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行音樂的劃分依據有哪些
實際上這是由於混淆了二者的概念所產生的疑惑。觀點一說的是狹義的pop,觀點二說的是廣義的流行音樂。這種感覺有點像兩個人在討論小明,但其實他們認識的小明不是同一個小明。那我們先放下這個混亂的討論,來說一下音樂風格的劃分依據,由於流行音樂的風格太多了,我就說三個:搖滾、爵士和流行樂,爵士音樂有可以說自成體系的調式,一般稱為布魯斯音階,在第三級、第七級降半個音(實際上很多時候不到半個音),有時候也會在第五級上降半音,演唱和演奏中還常裝飾顫音和滑音,在節奏上多使用切分音和三連音,和弦使用上多以七和弦為基礎甚至拓展音。樂器上,爵士鼓、double bass、薩克斯、鋼琴還有吉他都是常用的音色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爵士的現場演奏往往有很大的即興性。OK 說了一堆大部分人看不懂的詞彙,我們來聽一下典型的爵士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後記:流行音樂從開始到現在有許多不同的風格相互融合交匯,產生新的風格流派,然後新的流派之間又會互相融合,所以越往後的音樂作品其實越難去清楚劃分它的風格,想要做純粹的風格往往只能往復古的方向去做,比如周傑倫的《雙刀》,它到底屬於hiphop呢、還是搖滾呢、還是流行呢?說它hiphop吧,饒舌部分不多,而且編曲很搖滾,說它搖滾吧,民族樂器大量的使用,還有弦樂團,還有饒舌,最正確的說法就是它是一首廣義流行樂。所以一般來說我們聽音樂的時候不要深究它到底屬於什麼風格,討論一下它有怎樣的元素就好了。
『貳』 音樂分類
音樂分類:
1、搖滾
它是黑人節奏布魯斯和白人鄉村音樂相融合的一種音樂形式;就其使用的樂器而言,它是以吉它、貝司、鼓為主,加上大功效的音響和諸多效果器來表現音樂的形式;
2、流行
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
3、爵士
爵士樂成形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實際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
歐洲教堂音樂、美國黑人小提琴和班卓傳統音樂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國黑人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間藍調","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構成了早期的爵士樂。
4、民謠
民謠唱法作為一種源自民間的演唱形式,作品的來源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根據古老的傳統民謠改編的曲目;另一種是按照傳統民謠風格創作而成的創作民謠。
5、原創音樂
原創音樂有兩種概念:其一隻要是自己作詞作曲的音樂都可以算是原創音樂,這是一個廣義上的理解。
6、翻唱
「翻唱」實際上是指將已經發表並由他人演唱的歌曲重新演唱,其中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但不改變原作品的一種行為。
輕音樂的種類較多,它包括一般的生活歌曲、抒情歌曲、詼諧歌曲、諷刺歌曲,還包括一些輕歌劇、圓舞曲、小型管弦樂序曲、小夜曲,以及部分管弦樂曲小品、電影歌曲、舞蹈音樂等。
(2)中國流行音樂地域劃分擴展閱讀
音樂類型,即曲風。曲風(歌曲風格、音樂曲風、流派)是指音樂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即音樂類型。曲風同其它藝術風格類似,其通過歌曲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內在和深刻,能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或音樂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的外部印記。
曲風的形成是時代、民族或音樂家在對音樂的理解和實現上超越了幼稚階段,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束縛,從而趨向或達到了成熟的標志。
參考資料網路——音樂類型
『叄』 近代中國流行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古典主義音樂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譯為「古典音樂」。有人認為"古典"給人的感覺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稱「經典音樂」。也有人根據牛津英文辭典里對古典的定義:to be 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稱之為「嚴肅音樂」。於是,「古典音樂」又被戴上了「嚴肅」的帽子,讓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義的人一定沒有好好查字典,因為「serious」的第二條義項是這樣給出定義的:(指書、音樂等)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因此我們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再來看一下朗文辭典對古典音樂的解釋: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發人深省並且長期流行的音樂)。可見,「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為傳誦,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如此看來,譯成」經典音樂「的確更妥當一點。只是大家都說慣了,要改口總覺得別扭,還是稱其為」古典音樂「吧,要怪只怪當時第一個翻譯的人,怎麼沒想到「古典」會帶來這么多的誤解。還好,沒有意譯成」嚴肅音樂「,否則真的是要貽笑大方了。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延續和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著一個時代。浪漫主義風格音樂注重情感和內容的表達,打破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種種形式上的束縛。
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終結者,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行人,浪漫主義音樂拋棄了古典音樂的以旋律為主的統一性,強調多樣性,發展和聲的作用,對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質進行刻畫,更多地運用轉調手法和半音,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是韋伯,音樂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義音樂體現了影響廣泛和民族分化的傾向,在法國出現了柏遼茲,義大利有羅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蘭的肖邦和俄羅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義音樂終結在瓦格納和勃拉姆斯時代。
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Baroque)一詞本義是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編輯本段]Gregorian Chant
Gregorian
這是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禮拜儀式中所唱的聖歌,起源於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當時有位教宗叫格林高利一世(Gregorius Magnus,任職期間公元590~604),他曾將這些聖歌編輯成冊,因此後世人稱其為「格林高利聖歌」。Gregorian Chant具有以下特徵:歌詞全是拉丁文,是無伴奏、無和聲的單一旋律線,節奏非常自由,採用不同於「大小調系統」的調式音階,同時還具有客觀的、非個人的與超世俗的性質。這種聖歌音樂與禮拜儀式密不可分,它們可算是「功能性的音樂」,亦即具有特殊功用的音樂,不具娛樂價值。它們主要旨在表達歌詞的宗教內涵,而不注重官能美感或情感訴求。但有趣的是,中世紀許多俗樂與民謠卻改編自格林高利聖歌的曲調。
鄉村音樂
這個名字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它的源流很廣。那時歌曲的內容,除了表現勞動生活之外,厭惡孤寂的流浪生活,嚮往溫暖、安寧的家園,歌唱甜蜜的愛情以及失戀的痛苦等都有。
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間本嗓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鄉村音樂的曲調,一般都很流暢、動聽,曲式結構也比較簡單。多為歌謠體、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爵士音樂
爵士樂由民歌發展而來,有多種源頭,不易仔細考證。19世紀期間音樂是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從19世紀末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混合了布魯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樂類型,是一種「混血」的產物。美洲的黑人音樂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節奏特色明顯,而且保留了集體即興創作的特點。這種傳統與新居住地的音樂——大部分是聲樂——結合起來,結果誕生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聲音而是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形式
搖滾音樂
究竟什麼是搖滾呢? 長頭發、皮夾克、破了洞的牛仔褲……也是,也不是; 吉他、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輕的自由、荷爾蒙的沖動、離經叛道……也是,也不是;節奏、歌詞、旋律、夢想、真實、感覺、狂野、信仰、力量、憤怒……也是,也不是;…… 其實這些相關的聯想只是一些表相,對於真正的搖滾文化,對於遮藏在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興趣去了解呢?從最純粹的形式來講,所謂搖滾,就是三和弦加強硬持續的鼓點加上口的旋律。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哲學「,也正因為如此,搖滾樂才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Pop Music)。真正的搖滾文化至少可以提煉出這樣一個縮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藝術搖滾、朋克樂、先鋒音樂、重金屬等。
『肆』 近代中國流行音樂分類和特點
流行音樂主要分為五類:爵士樂,搖擺樂,搖滾樂,鄉村音樂,迪斯科
爵士樂——
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最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形成於新奧爾良。可以說爵士樂就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
爵士樂的音樂特點:搖擺(聽眾有搖擺的慾望);即興,圍繞一個音樂框架盡情發揮;個性化的聲音,蒼勁有力。
爵士樂演奏樂器:鋼琴、小號、薩可斯、長號等。
搖擺樂——
從30到40年代,大型爵士樂隊風行美國。由於他們演奏的舞曲曲調動聽、活潑節奏鮮明,又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挑逗性,聽到這種音樂,人們不禁會隨著它的節奏和韻律,扭擺著身子翩翩起舞。故人們稱之為Swing。Swing這個詞的意思是"搖擺"。在我國稱之為搖擺樂。
甜美爵士的基礎是取材於一些時尚的流行曲。這些曲子速度一般都採用中速或慢速,旋律優美、動聽。演奏的基本方法是,樂隊先合奏一段引子,繼而獨奏者演奏一個短小的主題, 然後其它樂器先後呼應,進行發展和變化。由於這些曲子曲調一般都很甜美,故人們稱之為甜美爵士。
冷漠爵士則是更多地注重演奏技巧。這種爵士速度一般都較慢。曲調中多採用連續的切分節 奏和乏力的音符,以突出憂郁的情調。在演奏現場,演奏者旁若無人,表情淡漠,更談不上與聽眾溝通情感,尤其是用薩克管演奏,或用加有弱音器的小號演奏時,那冷漠的音色,更增添了人們凄涼、孤寂的情感。冷漠爵士的代表人物有邁爾斯•戴維斯等。
這三種風格的爵士相比起來,年輕人多喜歡比-波普;中老年人多喜歡甜美爵士,而多愁善感的人則喜歡冷漠爵士。
搖滾樂——
搖滾樂特點:發泄、自由、叛逆。
搖滾樂演奏樂器:四大件 電吉他、電貝司、電子琴、爵士鼓。搖滾樂以演唱為主。
鄉村音樂——
這個名字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它的源流很廣。那時歌曲的內容,除了表現勞動生活之外,厭惡孤寂的流浪生活,嚮往溫暖、安寧的家園,歌唱甜蜜的愛情以及失戀的痛苦等都有。
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間本嗓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鄉村音樂的曲調,一般都很流暢、動聽,曲式結構也比較簡單。多為歌謠體、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在服飾上也比較隨意,即使是參加大賽及音樂廳重要場合演出,也不必穿演出服,牛仔褲、休閑裝、皮草帽、旅遊鞋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歌手的嗓音是鄉村音樂的標志(民間本嗓),鄉村音樂的歌手幾乎總有美國南部的口音,至少會有鄉村地區的口音。
迪斯科——
七十年代,美國出現了一種唱片夜總會。這里伴舞用的音樂既不是爵士,也不是搖擺樂和搖滾樂,而是一種節奏強烈、單一為"蓬-蓬-蓬"的流行樂唱片,它的名字叫迪斯科。迪斯科不應算是流行音樂中的一個流派,而是對樂曲進行特殊的改編,不管是現代還是古典曲目,都可以編成Disco舞曲,它的重點放在了節奏和打擊樂上。
由於電聲樂器和電子合成器的不斷完善,一些樂手充分利用現代電聲音響設備,將電子舞鼓,高、低音吉他等各種樂器與電子合成器進行技術性的編配和製作。使它們產生奇異、節奏強烈的音響。它給舞者尤其是青年人以極大的感官刺激,常常使他們產生不可抑制的狂熱情緒。
迪斯科音樂大多帶唱,歌詞簡單,節拍是雙拍子,曲調就那麼幾句來回反復,速度比進行曲略快,每分鍾約為125拍左右。
『伍』 中國民歌的地域分布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色彩區。
1.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2.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由於民族不同,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不可能劃一,只能存異。
一、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處於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牧歌、思鄉曲、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聞名的曲目有《遼闊的草原》、《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二、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響,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藝術以「十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音調方麵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出的一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三、西部佛教文化藏族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庄」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系,民歌一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一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四、西南高原多民族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里。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徵,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代表性民歌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一般節奏性較強,曲調明快。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旋律細膩、柔和。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內容以愛情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阿細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五、東北部受薩滿教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1949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一個喜愛歌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1)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一領眾和形式。薩滿調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德呼蘭》,是一首歌頌大自然的歌。此外《鄂倫春族小唱》在全國也很聞名。
六、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有漢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范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麴、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亢悠長,格調深沉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襯詞,中外聞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七、中原及東部沿海漢族民歌區
漢族民歌區在六個區中屬於最大的一個,從寒冷的北方到亞熱帶的南方,從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多種多樣。語言雖同屬漢語,但各地方言不同。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民歌的風格特點也呈現出多種特徵。另一方面漢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區、西北半農半牧民歌區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區都有千萬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區部分重疊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基於以上情況,漢族民歌區又可以分為十個支區和一個特區。
(1)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部、江蘇北部等黃河下游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一個沿海平原地帶。自古以來黃河下游屬於文化比校發達地區。根據風格上的微小差異,該區又可分為兩個小區,山東、河北及河北、蘇北的一部分為第一小區;遼、吉、黑為第二小區。第二小區實際是第一小區的移民區。所以民歌同屬近似風格。全區使用東部北方方言。這里民歌以小調為主,其次是秧歌、號子,山歌極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畫扇面》、《沂蒙山小調》、《小看戲》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西、陝西大部、河南西北部、內蒙河套地區以及甘、青、寧漢族聚居地區。東面以太行山為界與東北部民歌區分開,南北各為陰山以南,秦嶺以北,屬於黃河中上游地區。過去交通不便,民間音樂較少與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調」以及「花兒」。其次為秧歌、小調。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 《刨洋芋》、《綉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淮河流域的蘇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東南部地區、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該區處於黃河、長江流域之間,音樂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帶有過渡性的特徵。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調突出,秧歌、山歌次之。聞名的曲目有《鳳陽花鼓》、《王三姐趕集》、《打麥歌》、《彼根蘆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江蘇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處長江下游,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文化比較發達,人民生活較富裕,歷來有江南漁米鄉之稱。使用方言為吳語。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5)閩、台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福建大部、台灣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福建與台灣自古以來就有文化的淵源關系,台灣當地漢族一直使用閩南語,此外,兩地還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戲曲、說唱音樂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詩、小調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採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等。
(6)粵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珠江流域的廣東大部,廣西東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區,北面以南嶺為界與贛民歌區相鄰。這里地處亞熱帶,珠江橫貫東西,文化與海外交流較早,使用粵方言。過去廣大漁民成為該區一個重要的社會階層。民歌以漁歌——鹹水歌最為突出。聞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調》、《哩哩美》等。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帶。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較發達,民間藝術源遠流長,至今在許多方面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燈歌、小調、風俗歌、山歌。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等。
(8)湘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南以及廣西東北角上的幾個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風,地襲楚俗,它與江漢民歌區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不過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區通用湘語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聞名曲目有《馬桑村兒打燈台》、《一塘荷花一塘蓮》、《上四川》等。
(9)贛民歌支區
該區以江西中、北、東部為基本范圍,使用贛語方言。地處古代吳、楚之間,吳楚文化對其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具有長江流域東西部文化交流的過渡地帶性質,民歌交融性強。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為小調、燈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杜鵑花開》、《摘茶籽》、《送郎當紅軍》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陝南以及廣西西北部分地區。北以秦嶺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燈歌。此外川江船夫號子也很有特色。聞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趕馬調》、《槐花幾時開》、《我住貴州貴陽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區
客家人分布較廣,全國有八千餘萬人口,民歐特區主要指包括廣東東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東南部三省交界地帶。這里客家人比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戰亂由北方中原一帶來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遺風,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為山歌,聞名的曲目有《燈紅歌》、《風吹竹葉》等。
『陸』 中國流行音樂最發達的地區。
北京
那裡有國內最好的音樂人
『柒』 中國歌曲的分類
1. 民族音樂
狹義地講,所謂中國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民族音樂是泛指中國音樂家所創作的的音樂和具有中國五聲色彩的音樂。
2.藏族音樂
藏族民間歌舞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歌舞曲的唱詞內容廣泛,如歌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贊美婦女的容貌服飾,思念親人,祝福相會,祝頌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內容。從50年代起,群眾又編唱了許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詞。
3.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音樂與游牧生活相聯系的民歌和說唱為主。有傳統的古老聖歌、贊歌、宴歌以及許多反映牧民生活的歌曲。蒙古民歌根據其音樂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後者則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
4.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5.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於闐樂和西亞的波斯樂的藝術傳統,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疆、東疆、刀郎色彩區。主要作品有傳統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樂器製作精細,按其結構和演奏方式,有彈弦、拉弦、吹奏、打擊樂器等數十種。
『捌』 中國流行音樂按地域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大致上就是內地台灣和香港這三個了
『玖』 流行音樂幾大分類是什麼
流行音樂包括很多種類,包括R&B、HOUSE、Britpop、Trip-Hop、Gangsta、Rap、Synth Pop、ORCHESTRA、CHAMBER POP、民歌(FOLK)、BOSSA NOVA、CLASSICAL等。
流行音樂風格的形成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品的風格,二是個人的演唱風格。
歌曲的歌詞、旋律及節奏的不同就產生不同的曲風,不同音樂風格的產生也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密切聯系。
歌手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時候,形成了個人獨特的演唱個性,我們稱之為演唱風格。演唱者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不同的發聲狀態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對作品的二度創作上。
(9)中國流行音樂地域劃分擴展閱讀:
新時期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有下列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1、演唱風格
音樂劇是歌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產物。它既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生活和哲理性的思索,又是通俗的,具備大眾親和力的流行音樂作品。
2、大眾風格
90年代中期港台流行歌曲盛播於亞洲各地。在歌壇上陳奕迅、任賢齊、謝霆鋒、蔡依林、梁靜茹、莫文蔚、孫燕姿等逐漸替代了初期的趙傳、周華健、葉倩文等前期耀眼的明星。
3、網路風格
1994至1997年是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初始階段,到1999年,中國的「網路產業」開始成行成市。雪村的那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應該算較早在網路上發表的流行歌曲,它沒有經過電台、報刊宣傳,僅僅是通過網路就在全國范圍流行起來。
4、民族風格
民族民間的器樂、舞曲、戲曲等音樂源流,也是流行音樂創作的素材源泉。90年代前期由姚明、閻肅創作的「前門情思大碗茶」,就是民間說唱「京韻大鼓」的基本音調為基礎譜寫的歌曲,在配器上除運用了電聲樂隊外也保留了琵琶、三弦這些傳統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