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舒伯特的《鱒魚鋼琴五重奏》的旋律走向 旋律上行旋律下行同音進行八度跳進
第一樂章
是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鋼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現的引子,接著小提琴唱出了優美寧靜、樸素安詳的主部主題。主題稍作擴展後,鋼琴奏出了頗富抒情風格的副部主部。在較嚴謹的展開部和再現部後,音樂以短小的尾聲結束。這個樂章具有溫婉明快清澈的感覺,樂思優美而浪漫。
第二樂章
是行板,二段曲式。整個樂章靜謐輕柔,鋼琴奏出縷縷飄彌著奧國北部阿爾卑斯山嶽地帶氣氛的歌謠風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賽風格曲調交織著既溫柔又憂愁的情感。二段音樂在反復後結束。這個樂章形式單純,但相當嫵媚而可愛。
第三樂章
是一首諧謔曲。急速、輕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題以及弦樂與鋼琴的問答顯示出詼諧的情緒。中段是維也納舞曲風的恬靜而又愉快的音樂。
第四樂章
是變奏曲式。膾炙人口的旋律描繪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遊的小鱒魚。小提琴優美的主題後,鋼琴彈出第一變奏。第二變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變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渾厚的主題,沉重的音樂似乎令人感到了漁夫的腳步聲。第四變奏是強大的和弦和陣陣的哀傷,好像是漁夫投網和小鱒魚的掙扎。第五變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憂傷。尾聲中優美的主題再現,訴說著自由歡樂的永恆和美好終將到來。
第五樂章
最快板,二段曲式。華麗而充滿力感的音樂充計表現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寬闊的胸懷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音樂在歡樂的情緒中結束。
❷ 藝術歌曲《鱒魚》的曲式分析!!急!
作於1818年。歌詞作者克里斯蒂安是德國詩人和音樂家。在這首歌曲中舒伯特把它寫成一首變化分節歌。前兩節歌詞唱同一曲調,鋼琴奏出描寫鱒魚戲水的伴奏音型。歌曲以明快活潑的旋律,表現出天真無邪、靈敏活潑的小鱒魚在水中盡情遨遊,而目睹者在岸上親切地欣賞著這靜中有動的景色,畫面淡泊而恬靜;緊接著漁夫手持釣竿來到河邊,他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的寧靜,目睹者忐忑不安,惟恐小鱒魚上當受騙,這一段情緒是緊張不安的;第三節的前半部分描寫漁夫用狡猾的欺騙的手段渾水摸魚,旋律、和聲、調性布局和伴奏音型都起了變化,採用了激動的宣敘調,樂曲由此推向高潮,後半部分恢復原狀,目睹者眼睜睜地看著小鱒魚受騙上當而愛莫能助。演唱時感情強烈,唱出目睹者滿懷激憤的心情。以上的同一曲調呈示三種不同的情緒、音色和力度表現,使人感受到《鱒魚》的戲劇性和感人力量。
舒伯特在這首歌曲中不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悠自得的游動的形象,並且用分節歌的敘事方式揭示了歌詞深刻的寓意。作者曾把這首歌曲做成A大調鋼琴五重奏。
這是一首「變化分節歌」。歌詞分三段:第一段描寫一群鱒魚在清清的溪水中游戲,第二段描寫一個漁夫悄悄地站在河邊釣魚,鱒魚們看得很清楚,不上他的鉤。這兩段歌詞唱著同一個大調式曲調。第三段歌詞描寫狡猾的漁夫把河水弄渾,得以渾水摸魚。這段歌詞改唱小調式的曲調,但最後兩句說出了旁觀者詩人的憤慨,又回到了大調,和前兩段的結尾相同。
歌詞大意:
明亮的小河裡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游去,像箭兒一樣。
我站在小河岸上,靜靜地朝它望,在清澈的河水裡面,它游得多歡暢。
那漁夫帶著釣竿,也站在河岸上旁,冷酷地看著河水,想把魚兒釣上。
我暗中這樣期望,只要河水清又亮,他別想用釣鉤把小雨釣上。
但漁夫不願久等,浪費時光,立刻就把那河水攪渾,
我還來不及想,他就已提起釣竿,把小鱒魚釣到水面上。
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鱒魚受欺騙。
❸ 舒伯特 歌曲 《鱒魚》全面剖析
第一樂章
是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鋼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現的引子,接著小提琴唱出了優美寧靜、樸素安詳的主部主題。主題稍作擴展後,鋼琴奏出了頗富抒情風格的副部主部。在較嚴謹的展開部和再現部後,音樂以短小的尾聲結束。這個樂章具有溫婉明快清澈的感覺,樂思優美而浪漫。
第二樂章
是行板,二段曲式。整個樂章靜謐輕柔,鋼琴奏出縷縷飄彌著奧國北部阿爾卑斯山嶽地帶氣氛的歌謠風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賽風格曲調交織著既溫柔又憂愁的情感。二段音樂在反復後結束。這個樂章形式單純,但相當嫵媚而可愛。
第三樂章
是一首諧謔曲。急速、輕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題以及弦樂與鋼琴的問答顯示出詼諧的情緒。中段是維也納舞曲風的恬靜而又愉快的音樂。
第四樂章
是變奏曲式。膾炙人口的旋律描繪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遊的小鱒魚。小提琴優美的主題後,鋼琴彈出第一變奏。第二變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變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渾厚的主題,沉重的音樂似乎令人感到了漁夫的腳步聲。第四變奏是強大的和弦和陣陣的哀傷,好像是漁夫投網和小鱒魚的掙扎。第五變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憂傷。尾聲中優美的主題再現,訴說著自由歡樂的永恆和美好終將到來。
第五樂章
最快板,二段曲式。華麗而充滿力感的音樂充計表現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寬闊的胸懷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音樂在歡樂的情緒中結束。
作品的兩個獨特之處
這部作品有兩個獨特之處。通常五重奏的編制都是鋼琴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即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稱為鋼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這部作品,卻是由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構成。減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聲部渾厚、深沉。強大的低音使人倍感過癮。特別是現代的愛樂者,有了出色的聆聽器材對低頻的上佳表現,加之人們對低頻的偏愛,在此曲中便可盡情地享受了。這部作品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整部作品由五個樂章構成(一般為4個樂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規模較大的室內樂作品。
溪水、魚、漁夫三者關系的表現
這首《鱒魚》篇幅將近40分鍾。我把整個作品看作對溪水、魚、漁夫以及三者關系的表現。第一、第二樂章我設想漁夫還沒出現,所以是魚與水在那樣一種幽靜而美麗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樂章鋼琴表現的魚的戲水,我簡直能感覺到尾鰭在水中舒展和它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而當弦樂表現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後,鋼琴反過來再表現溪水的清澈與晶瑩,弦樂變成魚兒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這種戲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樂中才可以聽到。 舒伯特的音樂常常是圍繞一個極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斷地通過輕重變化處理,變化出一連串精緻的趣味。比如這個作品的第三、第五樂章。 我常常覺得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來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這也是舒伯特音樂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膩的真正原因。
聽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與鋼琴的對比,別忘了舒伯特是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
❹ 舒柏特的《鱒魚》歌曲資料和哪有
"鱒魚(Die Forelle)"是舒伯特於1817年寫的一首藝術歌曲,它是一首曲調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們喜愛的歌曲。1819年夏天舒伯特受邀前往奧地利小城Steyr渡假,在那裡愛樂者聚集,當時其中的一位愛樂者Sylvester Paumgartner即請舒伯特寫下一首室內樂曲以供演奏。由於舒伯特知道這位委託者也喜歡"鱒魚"這首歌曲,因此在寫作五重奏之時便刻意將"鱒魚"改編為主題與變奏曲,並使之成為樂曲中的一個樂章。
鱒魚五重奏的第一樂章是個由鋼琴琶音導奏展開的奏鳴曲式樂章,這里舒伯特的音樂表現其實是超乎於形式之上的,除了一般所言的"第一、二主題"外,整個樂章主要還是由旋律串聯交織而成,形式在此的意義或許僅偏向於調性與段落的區分。另外在配器上,由於弦樂部分的音域及音色涵蓋了小提琴的高音至低音大提琴厚重的低音,所以從樂章的開始即能感受到音樂的寬廣性及飽滿。
第二樂章是個F大調的行板,是由三大段性格不同的主題旋律A、B、C構成,在這里透過聽覺判斷即可聽出三個不同的主題。整個樂章較大的特色是全曲架構為ABC+ABC,第一次的ABC三段已分屬於不同的調性,而第二次的ABC又是在另外的調性上,由此亦可發現遠系調是如何自由地為舒伯特所運用。
第三樂章是一個快三拍子的詼諧曲,舒伯特在此似乎是寫下一個深具民族個性風味的舞曲。在詼諧曲的部分節奏明快,音樂散發著活潑熱情的民族舞蹈精神;中段的Trio則雖較具旋律感,但依然洋溢著民族風格。
第四樂章「主題與變奏」應可算是全曲引人矚目的樂章。它的「主題」部分即是取自舒伯特自己藝術歌曲"鱒魚"的主要主題。在歌曲中,"鱒魚"的音樂體材分為AAB三大段;在五重奏的第四樂章里,歌曲中的A段就成了這里的「主題」了。根據這個主題,後面共發展了五個變奏。在前三個變奏當中,舒伯特所採的是定旋律變奏手法,即有一聲部保留了主題原型不變,其它聲部配合著予以變化(變奏I由鋼琴主奏主題;變奏II中提琴;變奏III則是由低音大提琴)。變奏IV綜合了性格及音型上的變奏,調性上則穿插著大小調變化。變奏V是個優美如歌的段落,改變自主題的旋律在此以不同的風貌呈現,主奏樂器為大提琴。尾聲部分再次回到主題原型,主題旋律這回是由小提琴與大提琴共同合作主奏完成。
第五樂章二拍子適度的快板,這又是一個舞曲風格的表現,兩個重要主題分別是以節奏為主導的性格模式,及旋律式的舞曲風味。全曲流露出的是開朗田園鄉村的愉悅,或許這也是舒伯特延自"鱒魚"故事的背景吧!
❺ 欣賞教案寫作。音樂欣賞舒伯特「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教學目標: 一、能初步形成聽賞多聲部的能力,了解變奏曲式和變奏手法。 二、嘗試運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變奏。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變奏」編創。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紹: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於生活貧困又不願依附於權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年僅31歲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的創作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樂、重奏樂、奏鳴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 3、 作品結構圖(略) 4、 重奏樂:又稱之為室內樂,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為「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5、 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並作為以後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為變奏的主題,其後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為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為A+A+A+A…… 6、 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釣過魚或看過別人釣魚嗎?如果你作為被釣上的魚,有什麼感想?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筆下的那條魚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1、欣賞歌曲《鱒魚》 2、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出課題——《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鱒魚》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 二、新課教學 分段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1、結合書本,了解樂曲結構及各樂段主奏樂器。 2、播放主題,學生按照課件打出的譜例,跟隨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題旋律。 3、欣賞變奏一至變奏五。 教師:變奏一至變奏五將展現給大家不同的風貌,我願做一名向導,帶大家走進這五光十色的變奏世界,請大家注意我的向導提示。 向導提示: 變奏一:主奏鋼琴使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誰在和鋼琴對話? 學生:音樂情緒變得歡快、跳躍。像是小提琴在和鋼琴對話。 變奏二:誰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營造了什麼意境? 學生:小提琴的演奏最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詳、愜意。 變奏三:請你跟唱主題,別讓它溜走! 教師:主題的情緒變得怎樣? 學生:陰沉、有些壓抑。 教師:哪件樂器促成了這種情緒? 學生:是低音提琴。 教師:是誰拉扯著你離開主題?它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學生:是鋼琴。它快速的演奏,顯得很焦急。 變奏四:將你的心貼緊音樂,你聯想到了什麼? 學生:我彷彿看到了漁夫拚命攪渾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鱒魚在逃。 變奏五:告訴我你此刻的心情。 學生:傷感。 4、欣賞結束段,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 教師:雖然歌曲中敘述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舒伯特還是意猶未盡地寫下了結束段。他想藉助結束段的情緒告訴我們什麼呢? 師生共同討論:黑暗將過去,善良永存。 三、賞析與體驗 復聽:變奏一、變奏四,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在變奏中的作用。 變奏一 ⒈復聽變奏一,請學生用手勢及圖形譜的方式表現情緒中的跳躍性。 ⒉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鋼琴和小提琴是怎樣造出歡快、跳躍的情緒的? 學生:鋼琴音色明亮、主題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連音。 ⒊完整欣賞變奏一,感受音樂要素的改變為樂曲帶來的變化。 ⒋聽變奏四,請學生用動作表現強音的節奏,師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懼情緒的要素(力度的增強、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d小調)。 變奏一 主題移高八度 鋼琴明亮的音色 三連音 變奏四 ff的強音 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 d小調 5、師生共同總結: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變奏手法。歸納「變奏」的概念。 變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變奏四
❻ 鋼琴五重奏<<鱒魚>>第四樂章的音樂賞析怎麼寫
一、《鱒魚》五重奏的創作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弦樂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這部作品旋律優美,充滿明朗靚麗的光澤,洋溢著生命的無限活力,令聆聽者難以忘懷。
由於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鱒魚》五重奏寫於 1819年,當時舒伯特僅僅22歲。
1919年夏天,舒伯特與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爾去奧地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施泰爾小鎮演出。福格爾的年齡已可作為舒伯特的父輩,當時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賞還默默無聞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並且不停地在各種場合演唱和介紹舒伯特的作品。兩人演出時鋼琴伴奏常常是年輕的舒伯特親自擔任。
停留在施泰爾期間,舒伯特應當地礦業經理、大提琴手潘迦納的委託,用他的歌曲《鱒魚》的主題,創作一首室內樂。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爾卑斯山區林木蔥蘢的山野之間,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爽朗的夏日時光,為舒伯特帶來了滿懷的青春歡樂。這些快樂的回憶,化作新穎明麗婉轉的樂思,出現在這部無比美好的鋼琴五重奏中。作為抒情詩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就情趣而言,我喜歡《鱒魚》。
二、作品分析
第一樂 章是活潑的快板,奏鳴曲式。鋼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現的引子,接著小提琴唱出了優美寧靜、樸素安祥的主部主題。主題稍作擴展後,鋼琴奏出了頗富抒情風格的副部主部。在較嚴謹的展開部和再現部後,音樂以短小的尾聲結束。這個樂章具有溫婉明快清澈的感覺,樂思優美而浪漫。
第二樂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個樂章靜謐輕柔,鋼琴奏出縷縷飄彌著奧國北部阿爾卑斯山嶽地帶氣氛的歌謠風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賽風格曲調交織著既溫柔又憂愁的情感。二段音樂在反復後結束。這個樂章形式單純,但相當嫵媚而可愛。
第三樂章是一首諧謔曲。急速、輕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題以及弦樂與鋼琴的問答顯示出詼諧的情緒。中段是維也納舞曲風的恬靜而又愉快的音樂。
第四樂章是變奏曲式。臉炙人口的旋律描繪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遊的小鱒魚。小提琴優美的主題後,鋼琴彈出第一變奏。第二變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變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渾厚的主題,沉重的音樂似乎令人感到了漁夫的腳步聲。第四變奏是強大的和弦和陣陣的哀傷,好象是漁夫投網和小鱒魚的掙扎。第五變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憂傷。尾聲中優美的主題再現,訴說著自由歡樂的永恆和美好終將到來。
第五樂章最快板,二段曲式。華麗而充滿力感的音樂充計表現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寬闊的胸懷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音樂在歡樂的情緒中結束。
這部作品有兩個獨特之處。通常五重奏的編制都是鋼琴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即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稱為鋼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這部作品,卻是由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構成。減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聲部渾厚、深沉。強大的低音使人倍感過癮。特別是現代的愛樂者,有了出色的聆聽器材對低頻的上佳表現,加之人們對低頻的偏愛,在此曲中便可盡情地享受了。這部作品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整部作品由五個樂章構成(一般為4個樂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規模較大的室內樂作品。
這首《鱒魚》篇幅將近40分鍾。我把整個作品看作對溪水、魚、漁夫以及三者關系的表現。第一、第二樂章我設想漁夫還沒出現,所以是魚與水在那樣一種幽靜而美麗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樂章鋼琴表現的魚的戲水,我簡直能感覺到尾鰭在水中舒展和它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而當弦樂表現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後,鋼琴反過來再表現溪水的清澈與晶瑩,弦樂變成魚兒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這種戲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樂中才可以聽到。
舒伯特的音樂常常是圍繞一個極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斷地通過輕重變化處理,變化出一連串精緻的趣味。比如這個作品的第三、第五樂章。 我常常覺得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來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這也是舒伯特音樂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膩的真正原因。
聽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與鋼琴的對比,別忘了舒伯特是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