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部音樂電影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音樂電影《天籟絕唱》目前正式更名為《鷹笛天緣》.
中國第一部音樂電影版《鷹笛天緣》權9月15日上午11:30在我州道孚縣龍燈草原舉行了開機儀式。由廣東黃河集團投資,山西電影製片廠、北京經典年代影視公司、北京當然文化等幾家公司聯手打造,甘孜州委、州政府聯合拍攝的《鷹笛天緣》是一部不同於傳統電影表現手法的時尚電影。唯美的藝術色彩和感人的故事,通過音樂的紐帶,旨在錘煉一個中國電影史上創新的坐標。
劇組最終選擇我州的道孚、甘孜、德格等一些最富有神話色彩的區域作為該影片實景拍攝地,美麗而神秘的高原景色令劇組成員贊嘆迷戀不已。雖然拍攝環境異常艱險,但劇組也表示,「我們一定要拍出最美的中國首部音樂電影,以最藝術化的手法創造出一個漢藏相融的愛情童話,向世界展現藏區的神秘與美好,展現出中國深厚的民族文化」。
甘孜州正在爭取將片名《鷹笛天緣》改為《康定天緣》,劇中涉及甘孜州內的地名也盡量以現在的實名出現。
女主角:聶鑫
男主角:曲爾甲
② 中國常用恐怖電影背景音樂
截止2020年1月,常用的恐怖電影背景音樂如下:
1、《僵屍先生》背景音樂、主題曲——《鬼新娘》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鄭國江填詞,傑兒合唱團演唱的歌曲。
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一個聚會 香港電影金像獎紀念專輯》中,由華納音樂公司發行於1994-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15首歌曲。
2、《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背景音樂——《僵屍魔法(配樂)》是一首由群星譜曲,群星編曲,群星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中,由環星唱片公司發行於2002-03-01。該張專輯包含了12首歌曲。
3、《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背景音樂——《復活》是一首由群星譜曲,群星編曲,群星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中,由環星唱片公司發行於2002-03-01。該張專輯包含了12首歌曲。
4、《僵屍家族2》背景音樂——《揭符》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聶安達編曲,聶安達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僵屍家族2 電影原聲》中,發行於1986-08-14。
5、《僵屍家族2》背景音樂——《遲鈍劑》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聶安達編曲,聶安達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僵屍家族2 電影原聲》中,發行於1986-08-14。
③ 中國電視劇或電影有哪些史詩級配樂
新白娘子傳奇裡面的歌曲,現在都可以回想起來,尤其是在電視劇播放的過程中,遇到了以後,就跟著哼起來了。《千年等一回》也是當時的經典歌曲,我在當時上學的時候,還在班裡的演唱會上唱了這首歌,當時很多人還鼓掌了呢!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高光時刻呢?不過,當時真的很喜歡新白娘子裡面的歌曲。
很多的電視劇的主題歌也是很好聽的,例如慶余年或者是精英律師的主題曲,都是很不錯的,當然算不算得上史詩級的,那就看個人的理解了!你覺得這些算是史詩級嗎?
④ 中國風靡全球的歌或電影有哪些
必須是《無間道 》好萊塢翻拍了並且水準不及原作,無間道真的算是經典好作了。
⑤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這首插曲共4段,由影片的主演阮玲玉和金焰兩人合唱。雖然當時有聲電影還沒有在中國問世,但許多影院為放映外國有聲片已有了相關的設備。這首歌被事先灌錄成蠟盤唱片,在影片放映時配合畫面現場放出,由此便成為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這首插曲在影片中出現兩次,且與故事情節緊密相聯,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再加上兩位明星的演唱,很快便傳遍學校和街頭。
第一首銀幕插曲的成功無疑鼓舞了電影歌曲的創作。隨著有聲電影問世,中國銀幕上誕生了許多為後世傳唱不衰的電影插曲,其中最可讓中國電影人引以自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也誕生在電影的銀幕上,這就是在1935年拍攝的影片《風雲兒女》中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5)中國拍的音樂電影擴展閱讀
《尋兄詞》
作詞:孫瑜
作曲:孫成壁
演唱:阮玲玉和金焰
從軍伍,少小離家鄉;
念雙親,重返空凄涼。家成灰,親墓生春草,我的妹,流落他方!
兄嘉利,妹名麗芳;
十年前,同住玉藕塘;妹孤零,家又破散;尋我兄,流落他鄉!
風凄凄,雪花又紛飛;
夜色冷,寒鴉覓巢歸。歌聲聲,我兄能聽否?莽天涯,無家可歸!
雪花飛,梅花片片;
妹尋兄,千山萬水間,別十年,兄妹重相見,喜流淚,共謝蒼天!
⑥ 中國電影音樂的發展歷史
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國電影所指涉的歷史和地理范圍非常之廣,它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並且在某種程度上還包括海外華人社區。自從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電影工作者們開始大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中國電影獲得許多國際大獎,而且逐年增多。由於中國電影在國際上日益受到歡迎,中國電影工業已經吸引了相當多的外資並且不斷地與外方合作拍片。隨著電影生產和消費的國際化,中國電影實際是由什麼組成的問題也就凸現了出來:它是由中國人為中國人生產的嗎?假定關於中國電影的性質已達成某些共識,那麼,紮根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而有別於好萊塢現象的這種電影有它自己的特點嗎?這些特點又是如何可靠地被國際電影界所洞察與闡釋的呢?這些特點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形成有意義的國際對話呢?
回顧中國電影一個世紀的發展,不由使我們想起了一些具有全球意義的歷史性事件。一百多年前,1895年電影在西方發明。這不僅是世界電影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而且也是清朝政府在戰敗之後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的一年。自從1895年以來,世界范圍內視覺技術的發展與中國這個正在形成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國內政治事件的聯系日趨緊密。1896年8月,西洋影戲在上海的徐園上演。在此後的百年間,引進的西方電影技術在中國本土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這項研究里,我們把中國電影史的斷代精確地界定在這百年(1896~1996)間,並非出自偶然,而是由具有深遠影響的全球性事件和民族性事件決定的。我們把1896年作為起點,因為從一年開始,中國電影的消費與銷售開始具備跨國家的性質(當然也可以設想以始於1905年拍攝的第一部中國影片或是 1913年拍攝的中國第一部故事片作為中國民族電影史的開端)。
我們把對於中國三個地區(大陸、台灣、香港)的電影的探討下限定在1996年,因為從1997年7月起,香港不再是獨立於大陸的地緣政治實體,這一中國歷史的全新篇章無疑將會對中國電影,特別是對後殖民的香港電影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預測將來的中國政治和中國電影的形貌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可以在次對中國跨國電影百年史進行一番梳理。我們將探究在中國電影史的整個發展歷程中的影像生產與消費的一系列模式:從傳統的"影戲"到機器再生產的現代時期的"電影",到後現代時期的電子影像的"模擬"(simulacrum)。我們的假設是,這樣一種視覺的歷史詩學不可避免地與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學相聯系,而且深深地植根於跨國資本的經濟學之中。自從電影媒體完全整合到經濟和文化之中並調和這兩者以來,它為我們提供了審視和勾畫中國文化政治與20世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兩者關系的輪廓的一個很具說服力的例子[1].
接下來我將簡要回顧歷史,並對可被稱為"跨國的中國電影"(transnational Chinesecinemas )提出一個相關的理論。種種跡象顯明,似乎只有在恰當的跨國語境中才能正確理解中國的民族電影。人們必須以復數的形式提及中國電影,並且在影像製作發展過程中把它稱作跨國的。中國個案中的跨國主義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作觀察:第一,19世紀以來,特別是在1949年以後,中國分成了三個地緣政治實體——大陸、台灣、香港——由此而來,這三個地區之間出現了中國的民族電影/地區電影的競爭與合作。第二,在20世紀90年代的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國電影的生產、銷售、消費的全球化。第三,電影話語本身對中國及中華性的表述與質疑,即對大陸、台灣、香港和海外華人中個人或群體的國家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族群認同、以及性別認同的交叉檢驗。第四,一次對中國"民族電影"的重新回顧與審視,就好象是在回顧性地閱讀跨國電影話語的"史前史".這一過程旨在揭示民族電影話語的政治潛意識——電影的跨國根基與條件。這些是任何一個民族電影規劃必定要克服與超越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免受實際的或假想的帝國主義的危害,或是為了迫使少數民族保持沉默來維持國家統一。
在此我要以中國電影為例來說明當今世界電影形勢的變化。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跨國電影的發展是電影生產、銷售、消費這一系列機制全球化的結果。世界電影業的變化發展不僅使人們對"民族電影"這一概念提出質疑,而且使電影話語中"國家性"(nationhood)
的建構復雜化。因此,我所做的中國電影史概可以作為一個世界電影史總體發展趨勢的一項個案和範例來閱讀。對一個特定的民族電影的研究於是成為跨國的電影研究計劃的一部分。
民族電影與現代民族國家
電影作為一種發端於西方的新技術和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1895年;電影發明一年以後,傳入上海。可能是盧米埃爾兄弟的一名攝影師兼放映員,在徐園的游藝會上放映了電影短劇。
接著來到上海的放映人是美國的利卡爾頓(James Ricalton),1897年他帶來愛迪生公司的電影在茶館和游樂場所放映[2].此後直到1949年,中國放映的大多片子為外國電影,放映場所先是在茶館後是在影戲院。外國影片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90%,居於主導地位。人們不難料想,好萊塢電影是風頭十足。
1905年,任景豐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館里拍攝了中國最早的電影《定軍山》。他拍攝的是著名演員譚鑫培所表演的京劇。鄭正秋於1913年拍攝的家庭短劇《難夫難妻》,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故事片。不過,它是由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中國的製片廠、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的。
同年,黎民偉與布拉斯基拍攝了香港的第一部電影《莊子試妻》。布拉斯基後來又把這部片子帶到美國,因此它成為最早在國外放映的中國電影。由此可見,中國電影從誕生之初便是跨國資本的產物。
在以後的歲月里,中國的民族電影是在引進的西方的電影技術、意識形態、藝術手段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壯大的[3].程季華等人在1960年代初所寫的《中國電影發展史》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在這本代表官方觀點的著作中,中國的左翼進步電影的發展是在與外國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霸權的斗爭中成長的[4].中國民族電影工業所作的生死搏鬥與作為20世紀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困境息息相關。現代性、民族建構、民族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以及新的性別認同都是此類民族電影的中心主題。中國的民族電影已成為鍛冶新的民族文化所需的成分。在"軟性"娛樂電影(羅曼司、蝴蝶派小說、武打片、鬼怪片、古裝劇)
愈演愈烈的形勢下,左翼電影工作者充分利用電影這一新的視覺技術的政治與革命潛力,試圖把它發展成為自覺的社會批評的大眾藝術[5].正如其他民族電影一樣,中國電影也是"國家神話的鼓動者和國家的神話"[6].通過創造一套連貫的形象與意義、敘述集體歷史、以及上演普通民眾生活的悲喜劇,電影給有可能呈現為異質的實體提供了一個象徵性的統一體:"現代中國".
中國音樂發展史:粉碎「四人幫」後最早流傳兩首作品,一是歌曲《祝酒歌》,唱出了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浩劫後,人們無比喜悅的歡樂心情。另一首是管弦樂《歡慶舞曲》。記得是在1977年7月下旬的一天,國慶辦公室的一位年輕人來到我家對我說,今年是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天安門廣場要舉行焰火晚會,各界群眾將組成110個舞圈跳集體舞,國慶辦公室正在徵集舞曲,希望你能參加應征。由於「文革」時期把三拍子的圓舞曲說成是「小資產階級的輕歌曼舞」成為忌諱,所以我們希望這次在焰火晚會上能產生一首新的大家喜歡的圓舞曲。幾天後我交出了小樣,再幾天後通知我寫總譜,再十天之後,這位年輕人到我家取走了總譜,中央樂團很快錄了音。國慶節的當晚天安門廣場一片歡騰,十幾萬人伴隨著《歡慶舞曲》翩翩起舞,興高采烈,有如奔涌著的歡樂海洋。之後《歡慶舞曲》出唱片,出總譜,還成為中央電視台一段時間內一個欄目的開始曲。轉年,國慶辦公室又約我再為1978年的國慶晚會寫作《歡慶舞曲》的姊妹篇《節日舞曲》,後因那次晚會沒有舉行,此事也就停止了。但《節日舞曲》被改成了軍樂直到現在還時有演奏。
就我個人來說,1977至1979年這三年是我音樂創作中經歷的一個高峰期。繼兩首管弦樂曲之後,又為武漢軍區描寫陳毅元帥的話劇《東進!東進!》作曲,寫了7首陳毅詩詞歌曲,緊接著又為葉劍英元帥詩詞《八十書懷》、周恩來總理詩詞《大江歌罷掉頭東》作曲,並於1978年年底接受了中央歌劇院為新中國建立三十周年獻禮的歌劇《記住啊請記住》作曲,緊接著又接受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獻禮歌劇《星光啊星光》作曲,與此同時,我還擔負著八一廠的故事片《雪山淚》,峨嵋廠的故事片《挺進中原》,珠江廠的故事片《梅花巾》的作曲任務。兩部歌劇、三部電影同時進行,偶爾還穿插一兩首其他的歌曲作品,時間非常緊張。《星光啊星光》初稿46段唱26天就寫出來了,音樂構思像開水龍頭似的從心中流淌出來。我寫出來之後交我同學滬邑同志修改,然後再交由歌劇院一位同志,福空文工團一位同志和滬邑三人進行配器,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了,中國歌劇院急等著排練。此劇演出時盛況空前,一票難求,各界觀眾絡繹不絕,非常踴躍。
這次音樂高潮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思想解放,也就是破除「兩個凡是」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小平同志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開創新局面》。從我個人的親身經歷,特別是創作歷程可以看出,當時的創作熱情是多麼高漲!人民的命運,時代的風雲和作者的聯系是多麼緊密,對一個作者產生了多麼深刻的影響。
1983年至1985年匯聚眾多文藝界人士、藝術團體創作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以及後來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的「精品工程」獎、中央電視台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等眾多的評獎比賽,也都對新的歷史時期的音樂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第一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到紀念建黨80周年是第二次音樂高潮
2001年「5·23」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音樂金鍾獎評選活動,從此創設了我國的第一個音樂大獎,吸引了全國音樂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第一屆金鍾獎設立了創作獎,分聲樂和器樂;表演獎,分民族、美聲、通俗三種唱法;還特別為年屆80高齡、從事音樂工作60年以上成就卓著的老音樂家設立了終身成就獎,這在我國和世界上都是首開先河,引起文藝界和社會上的強烈共鳴。結果121部交響樂應征,評出了金銀銅獎21部;應征歌曲256首,評出金銀銅獎36首;參賽歌手81名,評出金銀銅獎18名,老音樂家的終身成就獎評出了27位,頒獎晚會和慶祝酒會盛況空前,熱烈非凡,一些與會者激動得熱淚盈眶。
紀念建黨80周年音樂會,推出的新作品有遼寧的《陽光》,山東的《祖國》,深圳的《希望》等三台大型交響音樂會,產生了交響組曲《陽光下的祖國》,鋼琴協奏曲《春天的故事》,交響合唱《希望》等一批精品力作和各類體裁的新歌。同一時期產生的歌劇《蒼原》、《黨的女兒》也受到普遍好評,這都為慶祝建黨80周年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力地推動了音樂創作和音樂事業的向前發展。
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到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再到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形成了第三次音樂高潮
2005年中國隆重地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為此,中宣部有關領導專門主持召開音樂創作動員會議。中宣部撥出專款推動這項工作,中國音協積極投入,各省市積極響應,中國音協與廣州市委推出了「民族之聲交響音樂會」在廣州和北京隆重演出。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說:「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音樂了,聽得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當時中宣部文藝局主持召開了座談會,給予高度評價。同一時期廣東省委宣傳部還舉辦了「時代之聲——傅庚辰作品音樂會」。河北舉辦了《英雄河北》、湖北舉辦了《三峽回響》以及其他省市的一些紀念音樂會,也都取得了成功。中國音協在人民大會堂組織了隆重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中央有關領導出席並作重要講話。當晚由中國音協組織舉行的冼星海作品音樂會極其成功,當《黃河大合唱》演唱結束時贏得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從2003年至2007年涌現了大批優秀作品:大型聲樂套曲《航天之歌》、《小平之歌》、《交響樂2008》,交響詩《紅星頌》,交響組曲《地道戰留給後世的故事》,交響樂《聖火2008》,交響合唱《金陵祭》,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木雕的傳說》,舞劇《紅梅贊》、《閃閃的紅星》、《紅河谷》、《一把酸棗》、《風中少林》、《南京1937》、《西遊記》以及近期出現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交響樂《巍巍昆侖》、《江山多嬌》等。交響樂創作思想、創作道路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中央領導同志對兒童歌曲十分重視,指示中國音協要下決心抓好兒童歌曲創作,並作出部署,成立七部委工作組織。中國音協堅決貫徹中央領導指示,召開詞曲作者座談會,廣泛徵集作品並與共青團中央、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兒童歌曲電視大賽。經過三年努力,兒童歌曲匱乏的局面有所好轉,產生了《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讀唐詩》、《司馬光砸缸》、《朝霞之歌》、《春天》、《憫農》等一批優秀兒歌。電視劇音樂也出現了《誓言無聲》、《江山》、《沙場點兵》、《陳賡大將》、《喬家大院》、《紅頂子商人胡雪岩》、《井岡山》、《戈壁母親》等好作品。第十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評出了《吉祥三寶》、《蓋樓的哥們》、《望月》等20首優秀獎歌曲,《永恆的彩霞》等20首入選獎歌曲。民族管弦樂也產生了很多好作品,徐沛東為廣東音樂作了新的編配,《國樂飄香》音樂會獲得成功。
2007年7月,由中國音協中國文聯演藝中心和總政宣傳部共同推出的紀念建軍80周年軍旅音樂作品展演周《革命詩篇——傅庚辰作品音樂會》、《當兵的歷史——印青作品音樂會》、《長城長——孟慶雲作品音樂會》、《相聚在軍旗下——老文藝工作者音樂會》以及北京軍區、海軍、空軍、武警共八場音樂會在首都掀起了音樂熱潮。這不僅展示了軍旅音樂作品的精華,同時也雄辯地證明,作曲家必須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一個人民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才能受到人民的愛戴,絕不能以「小眾」自詡,盲目陶醉在狹小的圈子裡。
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鍾獎是在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後舉行的,是在黨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的宏偉戰略目標前提下舉行的,在總賽區廣州之外,增設了長沙、南京、寧波三個分賽區,增設了合唱、民樂、流行音樂、理論評論等獎項的評選,擴大了評比面、受眾面、影響面,是對金鍾獎的重要改革,推動了金鍾獎做強做大,使金鍾獎邁入了新階段。
今年還將舉行交響樂百年回顧展。回顧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發展中國特色交響樂,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雅俗共賞,二是現代技法中國化。就是要把現代技法的科學原理、科學方法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和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相結合,創造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魄、中國特色的交響樂。毛澤東思想之所以勝利,就是因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把馬列主義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離開了中國的實際,脫離了中國人民,就失掉了根基,我們的事業就不能取得成功。
當前,我國的音樂事業如日中天,正處在一個空前繁榮的發展時期。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強大,音樂的影響力、滲透力、震撼力與日俱增,在人民群眾中、在文化生活中、在社會活動中出現了空前的音樂熱。從城市到鄉村,在公園、在廣場、在社區,到處充滿音樂之聲,到處充滿著歡樂的歌唱,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充滿著歌聲激揚著音樂的新時代
⑦ 關於中國和歐美的音樂和電影
先回答LZ第二個問題吧
搖滾和朋克是外來的東西 那個年代我國與世界的溝通缺乏
很少有人知道什麼是搖滾 什麼是朋克 更別說促進了
那個年代 頂多有個DISCO 跳著國標舞
哥們兒看過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或者 血色浪漫之類的片子
朋克興起的年代 就是這些片子里的年代
日子裡有兩個片段 講述的是兩幫人斗琴的片段 北京話兒叫查琴
唱的也多是紅色歌曲或者是外國名曲的中文版
我覺得 這跟當時的背景是有關系的 就跟朋克的產生有個大背景一樣
只能說 大背景不同 所以方向才有根本的變化
至於電影 你說的太對了 真的很少
雖然小日本拍AV的也很多 拍變態殺人的也很多 但有些片子仍然是不錯的
(各位別升級到政治斗爭上去了 就事兒論事兒而已)
我也很少看中國的電影 看也是看些喜劇 撿個樂什麼的
至於為什麼很少拍人性的探討之類的騙子 我想是市場的需求量不夠大
拍了怕是血本無歸吧 或者不賺錢吧
比如 把國產的大片赤壁和歐美小成本電影水果硬糖或者小日本的燕尾蝶
後兩者的關注量肯定會遠遠小於前者 這可能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惡性循環吧
而且 大家都知道 GUANG電是很有名的剪刀手
他覺得不順眼的是不會讓你在大熒幕上看到的
電影有時會因一個鏡頭 一句話 給人留下難以泯滅的印象
倘若這些鏡頭被剪了 可以表現電影的層次或者精髓就不付存在了
誰願意自己辛苦拍出來的東西被剪的亂七八糟 所以還是不拍的好
相比電影 還是看書比較實在
不過 我仍然相信 我們不是拍不出來 只是沒人去拍而已
簡單說下個人愚見 大家見笑了
⑧ 航拍中國中的背景音樂
紀錄片的主題音樂是王備先生創作的 intro,有很多個演奏版本;附件只是其中之一,版你懂的;
另外,權CCTV9的宣傳片做得也是非常贊,裡面用的是這兩首音樂:
前3分鍾的BGM是:Epic Soul Factory - The Lost World ;
而末尾部分:Future World Music - Follow Your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