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音樂對西方音樂有什麼影響
中國音樂對西方音樂的影響非常有限,近代以來日本音樂對西方音樂有一定影響,但更多的是西方音樂影響近代東亞。
『貳』 西方音樂對中國的影響
主要在調式和和聲的運用上,中國的音樂受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另外在配器方法和後期的製作縮混都原封不動地採用了西方音樂的手法
西方音樂影響古琴藝術
目前,在國內很多高校中都活躍著古琴愛好者,並成立了一些相關社團。對此,吳釗在贊賞的同時,也表示如今學習古琴,既要保持文化傳統,又要面對來自西方音樂體系的影響。「當前的狀況是:大多數彈琴的人,對西方文化比較熟悉,對中國傳統反而相對陌生。」吳釗說,要了解古琴藝術的傳統原初面貌,就需要了解其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情況。在當下,將傳統古琴藝術與西方音樂結合,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但從保護、傳承方面,則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與抉擇。
從現在的角度來理解,古琴是一種樂器,需要走上舞台。但在古代,傳統的琴不僅是樂器,其作用也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個人品格,因此對琴曲道德的視野要求非常高。既然要求彈出的琴曲具有很高的道德視野,那麼除了要求演奏者本人具有高尚的演奏技術和技巧之外,還要有高度的個人修養和道德情操。
吳釗表示,古琴音樂的主要特徵應該是「靜美」。這由琴的構造即可證實:與箏相比,琴體並不大,弦數也不多;古琴音量不大,但聲音堅實、厚度大,猶如古代的磬、編鍾,具有「金石之聲」。散音厚實,按音則余韻悠長,其音質內斂,而非像箏那樣外向張揚,仿似激動地高呼口號。
可是現在以西方音樂體系為基礎的音樂學院,大多認為古琴只能用於獨奏而不能與交響樂隊合作,這就降低了琴的價值。如果古琴與交響樂隊合作,他們更多的是通過兩次擴音的技術手段勉強達到較大的音量,這就背離了古琴的特性。
吳釗說,琴自古與文人聯系在一起,孔子當年在杏壇教學的時候,就「弦歌不輟」。中國古琴藝術的方方面面都滲透了儒、道、禪三家的思想,古琴曲應該是中國精英文化的體現。古琴演奏的動作不大,要求「彈欲斷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覺」。與打太極拳、書法、作畫等具有同樣之處,左右手的動作儒雅、簡靜,形式上極為緩和,卻內含著剎那之間的爆發力。而如果彈琴時動作大,按西方理念看來是「神采飛揚」。殊不知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看,這樣的做派卻犯了彈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從而背離了儒、道、禪的內涵意蘊。
理解古琴藝術要達到哲理性要求
在中國,最早提出琴「性極靜」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箋》中也提出了「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審美思想。吳釗說琴的「靜」是建立在「清麗」的基礎上的,而「麗」即「美」,所以古琴音樂應該是靜美的,這份「清凈恬淡」正是古琴音樂區別於其他音樂的特性。古琴音樂的「美」有聲音美、形式美,包括演奏琴曲的節奏、動作等。而古琴音樂的「遠」則是追求聲音之外的東西,追求「真空妙有」,從而具有無限大的選擇空間。
清代人徐祺將琴曲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悅耳的、悅心的、養心的。其中,悅耳的琴曲包括《唉乃》(節本)、《梅花三弄》等。較深層次,悅心進而養心的作品,則並不那麼容易理解,而需要對儒、道、禪傳統文化的熟悉。「現代音樂學院的教育建立在西方音樂基礎之上,因而如今哪怕是音樂學院的古琴教授彈奏傳統經典曲目時,在傳統意蘊上也會有所匱乏。他們的演奏與古琴傳統是背道而馳,缺乏共同語言而難於溝通的。」吳釗說。
儒、道、禪的文化傳統中,禪宗對古琴音樂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將它提出來的是明朝的虞山琴派。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況》中說,「明心見性」是琴的至高境界。其可貴之處,正在於將禪宗理念與古琴美學相結合,從而使古琴音樂相對於前代,發生了質的飛躍,變得更為細膩、深刻,意境的營造更為形象化而富於哲理性。「講究陰陽調理、天地諧和,從而凝聚了中國文化本質的精髓:『天人合一』。」吳釗說,「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寫的就是一個人住在山上,以天地為家,河流是他的腰帶,高山是他的屏障,他完全跟自然、跟天地、跟宇宙完全融合為一,這是寫他為人豁達、寬闊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
因此,要理解古琴音樂,就不能滿足於一般悅耳動聽的音樂,而要了解儒、道、禪傳統文化,達到更高的哲理性的要求。吳釗認為,要彈好古琴,更應追求技、藝、道三者的統一。首先要掌握扎實的演奏技術,然後要追求古琴音樂的藝術性,更要追求深刻的琴道。追求琴道不意味著可以忽略技巧,而正是要在掌握了扎實的演奏技巧,並能夠充分表現古琴音樂藝術性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提升。「古代『琴棋書畫』是文人用以修身養性的『四藝』,並非出於獲得現實經濟利益的目的,因此琴作為四藝之首,本身就具有一定超凡脫俗的性質。而在當今商品社會中,金錢與道藝往往形成了矛盾沖突」。
防止古琴與傳統文化疏遠
自從清朝滅亡之後,中國整體上傾向於向西方學習,古琴藝術曾一度衰落。直到20世紀30年代,今虞琴社成立,並第一次提出重新振興古琴。建國後,「古琴研究會」在北京成立。而今,古琴在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在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部分音樂學院設立了古琴專業,將其歸入民族樂器系。
對此,吳釗認為這的確對古琴藝術的傳承、推廣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目前活躍在舞台上的優秀琴家,也大都是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培養出來的。但這一學科設置的同時產生了琴人與中國傳統文化疏遠的突出問題,一些琴人,如林友仁、成公亮等,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成為了第一代覺醒的琴人。林友仁說:「(這種古琴教育學模式)只能培養出演奏性的琴匠。」成公亮則說:「音樂學院一切以西方音樂作為參考系,導致了中青年琴家千人一面的狀況。我們再不重視對傳統古琴的保護,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以虞山派代表琴曲之一《良宵引》為例,吳釗具體說明了用西方音樂理念來演奏古曲與按照傳統方式演奏的區別。他說,這兩種理念並非所謂「學院派」與「傳統派」的分歧,問題的核心本質在於音樂形態上的中西文化差異。中國的傳統琴曲中,既有音高確定的音,也有音高並不能確定的、無法用五線譜記錄的游移的音,正如中國的寫意畫講究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琴音也講究虛實、講究聲與韻的關系。傳統琴曲的節奏同樣富於變化,多用散板、游板,譬如琴曲《瀟湘水雲》中一氣呵成的小樂段,被節奏化之後,原來的樂句成了斷斷續續的小節旋律。
「我們現在彈奏的古琴,多數並非傳統的古琴,而是受到西方文化深刻影響的古琴。當代琴家對琴曲的處理,除了吟猱和節奏的改變,有時甚至改變旋律。他們認為這是『表現自我』,其實是對傳統的背離。」吳釗說,在新時代我們需要對古琴的傳統技藝和藝術審美重新進行審視、反思,再結合自身作出一番抉擇。「要繼承古人的傳統,其難度要比自我創新大得多;要學得像某個人,也比自我發揮要難得多。就繼承古琴藝術傳統而言,我們還是應該以吳景略、査阜西、管平湖等老一輩琴家的原曲版本作為參照標准,因為這些作品是凝聚了歷代琴家傳統琴學精華的結晶」。
在回答觀眾提問時,就古琴藝術的繼承與人才培養等問題,吳釗強調,年輕人的激情與古琴藝術的靜美並不矛盾。當代社會生活浮華躁動,年輕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之餘,除了接受搖滾樂等現代音樂以外,更應該接觸古琴,接受儒、道、禪傳統文化的熏陶。年輕人對於古琴藝術的學習,不應急於求成,而應該循序漸進,首先掌握好基本的演奏技巧,再慢慢追求古琴音樂的藝術性,進而領會其深層的禪意與哲思。尤其不能滿足於聽起來悅耳好聽,從而背離了儒道禪的傳統精神。
「當前古琴老師的師資良莠並存,演奏水平和琴學修養參差不齊,在求師學琴時應當先進行相關的調查、甄別,再加以選擇。而關於古琴藝術傳統的傳承人,不應該是被冠予的稱號,而應當自行涌現出來。」吳釗說。
『叄』 20世紀上半紀對中國音樂發展影響巨大的音樂家
俄羅斯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其民族深厚的藝術底蘊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在音樂方面,更是引人注目。俄羅斯這片沃土培養出了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如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拉赫瑪尼諾夫等均享譽世界。多年來,俄羅斯音樂在國際樂壇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在20世紀上半葉,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俄羅斯音樂對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史中,深深地鐫刻著俄羅斯音樂的印痕。
一俄羅斯音樂家對中國音樂家的影響
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音樂人才的培養方面,俄羅斯音樂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為中國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想,對中國音樂家在創作風格、表演技巧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俄僑音樂家在華任教,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
20世紀上半葉是俄羅斯音樂對中國音樂影響最為深刻的一段時期,這主要是由兩國特定的歷史環境促成的。1898年中東鐵路通車後,沙俄大批移民來到中國東北,致使東北的重要城市聚居大量的俄羅斯人[1]。俄僑十分喜愛文藝。為了滿足需要,他們不但建立了各種俱樂部,而且創辦了許多音樂學校。這不僅為中國增添了異國風情,而且推動了西洋音樂在當地的傳播,客觀上為中國的
音樂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俄僑音樂學校也為中國培養了一些音樂人才。在來華的俄僑中,不乏音樂家。這些音樂家的到來使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發展西洋音樂的契機。他們推動政府成立了一些音樂院校,大量聘用俄僑音樂家任教。1927年,中國最早的新型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成立,教務主任蕭友梅[2]廣聘外籍音樂家任教,其中,俄僑音樂家占據多數。到1947年春,該校共有教授38人,其中一半為俄人或俄籍猶太人[3]。這些俄僑音樂家不但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植入了西方的音樂教育理念,而且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其中俄國著名的鋼琴
家、音樂教育家扎哈羅夫在擔任國立音專的鋼琴組主任後,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演奏技能和音樂素養,使國立音專鋼琴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在華工作期間,扎哈羅夫先後為中國培養了蕭淑嫻、賀綠汀、李獻敏等一批著名的音樂家,為近代中國的鋼琴專業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肆』 在音樂方面,哪門語言及其文化圈的影響力和貢獻更大
在音樂方面,英語語言及其文化圈的影響力和貢獻局大。因為英語語言及其文化圈在二戰期間傳播范圍很廣,這樣間距在音樂方面,英語語言及其文化圈的影響力和貢獻局大。
『伍』 近代西方音樂在音樂創作方面對中國音樂有什麼樣的影響
主要在調式和和聲的運用上,中國的音樂受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另外在配器方法和後期的製作縮混都原封不動地採用了西方音樂的手法
『陸』 近代西方音樂大規模傳入對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影響因該是積極的吧,中國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也當然可以海納百川了
『柒』 西方音樂的沖擊對非洲傳統音樂的發展有何影響
雖在西方音樂的沖擊下,但非洲的傳統音樂亦有所發展。如西非約魯巴族的民間歌劇、法版語國家的民間權歌舞和民間舞劇的興起,並成立研究機構搜集、整理和研究傳統音樂,媒體也開始播放傳統音樂等,特別是各國在獨立日和民族節日中給傳統音樂以重要地位。另外,即使在前述兩大潮流中,也滲透著傳統音樂的因素。60年代後,對傳統音樂的重視越發加強,並引起整個非洲和世界的注意,為此曾多次召開有關的國際會議。
『捌』 劉先生決心為中國音樂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用英語怎麼翻譯(⊙_⊙)
Mr.Liu decides to devote himself to Chinese mus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