運。他對音樂創作的愛好,總能令他忘記外在世界的不愉快。1789年春天,莫扎特去萊比錫和柏林兩地公演。雖然演出非常的成功,但他一分錢也沒賺到。不幸的是,卧病在床的康斯坦采產下的一名女嬰又夭折了(莫扎特夫婦到目前為止已經失去四個嬰兒)。莫扎特不得不向他忠實的朋友、共濟會會員米歇爾.普赫伯格(Michael Puchberg)借錢,以便送康斯坦採去巴登(Baden)休養,送兒子卡爾到寄宿學校去。整個夏天,莫扎特就一個人留在維也納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一部新歌劇的寫作,試圖籍此忘記所有煩惱。這部歌劇名叫《女人心》,同樣由龐達作詞。該劇在1790年1月底首演,立即大獲成功。當時自然仍有莫扎特的宿敵薩利里私下策動陰謀,到處散播流言蜚語,希望皇帝能禁演莫扎特的歌劇。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在1790年2月駕崩,維也納宮廷內部發生巨變,所有宮廷職位的任期自然中止。莫扎特只好像其他宮廷樂師一樣,等待新皇帝利奧波德重新任命。莫扎特等了一整年,結果毫無消息,他只好再向他那位患難之交普赫伯格借貸。他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學生的學費,而所有的收入都用於支付康斯坦採的醫葯費。1790年夏季是莫扎特一生中最悲慘沮喪的時期。他的健康狀況欠佳,頭痛、傷風、睡不著覺。遠在巴登的康斯坦采又懷孕了,沒有固定的收入,錢根本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作曲,真是奇跡。當時莫扎特正在創作歌劇《魔笛》,該劇是一出共濟會式的娛樂劇。劇中描述一支魔笛帶領著主人翁塔密諾(Tamino),歷經艱險而最後得到某種啟發,並在此過程中贏得女子帕米那(Pamina)的愛。莫扎特爭分奪秒地寫這部歌劇,為了不受打擾,他在一間位於劇院附近、特地為他蓋的小屋子作曲。一天當身患疾病、情緒不佳的莫扎特獨自寫作時,一個身穿黑衣、高瘦、憔悴的男人造訪莫扎特。他留下一封匿名信和錢,要莫扎特寫一部《安魂曲》(Requiem)。莫扎特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誤以為那個男人是死神派來的,自己的死期將至,所以才要他寫《安魂曲》。他並不知這穿黑衣的陌生男人是受某位貴族之託,想要將莫扎特的作品買來據為己有。《魔笛》的首演定在9月30日,莫扎特在9月29日才將最後一個音符寫完。他生病了,要靠葯物度日。貧困的生活和疾病,使他失去了往日的純真和信心。但歌劇《魔笛》首演的成功使他略為寬心。他的夙敵薩利里,現在也成了他的朋友,對他的新歌劇很熱衷。當莫扎特的歌劇演出時,若進行到薩利里特別鍾愛的部分,他還會在觀眾席上大?quot;好極了!"然而,莫扎特的健康狀況已經到了關鍵性的階段。康斯坦采11月初回到維也納時,發現莫扎特似乎已經病入膏肓:他的腎臟自去年以來就逐漸惡化,日漸衰竭。因此他經常情緒緊張、憂郁,而且常常暈倒。11月20日他又發高燒,持續嘔吐,身體因為紫斑和極度的腫脹而不成人形,內出血加速腎臟惡化,從而加速了他的死亡。但是不管病得多重,莫扎特還是喜歡看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他們也經常來看他,甚至在12月4日時,他還曾再度拿起《安魂曲》的樂譜,和朋友一起唱了其中的幾段。他早已清楚地告訴他的門生蘇斯邁(Sussmayr)如何完成整部《安魂曲》,他很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完成了。當天,他的身體狀況愈來愈虛弱。1791年12月5日零點55分,一代音樂奇才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與世長辭。他最後的一口氣,是試著發出《安魂曲》的鼓聲--直到最後他仍在掛念自己的音樂創作。莫扎特的葬禮簡單而寒傖。康斯坦采很窮,而當時維也納的習俗也不時興鋪張。許多人聽說莫扎特去世,都跑到他們家門外哭泣。不過真正舉行葬禮時,卻只有一些親友參加,薩利里也在其中(康斯坦采並不在場,當時的女人是不能參加葬禮的。但她確實真摯而深情地為丈夫的死哀悼。她才二十八歲,就失去了"讓我和整個歐洲都永遠無法忘懷的莫扎特")。葬禮當天因為下雨,並沒有親人和朋友隨棺木至墓園入殮。莫扎特被草草葬在一個貧民墓園,沒有人在場觀禮,也沒有人在他的墓碑上放十字架,以至於幾天後康斯坦採在眾多的墳塋中,已經找不到她丈夫的葬身之地。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莫扎特葬身何處。他的一生直至離開人間都被忽視,但他的音樂卻永遠在人世間流傳。正如海頓所說:"後代子孫在下個世紀將看不到這樣的天才。"
對莫扎特的評價《牛津音樂大詞典》如是說:莫扎特的才智宏大通博至於令今人不可思議的地步。若以三言兩語把他的成就加以歸納,難免流於庸俗。他把童年時代在歐洲宮廷中學到的點滴音樂化為金玉寶藏。他對樂曲的形式感和對稱感似乎是與生俱有的,而且他將此天賦與他那半來自學習、半來自直覺的萬無一失的技藝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在歌劇中不僅表現出迄今仍無人可及的戲劇感,而且還透過與當時幾位最偉大聲樂家的接觸而擴展了歌唱藝術的天地。由於具有極強的敏銳
E. 關於黃河的古今詩詞 歌曲 民謠
黃河】 唐五代-羅隱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浪淘沙】唐五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登單於台】唐五代-張蠙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水調歌頭】金-元好問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閑。
【讀史二十首】近代-王國維
兩條雲嶺摩天出,九曲黃河繞地回。
自是當年游牧地,有人曾號伏羲來。
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黃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台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過黃河
〔明〕李東陽
清口驛前初放船,
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
一夜狂風到海邊。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沉。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軍閥老闆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台祭東風。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 柳中庸《徵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風》)
陽台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唐 李白《寄遠》)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唐 杜甫《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F. 少數民族樂曲
生:韓
專業制琴師舞蹈的優雅和多年近20年的小提琴,舞蹈和穩健原則的經驗,擅長雕塑,積累了豐富的小提琴,鋼琴調音技術,使得他的舞蹈做工精細,醇厚的聲音,有實際的草原風格,適合各種執行場所。他的舞蹈以遠銷國內外,深得用戶的青睞。他收集了各種舞蹈和教材多年,打的方法,舞蹈和提供給用戶或初學者的舞蹈給大家樂譜學習舞蹈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蒙古族民間音樂文化,舞蹈和復雜,令人眼花繚亂的花園。當你接觸到深情委婉的舞蹈,自然的音色和草地接觸會被打她的純粹的風格吸引了洞察蒙古民族勤勞,朴實的性格。
舞蹈,蒙古人稱之為「莫琳胡兒」,是代表蒙古族樂器。舞蹈也有精細結構,便於攜帶的特點:馬頭樹挺立在頂部,連接到細長的梯形共鳴箱的鋼琴酒吧,馬頭的左右兩個離散釘,緊拉著兩首鋼琴琴弦,和鋼琴以及一個單獨的機構低頭。正面看起來像一個馬琴體變形胸圍。舞蹈聽起來簡單,有力,非常接近人類的聲音。潛在用途坐一邊玩,共鳴箱兩腿之間。早期的舞蹈和民俗中起著主要的史詩說唱伴奏,民間舞蹈和歌曲是一個人的聲音可以彈鋼琴在一起,特別是與蒙古「烏爾圖道」(即長民歌)結合更草原文化的魅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為舞蹈藝術的殿堂。
苗擼盛是主要樂器,用竹子和大小製成。蘆笙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
大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少數民族南部流行,其中苗族侗族高度。雖然葫蘆笙蘆笙和演變
來了,但一直沒有類似的形狀和盛,它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鳴管組成。盛水桶與杉木或桐木
空瓢作出後,身體長,喉舌薄結束,中間的管子打開孔在整個安裝。傳統的蘆笙,笙管
只能有6家,與白色枯萎由兩排垂直共鳴箱的附近盛航管插在每個桶不同的長度,開了一個記者音孔在管的上端是開有音孔,鑲嵌著插入的管子盛黃銅蘆葦共鳴箱。玩的時候,從吹口,振動片,通過手指孔和發音的空氣,聲音清晰細膩,兩個彈簧,兩個聲音管材,管件在某種程度上,它是接近西方的樂音。蘆笙和盛,盛顯著差異葫蘆是在管盛的上端音孔,套有共鳴管或竹諧振器,或折疊成一個三角形,發揮了良好的共鳴效果,使體積膨脹誅滅小號表,音質清晰響亮,悅耳的聲音。
葫蘆絲,巴烏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比較長的歷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
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編從。在結構上仍然是古老的樂器,長笛和管的數量是相同的三個管笛子,兩名副管不開與古笛音孔是完全一樣的遺跡,但五度的連續區間,古笛的「秩序和所有的聲音」栩栩如生。但其高管們開設七音孔和子孫後代小笛非常相似,但也顯示了其在歷史上的飛躍。 ----葫蘆簫常用於玩民俗等民間曲調,演奏流暢的旋律歌或舞的曲調一般都比較漫長的色調,豐富的和聲,音樂圓潤和諧,更能表達玩家的想法和感情。其中六個葫蘆簫,你可以玩單,雙,單連續色調和旋律加二加持續音旋律和音調。在保持原有的聲音和獨特的音樂風格,但同時也增加了音量,擴展范圍,聲音表現力豐富的色彩。
從使用的小商販古代弦樂器三味鼓,元元代時,一個主要的音樂伴奏。班卓琴結構相對簡單,可分為
車頭,鋼琴酒吧和鋼琴鼓三部分,由琴頭,弦軸,山口,鋼琴酒吧,架鼓,電影,鋼琴和馬組成的若干字元串安裝交換轉移山口。車頭大多是鏟形,是三弦的裝飾部分一般嵌入式
骨雕刻出的花朵或紋飾,中間出弦槽,槽側開了掛孔,三釘放在床頭的兩側。鋼琴酒吧半圓柱狀體,表面光滑是三弦的指板,上牙床有山口,底部呈方形鋼琴鼓插入,三弦
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字元的鋼琴酒吧。秦叫鼓桶或鼓頭,是三弦的共鳴箱,橢圓形框鼓,兩名蒙古蟒(誰也蒙木板,日本和蒙古貓皮,叫三味)。這座橋到中央蟒蛇。使用弦樂器弦,從高音
字元串是舷外,琴弦和琴弦,舷外一個子字元串,二弦,與老的字元串的字元串的字元串。琴弦的一端被連接到下面的金剛石鋼琴木製殼鼓,帶子的另一端分別卷繞在三個軸。近年來三弦開始使用尼龍鋼絲弦。
哈薩克冬不拉演奏樂器,主要是冬不拉,謝樂爾鐵,Sazi,特殊路段,如根和派克李。
冬不拉是最流行的傳統的哈薩克民族樂器。冬不拉各類品種的,一大塊松木或樺木作出,雕刻精細,馬賽克現象。形式冬不拉,一位發言者是一個三角形,一個名為阿巴衣現代哈薩克詩人,叫「阿巴衣冬不拉」一個橢圓形的揚聲器是在一個名為哈薩克一個Kenjiang布爾,被稱為「江布爾冬不拉」這兩種冬不拉不同的外觀,聲音也不同。還應哈薩克族歷史,地理,部落,文化,心理,生活習俗的差異,也有各種民間冬不拉的其他形狀的,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其品種十幾個。
沒有蘆葦管樂器哨「吐善」也被稱為「正常或者」,
德宏受歡迎。它是關於四十五厘米長的薄竹筒
中間的一個類型吹製成開孔,也/>兩個或三個部分用竹子做成插座有用<br。
打左拇指左噴嘴,後右手掌心
噴嘴時,雙手做各種無聊,把混搭吹
強度的變化可以發揮出超過兩個八度 BR />音。它可用於獨奏或民間團體舞蹈伴奏。 歌曲。」景頗族使
大多使用。
很多人吃蝸牛,蝸牛津津樂道了很多。但你在聽與蝸牛殼製成的歌曲蝸牛哨子吹的聲音醇厚,濃郁,甜美的它的節奏?
蝸牛長笛,原本靖西壯族民間玩具,在國家博物館在靖西縣展出了很多年,而采礦庄擬聲蝸牛楞是在兩年前。 2002年10月,靖西壯族博物館和機構按照當地有關民間藝人壯族民間的聲譽和當地的歷史記錄,通過從多個測試規格,多品種的摸索艱巨的時期,嘗試了大量完善的規劃和改進,終於試制出韻律優美,音色豐富蝸牛長笛。
庄擬聲田螺笛,和其他地方靖西悠久的歷史,但多年來並沒有引起注意。法律田螺哨子系統是非常簡單的。只需選擇大蝸牛,切斷音孔的尾巴尖,取出肉,從口2厘米左右,打開了一個大洞笛貼笛膜?可以。當吹笛口口粘,模擬音頻被吹了笛膜?沖擊唱歌,聲音變成嘟來自音孔,兩個聲如低音,但也有喉嚨的聲音。田螺笛能起到民歌曲調和強烈的戲劇,吳麟等曲調,和馬骨胡庄,胡葫蘆,葫蘆鋼琴演奏聽起來更好。
蝸牛笛?實際上是一種芬芳散發著泥土地道的民俗文化。 2001年7月,韓國民俗文化之旅到靖西,還專門為長笛和葫蘆蝸牛胡錦濤等民俗文化的發掘和交流。 2002年11月,邵華將軍毛澤東的女兒前往靖西,拍下蝸牛笛照片,在媒體上公布的北京,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通過蝸牛笛醇厚冠冕堂皇的節奏,我們來到深深地體會深刻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壯族民俗文化。
斯布斯量哈薩克古老的吹奏樂器,它的前身是生長在草原上,「叢文依草」(類似蘆葦)製成,而現在多的松樹支持。不量空簧管開三孔,四孔,五孔細管束,有的把腸道保護記錄器。喉舌是打口,舌堵噴頭多數,留下一個小開口氣孔時設置。在儀器的發音,它也具有連續的低音喉嚨發出,從而形成兩部分。大多數的五聲音階,節奏和更多的自由,高音由呼吸控制組成的音樂,可以播放泛音。它的體積小,音色圓潤。因為沒有固定的標准儀器的范圍內,通常為f1-B2。一些牧民在一個安靜的草地上玩的時候,鹿往往會吸引遠遠聽斯布斯量的間隙,當他們發現沒有他的夥伴叫自己,只能慢慢離開。哈薩克族「額爾齊斯河」描述額爾齊斯河的自然風光,是不量獨奏的代表。
尺八尺八是我們古老的吹奏樂器的歷史,從垂直的笛子,竹,一隻腳八英寸長,是相當普遍的隋唐時期,宋代以來使用漸少。 >>
尺八在隋唐東傳至日本。
1300多年前,日本的尺八東傳。
隋唐時期,日本曾多次宣稱,「隋使」和「唐朝」來到中國,許多中國樂器,流傳東瀛。
據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浙江省副研究館員孫誠實的研究,從我們的杭州,日本尺八。南宋時期,日本僧人覺心護國仁王寺在中國杭州學習,同門中的參與奠定張博學玩「尺八」的技能,返回回尺八及尺八曲「虛鈴」和「虛空「等等。後來,心臟感到泛化成立的情況下,傳授「尺八」的技能,所以他教尺八稱為「泛化尺八」。並且還保存著藝術學校的校園浙江省護國仁王寺址是日本「尺八」的發源地。
首次引入日本只對宮婷雅尺八音樂,被稱為「古代尺八」經常被用來作為達官貴人的玩物,所以也叫「雅樂尺八」。據傳說,聖德太子最喜歡的日本尺八,他用那個時候中國尺八,現在還珍藏法隆寺奈良。
東大寺在院子里奈良的積極立場,現在擁有唐代的八個尺八的傳輸。其中一個刻雕尺八43.7厘米長,管上開五孔在管身前身後一個洞。按每輪音孔圖形的邊緣。生產很漂亮,全身雕刻圖案和夫人喜歡。鐫刻在第一洞和兩個女人,一個彎腰和摘花,一為張黎以後袖子。有一個女人背後一個站在旁邊的孔控股風扇,另一個女人坐在琵琶。其餘均飾有花鳥圖案。還有玉尺八,牙尺八,尺八和樺樹石刻帶8等。民族樂器蘇州工廠已經刻雕尺八的副本。
1871年後,「尺八的海角七號」傳民間。日本現在使用的尺八是從「海角七號尺八」演變而來,長度不限,一般多為3,5孔(前4後1),無膜孔。這是一個重大的日本民間吹奏樂器,無論演奏古典音樂,也可以播放現代音樂,經常與箏和三味線合奏,甚至與西方管弦樂隊,電子琴等合作。
另外,該國通過了日本以及「切尺八」。
20 1970美國海山(海山)會蔓延到美國從日本尺八。
關於洞洞笛笛是侗族特有的民間樂器,形狀和蕭類似簧吹口裝,垂直打擊,優雅和悠揚的音調,豐富的野生風味,用來唱獨奏或伴奏。在侗族地區廣泛流行。
董笛:「弗朗西斯·亞當斯」侗族特有的民間樂器,侗語稱「轉介各自的」或類似的形狀和肖,配備了簧吹口,豎吹悠揚動聽優雅的,抒情的旋律可以表達的意境,同時也起到了溫暖喜慶的旋律。豐富的野生風味,用來唱獨奏或伴奏。貴州,廣西和受歡迎的住宅區,在東,黎平貴州省榕江,從江最普遍的交界處。
原始社會迅,形狀多樣。餘姚縣河姆渡浙江陶塤,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大約七年前。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狀略有橄欖,只有一個吹孔,面團是用細泥,是原來的形式迅之一,距今約六年。萬榮縣,山西省村莊內發現三精陶塤,陶塤的一個有兩個音孔(「中國音樂史圖鑒」Ⅰ-22至Ⅰ-26)。山東濰坊姚官方,山西古城關東,垣曲縣村,在太原義井村的郊區,河南鄭州大河村,安徽汪洋廟遺址,江蘇沛縣大墩子新石器時代的陶塤遺址被發現,屬於不同的原始文化區域。
製作陶塤的土壤應該使用純凈,無雜質的粘土礫石,非正式的顏色,紅色,黃色或黑色的泥土即可。粘土加水,反復揉搓扭組合皮革,以及軟硬適中的泥捏坯,成型,鑽孔,研磨和煅燒。曹正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從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仿古陶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1979年以來,音樂教授陳鍾陶塤改善了天津音樂學院發展成鮑魚。
中央民族樂團杜次文,1984第二十三屆代表團到美國參加奧運藝術節,後來在西班牙,西德等國的「楚歌」迅獨奏表演「唐樂」,「風」等。趙亮姍「鈴舞」,並打出了「八音鑼鼓」,贏得了一致好評。鮑魚宜興陶塤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插塞笛笛,苗族中帶呼吸鳴樂器。苗族表示,展覽一角,這意味著有軟木堵竹子。漢叫塞笛。流行於貴州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那坡,雲南廣南,富寧,貴州,廣西和雲南兩省接壤的苗族地區。
竹筒體,利用當地種植的竹子咬苗族稱為胸部的生產,這種細長的竹直徑較小,是由木材塞笛。管長度一般為42厘米,沒有中間部分結束透明。噴嘴外徑的上端2.1厘米,約1.5厘米,約1.3厘米的噴嘴內徑的下端的1.7厘米外徑的內徑。生產,上口塞在2.6厘米長,1.5厘米,直徑,分裂軟木塞的一面。繆斯多杉木或泡桐木製作,軟木質地應與竹紋理方向一致。軟木側(圓周的1/4圓弧),以沿晶分離,然後返回塞入管子,部分分裂竹子內壁形成半月形的進氣通道。從3.7厘米口管的上端是上氣道壁,一個矩形開口哨子發音孔,孔長的背面1.1厘米,寬0.6厘米的洞修理削成向內傾斜的孔的底部,作為子閥。在管體的下端部的前面由六個圓形音孔,以5.8厘米開口在第六孔的1/2到第一內孔發音的第一噴嘴孔的下端開口,所述第一孔開根據音孔間距等於所述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孔,每間錫。
當播放,垂直管身位,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第一,二,三洞,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第四,第五和錫。吹嘴管首先,從空氣進入氣道,刺激的聲音打孔器,閥塊的被傾斜插入管,使管振動的空氣柱,通過按下光圈來改變空氣柱的高度的長度有部分發出另一種音色。吹與平板和超吹的方法,范圍B-F3。平吹的聲音柔和,優雅,超興奮的聲音干凈,明亮。幾個聲音比C3井噴更難。常用的滑音,打音,如音樂技巧。獨奏,播放的歌曲來自民間音調,但沒有固定的曲調,只是調遠近轉運點。音是遠的距離情人和吹,因為較高的語氣,語調清晰,銳利和悠揚;調是近在身旁的情人和吹,從低音,音色柔和而委婉。有五個手指的近六調調是指調兩種,前者是固定的,舉行第三洞,手指開合的發音額外的音孔,范圍廣,後者是指兩個有六個,范圍只有12度。每個笛音樂第一個插件中包含的字的內容有一定的意義,有意境獨特而完美的表達。
插苗族笛的青年男女社交和愛情生活常用儀器的年輕人用在多玩的。因為運氣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指法和演奏的音樂,每一個年輕人都扮演獨特的。即使在深夜,在兩個遙遠,女孩的情況還遠遠沒有在三個模糊音愛好者學習,聽到他的嘆息在孤獨,或者怪自己沒有赴約,或撥打自己去滿足。在戀愛的時候兩個戀人依偎在一起,低迴音在最近的研究中婉轉的三個,更是因為他們的奉獻,愛似海深。每一個朔望月至第八,苗族跳隆重坡段,長笛演奏塞年輕小夥子們的表現已經成為一個很好的時間才能和技能,一個興高采烈,肚子mp出來一個又一個,它是與對方無論男生競爭,也給女孩傳情,許多幸福的婚姻是從這里開始。 ?
[笛子]苗族呼吸的小插件鳴樂器。流行於貴州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那坡,雲南,廣南,富寧等地。
竹筒體,相同的外觀和塞笛,管長度為24厘米,1.6 cm的上口外徑,內徑1.1厘米,下口外徑1.4厘米,0.9厘米內直徑。在氣道導管本體的背面的底部,在3.1厘米的噴嘴,矩形開口哨子發音孔內置軟木塞上噴嘴。有六個開放前筒體按音孔,在第一球口3.3厘米。 1/2孔打開第六洞發音的第一個孔之間的第一孔打開第六洞的第二至第五孔等距。
當播放,垂直打擊,右鍵單擊三個孔,由左三個洞。採用平或超吹的打擊范圍g? 1-G? 3。平吹聲音清脆,帶口哨,吹超級音色更加突出。青年男女社交和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男人更公平的競爭。
[笛子]苗族呼吸大插頭鳴樂器。流行於貴州,廣西和雲南兩省相鄰大片。 ?
竹管體,相同的外觀和塞笛,管長68厘米,上口外徑3.6厘米,直徑3厘米,3.1厘米,直徑2.5厘米口外徑下。在氣道導管體從上部5厘米背面的底部內置軟木塞上噴嘴,具有矩形開口哨子發音孔。六個管的正面音孔打開本體,一第一埠10厘米音調。 1/2孔打開第六孔發音所述第一孔之間的第一孔到第六孔,等距離開的第二至第五個孔。
當播放,垂直打擊,右鍵單擊三個孔,由左三個洞。採用平或超吹的打擊范圍g-D? 3。平吹聽起來深沉,豐富,超吹音色甜美,圓潤,表情豐富,擅長演奏抒情優美的曲調。對於青年男女社交和愛情生活多由男性扮演。
精彩的同伴姐妹民族笛,又名小嗩吶,咪咪。苗族:「佔領一個消息」,「配電」,布依語:「布勒歪實踐」,這是花溪苗族,布依族同胞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當青年男女誰愛的作品的最重要的工具的浪漫。
姐姐長笛旋律非常豐富,非常優美動聽,可分為三類:第一,嗩吶民歌小調發展而來的,這一類是比較寬的,這些地理分布;第三個是妹妹長笛原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第一,三個姐妹的長笛她的父母和姐妹在重逢的喜悅之旋律的第一個完整的性能。
名姐笛的起源,在大多數許多動人的傳說的民俗。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聚居的山區,這對夫妻已經五十多歲了,仍然沒有人左右一個,但生下七個聰明,如花似玉的姑娘,鄰居們稱為「妖精」。雖然可憐他們家的,但是七個孝順的女兒和節儉使九天有滋有味。七姐妹不僅學會了紡紗織布,做家務。七姐妹,有付費的好嗓子,歌聲甜美的聲音,這么年輕的小夥子誰感到驚訝。有一年春天,七姐妹樓上漿紡線,他們用黃金從山上砍竹子漿好的紗穿在竹竿上晾乾,竹汁飲料和紙漿生產線散發著一股股的香氣吸引了山上的野生蜜蜂,野蜂到根竹子通孔此起彼伏,和解決他們在竹天鑽,七姐妹都在忙著綉花,微風輕輕地吹著,而從地面添加到悅耳的音樂聲波,他們認為這是後生的村外靜靜地樓上跑去他們的求愛吹笛子管,直到他們看樓上,樓上空,周到的妻妹仔細一看,才發現蜜蜂洞的音樂是竹風吹和傳出。這一發現使得精明的齊美的靈感,她說:「親愛的姐妹們,我們為什麼不砍一些最好的一山又一金竹樂器做同樣到每個打擊,所以我們就不能消除孤獨感,增加我們的幸福了嗎?「。奇美建議得到六姐妹,誰每枚竹,按自己的想法做七件樂器,一看,七姐妹做完全一樣的樂器,吹的聲音是相同的,他們都非常單調。後來,還是妻妹有心計,她說; 「我們是七姐妹,為什麼在竹竿上鑽七孔,代表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孔,這么大的聲音,更多的孔,喜歡聽。」她做了一個七孔笛,一次可發送大量的聲音,聲音很大,這是姐姐的建議:「為了反映我們七姐妹的團結和智慧,選擇了兩個代表我們七姐妹中最好的聯系在了一起,這意味著我們的姐妹永不分離。「
樂器好了,叫什麼名字成為一個問題的討論,那這么一說,那說這樣的話,有時意見無法統一,後來他們帶來了寨青年男子誰幫助命名,有些人說這種儀器發出的仙女,仙女笛應取的名字,有人說不是很好童話笛,叫拿美麗的長笛的建議。然後他的父親出生在大家的身邊,說:「我認為最好的拿笛子稱為姐妹,因為它像笛子,和七姐妹是你的眼光和一起做,這個名字,更令人難忘。」從人們將這種儀器稱為大姐長笛。本儀器已成為苗族,布依族同胞分享了最具代表性的文書。有人說,這三個主要的旋律或七姐妹在一起來創建它。
要真正追溯姊妹簫史和民族,它應該是在漢代(約公元前1988年 - 公元前37年),在北方民族強。因為從羌族的民族樂器,所以它被稱為竹笛。在唐代,著名詩人,曾寫過音頻「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絕句。羌笛首詩指的是今天的手民間長笛的姐姐。如今,流傳於四川竹笛西北無論其形狀,體積,旋律和演奏方法是完全一樣的,貴州妹子長笛,這是我們說的羌族,四川,貴州中西部的布依族,苗族有它的起源的關系?
姐姐那笛苗,在一個大家庭中國民族樂器的布依族儀器是可敬的,在古老的樂器類別將分為古老的樂器在中國的8個類別中的第四類(竹子);在現代倍,全國的音樂家將劃分它在三類第一類(帶類)中國民族樂器,在今天的民族樂器分類,民間音樂研究專家將其分為四大傳統中國樂器類別的第三類(氣體明類)。無論是音樂家誰把它放到那種妹妹笛的確是中國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芒管,是最喜歡的傢伙丹寨苗族樂器演奏的大多數捐助者。
芒槍管長度,大小,不同的音高。 30-70厘米長管中小芒果,大芒果槍管長150厘米,最大可達2米。其間距序列相隔八度。
民間芒筒一起根據它們的大小,說芒筒隊。芒團隊由15名大木桶或21,分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組。每組三到五年,可與各種蘆笙組成蘆笙樂隊。芒筒採用圓潤強勁的連續色調加強進補,使帶聲音豐滿。
[咽喉]
管道。為了雙簧竹哨子的聲音。帶通常用於在兩個音調G和D的四度調調男高音低音管管道的差異。有七個管子音孔,只打了八個音符,為了承七聲。可以打節拍間隔,應打「滑翔」,「疊音」,「花舌」,「顫音」等。
管道並沒有改變聲音設備,交換很少,偶爾改行調和下屬的音符。用於戲曲音樂伴奏和打擊樂樂隊在一些地區的管道也使用。在國家樂團,有管道與其他中低檔音樂的結合,勾芡樂隊的低音。
范圍很窄的管道,使用范圍受到限制,聲音在樂隊中使用要小心其他工具輕松集成。
二胡二胡是中國著名的弦樂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唐朝在第七至公元10世紀,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中少數民族。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一直是戲曲音樂伴奏。
二胡結構簡單,薄薄的木製鋼琴酒吧,約80厘米,有兩個字元串鋼琴酒吧,裝下溱潼杯子形狀的鋼琴酒吧,以及一個馬尾不要低頭。需要時間來發揮二胡音樂家坐在鋼琴左手,右手持弓。二胡范圍可達三個八度的。二胡發出的音調表現力豐富,它是接近人類的語音語調,充滿唱成一個樂器,因此它也被稱為「中國小提琴。」由於二胡的音色聽起來略帶憂傷,所以善於表達深沉的情感。
1949年後,二胡的生產,改革和表演藝術已經研製成功,它可以是獨唱,也可以跳舞,伴唱,以及戲曲,說唱音樂。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二胡是一個主樂器,西方樂團小提琴類似的作用。
由於製作二胡簡單,價格低廉,但真棒學習,因而深受中國人的喜愛,是中國民間樂器的高普及率。
高胡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統稱,二胡的基礎上改制。高胡的產生,和中國民間音樂種類的音樂是緊密相連的廣東。
「廣東音樂」,是在廣東地區的中國,它起源於當地的劇院和民間音樂民間流行器樂表演。
G. 新疆民歌的節奏特點,最好詳細點,謝謝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譽稱,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烏孜別克、塔塔爾、滿等民族都能歌善舞。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藝術,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新疆歌舞流傳到日本、緬甸、朝鮮、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各地,蜚聲中外,名揚天下。
新疆歌舞藝術歷史悠久,據我國《史記》、《漢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代,於闐樂舞就已傳入中原,在漢宮廷演出,深為人民喜愛。龜茲樂舞、疏勒樂舞、高昌樂舞、伊州樂舞和天山以北匈奴族的悅般樂都是見之於史冊的樂舞瑰寶。唐代官制的10部樂中,就有出自新疆的《龜茲》、《疏勒》、《高昌》3部,唐玄奘西行取經途中,曾欣賞過龜茲樂舞,贊嘆龜茲是「管弦伎樂,特善諸國!」古代新疆還產生了像蘇祗婆、白明達、裴興奴、何妥、尉遲青、尉遲章等一大批音樂演奏家、作典家和音樂理論家,他們曾以就職朝廷、掌管音樂、傳藝演奏卓有成就而被載入史冊。
新疆歌舞以動聽優美的音樂,絢麗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而各民族的歌舞藝術則都具有本民族極鮮明的特點。維吾爾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稱,其被譽為音樂之母的木卡姆音樂、規模宏大、思想深邃,它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音樂創作的非凡才能。舞蹈藝術則以含蓄、優美、沉穩見長,特別是姿態優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剛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後使人留連忘返。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舞蹈「麥西來甫」,熱情歡快,極富維吾爾民族特色。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哈薩克諺語說:「歌和馬是哈薩克的翅膀。」哈薩克族民歌悠揚,高亢,在冬不拉樂器的伴奏下,草原氣氛分外濃厚。而哈薩克族舞蹈動律性極強,表演風格粗獷,驃悍,多用「動肩」,步法上採用「馬步」。柯爾克孜民歌節奏明快,熱情活潑,舞蹈中以「挑肩」最富特色。此外,女性舞蹈中常有吹「口弦」的動作,這在其它民族中是沒有的。
各民族奇特的服飾和誘人的風情,使新疆的歌舞藝術成為祖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它不僅為新疆「歌舞之鄉」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大大豐富了祖國的民族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