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常聽音樂有什麼好處嗎
常聽音樂的好處常聽人說「音樂」可以讓人消除工作緊張、減輕生活壓力、避免各類慢性疾病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有醫學根據的。在醫學研究中發現,經常的接觸音樂節奏、律動會對人體的腦波、心跳、腸胃蠕動、神經感應等等,產生某些作用,進而使身人身心健康。音樂無形的力量遠超乎個人想像,所以聆聽音樂、鑒賞音樂,是現代人極為普遍的生活調劑。 音樂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對健康有多少幫助呢?下列是一些資料報導:
1. 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避免因自律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
2. 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紓解憂郁苦悶的心情,甚至音樂還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靈治療。
3. 音樂可以刺激腦部,活化腦細胞,適當的音樂刺激對腦部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甚至達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4. 音樂可以提升創造力、企劃力以及刺激右腦,尤其是古典樂曲,對右腦的訓練與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5. 音樂可以幫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經傳導速率、增強記憶力與注意力,讓人的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解放。
6. 音樂的旋律可以使嬰兒呼吸平靜、心跳減緩,讓嬰兒不再哭鬧不安,也可以刺激嬰兒的大腦思維能力,讓他更聰明。
⑵ 多聽音樂好處多
一,經常聽音樂的孩子,思維能力會非常的好,而且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也非常專的豐屬富。因為孩子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會時常隨著音樂的發展去幻想,心情也會變得更好,一些,活潑的旋律會讓孩子想像成是小鹿在奔跑,或者是小青蛙在呱呱的叫。很多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聽音樂的時候,全身會跟著音樂的節拍動起來,這說明孩子聽得比較認真,而且也想去了解這奇妙的旋律。
二,聽音樂能夠讓孩子的聽覺變得更好。聽音樂後,孩子會通過聽覺來獲得一些信息,然後在每次聽歌的時候都會有很強烈的感覺能力,並且也想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對音樂的喜好。一些好的歌詞會回盪在孩子的耳邊,孩子靠不斷的學習,或者是記憶來鞏固歌詞,每一次的回憶都會增加孩子的記憶力,這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經常聽歌,能夠讓孩子更主動,更自信。有些孩子時常會幻想自己長大了之後想當演員,或者是想當歌唱家,在聽歌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夢想,孩子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這方面的能力則增強。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聽歌,在幼兒園或者是上小學的時候會經常表現自己的天賦,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大膽,敢上講台,這樣孩子以後不這樣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也會變得更好。
⑶ 經常多聽音樂有好處嗎
音樂與健康的關系,我國古代早有記載。《黃帝內經》論述了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人之五臟(脾肺肝心腎)七情間的對應關系,深刻闡述了五音在調節情緒、治療臟腑疾病中的功用,創建了「五音、五聲醫療之法」與「琴簫養生之道」。《理瀹駢文》中寫道:「七情之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勝於服葯也」將音樂視為葯物;並記載用「唱舞以娛」的方法治療精神病變的驗案。宋朝的歐陽修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孫友道滋,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用學習奏琴的方式,而治癒了疾病。 現代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與醫學科學研究的成果表明,音樂是人體的遺傳密碼。據報載,日本學者給某種大腸桿菌的遺傳密碼的每個鹼基字母定一個音符,C=3,T=5……,按其鹼基順序譜成旋律,奏出來竟是一首悅耳的樂曲。因此,報刊對音樂與健康 「不是良葯有時可勝似良葯」、「不是良方有時可勝似良方」 的報導,與日俱增。 音樂對健身具有五大功能:一是聲,通過「耳聞」與「神聽」被大腦感知作用於人體;二是情:音樂作品表達的情緒(悲、歡、喜、樂;安寧、平靜、開闊、奔放、雄壯、高昂等)直接作用於思維和人的肌體,產生養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節奏、速度、調式與調性表現的整體效果,使聽者產生想像和追逐,將聽者帶入一種現實的意境中,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風雨、陽光、月夜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獲得滿足和享受,達到調節思維和肌體的效果;四是速,即音樂具有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急特性,快而強的音樂使人聽之欲動,安靜而詳和之音可使人心緒平和安閑,雄壯有力之樂使人精神抖擻,對人的思維與反應產生直接影響;五是波,即音樂聲波產生的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血脈跳動和腦細胞思維頻譜。因此,音樂能量及音樂語被人接收後會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五臟六腑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用於思維,影響心理與情緒變化,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證明,不同的音對調節人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A柔情, B恬靜, C果敢, D熱烈, E安舒,F和悅,G平靜。中國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宮音悠揚和諧,可助益飲食;商音熱烈隸勁,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暢,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詠越,可通調血脈;羽音透徹柔和,可啟迪心靈。有人稱音樂是神經系統的「維生素」,是花錢最少的「保健品」。 悅耳的音樂一可以改善神經、心血管、內分泌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進人體分泌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乙醯膽鹼;二可以調節血液流量、神經傳導、胃腸蠕動、肌肉張力和新陳代謝;三可以增強呼吸功能,提高應激能力;調整神經系統,提高大腦靈性;康德曾說過,「音樂是高尚機智的娛樂,這種娛樂,使人的精神幫助了人體,成為肉體的醫療者」。
⑷ 多聽音樂有什麼好處
一、音樂發源於自然
前言中講了有關音樂與自然的一些神話傳說,神話傳說是以某種獨特的方式反映現實的。它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激發我們去認識音樂與音樂之間的緊密聯系,並提供其間的一些蛛絲馬跡。但是,若真要探究音樂如何發源於自然,則不能憑借傳說,而必須認真地考察音樂發生和發展的歷史。
「音樂」這個詞是個常用詞,也是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十分熟悉的一個詞,無須多作解釋。但是,如要真正弄清音樂與自然的關系,還需要從音樂一詞出發,把它的含意弄個明白。翻開辭海找到「音樂」這個條目,我們會看到條目下有這樣一段解釋: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旋律和節奏,其他重要表現手段有和聲、復調、管弦樂法等。音樂是『時間藝術』,必須通過演奏和演唱才能為聽眾所感受和產生藝術效果⋯⋯」
無須多加解釋,從這段話中不但可以了解音樂一詞的含意,還了解了音樂的組成及它的基本要素,它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以及它的藝術感染力或者說是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從下面敘述中大家會看到,這一切無不與「自然」有關。
(一)樂音源於自然
大家都知道,各種東西都有其基本構成單位,元素由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分子,生物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細胞,音樂與之類似,也有自己的「原子」或「細胞」,這就是樂音。
樂音指比較和諧和悅耳的聲音,它原本存在於大自然之中。人們走進森林,會聽到鶯啼燕囀、百鳥合鳴;人們走到水邊,會聽到流水潺潺,浪花飛濺;人們走進山澗洞穴,敲擊那潔白的鍾乳石柱,會聽到叮咚之聲在空穴中回響。蘇東坡在他的《石鍾山記》①中記載了這種大自然中的樂音。這石鍾山下有許多『石穴罅』(xià,縫隙)水揚起激波,就會激起如鍾鼓一樣的樂聲。
在兩山之間、將入港口處,則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時,也會發出「窾(kuǎn)坎鏜(tang)嗒」的鍾鼓聲,蘇軾把這些自然樂音與周景王時所鑄的無射鍾和魏獻子的歌鏡相比擬,足見其樂聲之動聽。
無獨有偶,在突尼西亞有一眼泉,被稱作「音樂泉」,音樂泉流出之處和石鍾山的地貌非常相似,那裡也有一座空心岩,水流過這里會被分成千百條細流,細流間相互撞擊和鳴,發出千變萬化的音響。
自然界的樂音遠不止於此,春季百鳥的歌唱,夏日的蛙鳴,秋日的蟬聲無不具有音樂性,受這些樂音的激發,我們的祖先自然還會展開那大自然所賦予的歌喉引吭高歌。
和現代音樂合成器由人工來控制音響不同,這些自然樂音,包括人的歌喉,其音響的構成遵循的是不以人意聲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物理法則)。它的音高由基音決定,音色則取決於諧波的構成,諧波的頻率和基音構成某種比例關系。基音的強度最強,諧波的強度則隨著與其頻率與基頻頻率之比的增大而減弱,基頻的頻率、諧波的構成,都不由人所決定,要受振動和波的物理所控制,就是人的歌喉,歌唱者所控制的也只是發聲方法,並不能改變物理規律。這形形色色的樂音傳進人的耳朵中,又通過自然賦予人的聽覺器官自然反應,使人「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悅耳的音響。這種自然樂音,像蘇東坡在他的《前赤壁賦》中說的那樣:「耳得之而為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①但是,人類是不是只能永遠「被動地」享
受這種自然造物慷慨贈予的自然樂音呢?不管由於什麼原因,總之我們的祖先並沒有作這樣的選擇而是發揮了人獨有的創造性,在製造種種勞動工具的同時,也製造出了自己的「奏樂」工具——樂器。
不過,人通過樂器產生的「樂音」,是不是完全與自然一刀兩斷了呢?
當然不是。有許多樂器後面都伴隨著和自然樂音有密切關聯的動人傳說。前面講的希臘神話中排簫是由蘆葦的自然鳴響引發而來,中國則流傳著由竹管的自然鳴響引發出笛子的故事。傳說在苗嶺九獅山一帶,有個地方叫鬼國。這里的水族兒女人人有副好嗓子,常常放聲歌唱。鬼國的老皇帝名叫阿奔,因為生來嗓子沙啞,十分嫉妒別人的美麗歌喉,他下了一道禁歌命令,凡是唱歌的人都要被砍頭。九石山岩頭有個寨子叫楠竹寨,楠竹寨中有個年輕的篾匠名叫竹郎,還有個美麗
的鄉村姑娘名叫雅妹。竹郎和雅妹十分喜愛唱歌,他們不管皇帝的禁令,走到哪裡唱到哪裡。有一天竹郎和雅妹坐在坡上對歌,忽然聽到一陣悅耳的響聲。便循聲去
尋找,找來找去發現是風吹空竹發出的聲響。竹郎想到了一個新鮮的辦法,他取了一節竹子,把它鑽空,又在上面挖了七個洞。竹郎用嘴去吹,出來的聲音十分動聽,還可吹出不同的曲調,在雅妹的敦促下,竹郎給這樂器取名叫笛。
盡管後來竹郎被兇狠的皇帝用毒酒害死,雅妹也為了抗拒皇帝的求婚撞死在金殿,「竹笛」這由自然樂音的啟發而產生的樂器卻留了下來,直到現在。
傳說歷來是用不著去考證其真偽的,但傳說又總有其「真理的」內核,當聽到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編鍾所發出的那種特有的渾厚動人心弦的鳴響時,再對比蘇東坡的《石鍾山記》,有誰能在這巧奪天工的人的創造與「自然造化」所產生的奇跡之間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在聽到民間藝人聲情並茂地吹奏出《百鳥朝鳳》中的各種鳥鳴時,又有哪個能強辯說這樂聲不是源於自然中的百鳥鳴唱?嵇康的《琴賦》中曾這樣寫道:
依記那高聳的樹木啊,
背靠那巍巍的山崗;
包含天地的醇和啊,
吮吸日月的光芒
含天地之醇和兮,
樂音正是這樣緊密地和自然聯在了一起。
========================================
為什麼要聽音樂?
1.音樂與人類的進化密切相關: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音樂如同直立直行和語言功能一樣,是人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它出現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並幫助人們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
首先,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從亞馬遜河的三步舞到阿姆斯特丹的熱舞,不管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哪一種文化,都無一例外地把音樂當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事實上,科學家們在斯洛維尼亞發現的刻在骨頭上的「Divjebabeflute」就是最古老的樂器。這種樂器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那個時候,整個歐洲和北美的人類還生活在冰雪的覆蓋中。
如果這種最古老的樂器已經存在了4萬年,那麼聲樂存在的時間可能要長兩倍甚至更多,哈瑞教授估計,或許在人種剛剛形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音樂。
另一個支持音樂具有生物基礎的事實是:有的人在大腦的聽力受損後分辨不出音調,但是當他看到對應的這首歌的歌詞時,他就能聽出十之八九。
當然,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斯蒂文·平克在1997年寫的一本名為《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的書中說,與語言、視力、社交技巧、以及體力相比,缺少了音樂,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不會有什麼根本的改變。平克相信音樂是人們發明出來的東西,由於它可以使人的身心都得到極大的愉悅,因而一直不斷地延續和發展起來,換句話說,人們發明了音樂是因為他們喜歡它。
美國多倫多大學的桑卓·托哈波評論平克的觀點時說,他的說法非常巧妙,但並不正確。托哈波曾經走遍世界,她發現,不管在哪兒,母親幾乎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嬰兒歌唱:高音調、慢旋律,以及充滿感情的語氣。盡管每個種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搖籃曲,但它們卻是如此相似,即使你根本不懂這種語言,也不會聽不出那是搖籃曲。
這給了她一個啟示:音樂並不是人類的發明。如果我們都使用音樂與嬰兒交流,這就是母親與嬰兒之間一種本能的交流方式。
因此如果在人類早期就顯現出了一種音樂基因的話,那些擁有這些音樂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擁有健康的後代,每一代人都將享受音樂作為一種天賦的禮物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音樂使得每一個個體對異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即使是達爾文自己也對音樂的這個解釋十分滿意,但也有許多學者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從生物界的許多情形來看,孔雀用尾羽吸引異性,駝鹿用鹿角吸引異性,百靈鳥用歌聲吸引異性,但是所有這些現象都表現在雄性動物身上,對人類而言,音樂是兩性共有的。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音樂到底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起來的,但不管怎麼說,音樂都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財富。
2.音樂與人類的健康也有關系
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證實,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還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國一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於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據德、意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音樂治療法已經在很多國家盛行,醫學界通過臨床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誘發睡眠等,都很有實效。在生理上,音樂能引起呼吸、血壓、心臟跳動以及血液流量的變化。有一些類型的音樂還能刺激身體釋放一種內啡呔天然鴉片制劑,可達到松馳身心和紓緩疼痛的效果。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不久,英、美、日等國有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飯後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患高血壓病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以至恢復正常。
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系。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
西方人士認為聽西方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效果最佳。有的專家指出,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扎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
中國醫學界對於音樂產生的養生療效,也有廣泛的研究。根據中醫的學說,中國五音(宮、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處。如宮音雄偉、寬宏,具「土」之特性,可入五臟中的「脾」;商音清凈、肅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屬「木」,可入「肝」;徵音屬「火」,可入「心」;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
西方所謂的「恰當的音樂環境」,東方就是依據個人的體質去選取,如「火」型人宜選「水」樂來減少浮躁的情緒,「水」型人宜聽「火」樂可增強腎的功能,「木」型人處事優柔寡斷,可聽「金」樂以激勵自己。
然而不是所有的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對3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穩愉快;以演奏現代樂曲或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70%以上的人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還有人對一些音樂愛好者作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的關系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里,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據說是長期聽這種音樂,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強烈的刺激,甚至破壞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
3.音樂與孩子關系也很密切
聆聽音樂可增強記憶力
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音樂訓練除了可陶治性情外,還可增強對語言的記憶力。
在接受測試的中文大學60位女生中,小時候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比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女生能多記憶17%的文字資料。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陳瑞燕介紹說,以往腦智能學的研究發現,音樂家的左腦比一般人大,他們的左腦可能較一般人發達,而左腦也是主要負責語言記憶的。因此,接受正規音樂訓練很可能令人們的左腦發展較佳;連帶左腦所控制的語言忘記力都一起提升了。
這項研究對一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的失憶症患者來說也是一個喜訊。由於學習音樂毋需語言技能,如果病人有機會學習及享受音樂,他們的記憶力也可能逐漸得到改善。
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創造音樂活動的基礎。
怎樣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呢?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法。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時,每天應讓孩子重復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復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但由於孩子開始遺忘很快,尤其在短時間內遺忘很多,以後逐漸減少,所以重復練習要採取「先密後疏」的原則,這樣就可避免遺忘。
2、形象直觀法由於孩子年齡小,思維方法以形象、直觀為主,而且感情色彩較快,所以成人應採用形象直觀法,發展孩子的音樂記憶力。
3、在音樂活動中,成人應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記憶訓練。
4、寓記憶訓練於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在游戲中想像是極活躍、豐富的,記憶在反復活動中得到發展,成人應該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愉快並發展記憶力。
音樂可使兒童容貌美
據美國有關科研部門研究發現,常聽音樂能改變兒童的容貌,使孩子變得漂亮。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人的面孔容貌,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容貌,就必須去醫院進行整容手術。然而,專家們指出,利用音樂可以改變幼兒的容貌。
經常讓幼兒聽些歡快的樂曲,用音樂來刺激神經,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對這一點日本幼兒開發協會曾做過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把幾十位出生不久的孩子集中起來,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的資料。然後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開始時沒有引起什麼變化,可四個月以後,這些孩子的面容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情也比一般的孩子活潑,動作協調,就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著根本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讓孩子多聽些優美的樂曲,不僅對孩子的智力有所開發,而且能使孩子的面容變得漂亮起來,可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音樂怎樣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麼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當人們欣賞音樂時,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會有一種陶醉感。音樂可以使你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一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籲,要善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性格。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像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不少學者對音樂進行過研究,發現音樂的音品、音調、節奏、旋律、音質的不同,會對人體產生鎮靜、鎮痛、調節情緒等不同功能。人的情緒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與大腦皮層下丘腦、邊緣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美妙的音樂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能夠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大腦皮層及邊緣葉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得更加完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擬的,這也是那些音樂大師的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原因。
孩子的音樂活動包括唱歌、音樂欣賞、節奏樂器、音樂游戲及舞蹈等。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增強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擴了知識眼界,這不僅對一般孩子而言,就是對弱智的孩子也有著令人驚奇的效果。曾有一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學校音樂老師的培養下,從聽音樂到自己參加打擊樂演奏,到伴隨音樂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這不能不說明音樂在啟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
還有些家庭為孩子准備了樂器,讓孩子自幼開始學習音樂。這種演奏活動,使孩子的雙手更加協調。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教授阿特拉斯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學習彈樂器的人,由於左右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能促進大腦兩半球的發展。」因為彈奏時,視覺、聽覺、觸覺及整個肌體,都必須處在協調一致的積極狀態下,所以就能訓練孩子的思維、注意和記憶,啟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實驗證明,學音樂的孩子學其他課程都比較快。
由此可見,父母不應該忽視音樂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在短時間內並不顯著,最後,那潛藏的能力終將表現出來。
4.音樂是生理與心理感受上的統一
音樂所以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是因為音樂對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況能起到某種特殊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來實現的。
在心理作用方面,音樂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我們知道,音樂有各種不同的節拍、節奏,人體也具有各種生理節奏,如脈搏、呼吸等,它們之間如果配合好了,音樂就可以調節生理節奏。又因為人體對於音樂節奏具有明顯的跟隨本能,音樂節奏的快慢還可以帶動肢體動作的節奏,民歌中的「號子」就可以體現出這種作用。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音樂的作用可通過藝術感染力作用於心理,以情導理,既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又可以消除精神上的阻滯。節奏鮮明的音樂能振奮人的情緒,如軍樂曲、進行曲,一般都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可以使人興奮、激動、熱血沸騰;旋律優美悠揚的樂曲,則能使人情緒安靜和輕松愉快。另外,音樂還可以通過音調影響人的情緒。這種現象早在古希臘就已經被注意到了。他們認為,E調安定,D調熱烈,C調和緩,B調哀怨,A調高揚。
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活動不僅與大腦皮質有密切關系,而且與人的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下丘腦和大腦邊緣系統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大腦邊緣系統是調整和支配人內臟器官活動的最高中樞。這樣,引起人們輕松、愉快、舒適和歡快的音樂,就能改善和加強大腦皮質、大腦邊緣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控制和增進人體各種內臟器官系統的正常活動。然而,音樂治療並不是單純地從欣賞中取得療效的,它是作為一種活動來達到治療效果的。因為音樂的樂曲本身是一種結構,是一個由各種音符組成的、有實踐性的、有規律的組織。患者要參加音樂治療的活動就要學習,要從頭至尾地注意樂曲的全貌。這樣,患者就必須集中注意力並作出一定的努力,也就是通過音樂的活動訓練患者專心致志的精神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許多患者,特別是精神病和神症患者,恰恰缺乏這種能力。同時,音樂活動還能培養患者掌握或者恢復一些新的技能,如通過演唱掌握各種樂曲的旋律、音調、節奏、和聲,以及與人協調一致的能力等;通過樂器演奏掌握各種樂器的性能、演奏方法和相互配合的能力等;這樣就可以促使患者增加生活樂趣和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增進對生活的能動性和自信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在物理作用方面,音樂可以通過音響的作用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聲音是聲波的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音樂則是一定頻率的聲波振動,它作用於人體內各個振動系統使之產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節奏協調一致。這種協調一致,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優美的音樂聲波作用於大腦,提高神經的興奮性,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促進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與乙醯膽鹼等物質,起著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及唾液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從而使人精力充沛,洋溢青春活力。國外用音樂代替麻醉葯物做剖腹產和拔牙手術,絕不是單純靠轉移患者注意力或是暗示作用取得效果的。它像針刺一樣,具有生理和生化基礎。人們對針刺鎮痛的機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已發現它與人體內的內啡呔增多有關。因此,樂曲節奏旋律、速度、協調等的不同,就可表現出鎮靜作用、興奮作用、鎮痛作用、降壓作用和情緒調節作用等不同的效果。
由於音樂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的活動,因此,人們就能夠用音樂來改善和調節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養生健身、增進健康的目的。
⑸ 多聽音樂好不好
當然有好處,但是也有要注意的地方。
1.音樂可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活回躍和改善情緒答,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狀態,舒緩精神面目。
2.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不僅可以紓解壓力,還可以給自己帶來愉悅感受!
但是注意的是要適度,過量了,長時間高音量的音樂聽會給耳朵造成不好的感受。
望採納,謝謝!
⑹ 多聽歌有什麼好處
有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等功能,而且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柔和的音樂還具有治療輔助的功能(比如降血壓什麼的)
其實我覺得聽歌聽得多的人的感情特別的細膩,特別是聽悲傷的歌的人,但這樣的歌聽多了可能會變得多愁善感,這樣看一件事情的角度也往往會變,老是從悲觀的角度看(說的有點誇張,但是確實長期的話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所以建議其他的歌也要聽聽...
⑺ 長期聽音樂的好處
人在聆聽環境音樂時可以減輕主觀疲勞感,變得舒心放鬆,從而改善與主觀情緒變化有關的自律神經功能。
音樂吸引了患者的注意力,減輕了他們的壓力和焦慮,起到鎮靜、舒緩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可以將音樂納入臨床治療中,有望緩解患者痛苦,幫助他們積極應對疾病。
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消除緊張、焦慮、憂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音樂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調劑品,聽音樂不僅可以讓我們忘記一切煩惱,使心靈獲得寧靜和愉悅,對我們的健康也有著意想不到的好處。
(7)多聽音樂好嗎擴展閱讀:
音樂療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出現共振現象,這種共振可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中,人體會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這種物質可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
⑻ 多聽音樂好嗎
~聽音樂可以陶冶情操,
加以修養~讓人有內涵,使人更有魅力...
⑼ 多聽音樂有哪些好處
音樂與人類的健康也有關系 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證實,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還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國一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於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據德、意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音樂治療法已經在很多國家盛行,醫學界通過臨床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誘發睡眠等,都很有實效。在生理上,音樂能引起呼吸、血壓、心臟跳動以及血液流量的變化。有一些類型的音樂還能刺激身體釋放一種內啡呔天然鴉片制劑,可達到松馳身心和紓緩疼痛的效果。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不久,英、美、日等國有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飯後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患高血壓病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以至恢復正常。 人體為什麼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密切的關系。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的感覺。 西方人士認為聽西方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效果最佳。有的專家指出,舒伯特的音樂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扎特音樂能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說,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 中國醫學界對於音樂產生的養生療效,也有廣泛的研究。根據中醫的學說,中國五音(宮、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處。如宮音雄偉、寬宏,具「土」之特性,可入五臟中的「脾」;商音清凈、肅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屬「木」,可入「肝」;徵音屬「火」,可入「心」;羽音屬「水」可入「腎」。五音和五臟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經由「五行」而彼此產生作用。 西方所謂的「恰當的音樂環境」,東方就是依據個人的體質去選取,如「火」型人宜選「水」樂來減少浮躁的情緒,「水」型人宜聽「火」樂可增強腎的功能,「木」型人處事優柔寡斷,可聽「金」樂以激勵自己。 然而不是所有的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對3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穩愉快;以演奏現代樂曲或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70%以上的人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還有人對一些音樂愛好者作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的關系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里,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據說是長期聽這種音樂,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強烈的刺激,甚至破壞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