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音樂鑒賞第一課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教案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科目 藝術欣賞 年級 高一 班級 時間 2007 年 9 月 日
課題 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教學目標 第一, 能安靜、用心的聆聽音樂,體驗欣賞音樂的樂趣
第二,在聽賞音樂得過程中能說出《少女的祈禱》的基本結構;能夠在互動交流中用簡單的語言說出「音樂不能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
教材分析
實 施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一、導入:
你喜歡音樂嗎?
什麼是音樂?
二、
1、聆聽三段音樂
提問:每段音樂帶給了你怎樣的情緒?(1-2個詞語)
你聯想到了什麼?
主要表現形式是什麼?
A《第一鋼琴協奏曲》
B《江河水》
C《變幻之風》(呈現出清新的自然氣息。在曲子中,你可以聽到呼嘯的風聲和排笛交錯出現,感覺非常縹緲浪漫)
2、活動: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覺得這段樂譜的情緒是怎樣的?
(歡樂 悲傷 激昂 抒情)
小結:
A、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理解、想像是各不相同的。
B、同樣的作品由於採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就能演繹出不同的情緒和韻味。
提問:音樂與繪畫、語言文學三者的藝術特徵相比較有何不同?
繪 畫——具象性
語言文學——語義性
音 樂——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
三、欣賞《少女的祈禱》
下面我們來聽賞從一位年輕女音樂家心中流淌出來的音樂。
1、作者介紹:
苔克拉.芭達捷夫斯卡,波蘭女音樂家,1838——1861,短暫的一生。她未上過音樂學院,自學成材。她創作《少女的祈禱》時,年僅18歲。
2、全曲聽賞
思考:你聽到了什麼?幾個不同的部分?
3、主題聆聽
4、分段賞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變奏曲式結構
5、復聽全曲
思考:A、這首樂曲的基本情緒是什麼?(優美、抒情、明朗、華麗、激動……)
B、優美的琴聲、波濤般涌動的音調,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
(少女的祈禱、沉思?回憶、思念?幸福的憧憬?熱切的傾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四、交流討論:
1、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2、如果音樂不能明確告訴我們,它究竟表現的是什麼,那音樂的魅力又在哪裡呢?
五、課堂小結:
1、音樂作品以五彩斑斕的音響,給我們帶來某種情緒的感受和體驗,同時也能引發我們在聽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像。這種聯想和想像是豐富、多元的,並且因人而異。所以,樂曲本身不能明確告訴我們音樂具體表現的是什麼。
2、正是基於音樂的這種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的特徵,它能激發我們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也正是基於這些特徵,它展現了音樂作為音響的藝術和時間的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3、音樂是什麼?
音樂是憑借聲波振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並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它必須通過演唱或演奏這個表演的中間環節,才能使聽眾感受到音樂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達到審美的目的。所以,人們常常稱音樂為表演的藝術。
B. 高中音樂課上老師都會放哪些視頻
音樂課的時候 都是隨便看點視頻 就過去了
C. 如何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的課堂導入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動人心扉的。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作為塑造人類美好心靈、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是,由於音樂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學生就不太重視,會出現課堂紀律鬆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學任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真思考了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音樂課、愛上音樂課,思考過後,我覺得要想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心甘情願、熱情洋溢的跟隨你走進音樂課,那麼,新課的開端——導入是很重要的。
導入是新課教學的第一步。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優秀的教學導入環節,不但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啟迪思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情感,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學習音樂。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對導入環節的設計,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導入方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導入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他們所需要的、所喜歡的去設計。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採用以下幾種導入方式:
一、 故事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是我根據平時學生們的表現而採用的一種方法,長時間來我發現,雖然他們是高中生,但是不免存在著天真和幼稚,他們接受故事或典故比老師上來就長篇大論要容易和喜歡,於是我就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用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比如說,在欣賞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長城》時,我講到:「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長城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從此,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 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故事講完,我看到了學生們哀傷的表情,接著我不失時機的說:「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歌聲來聽聽孟姜女的傾訴吧。」由此就把學生們引入到了本課主題,最後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們很容易的就總結出這首民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 視頻導入法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音樂教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也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為師生打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精彩紛呈的音樂世界。音樂課不再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架琴、一台錄音機」了,它集形、聲、色為一體,讓學生在強化聽覺效果的同時,也從視覺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畫面色彩艷麗,形象逼真,與音響渾然一體,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聽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獲得准確生動的藝術形象。我在上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走近藏族歌舞一課時,在課的導入部分,我就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藏族人民在不同的生活場面載歌載舞的場景,同學們看得入神,聽得仔細,不時為他們高亢的歌喉、優美的舞蹈表演而贊嘆,很快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三、 聽辨導入法
聽辨導入法是音樂教學獨有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迅速進入主題。在講民歌時,我選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洗衣歌》兩首民歌片斷,讓學生聽,聽完後告訴我這兩首民歌分別是哪個民族的。他們帶著問題去聽,自然就聽得仔細認真。還比如,讓他們聽樂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樂器或主旋律出現幾次。通過聽辨,學生們有興趣試探一下自己耳朵的靈敏度,注意力自然就高度集中,回答問題准確性高,上課的效果自然就好。
四、 語言導入法
語言藝術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作為音樂教師,除了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認真鑽研教材以外,還必須注重語言修養。因此,教師的語言要親切、自然並富有激情,通過教師富有激情的、親切自然的語言表述,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想像,為之動情,感受其美。在欣賞古琴曲《流水》這首樂曲時,我先放上音樂,然後隨著音樂有感情的說:「涓涓的山泉、奔騰的江河,跌宕起伏的琴聲,演繹出一種百折不回、開拓進取的精神,這就是我們正在欣賞的古琴曲《流水》。」簡短精煉、富有感情的語言導入,讓學生立即沉浸在悠悠古琴之中。
五、 問題導入法
教學過程的深度開放,不等於放手讓學生自學,恰恰相反,和傳統教學相比,對教師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管是知識儲備上還是課堂駕馭能力上,都給老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很多實際教學表明,只有在老師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引導下,學生才能順著科學的思路去探索和總結。例如在《非洲歌舞音樂》這節課中,我在引入環節採用了問題導入,設置了幾個問題,「在這首音樂中,你都聽到了什麼聲音?」「它主要使用的樂器是什麼?」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找到答案了就找出了非洲歌舞音樂的特點,也就掌握了這節課的重點。
六、 特長生展示導入法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校,生源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但是在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兩個甚至幾個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我們一直都在高度提倡不要忽視「弱勢群體」,但是我們也不能浪費這些有利的「資源」,他們是課堂中活活生生的例子,能夠直接影響其他學生對待音樂的態度。比如:在《音樂與人生》這一節課中我們要欣賞琵琶協奏曲《草原放牧》,於是,我就安排本班一名會彈奏琵琶的同學在課前為同學們演奏了一曲,然後給大家介紹介紹琵琶,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以包滿的精神進入學習的狀態,效果很好。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專長的學生,如唱歌、跳舞、鋼琴、朗誦,還有在其他學科比較突出的學生,如地理、歷史、美術等,我都會不失時機的利用這些「活」資源,這既給了他們自我展現的機會,又增添了課堂氣氛,使音樂課「活」了起來,效果甚好。
七、 教師示範導入法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音樂教師多專多能,善於表演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一種技能。在課堂上,教師的表演不但能起到「示」與「范」的作用,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理解。教師把表演運用在課題導入上,更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在進行《西出陽關無故人》這節課的學習時,我在課間就播放「陽關三疊」為背景音樂,等同學們都安靜的做好後,我就開始有感情的、大聲地朗誦「陽關三疊」這首詩,「渭城潮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語音落下,響起一片掌聲,然後我不失時機的說「這首非常好聽的律詩在唐代時被編成了一首優美的歌曲,大家想不想聽呀?」得到的是急切的、肯定的聲音「想聽。」這樣便自然的引到了本節課中來。同樣,在講京劇這一課時,我並沒有一上來,就講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等枯燥的京劇知識,而是以我范唱的一首現代京劇《唱臉譜》為導入點進行京劇的學習的。這樣的以身示範的導入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樹立老師在學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對以後的音樂鑒賞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還有像直接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成語導入法等等,不管什麼樣的方法,只要遵循導入新課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實際情況,經過認真構思、巧妙設計而成的導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更好的進行音樂的學習。我相信,在新課程的指導下,在我們所有老師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精彩的音樂課課題導入設計會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的,越來越多的學生會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熱愛音樂。
D. 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之我見
鹽城市時楊中學嚴明森【摘要】普通高中
音樂鑒賞課,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基礎性模塊,是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化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在音樂鑒賞模塊中,要堅持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讓學生經常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世界的家園,這就是所謂「樂則是樂的道理。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對於音樂教育,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而是能讓人產生愉悅的、精神的探討」。
【關鍵詞】和諧 探究交流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於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提升人的藝術修養。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它一切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於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基礎性模塊,是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化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在音樂鑒賞模塊中,要堅持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讓學生經常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世界的家園,這就是所謂「樂則是樂的道理。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對於音樂教育,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而是能讓人產生愉悅的、精神的探討」。
我們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欣賞中,音樂欣賞課形成一種古板的標准教學程序:①介紹作者生平;②介紹作品時代背景;③練唱主題音樂(可先聆聽一遍);④介紹作品結構;(按段落聆聽);⑤完整欣賞全曲。這種講解音樂,分析音樂;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承式教學泯滅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極易造成學生的「情感營養不良」。
但是,我們並不能對傳統音樂欣賞教學模式一概否定。比如:介紹作者,介紹作品時代背景,練唱主題音樂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該如何運用各種新穎有效的方法,創設出愉快學習的情境,融知識技能的學習於審美活動中。並且引導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狀態下愉快地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願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
。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於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範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
,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過程」。
二、創設課堂情境,體驗愉悅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
由於受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於流行音樂,追星現象屢見不鮮,而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例如:在京劇欣賞梅蘭芳的代表作時,課前老師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請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奏簡單的模仿一下戲曲的動作。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無論學生的即興表現效果如何,對於他們的積極表現,老師都給予肯定。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三、探究多種課堂途徑,鼓勵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新課改的目標也是學生獲得愉悅體驗的過程。曾經通過和學生交談了解到,他們實際上並不滿足於只是聆聽音樂,他們更樂於動腦動手,希望老師能在課堂上留一點給他們自主活動的時間和展示他們才藝及個性的空間,以此來體驗音樂的奧妙和創作的樂趣。
(一)分組交流
老師可以將學生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六至八人,要求他們共同完成一些既定目標。在創作、表演、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們各自發揮聰明才智。因為他們在小組中容易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變得主動與活躍。
(二)故事引入
在鑒賞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老師播放音樂,學生思想開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學生聽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樂形象。要解決這一問題,辦法之一就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心理特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生動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學習。1、可以結合故事欣賞音樂。例如在欣賞古曲《流水》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了一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過小故事,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2、也可以利用音樂來創編故事。
(三)游戲介入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它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又能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高中學生由於年齡特徵而顯得沉靜些,做做游戲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採用何種游戲形式,都要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
我認為,遵循愉悅原則有一個度的問題,不能盲目考慮學生的愉悅心境,否則很容易形成一個誤區。例如:有些教師為了創設愉悅氣氛,准備了大量的同學們比較喜愛的題材做鋪墊,有時會讓學生莫名其妙,甚至還導致學生注意力的轉移。如果一節課只是華而不實,對該學習的知識沒有掌握,對欣賞的音樂沒有領悟其內涵,最終會沖淡教學目的。音樂鑒賞作為一種課堂教學形式,既要有聲色等感觀的愉悅的教學,又要有兼含美育和認知,情智統一的審美態度,這樣才能有效地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課程改革是一種逐步探索的過程,
我們音樂教師只有本著與學生合作,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讓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別開生面的優質音樂鑒賞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
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