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內蒙古民歌《牧笛》,誰有F調的移調鋼琴伴奏五線譜正譜一個月後我考試要用,最好有鋼琴伴奏的錄音
要找考試標准正譜你就在淘寶去找 那間 店鋪 【打譜專業戶】哪裡的伴奏是星海內部資料,,專供學生考試用的,那個伴奏的錄音你讓你的老師彈好錄下來不就行了么
❷ 內蒙古音樂類統考鋼琴曲目的難度范圍是什麼誰能解答一下,謝謝
一直都是存在的
❸ 內蒙古的民歌--長調
蒙古族長調是一種具有獨特演唱方式的歌種,它集中體現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色與特徵,並與蒙古族的語言、文學、歷史、宗教、心理、世界觀、人生觀、風俗習慣等緊密相連。
繼我國的古箏、崑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項目後,蒙古族長調又被列為新的中華民族民間文化代表作,被國家推薦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發展軌跡
中國文化部與蒙古教育、文化和科技部2004年6月7日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簽署了兩國《關於聯合申報蒙古族長調民歌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協議書》。目前兩國正在准備申報材料,不久將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蒙古族長調民歌,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蒙古國境內,除聯合「申遺」外,中蒙兩國已經承諾將盡快作出蒙古族長調民歌十年行動計劃採取保護措施。
蒙古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民歌由馬頭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長調一般為上、下各兩句歌詞,演唱者根據生活積累和對自然的感悟來發揮,演唱的節律各不相同。長調歌詞絕大多數內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發展軌跡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
★一代歌王哈扎布
談長調,不能不談一代歌王哈扎布,這在業界已成不爭的事實。
1922年,哈扎布出生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自幼就顯露出過人的音樂天賦,12歲時,在旗里祭敖包之後的那達慕上,同時得了賽馬第一和歌唱第一,19歲時成了蒙古王爺的王府歌手。
我區著名音樂大師莫爾吉胡告訴記者,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在烏蘭夫同志的親自主持下,哈扎布參加了錫林郭勒盟文工團,在莫爾吉胡老師幫助下,調入內蒙古歌舞團,成為國家一級演員。
1996年,我國著名詩人席慕蓉在拜訪哈扎布後,為其演唱的蒙古族長調而深深傾倒,曾寫文如是贊美:他的歌聲橫過草原,天上的雲忘了移動,地上的風忘了呼吸;氈房裡火爐旁的老人忽然間想起過去的時光,草地上擠牛奶的少女忽然間忘記置身何處;所有的心,所有靈魂都隨著他的歌聲在曠野里上下迴旋飛翔,久久不肯回來……
對於長調,除了一代歌王哈扎布之外,在國際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還有很多。我區著名音樂人柯沁夫認為,草原長調民歌,作為一種歌唱藝術早在18-20世紀初就開始呈現出高度發展的繁榮。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幾乎沒有不唱或不會唱長調的。他說,好的優秀歌手會受到尊重和禮遇,著名歌手會受到特別的尊重和禮遇。其中,著名歌手達木汀有幸於20世紀30年代錄下一首《聖主成吉思汗頌》,其高音假聲——舒日亥,能輕松自如唱出常人難以想像的高音。當代歌王哈扎布《小黃馬》的高音區演唱亦令人拍案叫絕。1955年,「長調歌王」寶音德力格爾以一曲《遼闊的草原》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奪得金牌,傾倒世界級音樂大師與各國青年。評委之一、著名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稱其是「罕見稀有的民音女高音。」繼之,蒙古國女高音長調歌唱家諾日布班孜德連續兩次在亞洲和世界比賽中奪得桂冠,獲得「亞洲歌王」稱號。這表明,蒙古族長調牧歌已經達到了很高層次,是可以同義大利美聲唱法爭芳斗艷的一種聲樂藝術。
柯沁夫認為,高度的藝術性必須有高度的科學性相伴。一代歌王哈扎布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以「草原抒情男高音」而蜚聲於國內外。70年代末,年近古稀的鄂爾多斯長調民間歌手扎木蘇震驚了北京舞台,在音樂理論界、聲樂界、教育界引起轟動和驚嘆。許多專家高興地稱贊為「草原美聲唱法」,他被請到中國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講學。著名聲樂大師沈湘親臨現場聆聽他的演唱。90年代初,80多歲的扎木蘇歌喉依舊,充分顯示出堅實而科學的歌唱功底。這充分說明,長調演唱藝術不僅有它獨特美學本質及其風格,而且具有獨特而科學的歌唱技術。
★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
傾心聽一曲長調牧歌,猶如站在蒼茫草原向大自然傾訴體驗。這種藝術境界,被諸多音樂學家、歌唱家稱之為「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而美學家則稱之為「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統一」。這種情景交融、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獨特意境和神韻,在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今天,更為突出顯示出蒙古族長調民歌高度的美學價值。
據了解,蒙古族復音音樂潮林哆,只要有一人領唱長調旋律,三五個人以持續低音潮爾,就會產生庄嚴肅穆、聲勢浩大、輝煌壯麗的氣勢;而一首馬頭琴民間獨奏曲《走馬》,就會有排山倒海之氣概。二者均能使人產生一種雄渾壯美的崇高體驗。長調牧歌的典範之作《遼闊的草原》,音樂語言、曲式結構都是簡潔精練的,全曲只上下兩個對偶樂句旋律,但卻熱情奔放,達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統一,同樣給人以遼闊、豪放的陽剛之美。古老的宴歌《六十個美》,僅在一首單樂段淳樸的歌曲中就唱出六十個美的事物。歌中列舉了草原土地、生命青春、牛羊駿馬、候鳥鴻雁、陽光雲靄、明月繁星、山的景色、海的風光、怒放的鮮花、清澈的流水、彈撥的琴弦、嘹亮的歌聲、父母的恩情、弟兄的情義、長者的訓導、天下的太平……這首歌簡直是一本絕妙的思想品德和美育的教科書,美學價值和教育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我區著名音樂人柯沁夫認為,正因如此,蒙古族音樂愈來愈受到我國各族人民的喜愛,並以驚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各民族音樂學子、專家走進草原,走近蒙古族。辛滬光、杜兆植、呂宏久、那日松等,許多著名音樂家就是這樣,他們學會了蒙文蒙語,甚至起了蒙古人的名字,找到蒙古族生活伴侶,吃著蒙古奶食……全身心地融入蒙古族音樂文化乃至蒙古民族之中,把美麗青春、畢生精力、才智都無私地奉獻給草原,奉獻給蒙古族音樂事業。
★長調民歌的歷史淵源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產生於我國南北朝時期膾炙人口的敕勒歌,高度形象地勾勒出北方草原的壯麗圖畫,在被這首詩中描繪的美景陶醉之時,我們自然會聯想起這「穹廬」之中與詩相伴的「歌」來。
蒙古族長調民歌的淵源是什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李世相是我區第一位出版蒙古族長調專著的研究人員。對於長調民歌的歷史淵源,李世相認為,從目前掌握的史料及蒙古學研究成果來看,蒙古族音樂發展史可以宏觀角度劃分為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即山林狩獵音樂文化時期、草原游牧音樂文化時期、亦農亦牧音樂文化時期。
李世相告訴記者,公元7世紀前,蒙古人祖先一直在大興安嶺山脈與額爾古納河流域生息,生產方式以狩獵為主。在漫長的生活歲月里,蒙古人創造了自己富有狩獵特色的音樂文化,如狩獵歌舞、薩滿教歌舞等。一般來講,這一時期的音樂風格以短調為代表,民歌具有結構短小、音調簡潔、節奏明了、詞多腔少等特點。整體音樂風格具有敘述性與歌舞性,抒情性較弱,這也是原始時期人類音樂藝術的共同特徵。從現有資料可以看到,一些明顯帶有這一時期音樂文化特徵的蒙古族民歌,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追獵鬥智歌》、《白海青舞》。
公元7世紀起,生活在我國東北部額爾古納河沿岸以狩獵為生的蒙古族,開始走出山林逐漸西遷踏上了蒙古高原,在形成游牧生產方式的同時逐步強盛起來。公元1206年,蒙古族偉大的歷史人物成吉思汗統一北方草原蒙古各部之時,宣告了蒙古民族正式登上北方草原的歷史舞台,順歷史潮流自然成為北方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族在接過北方草原文化的接力棒後,以自己的方式為其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動力,使北方草原音樂文化迅猛發展。伴隨著狩獵生產方式向游牧生產方式的轉變,音樂風格也發生了從短調民歌向長調民歌風格上的演變,形成了蒙古族音樂史上的草原游牧音樂文化時期。
李世相認為,草原游牧時期的音樂文化現象是極其復雜的,從音樂形態學角度上看,此時期既保留發展了狩獵時期的短調音樂風格,又逐步創新形成了長調音樂風格。就長調民歌本身而言,此時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由簡至繁、由低至高的繼承發展過程。因此,從公元7世紀至公元17世紀的千年歷史中,蒙古族民歌發展的總趨勢可概括為:以短調民歌為基礎,以長調民歌為創新,長調民歌逐漸佔主導地位的時期,也是蒙古族整體音樂文化風格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
李世相介紹說,大約自公元18世紀(清朝中後期)起,隨著歷史變革及發展,北方草原與中原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增強,各民族間的融合交流步伐加快。中原地區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也滲透到部分北方草原,文化交流
更為頻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短調敘事歌、長篇說唱歌曲等又得到了新的發展,形成了蒙古族亦農亦牧音樂文化時期。這一時期的音樂風格特徵可概括為:短調民歌重獲新生快速發展,長調民歌保持特色更加成熟。
★長調情感內向抒情
蒙古族的長調,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不太熟悉的人,往往認為蒙古族音樂(民歌)也應像其外在性格那樣,總是鏗鏘有力充滿著驃悍氣息。對此,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李世相認為,這實在是一種誤解。
李世相告訴記者,蒙古族民間有許多這樣的諺語:「牙齒掉了咽到肚裡,胳膊斷了藏在袖裡。」這種內傾性格體現在蒙古族民歌乃至整個藝術審美觀念上。
「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一般都有「驍勇善戰,粗獷豪放」的認識,卻很少了解其「情感細膩,善良多憂」的另一面。如果將粗獷豪放視為外在性格,那善良多憂則是內在性格,這一陰一陽恰好形成互補。這種內在性格更多的是表現在蒙古民族的音樂藝術中,因此,就不難理解蒙古族民歌的「慢多快少,憂多樂少」的表象,而長調歌種的內在抒情性表達方式的形成也就有了必然性。
★愛是長調根本主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愛就沒有人類世界,更不可能產生藝術。但因各民族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及生存環境的差異等,對愛的表達方式也自然不會一致。
李世相認為,蒙古族的生存環境歷來是地廣人稀,加之游牧的獨特生活方式,使他們對愛有著自己的思考,對愛的表達也有著獨特的方式,長調民歌即是在這種愛的原動力作用之下產生與發展的。因此,長調民歌中無時無刻不體現著這種愛的本質與內涵。
❹ 鋼琴曲內蒙民歌的五線譜的有的音符上畫了條短粗的黑線是什麼意思啊希望名人指教!謝謝!
問題問得不是很明確,描述得再詳細一點就好了。
如果短粗的黑線是平行的,是保持音記號,表示彈奏時要保持足夠的時值和力度;如果短粗的黑線是斜向的,則是震音記號,表示一個或幾個音快速交替奏出。
❺ 好聽的內蒙古歌曲
新歌贊草原的十大金曲,德德瑪的《我的根在草原》,《草原橄欖綠》,詞也回寫的相當美答,不聽經典不知草原的遼闊、草原的美。
搜索一下騰格爾、德德瑪、齊峰、龍梅、哈琳、布仁巴雅爾的歌曲聽聽。
《草原橄欖綠 》
---獻給守衛內蒙古草原的武警衛士
朝霞留彩的地方有一簇簇橄欖綠
草原安寧有我青春的步履
戰士的責任凝結在神聖的哨位
披星戴月數風沐雨我從不有停息
牧歌悠揚的地方有一簇簇橄欖綠
草原和諧有我青春的旋律
戰士的忠誠心系著邊疆的安危
摸爬滾打撒血流汗我無怨無悔
橄欖綠啊 草原的橄欖綠
我的血脈融入這深情的土地
橄欖綠啊 草原的橄欖綠
遼闊的草原與我相應生輝
奶茶飄香的地方有一簇簇橄欖綠
草原騰飛有我青春的華麗
戰士的奉獻維護了社會的繁榮
灑下摯愛甘當先雄我英勇無敵
橄欖綠啊 草原的橄欖綠
我的血脈融入這深情土地
橄欖綠啊 草原的橄欖綠
遼闊的草原與我相應生輝
雖然也思念父母兄弟
雖然也眷戀著故鄉的美麗
我日夜守衛的草原 草原
衛士的心永遠熱戀著你
雖然也思念父母兄弟
雖然也眷戀著故鄉的美麗
我日夜守衛的草原 草原
我永遠永遠熱戀著你
❻ 內蒙古有那些長調民歌最少5項要歌名歌手
歌曲:《蒼老的大雁》 Obugen Xibuu (錫林郭勒盟長調民歌)
演唱: 哈扎布 (蒙古族長調大師)
歌曲:《都仁扎那》Duuren-zaan (錫林郭勒長調民歌)
演唱: 扎格達蘇榮 (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歌唱演員)
歌曲:《金色聖山》A ltan-goviin-shil (阿拉善長調民歌)
演唱: 阿拉騰烏拉 (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烏蘭牧騎歌手)
歌曲:《清涼宜人的杭蓋》Seruun-saihan-hangai (錫林郭勒長調民歌)
演唱: 莫德格 (蒙古族長調大師)
歌曲:《小黃馬》 Jaahan-sharga (錫林郭勒盟長調民歌)
演唱: 達瓦桑布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歌唱演員)
《遼闊的草原》
歌曲:《遼闊的草原》 Saruul tal (呼倫貝爾長調民歌)
演唱: 寶音德力格爾 (蒙古族長調大師)
《孤獨的白駝羔》
歌曲:《孤獨的白駝羔》Onchin-tsagaan-botgo (阿拉善長調民歌)
演唱: 阿拉坦其其格 (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歌唱演員)
歌曲:《佳呼艾》 (呼倫貝爾長調民歌)
演唱: 布仁巴雅爾
歌曲:《鋼嘎哈拉》Gangan-har (蒙古族長調民歌)
演唱: 諾日布班茲德 (蒙古國功勛歌唱演員)
歌曲:《走勢強勁的馬》Heshegdel-saitai (錫林郭勒長調民歌)
演唱: 達瓦桑布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歌唱演員)
歌曲:《班禪寺》 (伊克昭長調民歌)
演唱: 烏雲蘇都 (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歌唱演員)
❼ 蒙古族的歌曲
蒙古歌曲有《嘎達梅林》、《達那巴拉》、《牧歌》、《思鄉曲》、《金杯》、《森吉德瑪》、《桑塞瑪》、《諾恩吉亞》、《紅酒》、《四海》、《走馬》。
1、《嘎達梅林》是一首很古老的蒙古族民歌,由蒙古族作曲家三寶擔綱創作,蒙古族歌手騰格爾演唱。這首歌也是導演馮小寧執導的電影《嘎達梅林》的同名主題曲 。
2、《牧歌》是一首內蒙古民歌,蒙古族青年歌手、天籟女聲阿木古楞在2015年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歌王比賽六進三強之時演唱了這首《牧歌》。2016年山西衛視《民歌春晚》高保利、阿木古楞改編並合唱了《牧歌》。
3、《森吉德瑪》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流行於內蒙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森吉德瑪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
4、《諾恩吉雅》是內蒙古奈曼旗民間流傳的一首科爾沁民歌, 長達三十段,現已搜集整理的有十六段。歌中描述了美麗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諾恩吉雅遠嫁他鄉的凄婉故事,展示了古老草原悠遠的歷史與獨特風俗民情。
5、《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鄉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題音樂來自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
❽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5級考試曲目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教程 第5級
第5級
基本練習:音階 琶音
練習曲:
練習曲Op.748 No.19 車爾尼
練習曲No.8 卡多薩
練習曲Op.636 No.5 車爾尼
練習曲Op.61 No.21 貝倫斯
練習曲Op.299 No.11 車爾尼
復調樂曲:
前奏曲-選自《組曲》No.5C大調 普賽爾
二部創意曲No.13 巴赫
庫朗特舞曲 選自《法國組曲》No.2 巴赫
阿勒曼德舞曲 選自《組曲》No.16 亨德爾
小前奏曲 巴赫
二部創意曲 No.10 巴赫
二部創意曲 No.14 巴赫
大型樂曲:
奏鳴曲K.545 第一樂章 莫扎特
小奏鳴曲Op.36 No.5 第一樂章 克列門蒂
奏鳴曲K.545 第三樂章 莫扎特
D大調奏鳴曲 第三樂章-終曲 海頓
G大調奏鳴曲 第一樂章 海頓
小型樂曲:
紀念冊的一頁Op.12 No.3 格里格
搖籃曲 舒曼
五聲音階曲調 巴托克
在夜晚Op.88 No.2 霍夫曼
美國歌曲 於勃
圓舞曲 肖邦
西班牙舞曲 肖斯塔科維奇
游擊隊之歌 賀綠汀原曲、李肇真編曲
舞曲 選自《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桑桐
玩球 選自《雜技速寫組曲》黎英海
阿巴夜會 選自組曲《巴蜀之畫》黃威虎
舞劇《白毛女》選曲 嚴金董等原曲、譚露茜編曲
❾ 內蒙古歌曲特點
蒙古民歌從音樂特點來講,大致分為」長調「和」短調「兩大類。
1、長調民歌。長調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有較長大的篇幅,節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並有獨特而細膩的顫音裝飾。長調民歌用蒙古語歌唱,其節奏舒緩自由,字少腔長,且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
2、短調民歌。與長調民歌明顯不同,短調民歌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短調一般兩行,有韻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短調民歌流行於蒙漢雜居的半農半牧區。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
流行的有《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美酒醇如香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等。 短調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區其他農業和半農半牧區的民歌,都是短調民歌。短調民歌也叫爬山調,山曲兒,多用漢語演唱。
(9)內蒙古民歌鋼琴曲擴展閱讀:
蒙古族民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也是蒙古族整個文學藝術的主流。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傳統生活方式,也是游牧文化基礎。蒙古族民歌乃是最生動、簡便,最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一部蒙古音樂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蒙古民歌歷史。
著名蒙古歌曲有 《嘎達梅林》、《達那巴拉》、《牧歌》、《萬麗》、《金杯》、《森吉德瑪》、《桑塞瑪》、《諾恩吉亞》、《紅酒》、《四海》、《走馬》、《小黃馬》、《遼闊的草原》、《遼闊富饒的阿拉善》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古族民歌
❿ 跪求一首蒙古或內蒙古歌曲歌名
我不明白你的樂府 不過我推薦幾個你聽下 看是不 齊峰的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高原紅 卓瑪,再有就是為內蒙古喝彩了 這幾首是很受歡迎的 你參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