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中國傳統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音樂中,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民間傳統資源。這些資源是活著的傳統,它們吸引著中外學者們的興趣。根據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可劃分成四個類別:
1、器樂音樂
中國的器樂音樂可以劃分成兩個類別:獨奏和合奏。獨奏音樂中再次劃分成弓弦、彈撥、吹管、打擊等類別。同樣,合奏類音樂也可進一步劃分成弦索樂、絲竹樂、吹管樂、鼓吹樂和吹打樂。這五種合奏樂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精髓。
2、戲曲音樂
中國有三百多種地方戲曲劇種。這些劇種根據音樂的不同可劃分成四個類別:皮黃腔、梆子腔、崑腔、高腔;京劇屬於皮黃腔。
3、民歌
民歌是各類民間音樂的基礎。在中國,由於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存有豐富多彩的民歌。一般來說,中國民歌可以劃分成三大類別:山歌、小調、勞動歌曲。
4、舞蹈音樂
中國的民間舞蹈也是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其中最流行的有:秧歌、腰鼓、跑旱船、花燈、採茶等。
(1)中國有什麼比較傳統的音樂擴展閱讀:
另外,在生活中,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
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
『貳』 中國的傳統音樂分為哪幾類
中國傳統音樂在學界被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和民間音樂。
1、宮廷音樂:
一般認為,到1912年清王朝結束以後,宮廷音樂就退出了歷史舞台;但田青認為其實在清朝中後期宮廷音樂就已經成為了擺設,從故宮珍寶館里所藏的金編鍾就可以看出。
作為禮器象徵的金編鍾,根本無法敲出樂音來。此外,從廣義上講,宮廷音樂也包括孔廟的祭孔音樂這類的禮樂,而這部分音樂現今仍有延續。
2、宗教音樂
我國古代的宗教音樂主要包括佛教音樂和道教音樂。不同的宗教音樂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存在很多交叉、相似的部分。
在近代,隨著佛教、道教的衰落,佛教音樂和道教音樂也逐漸衰落。北京智化寺所存宗教音樂,包括樂譜、樂器、樂僧,可以作為我國宗教音樂的典型代表。目前,智化寺的音樂已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文人音樂
真正的文人音樂其實只有古琴音樂。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撥弦樂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進行音樂活動的主要樂器,甚至有「左琴右書」的說法。
近代,隨著這一階層的消失,以古琴音樂為代表的文人音樂也幾近消失殆盡。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曾在全國范圍內做過一次普查,當時全國6億人口中會彈古琴的人竟不足百名。因此,文人音樂相比其他傳統音樂來說衰落得最為嚴重。
不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2003年古琴成功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古琴音樂在新世紀又迎來了一片新天地。
4、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可以分為民歌和民族樂器兩大類,現代舞台上很多所謂的民歌,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真正的民歌是來自底層的,一般沒有具體的創作者,代代相傳、口口相傳,最真實地表達了人民尤其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
(2)中國有什麼比較傳統的音樂擴展閱讀:
傳統音樂現狀
中國傳統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近百年來遭遇了和傳統文化同樣的命運。田青說,中國的音樂曾影響了整個亞洲,日本、韓國至今有所保留,而在中國卻逐漸沒落,甚至被遺忘。
在當下的音樂教育領域,西方音樂完全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傳統音樂大多隻存在於鄉間的舞台上,苟延殘喘。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反思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近些年逐漸興起的非遺保護項目,讓包括古琴藝術在內的中國傳統音樂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叄』 什麼是傳統音樂
國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其界定及其在民族音樂中的地位都不十分清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中國傳統音樂的概念不清,不但影響了研究工作,也不利於對傳統音樂的學習和繼承。為此,有必要對這一概念進行探討。
「傳統」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是指目前存在於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各個領域中的、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社會習慣力量[①]。傳統在歷史中逐漸形成,世代相傳,同時也是一種現存的社會力量,它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無形的控製作用。傳統一旦形成,就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模式。從另一方面看,傳統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變異性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傳統的相對穩定性使傳統得以延續,它在傳統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定的地域的、民族的、社會的傳統,總是受人們的心理因素支配的。這種獨特的心理,決定人們對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不會輕易放棄,而要千方百計地將它一代一代傳下去。同時,傳統的變異性是傳統發展的驅動力,沒有變異,傳統就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條件。在很多情況下,傳統如果不變異也就不能發展。黑格爾說過:「傳統並不是一尊不動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條江河的洪流,離開它的源頭愈遠,它就膨脹得越大」。有些人常說的「傳統是一條河流」實際上語出於此,是這番話的一個簡略形式。
根據「傳統」一詞的內涵和它既有穩定性又有變異性的特徵,不難看出中國傳統音樂應當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其中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世代相傳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當代中國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創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態的音樂作品。
中國傳統音樂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一個概念。1840年以前,所謂中國音樂就是指中國傳統音樂。鴉片戰爭以降,西學東漸,在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下,不少中國人在學習西方音樂的技術和基礎理論以後,借鑒或按照那種技術和理論創作出來的音樂和中國古代音樂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這樣,「中國音樂」一詞的含義也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在現代漢語中,「中國音樂」便不僅是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音樂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為了把作為「國粹」的音樂和接受西方影響後創作出來的新作品加以區別,從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人們便用「國樂」來認指從古代傳承下來的、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而用「新音樂」來認指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陳洪先生在《國樂的定義》一文中指出「在閉關自守的時代,樂便是樂,無所謂中西;海禁開,『西樂』來,才有人給它起個稱號,叫做『中樂』,籍以區別於『西樂』;和用『中文』、『中畫』、『中醫』等名詞用以區別於『西方』、『西畫』、『西醫』等一樣……於是、『國文』、『國畫』、『國醫』、『國術』等名稱乃相繼出現,『中樂』也便改成了『國樂』」[②]。可見,中國傳統音樂是和中國新音樂相對的一個概念,它和新音樂相輔相成,也是相反相成的。
傳統音樂和新音樂的區別是其形式及風格特徵,而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創作的學堂樂歌,因其音樂形態特徵更多是從西方音樂中借鑒而來的,故不是中國傳統音樂;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固然是民族音樂作品,因其表演形式不是中華民族所固有的,也不是中國傳統音樂。反之,由於採用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形式,比學堂樂歌產生的晚得多的北京琴書、隴劇、吉劇等劇種和曲種是中國傳統音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流波曲》也屬於傳統音樂的范疇,因為它們的形式是本民族固有的,其形態也具有本民族固有特徵。
概念有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而劃分是明確外延的邏輯方法。在我們弄清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定義之後,應當研究其劃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傳統音樂的概念得到明確。
劃分是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的邏輯方法。在劃分中,被劃分的事物稱為母項,劃分出來的小類則稱為子項。對一個概念進行劃分,必須遵守下面三個規則:(1)劃分出來的各個子項應當互不相容。所謂子項互不相容,就是說,各個子項之間都有全異關系。如果有兩個子項之間不是全異關系,那麼,就有一些事物,既屬於這個子項又屬於另一個子項。這就會引起混亂。違反了這一條規則,就會犯子項相容的錯誤。(2)各子項之和必須窮盡母項。所謂各子項之和窮盡母項,就是各子項之和等於母項,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屬於母項的事物都屬於一個子項。如果子項之和不窮盡母項,那麼,必有一些屬於母項的事物被遺漏了。違反了這條規則,就要犯子項不窮盡的錯誤。(3)每次劃分必須按同一劃分標准進行。如果不按同一標准劃分,各個子項之間的關系便不能明確,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劃分。
目前,一般把中國傳統音樂分為五大類,即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族。這種分類法最早見於由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民族音樂概論》一書。這本書於64年作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材出版後,便成為全國各音樂院校的民族音樂教材或教材的藍本而沿用至今,影響十分深遠。在這本書引言中說「民族音樂在它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音樂的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這五大類,是幾類體裁的總概念。每一類的音樂,其體裁和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③]。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五大類分類法。
這種分類法是以呂驥先生在46年提出的對中國民間音樂的分類為基礎,並對其進行修改的產物。呂先生在《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提綱》一文中把中國民間音樂分為民間勞動音樂、民間歌曲音樂、民間說唱音樂、民間戲劇音樂、民間風俗音樂、民間舞蹈音樂、民間宗教音樂和民間樂器音樂等八類[④]。不難看出,這一分類犯有子項相容的錯誤。如勞動號子便既屬於民間勞動音樂又屬於民間歌曲音樂,民間風俗音樂與民間歌曲音樂,民間舞蹈音樂及民間樂器音樂之間亦有子項相容的情況。為了避免子項相容,不能不對這種分類法進行修改。因為民間勞動音樂主要是勞動歌曲,所以被並入民間歌曲音樂類,民間風俗音樂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部分,故將聲樂部分歸入民間歌曲音樂類,將器樂部分歸入民間樂器音樂類,同時刪去了宗教音樂類,這樣便成了五大類[⑤]。這種分類法本來是對中國民間音樂體裁的分類,為了使它能夠適應中國傳統音樂的情況,便將「民間」二字刪去。這樣,民間音樂中的五大類體裁「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就變成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五類體裁,各個音樂院校的民族音樂課便是按這種分類法開設的。由於現代漢語中的「音樂」和古代漢語中的「樂」有所不同,而與西方語言中的「music」一詞的含義基本相似,又因為我國絕大多數音樂院校都不包括舞蹈專業,在音樂院校開設歌舞音樂課有一定的困難,故大多數院校在教學中都把歌舞音樂這一大類歸並到民歌類中去。這樣一來,五大類就變成了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說唱(或稱「曲藝」)音樂、戲曲音樂。長期以來,各主要音樂院校和師范院校的民族音樂課就是按照這種分類法來分別開課的。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中的一個類別。然而,長期以來在高等院校的教學中,一直運用這三個概念最小的一個概念,即民間音樂的概念來取代傳統音樂的概念,有的學者甚至用民間音樂的概念來取代民族音樂的概念。如上面提到的《民族音樂概論》一書,故名思義是研究民族音樂的,然而它根本沒有討論新音樂,似乎新音樂就不是民族音樂似的。這就給學生一個錯覺,民族音樂不包括新音樂在內。這本書從內容上看,除在第一章古代歌曲一節討論了幾首漢族古代文人創作的歌曲,在民族器樂部分涉及了古琴音樂之外,其它所有的章節所討論的都是屬於民間音樂范圍的作品。這就給讀者了另一個錯覺:傳統音樂即是民間音樂及文人創作的藝術歌曲和琴曲,此外,傳統音樂也就沒有其他類別了。
我國的傳統音樂是十分豐富多採的,除了民間音樂之外,它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三個部分,正如董維松先生在《關於中國傳統音樂及其分類問題》一文中指出的,這四部分的總和才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全部[⑥]。歌曲、戲曲、說唱等民間音樂中的體裁不能囊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中的全部體裁。如佛教音樂中的「梵唄」、道教音樂中的「韻腔」、文人音樂中的「讀書調」和「詩詞吟誦調」的曲調構成原則與民歌及古代藝術歌曲有很大的不同,而不能用「歌曲」這一概念來概括。將宮廷音樂中的導迎樂和巡幸樂歸入器樂音樂或歌舞音樂亦是不合適的。不難看出,五大類分類法是一種不能窮盡傳統音樂母項的分類法,這一點已有許多人指出過。最近,黃翔鵬先生在談到中國傳統音樂時也說它不但包括了「五大類」,「而且還包括了放不進這五大類中的品種,如『古老樂種』(也可以稱『特殊樂種』)的福建南音、西安鼓樂、山西八大套等,以古琴曲為代表的,以各地民俗活動為主的地方民俗音樂,也還包括了用『俗字譜』、工尺譜等我國傳統記譜法記錄下來的唐、宋樂曲」[⑦]。既然「五大類」分類法是一個不能窮盡母項的分類法,對傳統音樂來說就是一個錯誤分類法,錯誤的東西是應當堅決改正的。在傳統音樂的研究領域中,我們應當拋棄這種分類法,它也實在不應當再使用下去了。
『肆』 中國傳統音樂中有沒有什麼比較大氣磅礴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中大氣磅礴的音樂有《十面埋伏》《廣陵散》《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
1、《十面埋伏》
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
2、《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3、《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4、《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5、《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又稱《夕陽簫鼓》、《潯陽月夜》、《潯陽曲》,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
因其意境深遠,樂音悠長。這首琵琶曲的曲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約1736年—1820年)所傳《閑敘幽音》琵琶譜(現今所見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傳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
『伍』 中國傳統的故事裡有什麼和音樂有關的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回這是 描繪「巍巍乎答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 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陸』 中國有哪些由傳統樂器演奏的有名的音樂(或者是經典的純音樂)
長安十二時辰的《清平樂》,還有林海的《盛世 大明宮》,十二花神系列,都很好聽,這里特別推薦張渠的孔子專輯,玉人舞、書簡及幽蘭操都是非常有靈性的純音樂,還有一個很大氣的《千燈引》都值得反復聆聽!
『柒』 1、什麼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由哪些部分組成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由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組成。
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
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7)中國有什麼比較傳統的音樂擴展閱讀: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捌』 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音樂是一種多段體結構。
2、體現著一種從「散起」到「入拍」又經輕歌曼舞專而變作「繁音急節屬」的快速舞蹈(相當於「破」)的部分。收尾時節奏還有「散」(即「曲終長引聲」)的漸變速度布局。
整個樂曲在開始的時候,每個演奏者就開始調琴,他們預先不調琴,用這種方法將聽眾的感覺調進來,調進樂曲的感覺中來。
3、用核心音調(而不是主題或曲牌),即興展衍變形來發展樂思。
4、新的聲部控制關系。它是西方現代技術,也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寫法相同。
5、新的演奏法和新音色。如:樂器蕭的「冒吹」和重直覺、重音響的現代多聲語言等。羅永輝的《千章掃》,符合現代西方音樂中「有控制的偶然」的作曲理念。
(8)中國有什麼比較傳統的音樂擴展閱讀
一、傳統音樂分派別和時期。
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存在區別。
2、中國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徵,其中還有一些特定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玖』 比較著名的中國傳統音樂有哪些
梁祝 雨打芭蕉 高山流水 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