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尋個廣東音樂
雨打芭蕉
彩雲追月
餓馬搖鈴
平湖秋月
步步高
喜洋洋
金蛇狂舞
2. 為什麼說使用二胡演奏讓《漢宮秋月》更加的完善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版月》。權《漢宮秋月》的二胡曲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
後來《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使得《漢宮秋月》更加的完善了。
3. 古箏曲《漢宮秋月》的背景
《漢宮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樂曲的歷史並不長。原為崇明派琵琶曲,樂曲要表達的主題不是很具體。
不少相關文章對此曲解題時都模糊地稱,此曲旨在喚起人們對受壓迫宮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有的文章稱,此曲細致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內心無限惆悵,流露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漢宮秋月》很可能與《漢宮秋》有一定的關系。而《漢宮秋》是一出元末雜劇,作者是馬致遠。《漢宮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
漢初時開國元勛多為布衣出身,而後妃、宮女也多出身微賤。基於這一傳統,漢朝的宮女與嬪妃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每一位宮女都心存夢想,即有朝一日能獲得被皇帝寵幸的機會。然而王昭君在宮中深居數年,卻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過。
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介紹了一則在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宮廷畫師毛延壽因向王昭君索賄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畫像上點了一顆痣,使王昭君的相貌顯得比較普通。
由於宮女太多,漢元帝只憑借畫師呈上的畫像上來選擇宮女。這樣一來,原本擁有驚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沒在眾多的宮女里了。此為野史,不足為信。
(3)廣東音樂漢宮秋月視頻擴展閱讀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4. 漢宮秋月講的是什麼
漢宮秋月 此曲為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採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1916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琵琶仍用乙字調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嚮往。最後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於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5. 漢宮秋月舞蹈的配樂 謝謝
漢宮秋月舞蹈的配樂是空蟬
6. 十大古曲的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二胡曲)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為二胡曲。據載版,二胡曲是權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7. 漢宮秋月的演奏形式
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琵琶曲 《漢宮秋月》共兩曲,異曲同名。
A.乙字調( A調)的《漢宮秋月》,樂譜最早見於1916年沈肇州所編的《瀛州古調》,樂曲旋律在抒情委婉之中包含著凄苦哀怨之情,在演奏上突出了琵琶文曲推、拉、吟、揉、擻、打等特殊技巧,細膩深刻地刻化了被禁錮在宮廷中的宮女們的內心痛苦。
B.尺字調(C調)
尺字調( C調)的《漢宮秋月》,初見於無錫吳畹卿(1847-1926年)傳抄譜:全曲六段加尾聲,無分段小標題。
《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收入此曲時稱為《陳隋》,又稱《神傳》。全曲分九段,包括起操(引子)和收操(尾聲),有 玉樹後庭花等四段小標題。假脫秦漢子所作。樂譜將原曲尺字調(C調)移到小工調(D調)記寫,調整變調後造成了調式混亂。
《養正軒琵琶譜》收入此曲也稱《陳隋》,陳子敬傳譜,分八段,有 禁苑催花等小標題。
各傳譜的樂譜段落劃分雖然不同,但旋律基本相同,都是表現一種哀婉凄楚的情緒。
古琴曲《漢宮秋月》,又名《漢宮秋》,曲譜見於《陽春堂琴譜》。
《西麓堂琴譜》等琴譜中,在古代流傳較為廣泛,近代以來逐漸失傳。
20世紀80年代,古琴演奏家吳釗先生,對《漢宮秋月》進行打譜,前後大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復原彈出了《漢宮秋月》這首琴曲,讓這首將近16分鍾的古老的曲子重見天日。
有關詩詞
作者:杜天明
古箏曲《漢宮秋月》
切切猶聞憶舊年,黃沙淹沒漢江山。
三千宮闕一家帝,兩萬韶音幾個鳶。
淚雨無聲皴白指,黃花送雁泣絲弦。
清風低訴些些事,昨月始從今日圓。
訴衷情·漢宮秋
宮漢章
花垂秋斷自難安。
嘆去時香殘。
金風玉葉墜,亂亂亂、擾人寰。
清冷月,似姣容,照塵凡。
幾絲傷意,豈止今夕,九月十三。
8. 尋找廣東音樂
漢宮秋月:http://www.lcqjx.com/website/xyxdwzyzx/pages/uploadfiles/200742914127574.mp3
昭君出塞:http://www.yf.net.cn/musichall/071018-05.mp3
漁歌唱晚:http://www.cqcdbs.com/student/ysyxs/music/yzcw.mp3
彩雲追月:http://tasty-sh.com/images/caiyunzy.mp3
9. 求「漢宮秋月」的背景
中國傳統音樂中,同名異曲、異曲同名的現象很多,樂曲各個版本的歷史淵源與流變往往需要艱苦的考證。比如,《漢宮秋月》就有琵琶曲和二胡曲的不同版本。二胡曲版本的《漢宮秋月》源自廣東音樂《漢宮秋月》,而廣東音樂《漢宮秋月》又是根據琵琶版本《漢宮秋月》的第一段發展變化而來。二胡曲《漢宮秋月》可以說是與如今的琵琶曲《漢宮秋月》有著同樣的淵源,但經過幾代音樂家們的改變創作,兩首《漢宮秋月》已相去甚遠。
琵琶曲《漢宮秋月》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當代音樂家,將它配以樂隊背景,使這首樂曲更富有交響性。
二胡曲《漢宮秋月》是1929年劉天華先生根據同名粵胡曲記譜而成,後經過二胡演奏家尤其是蔣風之先生的不斷豐富和再創造,使之在技法上和藝術上趨於完善,成為二胡傳統樂曲中的一首經典作品。
蔣風之整理的《漢宮秋月》,在原作上做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10. 古箏曲<漢宮秋月>的原創者是誰
漢宮秋月為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採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1916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琵琶仍用乙字調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嚮往。最後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於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