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合唱 選歌曲!
以下是我一個星期前整理的,本人原創!
歌曲名 歌手/組合
1.愛,因為在心中 王力宏
2.明天會更好 群星
3.給我一雙翅膀 水木年華
4.友誼地久天長 黑鴨子
5.我們眾志成城 群星
6.愛的奉獻 黑鴨子
7.夢想的翅膀 群星
8.少年 光良、曹格
9.隱形的翅膀 張韶涵
10.手牽手 群星
11.祈禱 群星
12.站起來 成龍
13.讓世界充滿愛 群星
14.和你一樣 李宇春
15.相信愛(難度很高) 群星
16.讓我們盪起雙槳 童聲合唱
17.同一首歌 毛阿敏
18.承諾 群星
19.牽手 蘇芮
20.好人好夢 黑鴨子
21.一生有你 水木年華
22.最初的夢想 范瑋琪
23.我的未來不是夢 張雨生
24.我相信 楊培安
25.雪絨花 出自(音樂之聲)
以下是我一個星期前整理的,本人原創!
2. 跪求合唱曲目《茨岡》的鋼琴伴奏譜,十萬火急!
《茨岡》屬於外國歌系列
中國青年合唱團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楊版鴻年老師親臨指導打權造的一套《鋼琴伴奏合唱大全》,其內容涉及紅歌,民歌,流行歌,藝術歌,外國優秀作品,童聲六大系列共210多首曲子。本作品是以光碟結合樂譜的方式出版;一套合唱譜(簡譜),一套是伴奏譜(線譜)共計兩套書,10張CD光碟是伴奏碟,目前在國內反響效果非常不錯。
3.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作者簡介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俄國鋼琴家、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1934年根據義大利傳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隨想曲》第24首的主題有感創作的一首鋼琴與管弦樂隊作品。
第18段變奏曲,是整首作品中最令人難忘的並不是眼花繚亂的技巧,而是其中無比動人優美抒情的旋律。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奧尼加城的一個富庶的地主家裡。他的家庭有著很好的音樂環境,這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音樂熏陶。他4歲開始習鋼琴,9歲就進入了彼得堡音樂學院。1885年他又經人介紹來到莫斯科,跟隨著名的鋼琴演奏大師茲維列夫學習鋼琴。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此開始接受更為嚴格、正規、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他跟著名鋼琴家齊洛蒂學習鋼琴,還跟隨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連斯基學習作曲。1891年和1892年,他先後以優異的成績在鋼琴和作曲班畢業,從此開始了他獨立的音樂家生涯。
拉赫瑪尼諾夫早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他的鋼琴演奏造詣很深,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輩諸鋼琴大家之長,創建了自己所獨特的演奏風格,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傑出鋼琴演奏家。
拉赫瑪尼諾夫很早就開始了在作曲方面的嘗試,1892年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時就已創作了畢業作品--獨幕歌劇《阿列科》。後來,為舉辦音樂會的需要,他創作了許多鋼琴曲,同時還作了交響幻想曲《懸崖》、《茨崗主題狂想曲》等大型樂隊作品。1895年,拉赫瑪尼諾夫創作了他的《第一交響曲》。這部作,1897年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諾夫指揮首演,但遭到了失敗。為此拉赫瑪尼諾夫陷入異常的苦惱之中,他的創作也開始減少了。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被聘為莫斯科馬蒙托夫私立歌劇院的助理指揮,從此開始了他的指揮家生涯。1899年,他第一次赴歐旅行演奏,受到了歐洲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由於心境的好轉,他從1900年起又恢復了音樂創作活動,先後創作了《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鋼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這其中尤為矚目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詩意,贏得了聽眾的普遍贊揚。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已成為拉赫瑪尼諾夫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曾經由於摯友的死亡而影響了精神狀態,轉而到黑海畔修養,然而這一段經歷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腦海中,他一生的作品都逃不開那死亡的鍾聲和黑色的磅礴的大海。
拉赫瑪尼諾夫這個時期的作品,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基調都是真摯的抒情主義,受柴科夫斯基的影響很深。
1917年,俄羅斯革命開始後,拉赫瑪尼諾夫流亡到瑞士。之後輾轉又到了美國,擔任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他在國外寫的最重要的作品是《e小調第二交響曲》。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人的抒情性和突出的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贏得了廣泛的世界聲譽,成為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富有民族性,作品旋律流暢優美,感情真摯動人。而有些作品卻帶有些許的憂郁情緒。他的後期作品表現出晚期浪漫主義的特點,手法比較繁復,陰暗的色彩也較多地出現在音樂中,這與他長期旅居國外、遠離祖國有著很大的關系。
拉赫瑪尼諾夫一生創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包括三部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部歌劇以及交響詩《死島》、《懸崖》、《波西米亞隨想曲》和大量的鋼琴前奏曲、變奏曲、練習曲等。除此之外,他還作有大量的室內樂和藝術歌曲等作品。
4. 關於拉威爾的茨岡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Ravel,1875-1937),著名的法國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七歲開始學鋼琴,十四歲入巴黎音樂院。早期印象派音樂熱衷於明暗對比、光明與陰影中神秘的游戲,而自我陶醉在冗長的印象中;而拉威爾作為印象派音樂家則大大發展了印象派音樂的表現力,他喜愛噴射出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的人造煙火,喜愛富於詩意的洪亮的聲響。他既是樂曲形式的大師,又賦予音樂豐富的色彩,另外他嚴守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戒律,而以獨創的手法運用這些傳統戒律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和作品形式。對於音樂的描述性,他主張不注重事物的外部,而是關注事物的本質和濃郁的色彩,並認為真正的詩不能是長篇大論,而是在於真正的感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芭蕾舞劇《鵝媽媽》,小提琴曲《茨岡》和管弦樂曲《波萊羅舞曲》。另外,他將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使得此曲廣為流傳。
《茨岡》,這是一首供音樂會演奏用的小提琴狂想曲。1924年拉威爾為女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的外孫女所作,她琴藝高超,為此拉威爾在這首樂曲中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賽音樂的特點,樂曲結構與自由奔放的風格,使人聯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作者又將它配器成為小提琴與樂隊的協奏曲,顯得更為華麗輝煌。
一開始小提琴奏出相當長的華彩段,運用了吉普賽音樂特有的帶增二度的音階,自由的節奏、快速的雙音進行及晶瑩的泛音音響,使音樂色彩絢麗,性格豪放。小提琴停留在雙音顫音上,隨後管弦樂進入,以瀟灑的琶音進行延續了華彩效果。後面出現的小提琴旋律,給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二主題的再現亦用泛音奏出,很快變成熱情洋溢的傾訴,經過數次變奏,越來越華麗。小提琴的聲部象"無窮動"般地流動,與樂隊的音響混成一片,猶如吉普賽藝人奔放的歌舞場景,直達到狂熱的頂端,最後以三個有力的和弦結束全曲。
5. 藝術歌曲的簡介
藝術歌曲,在歌曲音樂種類中最具藝術表現性,以其高品位、高情趣、優雅、含蓄成為藝術領域中的一朵芬芳美麗的鮮花。在我國過去的歲月中倍受風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於受極左思潮的影響,一些人極端片面地認為藝術歌曲所表現的內容盡是些封建、小資產階級情調的個人情感與無病呻吟,和無產階級是格格不入的。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更使藝術歌曲雪上加霜,許多優秀的中外藝術歌曲作品被加上種種罪名禁演、禁唱,進行批判。此後,藝術歌曲一直倍受冷遇,處於被人們遺忘的角落,在嚴冬中封閉了近半個世紀使得今日藝術歌曲的欣賞者、創作者均出現斷層,藝術歌曲的真正含義已鮮為人知了,年輕朋友們更是如此。
藝術歌曲源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歐洲。基本上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礎上產生、發展起來的。但一經出現,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便突出地顯露了它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並以其強勁的生命力,方興未艾地發展起來,至今仍盛行不衰。
藝術歌曲在歐洲盛行初期,作曲家們對這一初生的歌曲藝術形式,在詞、曲創作內容與技法方面,很快就形成了一些相對嚴格、固定的藝術要求,而明顯區別於抒情歌曲、敘事歌曲、民間歌曲、群眾歌曲· 通俗歌曲等其它種類的歌曲藝術形式。
經過一系列藝術歌曲作品的創作實踐,早期藝術歌曲的特定指意便迅速、明確地確定下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藝術歌曲的概念應該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才可稱之為是純藝術歌曲。
首先,歌曲的唱詞必須是著名文學家、詩人所寫的詩句。如德國藝術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菩提樹》、《聽,聽,雲雀》均出自文學大師海涅、謬勒、莎士比亞之手。其次在音樂上,要求曲調必須與富有詩意的唱詞有著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反映出詩人與作曲家內心深處難以言表,高雅向上的藝術境界,藝術情趣和藝術志向。
一首優秀的藝術歌曲作品應該是高境界的文學詩詞與完全按照詩詞內容恰當運用音樂創作技法配於曲調的一種詩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
藝術歌曲曲調,包括演唱聲部與伴奏聲部一般為鋼琴伴奏,這種伴奏聲部的意義並非完全只是對演唱聲部荷花綠葉般的襯托,而是運用音樂藝術上的多種表現手法將伴奏與演唱完美的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音樂曲調織體,來共同塑造完整、豐富的音樂形象。德國作曲家舒柏特的《鱒魚》、波蘭作曲家肖邦的《願望》均是在音樂中非常生動地體現了這種創作意圖。
除上述歌曲外,早期典型藝術歌曲的經典作品還可列出舒伯特的《野玫瑰》《慕春》《到哪裡去》《最後的願望》,莫扎特的《渴望春天》、《紫羅蘭》,貝多芬的《我愛你》、《思故鄉》,舒曼的《致太陽》、《當暖風吹過大海之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春天》,拉赫瑪尼諾夫的《春潮》,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玫瑰與夜營》等一系列可供朋友們欣賞的菜單。
藝術歌曲在內容上涉及的題材相當寬廣,有表現愛情的《你好像一朵鮮花》、《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有表現樂觀、歡快的勞動生活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瑪依拉》、《岩口滴水》還有表現山河風光與愛國抗戰的《長城謠》、《嘉陵江上》。可以說,人們內心深處的美好願望以及對祖國風光、山河的贊美對生活,人生感觸的惆悵、思考還有愛情的喜悅、興奮、怨嘆、憂傷對侵略者的滿腔憤恨、譴責等在藝術歌曲中都有反映。
在音樂藝術表現上,藝術歌曲也有著可調動各種音樂創作思維、創作技法、音樂語言進行嘗試和探索的廣闊空間。根據不同詞義內容,或以豐富多變的音色來表現鳥語花香,春光明媚。或用多種和弦和調式准確、細膩地刻畫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表達喜、怒、哀、樂的思想情感均是其它歌曲種類無法比及的。概括而言,音樂創作技法上的濃妝淡抹與表現心理情感上的委婉含蓄是藝術歌曲藝術表現上的兩大特徵。
聆聽藝術歌曲對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藝術境界和藝術鑒賞力均有著速成性的極大幫助。它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具有繞梁三日,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藝術歌曲在演唱形式上以獨唱居多。但聲部運用較為廣泛,有女高音獨唱、花腔女高音獨唱、女中音獨唱、男高音獨唱、男中音獨唱,甚至還有男低音獨唱、女低音獨唱。除此以外,另有合唱及為數不多的重唱。
藝術歌曲中合唱形式的代表作品有德國作曲家舒曼的《茨崗》台灣作曲家村聲翁的《翠峰夕照》大陸作曲家黃自的《本事》趙元任的《海韻》瞿希賢的《把我的奶名叫》、《牧歌》美籍華人作曲家陳伯的《春曉》等。
6. 小茨岡聽音樂的時候,也和大家一樣,全神貫注。。。。這部小說是作者自傳三部曲之一,
《我的大學》《人間》
7. 仿寫:音樂瘋狂地響了起來,在暴風驟雨的節奏下,茨岡腳下的靴子踏著細碎有力的步子,震得桌上的東西亂顫
完全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要麼就是他自己理解力有問題,要麼就是他想迴避掉關鍵問題
8. 小提琴獨奏曲《北國之春》是什麼調
就叫茨崗拉威爾的《茨崗》是拉威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拉威爾在某些場合常被人和德比西同時提起,但是他們的風格並不相同。拉威爾的音樂更民眾化,不講究大而「深刻」,但是頗能贏得一般人的歡迎。比方他的《勃萊羅舞曲》,把一個主題用不同的配器重復了18遍之多,喜歡的人不少(不喜歡的人也不少)。他的作品裡也已經有「爵士」的影子,但是這首茨崗里沒有,用的是茨崗人的格調素材。茨崗人,根據他們居住的地點,也被叫做吉卜賽人或波西米亞人。所以說,這首曲子和薩拉薩地的《流浪者之歌》一樣,描寫的都是吉卜賽人的民族風情。但是在寫法上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茨崗》是沉重的、狂野的,不象《流浪者之歌》在中間有一個慢速的抒情段落,它沒有任何講究「優美」的歌調旋律。在這一方面,拉威爾比薩拉薩地要深沉一點。拉威爾是配器大師,善於用各種樂器「調制」出特殊的色彩。《茨崗》里最明顯的特徵,是使小提琴和樂隊合作,發出好多新奇的音效來,這也是它使後人大為佩服的地方。創新為貴啊!樂曲一開始就是小提琴的帶有某種悲壯感的獨奏,長長的58個小節,沒有任何伴奏,讓獨奏者用小提琴的低音弦奏出剛烈、自由和蒼涼的濃重調子,彷彿聽到一位歷盡滄桑的吉卜賽人在訴說他的艱難生涯。里頭的那個主題,將在以後被不斷變奏。在獨奏小提琴用復雜和華麗的技巧作了痛快的敘說後,獨奏小提琴奏出一連串震音,樂隊用豎琴開頭來加入,表明,這位吉卜賽人的小樂隊要和它的小提琴領隊共同演奏了。隨著獨奏小提琴震音停止,豎琴也由樂隊的其他樂器接替。小提琴就清楚完整地奏出前面提到的那個主題,表明吉卜賽人的舞蹈開始了。生活越艱難的民族,其民間音樂和舞蹈就越盛行。一個民族一旦富餘了,那麼人的受教育程度高了,小調不唱了,民風舞不跳了。大家軌軌矩矩,講話也講究輕聲輕氣了。音樂也進了高等樂府了。優劣標准也不同了。這個現象孰優孰劣,各人看法不同。話講遠了,趕快回到《茨崗》來,這個舞蹈主題是基本,以後的音樂,就以此來作變奏。這個舞蹈主題後,出現了一段音效奇特的泛音演奏,它不是巴格尼尼風格的,也不是薩拉薩地風格的,是拉威爾的創新,聽起來很不錯(這個手法創得巧妙成功,現在也有人模仿它為《流浪者之歌》的最後部分加了類似的這種泛音樂句,不過這個版本沒有推廣開)。這個段落以下行和上行的華麗經過句結束,下面是一段左右手撥奏。在樂隊配合下,這種撥奏完全跳出了過去的撥弦只是加一點花的特點,這里撥弦是「主角」,其音效就象木琴一樣!使人耳目一新。再往下是用泛音奏舞蹈的主題,在一連串顫音後,出現了大幅度的頓挫,本來已經很熱烈的舞蹈就更加剛猛粗曠。然後節奏越來越快,在一段強烈得象把音符劈開一樣的頓奏後,樂隊出現一個音效特異的快速猛烈下滑,使人精神為之一振。下面就是熱烈狂亂、越來越快的舞蹈,把樂曲推向結尾的高潮。關於《茨崗》的音樂內容,就說這么多。由於其音樂內涵比較深,技巧難度又非常高,所以它是小提琴家們爭相獻技的優秀樂曲,也是小提琴比賽的常見曲目。
9. 拉威爾茨崗介紹
拉威爾的《茨岡》藝術網路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52402.htm
《茨岡》, 這是一首供音樂會演奏用的小提琴狂想曲。1924年拉威爾為女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的外孫女所作,她琴藝高超,為此拉威爾在這首樂曲中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賽音樂的特點,樂曲結構與自由奔放的風格,使人聯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作者又將它配器成為小提琴與樂隊的協奏曲,顯得更為華麗輝煌。
一開始小提琴奏出相當長的華彩段,運用了吉普賽音樂特有的帶增二度的音階,自由的節奏、快速的雙音進行及晶瑩的泛音音響,使音樂色彩絢麗,性格豪放(片段1)。小提琴停留在雙音顫音上,隨後管弦樂進入,以瀟灑的琶音進行延續了華彩效果。後面出現的小提琴旋律,給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二主題的再現亦用泛音奏出,很快變成熱情洋溢的傾訴,經過數次變奏,越來越華麗。小提琴的聲部象"無窮動"般地流動,與樂隊的音響混成一片,猶如吉普賽藝人奔放的歌舞場景,直達到狂熱的頂端,最後以三個有力的和弦結束全曲。
10. 茨岡——音樂會狂想曲 D大調波蘭舞曲在小提琴中的難度
茨岡——音樂會狂想曲的難度已經超過了10級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競賽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