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的簡述
「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兩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是華麗、輝煌的,這首第二號是抒情而充滿詩意的,狂想曲型的。
B. 鋼琴彈得很好的請,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
http://server3.pianosociety.com/protected/liszt-horowitz-rhapsody-2-gan.mp3
這個抄就是。
下載或視聽有襲什麼問題的話可以通知我,我會幫你想辦法的。:)
音樂與作曲技術(團隊)-Sphalerite
C. 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樂章
共6個部分: 是全曲的頂峰。先是木管樂器與鋼琴糾纏,經過短笛的活潑與鋼琴以急速上行下行之後,雙簧管緊密進行,再傳遞給各樂器,鋼琴進入,最後以回想第五部分進行曲的節奏而告終。
D. 李斯特的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 鋼琴學到什麼程度的人才能彈
至少十級,還要有一段肖邦,拉赫的積累,李斯特曲子很難,你鋼學鋼琴先別想這個,練好基本功,望有助
E. 李斯特的安慰曲第二號(鋼琴) 寫作背景演奏的感情、技巧
話說只看見安慰 第三首~~餓~~
李斯特為鋼琴而作的《6首安慰曲》,S172,作於1849-年,這6首安慰曲的形式為夜曲。
安慰曲第三首,匈牙利狂想曲之十二,回憶,根據歌劇《諾爾瑪》改編的幻想曲,根據歌劇《唐璜》改編的幻想曲,根據歌劇《利戈萊托》改編的幻想曲愛之夢之三、安慰曲之三、梅菲斯特圓舞曲、威尼斯與拿波里、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等。
這是霍洛維茨演奏版本 。
李斯特擅長的,是由桀傲到馴服的來回搖擺,大起大落中謀其平衡,但他要把心中月夕花朝吐露出來時,那柔情詩意絕不在肖邦之下。按照今人普遍的臆測,作為鋼琴家的李斯特當年天馬行空的氣概,一個世紀後在霍氏身上重現了,其轟動的效應則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而霍氏彈李斯特的作品,風格上合拍與否的問題根本不在我們懷疑之列,20世紀彈李斯特而得其神韻的高手實在也沒有幾個,真正石破天驚、胸次高蹈且又將李斯特溫情脈脈那一路抒發得雋永蕭爽的,依舊只有霍氏。
霍氏1977年彈B小調奏鳴曲(RCA)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無愧於「神乎技矣」的評價,然而所感受到的心靈的激盪又決非僅僅來自表情與音色變化上極度的誇張,那滿天星斗都被攪得放出萬道光芒的表象背後,自有一股襟懷磊落,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的豪氣,霍氏與李斯特神交的支點,恐怕在此。
霍氏將李斯特彈出勾魂魔力的,是短小的第三號安慰曲,DG「最後的浪漫主義」和RCA的李斯特專集里各有一個錄音收入,似乎DG版更意味深長些。一直覺得像「愛之夢」之類由霍氏來彈也許會意境不俗,但他並無錄音傳世,可見他有他的選擇原則。莫斯科音樂會上他彈過一首「彼特拉克104號詩篇」,可能在他眼裡,此曲所體現的愛意,才更富夢幻色彩。
F. 李斯特的超技12首鋼琴曲分別叫什麼名字
第一首:Prelude.presto 前奏曲
此曲非常的短,一分鍾左右,引子主題。
第二首:Molto vivace 甚快板
這是比較平緩、沉悶的一首,兩分多鍾,顯然已經有切入正題的跡象。
第三首:Paysage.Poco adagio 風景
旋律比較優美的一首。雖標為風景,可節奏還是比較壓抑。象策馬慢行於田園鄉下。結尾處略有小高潮。音樂充滿了作者無數的"捫心自問"的感覺。
第四首:Mazeppa.Presto 馬捷帕
開始有標準的李斯特風格,演奏者也必須開始炫技,因為難度加大。有大量的裝飾音。一共有七分多鍾中段旋律有些高雅的傷感,平靜而又憂傷。最後復轉入激烈。
第五首:Feux follets.Allegretto 鬼火
果然非常詭異神秘的一曲!單一主題,用長調。有大量重復的音。比較短,只有4分多鍾。曲子蘊涵嘲諷和一種不知名的鄙視
第六首:Vision.Lento 幻影
比較單調,節奏激盪但不快。這一曲是為整個練習曲進入高潮的鋪墊。中段音樂比較靈活,如果看現場,可以看到演奏者翻飛的手指,像幽靈在跳舞。後段越來越快,音調也越來越高。最後在最高處嘎然而止。
第七首:Eroica,Allegro 英雄
這是悲劇的英雄,但依然讓人無限崇拜。近5分鍾長。琴聲如歌如泣。低沉的音樂永遠也掩蓋不了英雄眼神中的希望和怒火。最後給人以光明,音域一下子開闊。這一曲旋律非常優美。
第八首:Wilde jagd.Presto furioso 狩獵
高潮之一。演奏難度非常大的一首。一直非常快,非常激烈。但快速卻依然優美,讓人如醉如痴。音樂中似乎不光有狩獵,還有風景如畫的描寫。真正的讓人身心放鬆。這也是旋律非常優美的一曲。
第九首:Ricordanza.Andamtino 回憶
兩首最有名的超級練習曲之一。柔情綿綿,平靜得近乎沉默的回憶。有11分鍾之長。有一段極浪漫的旋律被人稱為"古典音樂中最美的一小節"。這是對過去美好的留戀和回憶,絲毫不帶任何不愉快的幻想。
第十首:Allegro agitato molto 激動的快板
非常精彩的一首,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一首。基辛也最喜歡這首。鋼琴的音色之美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這是夾在兩首最高潮音樂之間的一首,因此在主題上可以說是什麼都有,有一種無言的上進心支配著作曲者。
第十一首:Harmonies soir.Andantino 黃昏的和諧
最有名的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一開始比較慢,象要訴說一件事。然後卻突然沉默不語,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級的音樂來傾訴。這是整個超級練習曲的最高潮,是聽覺上的最高享受。一層層的推進,又一層層的返回,不同的感受接踵而來,讓人不忍離開這一段音樂。然而最後還是結束了,非常平靜地結束了,但有一種意猶未盡的余溫在那裡,而那個音節也非常特殊,簡單卻溫柔。讓人更是無法舍棄。這首練習曲是李斯特音樂的極致,讓一切語言成為多餘,但它解決了一切問題,剩下的只有無比的美妙。
第十二首:Chasse-neige.Andante con moto 除雪
結尾音樂。名字非常優美,那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一點也沒有寒冷的感覺,惟有追逐下雪的快樂和空洞無邊的激情!
G. 李斯特的曲子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 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於匈牙利雷定,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 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 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本人則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 他也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作曲方面,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發展了 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 浪漫主義原則。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瑪捷帕》、《普羅米修斯》等十三部 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級練習曲等,大大開拓了鋼琴音樂的表現力。 一、與名人有緣的兒童 李斯特年僅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才。為了李斯特的進一步深造,父親 變賣家產,湊了一些錢,全家遷居維也納。一家三口在維也納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們擠在一間小屋內, 靠打工勉強維持生計。 為了學琴,李斯特的父親為他聘請了著名的鋼琴家車爾尼作為教師。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課, 每次來回都要步行兩個多鍾頭,但十歲的李斯特不辭辛苦,從來沒有間斷過鋼琴課。車爾尼也十分欣賞 這位刻苦的學生。 兩年後,李斯特的鋼琴技藝突飛猛進,他已經可以在維也納舉辦音樂會了。有一次,他的演奏會 觀眾中出現了一位全聾的老人,這位老人雖然無法聽見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靈似乎感受到了這位少年 天才的偉力,於是老人在演奏會結束之後,熱情地摟住這位「神童」,親吻了他的額頭。這位老人正是 音樂大師貝多芬,而這一珍聞則上了當時歐洲的各大報紙,使十二歲的李斯特一時名揚全歐。 二、「精神上的孿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開朗、熱情,交遊廣闊。他在巴黎時,經常與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來往,他們 都具有人道主義思想,追求平等、博愛、自由,在藝術上主張革新。相似的世界觀和藝術觀,使二人 十分投機,雨果總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個欣賞者,而李斯特也經常第一個欣賞到雨果的文學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幾首就是根據雨果的詩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詩,也是從李斯特的 旋律中得到靈感而寫出來的。難怪後人將這兩位藝術家稱為一對「精神上的孿生兄弟」。 三、慈祥的鋼琴大師 一天,李斯特路過一個小鎮,恰逢小鎮舉行鋼琴演奏會,而演奏會的海報上公然說,這次鋼琴 演奏會的女演奏家是李斯特的學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為他不記得自己教過這樣一個學生。 為了弄明白這件事,他找到了這位女演奏家的住處,親自登門拜訪。 那位女鋼琴手是一個青年人,她見到李斯特後,大驚失色,撲倒在李斯特的腳下邊哭邊說: 「對不起! 先生。我實在不得以,才打了您的招牌,冒充了您的學生。可是不這樣做,人們怎麼會來聽 我演奏呢?」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並沒有生氣,他慈祥地對女鋼琴手說:「請你彈一曲給我聽聽,好嗎?」 女鋼琴手感覺到李斯特這位大師並沒有什麼架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於是消除了緊張和恐懼的她, 帶著對李斯特的無限崇敬,全神貫注地彈起了自己的曲目。結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李斯特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熱心地為她糾正了幾處處理不當的地方,並進行了一些指點。 然後,李斯特微笑著對女鋼琴手說:「現在,我不是教過你彈琴了嗎?今後,你就是我的學生了, 你可以放心大膽地打我的招牌。」 一席話令女鋼琴手感動萬分,李斯特的寬厚、熱情、平易近人使她終生難忘。 四、「鋼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聽了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魔術師的演奏絕技以後,就下決心做鋼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他學慣用鋼琴去做那些輝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跡般的事情。他也寫一些過去從來也沒有人嘗試在 鋼琴上彈過的樂曲。他相信:沒有任何音樂是鋼琴這種他所熱愛和選擇的樂器所不能表達的。 他改編了過去曾經被人們寫過的幾乎一切種類的音樂,從大歌劇到貝多芬的交響曲。 當今,若要把一部貝多芬的交響曲豐富的音響改編成僅僅一首鋼琴曲似乎是一件可惜的事,但是那時 就不同了。人們沒有各種機器來給他們提供音樂——沒有收音機,沒有留聲機,沒有自動鋼琴, 只有各大城市能夠供養得起的歌劇團和交響樂隊,但是在較小的市鎮里只有鋼琴,而每年都有一些 著名的鋼琴家旅行中會停下來進行演出。李斯特認為:若為鋼琴改寫歌劇和交響曲,他就能把那些 可愛的旋律帶給那些本來永遠也不會有機會聽到它們的人。 當李斯特不過是一個男孩子的時候,他就開始從有旋風般急轉的西班牙舞蹈和殘酷、吸引人的 鬥牛場的馬德里,到北歐各國安靜的灰色鎮市,進行自己的旅行演出了。西班牙、義大利、瑞士、英國、 德國——無論哪個地方的哪一個鎮市,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看到漂亮的李斯特象老虎一樣悄悄地 走上音樂會講台,忽然猛撲到鋼琴上,從中抓出一些人們從未聽過的音樂。在巴黎,著名音樂家 如同五月里的知更鳥一樣多,可是李斯特還是成為他們中間的寵兒。夫人們敬慕他並在路上為他撒滿 鮮花;一個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財產送給他;一個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五、皈依宗教 李斯特晚年時,來到了羅馬,到那些美麗的古老教堂去禱告。在這里,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 音樂家們,曾經為歌頌上帝的光榮而完成了他們最好的工作;許多偉人和善人曾經也來此崇拜上帝。 早在李斯特作為一個十六歲的孩子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此時的李斯特就曾想做一個牧師。 但是教區里的一位善良的神父規勸他,認為他不應當浪費上帝賦予他的超群的音樂才能,於是他 暫時放棄了這一念頭。 而步入晚年的李斯特,認為自己既然已經老了,理所當然應該進入教堂,皈依基督。於是在晚年, 他便以「神父李斯特」之名為人所知。
作家生平作品:B小調鋼琴奏鳴曲 李斯特練習曲、交響詩《塔索》、第一鋼琴協奏曲、匈牙利狂想曲、愛之夢、前奏曲。
交響詩《塔索》,這是李斯特為紀念哥德誕生100周年而作的一部交響詩。托爾誇脫。塔索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詩人。他一生悲慘,曾因神經錯亂而被幽禁多年,晚年在義大利四處流浪,悲哀和勝利是這位詩人的兩種對照,該曲是哥德戲劇〈塔索〉的序曲,音樂則更多地接受了拜倫的詩篇〈塔索的衣訴〉的啟示。音樂取材於義大利威尼斯的船歌。這個船歌正是以塔索的著名詩篇〈被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的開頭幾句為歌詞的。
第一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 第一號 鋼琴協奏曲 作於1839年。本曲雖由四個樂章構成,但是各樂章必須不間斷地連續演奏,而且各樂章的主題也必須相互間保持極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本曲有著自成一體的特殊結構。在協奏曲中插入詼諧樂章而獲得成功的,也許這是絕無僅有的一首了。總而言之,整個樂曲在結構上非常緊密而周詳。但是各樂章的構成又都非常自由。這些特色,也許正是李斯特被世人視為是一個標準的「交響詩作曲家」 的緣由了。 此曲對演奏者的鋼琴技巧有相當高的要求,沒有深厚的功底,演奏者是無法演繹出輝煌的藝術效果的。鋼琴的各個聲部里都充溢著李斯特音樂所獨有的特性,不但與管弦樂充分地保持了抗衡、對立之勢,甚至主奏鋼琴具有足夠壓倒管弦樂隊的力量,這也僅有李斯特才能做到。在本曲中,管弦樂的處理法不但巧妙,而且慎重,尤其是當某種樂器獨奏時,還特別讓這一樂器顯出它的「室內樂特性」來。此外,第三樂章還運用了協奏曲歷史上罕見的三角鐵,其巧妙而恰到好處的用法,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這首鋼琴協奏曲常被冠以「三角鐵協奏曲」的別名。
匈牙利狂想曲 十九世紀的匈牙利民族處於奧地利帝國的統治之下。十九世紀中葉,在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下,匈牙利的民族解放運動曾一度風起雲涌,其間產生了革命家科蘇特(1802-1894)和偉大的詩人裴多菲等民族英雄。雖然這場民族革命最終遭到殘酷鎮壓,但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本曲作於1847年。青年時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響,寫出了不少蘊涵著斗爭性質的民族音樂,這首狂想曲正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本曲中使用了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 「查爾達什舞曲」的形式。傳統的「查爾達什舞曲」通常包括在節奏上存在鮮明對比的兩大部分-- 一種稱為「拉紹」(原意為「緩慢」),其特點是節奏緩慢,情緒莊重,多為慢板;另一種稱為 「弗里斯」(原意為「活潑」),其特點是節奏輕快,氣氛熱烈,多為急板。本曲就擁有對比明顯的這兩種段落,因而具有顯著的匈牙利民族音樂特徵。李斯特在本曲中傾注了鋼琴這種樂器的最華彩效果,使鋼琴各個音區的特色都得到最為完美的發揮。這里選用的是管弦樂曲改編版,用各種樂器代替了鋼琴的各個音區。
愛之夢(三首夜曲)作於1847年,鋼琴獨奏曲。正如副題所示的,這三首小曲頗具肖邦的「夜曲」風格。但此三曲並非一開始就為鋼琴而作,而是李斯特為德國浪漫派詩人弗萊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詩集《瞬間》里的著名抒情詩《愛吧! 你可以愛得這樣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獨唱用的三首歌曲」的聲樂曲譜。因此,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點放在旋律上,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原詩的理解。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為有名,直到現在仍然是各種音樂會上常演不衰的曲目。這首曲子通常被稱為《愛之夢第三首》,為優雅的快板,降A大調,6/4拍。開頭的甜美的旋律 貫穿整個樂曲,優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氣氛。
交響詩《前奏曲》,作於1848年,於1854年首演,並由作者親自指揮。「交響詩」這一體裁,正是李斯特首創的,而這部交響詩,又是李斯特十三部交響詩中最著名的一部。 這部交響詩的標題,是從法國詩人拉馬丁的詩篇《詩的冥想》中借用的。其內容是:「在死亡的一剎那,那無名的歌曲庄嚴的第一個音,我們的一生不就是它的一系列前奏曲嗎?……」雖然本曲與原詩存在著內容上的聯系,但李斯特和拉馬丁的作品在思想方面有著原則上的區別。李斯特肯定了人生,在交響詩中所表現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未來的探求。經過風暴、艱辛、斗爭、悲傷後,進一步肯定了人的力量的偉大,肯定了光明的前景。而拉馬丁的原詩則認為人生是走向死亡的一系列前奏曲,其人生態度是消極的。
回答者:GrrrPJM - 魔法師 四級 3-18 16:46
李斯特·費侖茨(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的創曲家、鋼琴演奏家,同時也是傑出的指揮家、音樂家教育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1811年10月22日生於匈牙肖普隆城附近的萊丁村。早在幼年時期,他就顯示出驚人的音樂天賦,歲時開始在正式的音會中演奏鋼琴。十二歲時在一次音樂會上曾根據貝多芬指定的主題作了令人驚奇的即席表演,受到貝多芬的贊賞。
李斯特的一生經歷了十九世紀的大半,在革命和反動勢力斗爭十分激烈、階級斗爭和民族獨立斗爭相交織的十九世紀歐洲政治社會生活中形成了李斯特的世界觀和藝術思想。青年時代的李斯特在巴黎廣泛地接觸到當代先進的知識分子,和雨果、繆塞、巴爾扎克、海涅、喬治·桑等都有交往,接受過聖西門的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法國的七月革命表示熱烈的支持,曾計劃以此為主題寫交響樂,對1834年裡昂紡織工人的起義寄予過深切的同情,曾寫了題名《里昂》的鋼琴曲。另外一方面,當他對當時的革命斗爭的失敗得不到正確的答案時,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到他晚年,終於走進了宗教的門檻。
鋼琴音樂在李斯特的作品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李斯特的鋼琴作品的風格是和他的鋼琴演奏的風格相一致的,這就是熱情、宏偉的氣勢而又具有富於詩意的描繪。他的豐富而獨特的表現手法使鋼琴音樂獲得了管弘光隊般的效果,大大擴展了鋼琴音樂表現生活的可能,因此他的鋼琴音樂在綱琴音樂藝術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1.匈牙利狂想曲五首
第二首
第六首
第十一首
第十二首
第十五首
2.練習曲六首
Db大調
森林的呼嘯
侏儒舞
瑪捷帕
英雄
f小調
3.帕格尼尼-練習曲四首
第二首 Eb大調
第三首 鍾
第五首 狩獵
第六首 a小調
4.波羅涅茲第二首,E大調
5.梅菲斯托圓舞曲
6.安慰 第三首
7.愛之夢 第三首
8.葬禮
9.裴特拉克十四行詩第104
10.婚約
11.威尼斯與那波利
第一首 威尼斯船歌
第二首 坎佐那
第三首 塔蘭台拉舞曲
12.弄臣
13.夜鶯
14.奏鳴曲,b小調
15.里昂
16.西班牙狂想曲
H. 李斯特最著名的幾首曲子是哪幾首
旅行歲月?只能說優秀,我在買李斯特全集之前,沒有看到哪本書里有這套曲子。回
最著名的曲子是最答早知道的(一般是這樣)。
這樣吧,分成最著名的、此著名的、普著名的:
一線:愛之夢第三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帕格尼尼練習曲《鍾》。
二線:超技練習曲;舒伯特改編;帕格尼尼練習曲《狩獵》;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
三線:旅行歲月;圓舞曲、夜曲、舞曲等。
說來奇怪,肖邦李斯特算是我很喜歡的作曲家了,但卻沒有莫扎特、貝多芬著名;但是作品的應用卻是前者的廣泛,後者的作品還是比較單一(個人感覺)。
I.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介紹
李斯特共作有兩首鋼琴協奏曲,這首第一號,降E大調,作於1839年,1855年2月17日在魏瑪的宮廷演奏會上,由李斯特演奏鋼琴,柏遼茲指揮首演。共4個樂章。
J.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演奏分析
《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C大調Op.15》作者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雖然於1801年3月由維也納的T.莫洛公司出版了分譜(被稱作Op.15),實際上卻是貝多芬的第三鋼琴協奏曲。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應該為1784年寫的一首充滿青春活力的降E大調協奏曲,但這首作品直到1890年才得以出版;而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於1801年底作為第二協奏曲出版(被稱作Op.19)。
這首《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於1798年在維也納完成,而其構思的時間可能更早。這首作品由作曲家本人在布拉格進行了首演(1798年),後來又由作曲家本人在維也納進行了演奏(1800年4月2日),採用的均為手抄譜。貝多芬在致萊比錫的布賴特科普夫與黑泰爾出版公司的一封信中稱,這首作品不是他寫過的最好的鋼琴協奏曲,並且補充說:「音樂界的一個好慣例就是要求人們將最好的協奏曲先雪藏一段時間。」
這首作品的初版上有這樣的標題:「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並獻給尊敬的奧德斯卡契公主的為二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二長笛、二雙簧管、二單簧管、二大管、二小號和定音鼓而作的鋼琴協奏曲,作品15號,由維也納的T.莫洛公司出版(出版號:153 NA 1107)。」
這首鋼琴協奏曲的總譜直到1834年底才由敦斯特出版,而且印刷質量欠佳。不久後,維也納的托比亞斯·哈斯林格公司也出版了總譜。其他版本的總譜包括:萊比錫的彼德斯版(1861年),布賴特科普夫與黑泰爾公司版(1862年,收錄在其出版的貝多芬作品全集中),以及奧伊倫堡1922年出版的袖珍總譜版,即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帶前言的重印版本。
這部作品的原稿現收藏於柏林的普魯士國家圖書館的音樂部中,上面的鋼琴獨奏部分留有許多空白之處。這是貝多芬的習慣做法,他總是一直要等到出版時才將它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