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常聽音樂有益嗎
當然有益,但千萬別聽搖滾樂和那些低俗的流行歌曲,聽聽交響樂和古典音樂吧。
② 聽音樂對寶寶有什麼好處 經常聽音樂讓孩子變得漂亮
我復制畢竟全面的給你吧。孩子的培養主要是在1-2歲在大一點他就會自己思考了。這時候的培養已經被動了。所以一定要抓緊。
聽音樂的好處:
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音樂訓練除了可陶治性情外,還可增強對語言的記憶力。
在接受測試的中文大學60位女生中,小時候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比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能多記憶17%的文字資料。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介紹說,以往腦智能學的研究發現,音樂家的左腦比一般人大,他們的左腦可能較一般人發達,而左腦也是主要負責語言記憶的。因此,接受正規音樂訓練很可能令人們的左腦發展較佳;連帶左腦所控制的語言忘記力都一起提升了。
這項研究對一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的失憶症患者來說也是一個喜訊。由於學習音樂毋需語言技能,如果病人有機會學習及享受音樂,他們的記憶力也可能逐漸得到改善。
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創造音樂活動的基礎。
怎樣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呢?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法。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時,每天應讓孩子重復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復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但由於孩子開始遺忘很快,尤其在短時間內遺忘很多,以後逐漸減少,所以重復練習要採取「先密後疏」的原則,這樣就可避免遺忘。
2、形象直觀法由於孩子年齡小,思維方法以形象、直觀為主,而且感情色彩較快,所以成人應採用形象直觀法,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3、在音樂活動中,成人應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記憶訓練。
4、寓記憶訓練於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在游戲中想像是極活躍、豐富的,記憶在反復活動中得到發展,成人應該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愉快並發展記憶力。
據美國有關科研部門研究發現,常聽音樂能改變兒童的容貌,使孩子變得漂亮。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人的面孔容貌,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容貌,就必須去進行整容。然而,專家們指出,利用音樂可以改變幼兒的容貌。
經常讓幼兒聽些歡快的樂曲,用音樂來刺激神經,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對這一點日本幼兒開發協會曾做過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把幾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來,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的資料。然後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開始時沒有引起什麼變化,可四個月以後,這些孩子的面容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情也比一般的孩子活潑,動作協調,就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著根本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讓孩子多聽些優美的樂曲,不僅對孩子的智力有所開發,而且能使孩子的面容變得漂亮起來,可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聽什麼音樂合適:
聽一些舒緩的名曲,我曾經給寶寶買過一套音樂碟,名字是「奇跡」,是促進嬰兒大腦發育的,感覺很好,你可以去大一些的超市或書店去看一下,這套碟確實很好,相信我,沒錯的
③ 音樂對孩子的作用
音樂對孩子的作用有: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讓孩子的聽覺能力產生差別;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
1、音樂能夠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時期,是由再造想像逐步自創造想像發展的時期。幼兒在進行內容豐富的音樂活動中,運用想像進行創造。如:一段活潑的旋律,幼兒可以想像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想像自己快樂玩耍的歡快情境。
2、音樂能夠讓孩子的聽覺能力產生差別。聽覺器官是孩子最早發育的器官之一,在孕期四個月時,孩子在母體中就會聽了。孩子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聽到母親的說話,甚至聽到母體以及體外的多種聲響。孩子不僅能主動探究和選擇環境中的刺激,而且具有驚人的早期音樂學習傾向,甚至能將這種音樂能力遷移到其他領域。
3、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音樂教學不僅是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兒歌、詩歌、散文;一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在講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語言在音樂教育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學習音樂應循序漸進:
1、3歲至4歲開始讓音樂的種子慢慢開始發芽。家長可使用鋼琴上固定音高的唱名,邊彈琴邊唱給孩子聽、與此同時也讓孩子對鋼琴鍵盤結構產生一個感性的認識,用這種讓孩子多聽多看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無論是在聽覺上,還是對日後的鋼琴演奏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4歲至5歲是學習樂器的最佳時機。4歲以後,是孩子們開始學習鋼琴的最佳時機。孩子此時還不適合學習沒有固定應高的樂器,比如弦樂、管樂等。孩子們每天彈琴的各種練習材料便是訓練固定音高的最佳教材。此時,鋼琴教師與學生家長切莫只強調學生的演奏技巧與進度,而忽視了對其聽覺上的培養。
3、5歲到6歲確立音樂的准確固定音高概念。此時應根據孩子內心已有的固定音高,在鋼琴的監測下,想像並哼唱十二音中的的任一音。每天堅持練習,並復習以前聽辨與模唱過的音高材料,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便能夠運用已經掌握的固定音高來准確無誤地唱各種復雜的視唱了。
④ 音樂早教對孩子的發育有什麼重要意義
(內容摘自網路)
1、學齡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一步發育成熟,開始對音調和節奏產生興趣,一些簡單旋律和節奏的兒歌最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歌詞的選擇上,選擇讀音簡單、詞語組成簡易的短句組成的兒歌,也更適合孩子這個時期的語言發展能力,孩子就可以跟著一起唱;
2、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樂器,但是樂曲是非常適合孩子聽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初期的成果: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鍾店》等,一個月後,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3、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卧,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松狀態,老師跟著節奏、隨著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4、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復,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
以上種種研究都表明,孩子在早教時期接觸音樂,能夠帶來好處有很多,最明顯的是對於大腦的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有直接正面的作用。國內的早教意識逐漸萌芽發展,但早教不一定要上早教班,更重要的是父母家長對教育孩子有正確科學的早教觀念,教育角度多樣化的基礎下,孩子的早教才是有效的。
⑤ 每天都給寶寶聽胎教音樂,有效嗎
有用的,在6個月的時候,你給寶寶聽天才寶寶這些胎教音樂,寶寶明顯不同的,還會跟你拍拍肚皮互動呢
⑥ 經常聽很高的音樂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長時間聽高分貝的聲音,首先會造成聽覺疲勞。如果聲響較強的聲音聽久了,再聽低音,有時就會聽不到。而超過90分貝,無論是噪音還是樂音,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而且由於耳機接近鼓膜,聲波傳播的范圍小而集中,對耳膜聽覺神經的刺激比較大,很容易造成對耳膜和內耳的傷害,噪音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耳鳴、耳痛、頭痛、頭昏、情緒緊張等症狀。 另外,天氣較熱,汗多的時候,長期佩戴耳機可能導致外耳道炎。購買耳機時不妨挑能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境噪音而加大音量的機會。耳機最好選頭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傷要小。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