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行音樂的簡要概述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照漢語詞語表面去理解,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樂,由於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中國現代創作歌曲約起始於清末至民國初。當時已有直接借用外國歌曲的曲調填詞作為軍歌及學堂歌曲的現象。如《中國男兒》(石更填詞)、《漢族歷史歌》(王引才填詞)等。這就可說是西方音樂因素為我所用的開始。中國初期的創作歌曲是蕭友梅(《問》、《卿雲歌》)、黃自(《天倫歌》、《玫瑰三願》)、青主(《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李叔同、趙元任(《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人開始的。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其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定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聶耳(《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等),賀綠汀《游擊隊之歌》、《四季歌》,田漢《天涯歌女》等等。
1980年至1984年間,隨著港台音樂的進一步輸入,內地流行音樂市場的形成及流行音樂界人才的聚集,歌曲創作領域以傳統的抒情歌曲為主。《在希望的田野上》(曉光詞、施光南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鄔大為、魏寶貴詞,鐵源曲)、《黨啊,親愛的媽媽》(龔愛書詞,馬殿銀、周右曲)、《十五的月亮》(石祥詞,鐵源、徐錫宜曲)、《長江之歌》等作品流傳。
其實歌曲的類型和唱法沒有必然聯系,不能認為藝術歌曲只能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劃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學合理的,這一點已被音樂界所公認,沒有任何音樂家會認為三唱法的劃分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種(如果加上原生態唱法和童聲唱法則有五種),但歌曲的類型遠不止藝術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種,還有頌歌、抒情歌曲、進行曲、隊
列歌曲、軍旅歌曲、校園歌曲、諷刺幽默歌曲等多種類型;再次,音樂界無數事實證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劉秉義演唱過許多台灣校園歌曲,用的是美聲唱法。香港歌星奚秀蘭演唱過許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商品音樂」這一概念比任何一個概念都科學、合理、准確。單從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廣為流傳,這樣看來象《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歌曲也可以稱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細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傳很廣的。但是,這些歌曲是決不能稱為商品歌曲的,因為它們決不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商品音樂」這一概念是科學、合理、准確的。
明確了「商品音樂」這一概念,可以解決音樂界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例如「流行音樂能不能進課堂」的問題,事實證明不是一個「不用討論」的問題。而且這個討論永遠不會結束,也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結論。原因就是因為「流行音樂」不是一個科學准確的概念。明確了「商品音樂」這一概念後,可以得出結論,「商品音樂」 是不能進課堂的,而那些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優秀通俗歌曲則完全可以進課堂。
B.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
這個幾句話真心難說完啊,而且還有字數限專制,戳這里屬http://wenku..com/view/e1ead283bceb19e8b8f6ba47.html
C. 什麼是華語或中國流行音樂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音樂的大分類只有兩種:嚴肅音樂和通俗音樂。還有一些具體以音樂特點和功能為依據的小分類,決不能與這兩大類相提並論。它們不是同一層次和毓的。如藝術歌曲、抒情歌曲、校園歌曲、隊列歌曲等。通俗音樂是相對於嚴肅音樂而言的一個大范圍,大概包括輕音樂、輕歌劇、民間音樂、民歌、群眾歌曲、進行曲、舞曲,美國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魯斯、搖滾、迪斯科、另類(非主流)、鄉村歌曲等。還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國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見,流行歌曲是通俗音樂中的一種,這涵蓋在通俗音樂之內,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樂。打個不一定完全正確的比方,它們是父子關系而不是兄弟關系,更不是一回事。現今歌唱比賽中分成「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歷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一直沿襲了這種叫法。 我國歷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蘊深厚。僅就流行音樂而言,至今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其中有光輝燦爛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發展高潮。其影響深廣,具有明顯的國際性。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這種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南亞就傳播中國流行歌曲。那時他們尚不能自己創作,而是直接傳唱中國流行歌曲。這個問題從中國流行音樂第三發展階段——台灣時期以後,逐漸更加明顯,到今天已經非常突出。在中國本土(包括香港、台灣地區)以外的國家,尤其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在唱這種流行歌曲,並且都有很好的歌曲創作和音樂製作。大家都知道,潘秀瓊、林竹筠、陳芬蘭、黃露儀(黃鶯鶯)、韓寶儀、許美靜、孫燕姿、岳雷、秦詠、李思松、黎拂揮是新加坡籍;華怡保、張小英、藍英、劉秋儀、柯以敏、羅賓、庄學思、巫啟賢、巫奇是馬來西亞籍;善唱《成吉思汗》的艾慧那是印尼籍;翁倩玉、陳美玲、璐璐是日本籍;洛城三兄弟是美國籍。他們雖都是炎黃子孫,便行政國籍不是中國,只是所演唱的這些流行歌曲,運用的語種都是華語,與中國流行歌曲是一樣的。但因有國籍的區別,稱華語流行歌曲,意義更為准確。華語流行歌曲傳播的范圍很廣。當然,我們中國流行歌曲也是屬於華語流行歌曲范疇的。
流行歌曲是通俗音樂中的一種。可以說是產生於城市,有著鮮明的朝代性,易於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發展中趨向於國際化,又有著明顯商業特徵的一類音樂。藝術上也有很多不同於其他音樂的特點。僅從其作曲特點上,便可以看出它與其他音樂的區別。
中國早期流行歌曲,特別是第二發展階段前半部上海時期,以周璇為代表的風格。曲中裝飾音、上下滑音多,有長切分音,高音段落和低音段落的明顯對比,加上具有特色的演唱風格,形成了婉轉、輕柔、鬆弛、甜美的格調。現今第四發展階段的新城市流行歌曲,遠離了傳統,風格又與上面的明顯不同。曲中長、短切分音附點切分音多,加上小節內外每拍千絲萬縷的連接,使歌詞排列也隨著旋律有意閃躲節奏律動。歌詞白話長句字數多,排列緊湊形成短音符號。還有多種多樣的起頭,無窮動的結尾,有規律的反復。再加上輕聲、氣聲、泣聲、嘆聲、啞音、哭腔、延時處理等多種技巧處理,使歌曲表現出俏麗、新巧、抒情、有力的風格特點。感情起伏波動大,低徊處如絮耳語,高亢處如海浪奔騰。
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認為屬於「靡靡之音」。從此,在內地被掃地出門,後來都轉移到大陸以外的香港去發展了。有人說:「哪裡有人群,哪裡就有音樂。」還可以接上兩句,那就是「哪裡有城市,哪裡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它,又不準唱,就找來了代替品。有當時的群眾歌曲、民歌、外國歌曲等。這些歌曲是來代替流行歌曲的,而其本身屬於通俗音樂中的另一類歌曲。不能把流行歌曲的定義簡單看成是只要能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就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在各方面均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但從「流行歌曲」這個名稱本身來說,字面上是不夠嚴格。因為同屬通俗音樂中其他一些類別的歌曲,如上面提到的三種,也能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但因習慣的叫法已成自然,就像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一樣。在了解其真正含義的情況下,還是稱其為流行歌曲相對更恰如其分。
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一發展階段和第二發展階段前期,重心都是在上海,可以稱作上海時期。第二發展階段後期,發展重心轉移到香港,為香港時期。第三發展階段,重心轉移到了台灣,為台灣時期。第四發展階段風格有了明顯變化,出現新城市流行歌曲,發展范圍擴大。台灣仍保持領先地位,這時香港、東南亞、1979年以後的內地都有新發展,形成重心多元化時期。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八十餘年應分為這四個發展階段。主要依據是歌曲風格的變化,還有因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發展重心的轉移。歌曲風格變化是主要根據,再結合發展重心轉移。因為風格變化是逐漸的,不會在一夜之間就全部變化完成,所以四個階段的劃分時間是大約的。每個階段的開始,是因為中國歌壇的里程碑式人物,創作或演唱劃時期作品而定時間的。但第二發展階段前後期轉變的時間1949年是准確的,那是共和國成立的時間。
1949年以後,以當時的第二歌星姚莉及其胞兄作曲家姚敏為首,很多的主要代表歌星、作曲家都轉移到香港去發展了。這樣明顯地是一脈相承,連歌星、作曲家都是上海的原班人馬。後來,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新一代歌星如潘秀瓊、崔萍、葛蘭、劉韻、顧媚、潘迪華、蓓蕾等。第三發展階段重心由香港轉移到台灣,沒有重大歷史事件影響,而是事物久盛必衰的自然發展規律所使然。台灣流行歌曲音樂事業發展迅速,後來居上。這主要是指國語流行歌曲重心轉移到台灣後,香港發展了粵語流行歌曲,香港歌壇並沒有成為空白。
到台灣時期,也還是一脈相承。台灣早期有些歌星如紫薇、美黛、孔蘭薰、張琪等幾乎無原創歌曲,專門演唱第二發展階段上海、香港時期的歌曲。稍後的一些老歌星,如鳳飛飛、陳蘭麗、吳秀珠、張俐敏、黃曉君,也幾乎沒有不翻唱老歌的。連後來的費玉清、蔡琴、蔡幸娟也以演唱老歌見長。而且社會制度相同,半殖民地租界都屬於醬主義體系。即使1979年之後,內地的流行歌曲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起來的,與港台、海外相比也是大同小異,因為流行音樂是市場經濟體制所屬的文化上層建築。
D. 中國各個時代的流行音樂
「四大天王」90年代代表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開幕典禮中民政事務局主席助理秘書長馮浩賢、香港音樂匯展籌委會主席吳雨、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趙大新、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洪迪等,連同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歌手主禮,各歌手更捐出具紀念價值的個人珍藏放入展櫃內,潘迪華有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汪明荃捐金針獎、克勤是一張18年前的黑膠碟,「草蜢」是有親筆簽名的最新演唱會DVD,容祖兒是99年推出的首張EP。
展品中代表了不同年代的樂壇,90年代的表表者該是「四大天王」的華仔、城城、學友和黎明,其中華仔拿出演唱會穿過的「龍袍」、學友有「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是演唱會著過的頭盔和閃鞋,還有他們的唱片等,反見黎明和天後鄭秀文只捐出一張簡單的演唱會海報和一隻CD,支持程度顯然不及其他三位天王。
已故歌手展品更珍貴
梅艷芳展出的皮褸和唱片等全是歌迷提供,其家人未有參與。大會負責人黃志淙有口難言說:「好多復雜原因借唔到,大家都明啦,都有問過劉培基借阿梅的衫,對方話不是時候。」
其他對樂壇有貢獻的已故藝人,包括張國榮憑《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因其後哥哥所得的皆是白金唱片,這是張國榮生前的珍貴品,每次搬屋後都會放置在書房;羅文的展品是向其姐及沙田文化歷史博物館借出,現場還有陳百強和黃霑的琴譜和曲譜手稿;家強提供哥哥家駒的兩支結他等。
黃志淙希望藉著今次活動引起政府關注,安排這些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放置在博物館。
阿姐選擇金針獎,覺得這是屬於個人音樂唱片路上的成績,努力了40年才獲認同,從而希望鼓勵後輩歌手亦努力去發揮所長,阿姐對今次展品相當感興趣,不忘帶備相機拍照留念。草蜢捐出近期演唱會DVD,認為此匯聚草蜢20年的精華,他們更在師傅阿梅的展品前拍照留念。
==========================
樂壇珍藏品見證百年風雲
2006.03.23 成報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前晚於會展正式揭幕,現場展出超過二百件百年來的珍藏,包括不同時期的唱片,有代表性歌手的手稿、舞台服飾、樂器等。<采訪>丘紅 <攝影>吳國明
前晚的開幕典禮邀來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歌手出席,各歌手更捐出個人珍藏,潘迪華捐出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阿姐選擇了金針獎、克勤挑選了18年前推出的黑膠碟,草蜢是親筆簽名的「我們」演唱會DVD,Joey是人生推出的首張EP。
展品中分成不同的主題,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培達贏得的銀熊獎及學友在蒙地卡羅贏的獎項,而「四大天王」均捐出不少私人物件,包括《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拍唱片封面的頭盔和水晶舞鞋,Leon只捐出一張海報。而張國榮憑《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這是哥哥生前最珍貴的獎項,羅文的展品則是由其姊及沙田文化歷史博物館借出,以及家強借出哥哥家駒的兩支結他等,而阿梅展出的皮褸和唱片都是歌迷珍藏,希望藉今次活動引起政府關注。
====================
大公報報道: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開幕典禮,前晚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出席揭幕典禮包括:民政事務局主席助理秘書長馮浩賢、香港音樂匯展籌委會主席吳雨、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趙大新、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洪迪、歌手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一眾歌手們相繼捐出一些具代表性的展品,放進時間廊,包括:潘迪華有六十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阿姐捐出金針獎、克勤是一張十八年前的黑膠碟,草蜢則是親筆簽名的最新演唱會DVD,祖兒是九九年推出的首張EP。
逾二百展品
展館內,共收藏逾二百件珍藏展品,當中不乏具代表性歌手捐出的珍藏,有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的物品。華仔捐出演唱會穿過的龍袍、學友捐出《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捐出演唱會著過的頭盔和閃鞋,反觀黎明捐出海報,就欠心思。而幾位已故的紅歌手,包括:梅艷芳、羅文、陳百強、黃家駒、張國榮,透過他們的親友,大會亦收集了他們的珍藏品作展覽。當中有阿梅的皮褸和唱片、「哥哥」《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繼這張金唱片後,「哥哥」所得的全都是白金唱片,所以這張金唱片對「哥哥」來說是很珍貴,每次他搬屋都會將這張金唱片放在書房內。而陳百強和黃霑的手稿琴譜和曲譜亦是展品之一,還有家駒生前用過的兩支結他等。其餘較具特色的展品,包括:二次大戰前出版的曲集、畫報,戰後面世的唱片,不同年代著名歌手的舞台服飾和樂器等。
===================
SUNDAILY REPORTS:
由「香港音樂會展」籌委會舉辦的《中國唱片百年展》前晚揭幕,請得潘迪華捐出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汪明荃捐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草蜢捐《我們的演唱會》DVD、李克勤捐18年前推出的黑膠EP,以及容祖兒捐99年處女EP,放入一個專櫃
E. 關於流行音樂簡介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流行音樂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盈利為專主要目的而創屬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網路詞典》1990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
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歌曲、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
(5)中國流行音樂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流行音樂特性:
1,通俗性
這是流行音樂的基本屬性。與高雅音樂相比,流行音樂的歌詞相當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理解的障礙,這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必要條件。
2,新奇性
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顯著特徵,好奇心是人類心理的一個特徵。而流行音樂作為一種主要以滿足消費為目的的商業化的娛樂音樂,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種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心理因而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基礎之上的。
F. 關於中國流行音樂
中國台灣中國流行歌手,音樂家,音樂,作曲,作詞,製作人,傑威爾音樂公司老闆之一,導演。近年來,涉及電影業。周傑倫是2000年的亞洲流行音樂創作歌手與最具革命性的索引後,在「流行亞洲天王」之稱。他打破了原來的亞洲音樂的主題,形式,融合多元的音樂素材,創造一個多樣化的歌曲風格,尤以嘻哈融合或節奏和最有名的藍調西方流派,可以說創造了中國流行音樂「中國風」先聲。周傑倫打破了亞洲流行樂壇長期停滯的出現,亞洲流行開一個新的!
G. 中國流行音樂有那四大來源
中國傳統音樂是在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音樂和四域音樂以及外國音樂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原音樂、四域音樂、外國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三大來源。
H. 流行音樂幾大分類是什麼
流行音樂包括很多種類,包括R&B、HOUSE、Britpop、Trip-Hop、Gangsta、Rap、Synth Pop、ORCHESTRA、CHAMBER POP、民歌(FOLK)、BOSSA NOVA、CLASSICAL等。
流行音樂風格的形成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品的風格,二是個人的演唱風格。
歌曲的歌詞、旋律及節奏的不同就產生不同的曲風,不同音樂風格的產生也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密切聯系。
歌手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時候,形成了個人獨特的演唱個性,我們稱之為演唱風格。演唱者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不同的發聲狀態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對作品的二度創作上。
(8)中國流行音樂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新時期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有下列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1、演唱風格
音樂劇是歌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產物。它既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生活和哲理性的思索,又是通俗的,具備大眾親和力的流行音樂作品。
2、大眾風格
90年代中期港台流行歌曲盛播於亞洲各地。在歌壇上陳奕迅、任賢齊、謝霆鋒、蔡依林、梁靜茹、莫文蔚、孫燕姿等逐漸替代了初期的趙傳、周華健、葉倩文等前期耀眼的明星。
3、網路風格
1994至1997年是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初始階段,到1999年,中國的「網路產業」開始成行成市。雪村的那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應該算較早在網路上發表的流行歌曲,它沒有經過電台、報刊宣傳,僅僅是通過網路就在全國范圍流行起來。
4、民族風格
民族民間的器樂、舞曲、戲曲等音樂源流,也是流行音樂創作的素材源泉。90年代前期由姚明、閻肅創作的「前門情思大碗茶」,就是民間說唱「京韻大鼓」的基本音調為基礎譜寫的歌曲,在配器上除運用了電聲樂隊外也保留了琵琶、三弦這些傳統樂器。
I. 中國的流行音樂起源於哪個年代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
J.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歷史
一、流行音樂的起源與發展(一)流行音樂的定義。流行音樂(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在這里我們或者說流行歌曲應該更加貼切,在內容上直面人生,貼近生活,注重感情的宣洩和交流,在形式上較短小精煉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於流傳,已成為各國普遍存在的音樂體裁之一。(二)流行音樂發展的狀況。「流行音樂」的發源地是美國,它的基礎是黑人民間音樂,包括黑人的勞動歌曲、宗教歌曲「靈歌」(Spitiyusl)和舞蹈音樂。從流行音樂的淵源看,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如果從它成長到廣泛流行於歐美兩大洲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19世紀下半葉南北戰爭以後,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他們沒有土地,仍然過著極端貧苦的生活。有一些有藝術才能的黑人,或單個或幾個組成小組進入中小城市的咖啡店和酒館,以唱歌獻舞糊口,他們在歌唱中傾訴痛苦的生活遭遇,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贊美愛情的堅貞或哀嘆失戀的憂傷,也有一些描寫日常生活帶有風趣的歌曲和舞蹈。久而久之,黑人音樂就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