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推薦 > 傣族象腳鼓音樂下載

傣族象腳鼓音樂下載

發布時間:2021-03-02 08:34:02

⑴ 楊麗萍的雲南印象的曲子有哪些在哪裡下載這些曲子

中文名稱:雲南映象
資源類型:RMVB
專輯歌手:楊麗萍等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簡介:

內容概述

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是一台既有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她將最原生的原創鄉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經典全新整合重構,再創雲南濃郁的民族風情。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樸的民族歌舞與新銳的藝術構思的碰撞,將帶給您一種特定的「雲南映象」。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首次出任大型歌舞集總編導及藝術總監,並領銜主演。

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雲南各民族民間著裝的生活原型。

62面鼓的鼓風、鼓韻。120個具有雲南民族特色的面具。

《雲南映象》中的道具、牛頭、瑪尼石、轉經筒等全是真的70%的演員系雲南的少數民族。

亦真亦幻的舞台、燈光及立體畫面效果。

序 Prelude

混沌初開 Born of the Earth

「天地混沌的時候沒有太陽,沒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東邊亮了,再敲一下,西邊亮了……」——綠春縣牛孔鄉「神鼓」歌謠。

第一場太陽

雲南鼓的傳說和種類堪稱中國之最。鼓在雲南,不僅僅是一種樂器,而是民族的一種崇拜、一種圖騰。它或象徵母體,或形似女陰。雲南的鼓從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銅鼓、木鼓;從歸屬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陽鼓、芒鼓、熱巴鼓、大背鼓等等。

雲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對;要砍樹制鼓,先要舉行祭祀儀式。佤族人說,木鼓的花紋是無法畫完的、歌也是無法唱完的,舞也是無法跳完的……

太陽鼓(西雙版納州基諾族)

鼓舞反映出雲南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的形似特徵,打鼓更具明顯的交合象徵意味。

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聖的器物,傳說洪荒年代基諾族的祖先阿麥腰白造了一隻太陽鼓,麥黑與麥妞藏在鼓內躲過了災難,繁衍了基諾族的後代。太陽鼓只有節日才能敲,太陽鼓舞是基諾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太陽鼓的正面似一輪太陽,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徵太陽的光芒,基諾人在除夕敲鼓,據說能帶來吉祥。

芒鼓(建水縣哈尼族) Manggu Drum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與芒有關。鼓聲是人們向「摩米」(即天神)對話的道具,鼓裡放有五穀及象徵人丁興旺的青草。芒舞是哈尼族在傳統的「昂瑪吐」節上表演的祭祀性喜慶舞蹈。

唯建水龍岔河一帶獨有。芒鼓舞有清山凈寨、驅邪避鬼、祈求豐收之意。

銅芒(滄源縣佤族) Bronze Gong

佤族對芒鑼如對木鼓、銅鼓一樣尊崇和喜愛。但木鼓、銅鼓既是樂器又是通天的「神器」,而芒鑼則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銅鑔舞

流行於西雙版納州哈尼族愛尼支系的一種舞蹈。先民們用兩片銅鑔相撞發出的洪亮聲音來與神靈溝通。

象腳鼓(德宏州景頗族) Elephant-foot Drum

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腳鼓,演奏時用糯米飯粘在鼓面中心調試音的效果,象腳鼓流行於德宏、西雙版納、臨滄及雲南周邊的東南亞各國。群眾說:「象腳鼓一響,腳桿就癢」。《象腳鼓舞》是傣族在喜慶佳節或是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時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民間舞蹈。

神鼓(綠春縣牛孔鄉彝族) Divine Drum

「神鼓」流傳於雲南綠春一帶,當地人叫「熱波比」。現在,綠春縣牛孔鄉只有一個婦女能打這種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豐收、婚喪嫁娶等內容。

打鼓前要「祭鼓」。打「神鼓」慶賀生育的唱詞是:「剛生下來的娃娃,聽不見,看不見,話也不會說;敲一下,耳朵就聽見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見了……」。

第二場Scene Two

土地Earth

月光Moonlight

(獨舞表演楊麗萍)

Solo Dance by Yang Liping

「你是一條婀娜的蛇,蜿蜒在銀色的月河。閃亮的身驅舞動著舌,夜晚的星空唱著

歌……」

楊麗萍一直以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樣有形和無形,她用抽象和變形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聖潔,在舞蹈中我們會看到舞蹈家是怎樣張開她那想像的翅膀。

花腰歌舞

(石屏縣花腰彝) Song & Dance of Huayao Tribe

彝族人有句俗話:「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有腳不能跳,俏也無人要」。「海菜腔」發源於雲南石屏異龍湖一帶,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魚時,一邊劃船,一邊唱歌,歌聲就象水中隨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極其優美、復雜、動聽,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難學、最難唱的民歌。舞者們唱三拍,跳二拍,手擊一拍,在原生、經典舞蹈中堪稱一絕。生活在石屏縣哨沖、龍朋、龍武一帶的花腰彝,小姑娘從11、2歲就開始學做針線,綉花、縫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後就穿著這套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衣服出嫁,不會綉花縫衣的姑娘嫁不出去。演員們穿的衣服就是她們親手縫制的。

煙盒舞 Yanhe Dance

煙盒舞是雲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帶彝族尼蘇支系(俗稱「三道紅彝」)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活動。以傳統的裝煙絲盒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彈響作節拍,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舞蹈隨著清脆悅耳的煙盒節拍,鏗鏘的四弦聲、笛子聲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動,妙趣無窮。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圍在篝火邊,彈著四弦,唱著「海菜腔」等曲子;之後,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開始斗「蹄殼」(鞋子),互相用腳去碰對方的腳,進行試探;聚會的高潮是跳一種摹仿各種動物交尾、男女青年身體親密接觸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點水」、「鴿子渡食」、「螞蟻走路」、「銀瓶倒水」、「鷺鷥拿魚」、「蝦螞蟲扭腰」等;接著小夥子開始「搶姑娘」,到密林中幽會……。「踩谷種」、「踩茨菇」等,則為反映農耕的舞蹈,彝族人極為喜愛煙盒舞,人們說:「聽見四弦響,腿桿就發癢」。

歌詞:「噻,噻,噻哩洛噻哩洛噻洛哩噻……曬著曬著石屏乾腌菜呀,曬著曬著石屏芥蘭菜,采著鮮花是唱呀唱歌來……」。

女兒國 Kingdom of Women

(新平縣花腰傣)

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來么——火塘會熄掉呢。

冷風吹著老人的頭么,女人拿脊背去門縫上抵著;刺棵戳著娃娃的腳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墊著。有個女人在著么,老老小小就在攏一堆了;有個女人在著么,山倒下來男人就扛起了。

苦蕎不苦么吃得呢,檳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個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過不甜呢。

天上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天就不會亮了;地下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地就不長草了;男人不有(個)女人陪著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裡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山裡就不會有人了。

打歌 Dage Dance

打歌(跳土風舞)是雲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擇偶的最常見的方式。「螞蝗叮著鷺鷥腳,生生死死扯不脫」,姑娘們又喜歡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說:「為人不跳樂,白在世上活」;「有嘴不會唱;有腳不會跳,俏也無人要」;他們還有許多生動的說法:「太陽出山來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濕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腳」;「打歌打到太陽落,只見黃灰不見腳,打起了黃灰做得葯」……

有歌為證:「採花來來采呀採花來,一家一個采呀採花來,阿娃花下說給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來掛是掛,不想不掛咋在著……」;「想你不能搭你去,愛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雞么吃了針穿線,牽腸掛肚掛心肝,啊蘇噻呢么喲嘿……」

第三場 Scene Three

家園 Homeland

雲南的先民信奉「萬物有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有樹神,石有石神;幾乎每個寨子都有寨神樹、密枝林,每個民族每年都有祭祀自然、山神、水神、寨神、樹神的活動。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態得以保護。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今,生態的嚴重破壞們已向我們敲起了警鍾……

第四場 Scene Four

火祭 Fire

甩發舞 Hair Dance

佤族婦女大部份披長發,甩發是從佤族婦女發式特點及生活動作中,經過提煉發展成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間技巧動作。甩發可以表現內心的強烈感情,可以表現力量,頭發的擺動也可以象徵熊熊大火。

葫蘆笙舞 Gourd Pipe Dance

雲南的拉祜、僳僳、佤、納西、苗、瑤等少數民族,都有葫蘆神話。拉祜族傳說:遠古時發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蘆逃過浩劫;洪水退後,兩人繁衍了後代。雲南滄源佤族傳說葫蘆是創造人的母體,葫蘆笙是祖先的聲音。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雲南開化銅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蘆笙舞的側面圖像。一首民歌唱道:「岩子路上彈三弦,茅草尖上吹蘆笙;翻過九十九座山,還要跳歌到天明。」

紋身 Tattoo

紋身是最直接的人體裝飾藝術。雲南紋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時代。紋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讓死者陰魂認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圖騰崇拜物紋在人身上,喻義神物附體會給人予力量;原始人後來才感到紋身是一種美。

面具舞 Mask Dance

面具舞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的祭儀。雲南麻栗坡縣大王岩崖畫有面具舞圖象。先民們戴著面具嚇唬魔鬼,驅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發展為儺戲,至今一直遺存在雲貴川等省的部分地區。

東巴舞(麗江縣納西族) Dongba Dance

在東巴祭祀儀式中,有一類是為了超度亡靈。原始東巴教認為,人的軀殼死了,人的靈魂沒有死;這樣就必須由東巴跳舞祭祀,超渡亡靈,沿著「神路圖」升入天堂。

牛頭舞 Bullheads Dance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動物。雲南古代民族也特別崇拜牛,在雲南滄源崖畫有10個點有不少原始人手持牛頭的圖像,滄源崖畫第一地點2區右下方岩壁上有一組舞蹈

圖象。這組舞蹈中,持牛頭者是祭祀儀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領舞人,只有此人用線條畫出身體,而其他4人都是用顏料塗滿身體。牛頭象徵著力量和財富。

涅磐 Touching the Soul

第五場 Scene Five

朝聖 Pilgrimage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都的少數民族對自然崇拜的體現,朝聖者跋涉在路上,轉經筒始終陪伴著他們,他們一次次用身體丈量著道路,一次次地親吻著大地。盡管風吹日曬,盡管雨雪交加,他們心中卻燃燒著熊熊大火,最後,他們走向神山,真走向理想的天國。

藏族舞 Tibetan Dances

大量地選用了藏文化的許多舞蹈元素去表現人性之美。服飾以藏族牧區的袍服為主,肥大、寬敞,以黑、紅、黃三個基調為主,白天脫去一袖或二袖,束於腰間,以適應「作息一襲衣」的氣候特點。農村婦女多穿一件色彩艷麗的內衫,外罩寬大氆氌坎肩,歌舞時舞動雙袖,飄灑多姿。藏族人常佩戴護身符盒,戴鑲珊瑚、寶石的戒指,這樣可以吉祥如意。

瑪尼石 Praying Stone

據專家研究,與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習俗有關,宗教的發展又賦予它們多種意義。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還刻有佛經、咒語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聖物。瑪尼石面有的塗以紅、藍、黃、白等天然顏料,多年不會褪色,這種群眾性石刻藝術,體現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轉經筒

筒上刻有經文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一般刻六字箴言)。筒內置有經文一卷,大型轉經筒置於祭壇兩側,微型轉經筒為藏民誦經時所用,邊誦邊轉動以達到誦經時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

童謠: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山裡有一個金色的湖,金色的湖上有一棵金色的樹,金色的樹上有一隻金色的鳥,金色的鳥唱著一支吉祥的歌……

尾聲 Epilogue

雀之靈 Spirit of Peacck

傣族把象徵愛情的孔雀叫太陽鳥,孔雀就是他們崇拜的圖騰。

楊麗萍創作了一系列表現孔雀形態的舞蹈語言,《雀之靈》寄託了她對聖潔、寧靜世界的嚮往。在《雲南映象》尾聲中楊麗萍第一次把她的獨舞和群舞有機地編排在一起,並結合了新穎的舞蹈編排隊型及聲、光、效,使整段舞蹈充滿著恬靜的靈性及和諧的生命意識。

藝術總監、總編導:楊麗萍

雲南大理白族人。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曾榮獲雲南省1979年調演表演一等獎。1986年她創作並表演的獨舞《雀之靈》是她的成名作,曾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閉幕式中,她主演大型舞蹈《雀之靈》。1992年5月她成為大陸第一位赴台灣的舞蹈家。1993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她創作、表演的雙人舞《兩棵樹》獲一等獎。199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同年12月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她導演並主演的電影《太陽鳥》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她出訪世界許多國家進行藝術交流,相繼在新加坡、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台灣、日本等國家或地區舉辦專場舞蹈晚會。菲律賓國家民間舞蹈協會贈予她終生會員。楊麗萍酷愛舞蹈藝術在舞蹈上獨辟蹊徑,自成風格。

楊麗萍出於對舞蹈的熱愛和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深入雲南各地采風,甑選了具有雲南典型代表的音樂舞蹈元素,花了十五個月的時間精心排演,用獨到的視角和想像力傾心構架這一台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並用原生、古樸的民族歌舞與新銳的藝術構思去展示《雲南映象》這一嶄新的舞台藝術創作風格。

下載地址:
http://lib.verycd.com/2006/08/06/0000114186.html

⑵ 傣族樂器 傣族象腳鼓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特點

來源: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個音。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中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關於葫蘆絲吉祥發源地和有關葫蘆絲的起源傳說故事被廣泛認為是在葫蘆絲之鄉——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勐養,而且早在先秦時代那裡就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了。
葫蘆絲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勐養江畔,一次山洪暴發,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蘆,立刻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福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梁河縣勐養傣族人家傳承下來,梁河的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也前來取經,相繼擴大到了整個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區,並得到了世代相傳。

另外有個傣族的傳說是上古時代有一頭凶獸,經常下山來吃人和牲畜。此時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歷經千辛萬苦,到了女媧娘娘的宮殿,女媧娘娘被阿泰的誠心感動,賜予他一隻葫蘆,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等凶獸出現之時,用葫蘆將凶獸收取。但凶獸依然在葫蘆里亂撞,於是阿泰將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蘆的底部,凶獸終於在裡面安靜了下來,再也沒有出來作怪。後來為了紀念阿泰的事跡,大家仿照這葫蘆和竹子模樣作出了葫蘆絲,作為樂器流傳了下來。
特點:
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⑶ 誰哪裡有傣族 原生態音樂 比如象腳鼓的純鼓點~ 還有傣語熱鬧的聲音如題 謝謝了

你去舞蹈論壇一類的 網站上看看吧 興許會有的 好友你找下劉曉更 的 音樂 很多 民族的 還有傣族的~~~~~~~~素材可以去網上下載的 要什麼下什麼~!!!!!!!!!!!

⑷ 傣族音樂的歌舞音樂

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版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權①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 躍,多為徵調式。②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跟鼓說唱 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用徵調式;歌唱與舞蹈穿插進行。③十二馬調,傣語稱「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調抒情,多為商調式。④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⑤喊扎,為台上表演的歌舞,原是緬甸傣族民間歌舞劇中的曲調,亦在我國瑞 麗地區流傳。用七聲宮調式或徵調式。曲調歡快、清新,風格獨特。 德宏地區象腳鼓舞除以上所舉各種歌舞音樂之外,傣族地區還流行多種民間舞蹈,如象腳鼓舞、孔雀舞、魚舞、馬鹿舞、鑼舞以及其他多種鼓舞等,均用打擊樂器伴奏。

⑸ 誰有好聽的獨特的傣族舞蹈音樂嗎

傣族音樂:

傣族的音樂是通過贊哈演唱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贊哈唱的調子一般是"12356"五個音階,通常稱為"贊哈調"。傣族的樂器主要是類似笛子的"必".類似二胡的"丁",以及硭鑼、鐃鈸、象腳鼓、長鼓、大鼓等。

音樂欣賞:

1、孔雀舞:孔雀被傣家人視為吉祥的象徵,他們將心中美好的願望和理想藉著跳孔雀舞來表達,每逢盛大的節日或是隆重集會時,必安排孔雀演出。樂曲以較完整的鼓譜和優美的旋律細膩地再現孔雀亮麗迷人的形象。

2、月光下的鳳尾竹:金孔雀般的好姑娘,為什麼不打開你的窗?月光下面的鳳尾竹,輕柔美麗得如傣家竹樓前的霧,那深情的葫蘆絲,吟唱著多少心中的愛慕。

3、西雙版納我的家鄉

4、叮琴獨奏:竹樓情深曲調優美,旋律動聽,隨著曲子的旋律,彷彿帶你走進傣家竹樓,領略那旖旎的民族風情。

5、《金孔雀與鳳尾竹》,雙管葫蘆絲演奏。大管葫蘆絲表示男性,小管葫蘆絲表示女性,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表示永不分離。是傣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歡樂的潑水節》,樂曲是帶引子的三步曲式結構。第一部分表現傣族男女老少歡慶潑水節的喜慶,歡樂氣氛。第二部分節奏舒緩,音樂委婉優美,描寫月明之夜,青年男女竹林深處甜蜜相會的情景。第三部分歡樂、熱烈,傣族人民盡情狂歡。

7、牛角琴演奏《趕擺》:樂曲著力表現傣族人民參加自己民族節日的歡樂情景。(「擺」是傣族民族節日的意思)

8、葫蘆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彎彎的江水綠波盪漾。傣族人民有了恩人共產黨,荒田栽滿綠苗,草地變成牧場,姑娘們穿上了新衣裳,遍地花開朵朵香。樂曲以優美的曲調抒發了傣族人民過上新生活後的喜悅。

推薦《碧波孔雀》

⑹ 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 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 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兩種。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語稱「喊嘛 勒勐」,意為流行於城鎮的山歌)、壩子山歌(傣語稱 「喊嘛勒姐」,意為流行於農村的山歌)兩種。前者較 柔和,後者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風格較接近,音樂 的基本特點是:曲調較抒情,多用級進、小跳,宮、商、 羽、徵等調式較多見,有時在結構內部出現調式交替或 向下屬方向的離調、轉調。流行於各地的老調山歌(傣 語稱「喊嘛板淘」)及流行於遮放地區的說唱山歌(傣 語稱「旦喊嘛」),皆可歸於喊嘛一類,但風格略異。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傳於瑞麗一 帶的山歌,音樂爽朗熱情,多用徵調式,節奏自由,曲調中 七度下行跳進及結尾連續上行跳進及上滑音,頗具特色。 喊同卯用於男女對唱情歌時,稱為「喊必央爽」,意為相 愛歌。瑞麗還流行緬甸傣區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擋」等,音樂別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麗的喊必央爽: 西雙版納的傣族山歌與情歌曲調基本相同,節拍鮮 明,重音清楚,音樂明快,旋律以級進、小跳為主,間 有七八度的跳進,多為宮調式,但強調徵、角音。
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 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 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 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 事歌)、「喊暖轟」(流水歌)、「桑烘」(鳳凰情詩 調)、「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譯為綠 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 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 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 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③桑烘,是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 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 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 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 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 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 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賽篾」、「喊玎」、「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② 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 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 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為玎琴歌。④喊蹩,意為口弦歌。演 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 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 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 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 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 等。
歌舞音樂 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 等打擊樂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 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 躍,多為徵調式。②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 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跟鼓說唱 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 用徵調式;歌唱與舞蹈穿插進行。③十二馬調,傣語稱 「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 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 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 調抒情,多為商調式。④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 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 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 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⑤喊扎,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緬甸傣族民間歌舞劇中的曲調,亦在我國瑞 麗地區流傳。用七聲宮調式或徵調式。曲調歡快、清新, 風格獨特。 德宏地區象腳鼓舞 除以上所舉各種歌舞音樂之外,傣族地區還流行多 種民間舞蹈,如象腳鼓舞、孔雀舞、魚舞、馬鹿舞、 鑼舞以及其他多種鼓舞等,均用打擊樂器伴奏。
說唱音樂 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過節、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 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 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 傳的曲調有「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 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 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 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 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 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 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 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 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 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 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 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管弦樂器,組成 新型的傣劇樂隊。 傣族的民族樂器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豎 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 鑼、鑔等。象腳鼓、 鑼、鑔的合奏是傣族器樂合奏 的主要形式。
從50年代起,中國文藝工作者對民族音樂遺產進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雙版納成立了贊哈協會, 組織民歌手的演唱 創作活動。各族音樂工作者創作 改 編了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其中有傣劇《娥並與桑洛》, 舞劇及電影音樂《孔雀公主》,舞蹈音樂《孔雀舞》、 《小卜少》、《追魚》、《送糧路上》,歌曲《有一個 美麗的地方》、《西雙版納,我的家鄉》等。

⑺ 傣族最火的歌曲是哪一首

傣族最火的歌曲是《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根據我國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譜內寫的同名歌曲容改編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哏德全版,一個是李春華版。

這首曲子在葫蘆絲獨奏曲中屬於初級曲目,難度不是很大,沒有加入很復雜的演奏技巧,整首樂曲所出現的演奏技巧有滑音、打音、疊音和虛指顫音,這些都是基本演奏技巧

⑻ 布朗族音樂的宗教歌曲

布朗族的宗教歌曲主要是佛寺中和尚念經時所唱, 有格賧(貝葉經)、波格賧(緬紙經文)等多種,與傣 族宗教歌曲基本相同。 此外,還有「森」、「同滿」、催眠歌等。森是由 緬甸傣族地區傳入的民歌,用玎伴奏,音樂流暢動聽,樂 句間有間奏,多用於表達愛情。同滿是形容少女美好容 貌的歌。 歌舞音樂 布朗族的民間歌舞包括「宰崩」、「宰 排」、「索沙塔」與「索臘砍不瑞」、「軟束」等。大 多在傳統節日演唱,有領有和,邊唱邊舞,其中有的伴 以打擊樂。 宰崩 又名宰目,是在傣歷新年時群眾表達歡樂情 緒的集體歌舞。表演時,男子背象腳鼓邊擊邊唱,女子 圍圈邊歌邊舞,內容多表現男女互相贊美,採用問答形 式,歌詞幽默風趣。宰崩的歌舞形式各地相同,多用羽 調式,但曲調因地而異。演唱形式有的以一人領唱為主, 眾人用襯詞應答,氣氛熱烈。村寨之間常相互比賽,演 唱中穿插武術表演。下例是以領唱為主的宰崩的旋律骨 架: 宰排 是在收獲棉花季節演唱的歌舞;由婦女合著 聲演唱,男子腰系銅鈴,手持木棍而舞,音樂較平穩, 多用徵調式。 索沙塔與索臘砍不瑞 是過去在佛教關門節、開門 節時表演的歌舞。索沙塔的內容是祝頌賧佛人家富裕吉 祥;索臘砍不瑞是表示愛情的舞蹈。

⑼ 傣族民族樂器象腳鼓有什麼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離邊界不遠的一個寨子里,住著兩夫婦。丈夫岩相,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妻子葉罕,不但家務熟練,待人和氣,而且還從她父親那裡學會了一套高超武藝。有一年,敵人常到邊界燒殺掠搶,岩相從妻子那裡學了三十天的武藝,披掛上陣,英勇殺敵,保衛了邊界的安寧,後來因寡不敵眾,戰死在疆場。葉罕強忍悲痛,抽泣著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樹下。葉罕悲傷極了,每過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墳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墳時,剛祭完畢,坐在樹下痴想,忽然聽到一陣低沉雄壯的歌聲,用心一聽,原來是身邊那棵埋冬罕樹里發出來的:
最好的埋比歐竹喲要做箭,
最好的鋼鐵喲要打刀,
最好的快馬喲要上陣,
最好的男子喲要把家鄉保!
葉罕聽來聽去。那悲壯激昂的歌聲,竟像是岩相唱的!歌聲一遍又一遍地唱著,葉罕簡直聽得入了迷。歌聲中,她彷彿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練地揮舞著祖傳寶刀,高喊著向敵人沖殺過去。這以後,葉罕每次來上墳,都能聽到那熟悉的歌聲。直到聽過多少遍後,她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後來,葉罕想:既然這樹會唱歌,這歌聲我又永遠聽不夠,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聽到自己親人的歌聲。於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樹砍了下來,那棵樹的根腳有一段是空的,葉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樹截下來抬回了家。從此,她就能天天聽到丈夫岩相的歌聲,為了不讓灰塵掉進埋冬罕樹里邊,她就用一塊結實的山羊皮把樹的上端包起來,用索子扎得緊緊的。從那時候起,傣家人就學會了做象腳鼓。而且,都像葉罕做得第一個那樣,一定要用埋冬罕樹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綳。而且敲象腳鼓時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聽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據說,敲象腳鼓時,如果你的頭向左邊靠一點,還能聽到岩相那雄壯有力的歌聲呢!

⑽ 傣族歌曲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 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 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兩種。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語稱「喊嘛 勒勐」,意為流行於城鎮的山歌)、壩子山歌(傣語稱 「喊嘛勒姐」,意為流行於農村的山歌)兩種。前者較 柔和,後者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風格較接近,音樂 的基本特點是:曲調較抒情,多用級進、小跳,宮、商、 羽、徵等調式較多見,有時在結構內部出現調式交替或 向下屬方向的離調、轉調。流行於各地的老調山歌(傣 語稱「喊嘛板淘」)及流行於遮放地區的說唱山歌(傣 語稱「旦喊嘛」),皆可歸於喊嘛一類,但風格略異。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傳於瑞麗一 帶的山歌,音樂爽朗熱情,多用徵調式,節奏自由,曲調中 七度下行跳進及結尾連續上行跳進及上滑音,頗具特色。 喊同卯用於男女對唱情歌時,稱為「喊必央爽」,意為相 愛歌。瑞麗還流行緬甸傣區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擋」等,音樂別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麗的喊必央爽: 西雙版納的傣族山歌與情歌曲調基本相同,節拍鮮 明,重音清楚,音樂明快,旋律以級進、小跳為主,間 有七八度的跳進,多為宮調式,但強調徵、角音。 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 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 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 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 事歌)、「喊暖轟」(流水歌)、「桑烘」(鳳凰情詩 調)、「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譯為綠 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 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 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 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③桑烘,是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 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 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 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 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 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 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賽篾」、「喊玎」、「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② 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 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 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為玎琴歌。④喊蹩,意為口弦歌。演 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 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 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 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 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 等。 歌舞音樂 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 等打擊樂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 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 躍,多為徵調式。②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 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跟鼓說唱 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 用徵調式;歌唱與舞蹈穿插進行。③十二馬調,傣語稱 「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 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 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 調抒情,多為商調式。④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 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 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 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⑤喊扎,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緬甸傣族民間歌舞劇中的曲調,亦在我國瑞 麗地區流傳。用七聲宮調式或徵調式。曲調歡快、清新, 風格獨特。 德宏地區象腳鼓舞 除以上所舉各種歌舞音樂之外,傣族地區還流行多 種民間舞蹈,如象腳鼓舞、孔雀舞、魚舞、馬鹿舞、 鑼舞以及其他多種鼓舞等,均用打擊樂器伴奏。 說唱音樂 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過節、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 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 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 傳的曲調有「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 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 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 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 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 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 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 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 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 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 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 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管弦樂器,組成 新型的傣劇樂隊。 傣族的民族樂器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豎 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 鑼、鑔等。象腳鼓、 鑼、鑔的合奏是傣族器樂合奏 的主要形式。 從50年代起,中國文藝工作者對民族音樂遺產進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雙版納成立了贊哈協會, 組織民歌手的演唱 創作活動。各族音樂工作者創作 改 編了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其中有傣劇《娥並與桑洛》, 舞劇及電影音樂《孔雀公主》,舞蹈音樂《孔雀舞》、 《小卜少》、《追魚》、《送糧路上》,歌曲《有一個 美麗的地方》、《西雙版納,我的家鄉》等。

閱讀全文

與傣族象腳鼓音樂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