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推薦 > 湘子橋音樂下載

湘子橋音樂下載

發布時間:2021-02-20 12:31:47

Ⅰ 湘子橋的創作思路

首先,這首歌的主要思想是我對潮州湘子橋的一種情結,更多是注重個人情感的東西。而寫這首歌時的主要要表達的亮點在於婦孺皆知的副歌民謠歌詞部分。
其次,寫這首歌時,站在一個潮州人的角度,從自身出發,描寫自身的親身體驗(當然,也反映很多人,特別是象我這一代的人的感受),這是我把主歌寫得簡單朴實的原因所在。主歌里所體現的是不僅僅是我的個人情感,運用「爺爺」、「爸爸」等詞更是想反映湘子橋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至少「我」祖孫三代經歷看到了湘子橋的變化。同時也反映我對現時這種變化的興喜。
再者,最早的關於「仙佛造橋」傳說的文字記載可能是1988年,由潮州市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編,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潮州民間傳說集《仙佛造橋》中的一篇,我家中仍存放這本書。傳說的本質往往是勞動人民對現實的一種寄望,而仙佛造橋的這個傳說有一個別於其他傳說的特點,那就是歷史背景的顛倒,傳說是韓文公的侄子韓湘子和他的團體「八仙」及廣濟和尚造了橋,但韓文公的朝代在唐代,而真正的歷史湘子橋卻是宋朝建的(最初是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的浮橋,叫「康濟橋」)。時代背景也是當時寫這首歌時考慮到的一點。所以就沒結合「仙佛造橋」的故事來寫。
最後,關於一半國語一半潮語的表達方式,我想,這首歌的對象更多的是面向全中國人民,有點像「我」在向外來的遊客朋友們敘述我作為潮州人的湘子橋情結,可以說有點旅遊文化歌曲的感覺吧。
關於音樂製作方面,編曲上運用的是現時比較時興的「中國風」手法。和聲手法也運用了「色彩和弦」。而這里特別要提的是,前奏於間奏的笛子SOLO旋律運用潮州民間的「過街溜」的音樂素材(就是樂句「3235323 6161312」)進行的二度創作。副歌則運用借鑒了潮州歌冊的韻味。——鄭皓丹

Ⅱ 誰知道民生直播室里的袁東方唱的《湘子橋》歌曲的地址

http://yc.5sing.com/362669.html 這地址就是袁東方唱專的。屬

Ⅲ 2018年春節過年的時候,潮州湘子橋晚上燈光秀放的歌叫什麼

當當抄當
哈哈
「當當當當」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其中作為開場曲的《潮州人》更是廣受好評,圈粉無數!
這首《潮州人》由元朝(郭家源)庵埠人作詞作曲並演唱,歌曲展示潮州這座文化旅遊城市的風范;以及潮州人勇於開拓、走向世界的精神。

Ⅳ 廣濟橋運用了哪些風水學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橋梁是人類「行」的需要,是跨越江河的需要,是道路在江河上延續的需要。同時,橋梁在歷史悠久、文明昌盛的中國,不僅是一種接駁兩岸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建築藝術,一種人文景觀,一種文化思維的創造性物化。而其中的廣濟橋作為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更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潮州市廣濟門外,橫跨韓江兩岸。它以其獨步天下的壯觀景象和建築文化藝術,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寶貴遺產。廣濟橋作為潮州文化的主要歷史地標,是體現潮州風貌的重要景觀,也是潮人引以為豪的瑰寶,正如古語所言「吾潮勝狀,在於廣濟一橋」。正是這座凝聚了潮人智慧和血汗、承載了潮人夢想的「神橋」,讓生長於斯並聽著「十八梭船廿四洲,兩只鉎牛一隻溜」的民諺長大的筆者,以深厚的情懷和眷戀,通過對廣濟橋的歷史、審美、風水等文化層面的評價與弘揚,為發展潮州旅遊打開一扇亮麗的窗口。

1.歷經滄桑的建築奇葩

潮州城廣濟門面臨韓江,自古即為粵、閩、贛三省要道,來往的客商絡繹不絕。韓江江面寬闊,水流湍急,無橋可渡,因此人們多靠揖擺渡過河,這樣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十分危險,常常有船翻人溺的禍患。韓江上沒有橋梁顯然與當時日益繁忙的交通很不相稱,在江上架起橋梁成為當時百姓的夙願。

1.1橋梁史話
潮州自韓愈刺潮,驅鱷釋婢,發展生產,興教傳文,至南宋已逐漸繁榮,有「海濱鄒魯」之美譽。社會生產的發展為橋梁的興建提供了物質基礎,而文化的昌盛則為橋梁的興建提供了科學技術條件。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在江心水勢稍緩處築起一個橋墩,橋墩的東西由86艘木船用鐵鏈連接而成,實現了潮州百姓「天塹變通途」的願望,並將橋命名為康濟橋,這不僅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要,也拉開了這座橋梁近千年不斷修繕的帷幕。此後,歷任潮官在康濟橋的基礎上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修繕。由於江水湍急,江心一段沒法築起橋墩,因而此橋始終保留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特點。元朝泰定三年(1326),匠師首次用石板代替了木樑架橋,這是一個創舉,也為後代用石樑架橋奠定了基礎。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對橋梁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重修後的橋梁,由23個橋墩和24艘梭船組成,橋墩上建起了12座樓閣(每座樓閣又分為東、西二樓,故實為24座樓閣)和126座亭屋,王源親自題橋名「廣濟橋」,並沿用至今。橋的雄偉壯觀之景,令世人嘆為觀止,故而被譽為「江南第一橋」。嘉靖九年(1513),知府談倫又減去梭船6艘,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格局。其實,廣濟橋從來就只有23個橋墩,因為古人喜歡雙數而不喜歡單數,所以才有「廿四洲」之說。清朝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鑄了兩只鉎牛鎮水,誰知鉎牛沒鎮住水,反倒有一隻被大水沖進江中。於是民謠又雲:「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只鉎牛一隻溜。」

1.2古橋煥彩
星移斗轉,始於宋元、盛於明清的廣濟橋到了解放前夕,已是殘破不堪。1958年,政府對橋梁進行全面維修,撤去十八梭船的浮橋結構,保留利用舊橋墩,改建為3孔剛桁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梁。1976年又一次擴建,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人行道。於是,昔日膾炙人口的民謠成了傳說。

1998年,潮州實行「旅遊旺市」戰略,重新修復廣濟橋被提到了議程。2003年,修復工程正式啟動。2007年,翹首以待的廣濟橋修復一新,這座讓海內外潮人為之魂牽夢繞的橋梁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的眼前。修復後的廣濟橋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和明代建築風格獨異天下,成為一道風韻迷人的風景線,讓人目不暇接,並以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而書寫出人類橋梁建築史的光輝篇章。

2.梁舟結合的獨特格局

古時閩南地區,在江上多建石樑橋。潮州自古就親閩疏粵,廣濟橋基本也是如此,但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

2.1梁舟為橋
廣濟橋的橋墩,即民諺所說的「洲」,都用石頭砌成。由於受材料強度的限制,兩墩間的距離不可能太大;為了承載兩墩之間石樑的重量,橋墩的體積又不能太小,因此在當時異常龐大,於其前聞所未聞。所以橋墩的藝術表現也重在高大和厚重,其形狀、凹凸、線條等都力求氣勢剛勁,體現出雄健之美。連接橋墩之間的橋梁是以水平延伸的直線為基本幾何形態,體積也相當巨大,藝術表現重在平直、坦途、流暢。石欄桿與橋梁構成一體,改變了橋梁平直的單調感,增加了跨越感,使橋梁更具有通達之美和凌空之美。

橋梁由於採用了石樑橋的形式,所有橋墩的長度加起來就佔了全橋長度的近一半,造成韓江實際寬度的大幅度縮小,江水過橋時流速急速提高,特別是汛期的徑流量,中流的流速過高,難以建墩,只好用浮橋來代替。廣濟橋的浮橋段,是將十八艘木船用繩索與橋梁連接在一起,木船的上面鋪上木板,豎起木欄桿,作為橋面,供行人過橋。木船造型古樸,呈流線型,兩頭尖翹,中間有一點鼓,像古代女子紡紗織布的梭子,因此又稱「梭船」。十八艘梭船排列整齊,對稱均衡,體態輕盈,各組成部分銜接得嚴謹巧妙,輕巧地飄在韓江水間。

由於採用了梁舟結合的獨特格局,僅從形式上看,廣濟橋就是一座特色十分明顯的建築藝術傑作。難怪清朝人丘逢甲有詩贊道:「壘洲廿四水西東,十八紅船鐵索中」。

2.2剛柔相濟
廣濟橋梁橋和浮橋結合的建造形式和獨特格局,為人們提供了審美愉悅的觀照對象。|

石頭是一種厚重、結實和沉雄的傳統建築材料,因而石頭建築給人以千年經久不衰的恆久感受。宋以降,在文雅陰柔之風盛行、風光旖旎的南方,石構造的橋墩、橋梁與石欄桿的搭配更體現了一種陽剛之美,平穩而沉實,像是一首用石頭吟成的壯麗詩篇。橋墩在「其流急如馬騁而洶涌,觸之者木石俱往」的激流中屹立,如同中流砥柱一般。相形之下,梭船則是用木材製作而成,本身就有輕巧、纖細的特點,加之船身又採用了漏空的形式,更加強了空靈、通透的效果,讓人有不穩定和虛浮的感覺。兩者之間,表現出了一種沖突。石墩石樑與梭船,一種是石材料,一種是木材料,材料本身就有著鮮明的反差,從而產生了一種對比的美。由橋梁的製作材料外延至橋梁的形式,高與低,靜與動,重與輕,陽剛與陰柔,冷峻與溫暖,莊重與活潑,處處都有對比,但總體又是非常的協調穩定,使得橋梁的形式不至於走上過於陽剛或者過於陰柔的極端,使人產生剛柔相濟的美感。

2.3諧和有情
石樑橋的形態特徵是水平方向單維平直突出,具有很強的穿越感,同樣體現著一種陽剛之氣,莊重嚴肅。廣濟橋的浮橋由靈動活潑的梭船組合而成,在外觀上避免了梁橋過於平直的缺陷,闡述的是一種輕柔之美。正因為梁橋與浮橋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比和調適而不失和諧。

韓江漲潮時更有一番情趣。梭船的漲落隨潮水浮沉升降,極大地豐富了廣濟橋外輪廓線的變化。這時,橋不再只是靜態地橫在江面沉沉一線,它是有生命力的,充滿著運動感。這種生命力是江心的梭船賦予橋梁的,使橋梁的浮橋段彷彿鋼琴的鍵盤在跳動一般。橋墩上亭台樓閣的屋頂式樣,採用了舉折、飛檐等建築形式,宛如漢代八分隸書的燕尾,使建築物呈現著翼然欲飛的效果,橋梁的形態更顯得輕巧活潑。這樣一來,梭船和橋墩、亭台樓閣和橋墩之間的對比,被調適成動與靜、輕與重的律動,極富節奏感。全橋的形態順適流暢,剛柔相濟,動靜相生,韻律非常動人,體現了一種諧和有情的美學特徵。

3.巧奪天工的水上樓閣

在中國建築中,比較富於觀賞性的建築物亭台樓閣,點綴了許多景區而光彩奪目,排列在廣濟橋上的亭台樓閣更成為橋梁的中心和高光點。誠然,南方多雨,也有橋梁建樓閣以供行人遮風擋雨,但一座橋上的建築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所罕見。

3.1樓亭風采
橋上亭台樓閣的建築式樣或富麗,或質朴,或朗闊,或幽曲,或精緻,或清雅,風格各異,既顯示了明代建築簡潔、大氣的風格,隱約之中又透露出漢唐雄風,有著非筆墨可以形容的仙山樓閣的動人形象。

廣濟橋上樓亭的體量、空間、式樣被搭配得諧調統一,由此表述出其整體的和諧之美。樓亭的平面布局和立體輪廓是勻稱的,也給人以和諧的美感。台基除了發揮它本身的結構功能以外,還與稜柱等互相配合,增加了建築物外觀的穩定感。樓閣多為單數開間,梁枋顯示出明確的間架,正中一間最大,兩側開間逐漸減小,形成一種有節奏感的韻律,既滿足了功能需要,又使空間形態收到主次分明的藝術效果。亭屋的建制更為自由,有長方亭、正方亭、六角亭、扇面亭等等,形形色色,體形舒展而輕盈。

樓亭內部大多沒有砌起牆壁,這種空間開放是容納外部風景的所在。橋外的佳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樓亭中來。四周若圍有牆壁的,牆上則開有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幅不同的風景畫。建築內部空間的圍與透,使橋梁外部的景觀更豐富,層次更深遠。

充滿了柔美曲線的屋頂是中國建築的一大特色。廣濟橋上的屋頂「如跂斯翼,如翚斯飛」,其形象輕逸俏麗。那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檐口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以及歇山、懸山、硬山、攢尖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使樓亭的體形與輪廓線變得愈加豐富。透過這些直指蒼穹的飛檐,我們似乎體味出自古以來人們那種企盼擁抱藍天的精神。

3.2雕梁畫棟
亭台樓閣並非是一個孤立體,匠師調動所有的建築元素,利用木構架的組合,對建築物的各部分構件進行巧妙的藝術加工,達到了建築和藝術的統一。

在對梁、枋、檁、檐、椽、雀替、斗栱等從形狀到組合經過藝術處理以後,這些看似簡單的木頭便以藝術品的形象出現在建築物上。直柱加工為八角柱或梭柱,柱礎加雕刻,柱身鐫刻楹聯;柱間闌額插入柱時的雀替下部做成曲線,使之更顯得有力;橫梁加工成中央向上微微起拱,成為富有彈性曲線的月梁,造成舉重若輕之感;短柱兩旁的托木做成為彎曲的扶梁;斗底抹斜、栱頭加卷殺,使一塊塊單調的小木頭組成的斗栱兼具裝飾效果等等,令人感到構件本身的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建築內部結構表現的是線條的韻律,許許多多有特色的線條,通過各種大小結構形式的組合與運用,既具有莊重威嚴感,又具有秩序感。匠師恰到好處地處理各種線條的從屬關系,滿而不亂,繁中有簡,互相交錯,使之產生上下重疊的藝術效果,創造出一種豐富燦爛的內部空間韻律。

建築裝飾使建築物具有藝術的外觀形象和思想內涵的表現力。為了使建築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境相調和,建築物使用的色彩偏向淡雅,僅是白柱、灰瓦、紅木栗色的梁枋和紅燈籠,格調秀美雅緻,拉近了與遊人之間的親和力。山牆脊頭的藝術形式極具潮州的地方特色,金星脊頭的周正圓凈,木星脊頭的聳直修達,水星脊頭的屈曲流動,火星脊頭的尖焰峭銳,土星脊頭的方平厚重,這些不僅含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也使建築裝飾顯得多姿多彩。|

3.3重瓴聯閣
橋上的建築,論單體,屋頂式樣最高不過是歇山式,大多使用懸山式、攢尖式等,樓閣最多也不過兩層,但匠師結合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要求,利用簡單的單體建築進行線和面的空間組合,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群體的嚴密體系。重瓴聯閣的輪廓線是一條優美的曲線,讓人聯想起樂曲旋律。遠遠望去,橋梁的天際線顯示出一種變奏和律動的完美。

廣濟橋以一條縱軸線展開建築空間序列的布置,布局均衡,方向明確。亭台樓閣依次鑲嵌在這條線上,並層層遞進,組成有層次,有深度的空間。各個橋墩遠觀為一條線,近看則錯落有致,高低不同,構成了不齊而齊之美。橋上的樓亭從廣濟樓逐漸上升,至朝仙樓最高,之後又逐漸下降至梁舟連接處。軸線上配置坊、廊、門、欄桿等小建築,兼起聯系和隔斷的作用。樓亭之間層層疊疊,或隱或現,藏與漏的安排使人們產生無盡的美感。橋上的空間忽大忽小、忽寬忽窄,配合著建築體形的起、承、轉、合的變化,形成強烈的節奏感,這種動態變化之美在建築群之中隨處可見。隨著人們的走動,景物就不斷的變換,人們對群體建築的疏密錯落、遠近襯托、高低呼應、隱現更迭產生審美情調的變化。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橋上的建築群就像一篇主題明確的華美樂曲一樣。只有細致地了解樂曲中的音符、樂章,才能了解樂曲的全貌與高潮所在。屋頂、斗拱、梁、柱、枋、檁等是樂章里的音符,一座單體的樓閣只是一段樂章,只有各段樂章經過組合才能構成一首大型樂曲。通過序曲和不同的樂章,逐步達到全曲的高潮,華彩之後進入尾聲。各段樂章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各具特色,又統一在主旋律的貫穿之下,構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4.情趣盎然的楹聯匾額

人們在廣濟橋上不僅能觀賞感悟到建築之美,還能品評一些楹聯匾額。這些激人情懷的楹聯匾額裝點著亭台樓閣,既抒發了橋梁的詩畫意境,又深化了橋梁的藝術美學情韻,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的民族特色。

4.1飛龍走鳳
書法深植於中國文化之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理想和追求。書法藝術以匾額、楹聯等形式附於橋梁建築之上,古風古情尤可見,飄逸著濃濃書香,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凌霄樓的楹聯「一塔雲邊作筆,三峰橋畔搖空」,書家劉藝融合了楷書和草書的筆法,既有精密嚴謹的結構和點畫細膩生動、筋肉飽滿豐臾的楷書特點,又有筆勢連綿回繞和字體結構流暢奔騰的草書特點。整幅楹聯神采煥發,氣勢貫通,錯落有致,書家充分運用用筆的輕重疾徐、點畫線條的強弱以及章法的疏密起伏創造出有節奏的變化,將書法之美、筆墨之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格調高古而又雋永。

得月樓的楹聯「魄到中天滿,光分萬里同」,其風格傾向於靈秀一類,展示一種古樸的美。書家佟韋採用了靈秀清雅的章草,其特點是字字中斷,不作牽絲繚繞,按草字固有結體而很少隨意佶屈變化,以求一氣呵成。線條爽利而富有彈性、造型平中寓險,適當地運用章草的波磔,使結字時而內斂、時而開張,增加了變化和節奏感。若遠觀其字,字體靜態的平面在感覺上逐漸轉化為動態的空間,好似在柱體上翩翩起舞。

與得月樓的書法相比較,雲衢樓的楹聯「雲繞瀛洲,江流天外;衢通蓬島,閣聳日邊」體現著一種健美和正大氣象、一種時代的陽剛之氣。這種美與明清以來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隱晦幽深的金石書卷之氣不同,而是蘊含著一種「沛乎塞蒼冥」的浩然之氣。書家張海以淋漓自然的筆墨為表現,筆下雖馳騁縱橫、生辣雄健,感覺上卻是可賞可會、可解可讀,與讀者之間有著藝術的親和力。書家兼擅諸體,使其字體能在旋轉縱橫之中得點畫狼籍之妙,飛動之中有沉靜,用筆雄健恣肆、氣息剛健沉穩,也不拘泥於所謂的中鋒、側鋒,而是極盡筆鋒的變化。

冰壺樓的楹聯「春秋史筆收金鑒,冰雪詩心在玉壺」雖然採用了行草的寫法,卻與時下書風截然不同,作品執意追求重、拙、大的渾厚之美,以博大沉雄的力感來感染觀眾。其書風碑帖融合,氣格曠達,沉雄灑脫中寓凝重、老辣、生澀,無論結體與線條,均不假修飾而一任自然。同時,書家申萬勝注重線條的豐富變化、結字的騰挪避就和點畫的縱橫結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和時代精神。其落筆作書之際,橫豎波磔,圓中寓方,枯潤相間,輕雋求挺而不失之野,爽然求潤而不失之媚。字里行間充溢著直率、開張的氣象,給人以儒雅、灑脫的審美感受。

除此之外,橋上尚有諸多名家之作,既有表現超逸、空靈、曠遠的禪家氣象,又有恬靜淡雅、秀敏靈動的藝術風格,還有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的書風。各種書法風格迥異,其神采意象之玄妙,令觀賞者生發出欣悅的共鳴,引發出不同層次的審美感受。整座橋梁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形態、技術上的驚嘆,更是藝術、文化上的熏陶。

4.2情景交融
楹聯匾額雖僅片言只語,本身卻是很含蓄的文學。文人墨客常用寫意的筆墨,抒發或者寄託某種思想,渲染出建築景觀的環境特色,使眼前有限的空間擴展到無限的大自然,創造出遼闊深遠的意境。
楹聯匾額對建築景觀的渲染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楹聯匾額的內容與建築形象沒有特別緊密的關系,它們所要求表現的內容只有通過題名敷文加以提示,其審美價值就全部體現在工整優美的箴言雅論和清麗詞句中。如登瀛樓、小蓬萊樓、鳳麟洲樓等樓閣的命名,以及朝仙樓的楹聯「滄海月明吹笛去,瀛洲景美賦詩來」等內容。古代潮州「濱海而郡,重溟壘嶂,磅礴縈紆,攬有江山之勝,蓋自昔稱瀛洲雲」,南宋詩人楊萬里也曾作詩雲:「玉壺冰底卧青龍,海外三山墮眼中。」現在讀這些楹聯匾額,將眼前的實景與歷史中的幻景、傳說中的神話糅合在一起,虛實並用,這就加深了意境美的深度,審美價值也就大大提高了。第二種是楹聯匾額的內容與建築形式或環境有某些特殊的聯系,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位於橋梁最東端的樓閣,因其毗鄰韓山與韓文公祠,同時為了表達潮州人對韓愈的敬仰之情,故命名為仰韓閣。凌霄樓、澄鑒樓、漲碧亭、青靄亭、紫霞亭、盪月亭的匾額分別描繪了在橋上所能見到的四時風景:晨間高聳的雲霄;水平如鏡的江面;韓江漲潮時的碧波盪漾;雨後朦朧的煙霧;黃昏時滿天的彩霞和夜晚高懸在空中的一輪明月,幾個字的匾額可以形象地描繪出不同時刻的景觀,在主體與對象的情景交融中,為人們營造了浮想聯翩的空間。|

不過,相比之下,橋上的一批新老楹聯更引人入勝,每一幅都別出心裁。

右通樓的楹聯「雲里三峰迎檻出,煙中一水抱城來」,此聯工於整體,寫出了氣勢。潮州城自古就有「三山一水護城廓」的格局,廣濟橋衢通韓江兩岸,是百姓進出城門的必經之路,因此把橋比喻成門檻。「雲」、「煙」又構造出一個煙雨朦朧的景象,把橋梁的空間環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回味悠長。

朝仙樓的楹聯「滄海月明吹笛去,瀛洲景美賦詩來」,作者面對如畫般的景色起興,寫聯懷念。此聯情景交融,既有對潮州風物的一番贊嘆,抒發了對眼前良辰美景的感慨,又表達出賞景時那種怡然自得的心情。此聯彌漫著一派輕靈靜麗的氣韻。

飛躍樓的楹聯「鳶飛影拂東山樹,魚躍波搖北閣燈」,楹聯內容巧妙地運用了樓閣的名稱。上聯寫山景,是仰觀,一個「拂」字,將微風輕拂的山林景色渲染得出神入化。下聯寫水景,是俯視,一個「搖」字,將水波動態描摹出來。全聯寫出了韓江邊生機勃勃的景象,為原本靜態的畫面注入了動態的活力。

奇觀樓的楹聯「舟鎖長橋,乾坤浮一線;閣銜遠嶺,日月跳千秋」描述了廣濟橋舉世罕見的結構和風貌。「舟鎖長橋,乾坤浮一線」形象地表現了梭船鎖橋、浮橋卧於水面的場景,「閣銜遠嶺」暗示了橋上有樓閣。「鎖」、「浮」、「銜」、「跳」四字,恰到好處地形容景緻的狀態,起到了借景傳情的妙用。

飛虹樓的「亭前疊嶂飛千綠,江上流波起兩虹」,登瀛樓的「鳳台靄隔三千界,鱷浦波分廿四洲」,浥翠樓的「鱷渡風情波泛綠,韓祠雨潤樹搖青」……這些楹聯就像是一幅幅寫意小品,把各具特色的風景濃縮於尺幅之中,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入自然,給人以游目騁懷的美感。

5.「天人合一」的文化設計理念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思想,也反映在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中,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期盼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以及民族的文化觀、審美觀,從而達到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完美同一而有其科學價值。潮州人修建廣濟橋時自不例外,從橋梁的選址、布局、形態到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都將這一哲學思想和文化設計理念融會貫通到了廣濟橋中。

5.1風水天下
潮州城歷來是筆架山、葫蘆山、金山三山拱護,韓江一水瀠洄的空間形態。廣濟門是全城百姓進出的大門,是全城的氣合和勢合所在。門上的廣濟樓講究建築的陽剛陰柔之分,體現均衡的建築風水格局。從風水學上分析,這個區域是全潮州的文脈精華所聚。韓江自北向南,直流而出城,到了廣濟門這個地段水流更為湍急,在門前修建橋梁能夠起到鎖住水流、留得財源的象徵作用,聚成風水凝聚所在地的文脈,所以該橋歷史上也是風水鎮寶之建築。用現代科學觀念來分析,這樣的選址有其合理性,一橋能輻射整個城區,也有利於與外界的交住。廣濟橋是粵東通往福建、江西的必經之路,韓江又是粵東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所以,橋一建成便成了貨物集散和轉運的重要樞紐。橋上店鋪林立,熱鬧非凡,因此又有「一里長橋一里市」的佳話。一座橋不僅具有通行的功能,還有商貿的功能,這在我國橋梁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橋梁本身的設計也很注重陰陽五行的學說,潮州人的靈性與情感,使橋梁從物質層面的功能提升到了精神層面。從連接梁橋和浮橋之間的兩個橋墩走下至梭船,各有按二十四氣設計而成的24級台階,象徵著橋梁的陰陽協調。為了鎮橋御水,匠師在橋上鑄有鉎牛。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牛屬丑,在十二地支中,丑屬土,「土能克水」。古人又以四象配四方,在水中興風作浪的蛟龍位在東方,屬性為木,「金能克木」,用金屬鑄牛,更能加強其「禳水勢」、「厭水精」的功能。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類似的風水象徵之物在現實生活中自然起不了作用,但在當時卻能對人們的心理作用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美化環境上也起了良好的作用。其實,在道教經靈論、宗教觀、迷信色彩遮掩下的風水觀,也不失有其科學價值。

5.2科技強音
廣濟橋近千年的歷史,承載的是沉甸甸的潮州文明發展史、輝煌燦爛的潮人智慧和科技精髓。

廣濟橋之所以任憑洪水橫溢,仍然存留在大江之上,在於其合理的結構和高超的建築技術。梭船可開可合,來往船隻方便航行,同時也有排洪的作用。匠師對橋墩有稜角的斷面進行切角,使其類似船形,迎水面為尖狀,便於分水,又不易被漂流物撞擊、纏繞,藉此減少河水對橋墩的沖力。橋墩的石塊縫隙之間不用灰漿填滿,但鑿有卯榫,使之相結合,牢固而有彈性。橋墩的排列看似平常,但卻是建在筆架山延伸至韓江的余脈之上,因而橋梁更加堅實。這種建造方式真正地將天工和人工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匠師「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在施工方面,潮人也有很多創造。安裝橋梁之時,因為石樑太大、太重,匠師便將石樑放在船上,借韓江漲潮時安於橋墩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浮船法。此外,在修築橋基和橋墩等方面,匠師們還有許多發明創造,有的還沿用至今。

正是潮人的智慧與心血,橋梁所蘊涵的科學價值才得以顯現並影響至今,中國橋梁史上才有了集梁橋、拱橋和浮橋於一體的廣濟橋這一孤例,「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才能落戶在潮州大地之上。|

5.3和諧生態
歌德說:美是關系。橋梁與周圍的環境同時存在於特定的空間之內,並被組合在風景的總體圖象之中。橋梁不但應具有本身的形式美,並且要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以期與環境達到一種和諧,這樣才能保護自然之美和創造橋梁之美。

廣濟橋所處的環境,極富自然山水的意境美,匠師巧妙地運用了對景和借景的手法,把附近的景觀都收納到橋梁這個賞景的最佳位置,用最好的自然環境作為橋梁的襯托,造就和強化了廣濟橋和諧生態的審美特徵,使人們恆發出橋處山水中,人在畫圖里的驚嘆和贊美。

廣濟橋卧於韓水之上,東襟筆峰,西連古城,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構成了一幅水色山光護古城的壯麗圖畫。除此之外,以遠方鳳凰諸峰作為背景和襯托,使山外有山,重巒疊嶂,組成了多層次的立體輪廓線,增加了風景的深度感和距離感。綿延起伏的筆架山,玉帶式蜿蜒的韓江水,均富有柔媚的曲折動態之美,使畫面更加流暢、生動、活潑。一座座氣勢恢弘的橋梁各領風騷,猶如彩虹般橫跨韓江,溝通兩岸,成為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蜚聲中外的「潮州八景」,韓祠橡木、鳳凰時雨、龍湫寶塔、北閣佛燈、鱷渡秋風、金山古松等如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散落在這風光秀麗的畫卷之中。這些既宜入詩、又可作畫的美景與廣濟橋相得益彰,擴大了人們在橋上賞景時的空間感受,對人的思想和感悟起到一種升華的作用。夜晚的橋梁別有一番風情,古橋與星辰皓月融為一體,形成清幽的夜景。駐足於橋上觀賞夜景,更有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之感。

6. 恆久寶貴的文化遺產

廣濟橋的恆久價值,是隨著千百年來人們的生活而逐步形成的。在廣濟橋整個建築體系之中,以特殊的橋梁格局體現了獨特的造型風格,使人有所知覺;以簡單的建築形式表達了綜合的藝術價值,使人有所認識;以客觀的象徵手法觸發了主觀的聯想意會,使人有所領悟;以高超的建築技術傳達了豐富的科學信息,使人有所了解;以相對的空間尺度構成了絕對的環境氛圍,使人有所感受。各種要素之間彼此交融,使得橋梁從單純的建築層面升華到藝術層面,獲得了巨大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她的滄桑與美麗,無疑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她不僅屬於潮州屬於中華民族,她也屬於整個人類。

Ⅳ 湘子橋的長度是多少

全橋長:517.95米,計東岸橋墩十二座加橋台一座,十二孔,長283.4米,西岸橋墩八座七孔,長173.3米,橋寬5米,中間97.3米,仍以十八木船連接。

Ⅵ 潮州風景湘子橋有什麼特點

特點是兩邊橋墩,中間有時船隻。「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這首歌謠描寫的就是湘子橋的特點。但是門票太貴了,我去了好幾次都是在外面遠遠地看了一下

Ⅶ 求袁東方唱的湘子橋MP3下載地址 百度雲

他唱的這首歌曲我有保存的可以下載的呢。

Ⅷ 湘子橋的歌曲信息

《湘子橋》
原詞:潮州民謠
錄音/後期縮混:潮州阿舍(鄭浩丹)
和聲:潮州阿舍(鄭皓丹)
演唱:潮州阿舍(鄭皓丹)

Ⅸ 從潮陽棉城怎樣坐車到潮州湘子橋

東廈車站不是沒了嗎??
潮陽的可以去汕頭汽車總站搭直達車到潮州總站,平時12塊,節假日回13塊,再坐人力三輪車去湘答西橋5塊左右吧。
或者可以直接搭你們那些兩英車什麼的去礐石碼頭,搭輪渡過西堤車站,沒輪船就搭37路公車,在那搭直達車。
景點嘛,湘子橋不遠就有淡浮文物院,開元寺,泰佛殿,慧如公園,韓文公祠,鳳凰洲公園,濱江長廊,饒宗頤學術館,北闊佛燈,祭鱷台,西湖公園,還有新建的狀元坊。本人比較喜歡開元寺,淡浮院,韓文公祠。你們晚上留在潮州的話那就一定要去狀元坊了,廣場噴泉也行。
本人建議你下了車之後找輛人力三輪車載逛景點,他們最熟,也不是很貴。

Ⅹ 從潮汕高鐵到西湖還有到湘子橋一天時間怎麼按排然後又反回高鐵站

從高鐵站外面的專車問下有沒去西湖公園或在西湖公園附近站點下車 一般很近版 下載個網路地圖就能走到權 西湖公園到湘子橋(又叫廣濟橋)可以用走的 還可以經過牌坊街(又叫太平路,這條路有很多潮州小吃),也可以坐三輪車(10-15元),從湘子橋到高鐵站要快點就坐的士(一般很貴)不然就沿著濱江長欄走到尾 到南橋市場附近去坐高鐵專車

閱讀全文

與湘子橋音樂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