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就民歌茉莉花鑒賞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❷ 中國民歌的鑒賞方法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minge/435499.htm中國民歌網
其實關於民歌的鑒賞方法,不得不說,這是見仁見智的專。只要能打動人心屬的,就是有藝術價值的。
了解了各地歌曲的風格,聽演唱者有沒有把風格展示出來。有沒有跑調。有沒有感情。有沒有讓觀眾感動。
就足以了解到歌手對民歌演唱的水平了。
❸ 中國民歌鑒賞論文
中國民歌的分布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 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 色彩區。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晌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 由於民族不同, 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 不可能劃一, 只能存異。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 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 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 「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 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 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 牧歌、 思鄉曲、 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 聞名的曲目有 《遼闊的草原》 、 《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 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 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 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 響, 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其歌舞藝術以「十 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 音調方麵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 出的一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 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 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 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 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 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 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 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 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庄」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 系,民歌一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 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一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 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 里。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徵,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 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 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代表性民歌 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 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一般節奏性 較強, 曲調明快。 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 旋律細膩、 柔和。 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 內容以愛情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 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 老人。侗族大歌 50 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 《阿細跳月歌》等, 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東北部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 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 1949 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一個喜愛歌 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 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 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一領眾和形式。薩滿調 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 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德呼蘭》,是一首歌頌大自然的歌。 此外《鄂倫春族小唱》在全國也很聞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有漢、回、土、撒拉、保安、東鄉、藏、 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范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 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 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麴、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 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 亢悠長,格調深沉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 的襯詞,中外聞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漢族民歌區在六個區中屬於最大的一個,從寒冷的北方到亞熱帶的南方,從西北高原、西南 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多種多樣。語言雖同屬漢語, 但各地方言不同。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民歌的風格特點也呈現出多種特徵。另一方面 漢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區、 西北半農半牧民歌區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區都有千萬以上的人 口,因此,民歌區部分重疊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基於以上情況,漢族民歌區又可以分為十個 支區和一個特區
❹ 最炫民族風的歌曲鑒賞
《最炫來民族風》的旋律源煽情,朗朗上口,具有流行性 ,可以讓大眾喜歡實際上反映的是當下青年一代的實際社會心理狀態 。在樂壇有一席之位,其實並非因為這首歌的歌詞有多好,而是因為其輕松歡快的編曲,從某種意義上說,該歌曲其實是以曲兒取勝而非歌詞。 以該歌曲為代表的「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老百姓的需求,它們旋律很動感,歌詞很貼近生活,所以才會有這么廣泛的群眾基礎 。
❺ 為什麼說中國民歌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音樂鑒賞考試題目 求解啊~~~
民間歌曲是人抄類社會中最早形成的音樂形式,並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間歌曲體裁,民間歌曲是一切音樂藝術的基礎。中國民歌所反映的體裁豐富多彩,涉及廣泛。以《白毛女》為例,楊白勞所唱的全部歌曲是以山西民歌《撿麥根》的曲調為基礎,進行音樂形象的再創造。又如「民歌新歌劇」也是在中國民歌基礎上創立的。所以民歌是一切藝術的來源。
❻ 中國民歌的鑒賞方法有哪些
外行聽旋律就行了。
內行挑刺兒。
中國民歌50多年都沒有發展。所以無所謂鑒賞不鑒賞。
民歌的本質就是回歸純朴,所以了解一些各民族的風格就可以了。
❼ 音樂鑒賞,民歌類
唱民歌里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欣賞,你說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