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樂12個表現要素是什麼
音樂表現要素所涵蓋的內容歸納起來大致包括四個方面: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的感內受與體驗。
2.對容人聲(童聲、女聲、男聲等)和樂器聲(常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等)的感受與聽辨。
3.對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要素的聆聽與體驗。
4.對音樂結構的感知。
這四個方面內容的學習,有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如人聲的分類,各種樂器的介紹等),但更多的內容是交叉在一起的,需要結合音樂實踐和具體音樂作品進行整體性的音樂學習,以有益於學生獲得完整的音樂體驗。
⑵ 對音樂感知怎麼區分
在音樂教育實踐中,一般認為音樂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不僅關繫到一般能力,如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像能力外,還關繫到感受音樂的能力,以及與藝術相關的能力,即情感和審美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音樂能力是在音樂活動過程中表現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是指個體接受、辨別、保持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是對音樂要素的認識過程和情感反應的一種綜合能力,它由以下幾個子能力構成:
一、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我們只有通過聆聽的方式才能直接體驗到音樂的本質。在聲音聽覺中,我們一般可區分為三個方面:音高、音色和響度。聲波的頻率決定聲音的音高,聲波的波形決定聲音的音色,而聲波的振幅則決定聲音的響度。
音樂聽覺也是如此,它起初是未分化的,其中固有音高、音色和音強要素融合在一起。在音樂中,全部音樂實踐就是以盡可能准確地確定和再現音高為基礎,所以音高運動在音樂聽覺中佔主導地位,這樣便形成了音樂音高的感覺,即構成某種音樂運動的,彼此在高度上處於這種或那種關系的聲音高度感覺,我們把聽辨這種聲音高度感覺的能力稱之為音高感。音色是聲音的一種品質屬性,不在何種樂器,不伭是樂音還是噪音,甚至是人聲,都有各自獨特的音色,它對人具有一種直接影響感官的刺激作用,在音樂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東方音樂觀念中,因其不以多聲的和諧配合為主旨,所以更是追求音色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而音色的差異主要取決於聲體的泛音分布及其相對響度,我們把辨別這種微小差異的能力稱之為音色感。音強也是一種直接刺激感官的聲音特性。在音樂中,它的強弱變化具有較強的表情作用,使人產生情感波動。而這種辨別樂音強弱起伏變化的能力則叫做音強感。
我們如果把兩個音高顯然不同的聲音彼此加以比較時,就會發現,它們不僅在固有意義的音高上有所區別,而且在音色的某些特徵上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高音總是明亮、輕巧些,而低音總是暗淡、低沉些。眾所周知,兒童在剛開始學習音樂的時候,不能很好地理解「高音」和「低音」,他們通常把「高音」叫做「細的」,把「低音」叫做「粗」的。即便在同一音高上的樂音,若所給音強不同,也會造成音色特徵的不同。一般強音常給人輝煌、飽滿、近距離的感覺,弱音則常給人柔和、空泛、遠距離的感覺。由此可見,在音樂活動中,音高感、音色感和音強感相互融合,共同構成音樂聽覺能力。
二、音樂調式感
在音樂中,音與音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即互相推進,互相依附,它們總是按照一定的關系連結在一起來表達音樂思想,一個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無關系的音拼湊在一起,是難以塑造音樂形象的。像這樣以一個音為中心,按一定關系連結在一起的許多音的體系就叫做調式。一支旋律或一首樂曲,總是以一定的調式為基礎的。在調式體系中,起支柱作用的音給人以穩定的感覺,從而形成了穩定與不穩定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但音樂的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又是情緒的內容,因此只是「聽」音樂是不夠的,還應當從情緒上體驗它,感覺它的表現力。在旋律聽覺中每一個音不是單個被感知的,而是在其對穩定音,首先是對主音的關系中被感知的,也就是說感知音樂音高就是感知聲音彼此的高度關系,感知構成某種音樂運動的,彼此處於一定調式關系中的一系列聲音。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音樂調式感,指的是從情緒上辨別旋律音的調式功能,以及聲音的穩定性和不穩定性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中已有體現,在一些受過初期音樂教育的兒童中,他們能很好地感覺到以不穩定音為結尾的旋律的「未完結性」,同時能准確地把旋律的結尾音落在穩定音上。
三、音樂聽覺表象能力
在我教過的孩子中,有一個孩子表現特殊,他對音樂欣賞具有濃厚的興趣,能准確聽辨旋律音高,能順利地分辨出穩定音與不穩定音造成的結束感,能准確無誤地配合節奏做身體運動,但他不能准確地重復演奏過的東西,不能唱出聽過的曲調。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和調式感,但缺乏另一種能力—— 音樂聽覺表象能力。
因為音樂存在於一定的時間當中,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不可能一次全呈現在聽眾面前,聽眾只有通過傾聽一個接一個的音符才能領悟作品的含義。音樂的這種生滅同步性,即發生與消失同時的特點,使得個體必須依賴他的記憶印象把已聽到的音符保存下來,並作為進一步接受和展開的基礎。而這種記憶印象也就是音樂聽覺表象能力,即在音樂活動過程中,隨意再現音樂聽覺的能力,它直接體現在依據聽覺用噪音或樂器再現旋律中,而旋律的再現是一種沒有聽覺表象就不可能進行的活動。
音樂聽覺表象能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有體現。如以前聽到過的某一旋律,會突然間在腦海響起,甚至在長時間內頑固地響著,特別是在音樂會後,這種聽覺表象尤其明顯。在音樂創作中,音樂聽覺表象能力也同樣重要。作曲家從周圍生活中攝取聽覺表象材料,然後進行分析、綜合,再作進一步的想像,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構成樂曲的基本主題。因此音樂聽覺表象能力與調式感一起構成旋律聽覺的基礎,它是音樂記憶和音樂想像的基本核心。
四、音樂節奏感
音樂基本的意義體現者是音高和節奏運動,節奏是構成音樂的骨架,是音樂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感覺是使人把音樂與外部世界直接聯系起來的紐帶,因為節奏不僅存在於音樂,而且作為時間秩序也存在於自然界、日常生活和人的生命自身,所以節奏是音樂中人可以通過對它的感受和體驗來觀照世界和觀照自身的最重要手段。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也認為音樂中最強有力的要素,與人的生命關系最為密切的是節奏,而節奏首先是音響運動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他認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只有從兒童本身所具有的節奏感覺出發,以聽音樂和身體運動為手段,才能喚醒兒童天生的音樂本能。
在音樂體驗中,節奏感存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統一。一首樂曲是許多樂音的有序運動,人們欣賞音樂首先是感受這些樂音的強弱、高低交替中的時間間隔,這指的是節奏的客觀方面。而音樂中的節奏又是情緒內容的表現。從主觀方面看,音樂節奏感指的是主動感受音樂節奏的情緒表現力並准確再現節奏的能力。在經,幼年時期,音樂節奏感的表現是:聽音樂直接伴隨著這種或那種能比較准確地表達音樂節奏的運動反應。
五、音樂審美能力
在現實音樂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曲優美的音樂,無數聽眾為之傾倒,但有些人卻無動於衷,除了興趣上的偏好及環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響之外,不同的人在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上的確存在著差距。捷普洛夫在《音樂能力心理學》一書中闡述:「人從音樂里聽到的東西越多,則音樂感越豐富。音樂體驗,就其實驗來說乃是情緒體驗,只有通過情緒才能理解音樂內容,因此,對音樂發生情緒反應的能力應當是音樂感的核心。」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直接體現,它包含著內在的、深沉的情感內容,人們除了從音樂中獲得直接的情緒上的刺激之外,在凝神欣賞它時,還能感受到音樂美的韻味,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具體來說,就是當人們的音樂知覺處於深化階段的時候,音樂中的情感因素被體驗,隨著情感體驗的發展,人們又往往產生對音樂的聯想和想像,使音樂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內容得以具體化,並賦予具體的社會內容,我們把這種能力稱之為音樂審美能力。它包括音樂欣賞和創作中所產生的感覺、知覺、表象、想像以及理解、思維等心理活動,是各種音樂能力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能力,是音樂能力的統一要素。
總而言之,人對音樂的感受不僅是單純的音響感覺,還是對音樂整體的認識和情感過程。音樂能力涉及的也不只是對音樂聲響的意義產生反應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涉及對音樂表現方式及情感內容產生反應的能力。當然,從事音樂活動所要求的能力自然不限於以上五種基本能力。但這五種能力是指一般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能力,是任何一位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任何一位專業的音樂工作者或業余的音樂愛好者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表演能力和創作能力都要建立在這五種基本能力之上。所以這五種能力是構成音樂能力的基本核心。通過對音樂能力的基本構成進行分析,在理論上可以進一步揭示音樂能力的概念,深入認識音樂能力的實質。在實踐中,可以為發展音樂能力指明方向,避免在培養工作中的盲目性,以便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
主要參考書目:
B·M捷普洛夫著 《音樂能力心理學》
霍華德·加德納 《智能的結構》
王次炤 《音樂美學》李孝忠 《能力心理學》
⑶ 什麼是音樂感受力
音樂是人類心靈深處情感的溪流,她美麗又繽紛,有極強的感染力。對孩子來說,音樂欣賞比歌唱、舞蹈、器樂等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可是大部分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非常薄弱,據筆者了解,大部分幼兒園的音樂欣賞課達不到預期效果。
美國作曲家科普蘭在他的名著《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提到,一般人聽音樂的方式,可以從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個層次:一是從音樂的感覺面來聽,二是從音樂的情感面來聽,三是從音樂的理論面來聽。這三個階段很難截然分開,它們必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既互相聯系又相互滲透的發展過程。
結合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具體情況,筆者在與幼兒園教師們探索中總結出幾種在幼兒音樂欣賞活動中有效提高幼兒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的一些做法。
感受音樂 融會情感體驗
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首先要吸引幼兒安靜地傾聽音樂,為幼兒留意音樂、發現音樂的獨特美提供機會。通過欣賞,可使幼兒了解音樂不同的情緒類型,有的安靜柔和;有的歡快活潑;有的雄壯有力;有的詼諧風趣,使幼兒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從音樂的變化多端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產生聽音樂的願望,通過與音樂一致的情感體驗去發現音樂的美妙。幼兒園的一些欣賞樂曲有時是由老師演唱彈奏的,當音樂從老師的口中、手中流出時,孩子們會將對老師的那份喜愛注入到對音樂的喜愛中,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同時,教師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經常會選擇一些短小、有趣、幼兒熟悉的內容,使幼兒在傾聽音樂時產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感受和表現他們所理解的音樂了。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漸漸學會聽辨、理解音樂的不同性質、音樂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不僅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而是將注意力投入到音樂形象及作品表達的喜、怒、哀、樂情感中去,從而將幼兒從隨意聽音樂帶入了試圖聽懂音樂的階段,在欣賞音樂時聽聽、唱唱、跳跳、演演,讓幼兒情感得以宣洩,自然就提高了幼兒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多種感官參與 提高音樂表現力
欣賞樂曲《撥弦》時,將這段音樂編成一個關於小動物跟著老狼悄悄走進黑森林的故事,並配合背景圖。在故事的引導下,孩子們很自然地帶著他們關心的問題仔細聽音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在感受的基礎上輔以動作來表現音樂,孩子們扮演老狼和小動物,完全從座位上解放出來,通過開發他們的各種感官通道,引導孩子們對音樂的綜合體驗,對樂曲的理解也隨之更深刻、生動和形象了。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段低沉笨重、速度緩慢的音樂,不一定能吸引幼兒,但讓他們觀察動畫中的笨狗熊隨樂走路的錄像或讓孩子們隨著音樂模仿大狗熊走路時,他們就來勁了,並很快就記住了這段音樂。再有,你讓他們一動不動地坐著聽一段描寫小鳥的音樂,他們不一定有興趣,但假如讓他們學做小鳥飛翔的樣子,孩子們一下子就有興趣了。這說明,如果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和欣賞音樂,就能使孩子對音樂的感知更全面、深刻。這意味著在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中,僅用聽覺是不夠的,要恰當地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藉助其他感官通道,並發揮聽覺與其他感覺的聯合作用,共同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
多種途徑 給予施展個性機會
音樂欣賞活動給予幼兒一個極為自由寬松的表現音樂的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時幼兒可用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有時幼兒可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孩子們無拘無束地根據想像大膽設計肢體語言,表現欲得到充分滿足,這種行為方式合乎兒童天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們用圖譜、用線條來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可用圖畫、打擊樂等多種形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幼兒從聽音樂到想像音樂到表現音樂到再聽音樂的不斷反復中,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逐漸提高。音樂學習的最好途徑是把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繪畫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中,提高他們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⑷ 傾聽能力——七個方法助你提升講的是什麼
傾聽,是銷售的好方法之一。日本銷售大王原一平說:「對銷售而言,善聽比善辯更重要。」出色的銷售人員往往善於聆聽客戶的抱怨、異議和投訴,善於傾聽客戶的需要、渴望和理想,善於聽出客戶沒說出來的需求。為了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銷售人員就必須不斷修煉傾聽的技巧。
客戶的話是一張藏寶圖,順著它可以找到寶藏!出色的銷售人員往往善於聆聽客戶的抱怨、異議和投訴,善於傾聽客戶的需要、渴望和理想,善於聽出客戶沒說出來的需求。銷售中80%的業績都是靠耳朵來完成的。客戶與銷售人員之間其實是一種平等的交易關系,在雙方獲利的同時,還應尊重客戶,認真對待客戶提出的各種意見及抱怨,並真正重視起來,才能得到有效改進。在客戶抱怨時,認真坐下來傾聽,扮好聽眾的角色,有必要的話,甚至拿出筆記本將其要求記錄下來,要讓客戶覺得自己的意見得到了重視。
在交流過程中,你可以給出你的全部意見,以表示出你在傾聽,比如說「我對你剛才說的很感興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你如此相信它的嗎?」「你為什麼對它感到如此滿意?」
進行良好溝通的秘密就是知道怎樣說比說什麼要重要得多。如果客戶看上去不相信或聽膩了你的話,可能是你沒有重視自己的視覺和聲音的影響力。要想讓客戶把你當作一個可信的交流者,你必須關注自己的行為舉止、聲音、語調及語言的使用。無論你的信息是多麼豐富,如果客戶覺得你這個人不可信,也就不會相信你的信息了。
喬?吉拉德向一位客戶銷售汽車,交易過程十分順利。當客戶正要掏錢付款時,另一位銷售人員跟吉拉德談起昨天的籃球賽,吉拉德一邊跟同伴津津有味地說笑,一邊伸手去接車款,不料客戶卻突然掉頭而走,連車也不買了。吉拉德苦思冥想了一天,不明白客戶為什麼對已經挑選好的汽車突然放棄了。夜裡11點,他終於忍不住給客戶打了一個電話,詢問客戶突然改變主意的理由。
客戶不高興地在電話中告訴他:「今天下午付款時,我同您談到了我們的小兒子,他剛考上密西根大學,是我們家的驕傲,可是您一點也沒有聽見,只顧跟您的同伴談籃球賽。」
吉拉德明白了,這次生意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傾聽客戶談論自己最得意的兒子。
銷售人員傾聽客戶談話時,最常出現的弱點是只擺出傾聽客戶談話的樣子,內心裡迫不及待地等待機會,想要講他自己的話,完全將「傾聽」這個重要的武器舍棄不用。您聽不出客戶的意圖、聽不出客戶的期望,您的銷售有如失去方向的箭。【專家點撥】
傾聽是一種需要不斷修煉的藝術,為了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銷售人員就必須不斷修煉傾聽的技巧,專家建議銷售人員可以通過以下八種方法來提高傾聽能力:
1.集中精力,專心傾聽
這是有效傾聽的基礎,也是實現良好溝通的關鍵。要想做到這一點,銷售人員應該在與客戶溝通之前做好多方面的准備,如身體准備、心理准備、態度准備以及情緒准備等。疲憊的身體、無精打採的神態以及消極的情緒等都可能使傾聽歸於失敗。把可以用來信手塗鴉或隨手把玩等使人分心的東西(如鉛筆、鑰匙串等)放在一邊,您就可以免於分心了。
2.不隨意打斷客戶談話
隨意打斷客戶談話會打擊客戶說話的熱情和積極性,如果客戶當時的情緒不佳,而你又打斷了他們的談話,那無疑是火上澆油。所以,當客戶的談話熱情高漲時,銷售人員可以給予必要的、簡單的回應,如「噢」、「對」、「是嗎」、「好的」等等。除此之外,銷售人員最好不要隨意插話或接話,更不要不客戶戶喜好另起話題。例如:?「等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絕對比你提到的那種產品好的多……」「您說的這個問題我以前也遇到過,只不過我當時……」
3.謹慎反駁客戶觀點
客戶在談話過程中表達的某些觀點可能有失偏頗,也可能不符合你的口味,但是你要記住:客戶永遠都是上帝,他們很少願意銷售人員直接批評或反駁他們的觀點。如果你實在難以對客戶的觀點做出積極反應,那可以採取提問等方式改變客戶談話的重點,引導客戶談論更能促進銷售的話題。例如:?「既然您如此厭惡保險,那您是如何安排孩子們今後的教育問題的?」?「您很誠懇,我特別想知道您認為什麼樣的理財服務才能令您滿意?」
4.用信號表明您有興趣
可以用下列方式表明您對說話內容感興趣:
保持視線接觸:聆聽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
讓人把話說完:讓人把話說完整並且不插話,這表明您很看重溝通的內容。
表示贊同:點頭或者微笑就可以表示贊同正在說的內容,表明您與說話人意見相合。
放鬆自己:採用放鬆的身體姿態,就會得到這樣的印象:他們的話得到您完全的關注了。
所有這些信號能使與您溝通的人判斷您是否正在專心聽取他們說的內容。
5.及時總結和歸納客戶觀點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向客戶傳達你一直在認真傾聽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證你沒有誤解或歪曲客戶的意見,從而使你更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您的意思是要在合同簽訂之後的20天內發貨,並且再得到5%的優惠嗎?」「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您更喜歡弧線形外觀的深色汽車,性能和質量也要一流,對嗎?」
6.檢查您的理解力
檢查自己是否聽得真切,並且已正確地理解了信息(尤其是在打電話時),可以按如下做:
解述信息:把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一遍,就可以肯定是否已准確無誤地接收了信息。
提出問題:通過詢問,可以檢查自己對信息的理解,也能使說話者知道您在積極主動地聆聽。
7.站在對方的立場。
每個人都有他的立場及價值觀,因此,您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地傾聽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指責或評斷對方的想法,要與對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態度。
【有效溝通學精要】
以下9個方法,有助於銷售人員傾聽能力的提升,您不妨試一試:
1.傾聽秘訣:你應該花80%的時間去聽,給你的客戶80%的時間去講!
2.要真誠地聆聽客戶的談話,不要假裝感興趣。
3.在合適的時候對客戶的話做出回應,否則客戶會認為你無心傾聽,從而造成銷售的失敗。
4.可以稍微記錄客戶說話的要點,但是不要只顧著埋頭記筆記,因為那樣的話,會令客戶感到這場談話很無趣。
5.即使客戶談論的話題非常不符合你的口味,也不要顯示出排斥心理,有可能的話引導客戶換一個話題。
6.不要隨意打斷客戶談話,即使認為客戶的某些觀點不正確,也不要隨便打斷或糾正7. 看著對方的眼睛,保持微笑,不時頷首。
8. 表情友好,精力集中,態度自然,鼓勵他人暢所欲言。
9. 理解對方,在傾聽客戶所談內容的同時充分理解客戶的感情。
⑸ 如何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能力
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他們會聽、會說並會用語言交流思想感情,培養幼兒傾聽能力是發展幼兒語言的基礎。這里推薦學之源α音樂,可見,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幼兒傾聽能力具體包括哪些方面呢?一、幼傾兒聽能力的具體內容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著重培養三種傾聽技能: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老師走等)。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如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的傾聽(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行指令情況等)
⑹ 良好的傾聽表現有哪些
傾聽不僅是耳朵聽到相應的聲音的過程,而且是一種情感活動,需要通過面部表情、內肢體語言容和話語的回應,向對方傳遞一種信息——我很想聽你說話,我尊重和關心你。
在傾聽時要保持心理高度的警覺性,隨時注意對方傾談的重點,就象飛碟選手打飛碟一樣,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地傾聽。每個人都有他的立場及價值觀,因此,你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地傾聽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指責或評斷對方的想法,要與對方保持共同理解的態度。
傾聽別人說話本來就是一種禮貌,願意聽表示我們願意客觀地考慮別人的看法,這會讓說話的人覺得我們很尊重他的意見,有助於我們建立融洽的關系,彼此接納。
對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機會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掌握雙方意見一致之處。傾聽可以使對方更加願意接納你的意見,讓你再說話的時候,更容易說服對方。
⑺ 各年齡段幼兒音樂技能存在哪些問題
~2歲孩子音樂方面發展有什麼特點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交流方式,它可以被包括嬰兒在內的各種年齡的各種人所利用。嬰兒很注意他們周圍環境中的音樂,並能很快將它與別的聲音相區別。正如從充滿各種聲響刺激的環境中區分出音樂之聲的過程一樣,嬰兒最初是把自己的聲音從其他聲音中區分出來,並運用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發生聯系。嬰兒模仿聲音時,其樂無窮。許多嬰兒要度過很長時間的「聲音游戲」期。嬰兒的音樂行為不僅僅限於對聲音模仿和注意聽音樂,6個月時,孩子開始以明顯的動作對聽到的音樂進行反應。可以說,在生命的最初兩年中,孩子從接受者發展到參與者,從參與者發展到創造者,從傾聽聲音發展到製造聲音再發展到創造音樂。
由於孩子最初的注意是區別辨認音高和音色,所以成人應該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音高和音色的樂器:撥浪鼓可以成為孩子的第一個樂器,它可以用各種不同材料製成,為孩子提供聲音刺激的體驗;音樂盒能提供有意思的對照鮮明的音高和音色;照顧孩子的工作可以為成年人提供許多機會和孩子進行節奏上的、旋律上的交流,如給孩子唱搖籃曲,家長自己創造節奏、小調也是很有意思的;音樂錄音,並不只是作為背景音樂,而是要挑選一個合適的機會給孩子聽,給孩子明顯的享受和快樂。總之,要提供給孩子這樣一個環境,即音樂是與每日生活相聯系的,是受重視的,這也是孩子音樂興趣和音樂意識發展的第一步。
2~4歲孩子音樂方面發展有什麼特點
孩子到2歲時,絕大多數都開始學說話,這對他們音樂意識的覺醒以及對音樂的積極反應都有很大影響。雖然他們注意力的空間簡單有限,他們參加集體活動的興趣受到限制,但他們都是相當持久的音樂創造者。他們喜歡唱,喜歡以節奏律動探索和試驗,他們對樂器和由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表現出極大興趣。當聽到音樂時,會表現出相當專注的態度,他們吸收著各種聲音和動作的絕大部分,音樂反應力的程度不斷擴大,音樂給他們自由和機會,他們就是聲音的自然探索者。
大多數2~3歲孩子能唱歌,這時的唱歌大多是發自本能的,往往出現在個體的語言游戲或旋律探索體驗時。自然歌唱的音域在中央C之上的dl到a1,這個音域似乎是他們最舒服並適用的。他們常常唱些歌曲片段。這段時期是他們「復制」歌曲能力的較強階段,許多3歲孩子能完整、准確唱出一首歌曲並且會發展歌中的主要部分。學習有旋律感地唱歌,必須以鼓勵孩子去對音樂的聲音進行探索、試驗以及培養控制聲音作為基礎。學習唱歌是逐漸地、自然地產生在一個允許並有助於音樂才能成長的環境之中,而且它與幼兒其他方面的發育是密不可分的。
2~3歲的孩子經常保持著以一種類型的動作貫穿於一個節奏的體驗,動作的不斷重復幫助他們發展對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關系的感知理解力。到了3歲,許多孩子已經獲得了一些在一定限制的時間內,以相一致的動作去配合節奏刺激的能力。由於動作越來越協調,也不斷增加了控制節奏的反應能力,3歲的孩子更樂意在他們的動作反應中,利用空間或以各種各樣的身體動作來試驗。他們需要機會去獲得一個動作的內容和含義,並在其創作中加以使用。
這階段的孩子對樂器有很大的興趣,應允許孩子自由地使用樂器。他們對一種樂器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任何使用樂器的指導活動開始之前,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比較其外觀、形狀和聲音的可能性。不應期望孩子能運用樂器與音樂保持相一致的拍子,但是要鼓勵他們參加器樂活動,為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拓寬他們對音調和節奏方面的體驗。
4~6歲孩子音樂方面發展有什麼特點
4歲孩子的口頭語言得到了快速發展,他們能很好地使用語言並開始懂得詞語的幽默含義,且喜歡朗誦簡單的歌曲和短小的詩歌。孩子的這些詞語方面的興趣給家長提供了將音樂和語言融合在一起的機會,表現出以下特點。
(1)唱歌時對旋律的理解。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擴展,但許多孩子對唱較高音域的歌曲還有困難。由於語言理解力的增強,大些的孩子已能開始區分和組織有關音樂基本要素的概念,如旋律、節奏、力度、曲式。而這些概念要求通過許多方面的經驗——視覺的、觸覺的、動作的暗示,並伴之以聽覺來進行教學。如,當家長在鋼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旋律時,要求孩子聯想向上或向下的動作方向,並伴之以「上樓」或「下樓」的詞語。這樣訓練之後,當家長再使用鋼琴來表現旋律的進行方向時,要求孩子以動作進行反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確反應。但是,如果視覺上的提示和動覺上的表演被限制時,孩子幾乎很少能准確地配合。
(2)動作和節奏的體驗。4~6歲孩子肌肉的協調能力發展了,孩子們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活動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孩子喜歡跑、跳、爬、登高、扔球、抓球以及有節奏地唱歌,並樂意為音樂」編」舞,更樂意把音樂動作化、戲劇化。5歲時,大部分孩子能將自己的動作與節奏刺激相協調一致。識別和表達音樂中拍子和跟拍的能力,構成了孩子對音樂中節奏要素理解的基礎。所以,必須幫助孩子培養一種有規律的動作感覺。隨著4~6歲孩子對拍子的知覺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的日益增長,他們所具備的最基礎的節奏概念,應包括如下內容:穩定的拍子感;節奏的拍子可以快、慢、漸快或漸慢;節奏型可以由快和慢拍子聯合組成;用歌詞也可以組成節奏;某一拍可能是重音,這個重音將在兩拍或三拍為一組的節奏中起作用;一首歌曲有節奏骨架,很多歌曲可以在排除了音高、旋律或歌詞等因素之外,僅靠它的節奏骨架來識別。
通過動作、使用樂器或觀察鍾擺、節拍器等視覺練習可培養幼兒的節拍感覺。游戲和活動都伴之以短小的歌曲、節奏律動或一些有替換詞的兒歌,用來加強肌肉的技能訓練。包括手和胳膊動作、手指動作、腿和腳的動作,要求孩子對某一首歌曲或曲調以適當的節奏性動作加以反應,其中包括一些有方向性的動作。在孩子的合拍能力中,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節奏體驗中,快些的速度較容易些,大些的孩子能分辨和表達出速度的變化,他們還能理解快與慢的聲音是如何連在一起而組成了節奏型,並以拍手、擊鼓來表達節奏型的意義。對於基礎的節奏概念和技能發展的關鍵期是9歲之前,所以4~6歲這段時期是重要的。
(3)樂器演奏的體驗。樂器提供了一個對所有音樂要素的視覺、觸覺和動覺的體驗。以富於想像的方式使用樂器,還能幫助孩子在他們自己的理解水平上去發現作曲家們如何利用樂器去創作。不僅如此,樂器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判斷其中所涉及的音色、力度、音高、節奏、速度和其他音樂要素的機會。這階段的孩子對音色的理解,應包括以下內容:獨特的音色是由不同的樂器或不同的發聲方法造成的;樂器可以通過各自不同的獨特音色鑒別和認知;當樂器或聲音以不同的方式被演奏或創造時,它們能發出強、弱、高、低不同的變化。可以提供機會幫助孩子發現、鑒別、描述他們所聽到的聲音,利用樂器來理解音色。可以這樣提問:「什麼樣的聲音像雨滴落在屋頂?應用多快的速度演奏?」「熊在樹林中怎麼走路?它的聲音應該多響?」「一隻啄木鳥啄樹木,聲音是快還是慢?」大些的孩子在理解音高概念方面,如音的高、低、上行、下行、級進、跳進、平行,可以利用鋼琴來輔助學習。
(4)音樂的欣賞。這階段的孩子有更持久的興趣和更專注的注意態度去聽有細節的故事和音樂。研究結果表明,5歲的孩子表現了聽覺能力上的有意義獲得,包括跟隨音樂旋律方向的能力、分辨聲音的能力以及集體聽音樂時注意力跨度的延長,可以從最開始的20分鍾逐漸延長到50分鍾。注意力使孩子在邊聽音樂邊表演動作時,更仔細地聽音樂。沒有表演的聽音樂,也是重要的。然而,為喚醒孩子的音樂興趣,這種將聽、動作、戲劇性表演相聯系的方法應是重要的方式。通過孩子的積極參與,每個新的音樂概念都會得到加強。事實上,聽音樂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啟發孩子「注意聽」並「積極參與」。
⑻ 如何提高幼兒音樂表現能力
所謂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作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而且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它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音樂來源於生活,但它高於生活,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應,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能給人美感,使人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陪伴每個人度過一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音樂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還能夠使幼兒的審美情感得到提升。那麼如何培養幼兒音樂的欣賞能力呢?
一、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
1.音樂欣賞能力,因先從培養幼兒傾聽聲音,了解聲音的表現力,培養對聲音的敏感開始。既先培養幼兒「傾聽」能力,我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對幼兒進行傾聽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辨別、傾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變化:如風聲、雨聲等;還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如風扇聲、鑰匙聲等等;人們發出的各種聲音;如拍手聲、跺腳聲等等。從小使幼兒對周圍生活的各種聲音產生傾聽、辨別的興趣,對傾聽音樂抱有積極地態度,初步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這樣在進一步的音樂欣賞活動中通過傾聽來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樂。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幼兒對學習等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從被動的學習開始主動地學習,因此在各種活動中因有機的滲透傾聽能力的培養。
2.喚起共鳴,自由感受,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為音樂教育不純粹是音樂方面的教育,不僅僅是讓每個孩子在音樂上得到發展,它肩負著培養個發現其它方面的潛能。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在欣賞活動中讓幼兒聽音樂,用自己的聲音、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體驗,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內心體驗通過語言自由的表達出來,投入音樂的情感之中進行得自由想像。我們不斷地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想法,肯定他們的看法,從而激發孩子們說的慾望,達到培養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賞《搖籃曲》中,搖籃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長於抒情,節奏均衡,略有搖盪感,速度緩慢,力度較弱,音樂形象親切溫和。於是,我先讓幼兒聽音樂感受「你覺得怎麼樣?」「在夢里你見到了什麼?」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欣賞,每聽完一次讓幼兒將感受說出來,「我看見姐姐媽媽抱著我,在天上飛呀飛。」我做了個美妙的夢,有甜甜的冰淇淋,美麗的糖果......。「孩子們自由地說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在我的鼓勵下,肯定下,平時不愛開口的幼兒或缺乏自信心的幼兒都逐步參與這樣的欣賞活動中,喚起共鳴,自由感受。
⑼ 如何培養學生聆聽音樂,感知音樂的能力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激發學生聆聽的興趣。
二、讓學生帶著情趣聆聽,感受音版樂的魅力。
三、讓學權生在聆聽中比較,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讓學生在聆聽中想像,使學生深刻的理解音樂。
五、讓學生在聆聽中分析,尋找歌曲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