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世紀音樂特點及代表人物、作品(追加分)
問了一位懂這方面的朋友,說的我挺暈的。
New Age的定義與外延:介於輕音樂與古典樂之間,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松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 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旋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 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 一般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 於70年代興起,至80年代中逐漸成熟。1973年,一群多半是素昧平生的音樂工作者,因在舊山舉辦的The San Francisco Festival in Honor of Comet Kohoutek而得以交流。這次音樂節讓音樂工作者,如Joel Andres、 Steven Halpem 等人發現即使他們從前末曾交流及合作,但大家的音樂創卻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同時是以冥想與心靈層面為出發點而創作,由於這種音樂風格跳脫過去人類所有的音樂型態,於是人們將這種音樂定名為「新世紀」。特點如下:
1.節奏:
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Age之所以要摒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的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
2.旋律:
New Age的旋律就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樂者不僅很難記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這也就是New Age音樂結構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之-。
3.和聲:
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4.音色:
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氛圍,老實說,聽New Age聽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除了這音樂的四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
代表人物很多,幾個他喜歡的:
1,班得瑞,瑞士知名樂團,專輯有12張,仙境,寂靜山嶺,春野,藍色天際,日光海岸,迷霧森林,夢花園等---張張經典!!
2,神秘園:一對愛爾蘭挪威跨國組合。神秘園之歌,White Stones ,Dawn Of A New Century ,Earthsongs Dreamcatcher等等許多專輯都還可以。
3,恩雅,太有名了不說了:水印,牧羊人之月,凱爾特人,雨過天晴,永恆之約,希望如此等等----新世紀音樂女皇。
4,范吉利斯,征服天堂,南極物語,火戰車。。。。電子樂先驅
5,和平之月,88張專輯,你讓他自己查-----中日民樂新世紀
6,凱文科恩,走過綠意,日晷之夢,彩色映像,雲淡風輕------鋼琴至尊
7,喜多郎,日本變態,響宴,宋家姐妹,古事記-----日本新世紀元老
8,雅尼,希臘電子琴王子。Reflections of Passion, In Celebration of Life,In My Time,If I Could Tell You ,Dare To Dream等專輯幾乎人人都聽過。
實在太多了,此外日本還有久石讓,神思者,姬神。韓國鋼琴還有李潤珉,白日夢,林隆璇等一幫小強.歐美元老級別的還有喬治溫斯頓,尚馬龍,卡如那什Matthew Lien ,Loreena Mckennitt ,Deep Forest,Enigma等等.凱爾特音樂還有Jonnie Madden
❷ 中國和日本的新世紀音樂風格有什麼差異
先糾正你一個錯誤 和平之月的成員來自東亞各國,雖然日本居多,但是賈鵬芳就是中國的專,還有韓國,新屬加坡等等 姬神作為日本NEW AGE界的三大天王之一,其實我也不是特別喜歡他的曲子也是覺得怪怪的,但是我有留日的喜歡NEW AGE的同學,說日本NEW AGE愛好者還是比較喜歡他的,甚至高出另外2大天王神思者,久石讓。 我覺得這是文化發展和基因構成的原因,使我們和日本人在音樂的感受上有點小偏差。就像現實中我喜歡一首曲子,別人不一定喜歡,上升到地域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至少我這樣解釋。 以上全是一名新世紀音樂愛好者的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❸ 新世紀十大音樂大師的詳細
雅尼(Yanni),1954年出生於希臘卡拉馬塔。著名作曲家,人們把他稱作是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希臘的浪漫詩意與年輕美國的奔放現代的融合。Yanni 的作品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雅尼曾兩度被格萊美獎 提名。雅尼,原名雅尼·克里索馬利斯,後加入美國國籍。
雅尼,通常被稱作新世紀音樂家,但在他的自傳里,他更傾向於稱自己的音樂為現代器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1972年,雅尼由希臘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並提前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出於對音樂的熱愛,畢業後雅尼走上了音樂之路。1980年,雅尼錄制了第一張專輯《Optimystique》,之後,雅尼的優秀作品不斷問世,並日益獲得人們的好評。雅尼至今已有十餘張專輯並在世界各地舉辦過音樂會,如希臘衛城,印度泰姬陵,中國故宮,英國倫敦,美國拉斯維加斯音樂會。 雅尼出生在希臘南部的一個海濱小鎮。少時因為家境不好,無法受到正規有序的音樂教育,但這並不能抑制他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的成長。他可以不需要任何譜子而僅憑超人的記憶,准確地記下聽過的任何音樂中的每一個音符。人們把雅尼稱作是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希臘的浪漫詩意與年輕美國的奔放現代的融合。雅尼的作品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他曾說過:「我的目標是用情感與人們溝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並把它溶入音樂之中,音樂將會給聽眾帶來希望的撞擊。」
班得瑞(Bandari)音樂是瑞士音樂公司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 AG旗下的一個新紀母音樂團體。其作品以環境音樂為主,亦有一些改編自歐美鄉村音樂的樂曲,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是重新演奏一些成名曲目。
班得瑞音樂最強的3大特色
1.實地走訪瑞士的羅春湖畔和玫瑰山簏、阿爾卑斯山收藏自然母音。
2.主要強調一種輕柔的絕對性,是最純凈、最能安定人心的音樂處方簽 。
3.獨特超廣角音場、空靈縹緲的編曲構成最具高臨場感的大自然音樂。
清爽的配樂架構處零壓力、零負擔的樂曲,更細琢的每一軌聲道的解析度,使音場效果更具空靈感,你將體驗到渾圓完美的聲線,就連聲波最細微的毛邊都完整接受……
1990年發跡瑞士的班得瑞,來自一群愛好生命的年輕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樣工程師等等青年才俊。團長奧利弗史瓦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人,不但專長多種樂器,更熟穩先進的錄音工程。他的特別率先採用先進的數字采樣技術,將自然界的聲響,運用後期母帶24bit數字錄制,鉅細糜遺地記錄下來清晰無比音質。奧利弗史瓦茲更曾與為莎拉布萊曼製作「Timeto Say Good-bye」的天王製作人亞歷士克里斯坦森合作,但摯愛新世紀音樂的他,最終選擇將一身才華奉獻給瑞士山林!
班得瑞聞名全球的獨特之處
莫過於班得瑞每當執行音樂製作時,從頭到尾,深居在阿爾卑斯山林中,堅持不摻雜一絲毫的人工混音,直到母帶完成!置身在歐洲山野中,讓班得瑞擁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也找尋到自然脫俗的音質。每一聲蟲聲、鳥鳴、花落流水,都是深入山林、湖泊,走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羅春湖畔、玫瑰峰山麓,少女峰等處實地紀錄。
尚·馬龍(由Jean-Francois Maljean是一位來自比利時音樂王國、畢業於柏克萊大學音樂學院、在歐洲享有盛譽的流行鋼琴家,他的擁護者遍及北歐、義大利、北美、日本、新加坡、台灣。在他的二十幾年的音樂創作生涯創作了十餘張CD:《真心日記》、《海底之心》、《真愛傳奇》、《Piana & Sea》、《Ruisseaux Des Fagnes》等等。這些專集CD發行至全世界,充分體現了他超常的音樂天賦和對樂曲的內涵非凡感悟力。尚·馬龍的鋼琴具有難以捉摸又令人在瞬間入迷特質,既有古典的莊重、又有新世紀樂風的人情味,從他率直的落鍵更透露男性內斂的柔情。時而細雨潤物,時而萬馬齊喑,時而如銀河落九天之勢,時而又復小樓昨夜聽風雨之形。他的演奏風格同時受到[德布西(Debussy)]這位革新派古典名家的影響極深,所以在他的演奏里不乏有七和弦與九和弦的裝飾音出現,在某些精彩的樂段中尤其突出,使他的演奏顯的炫麗無比。尚·馬龍從不對任何樂派靠攏或懷有偏見,他認為[心]才是音樂真正的主人,在演奏會中,可以領教這位身懷學院派技巧的鋼琴名家,用音樂和心與您的對話。
理查德·克萊德曼(Richard Clayderman,1953年12月28日-),法國鋼琴演奏家。本名菲利浦·羅貝路易·帕傑斯。理查德·克萊德曼不是以古典鋼琴曲而見長,而是主要彈奏一些現代愛情曲目。被譽為「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出生於法國巴黎,5歲時開始習琴,6歲時指法已非常純熟流暢,被譽為天才,隨即進入巴黎國立音樂戲劇學院學習。16歲開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學校音樂比賽的優勝,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理查德擅長演奏肖邦、拉貝爾、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樂界是一顆明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間對通俗音樂發生興趣,不顧周圍人們的反對,毅然轉變方向,開始同米謝爾·沙德合作,經常出入錄音室,並結識了當時法國音樂界最受歡迎的作曲家奧利佛·杜桑。由於理查德·克萊德曼不僅具有高度的鋼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樂感,深得杜桑的賞識。1977年,理查德·克萊德曼為電視劇配樂,獨奏了《致艾德琳的詩》,立時引起轟動:電視台設立專線電話以應付紛至踏來的咨詢;各唱片行內擁擠著要求訂購此曲唱片的顧客;唱片公司為滿足市場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80萬張唱片。理查德·克萊德曼一舉成名。自此以後,他那流暢華麗的鋼琴曲猶如一股席捲全球的旋風,由斯堪地納維亞半島遠播至南非,又從歐美大陸傳到亞洲各國。《致艾德琳的詩》之後,理查德·克萊德曼又推出大量優秀作品,如:《星空》、《秋日私語》、《心曲》等,進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以華麗的音色、優雅的旋律和俊美的形象,為自己確立了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的獨特風格,登上了明星寶座,被譽為世界現代鋼琴演奏王子。1990年,法國電視一台「90之星」評選,理查德·克萊德曼以一曲《致艾德琳的詩》當選,獲得世界上唯一的金鋼琴獎。隨後,他與詹姆斯·拉斯特合作錄制了《太陽永上雲端》。
喜多郎,原名高橋正則(Masanori Takahashi),日本音樂家,在1953年於愛知縣-豐橋市出生,日本作曲家、音樂家,他的家庭信奉神道教。他的的曲子韻律自成一格,從自身生活環境悟知到的諸如自然的雄渾、荒遠、溫暖、冷漠等種種情感反映到創意的想像世界中,音樂旋律優美,意境深邃,風格獨具。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喜多郎憑借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音樂人對歷史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喜多郎生於1953年日本愛知縣豐橋的農家,高中時自學吉他並和朋友組成「信天翁」樂團。而後加入宮下富實夫創辦的「FarEastFamilyBand」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1972年在德國遇見「TangerineDream」的KlausSchulze而感受到電子合成器的魔力。可以說,早在70年代便開始致力於研究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樂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著日本New Age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將古典、流行、爵士融入電子音樂,這種不同於西方音樂的東方魅力,使得kitaro從首部作品《天界》面世開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聽眾的肯定(當然很多人對於他的音樂比對他本人更為熟悉)。
范吉利斯,本名埃萬耶羅斯·奧德賽·帕帕薩納修(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於希臘。幾乎沒有受過任何音樂教育的他,在4歲時便能演奏鋼琴,6歲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可謂真正的音樂天才。無論如何,只要談起電子音樂,都不能不提范吉利斯(Vangelis)。這位才藝卓越的鍵盤器樂手,是近30年來影響力最廣泛的電子合成器專家。范吉利斯(Vangelis)本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於希臘,幾乎沒有受過任何音樂教育的他,4歲便能演奏鋼琴,6歲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 可謂真正的音樂天才。范吉利斯年輕時期接受搖滾音樂洗禮,學生時期自組的樂團「Forminx」不僅是1960年代希臘最受歡迎的音樂團體,范吉利斯更是將近代流行音樂帶進希臘的第一人。而為了尋找更寬廣的音樂空間,25歲的范吉利斯前往巴黎發展,他自組的「愛神之子合唱團」(Aphrodite』s Child)紅遍整個歐洲,也成功開發了前衛搖滾樂的新方向。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電子音樂創作,並轉往倫敦為電影製作配樂,開啟他輝煌的電影配樂時代,其中包括198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的「火戰車」、1982年的「銀翼殺手」、1983年的「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開創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展,可謂居功厥偉。也許正是因為范吉利斯的無師自通,他的音樂具有獨特的無法復制性,他以鍵盤音樂為基礎,巧妙融合古典、流行、電子、new age等音樂元素,發展出綿密的管弦樂法以及嶄新的電子音樂語法,而他身兼作曲、編曲、製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現他的音樂理念,從早期古典樂器到後來的新電子音樂,在范吉利斯手中誕生出嶄新的表現方式,成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新音樂。范吉利斯的成就,不僅反應在全球的唱片銷售數字以及無數的得獎紀錄,國際天文聯盟更決定將新發現的「6354號星雲」正式定名「Vangelis」,藉以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
艾爾頓·約翰於1947年3月2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市郊,自幼學習鋼琴課程。被譽為「英國樂壇常青樹」。
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是歐美流行樂壇上的一棵常青樹。1947年3月25日,埃爾頓·約翰呱呱墜地,父母為他起名叫雷金納德·肯尼思·德懷特。4歲那年,他就開始彈奏鋼琴。11歲時,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獎學金。他加入的第一支樂隊是「Bluesology」。曾經以主唱的身份,先後為前銳搖滾樂隊「King Crimson」和「Gentle Giant」試音,最終未獲成功。他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和詞作家伯尼·陶品(Bernie Taupin)聯手合作,然後將名字改為現在眾人皆知的埃爾頓·約翰。1970年代早期,埃爾頓·約翰錄制了一張名為《風滾草的聯系》(Tumbleweed Connection)的概念專輯。因為作品內容豐富、曲調動人,埃爾頓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最為成功的流行音樂家。當時有許多流行歌手和流行風格,領盡風騷三兩年就走上了末路,但埃爾頓演唱的歌曲卻經久不衰。
1976年,埃爾頓宣布自己是個雙性戀者。1984年和里娜特·布勞爾結婚,這段婚姻維持了2年,然後就因他的同性戀行為而破裂。70年代末80年代初,埃爾頓·約翰一度陷入吸毒和酗酒的泥潭無法自拔,而且還患上了易餓病,但靠著驚人的毅力,他最終戰勝了這些壞生活習氣和疾病,獲得了新生。埃爾頓·約翰還以積極倡導宣傳艾滋病研究而著稱於世,但他仍緊緊把握著現代音樂的脈搏,喜歡欣賞痞子阿姆、Radiohead、「酷玩」樂隊和羅比·威廉姆斯等藝人和樂隊的作品。1997年,埃爾頓因在音樂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稱號。
出生在塔斯卡尼的義大利盲人歌手安德烈·波切利被稱為「第四大男高音」,他在古典輕歌劇中最激動人心的嗓音,甚至在歌劇界也是頗負盛名。他參與了帕瓦洛蒂(Pavarotti)1992年《Miserere》金曲專輯的錄制和義大利流行樂壇泰斗級人物Zucchero Fornaciari 1993年的世界巡唱,引起了國際性的關注。作為最成功的流行抒情歌手,他曾與席琳·迪昂(Celine Dion)、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艾羅斯·拉瑪佐第(Eros Ramazzotti)等著名歌手錄制對唱歌曲。和他在1995年逍遙音樂會上同台表演過的艾爾·賈諾(Al Jarreau)評價說:「我有幸和全世界最優美的嗓音一起歌唱。」
從小生活在塔斯卡尼一個村莊農場上的波切利,從6歲開始學習鋼琴,後來又增加了長笛和薩克斯。天生視弱的他在12歲時完全失明。盡管有著顯而易見的音樂才華,波切利起初卻並沒打算投身音樂界,而是在比薩大學學習法律,並獲得博士學位,最終他選擇了音樂道路,師從著名男高音科萊利(Franco Corelli),學習之餘波切利靠在酒吧彈奏鋼琴為生。1992年,他迎來了歌手生涯的重大機遇。Fornaciari招募男高音為新歌《Miserere》製作樣帶,波切利成功通過試唱,與帕瓦洛蒂錄制了二重唱。次年他跟隨Fornaciari舉行世界巡唱,並在1994年9月摩德納的帕瓦羅蒂國際節上擔任表演嘉賓,與帕瓦洛蒂等世界頂級歌手同台獻藝。95年11月,他與艾爾·賈諾、布萊恩·弗瑞(Bryan Ferry)等人參加了逍遙音樂會在荷蘭、比利時、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巡演。
波切利發行於94和95年的頭兩張專輯《Andrea Bocelli》和《Bocelli》,充分展現了他的歌劇演唱才華。他的第三張專輯《Viaggio Italiano》雖然只是在義大利國內發行,卻賣出了30萬張之多。1997年的第四張唱片《Romanza》中,波切利轉向流行樂的路線,與莎拉·布萊曼合唱了金曲《Time To Say Goodbye》。他1999年的唱片《Sogno》繼續了前一張的流行風格,售出了1000多萬張拷貝,獲得一尊金球獎,並為波切利贏得格萊美最佳新人的提名。進入20世紀後,他出演了多部歌劇,雖然有歌劇迷們指出不足,但無論是挑刺的觀眾還是他的擁護者,都無法忽略他出眾的歌唱才華。 (編譯:騰訊娛樂)
瑞典鋼琴演奏家羅伯特·威爾斯,出生於1950年2月16日,是當今世界上惟一同時獲得鋼琴和作曲兩項大獎的音樂家,他是瑞典王國的驕傲。他連續四年被歐美音樂界評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具感動力的音樂家。擅長將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相結合的他使音樂更富有節奏感,讓觀眾們穿梭於狂熱和寧靜之間,感受著搖滾與古典的魅力. 羅伯特·威爾斯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一,其作品《搖滾狂想曲》、《在山妖的宮殿中》等被譽為「顛覆傳統,震驚歐美」的經典力作。威爾斯先生被瑞典王國冠之以「國寶」級人物,他的專屬樂團也被譽為流行音樂的風向標,其影響力為傳統和流行音樂界所贊賞和認同。
羅伯特·威爾斯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的成就在於他是世界上唯一能把古典樂與流行、搖滾、爵士音樂融為一體的音樂家。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作為中國人民的朋友,羅伯特·威爾斯早在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期間,就應邀來到中國舉辦過演唱會,並在全世界為北京申奧吶喊助威。而他當時在長城上即興創作的一首《中國的月亮》現也已成為他世界巡迴音樂會上的保留節目。他的音樂不同於雅尼,也不同於克萊德曼,從1999年起,他連續四年被歐美音樂界評為世界最受歡迎最具感動力的音樂家,因為他的音樂極富沖擊力,他的演出包羅多種形式——歌舞、器樂,打破了不同音樂流派的界限,極富感染力,曾經震撼了整個歐洲和世界。
1950年2月16日羅伯特·威爾斯的名字對每一位流行樂迷來說都是一種震撼和驚喜。在西方,他與雅尼、理查德·克萊德曼齊名,被視為顛覆傳統鋼琴演奏的第一人,第一個用鋼琴打通古典、流行、搖滾、爵士等一切音樂領域,並於不同的音樂中找尋到相通的神韻。比如,在《對貝多芬的搖滾》中,他就大膽地將說唱樂和貝多芬的《命運》巧妙結合,開創了既古典又流行的先河;《西班牙狂想曲》是他在西班牙聽到吉普賽民歌後,靈感突來而作的,其中還被糅合進巴赫與貝多芬的情愫。《胡桃夾子》則完全把老柴的名曲改裝成節奏鮮明的搖滾,俄羅斯滑冰運動員曾用這首曲子獲得了世界花樣滑冰的冠軍。《野蜂爵士曲》和《馬刀舞》則顯示了用鋼琴演奏激風驟雨般狂野激情的極致。而《搖滾的狂想》更是羅伯特膾炙人口的鋼琴、搖滾樂與交響樂完美結合的傑作。優美的鋼琴音色,融匯交響樂隊渾厚凝重的氣勢、爵士樂隊親切婉約的韻律、搖滾樂隊直率強烈的情感,形成獨具魅力的風格,帶著觀者穿梭於狂熱和寧靜之間,感受著搖滾與古典的落差。羅伯特是被稱為「巨星」的音樂奇才。
喬治.溫斯頓的曲目是鋼琴美學史上最純凈逸品之大成,他的音樂舒俊流暢、旋律優美,極具可聽性。是新世代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卓越人物。他因其優異的音樂才華而多次獲得格萊美大獎和格萊美聯社大獎提名的極高榮譽,每年都因樂迷們的強烈要求而進行100 多場全球巡演,受到世界各地觀眾們的熱忱歡迎。他成長的蒙他那州的季節變化景象,豐富了他在創作時的靈魂。
喬治·溫斯頓出生於1949年,在蒙大拿州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之後,他先後在密西西比和弗羅里達州居住。如今,他幾乎只能聽流行和R&B(節奏布魯斯)器樂曲(比如FLOYD CRAMER後斯的作品、冒險樂隊、THE VENTURES樂隊、BOOKER T &THE MGS樂隊以及KING CURTIS等)以及其他R&B藝術的作品,比如RAY CHAR LES和SAM COOKE。在電台的准點新聞之前,如果播放器樂節目的話,他會聚精會神聽上半小時。 受藍調、搖滾、R&B和爵士樂的影響,喬治從1967年開始彈管風琴和電鋼琴。到了1971年,在聽了傳奇的搖擺爵士樂鋼琴演奏家湯姆斯,胖,沃勒和特迪威爾森的後期作品之後,他轉向彈奏鋼琴。從那時起,他開始致力於在鋼琴獨奏上建立自己的風格,自己創作作品並編寫其他音樂家的作品。1972年,喬治在吉他演奏家約翰.非赫的廠牌TAKOMA旗下錄制了他的第一張鋼琴獨奏專輯,名為《鋼琴小品:民謠與布魯斯》。喬治從事的音樂,其風格實際上是2/3的R&B+搖滾+主流音樂作為元素,然後輔以1/3的優美旋律。他至今為止發行的唱片中後者是主要特色。他選擇了田園式的居謠音樂作為演奏和錄制專輯的風格。
提起美國最好的New Age藝人。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George Winston。他精通各種樂器的演奏。尤以鋼琴造詣最高。1949年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作曲家兼鋼琴家喬治.溫斯頓,被譽為鋼琴魔手,1972年錄制個人首張演奏專題《民謠與布魯斯1972》,八十年代出版了特定的主題作品:《秋季》(1980年)、《辭冬》(1982年)、《九月》(1982年)、《夏季》(1991年)、《森林》(1994年),1995年因其卓越的音樂才華而獲得了格萊美獎的榮譽。喬治.溫斯頓每年巡迴演出110場之多,受到世界各地區許多觀眾出乎意料、令人感動的熱誠歡迎。喬治溫斯頓之四季(All the seasons of george winston)是首張收錄喬治溫斯頓二十五年來精彩絕倫的的鋼琴獨奏名曲精選輯。這張精選輯選自六張鋼琴獨奏專輯秋季」(Autumn)1880'辭冬」(Winter into spring)1982』十二月(December)1982'夏日」(Summer)1991』森林(Forest)1994以及」音樂聖殿(Linus&Lucy-themusic of vince guaraldi)1996。此外,還收錄四首從未發行的樂曲:分別是」瞌睡蟲小精靈(Sandman)無際的北邊原野(Northernplains)我那熟睡小寶貝的臉(Sleepbaby mine)」以及亞洲地區獨家收錄的夕陽余暉時的吟唱(Evening song)」。
❹ 新世紀音樂作曲家和演奏家有哪些
這個其實不好區分的。因為基本NEW AGE MUSIC的著名的演奏家都是演奏自己的曲子的。
有很多啊。
enya、雅尼(!!!)、久石讓、班得瑞、喬治·溫斯頓、喜多郎、神秘園、林海應該也算。
❺ 新世紀音樂出現於那個年代
新世紀音樂
作者:青島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系 姜良君
一說起「新世紀音樂」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會一下子反應出她是個什麼概念,她到底是哪種型的音樂,如果我一說雅尼,班得瑞,英格瑪,大家可能就會明白一些,很多的廣告、電視節目的背景音樂以及一些公眾場所都會經常使用這種音樂。所謂新世紀音樂就是以現代化的音樂器材、音樂手段來演繹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地方音樂。
20 世紀 60 年代末期,一些德國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興表演方式,由此啟迪了許多音樂家運用更多元化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備了新世紀音樂的發展雛形。到了 70 年代,在一群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新世紀音樂得以正名,他們把這種既非流行、又非古典、具有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 New Age Instrument ,我們把她翻譯成新世紀音樂,是一種「劃時代、新世紀的音樂」。到了 90 年代,新世紀音樂呈現出了更多樣化的風貌,不僅出現了一些樂隊樂團等組合,也出現了像恩雅、莎拉•布萊曼這樣的歌手。音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鳴、各擁其妙的新局面。時至今日,新世紀音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更是象徵著時代演進、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的代表體現。
這種風格的音樂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還沒有被稱做新世紀音樂,當時是一位名叫米恰•瓊斯的加拿大鋼琴家錄制了一張專輯,他用鋼琴演奏了一些充滿畫面感的優美樂曲,本意是想用音樂去表現一些人與自然界接觸時的感覺,隨後他出版了專輯。最初,唱片店的老闆也不知道將這種唱片如何歸類,所以將之放在相當於「最新專輯」這類的欄目下,漸漸隨著這種音樂的普及唱片越來越多,就自然形成了 NEW AGE 的特定門類。
新世紀音樂是一種注重表現形式多過內涵的音樂。聆聽過新世紀音樂的人基本上都對其華美的音效和營造出來的質朴氣質,還有可以充分發揮種種想像力的宏大空間感所懾服。以 Eddy F. Mueller 為靈魂人物的 Ginkgo Garden (銀杏花園),是一位大師級的藝術家,他們用發燒級電子音樂手段支采樣了非洲的部落音樂,聽他沙啞的嗓子,聽裡面的打擊樂,有一種身處雨林圍著篝火參加吃人大典的感覺。
歐洲應該算是新世紀音樂誕生的地方,德國又是其主要的發祥地,而奠定了德國新世紀音樂發展根基的應當算是 Enigma (英格瑪)。
Enigma 源於希臘文,意指「謎一般神秘難解之事」。在英格瑪背後的男人叫麥可克力圖( Michael Cretu )他有著完整古典學院派洗禮的經歷 ( 最高分畢業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及作曲 ) 是奠定他編曲功力的重要起點 , 他懂得樂理,和聲,對位,曲式等各種基礎知識。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製作人、音樂隱士。曾在西班牙的 Ibiza( 伊維薩島 ) 上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與他的妻子 Sandra 搞創作,在他的作品中女聲部分全部由他的妻子演唱。在其它的商業性宣傳中,你實在難以找出用英、法、拉丁語交融的 Gregorian 聖歌、超現實主義的笛聲、女人的濃重呼吸聲及永遠無法琢磨到的音源。
英格瑪 Enigma 總是擅長採用一些別人不常使用而讓你意想不到的音色,比如某種土著語言,採用地方民族音樂,加上他現代的音樂設備和手法演繹古羅馬時期的格林高利聖歌,一種古典與現代的巧妙結合,體現出濃厚的宗教與哲學意味。應當說 Enigma (英格瑪),是 New Age 發展歷史上一座偉大的里程碑,對後來者的影響力和對新世紀音樂發展的貢獻更是無法估量,我們後面將會講到的英國的 Gregorian Chants (格林高利合唱團)其主要製作人 Frank Peterson 就曾經是 Enigma 的一員。即使有很多向其模仿、學習、借鑒的後起之秀,其中不乏 Deep Forest, Gregorian, Era 這種成了一派宗師的名家,都多少受到 Enigma 潛移默化的影響。
讓我們了解一下德國其他幾位著名的新世紀音樂人:
――擁有吉普賽血統的 Oliver Shanti (奧立佛•香提)的生平充滿了傳奇色彩,游歷了大半個地球,將其所見所聞所思融入他的音樂。在他的音樂世界中體現出的世界音樂,不僅是民風的形,更是東方和西方文化哲思的交匯。在他最著名的《太極》系列中反映出的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以及對中國音樂的運用,足以讓一些有形無神的中國音樂人汗顏。
――同樣頗具傳奇色彩的還有 Karunesh (梵語偉大的憐憫之意)。曾在印度游歷學習,這也是為什麼他相當一部分音樂作品是充滿了空靈催眠性質的冥想音樂的緣由,這類音樂的代表作就是《 Zen Breakfast 道禪》。
――另外出生於德國的 Mars Lasar ,他的作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常在一段基本旋律上反復變奏並襯托以豐富多彩的配器變化,呈現出層層疊疊的獨特美感。他的早期作品電子味十足又富於幻想,因而贏得了「科幻派」的美譽。中期的兩張作品——國家公園系列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與《蔚藍色的夢》浪漫而溫馨,最負盛名。最近他又涉足世界音樂的領域,代表作《 Karma 因緣》被很多人認為是 2000 年跨入新世紀以來最出色的新世紀音樂專輯之一。
英國也是歐洲新世紀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涌現出大批優秀的音樂人。
――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的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她的丈夫就是曾經創作音樂劇《貓》的著名美國現代歌劇大師 Andrew Lloyd Webber (韋伯)。她的專輯《 Time To Say Goodbye 永相隨》 , 《 Eden 重返伊甸園》 , 《 La Luna 月光女神》全都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全球大熱唱片,其中《 Time To Say Goodbye 》 , 《 Question Of Honor 》 , 《 Eden 》等數首曲子都已成為世界性的金曲和里程碑式的經典曲目,最新專輯《 Harrem 一千零一夜》繼承了一貫優秀水平之外,更引入了阿拉伯音樂元素,發售不久再次成為大熱。
―― Gregorian Chants (格林高利合唱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由 12 位浸淫於教堂音樂與合聲風格,擁有深厚古典基礎,並在英國倫敦樂界有一定地位的男演唱家所組成。因為古羅馬時期的格林高利聖詠是純男聲的無伴奏的宗教音樂,如果你親自聽過,再比較來聽格林高利合唱團的作品,你不光會明白,更多是贊嘆,因為他以現代的配器手法加上了伴奏,對格林高利合唱團,有一句絕妙的形容:「他們讓上帝穿上了牛仔褲。」
――說起恩雅,她的知名度一點都不亞於那些流行歌手。恩雅的真名是 Eithne Ni Bhraonain ,這個加拿大裔的女歌手是愛爾蘭人,她將自己的音樂素養與愛爾蘭民謠相融合,再拼貼組合成富於個人風格的音樂。她從小接受嚴格的古典音樂訓練,長達十年的鋼琴以及五年的歌唱訓練,使她的歌曲具備了新古典主義的內核,譬如她的許多歌曲的歌詞都是中世紀歐洲的古詩。她的聲線又具有非常強烈的融合性,從古典到流行,從民歌到新世紀,她總能游刃有餘、揮灑自如。 1987 年凱爾特人( The_Celts )首次播出,它的音樂集以名為恩雅的專輯發行,但她的這首張專輯並未引起注意。在 1988 年發行的水印( WaterMark )一炮走紅 , 接下來的《 Shepherd Moons 》驚人地締造了全球一千多萬張的銷售量,並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新世紀專輯獎,她的另一張專輯《 The Memory Of Trees 》也獲得此殊榮。
――愛爾蘭音樂家中最為人熟知的,還有「 Secret Garden 神秘園」。神秘園的音樂製作人 Rolf Lovland 是挪威人,而小提琴手 Fionnuala Sherry 是愛爾蘭人,音樂以鋼琴和小提琴為主線,時而輔以人聲或其他樂器。兩者的音樂風格,更是揮之不去的愛爾蘭風土鄉情,可以說他們為愛爾蘭音樂的普及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廣作用。
愛爾蘭是一個盛產音樂家的地方,除了以上列舉的,還有 Medwyn Goodall , Matthew Lien (馬修 . 連恩), phil coulter (菲爾 . 柯爾特), Bill Wheland, Annbjorg Lien, Michael Danna & Jeff Danna 兄弟 , Ron Korb, Ronan Hardiman 等等都是凱爾特音樂名家。在這里我還要提一下 Matthew Lien (馬修 . 連恩)他像瑞士的班得瑞一樣為了做音樂常年隱居在阿爾卑斯山中,他的專輯《狼》是我強力推薦的作品。
另外還有 bond 古典辣妹 , 對她們和她們的音樂我們是非常熟悉,節奏很強烈,用古典的弦樂四重奏形式演繹現代的激情,樂隊的四名成員都是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手,絕不只是四個身材柔美性感的花瓶。
在希臘, Vangelis (范吉利斯),一位堪稱偉大的音樂家。他集創作,演奏和音樂製作於一身,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全才,被評論家譽為「現代的瓦格納」。孩童時期,范吉利斯那獨特的音樂天賦就顯露無疑。他沒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卻 4 歲開始創作音樂, 6 歲就舉行了自己作品的首次公演。最知名的作品如 1981 年的《 Chariots Of Fire (烈火戰車)》, 1983 年的《 Theme from Antarctica (南極物語)》, 1992 年的《 1492 ~ Conquest of Paradise (哥倫布傳)》等等,都是享譽全球的巨作。其中烈火戰車以及哥倫布傳更都榮獲當屆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他的許多音樂,包括以上的三大名作、 Pulstar (脈沖星)、喜馬拉雅山等等,都曾被不計其數的影視作品和廣告引用過,相信許多人聽過他的專輯後可能都會發出恍然大悟的一聲贊嘆。
Yanni (雅尼),對於普通人都不會太陌生的名字。 1997 年那場北京紫禁城音樂會,讓無數老百姓們認識了他,並曾先後在印度泰姬陵、希臘衛城舉辦音樂會。他 1954 年誕生於希臘的 Kalamata (卡拉馬塔),本名克里索馬里斯,高中後便前往美國 Minnesota (明尼蘇塔)大學進修。在大學期間自學鍵盤、作曲、製作,並加入 Private Music ,盡展其音樂天賦,一鳴驚人,是 Private Music 有史以來銷量最好的藝人,整個 80~90 年代,他一直活躍不息,發行過超過 30 張專輯,而且全都水平不俗。
說完歐洲,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新世紀音樂在亞洲幾個國家中的發展。
喜多郎、神思者、姬神、久石讓,這四位是日本新世紀音樂界最璀璨奪目的四顆明星。
提起日本的新世紀音樂,首先是喜多郎( Kitaro )。喜多郎與中國的淵源甚深,他是中國最早正式引入的日本音樂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在中國舉行音樂會的日本音樂家。他還曾經在中國的敦煌隱居八年。喜多郎為日本 NHK 電視台的《絲綢之路》系列紀錄片所創作的一系列配樂在早在 80 年代的中國就廣為流傳。喜多郎出身於傳統農家,因而從小就深受神道教和佛教的熏陶——敬畏生靈、崇拜自然的精神直接影響了他日後的音樂創作。喜多郎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音樂教育,也不懂五線譜,卻以驚人的天賦創作了無數經典樂章。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以歷史、自然、宗教等為題材,蘊含著東方文化數千年沉澱的冥思與哲理。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電子合成音效,中後期雖然開始使用許多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樂器(如尺八、西塔琴、太鼓等),但電聲部依舊占據很大比重。值得一提的是他製作的兩部電影原聲《宋家皇朝》和《天與地》,這是他僅有的兩部原聲作品,可謂經典。
神思者( S.E.N.S. )是由勝木由利加(女)和深浦昭彥(男)兩位音樂家組成的團體。出道時定名為包含了 Sense (感性)和 Cense (焚香)兩種意義的 S.E.N.S. ,這個名字也是英文 Sound Earth Nature Spirit (聲音、地球、自然、靈魂)的縮寫。勝木由利加是音樂學院畢業,深浦昭彥則是玩搖滾出身,兩人分別擅長古典與現代音樂。神思者的作品可以大致劃分成兩大類 , 一類是以「海上絲綢之路」與「故宮」兩個三部曲為代表的 NHK 紀錄片配樂。另一類則是神思者為眾多電視劇創作的配樂,包括《愛情白皮書》、《二千年之戀》等等。此外,神思者為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所做的配樂也同樣享譽亞洲。
如果說喜多郎是東方的范吉利斯,那麼姬神( Himekami )就是日本的 Deep Forest ,兩者同樣致力於挖掘鮮為人知的民族音樂元素,將其與現代電子音樂相結合。姬神原名星吉昭,這個藝名出自他老家住處門前的姬神山。他在 1981 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奧之細道》,早期的姬神創作風格與喜多朗有些接近,兩人還曾經合作過一張專輯。相比而言喜多朗風格空靈縹緲,強調意境;姬神則注重樂曲的可聽性,旋律帶有一定的民俗味。 1994 年的《東日流》是姬神創作的一大轉折點,從此開始姬神的創作開始融入了繩文音樂,無論風格還是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繩文時代指的是日本文明還處於雛形、尚未受中國漢文化影響的遙遠年代。現在只有日本東北地區的蝦夷族人( Ainu ,又稱阿伊努人)還保留著這種原始的繩文文化,事實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日本文明的源頭。姬神將幾乎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的繩文音樂挖掘出來,讓這種古老且珍貴的文化遺產在世人的眼前重放異彩。他的《諸神之詩》就是這種新繩文音樂的代表作。
提起久石讓( Joe Hisaishi ),有人很自然的就聯想到宮崎駿,久石讓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製作了無數經典配樂。久石讓 1950 生於日本的長野,是日本最多產,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音樂藝人之一 ,1969 年就讀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系,鑽研現代音樂作曲,是這四位大師中唯一一位接受過正規專業音樂訓練的學院派代表人物。久石讓的音樂根基相當深厚,他的鋼琴演奏技藝以及交響樂編排能力極其出色。除了宮崎駿動畫電影,久石讓也是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的專屬電影原聲製作人;合力創作了《寧靜的海》、《 Kids Return ~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他的動畫、電影以及廣告配樂超過 40 部,出版 20 張以上的個人專輯。曾四度贏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他還從 1992 年起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最高電影音樂大獎, 1999 年又第四次獲得此獎,等等。
在這里再說一下近年同樣在日本造成轟動效應的治癒系音樂熱潮。「治癒系音樂」大概是日本人將其比作奇幻世界裡的「治癒系魔法」而成的生造詞彙,說的是那些可以令人心情放鬆舒緩,撫平聽者心靈創傷的音樂,後來范圍越變越廣,基本可以理解為日本人泛指的 New Age 音樂了。有人認為喜多郎就是治癒系音樂的始祖,坂本龍一也有「治癒音樂之父」的贊譽,不過真正掀起這場風潮並將治癒音樂的范圍推廣到新世紀音樂范疇的還是多虧了「 Image 印象」和「 Feel 感動」兩大精選系列。聽 New Age 音樂的好處就是可以有病治病,沒病過癮,因為現在的音樂治療所採用的音樂大多是 New Age 音樂。
最後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的 New Age 音樂。目前可以提及的可能就是朱哲琴與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訓田 和已經故去的郭英男。郭英男( Difang-Duana , 1921.3.21 ~ 2002.3.29 ),是台灣阿美族馬蘭社部落的原住民, 17 歲便破格成為部落領唱, 1988 年前赴法國, 1999 年再赴日本,都在當地造成了轟動。 1993 年 Enigma 引用「老人飲酒歌」創作的「 Return To Innocence 」 Deep Forest 的一名成員 Dan Lacksman 也與郭老合作,製作了《生命之環 Circle Of Life 》與《跨過黃土地 Across The Yellow Earth 》兩張專輯。
朱哲琴( Dadawa )與何訓田這對黃金搭檔是享譽全球的中國新世紀音樂家。 1995 年的《阿姐鼓 Sister Drum 》是朱哲琴事業的轉折, 1997 年《央金瑪 Voices From The Sky 》的再次成功,「 Dadawa 」被譽為「中國的恩雅」,更成為中國 New Age 的代表人物。
目前的中國 New Age 音樂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最近幾年我們常聽到的「新民樂」特別是已經走紅的「女子十二樂坊」,標志著大陸新世紀音樂商業化營運的道路的開始。誠然,女子十二樂坊的商業包裝有些過度,做秀味道太濃,音樂本身反而乏善可陳,但是這畢竟是中國新世紀邁出的重要第一步。他們在國內外受歡迎的程度也成功證明了 New Age 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也讓我們對中國新世紀音樂的明天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❻ 當代新世紀音樂家有哪些
這太多了,我先想幾個說幾個吧,一些太熟的我沒寫啊。 先從中國的說起: 何訓田、 鄧偉標、 劉星、 賈鵬芳、 林海、 邵容、 朱哲琴、 麥振鴻、 薩頂頂、 范宗佩、 吳金黛 ...... 國外的有: Karin Therese、 羅琳娜.麥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 保羅.施瓦茲paul schwartz、 凱薩琳.法蕾Kathleen Farley 、 馬修.連恩 Matthew Lien、 森林物語Deep Forest、 銀杏花園Ginkgo Garden、 神話Myth、 科魯斯Karunesh、 尼古拉斯.岡恩Nicholas Gunn ........
❼ 求幾個新世紀音樂的代表人物。
建議你去「雅燃」網站看一下。如果是初聽,班得瑞雅尼久石讓,有點古典基礎的內中階,神秘園、kevinkern、恩容雅;如果你很厲害,那麼可以嘗試george winston、范吉利斯之類的。如果你太厲害,直接去聽古典音樂會比較爽。
新世界音樂有很多玩古典流行跨界,有的其實水平並不高,因為在古典界難混。例如莎拉布萊曼、馬克西姆之類的。聽多新世紀的人表示越來越偏向古典樂了,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從流行過渡到古典的一個階段吧!但是其實很多人就局限在這個階段了。
全部原創
❽ 中國的Newage代表人物
中國沒有
newage
班得瑞、神山純一和吉田紀亞子Kokia的音樂都是比較有特色的 newage。也許你喜歡看《魔戒》,也喜歡裡面的音樂,那首由恩雅(enya)唱的《May It Be》。而enya亦是newage的代表人物。或許你很喜歡《千與千尋》裡面的音樂,那也是由日本的newage大師久石讓全力打造的。那麼,什麼是newage呢?在八十年代初,一位名叫米恰·瓊斯的加拿大鋼琴家寫了一本曲集。那裡收進的樂曲,都有很美麗的、畫面似的標題,例如《彩虹之後》、《夢境之外》、《陽光谷》、《太空蝴蝶》等。他在前言裡面寫了一個自己的小傳,說他曾想成為一個音樂畫家,後來,慢慢地,他找到了自己的音樂語言。這時侯,他不再追求用音樂去描繪什麼形象,而是表現感覺,那種靜夜裡雪花落下輕觸地面的感覺;吹過莎草的清風的乾燥呼吸的感覺;遠天閃電的折紋的感覺;傍晚的湖水拍打著岸邊的感覺……米恰·瓊斯的樂曲都很安靜,大多數都用一種音型不斷地反復著;和聲簡單,很少有復雜的不和協音響,似乎變格進行和調式風格更多見;旋律純朴,通俗易懂;音調的個性不強,有時甚至沒有旋律。聽著,聽著,你會忘了這是米恰·瓊斯的音樂,而是樹葉的悄悄細語。這就是最初的newage(新紀元)音樂。newage音樂崇尚以個人內心感受為主,風格多元而自由。不像古典音樂的嚴肅,也沒有流行音樂的浮躁。newage的旋律很美妙,像大自然里清澈的流水亦如藍天上鵝絨一般的雲朵。能給人心靈上慰藉和溫暖的newage音樂,絕對會讓你不由自主的聽,並得到真正的放鬆——由內而外的。 新紀母音樂家們的靈感的源泉:在他們看來,最微小的事物和最驚天動地的景象都是一樣的。他們也討厭人生倫理的教訓。所以newage沒有很強的動機(目的),但卻能打動人心。淡淡的感動、美好,像夢一樣的朦朧。新紀母音樂家們醉心於把自然之聲摻入他們的音樂,那種我們久違了的天籟之音不正是在這個嘈雜的人類社會中生活里疲憊不堪的我們所需要的嗎?
❾ 我國四大新世紀音樂家——李志輝、林海、薩頂頂、朱哲琴,個人認為李志輝當之無愧,其他三位中林海也還可
這個"四大"是誰封的?簡直扯淡
❿ 輕音樂和新世紀音樂有什麼區別
輕音樂是來介於古典音樂和源流行音樂之間的一種比較通俗的派系,可以是改編一些古典音樂、用輕快的方式演奏一些流行音樂,甚至是用藝術手法描繪一首民謠,不需要一定是純音樂,但要給人「輕」的感覺。
而新世紀音樂就是一種朦朧的,給人以想像空間的音樂。重點是體現人的內心、宗教信仰,抑或是大自然,凈化心靈。就像流行音樂是注重歌旋律的優美和容易被人們廣泛記住,輕音樂比較注重樂器的配合,新世紀音樂最重要的是感覺,就像總是強調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