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推薦 > 音樂播放器cd的原理

音樂播放器cd的原理

發布時間:2021-02-21 05:20:04

Ⅰ CD光碟原理

在使用CD(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的時候,碟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質量的問題直接影響到CD音質的好壞,再好的音樂源如果用了很差的碟片,那麼播放出來的效果可能是「慘不忍睹」的。要知道碟片的質量如何,首先要知道CD碟片的原理。

光碟物理結構
一般的碟片有兩種,即大批量生產出來的壓制盤和個人用計算機製作出來的刻錄盤。這兩種標准碟片一般直徑為120mm、厚度為1.2mm。在光碟的印刷面(也就是正面)。從里到外分別是直徑為15mm的中心孔、寬度為2mm的透明圓形內環、寬度為7mm的透明圓形高壓區、寬度為1mm的透明圓形止膠溝槽、寬度為40.5mm的圓形印刷面,最外圍是寬度為1.5mm的圓形內環。其不同之處在於徑向截面,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碟片其徑向截面共有三層:第一層是聚碳酸脂做的透明襯底;第二層是反射層;第三層是漆保護層。而刻錄盤其徑向截面共有4~5層:第一層是聚碳酸脂注塑成型的襯盤;第二層是在襯盤上鍍的一層很薄的有機材料記錄層;第三層是用抗腐蝕的金膜做反射層;第四層是塗漆保護層,有些CD-R光碟在塗漆保護層之上還用吸墨材料做第五層印刷層,用戶可用噴墨列印機直接在CD-R光碟背面列印,也可用軟筆進行標注。

CD的碟片上的信息是通過光碟上的細小坑點來進行存儲的,並由這些不同時間長度的坑點和坑點之間的平面組成了一個由里向外的螺旋軌跡。一般來說,兩個相鄰螺旋軌跡之間的間距約為1.6μm。坑點和坑點之間的平面由通道碼(把數據轉換之後得到的代碼)來確定。CD碟片等高密度數字存儲器都使用0和1表示的通道碼。當激光光束掃描這些坑點和坑點之間的平面組成的軌跡時,由於反射的程度不同,產生了計算機裡面的0和1,通過將通道碼還原之後,就得到了所要的數據。一張刻滿信息的CD光碟其播放時間約為74min,展開的螺旋軌跡長度可接近6km。由於CD碟片是單面的碟片,因此,光碟有一面專門用來印刷標簽,而另一面用來存儲數據。在讀取過程中,激光束必須穿過透明襯底才能到達凹坑,讀取數據,因此,碟片上存儲數據的那一面表面上的任何污痕都會影響數據的讀出性能。

光碟數據結構
CD碟片同磁碟、磁帶一類的數據記錄媒體一樣,受到盤的製作材料的性能,生產技術水平、驅動器以及使用人員水平等的限制,從盤上讀出的數據很難完全准確。據有關研究機構測試和統計:一張未使用過的只讀光碟,其原始誤碼率約為3E-4,有傷痕的盤約為5E-3。針對這種情況,一般的CD碟片存儲採用了功能強大的錯誤碼檢測與糾正措施。採用的具體對策歸納起來有三種:1.錯誤檢測碼EDC。採用CRC碼檢測讀出數據是否有錯,但沒有開發它的糾正功能,因此只能用它來檢測錯誤。2.錯誤校正碼或稱為糾錯碼ECC。採用里德-索洛蒙碼CIRC。這個碼可以理解為在用RS編解碼前後,對數據進行插值和交叉處理。
光碟材質分析
下面來說說CD碟片中至關重要的反射層。一張碟片上的坑點與坑點之間的平面都是被製作在反射層上的。因此,反射層的好壞就關繫到了整張碟片質量的好壞。通常,普通碟片的反射層都是由鋁和鋁加金(這里的含金量很少,沒有什麼回收價值)組成,反映出來的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銀盤和金盤;而CD-R用來寫入數據的記錄層和反射層的組成通常有四種:有機材料酞菁的記錄層與銀的反射層所做成的金盤,有機材料花菁的記錄層與黃金的反射層所做成的綠盤以及金屬化AZO有機材料和銀的反射層所做成的藍盤。
在選購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究竟是刻錄盤好還是批量生產的盤好?批量製作的盤中金盤好還是銀盤好?
一般來說金盤好與銀盤,而銀盤又好與刻錄盤:由於金盤在反射層中使用了黃金,因此其反射性能比銀盤好,而且在強光的照射下,金盤上數據的誤碼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刻錄盤在第一層和第三層之間多了一層有機材料記錄層,它的存在阻礙了光的傳播,激光頭的反射功率就要減小。這就是為什麼一些CD播放器讀取不了CD-R光碟的緣故。銀盤則處於上述兩種盤之間,但基本上日常的應用已經足夠了。
在挑選批量製作的盤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呢?如果有條件,把碟片拿出來對著光源看看,如果能透出後面的光則說明反射層太薄,這對於數據讀取和激光頭的保養都不利;再者,把碟片放在水平桌面上,看看是否平整,有無凹下和突起,如果有有上述情況則容易使驅動部件受損;最後,用手掂掂分量,質量好的碟片其分量都比較大,這是由於聚碳酸脂做的透明襯底比較厚,而有些碟片的透明襯底比較薄,因此質量比較小,這種碟片對於長期保存是極為不利的。
最後,給出一點碟片使用的建議:1.有條件最好使用正版的碟片,無論是長期保存還是對機器都是有好處的;2.最好買批量製作的金盤,刻錄盤能不用則盡量不用;3.碟片不用時最好放在單獨的光碟盒內,最好不要放在光碟冊裡面,以免刮壞。

Ⅱ CD隨身聽原理

本電路由NE555和三極體,電阻,電容,二極體組成。
說到mp3隨身聽的工作內原理,其實也和MD機、CD機等容類似,同樣也是把貯存卡上的信號送到解碼晶元進行解碼,只不過MP3隨身聽讀取存貯卡上的信號並不是使用光頭或磁頭之類的機械部件。工作的流程也是:讀取貯體上的信號-→到解碼晶元對信號進行解碼(或解壓縮)-→通過數模轉換器將解出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再把轉換後的模擬音頻放大-→低通濾波後到耳機輸出口。也就是說整個工作流程也只是經過沒幾塊的晶元就可以完成,如果拆開一個MP3隨身聽來看看的話,就更加清晰地一目瞭然了。你會發現裡面只有好塊「牛屎堆」(貼片IC),甚至一些集成度高的就更加小,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MP3隨身聽的體積可以做得那麼小。當然,MP3隨身聽雖然沒有機械元件,體積相對可以做得小一點,但實際上還需要看其使用的存儲介質來決定,不可能一個用硬碟做貯體的MP3播放器也做得火柴盒那麼小吧!

音樂播放器的控制原理是什麼

MP3工作原理:
MP3播放器是利用數字信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 Processer)來完成處理傳輸和解碼回MP3文件的任務的。答DSP掌管隨身聽的數據傳輸,設備介面控制,文件解碼回放等活動。DSP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完成多種處理任務,而且此過程所消耗的能量極少(這也是它適合於攜帶型播放器的一個顯著特點)。

首先將MP3歌曲文件從內存中取出並讀取存儲器上的信號→到解碼晶元對信號進行解碼→通過數模轉換器將解出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再把轉換後的模擬音頻放大→低通濾波後到耳機輸出口,輸出後就是我們所聽到的音樂了。

Ⅳ 音樂播放器的軟體原理

音樂播放器就是音頻來解碼器源的可視化操作界面,其實質是針對各種音頻編碼格式的解碼器。例如ape格式調用的是Monkey's Audio解碼器,flac格式調用的是flac解碼器,mp3調用的是lame解碼器。
大部分音樂播放器都支持多種音樂格式的文件,這是因為這些播放器將不同的音頻解碼器打包起來,並製作統一的播放界面,從而讓使用者能夠方便地播放和聆聽各種音樂。
正因為音樂播放器僅僅是將音頻解碼器打包,而同一種音頻的解碼方式又是固定的,因此理論上所有播放器的音質應當是完全相同的,並不存在音質最好的音樂播放器。 有些音樂播放器會在解碼器的基礎上添加DSP插件,對原始的音樂進行轉換和扭曲,以迎合人們的喜好(如加強低音或過濾細節),美其名曰優化音質以獲得天籟之音,實質卻是破壞原本音樂,雖然能夠使部分音樂更好聽,卻也導致另一些音樂音質大打折扣。
音樂播放器的人性化界面和擴展性才是各種音樂播放器的特色所在。 大部分商業版播放軟體往往將界面打造得非常華麗,操作也十分簡便,但卻缺乏擴展性,支持格式較少。開源播放軟體一般能夠較好地進行擴展,支持較多的音樂格式,但往往界面樸素,難以吸引用戶。

Ⅳ MP3播放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MP3工作原理:
MP3播放器是利用數字信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 Processer)來完成處理傳輸和解碼MP3文件的任務的。DSP掌管隨身聽的數據傳輸,設備介面控制,文件解碼回放等活動。DSP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完成多種處理任務,而且此過程所消耗的能量極少(這也是它適合於攜帶型播放器的一個顯著特點)。

首先將MP3歌曲文件從內存中取出並讀取存儲器上的信號→到解碼晶元對信號進行解碼→通過數模轉換器將解出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再把轉換後的模擬音頻放大→低通濾波後到耳機輸出口,輸出後就是我們所聽到的音樂了。

Ⅵ 老早的唱片能播放音樂是什麼原理

唱片的播放原理就是依靠唱針讀取(即磨擦)唱盤的溝痕兩側(不是磨擦專其底部,因為其底部是沒有任何屬音樂信號的),通過磨擦所產生的震動藉由針桿傳回唱頭,繼而產生磁電轉換輸出電流;再將這些電流轉換成電壓形式,輸入到前級,再經過等化線路還原,繼續進入信號放大部分,最後經由喇叭播放出音樂的。
中文名:唱片
性 質:音樂傳播的介質概括
形 態:鋼絲唱片、膠木78轉唱片
發 明: 愛迪生

Ⅶ 有誰知道MP3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給我講講唄

1.便攜MP3播放器的俗稱.
用來播放MP3格式音樂(現在可以兼容wma,wav等格式)的一種攜帶型的播放器.攜帶型MP3播放器最初由韓國人文光洙和黃鼎夏(Moon & Hwang)於1997年發明,並申請了相關專利.

MP3格式技術發展詳解
2.MP3作為一種音樂格式
MPEG-1 Audio Layer 3,經常稱為MP3,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頻編碼和有損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頻數據量,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頻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Fraunhofer-Gesellschaft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准化的。

MPEG-1 Audio Layer 3,經常稱為MP3,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頻編碼和有損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頻數據量,而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頻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Fraunhofer-Gesellschaft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准化的。
概觀
MP3是一個數據壓縮格式。它丟棄掉脈沖編碼調制(PCM)音頻數據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數據(類似於jpeg是一個有損圖像壓縮),從而達到了小得多的文件大小。
在MP3中使用了許多技術其中包括心理聲學以確定音頻的哪一部分可以丟棄。MP3音頻可以按照不同的位速進行壓縮,提供了在數據大小和聲音質量之間進行權衡的一個范圍。
MP3格式使用了混合的轉換機制將時域信號轉換成頻域信號:
* 32波段多相積分濾波器(PQF)
* 36或者12 tap 改良離散餘弦濾波器(MDCT);每個子波段大小可以在0...1和2...31之間獨立選擇
* 混疊衰減後處理
根據MPEG規范的說法,MPEG-4中的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將是MP3格式的下一代,盡管有許多創造和推廣其他格式的重要努力。然而,由於MP3的空前的流行,任何其他格式的成功在目前來說都是不太可能的。MP3不僅有廣泛的用戶端軟體支持,也有很多的硬體支持比如攜帶型媒體播放器(指MP3播放器)DVD和cd播放器。
發展
MPEG-1 Audio Layer 2編碼開始時是德國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後來稱為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德國太空中心)Egon Meier-Engelen管理的數字音頻廣播(DAB)項目。這個項目是歐盟作為eureka研究項目資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稱為EU-147。EU-147 的研究期間是1987年到1994年。
到了1991年,就已經出現了兩個提案:Musicam(稱為Layer 2)和ASPEC(自適應頻譜感知熵編碼)。荷蘭飛利浦公司、法國CCETT和德國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提出的Musicam方法由於它的簡單、出錯時的健壯性以及在高質量壓縮時較少的計算量而被選中。基於子帶編碼的Musicam 格式是確定MPEG音頻壓縮格式(采樣率、幀結構、數據頭、每幀采樣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項技術和它的設計思路完全融合到了iso MPEG Audio Layer I、II 以及後來的Layer III(MP3)格式的定義中。在Mussmann教授(University of Hannover)的主持下,標準的制定由Leon van de Kerkhof(Layer I)和Gerhard Stoll(Layer II)完成。
一個由荷蘭Leon Van de Kerkhof、德國Gerhard Stoll、法國Yves-François Dehery和德國Karlheinz Brandenburg 組成的工作小組吸收了Musicam和ASPEC的設計思想,並添加了他們自己的設計思想從而開發出了MP3,MP3能夠在128kbit/s達到MP2 192kbit/s 音質。
所有這些演算法最終都在1992年成為了MPEG的第一個標准組MPEG-1的一部分,並且生成了1993年公布的國際標准iso/iec 11172-3。MPEG音頻上的更進一步的工作最終成為了1994年制定的第二個MPEG標准組MPEG-2標準的一部分,這個標准正式的稱呼是1995年首次公布的iso/iec 13818-3。
編碼器的壓縮效率通常由位速定義,因為壓縮率依賴於位數(:en:bit depth)和輸入信號的采樣率。然而,經常有產品使用cd參數(44.1kHz、兩個通道、每通道16位或者稱為2x16位)作為壓縮率參考,使用這個參考的壓縮率通常較高,這也說明了壓縮率對於有損壓縮存在的問題。
Karlheinz Brandenburg使用cd介質的Suzanne Vega的歌曲Tom』s Diner來評價MP3壓縮演算法。使用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的柔和、簡單旋律使得在回放時更容易聽到壓縮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開玩笑地將Suzanne Vega稱為「MP3之母」。來自於EBU V3/SQAM參考cd的更多一些嚴肅和critical 音頻選段(glockenspiel, triangle, accordion, ...)被專業音頻工程師用來評價MPEG音頻格式的主觀感受質量。

MP3走向大眾
為了生成位兼容的MPEG Audio文件(Layer 1、Layer 2、Layer 3),iso MPEG Audio委員會成員用C語言開發的一個稱為iso 11172-5的參考模擬軟體。在一些非實時操作系統上它能夠演示第一款壓縮音頻基於dsp的實時硬體解碼。一些其它的MPEG Audio實時開發出來用於面向消費接收機和機頂盒的數字廣播(無線電DAB和電視dvb)。
後來,1994年7月7日Fraunhofer-Gesellschaft發布了第一個稱為l3enc的MP3編碼器。
Fraunhofer開發組在1995年7月14日選定擴展名.mp3(以前擴展名是.bit)。使用第一款實時軟體MP3播放器Winplay3(1995年9月9日發布)許多人能夠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編碼和回放MP3文件。由於當時的硬碟相對較小(如500MB),這項技術對於在計算機上存儲娛樂音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MP2、MP3與網際網路
1993年10月,MP2(MPEG-1 Audio Layer 2)文件在網際網路上出現,它們經常使用Xing MPEG Audio Player播放,後來又出現了Tobias Bading為Unix開發的MAPlay。MAPlay於199年2月22日首次發布,現在已經移植到微軟視窗平台上。
剛開始僅有的MP2編碼器產品是Xing Encoder和cdDA2WAV,CDDA2WAV是一個將CD音軌轉換成WAV格式的CD抓取器。
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IUMA)通常被認為是在線音樂革命的鼻祖,IUMA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高保真音樂網站,在MP3和網路流行之前它有數千首授權的MP2錄音。
從1995年上半年開始直到整個九十年代後期,MP3開始在網際網路上蓬勃發展。MP3的流行主要得益於如Nullsoft於1997年發布的Winamp和Napster於1999年發布的Napster這樣的公司和軟體包的成功,並且它們相互促進發展。這些程序使得普通用戶很容易地播放、製作、共享和收集MP3文件。
關於MP3文件的點對點技術文件共享的爭論在最近幾年迅速蔓延—這主要是由於壓縮使得文件共享成為可能,未經壓縮的文件過於龐大難於共享。由於MP3文件通過網際網路大量傳播一些主要唱片廠商通過法律起訴Napster來保護它們的版權(參見知識產權)。
如iTunes Music Store這樣的商業在線音樂發行服務通常選擇其它或者專有的支持數字版權管理(drm)的音樂文件格式以控制和限制數字音樂的使用。支持DRM的格式的使用是為了防止受版權保護的素材免被侵犯版權,但是大多數的保護機制都能被一些方法破解。這些方法能夠被計算機高手用來生成能夠自由復制的解鎖文件。一個顯著的例外是微軟公司的Windows Media Audio 10格式,目前它還沒有被破解。如果希望得到一個壓縮的音頻文件,這個錄制的音頻流必須進行壓縮並且帶來音質的降低。

Ⅷ mp3播放歌曲是什麼 原理

數字音樂的革命使音樂的存儲方式由物理轉向數字,使用MP3或WMA等方式存儲音樂,使我們免去了對磨損磁帶和刮傷CD的擔心。
如果僅能在計算機上聽音樂的話,數字音樂並無太大的吸引力。但是有了攜帶型的MP3播放設備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們不但能輕松地復制和傳送這些小文件,而且還能輕松地將其存貯到攜帶型播放設備中去。硬體MP3播放器能夠在脫離PC的情況下,儲存、解碼、播放數字音頻文件的設備,它讓MP3不必依賴於個人電腦,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數字音樂帶來的快樂。
硬體MP3播放器是獨立的,具有特殊用途產品,它具有電源和專門的部件以滿足存貯、管理、播放數字音樂及顯示其相關信息的功能。而且未來的播放器將能存貯更多的音樂,具有更快的處理器,並能支持更多的音樂文件格式。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大量此類產品,一些生產商還為許多傳統產品增加了MP3的功能,生產出了帶MP3功能的立體聲音響、車載立體聲音響,還有能播放MP3文件的數字相機和手機,這些產品都能夠完成存儲和播放數字音樂的功能。
那麼這些硬體的MP3播放器是如何工作的呢?一般他們都是利用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來完成處理傳輸和解碼MP3文件的任務的。MP3播放設備的核心是數字信號處理器(DSP)。DSP處理數據的傳輸,控制設備對音頻文件進行解碼和播放。DSP的處理速度很快,並在處理過程中消耗很少的電力(攜帶型播放器的一大優點特殊)。當數字文件在PC上被創作和下載時,處理過程就開始了,文件被製成MP3(WMA或ACC)格式後,軟體將文件變小,這個處理過程叫做有損壓縮。
容量是MP3播放器的關鍵指標之一,硬體MP3播放器的最大限制在於存貯數字音樂文件容量的大小。更小的MP3文件可通過進一步壓縮來實現,通過壓縮水平的一些數字我們可知道音樂在壓縮時的失真程度如何,一般用每秒鍾音樂所佔的比特數據來表示,這個數字越小,壓縮程度就越高。對播放質量的主觀感覺因人而異,但大多數人的能夠接受的數字大約為128kbps。當然,同一首MP3歌曲,壓縮成160 kbps比壓縮成96kbps要好聽,而前者卻將會佔用更多的空間。
一旦我們有了一個壓縮後的歌曲文件,下一步就是將其傳輸到設備的存儲器中。如果設備只有內置內存,我們只能將設備和PC通過連線、USB介面連接或串列埠連接,將數據由PC的硬碟傳輸到設備的內存中。如果設備帶有可移動的存貯介質,我們可將文件直接拷貝到存貯介質,其速度比通過USB傳輸要快。有些立體聲MP3播放器內置編碼器,可直接從CD中讀取和壓縮數字音樂文件,而不再需要個人電腦的幫助。
第一代播放器使用的用於存貯數字音頻數據存儲介質的是快閃記憶體,這是一種有點類似於計算機RAM的存貯介質,但在掉電的情況下不丟失內容。現在的播放器有了更多的選擇,使用的存儲介質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例如Iomaga的Pocketzip和IBM的Microdrive。當我們播放歌曲時(通過播放器的內置控制器選擇,液晶顯示屏會顯示出歌曲名,藝術家名和播放時間等相關信息),數據被傳送到DSP,DSP對文件進行解壓。解壓軟體可內嵌在處理器或設備內存中。下一步,DSP將數據傳送到數字―模擬解碼器,將二進制數字信息轉換成模擬音頻信號,然後模擬音頻信號控制耳機或揚聲器形成音樂。有的播放器還帶有小型的前置功放集成電路,在音頻信號到達耳機前加強聲音效果。

Ⅸ 便攜音樂播放器的具體工作原理

主要是DSP晶元。
DAC前面是解碼,音頻文件進去後先放到寄存器,也就相當於內存。寄存器的大小和DSP處理器決定了解碼率高低。處理器把寄存器的數據解碼後發給DAC進行數模轉換。

Ⅹ mp3 轉cd格式音樂的原理是怎樣

CD和MP3知識:

正常來說.

CD機是由轉盤、解碼組成的,高檔的通常都做成分體式,甚者兩個部分均採用電池供電,為了獲得更加純凈的信號。

轉盤的責任是絕對平穩且恆定速度的運行,轉動CD碟片,同時光頭負責一絲不漏的把數字信號全部拾取。

電腦通常都帶有糾錯,是多次讀取的方式,而這樣會增大碟片的速度,增加抖晃率,導致誤碼增多、失真。所以CD一般都是單倍速。

解碼器的責任是把轉盤送來的數碼轉變為模擬信號,這里存在絕對的時基誤差,就是解碼需要一定時間,這時間越長誤差越大。

但可以看出CD是以拾取信號的形式進行音樂播放!

MP3上邊所存儲的僅僅是數據方式的文件.以數位解碼的方式通過有規律地辯識格式來進行相應的解碼來進行音樂播放.

MP3僅僅是解碼出某個數據的聲音.對於聲音本身的修正和增添只能通過某種演算法.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音效.

音效是在播放時侯同過主控晶元同時載入某種音效的演算法全新對該文件進行臨時的緩沖播放.

這一點使得在應用音效的同時增加了電池的消耗問題和加大了MP3播放器的負擔.

而且音效可以說基本都是已經把原來的音樂改得面目全非了.失真是音效插加同時無可避免的事實.也沒有不失真的音效存在.

而所謂MP3的無損格式是基於拾取音軌上邊的信號.同時光區有限的讀取性.也在信號拾取時,產生爆音和盤質物理問題的損失.

到最後經過有規律的編碼形式重新編排成為一種我們電腦上的數據形式.這就是我們一般所了解到的"音樂文件"!

雖然在數據上做到與原盤的數據形式是大抵一致的.但是關於細節部份其損失和演算法的一些因為讀取間的誤差.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它絕對並不是完整的.

因為光碟讀取的CD數據是載入內存後再由CPU運算執行的,使得0和1讀取時間和讀出沒有關系.

但CD的0和1的讀取必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進行,時間不同步將嚴重影響音質,這就是「時基誤差」JITTER。

使一張CD上數據是不能像電腦光碟上的一樣完全被復制,也導致了CD轉盤的素質和硬體性的優劣對最後播放的聲音至關重要.

而CD轉盤和解碼器的優劣和配合決定了時基誤差的的誤差性.

所以無論如何.CD數據的讀取和CD的原信號的讀取是巨大的差異存在.而且CD原信號本身的拾度精度和硬體特性,也會使得不同檔次做工的CD機的音質產生相當大的差異存在.

所以一般來說哪怕是APE還是FLAC等無損文件的演算法也僅僅是原CD數據的0和1的讀取經過演算法的重新排列壓縮成為數據形式,雖然數據大抵無損.但是聲音和CD表現出來的是兩回事!

MP3無損格式部份:

而MP3所謂的無損播放.本身是建立在其更為有限的播放能力上邊.這里邊本身也都就存在著實際播放時存在著莫大的損失.

因為MP3並不是一種台機.它僅僅是把台機的數據形式讀取一部份.而MP3不完整的電路和系統結構最終不能像CD那樣達到那麼高的精度.

兩者的原理也是根本區別.

所以無論是APE還是FLAC在層次感上.以及MP3本身有限的推力和與其解碼特性上.難以做到以下幾點!

例如MP3不可能有CD機的底韻.所以即使是差不多的功率和音量下邊.CD的"底氣"相對MP3而言要充足得多!

而在層次感和細節力上.MP3的無損雖然已經是數據形式的極至表現.但是最終CD的聲音卻是相當完整性的信號的高精度拾取.

而在硬體特性上.一般像樣的CD其對於聲音的處理速度也要比MP3拿捏得好.所以無論是在層次感和細節力上.在CD信號本身的高精度拾取對比MP3的那有限的數據

形式和本身的播放能力上.層次感和細節力的缺失也是相當多的.但是不同級別的CD其拾取精度和做工等也會在CD間形成一定的細節力和層次感的差異!

而在MP3對比CD.在三頻的缺失問題上.

由於MP3的功率以及本身的原理形式.MP3其"低頻性"和CD的低頻表現差距是最大的!雖然名為低頻.但是對於要表現其低頻的層次感和氣勢氣氛等細節.

MP3在這方面僅僅是只能做出低頻段大概的聲音!即使是CD隨身聽.因為其功率以及本身的硬體特性設計的限制.這個問題也是和MP3一樣和是CD台式機存在差距

的.所以大多隨身聽低頻做不好也就是在此.

而在中頻和高頻.由於人類的聽力等客觀問題.一般卻不如低頻的缺失這么明顯.

因為越有厚度感的聲音頻率的層次表現的損失變化是最明顯的!

而越為明亮感的聲音頻率的細節和解析力變化也是明顯的!

FLAC與APE表現的差異性:

而最後.也我說說APE和FLAC是不是相等呢.雖然數據都是還原一致.但兩者哪怕是在同一電腦上的軟體播放器時播放.同一段落中.其解碼出來的聲音效果也有微差別.

如FLAC的低頻的層次和APE就不同.而FLAC的低頻彈性也有差異感.總之FLAC也不是APE.

這一點音質主觀上的說法.可以大家自個去嘗試著.而筆者使用的播放軟體為千千和foorbar.耳機是AKG271.測試的音頻硬體為火龍7.1.

但是到底現在的MP3談無損.

僅僅是在大容量可以容納更多的細節.而MP3本身的播放能力和表現素質才是成為無損表現最關鍵的地方.

MP3要談無損也許還很遠.但是客觀地說.數據的一定程度的完整性的支持,已經是基本踏入了門.如何在今後進一步加強MP3的表現能力和聲音風格.

才能意味著MP3有著更好的聽感.但是音質這個可笑的方面.卻是最終有限的.

聽感和音質也是兩個發展方向的.

閱讀全文

與音樂播放器cd的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