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月光奏鳴曲鋼琴譜 貝多芬 原版 第1,2,3的樂章都要
可以明確告訴你,網上沒有。
Ⅱ 貝多芬第十五道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曲式分析
在這個樂章中,是貝多芬堅強天性風格的體現,它充滿了幻想與幽默,含有詼諧性的要素,在極快速度的范圍內稍帶著漸慢的幽默,使其音樂的表現更富光彩。主要動機充滿焦躁之情,也只有粗野的外貌,似乎是非鋼琴式的,與猛烈地顯示前進動力的主要主題相比時,副主題又顯得多麼崇高、庄嚴、悲愴,帶有精神勃勃的剛毅性質,展現出平靜撫慰般的音響。樂章的樂念極美,很有感召力,非常富於獨創,形式上也十分緊湊簡潔、結構良好,內在的力量和深刻的含義與熾烈的熱情和堅毅的意志結合在一起。
這首手法極為簡潔的奏鳴曲式終曲充分顯示了貝多芬在作曲上更加精煉了,這樣優異的手法,被視為是《第五交響曲》的先驅之作。根據主要動機寫作的,只有11小節的展開部末尾,那猛烈的「命運動機」已經清楚地敲響。這一終曲是貝多芬努力創作的探索和激動人心的見證,到處是聽覺頑強探索的嘗試,它確實展現了貝多芬天才的稟性——高度分寸感的結合、苦難和歡樂的想像、苦難與緊
張的探索。
這一樂章明顯含有詼諧曲的要素和多彩的暗示,其內容正如貝格評論的那樣:「它蘊含著遠為表面上看到的多得多的東西,象一首謎語,藏著騷動和怨訴。」蘭茲卻在終曲中發現其中電光形的旋律,就象「陰沉的雷雨之夜的閃光。」安·魯賓斯坦形容這個終曲「非同一般的緊湊和強烈。」按照羅曼·羅蘭的看法,這兒感情「在旋轉……內心的驚慌,不正規的對比……尖銳的停頓……這些預示
了《月光》、《熱情》終曲中的暴風雨。」
正確地理解第五奏鳴曲的終曲,可以把它看作是貝多芬未來宏偉構思的靈感草圖,它的幅度、激情是真正貝多芬式的,它具有沉著的態度、自製力的高潮,到處可以覺察到貝多芬在努力嘗試和捕捉創作意識中形成的影像。
Ⅲ 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曲式分析,要描述出結構圖示。
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呈示部1-31小節,主部1-16小節主調F大調,連專接部17-22小節,副部23-27小節屬調C大調,結束部28-31小節。展屬開部被省略了,直接進入再現部,主部32-47主調F大調,再現部的鏈接部省略了,直接進入副部,副部48-52主調F大調,之後所有的是結束部。
Ⅳ 求 貝多芬 第十鋼琴奏鳴曲Op.14 之2 第二樂章的鋼琴譜,pdf版本。謝謝
我這兒三個樂章都有,但不是pdf格式的,樓主湊合回著用吧答
http://www.gangqinpu.com/html/10972.htm
Ⅳ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 OP.2NO.1 第二樂章 曲式全分析——小弟謝過、
就5分就全分析啊?大哥你玩我呢?中央音樂學院出過一本Beethoven32首奏鳴曲注釋,你買一本吧!
Ⅵ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4no1第二樂章曲式結構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op14no1曲式分析
跪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4No.1第二樂章的曲式分析 急~~!!!寫回答有獎勵
跪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4No.1第二樂章的曲式分析 急~~!!!
我來答有獎勵共1條回答
szszclassical
2017-11-25
第二樂章 小快板 (Allegretto) e小調 3/4拍子 復合歌謠曲式
1.主歌謠曲式(1—62)
(1—16)第一部分(主要主題) (e)
(17—32)中間部分
(33—51)第三部分
(在原調上)
(51—62)結尾句
2.三聲部分(63—100)(Maggiore)
(63—78)第一部分(中段主題) (c—G)
(79—88)中間部分
(89—100)第三部分 (e)
3.主歌謠曲式的再現(1—62)
4.尾聲(101—112)
Ⅶ 求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 op2 no1 第三樂章 樂譜
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 op2 no1 第三樂章
Ⅷ 琴譜-第十九鋼琴奏鳴曲-(Op.49 No.1)第二樂章-貝多芬
http://www.gangqinpu.com/HTML/2091.htm
第4頁開始第二樂章……OMG沒想到專居然我還屬彈過……
Ⅸ 貝多芬 《第2鋼琴奏鳴曲》第2樂章 曲式分析
第二樂章熱情的廣板 (Largo appassionato) D大調 3/4拍子 較低等級的迴旋曲式(兩個插部)
1.(1—19)主要主題 (D)
2.(20—31)第一插部 (b一主音調)
3.(32—50)主要主題的第一次再現 (在原調上)
(50—67)第二插部 (d一bB)
(68—75)主要主題的第二次再現
(75—80)尾聲
第二樂章
此廣板樂章雖然有熱情地(Appassionato)的記號,但是其實並沒有激昂的感情,它是一首充滿了宗教性氣氛的優美音樂,具有更多純貝多芬式的特徵。這是貝多芬初次寫出的、令人深受感動的著名樂章,在無限的美好中又給人餘音繞梁之感。
樂章雖然極其單純,但卻充滿了無限的余韻與豐富感。樂章織體緊密和豐滿,積極活躍的節奏因素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背景融成整體,鮮明地表達了歌唱性,這是純智慧的靜思,這是貝多芬式的早期範例。樂章的形象極有個性特點,感情的流動較為細膩,層次對比也極為豐富,主題以它聚精會神的合唱性作為核心動力。迴旋曲的主題雖然多是優美、單純的音階式旋律,卻充滿著感人心弦的表現力,音樂完全是通過演奏的力度——突然的sf、ff和pp的急劇變化,使音響逐漸高漲地表現出來,而連奏佔了主要地位,更顯得莊重、嚴肅。難怪安·魯賓斯坦發現這兒是「創作和音響的新的世界」。
這一樂章已經是貝多芬奏鳴曲慢樂章結構中形象、思想、構思較為發展的部分,從傾向和內心裡來觀察世界,完全可以覺察到時代的哲學、宗教思潮的反應。貝多芬雖然是暫時、間接地涉及了宗教的范疇,但對於完善個人問題的堅定思考,是深入了自我,是在尋找掌握感情的力量,使之服從於最高的道德准則。
蘭茲發現這樂章是一部小的「完整的清唱劇」。羅曼·羅蘭公正地指出貝多芬的一些奏鳴曲慢樂章的特別意義:「我們的音樂時代對結構比對感情更為感興趣。對於(Adagio)和(Andante)比古典奏鳴曲和交響樂中的第一樂章(Allegro)較少重視。在貝多芬時代情形則不一樣,十八、十九世紀交界時期的法國聽眾熱切地在『為祖國而憂愁』,在思念、溫柔、希望和憂傷的洪流中解除渴望。這些
都在貝多芬的(Adagio)中洋溢著。在那個時期(1795—1796)的『威廉大師』的歌曲中也有同樣的表達。」
總之,這一樂章是一首偉大而寬宏、具有悲愴感的作品,它的音樂潛入了年輕人內心的沉思,感受著年輕人都感受過的一股力量。
演奏注釋
[1]主要主題開始於D大凋,乘著低音聲部很深的斷音伴奏,緩慢地奏出很有深度的旋律,低音的斷奏盡可能地柔和,速度保持穩定,似乎以弦樂四重奏的姿態出現。
[4]第一樂句停在屬和弦上。
[6]這里的四聲部都必須十分連貫。
[7]#C音是迥音里最主要的音,要感到基本旋律的進行。
[8]終止是半終止、完全終止。
[9]以屬和弦構成的新材料,基本旋律依次在高音聲部、低音聲部和再次在高音聲部中出現,猶如小提琴以明凈的音色盤繞,表達出悲哀的思緒。
[13]再現由4小節擴展為7小節,擴展的方法是向第二級和第四級離調。sf應該做得十分肯定,注意漸強的推進,樂句帶有點擴充,但注意不要牽連低音聲部。
[20]第一插部是新材料的開放樂段,4小節的前樂句從b小調溫柔的語調開始,跟著是一個轉淵的運動,在#f小凋結束。它變奏反復了主題開頭的3小節,輕輕的搖曳旋律,表現出一種高貴的感傷。
[23]左手好象是大提琴的獨奏。
[24]後樂句從#f小調開始,然後轉向主調,旋律在次中音聲部。
[26]伴奏中重復的八分音符必須彈得輕柔。
[29]#D音必須非常隱約,第二拍上可稍強調些。
[32]主要主題的第一次再現、變奏,互換低音聲部和高音聲部的位置,最具歌唱性的中音區佔了優勢,是親切、溫暖、豐富的內心感受。
[40]要謹慎聲部的次序。
[44]p應該在(cresc.)以後突然出現。
[49]音要有晶瑩的結束感。
[50]二插都,它技巧性展開了主要主題,加固了調性,模仿結構地引向高潮。必須明顯地彈出各聲部里的均衡模仿,使較長的結尾顯示出其特性。
[53]sf僅僅與次中音聲部的G音有關。
[54]彈出模仿,在大調主和弦上結束。
[58]在小調主和弦上結束。嚴峻、莊重的悲劇性氣氛和小調進行時的戲劇性是一種惡魔式威力。在小調卜有力地強奏主動機,而這個主動機在樂章開始時是緩和的弱奏,而在這里從d小調開始接觸到bB大調。ff之前最好不能有預示的漸強,速度不能加快。
[64]到達主調的屬和弦,並將該和弦延仲成4小節的段落,以此引出主要主題的第二次再現。
[68]主要主題的第二次再現,在主題的陳述中只再現了開始的樂段,並有小的變奏,可以強調右手的#G音。要注意明確各聲部的演奏均不相同,中音聲部出現十六分音符的進行,但各聲部里的各種奏法要確切彈出來,高音聲部和次中音聲部要把所有的音符保持到底。中音聲部的奏法:第一個音是短的,其他三個音要連奏,而最後一個音每次都要比高音聲部和次中音聲部的延長音早離鍵。低音聲部是撥奏。
[74]不要留住第四個十六分音符。
[75]尾聲,是個重復終止。主和弦與屬和弦交換了四次,注意不要留住和弦,而要輕輕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