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向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取得音樂的生產授權
沒必要,浪費人力物力,就是你成功了,他們還要和你分享利益,好黑的
B.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是中國音樂版權的唯一保護機構嗎 除此之外音樂人還有其他的法律保障和保障機構嗎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音著協)不是中國音樂版權的唯一保護機構。它成立於1992年12月17日,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
我國與保護音樂著作權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等。保護機構主要有:行政機關,即各級版權局,主要管理損害公共利益又納入行政保護的有關行為);司法機關,即各級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三者的聯合主要管理的是侵犯著作權的刑事犯罪行為;各級法院,主要管理著作權民事糾紛的審判工作;還有就是上述談到的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C. 原創歌曲在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注冊有效嗎
做好到國家版權登記中心進行著作權登記。
D.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有什麼區別
中國音樂家協會抄是由音樂家組襲成的專業性社會團體,主要領導、指導和管理音樂領域的相關事務,行使部分政府管理職能。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最大區別在於:中國音樂家協會管理所有音樂界和音樂藝術領域的事務,包括音樂著作權,更具有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而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只是管理與音樂藝術和音樂領域相關的著作權事務。
E.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管理的音樂著作權有哪些
對音樂作品的機械復制,如出版音像製品、製作電腦卡拉OK機等,舉辦現場演出活動,在餐廳、酒吧、賓館、歌廳、飛機客艙、火車車廂等公共場所播放背景音樂,廣播電台、電視台演播音樂作品以及通過網路使用音樂作品等使用行為,均在協會提供許可發放的范圍之內。
F.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寄來一份合同,是簽好還是不簽的好
不要簽,簽了等於你以後的作品也要由協會代理,你自己賣掉都不可以。
G.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有會員證嗎
有吧來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自會目前擁有會員超過6000人,其中出版商會員有30多個。
其會員為具有中國國籍的音樂著作權人,包括作曲者、作詞者、音樂改編者、音樂作者的繼承人以及獲得音樂著作權的出版者和錄制者。
協會管理音樂著作權,其權利來源為:
1. 會員的授權;
2. 與海外同類協會簽署相互代表協議,從而獲得對海外音樂作品進行管理的權利;
3. 經國家版權局授權,協會還承擔音樂作品法定許可使用的使用費收轉工作。
協會於1994年5月加入了國際作者、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在CISAC的框架下,協會已與58個國家和地區的同類組織簽訂了相互代表協議,包括美國的ASCAP、BMI、SESAC, 英國的PRS,法國的SACEM,德國的GEMA , 日本的JASRAC , 香港的CASH,台灣的MUST等等。並將協會會員名單和作品資料分別匯入CAE(國際作者、作曲者、出版者名錄)和WWL(世界作品目錄),從而將中國音樂著作權人的作品納入國際識別系統。一旦中國作品在海外被使用,其權益便可及時得到保護。
目前,音著協在中國大陸可以管理超過1800萬首的世界范圍的音樂作品。
H.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主管單位是哪裡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管單位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地址:北京市宣武門外大街40號。
I.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發展歷史
法律依據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以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了、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潛力的訴訟、仲裁活動。」
從前到現在
協會始終定位在服務全體會員,服務廣大音樂著作權人,服務各類音樂使用者,積極推進中國音樂著作權保護事業的進程之上。
收費
協會收取使用許可費的范圍非常廣泛,對音樂作品的機械復制,如出版音像製品、製作電腦卡拉OK機等,舉辦現場演出活動,在餐廳、酒吧、賓館、歌廳、飛機客艙、火車車廂等公共場所播放背景音樂,廣播電台、電視台演播音樂作品以及通過網路使用音樂作品等都應由協會負責有償許可。
J. 音樂著作的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11.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發起成立的音樂著作權管理組織版,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權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
12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音樂機構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所設立的樂府。「樂府」如同現代的歌詠團,協律都尉是該機構的最高業務領導人。樂府專業工作者將從趙、秦、楚等地區收集來的地方民歌進行整理、加工,然後由協律都尉譜成新曲,教給樂人歌唱,供宮遷帝後王妃、公伐將相等人觀賞。「樂府」最繁盛時人員達800多人,他們大多是一流的音樂家、文學家和民間藝人。這種音樂機構是漢代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文化相隨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