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央視《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節目思考
2月11日上午,合肥。竹蔭里社區活動室里一片歡聲笑語。百歲老人黃競文一邊教80後媳婦們搓元宵,一邊講著自己的家風。「黃奶奶的話也該上《新聞聯播》哩!」有人感嘆道。
同一天,西安。著名作家陳忠實和幾位朋友圍坐在一起,話題同樣是「家風」。「不說狂話大話,更不說謊話,只說真話。」陳忠實父親的教誨激起了大家的共鳴——「門風正了,村風也就正了;村風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
在2014年春節期間,「家風」這個似已淡出視野多年的詞語,成了最「火」的公眾話題。打開電視看家風,親友聚會談家風,論壇發帖曬家風……這一切,皆因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特別節目而起。
從年初一到年初八,這檔節目在《新聞聯播》以頭條、提要的方式連續播出,《朝聞天下》《共同關注》等黃金時段節目還播出了加長版。節目迅速喚起了人們對一個家庭精神傳統的思考,對一個國家價值追求的審視。
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風?怎樣從家庭入手培育正確價值觀?一個凝重而迫切的問題,在「家風」之問中清晰凸顯。
「央視記者在問路人,電視機前的我們在問自己」
「你的家風是什麼?」大年初一,《新聞聯播》里的這個提問使北京藍島大廈員工鄭異不由一愣。「這怎麼答啊!」她心裡嘀咕著。
很快,一個個簡短生動、「冒著熱氣兒」的回答吸引了她。幾天下來,她和老公成了節目的「粉絲」,還給6歲的兒子高凡楷買了本啟蒙版《朱子家訓》。
平凡「草根」是節目中最常見的主角。回答五花八門——
「不啃老,不坑爹。」一位溫州創業青年言簡意賅。其同伴的回答則顯然經過深思熟慮:「走過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
「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做人要實在一些,朴實一點,厚道一點。」面攤老闆笑言。
「不怕吃虧,不一定非聽話,但要講道理。」幼兒園里,一位「小眼鏡兒」搭著積木,不假思索地回答。
各界名人、網路「大V」也在節目中出現,留下耐人尋味的答案——
「重視文化,與人為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坦言,自己的家風和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差不多。他認為,家風好不好,是判斷一個人人品高下的重要參考。
開國元勛任弼時次女任遠征回憶了一件小事:孩提時代,別人送她一個記事本,父親得知後極不高興,令她送了回去。此後的一句話,她牢記至今:你不能搞特殊。人生底線要清楚。
許多台灣同胞的講述,也令觀眾們頗多感慨。
「我們堅持了幾十年的家風就是正直跟守法。」台北雜貨食鋪,老闆捧出從大陸帶來的田氏家訓影印本,話語堅定。
「年份不到不能賣。如果有人要走偏鋒,現世的報應是很快的。」世代制售金華火腿的生意人認為。
台灣企業家黃梅邨表示,父親崇信儒家思想,常說一句話:我們不做我們不要孩子做的事……
朴實生動的語言,道出了每個人對「家風」的獨特理解,折射出普通百姓內心深蘊的家國情懷,也深深感染了電視機前的人們。
「觀眾反應遠超我們的預期。網上評論、點贊,都是海量的。我每天遇到不同的朋友,都會熱烈談論,還給我支招:怎麼能做得更好。」央視新聞中心副主任楊華告訴記者。
短短幾天,眾多門戶網站都在醒目位置鏈接了節目視頻,網民點擊和轉發量數以億計,僅在「央視新聞」微博中,網友點贊就達60多萬條,跟帖評論成千上萬。
很多人開始尋找、追問自己的家風,並收獲了驚喜。
「詩書傳家遠,忠厚繼世長,橫批:宜家受福。舅姥爺寫的對聯,也是我們的家風。」「老媽常說:快活錢,管眼前;血汗錢,萬萬年。我家世代這樣做,應該算家風。」還有人貼出了父親寫給自己的五封信,字里行間滿是告誡與期待……
「家風是什麼?央視記者在問路人;電視機前,我們在問自己。」一位網友的微博留言,表達了眾多觀眾的心聲。
「追問家風,就是尋找一個家庭的主流價值觀」
2014年1月中旬,距春節只有不足半個月時間了。楊華還在苦苦思索著今年「新春走基層」的主題。
走基層,就要貼近民生、反映民情,決不做熱熱鬧鬧的表面文章。在合家團圓的喜慶氛圍里,什麼樣的采訪最為契合,又最有力量?節目主題怎樣扣住億萬國人的現實關切,觸碰應該觸碰的「社會痛點」?
漸漸地,一個詞在她腦海中浮現出來:家風。
春節最鮮明的概念是「家庭」。家風則是支撐一個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內核,也影響著整個民族的價值觀和道德內涵。今天,如何引導全民樹立正確價值觀,應對社會轉型期的陣痛與挑戰,正是媒體不容迴避的責任。從「家風」入手做文章,恰能將中華文化傳統精華與當代國人的價值追求巧妙結合,通過觀眾的參與,傳遞豐富、朴實、真誠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方案很快成形:沿用2012年以來的街頭隨機采訪形式,派多路記者深入各地,問家風,聊家訓。
正式啟動前,新聞中心先組織記者進行了小規模試采。返回的結果令策劃編輯姚勤直撓頭:面對記者的直接提問,受訪者大多回答得乾巴、空泛,甚至搖頭走開。
「家風」無形,突然被問到確實難以理解。怎麼辦?節目組設計了六個必問的細化問題。「父母對您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什麼?」「您最想教給孩子的道理是什麼?」「您家決不允許做的事有哪些?」……在發給每位記者的《采訪手冊》上,這些問題連同其他細節要求被一一列出。
真實性是節目組一再強調的至高准則。為了確保節目真實鮮活,中央電視台台長胡占凡、副台長孫玉勝提出了拍攝的「五條硬要求」——「框進去」,鏡頭里既要有采訪對象,也要有記者;「動起來」,跟著采訪對象的動作和內容跟蹤拍攝;「長鏡頭」,鏡頭盡量不要斷,連續拍攝;「有對話」,要有記者與受訪者的對話與互動;「少靜態」,不要讓采訪對象坐下來,變成「訪談」。
幾天之後,由央視31個國內記者站、13家海外記者站以及北京本部記者組成的95路采訪小組正式行動起來了。十幾天里,他們奔走在廟會集市、車站社區、鄉村山寨、邊關軍營,足跡遍布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劉超,央視地方新聞部編輯,1988年出生的她放棄回老家安徽休假,留在北京采訪。每天早晨八九點出發,輾轉奔波到下午,緊接著聽錄音素材、摘錄出精彩片段上報編輯組、配合後期制播。每天總要忙到半夜兩三點,睡不了幾個小時。
一則則鮮活的素材通過劉超和同事們匯總上來,經過精心選編,與觀眾見面。其中,保留了不少「神回復」——自稱「耙耳朵」的重慶老大爺、「爸爸每周打我一次」的小朋友、「我家風很大」的答非所問……目的就是「真實可感,鼓勵講真話」。
海量采訪、精心選編,造成了極高的素材淘汰率。各路記者共采訪4000多人,視頻素材長達175個小時,而最終得以播出者只有百餘人,平均採用率不到1%。但,他們仍覺得值。
「觀眾的關注是最大的回報。另外,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顏色和味道。一次次采訪,就像一次次照鏡子,讓我反思:我有沒有讓父母失望?是不是無愧於我的家風?」劉超說。
這種「反思」,也正是楊華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東西——「追問家風,就是尋找一個家庭的主流價值觀。我們采訪的有些人沒有當場給出回答,但回頭會思考;有些觀眾對我們採到的回答不滿意,但會去總結自己的家風,這都是一種觸動。只要達到這個效果,我們的努力就有意義。」
「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中建設新型家風」
作家馮驥才72歲了,正逢本命年。春節前夕,98歲的老母親親手為他做了條紅腰帶,綉上「馬年大吉」四個字。馮驥才每天都把它系在腰間,提醒自己「獲得愛,傳遞愛」。他對央視「家風」之問很贊賞,也由此產生了新的思考。「從大家的回答看,傳統文化的根還在百姓心裡。關鍵是怎麼把它積淀下來的正能量發揮出來,由家庭帶到社會,由社會再回到家庭。」
文化學者張頤武也對「家風是什麼」的討論印象深刻。他認為,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詩禮傳家」的內涵會隨時代變化,但核心價值不改。弘揚好的傳統家教,汲取《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典籍中的有益成分,有助於改善社會風氣。
在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鄒廣文看來,家風本該是一個人人熟悉的、簡單的問題,但很多人感到難以回答,這體現了傳統和現代未能有效對接的缺憾。「文化是一條河,我們從過去游向未來,不能割裂上游和下游的關系。」他強調,要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中建設新型家風,一面守護傳統美德,一面適當弘揚現代成分,比如家庭民主、社會責任、進取精神、實現人生價值等。
「今天的家風建設,應該站在現代文明發展的角度來開展,在開放多元、民主法治的基點上談家風;要融入現代精神,剝離傳統文化中保守、世故的成分,提倡創新與個性。我們需要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而不是獨善其身的『私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肖川指出。他還認為,建設文明社會需要自下而上的努力,也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如果一個社會的黨風政風、法制建設不好,家風也很難有正確的方向和發展後勁。
令楊華念念不忘的,是香港音樂人黃國倫的家訓——人要勇敢,忠於自己,不枉此生。正是這句話,鼓舞著黃國倫堅持夢想,在絕望的邊緣創作出了歌曲《我願意》,從此打開了全新天地。節目中,他彈起吉他,輕輕哼唱,音樂中流淌出夢想花開的聲音。
「這種對理想的堅持、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體現了家風的時代性。只有積極創造、勇於奉獻,才能『不枉此生』。」楊華感慨。她告訴記者,對家風的追問還將以適當形式繼續下去,以期找到以家庭為基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形式,讓「正能量」隨著優良家風進入每個人內心,助推每一步前進。
來源於新華網
⑵ 家風家訓手抄報內容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回現代傳承,我們答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准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那些優良的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至今還在使用。
語詞溯源
編輯
1.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 潘岳 之文采,始述家風; 陸機 之辭賦,先陳世德。」宋·司馬光《訓儉示康》:「習其家風。」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詞:「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老子舊家風。」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是學的擊玉敲金三百段,常則是撩雲撥雨二十年,這家風願天下有眼的休教見。」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 惺齋 乃詩人 槄園 ( 汝霖 )司馬之子,落筆綽有家風。」巴金《家》二三:「讓這個女人住在客廳里,不僅侮辱了這個尊嚴的地方,而且會在公館里散布淫亂的毒氣,敗壞 高 家的家風。」
2.具有獨家風味的食品。
⑶ 家規家訓家風有哪些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
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
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四語,當
終身服膺。
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
(3)廣場舞家風教學擴展閱讀:
家規:指家庭或者家族的規定。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家訓: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
家風: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在中國有著諸多的名稱:「家規」「家矩」「家訓」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無形的家風必須依賴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傳並發揚光大。
⑷ 教師如何建設良好家風、促進黨風教風--發言提綱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知識、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且巨大的。這些影響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組織實施教育教學的行為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和知識的淵博度等,同樣會對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比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更具根本性,作用更深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的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身心成長。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最具權威性的榜樣,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6—9小時,甚至更長,而父母雖然每天與孩子在一起10多個小時,但其中睡眠時間佔多半。教師與學生「有效接觸」的時間遠遠多於家長,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為去熏陶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他們模仿的對象。那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或終日憂郁、悲觀消極,或性格暴躁、動輒發火,或虛榮文飾、弄虛作假,或緊張焦慮、惶惶不安。這些不良的心態或行為都會被學生看在眼裡,在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難以磨滅的記憶。「身教勝於言教」,道理正在於此,當他們面對類似的刺激情景時,很容易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反應。 其次,教師的思想水平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心、信心、恆心,高尚的品德修養,最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對學生的影響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人類價值、科學價值的認識等,教師的敬業精神、競爭精神及交際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都會以有聲的或無聲的言語去直接影響學生。 再次,教師淵博的知識會征服學生。「學生可以容忍教師的苛刻,但不能原諒教師的無知」。作為教師應該是「雜家」,不僅懂得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古今中外,把握時代脈搏,從而把抽象的理論課講的具體、生動、形象。這時,學生就會被你橫溢的才華、淵博的知識所征服,從而從心理上、情緒上樂意接受你,學習活動會變成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愛學,課堂教學中會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變成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就象「春風潤物細無聲」滋潤學生的心田。如果老師的課像和尚念經乾巴巴,即使教師磨破嘴皮,不厭其煩地講述,學生實際上還是不願聽不願學,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後,教師的人格魅力會感染學生,從而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理解和尊重是起碼的要求。現實中,有些教師對學習好的學生優待,對學習不好的學生成了「附襯品」,這就容易形成少數與多數的隔閡、分化、對立,形成師生的「精神隔閡」,甚至在課堂上還故意搗亂,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待學生應一視同仁,不可偏廢。。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一個出色的教師,也不見得處處事事都正確,課堂上偶爾出現了錯誤,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發現並說出來。這時,教師不應迴避,應及時承認並糾正,並且表揚學生聽講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這樣做反而使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融洽。因此,作為教師要做到善於在學生面前修正、完善自己。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教會學生創造,一切為了學生,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學識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效果。
⑸ 怎樣寫家風家規家訓的作文
家風家訓
好家規創造好家風,好家訓創造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讓一個家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的家規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經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長輩,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讓老人稱心如意。老人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老人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吃飯時,長輩沒有動筷子,我們晚輩絕對不可以先吃,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到齊了,才可以吃。長輩生病了,我們小孩也一定要盡自己所能,照顧老人,雖然你們可能聽上去像一些死板而又老土的規定,但是只要你養成了這些好習慣,你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一點也不死板,反而覺得這是必須的。
我們的家訓體現在誠信上。誠信,也是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中的一個詞,奶奶因為誠信,在她們的廣場舞隊里,大家對她的印象都特別好。爺爺因為誠信,在他的工作單位上,交到了許多的好同事。爸爸因為誠信,在工作中,與他們公司合作的人日漸增多。媽媽因為誠信,在家裡有急事的時候,她的同事和領導也都會幫它幹活。現在,這個品質傳到了我的身上,所以在學校里,我找同學們借書,約定好了什麼時候還,一定按時歸還,絕不失約,在日常生活中,我跟朋友們一起玩,和家人約好了幾點回家,也絕不會誤點。在我看來,誠信是從每一件小事中看出來的,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
這些家風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雖然這個願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們一家八口人共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