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奧斯卡獲獎金曲有什麼
1、《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是動畫電影《獅子王》的插曲,由英國歌手艾爾頓·約翰演唱,由艾爾頓·約翰作曲、蒂姆·萊斯作詞,收錄在電影《獅子王》的原聲帶中,發行於1994年5月12日。
該首歌曲在法國SNEP音樂排行榜取得了第一的成績。1994年到1995年,艾爾頓·約翰憑借該首歌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第37屆格萊美音樂獎獎最佳流行男歌手獎、第52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2、《My Heart Will Go On》
《My Heart Will Go On》是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歌詞、曲譜由詹姆斯·霍納和威爾·詹寧斯編寫,後者負責音樂製作。該歌曲作為1997年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於1997年12月8日通過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布。
《My Heart Will Go On》登上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丹麥、比利時等18國音樂排行榜第一名,並拿下多周冠軍。1998年,《My Heart Will Go On》分別獲得由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55屆金球獎頒發的「最佳原創歌曲」獎。
3、《Let It Go》
《Let It Go》是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2013年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的主題曲,由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茲和羅伯特·洛佩茲作曲作詞。在電影冰雪奇緣中,伊迪娜·門澤爾為主角艾莎配音並配唱,而收錄於《冰雪奇緣》官方音樂帶里是迪斯尼歌手黛米·洛瓦托版的《Let It Go》。
2014年3月2日晚,《Let It Go》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伊迪娜·門澤爾在現場演唱了此曲。
4、《Glory》
《Glory》是由美國說唱歌手科曼與美國靈魂樂歌手約翰·傳奇共同演唱的歌曲,由朗尼·林恩、切·史密斯和約翰·史蒂芬斯共同譜寫,為2014年電影《塞爾瑪》的主題曲。歌曲被收錄在該電影原聲專輯內,於2014年12月11日發行。
2015年,歌曲獲第72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2016年2月,歌曲獲第58屆格萊美獎最佳影視歌曲獎,並入圍最佳說唱歌曲、最佳說唱合作獎。
5、《Falling Slowly》
《Falling Slowly》是愛爾蘭音樂電影《Once》中的一首插曲,由愛爾蘭音樂人格倫·漢塞德(Glen Hansard)和捷克音樂女孩瑪可塔·伊爾格洛娃(Marketa Irglova)創作並演唱。
二人同時也是電影的男女主角,影片中在都柏林的一家樂器行里,他們第一次的共同演奏就是這首歌,格倫吉他主奏,馬可塔鋼琴伴奏。該歌曲獲得第80屆奧斯卡原創歌曲獎。
B. 史蒂芬席格為什麼沒有和史泰龍合作
估計是製作方預算問題了 片酬太低當然就不拍了 速度與激情有一部就是只有保羅 范,迪賽爾就不參演了
C. 勞拉·范德沃特的作品列表
1997-1998年 雞皮疙瘩 Sheena深 插曲:「鬼屋游戲」插曲:「大麻煩:第1部分」插曲:「大麻煩:第2部分」 1999年 竹篙奧德賽 陳淑庄 電視電影 2000年 你是否害怕黑暗? 阿什利福克斯 插曲:「激光迷宮的故事」 在一生中兩次 米斯蒂雷諾茲 插曲:「即使史蒂芬」 媽媽的和僵屍有一個日期 切爾西漢森 電視電影 胡同貓攻擊 勞倫 電視電影 2001年 突變X 蒂娜 插曲:「俄羅斯輪盤賭」 2002年 克勞福德的加文展 那女孩 1集 2004年 舞會女王:馬克廳的故事 年輕的女孩 Uncredited電視電影 Doc 阿尼斯本寧頓 插曲:「家庭樹」 2004-2008 即時星 塞迪哈里森 49集 2005年 蘇托馬斯:FBEye Gabbie 插曲:「壞女郎」 72小時:真實犯罪 和Leanne 插曲:「在一個水桶頭」 獵鷹海灘 阿什利 插曲:「試點」 2007年 德累斯頓檔案 娜塔莉 插曲:「壞血」 CSI:犯罪現場調查 丹吉爾小姐 插曲:「大款」 2007-2008年,2010年 超人前傳 卡拉Zor - el的 14集 2009年 失控 馬賽卡特勒 電視電影 2009年至今 V 麗薩 定期 2010年 Riverworld 傑西Machalan 電視短劇 2012年havenjames的妻子syfy電視劇 2014年Bitten(狼女)Elenasyfy電視劇2016年女超人Indigo
D. 什麼是童謠
世界各國抄,各民族都有童襲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
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范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
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
童謠的定義為何
「詩經」大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境…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於「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於成人製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所樂於接受或摹仿,而或躍於兒童的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
「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
E. 能否也給我發一首黃少梅唱的粵曲《山伯憶祝》簡譜。謝謝!請發至[email protected]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你發來的求助!!!
黃少梅的這首《山伯憶祝》,是寄調《平湖秋月》的,我剛好也存有簡譜。
我已經發到你的郵箱,請注意查收罷。
F. 史蒂芬.金的作品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傳奇始於一九七四年(只差一點,就會結束在一九九九年)。
一九七四年,雙日出版社(Doubleday & Co.)出版了一本名叫《Carrie》的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當時住在拖車里的窮教師史蒂芬金,講的是一個不快樂女高中生爆發超自然力量、造成全鎮大屠殺慘案的故事。金在 1973 年寫出這本小說、以兩千五百元的代價賣給雙日出版社時,出版社並不特別看好這個恐怖故事,拖拖拉拉了一年才正式把書出版上市;不過,讓所有人(包括當時的史蒂芬金自己)跌破眼鏡的,是這本書甫於書店亮相,就賣了四十萬本的事實。
從這一年開始,金正式成為通俗文學的王者。
金的第二本長篇故事《Salem』s Lot》在 1975 年出版,接下來的廿多年間,史蒂芬?金大量地創作:描寫瘋狂聖伯納巨犬將受害者困在車里無助等死的《Cujo》、敘述雪山中巨大孤寂感覺的《The Shining》、描繪出迷宮般下水道系統及居住於其中伺機吞噬孩童怪物的《It》、講述所愛之人復生之後可怕情境的《Pet Cemetery》……這些長短篇故事,都亳無例外在暢銷書榜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史蒂芬?金打開一扇扇窺探恐怖世界的窗,在不同的場景里上演令人無法轉移視線的劇碼。
嚇人的情節和惡心的怪物,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嗎?
銷售量極好、高踞排行榜首的書,當然不一定是「好書」、「值得讀的書」,或者「不是文字垃圾的書」。相對於學院派的、嚴肅的「純文學」作品而言,通俗小說或者類型小說無疑地比較能夠符合絕大部份閱讀者的口味:以大家都能明白的寫作方式講述故事,以恐怖、超現實、科幻及謀殺等等大眾熟悉的題材為主軸,以驚險或懾人的情節讓讀者不忍釋卷地一路追隨角色們的腳步向結局邁進……這些特色讓這類故事好寫好讀,而且好賣——雖然如此,但這類故事不一定就得等於「膚淺」。
至少就史蒂芬?金的小說而言,這個等式並不成立。
在金的成名作品《Carrie》里,除了青春期超能力少女大屠殺的重口味主菜之外,《Carrie》的故事還觸及所有人在青春期都得面對的同儕問題、校園里也許不嚴重但卻令人精神緊張的暴力,以及渴望友情同伴、但當開始成群結黨後卻不知為何無法控制的殘暴……等等副餐。這些隱在大眾口味之中的副餐,其實才是金的作品裡隨處可見的真正主題,但他替這些嚴肅的材料包覆了通俗易懂的糖衣、天馬行空的情節,於是無論是否真的讀到了故事肌理內含的喻意,讀者都會認為自己讀了個有趣的故事。
而也正是這些包裹在通俗故事裡的核心,讓史蒂芬?金的小說與眾不同。
神奇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成年時代的夢魘回歸,可說是史蒂芬?金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要骨幹。所有讀者幾乎都能在這幾個支架中,找到與自己成長背景相似的部份:《Carrie》里令人倍感壓力的學校生活、《It》中幼時好友的奇妙感情及成年後理所當然的遺忘、《Sometimes They Come Back》里再度面對童年陰影的恐懼……這些成份讓讀者對金筆下的故事角色感同身受,進而因超現實的情節目眩神迷。在金的故事裡,角色們終究得以一種不逃避的態度去正視這些過去的夢魘;而在故事外的現實世界裡,金的故事,就是讀者們用以面對自己記憶深層魔物的鏡子、抒解心結的手。
此外,這種作者、創作物及讀者之間的糾葛,則是另一種史蒂芬?金的愛用元素。
在《Misery》里,我們可以讀到自認為是作者「天字第一號書迷」、渴望認識作者、進而想要左右作品發展的讀者;在《Secret Window, Secret Garden》里,則有面對來自陌生人的剽竊指控時想盡辦法都無法證明自己才是作品原創的作家。在《Dark Half》中,使用另一個筆名寫出黑暗作品的作者想要結束這個分身的創作生涯,沒想到這個在現實里子虛烏有的角色卻在此時日益鮮明了起來……在這些似幻似真的故事裡,我們甚至可以瞥見史蒂芬?金自己的身影——金曾經用理查?貝克曼(Richard Bachman)這個筆名發表過幾篇科幻故事,也曾在八○年代宣布將不再讓貝克曼出現。但貝克曼不僅沒有就此消聲匿跡,還在金發表《Desperation》一書時,同時出版了一本叫《Regulators》的作品,這兩本作品不但內容元素暗暗相通,由插畫家 Mark Ryden 所繪制的兩書封面還能合並成一幅完整的畫作。
事實上,不管這些神秘的妝扮,不寫恐怖小說的金,一樣有著傲人的成績。
金的非恐怖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可能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Different Seasons》。這本書除了照樣占據暢銷榜首之外,書里收錄的四個短篇故事之中,已經有三篇被改編成電影——講述監獄中仍有希望的《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被改編成「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台譯為『刺激一九九五』)」、描寫小男孩找上老納粹的《Apt Pupil》被改編為同名電影「Apt Pupil(台譯為『是誰同我玩游戲』),《The Body》里童年死黨們一起出發去找傳言中屍體的故事,則被改編成「Stand By Me(台譯為『站在我這邊』)」;這些故事裡並沒有渾身淌著黏液的蜘蛛型怪物,也沒有具備自我意識的各式車輛,但仍然吸引了讀者們的眼睛,並且讓一向對史蒂芬?金恐怖故事不假辭色的嚴厲書評們挑不出毛病、說不出話來。
除了上述的幾個故事之外,史蒂芬?金還有大量的小說被搬上螢幕。
一九七六年,導演布萊恩?迪帕瑪(Brian De Palma)將《Carrie》搬上大銀幕拍成同名電影,從此之後,金的小說作品找到了另一個發展的象限:鬼才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執導《The Shining》)、擅拍恐怖片的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執導《Christine》)、新銳才子布萊恩?辛納(Bryan Singer,執導《Apt Pupil》)等人,都曾經執導過由史蒂芬?金筆下故事所改編的電影;時至今日,由史蒂芬?金原著所改編的影集或電影,已經超過七十部,而且仍在持續增加中。
不過很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史蒂芬?金電影與小說相較,並不特別出色。
主因之一是史蒂芬?金喜歡用大量的篇幅敘述故事主角的種種背景及人格發展過程,這些情節放進電影之中容易過於冗長瑣碎,不易處理;另一個原因是許多改編者將大多數的注意力投注在恐怖情節上頭,而金所特意著墨處理的人性層面於是在幾十分鍾的影片中顯得浮面,以致整部電影流於次級。雖然如此,但若是編導能夠適切地掌握住故事的重點、刪去枝節,史蒂芬?金的故事就能在大銀幕上展現那種獨一無二的說書喵攘Ιぉぁ窽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一直在【International Movie Database】站台的「最佳電影」票選上占據亞軍席位(僅次於被喻為影史經典的『The Godfather』),就是史蒂芬?金說書功力的最佳證明。
一九九九年,史蒂芬?金在散步時被一輛失控的廂型車撞上,差點送命。
幸運的是,金活了下來。在手術後的恢復期間,史蒂芬?金找出一份舊手稿,決定利用工作幫助自己繼續生活。這本溶合了金的回憶及詳述他寫作技巧的《On Writing》,在 2000 年上市之後,再度成為搶手的熱門貨色;金在書中以輕松自嘲的口吻敘述自己成名之前的趣事、以獨具一格絕不八股的語氣向讀者建議進行創作的方式,讓這本標題看似寫作教材範本的書讀來非但不至於呆板枯燥,而且還充滿了在字里行間感受史蒂芬?金獨特幽默的樂趣(不過,本書的中譯本譯文謬誤甚多,實為憾事)。
史蒂芬?金的傳奇,仍在繼續。
在復原之後,史蒂芬?金不但沒有停下創作的工作,反而將觸角伸得更廣:他在網路上以付費下載的方式寫了短篇故事《Riding On The Bullet》、完成了劇本《Strom Of The Century》……時至目前為止,每年仍有令人贊嘆的作品面世。無論是過去或者現在,金的大部份作品都是令人驚異的、毛骨悚然的故事,這些故事提供讀者們另一個觀察現實世界的角度——從這個角度看去,世界將變得熟悉卻也光怪陸離、平凡但充滿神奇。雖然有許多不可思議,但卻有一種令人信服的、明了的實際因子埋藏其中,使讀者們在每篇恐怖、驚悚的故事裡,都看得見現實生活里的種種真實反映。
是的。在恐怖面具後講故事的史蒂芬?金,依然帶著最貼近人性的表情。
G. 誰能介紹一下Steve Vai(史蒂夫.范)
steve vai 曾獲得包括葛萊美等無數獎項,神乎其技、極富創意的Steve Vai,是當今世界上搖滾吉他的第一把交椅。 Steve Vai出生於1960年6月6日紐約長島,是八九十年代最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少年時他曾師從於Joe Satriani,後進入Berklee音樂學校學習,並於19歲那年來到洛杉磯。Steve Vai是Frank Zappa的鐵桿樂迷。他曾以實力證明自己能夠演奏Zappa絕大多數的作品,並且有過耳不忘之功,從而加入Zappa樂隊的機會。Zappa對Steve Vai在專輯Ship Arriving Too Late to Save a Drowning Witch中表現的評價為:"令人瞠目的吉他手"。 大約13歲時,Led Zeppelin 在紐約麥迪遜廣場的演唱會是促使他學習吉他的催化劑,Jimmy Page在 'Heartbreaker'(Led Zeppelin 專輯)的solo抓住他的心,他回憶道:「我在那之前從未聽過那麼快的彈奏,以今天的標准或許不是偉大的solo,但在當時對我是極具意義的」。 Vai 14歲師承吉他英雄Joe Satriani,Satriani贊嘆的說:「Steve Vai是我最初的學生之一,當時他還是個徹底的初學者,一手拿著沒有弦的吉他,另一手拿著一包弦的那種人。然而到了最後教他的日子裡,他彈了我不曾彈的,他已彈得和我一樣快了,當時我痛恨所謂的速彈。Steve也和我鑽研搖桿、點弦,他已經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彈奏家,但讓我更驚訝的是,他已是一個特殊的音樂家!」 另一個對Steve Vai有著無形影響的是Jimi Hendrix,Vai說:「我想Jimi Hendrix最主要給我的是精神上的影響,他的表演方式激勵了我,他完全憑本能彈奏沒有任何範例,你沒有聽過他彈得像任何人,大多數的吉他手你能聽出其影響來自誰,但Jimi Hendrix好像從金星或某處跑來令你捉摸不定」。 Steve Vai後來在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念書,這段期間Vai被訓練成很強的視譜者,他練習一切從圖書館可得到的譜,他覺得這樣辛苦訓練是值得的。而更大的苦工是在他負責謄寫Frank Zappa的曲子,後來他也加入Frank Zappa,也在那兒錄了生平第一張專輯。Vai回憶道:「當時我一天工作10個小時完全在翻寫樂譜,有吉他solo、主奏部份、管弦樂部份,我家堆4呎高的譜,我已經能在心中聽到音樂或形成在吉他上的把位,現在我一看到譜就能相當清楚音樂的性質及聽起來如何,我如果想到一串旋律,我能馬上寫出來,就像寫信一樣」。 1984年Vai加入Alcatrazz取代離團的Yngwie Malmsteen,自此Steve Vai開始5年的吉普賽式職業打手的生涯,這其中還包括了David Lee Roth's Band、Whitesnake。這期間Steve Vai也參與電影 'Crossroads'的客串演出,Vai飾演帶有邪惡氣息的吉他手,最後與男主角(小子難纏男主角飾演)決斗輸了,當然這只是戲劇效果。直到1990年發行 'Passion and Warfare'專輯,Steve Vai正式開始屬於自己的吉他音樂事業。 聽過Steve Vai所有專輯的人一定會發現到,每一張專輯的第七首曲子都是抒情曲,'Passion and Warfare'專輯封面也出現7的字樣,這是他的幸運數字。基本上,Vai的每一張專輯都非常值得推薦,也很容易在唱片行買到,入門者可先買SONY最近發行的'史帝夫范 / 無限延伸-終極精選'雙CD,顧名思義里頭全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如'For the love of God'和 'Tender Surender'等佳作都在其中,相信就算不彈吉他的樂迷也會被他富有情感的優美旋律所深深折服 1984年Steve Vai發行了個人處女專輯Flex-Able,其中不難看出Zappa和Satriani的痕跡。其後他先後加入了Alcatrazz, David Lee Roth, Whitesnake, 和 Alice Cooper樂隊,並於1986年在電影Crossroads中飾演了一個吉他手。 1990年,Vai發行了他的代表作Passion and Warfare,隨後成立樂隊,取名為Vai。1993年他與主唱Devin Townsend合作錄制了專輯Sex & Religion,又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發行了演奏曲專輯Alien Love Secrets和Fire Garden。1999年的The Ultra Zone,2000年的The 7th Song: Enchanting Guitar Melodies, Archives Vol. 1 ,和2001年的Alive in an Ultra World一一展示了他爐火純青的演奏技術。2001年,Steve Vai與恩師Joe Satriani 以及 Dream Theater的 John Petrucci一道進行了一次歷時一個月的世界巡演。
H. 史蒂芬·莫耶的生平概述
【Moyer在接受DaemonTV采訪時說】:
當我還是個7、8歲的小孩子時,我就很喜歡在教堂唱詩班唱歌
我喜歡和同樣愛唱歌的孩子們聚在一起,不過,我肯定是其中最熱愛排練的那一個
我也熱愛周末和大家在劇場里表演,那種創造人物,扮演角色的感覺真是太讓人興奮了
我喜歡整個劇組,包括攝像部門,包括用自己方式詮釋各種角色的其他演員……這一切在我眼中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我徹底的被表演這項事業給征服了
在日後成長的過程中,這種對表演的喜愛不僅沒有消退,而且愈發狂熱,就像一顆種子在我的心裡生根、發芽……我根本無法抑制或忽視
很幸運,我今天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完成小時候的夢想,創造和扮演一個又一個鮮明飽滿,並多姿多彩的角色
能夠以自己喜愛的興趣為事業,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當Moyer13歲的時候,他在戲劇中扮演的Tom Sawyer異常出色,成為了許多學校的示範戲劇
【此角色出自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小說中的男主角】
Moyer也由此確定了自己以後要走的道路——那就是表演
與此同時,Moyer開始在布蘭特伍德,切姆斯福德和科爾切斯特,埃塞克斯等幾個業余劇團中,演出音樂劇
家都曉得英國有兩樣特產——紳士和搖滾樂
讀過Moyer的青年時代
你就會發現
Moyer絕對是一個道地的英國人 假如可以頒發【保密工作做得好】獎章,史蒂芬和安娜(真愛如血女主角)一定能榮登榜單,
因為直到2009年兩人高調公開戀愛關系後,
大家才知道《真愛如血》里所演繹的超越了種族和生死的纏綿「真愛」已經在現實中開花結果了
在現實中看到了夢幻般的「靈魂伴侶」,
對於紅塵中漫漫尋找的痴男怨女們,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但是《真愛如血》中的男女主角無疑是幸運的,
他們第一次在試鏡中一見鍾情般的邂逅,
在不斷地加深了解中發現彼此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
在《真愛》劇拍攝過程中感情持續地升溫中
於是在2009年的某個特殊的日子裡,
從未想到自己要結婚的史蒂芬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
「對一個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稱呼女朋友,
可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此前他從未考慮過結婚】
於是他向自己的愛人——安娜帕奎因 求婚
「她當時根本沒有想到(我會求婚),她簡直開心極了」
Alan Ball也說過:
「安娜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所以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2010年8月21日兩人在馬裡布的家裡舉行了低調而隆重的婚禮,
安娜戴上了被時尚頭條競相拍攝的藝術、復古而又華麗的婚戒
兩人甜蜜的身影不時被拍攝和追逐著
又一例幸福在鼓舞著相信真愛的人們 父母【離異,且現已各自再婚】
兩名子女【與前女友所生】:兒子【Billy——14歲】 女兒【Lilac——12歲】【14年數據】
妻子安娜·帕奎因【Anna Paquin——2009年8月訂婚】並育有一對龍鳳胎兒女。
I. 傳統童謠有什麼
月亮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