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音樂的前方

中國音樂的前方

發布時間:2021-01-25 07:38:22

A. 一首中國風的前面比較低沉後面比較激昂的純音樂

Flight Of The Silverbird ,不確定是不是這個,但確實跟你說的很像,而且還很燃

B. 求:中國音樂的各個時代特點

(前221—公元960)這段歷史將近1200年,它同樣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包括秦、兩漢、三國、晉(前221—公元420年),後一時期為南北朝、隋、唐、五代(420—960年)。兩個時期的共同特點是:歌舞大麴是音樂的主要形式。它們的區別則在於:前一時期漢族音樂是主要的音樂成份,後一時期經過歷史上空前的中外各族音樂大交流而達到了歌舞音樂的峰巔。 秦立國很短,只有14年時間,但它卻並不是過渡性質,而是開創性質,漢只是承襲秦的制度而已。在音樂上,漢就承襲了秦創立的樂府機構。秦代管理音樂有兩大機構。其一是「太樂」,從屬於「奉常」,「奉常」是掌禮的,所以「太樂」是管的禮儀音樂。另一就是「樂府」,從屬於「少府」,「少府」的職能是搜羅全國各地的物品供皇帝揮霍,所以「樂府」也就是搜羅各地有特色的歌舞供皇帝精神享受的機構了。 樂府在漢武帝時(前140—前87)受到格外重視,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搜集了「趙、代、秦、楚」(相當於今天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廣大地區的民歌,又請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等數十人創作詩賦、歌詞,由李延年作曲。李延年是富有音樂傳統的中山地方的人,父母兄弟都是從事音樂工作的伎人。李延年因為善舞的妹妹受漢武帝寵幸而被封為「協律都尉」,這是個不見於常設職位的臨時封贈,但李延年在這個職位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才智。所謂「協律」,指音樂的創作和演出,李延年善作曲,也善改編新曲,人們稱他的音樂是「新聲」、「新聲曲」、「新變聲」。 從漢武帝時開始,樂府越來越龐大,起初宴會娛樂,不過歌童歌女70人演唱,另有樂隊伴奏,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到後來樂府屬下已有八百多人,所以到公元前7年,就不得不取消樂府,但被裁撤的卻大都是各地的演唱演奏人才,剩下的小部分則被分配入「太樂」,改從事雅樂活動。但二百年間,尤其是漢武帝以後的一百年間,樂府的影響是極大的,後代雖無樂府的名目,但基本上有著相應的建置,而且後代把與樂府搜集的歌謠相似的歌體也都稱之為「樂府」。 樂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相和歌」本是民間的無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幾人和,在這個基礎上加絲類、竹類樂器伴奏,也就是「絲竹更(交替)相和」,就稱為「相和歌」。絲竹類伴奏樂器有琴、瑟、箏、琵琶、笛、笙、篪,而由歌唱者敲節鼓統一節奏。相和歌的結構形式比較多樣,既可以一曲到底,不分段落,也可以分兩個以上段落,每個段落稱為一「解」。結構較為大的,後來也稱為「大麴」,「大麴」有時前面有相當於引子的「艷」段,後面有尾聲性質的「趨」或「亂」段。這樣的結構形式,已可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容或情感。相和歌已明確有幾種不同的調高,並記明哪首樂曲屬哪個調,我們雖然從秦以前的樂器和文獻記載上知道,早就有調高不同的現象,但那時卻沒有調名。確立調名,是相和歌中才有的。相和歌的五個基本調名叫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側調。其中前面三調在晉以後為清商樂專用,又稱「清商三調」。 平調以黃鍾為宮,所以平調就是正調的意思,也就是基本調。瑟調和清調,分別是平調的下四度和上四度調,它們是在樂器上最易轉換的近關系調。但是在笛上,這三個調的名稱並不相同。平調,笛上稱正聲調;瑟調,笛上稱下徵調;清調,笛上稱清角之調。以正聲調為標准,其它調的宮音相當於正聲調的什麼音,就叫什麼調。詳見下表: 律名 階名 調名黃 鍾 大 呂 太 簇 夾 鍾 姑 冼 仲 呂蕤 賓 林 鍾 夷 則 南 呂 無 射 應 鍾 平調(正聲調) 宮 - 商 - 角 - - 徵 - 羽 - - 瑟調(下徵調) - - 徵 - 羽 - - 宮 - 商 - 角 清調(清角之調) 徵 - 羽 - - 宮 - 商 - 角 - - 清商樂是相和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東晉政權南遷(4世紀初)以後,南方的音樂隨著有了更顯著的地位。地處長江下游的吳地歌曲在戰國時本就有名,稱為「吳」,現在則被呼為「吳聲」;長江中游早就出名的「楚聲」在新的時代叫做「西曲」。它們都是在原地新發展起的聲樂,不能理解成舊調新唱。吳聲、西曲和南遷後帶來的以北方民歌為主的相和歌合流,當時給了個新名字,就叫「清商樂」,也簡稱「清樂」。吳聲、西曲都是短小的歌曲,一般為四句,有時在前面加一引子,或後面加一尾聲,稱為「和」或「送」。和相和歌的「艷」、「趨」(「亂」)不同的是,相和歌的這些段落有時並不歌唱(估計應為器樂段落),吳聲和西曲則一律是歌唱的,而且多半是合唱。

求採納

C. 中國音樂各個時期的代表作

古代古典音樂——高山流水
中國最初的帝王———黃帝,是五千年前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的名君。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了張有五十弦的琴,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將其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正式的中國音樂歷史文字記載,始於周朝。
中國音樂從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和西方音樂不同,西方音樂從古希臘的五聲音階,逐漸發展到七聲音階,直到十二平均律;從單聲部發展到運用和聲。所以西方音樂如果說像一堵厚重的牆壁,上面輪廓如同旋律,磚石如同牆體,即使輪廓平直只要有和聲也是牆,正像亨德爾的某些作品。中國音樂則不同,好像用線條畫出的中國畫,如果沒有輪廓(旋律)則不成其為音樂,但和聲是可有可無的。所以西方人聽中國音樂「如同飄在空中的線」,而從未接觸西方音樂的中國人則覺得西方音樂如同「混雜的雜訊」。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就是最好的說明。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系。例如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雲門》。關於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見《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一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溯源於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 ,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專家們進行過實驗,發現仍然能使用該骨笛演奏音樂,能發出七聲音階。但中國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聲音階。

D. 中國音樂為什麼不能走向世界!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的歷史很短,前後才不到三十年的時間,發展至今,確實有一些音樂上不可多得的才子,但如今的流行樂壇,還真正有幾人的歌還在你的音樂列表裡?



說到現在中國樂壇流行的那些金曲啊,KTV 必點歌曲啊,應該是什麼?

「你還要我怎樣,要怎樣?你突然來的簡訊就夠我悲傷」

薛之謙「你還要我怎樣」

「十年之前,你不認識我……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

陳奕迅「十年」

「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周傑倫「夜曲」

那麼反觀一下歐美流行樂的 KTV 的概況

「We will never 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we will never 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Taylor Swift 「我倆絕壁回不去了」

「Bang bang into the room ( I know you want it ) Bang bang all over you ( I'll let you have it )」

Jessie J / Ariana Grande「啪啪啪」

「We found love in a hopeless place,We found love in a hopeless place...."

Rihanna / Calvin Harris「濰坊的愛」

總體來說,不管是曲風還是詞風,國內認可的大眾流行樂大概是「用情至深,聽起來總想默默點一支煙然後流淚沉淪在沙發上」的歌…



這些歌都好deep

國內主流音樂歌詞與節奏畫風一般徘徊在自憐自艾,總結起來可能是: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付出過這么多啊,將來我也什麼都願意為你做你不要離開我啊!T T」

或者是:

「我們的回憶那麼美好, 走過哪條街,哪個店想起的都是你,你為什麼還是放開了我的手?」

歐美尤其是老美,主流便喜歡喜歡聽自嗨、他嗨、誒瑞巴蒂一起嗨的歌,什麼歌聽起來讓自己酷酷的就聽什麼歌。

曲風樂風如下:

「我昨晚玩得好開心啊,整個舞池我最
屌,你看到我了沒!我在發光!!」

或者 「你算老幾啊,我在 Brooklyn 被一堆數不完的碧池圍繞,他們都撿我錢,我最牛!Thug Life」

等等……………………

當然,並不是說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都只限於喜歡單一類型的歌曲。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單一的個體不會只喜歡某一種曲風,本文只討論大環境與大趨勢,請寶寶們不要對號入座然後怒懟小編啊!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大眾音樂口味的不一,僅僅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嗎?

為什麼同為東方世界的印度,其歌舞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卻很高?中國流行樂的國際化又走到哪一步了?

來喲,黑科研上車了!

中外音樂歷史簡對比

談較為枯燥的歷史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列表:
AAA/Alt Alternative 成人另類流行/搖滾

Acid 酸性

Acid Jazz 酸性爵士

Alt Contemporary 成人時代

Alternative 另類說唱

Alternative Country 另類鄉村

Alternative Metal 另類金屬

Ambient 氛圍音樂

Baroque 巴洛克

Big Beat 重打擊樂

Black Metal 黑金屬

Bluegrass藍草

Blues 布魯斯藍調

Blues Rock 布魯斯搖滾

Celtic 凱爾特音樂

Chamber Music 會所音樂

Christmas 聖誕音樂

Club 舞曲

Country 鄉村

Country Blues 鄉村藍調

Dance 舞曲

Dancehall Reggae 舞廳雷鬼

East Coast 西海岸

Electronica 電子

Euro Dance 歐洲舞曲

Experimental/Post Rock 試驗音樂

Folk 民謠

Folk Punk 民謠朋克

Folk Rock 民謠搖滾

………………

這才剛到F字母開頭,還有很多列不下去了。

這些究竟是什麼呢?用你的播放器打開任何一首MP3,看它的屬性,發現會有一個選項叫做流派。也可以稱呼為「樂種」,即音樂的種類。

上面的列表就是列出來的一小部分,目前的歐美音樂,每一種樂曲包括流行樂都可以細分到一類,已經發展出了300 多種流派。

任何一種流派的佼佼者和他們的作品,都在歐美樂壇的歷史上獲得了一席之地,同時擁有廣泛的受眾。

而國內的流派細分很少,可能只有流行、搖滾、民謠、民族等少些可以明顯叫出名字的分類。流行樂要真的細分起來也可能是這些:網路歌曲、喊麥…情歌、紅歌、校園歌曲……

網路歌曲曲風的 QQ 音樂三巨頭

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有特定的歷史背景。20世紀30至40年代,曾是流行歌曲發展的高潮,但當時的流行樂卻被認為是「靡靡之音」、「黃色歌曲」。

因此 1949 年,樂手們都轉到香港去發展了,所以 1949~1979 這三十年,內地幾乎是沒有流行歌曲的,流行音樂被掃地出門了。只留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紅歌:<我的祖國>、<紅梅贊>、<英雄贊歌>、<學習雷鋒好榜樣>、<珊瑚頌>、<我為祖國寫石油>。

但它在港台卻沒有停止發展,產出了十分優秀的粵語金曲重量級功臣——顧嘉輝(《上海灘》、《笑傲江湖》、《Bruce Lee The Legend》),許冠傑《天下白痴夢》、《滄海一聲笑》)。其中Bruce Lee The Legend 在我看來,仍然是一首十分錢前衛的樂曲,曲風不單一,擁有多元素,背景中的鋼琴與笛聲相得映彰,在凄婉中又有一絲剛強的律動與壯麗。

而粉碎「四人幫」後,直到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政策,流行歌曲又轉回了娘家。鄧麗君的錄音帶最早傳入內地。從此,流行音樂有了合法身份,與西洋傳統唱法歌曲、民歌形成鼎足三分之勢。

但改革時代初期,卻呈現時而禁錮時而開放的「文化瘧疾」寒熱交替的典型症狀,長期政治高壓和僵化的教育體制也讓一些歌手找不到宣洩的出口,卻巧妙的促成了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期。

崔健的搖滾歌曲「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是其眾多歌曲中最典型的一首金曲。古箏在一種安靜深幽的古風中緩緩展開音樂的序幕,作簡短停頓之後一挑一撥緩慢進入音樂的主題,隨之吉他的加入開始漸漸轉為急促,中與西的完美結合,在古箏和吉他的催促下,鼓點也不甘的緊張的一同響起,並不遜色於歐美搖滾樂。

崔健在歌中唱道:「咿耶,咿耶,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凜冽的雪地,在這里卻變成了對身體和意識的麻痹症的療治。寒冷的刺激,似乎是可以把感官生命從長期政治高壓和僵化的教育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興奮劑。唱出了一代人的政治溫順與文化撒野的矛盾狀態。

反觀歐美的音樂歷史

而17-18世紀,非洲黑人被販運到北美,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就已經開始萌芽了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如布魯斯、拉格泰姆、靈歌、福音歌等。多樣化音樂的萌芽在大約1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而我國現代音樂的歷史進程中,由於政治的打壓使得我國樂界確實是少上車了好多年,造成了中國音樂行業的相對落後。而這還不是僅有的一個原因:

「中國音樂缺乏來自宗教的支持「」

西方音樂確實是在宗教音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宗教音樂在現代西方音樂中的作用,是無論如何比擬都不為過的。現代西方音樂雖然在形式和風格的探索上似乎已經走到了極端,其正是在宗教音樂的創作傳統、技法等的基礎上進行的。

在對宗教音樂體裁的繼承方面,我們於音樂會上所聽到的"美聲唱法"也起源於基督教音樂,是在帕特斯特里納那裡打下的基礎。近代的福音歌曲和在音樂會上經常演唱的黑人靈歌;歐美一些福音派教會的崇拜贊美詩無不源自宗教音樂,因而對聲樂合唱起了極其深遠的作用。

除了缺乏宗教對中國音樂的支持,中國王朝的斷代以及結束,也阻隔著宮廷音樂的傳播。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錄方式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前朝前代的樂譜不一定能為當朝當代的人所能讀通。因此每個斷代以及王朝的結束就意味著前朝的音樂缺乏一定程度的重視和傳承。封建王朝的崩析,失去的也不止是皇帝和統治集團那麼簡單,很多相關的文化因素也包含在內,其中就有音樂禮制。一個王朝的結束也以為著前代音樂成果的鮮人繼承。

中文發音的特點使歌難唱?更難創作?

造成中國歌曲在國際上沒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樂界也有這樣一種說法:中文的發音特點使得歌手的唱功與英美有較大差距,因此中文歌曲一般不追求爆發力,更注重於旋律的婉轉性。

中文作為一個靠前發音的語言,主要靠前口腔發音。英文發音則是靠後,而靠後的發音更容易找到共鳴點,發聲的時候輕松很多。

漢語用的是「前口腔發聲方法」說話時,口腔的前部比較用力。發聲位置在口腔的前方,主要為胸式呼吸,而英語用的是「後口腔發聲方法」,說話時口腔的後部比較用力,口腔的後部很開闊,發聲位置在口腔的後部,主要為腹式呼吸。這兩種發聲方法是根本上不同的口腔演奏方法,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因此中文歌曲的演唱會偏重於情感的投入,而少有爆發力。林志炫的《沒離開過》中的大長音,大約在 a2 左右,周傑倫的《發如雪》,類真聲的最高音在 b2 左右,林俊傑的《I am》,副歌拉長也在 a2 左右,是華語歌手的高難度之作,但歐美男歌手們卻經常隨口而來的,並可能伴隨節奏拆分、怒音、爆破音。

周傑倫《發如雪》與火星哥《Nothing on you》的對比,大家感受一下:

當然,音唱的高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好歌手,會唱歌,能打動觀眾。但發音特點對音高的阻礙卻是對歌手唱功發展的阻礙。

印度流行樂還走在了我們前面?

在世界民族音樂的百花園中,印度音樂是一種歷史悠久,傳統豐厚,特色鮮明的音樂,它在幾百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下不僅沒有被同化,在極艱苦的條件下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了。而且還進一步將某些歐洲樂器同化為印度的民族樂器,例如小提琴,曼陀林,黑管,薩克斯,吉他等。

印度音樂有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個八度音程分為22個斯魯提微分音)音階,調式,記譜法。印度古典音樂中的拉格是發展得十分豐富的旋律體系,塔拉是很復雜的節奏節拍體系,正如把唐詩推向登峰造極之步的中國古代詩人所遵循的作詩韻律的格律。
現在的印度音樂正在慢慢地與國際接軌,將流行樂與傳統樂結合的很好,往往開頭旋律很有印度特色,但整體風格已經很國際和多元了。受印度音樂、文化影響的當代電子音樂種類最著名的便是: Goa Trance 了

Goa Trance是正統起源於印度的電子音樂類型,它的影響力也是超乎尋常的:

起源於80年代末的印度,在那個時候,Trance還沒有定性定名(1990年為第一首Trance誕生年),Goa Trance推動了中東最著名的電子音樂類型Psy Trance的誕生,兩者相差十年。

Goa Trance的迷幻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對於Acid以及其他迷幻音色,運用到Trance中有著非常大的推動性,特別是在90年代早中期被音樂推手送入歐洲更是影響力超乎想像,其中最著名的推手便是Paul Oakenfold, Paul的著名單曲Ready steady go被用於阿湯哥著名的電影系列碟中諜的背景音樂

(對不起這里只能放一首他的其他歌,QQ音樂版權太……你懂的)

雖然縱觀國內現在的音樂市場,總給人曲風單一而平凡,只失戀悲哀的種種無病呻吟的景象,但中國畢竟是中國,終究還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的傳統樂器也種類繁多,有很多可以不斷挖掘出來的財富,不管是運用各種古樂器古典音樂,還是還是直抒胸懷的民間歌曲,我們的音樂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想像。

特別是音樂才子周傑倫堪稱10年來華語流行樂風格開拓者和流行指標,也曾掀起華語音樂一個黃金時代,留給了至少兩代人(八零後,九零後)眾多能被時間銘記的經典,不乏有許多東南亞,韓日的歌迷追隨者;也有很多來華留學的歐美聽眾也因為周傑倫而對中國音樂有了新的看法。

我相信中國樂壇還是有堅持做自己的音樂,正在努力不隨波逐流,開創一片新天地的人。

衷心希望對音樂充滿熱愛的盆友,能不忘初心,即使在國內音樂市場一片萎靡的情況下,而奮力追起,為中國音樂的振興與國際化獻出力量。

最後,想問你:

如果只推薦一首中國音樂給別人聽,你會推薦哪一首呢?

E. 中國音樂流行排行榜的前十名是哪幾首歌

熱力節拍(草蜢,劉小慧,關淑儀,湯寶 如)2.浪漫故事(梁雁翎)3.牽掛你的我(林志 穎)4.等到那一天(蘇有朋)5.心魔(周華健)6. 在晴朗的天空下(成龍,李宗盛)B面.1.動 心(王靖雯)2.只想一生跟你走(張學友)3.念 念不忘的情人(陳明真)4.交出一切(林子詳 )5.你今天要走(葉倩文)6.一世風雲(譚泳麟)

F. 會場開場音樂

會場開場音樂有《祝酒歌》《豐收鑼鼓》《迎賓曲》《好運來》《好日子》。

1、《祝酒歌》

《祝酒歌》是由韓偉填詞,施光南譜曲,李光羲演唱的主旋律歌曲。1989年,李光羲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歌曲節奏則使人感受到響徹四方的鑼鼓。歌曲的高潮更是別具匠心,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拜,盪氣回腸的旋律讓演唱者和聽眾久久難以忘懷。



2、《豐收鑼鼓》

《豐收鑼鼓》是彭修文、蔡惠泉於1972年創作的一首具有鮮明山東音樂特點的管弦樂曲,樂曲借鑒中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加以變化發展,推陳出新,充分發揮中國豐富多彩的打擊樂器的表現能力,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

3、《迎賓曲》

《迎賓曲》是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80年攝制的影片《客從何來》創作的主題歌,雷雨聲作曲,劉文玉作詞,李谷一演唱。後歌唱藝術家李谷一又在84年春晚上演唱,一時紅遍大江南北。

這首具有濃郁的廣東音樂風格的歌曲,賦予了它靈感,從二十多年前開始,一直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好友,它熱情活潑的曲調和濃郁的廣東民歌曲風,從改革前沿的廣東一唱到如今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整個中國,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善、好客。

4、《好運來》

《好運來》是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祖海演唱的歌曲,收錄於祖海2004年1月17日發行的《好運來》專輯中。2004年,該曲獲中央電視台「我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歌舞類二等獎。

5、《好日子》

《好日子》是由車行作詞、李昕作曲,歌手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宋祖英1998年1月8日發行的專輯《好日子》。

199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宋祖英演唱了這首歌曲,該歌曲獲得當年第五屆中國音樂電視大獎賽金獎。

G. 請分一下中國音樂發展的各個階段

按時間順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00年這52年間的音樂發展演進歷程分為:
「朝氣蓬勃的創作年代(1949-1956)」、「在曲折中前進(1957-1963)」、「山雨欲來風滿樓(1963-1966)」、「『文革』中的音樂現實(1966-1976)」、「改革開放中的陣痛與轉型(1976-1988)」、「回復時期的音樂思潮與創作(1989-1992)」、「當代音樂的再生與騰飛(1992-2000)」等7個階段,忠實記敘了各個階段的不同時代條件和中國音樂家在歌曲、交響音樂、室內樂、民族器樂、歌劇、舞劇、合唱、藝術歌曲、電影音樂等不同體裁和在音樂教育、音樂表演、音樂學研究與思潮批評、音樂出版等不同領域所從事的創造活動及其優秀成果,把其中有重大影響的作曲家和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各個專業的表演藝術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和重要音樂事件放到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中進行如實的記敘和評價,對其中的歷史經驗和失誤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總結,力求公正、客觀、全面地反映出新中國音樂發展的真實面貌。

作者按照音樂藝術的特殊規律及其審美標准,對新中國音樂史上產生的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優秀音樂作品,如交響音樂中的《春節序曲》、《瑤族舞曲》、交響詩《黃鶴的故事》、《長征交響曲》、《八一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協奏曲《黃河》;歌劇中的《洪湖赤衛隊》、《江姐》、《原野》,舞劇中的《寶蓮燈》、《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大合唱中的《長征組歌》、《祖國,我可愛的母親》,民族器樂中的《二泉映月》、《江河水》,電影音樂中的《李雙雙》《舞台姐妹》《劉三姐》《阿詩瑪》以及在各個階段普遍流行的優秀群眾歌曲,均作了詳略不等的藝術分析和熱情評價。

H. 中國音樂發展史

非常多'從朝代來說'先秦由於自太久遠'只能從史料和出土文物研究'我國早期是歌舞樂三位一體'到夏商時期夏商出現銅質樂器'樂舞有大夏等'西周春秋戰國'有了完善禮樂制度'有專門音樂機構'因為樂器發展到當時種類繁多'有了八音分類法'有了三分損益法'有了師乙這種音樂家'有了儒墨法等不同音樂思想'秦漢時期'有了記譜法和更多音樂理論'有了樂府'和宮廷音樂'鼓吹曲'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新的音樂理論和記譜法'隋唐五代'宮廷音樂十部樂'西域樂器傳入'霓裳羽衣舞這種大麴還有教坊梨園誕生'產生一批優秀音樂家'如萬寶常'中外音樂大交流'宋遼金元時期'說唱音樂產生'雜劇和南戲發展為戲曲形成打基礎'音樂理論有蔡元定十八律'文人音樂姜夔'明清時期戲曲誕生'民族器樂西安鼓樂'福建南音'說唱發展鼓子詞等''清末民初'西方音樂傳入'學堂樂歌興起'近代音樂刊物'音樂理論著作產生'

I. 中國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起源

中國音樂,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時代,據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中國音樂曾經對中國周邊地區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從孔子傳六藝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中不斷充實發展。中國素號「禮樂之邦」,古代音樂在人格養成、文化生活和國家禮儀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學習步驟。

發展歷程

夏、商時代

根據文獻記載,夏商兩代為奴隸制社會早期。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這時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高等階級所佔有。

西周、東周時代

西周是中國奴隸制的成熟時期,東周奴隸制社會由盛到衰,君主統治因素日趨增長的歷史時期。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

秦、漢時代

秦漢時開始出現"樂府"。它繼承了周代對采風制度,搜集、整理改變民間音樂,業績終了大量樂工在宴享、郊祀、朝賀等場合演奏。這些用作演唱的歌詞,被稱為樂府詩。樂府,後來又被引申為泛指各種入樂或不入樂的歌詞,甚至一些戲曲和器樂也都稱之為樂府。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由相和歌發展起來的清商樂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權的重視,設置清商署。兩晉之交的戰亂,使清商樂流入南方,與南方的吳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時,這種南北融合的清商樂又回到北方,從而成為流傳全國的重要樂種。

漢代以來,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域諸國的歌曲以開始傳入內地。北涼時呂光將在隋唐燕樂中佔有重要位置的龜茲(今新疆庫車)樂帶到內地。由此可見當時各族人民在音樂上的交流已經十分普及了。

隋、唐時代

隋唐兩代,政權統一,特別是唐代,政治穩定,經濟興旺,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不斷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晉以來已經孕育著的各族音樂文化融合打基礎,終於萌發了以歌舞音樂為主要標志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展的高峰。

宋、金、元時代

宋、金、元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志,較隋唐音樂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游藝場"瓦舍"、"勾欄"應運而生。

在"瓦舍"、"勾欄"中人們可以聽到叫聲、嘌唱、小唱、唱賺等藝術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說唱類音樂種類崖詞、陶真、鼓子詞、諸宮調,以及雜劇、院本的表演;可謂爭奇斗艷、百花齊放。

這當中唱賺中的纏令、纏達兩種曲式結構對後世戲曲以及器樂的曲式結構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鼓子詞則影響到後世的說唱音樂鼓詞。諸宮調是這一時期成熟起來的大型說唱曲種。其中歌唱佔了較重的分量。

明、清時代

由於明清社會已經具有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萌芽,市民階層日益壯大,音樂文化的發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明代的民間小曲內容豐富,雖然良莠不齊,但其影響之廣,已經達到"不問男女","人人習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編輯,刊刻小曲成風,而且從民歌小曲到唱本,戲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問世。如馮夢龍編輯的《山歌》,朱權編輯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譜》等。

朱載堉他的《樂律全書》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

近現代音樂

16世紀晚明時期,西洋音樂通過傳教士傳到中國。在利瑪竇進京呈現給萬曆皇帝的禮品單中,有西琴一張,據考這是一張古鋼琴。清初,傳教士徐日升教授康熙皇帝西方樂理,並著有《律呂纂要》一書。

五線譜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中國。乾隆皇帝的時候,在宮中還組建了一支西洋樂隊,樂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豎笛、木琴、風琴、古琴,演奏時戴西洋假發。

中共革命音樂

在北伐戰爭時期,中國的音樂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國民革命軍中廣為傳唱,有的是用國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詞。

當代音樂

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後,又加入翻譯成中文的蘇聯流行歌曲。各地開始建立交響曲團,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作曲家的新作。東歐的樂團曾多次到中國表演,中國樂團也參加了許多國際表演會。

中國音樂家也嘗試用西方的樂器方法寫作具有中國風味的音樂,比較成功的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納了越劇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國家交往也不斷增加,為此成立了東方歌舞團,專門學習、演唱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各民族的民歌樂曲,在中國廣受歡迎,從此發展中國家的音樂開始對中國音樂產生影響。中國民族樂隊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產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樂交響曲。

中國的民族音樂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每年春節,都會到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中國新年音樂會,並座無虛席。

大陸文革音樂

文化大革命是大陸歷史的一個特殊階段。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批文革特色的歌曲和戲曲,影響了那個時期整個一代青年。其中,一部分成為了膾炙人口的軍歌,在當今解放軍中廣泛流傳,較為著名的有胡寶善演唱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港台

五六十年代,港台延續了老上海燈紅酒綠風格。隨著日本經濟的起飛,日本現代流行音樂開始對港台產生影響。歐陽菲菲、翁倩玉、鄧麗君等港台歌手演唱了大量的日本歌曲。

八十年代,新一代音樂家在港台崛起,眼界更為開闊,把歐美流行形式與中國音樂相結合,開創了港台流行音樂新局面,並對大陸產生重大影響。

在台灣的校園歌曲和鄧麗君開創的演唱方式,使中國通俗音樂發展到一個高峰,具有中國音樂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鄧麗君在美國開演唱會時,吸引得許多舞台劇務美國人在後台全程欣賞,雖然他們聽不懂中文唱詞。

(9)中國音樂的前方擴展閱讀

種類

漢族傳統音樂

(國樂)

中國民族音樂,簡稱民族音樂、民樂,又稱國樂,即中國傳統音樂,也是中國主體民族漢族音樂。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有著豐富多樣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等。

藏族音樂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大體上可以分為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佛教音樂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無詞的歌頌曲調。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象,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歌舞形式有「果諧」、「果卓」(鍋庄)等。藏族音樂的一些元素被漢族和西方音樂所吸收。

有一些漢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樂的特點創作了一些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類的歌曲。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樂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瑪和主要演唱漢語歌曲的韓紅外,還有容中爾甲、亞東、瓊雪卓瑪等大量在藏區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規戲劇方面,已經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傳統歌劇《格薩爾王》。

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民歌分「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有許多無意義的諧音字拉長唱腔,有草原空闊的風格。蒙古常用的樂器是馬頭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箏、蒙古琵琶、胡笳、興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樂的特點是柔和、安靜。

上述最有特色的樂器是馬頭琴,它是一種拉弦樂器,由於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個馬頭裝飾,所以由此命名。它的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現力豐富。除了為民歌與說唱伴奏外,還常用於獨奏與合奏;不僅演奏旋律,而且適宜於表現馬匹的奔跑與嘶叫。蒙古的器樂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樂化。

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和南亞地區緬甸、泰國的音樂風格類似,曲調婉轉柔美,典型的樂器是葫蘆絲和象腳鼓,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樂風格。

傣族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兩種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歌從內容和體裁上分為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曲等。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老人中間演奏的音樂,據說是從明朝時中原地區傳入的,由於當地原來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終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現在只有一批老人樂隊可以演奏,正在培養接班人,是中國14世紀音樂的活化石,受到音樂界的廣泛關注。

侗族音樂

侗族「大歌」是中國唯一採用和聲的民歌系統,基本為女聲無伴奏合唱,由各聲部嗓音的和聲配合非常和諧,曾在國際引起轟動,並多次獲獎。

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基本是阿拉伯音樂風格,非常注重節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節奏,樂器主要是都塔爾和熱瓦甫,最大的是彈布爾。維吾爾族的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包羅萬象,是許多民間音樂的源頭。

塔吉克族音樂

塔吉克族音樂屬於阿拉伯音樂風格,和漢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善於運用半音,旋律婉轉多變,如同山鷹高鳴,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配的歌曲,完全運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鮮族音樂

朝鮮族音樂和朝鮮、韓國的音樂基本相同,主要樂器有長鼓和伽倻琴伽倻琴類似中國古代的箏,比現代的箏小,彈法也不一樣,是放到盤坐的膝蓋上彈。音樂旋律有其獨特的風格。

戲曲音樂

中國的戲曲曲藝是在中國很受歡迎也較為普及的藝術之一,廣大地區都有自己的地方戲曲。最具代性的是發展於北京的京劇。中國戲曲音樂通常以高調的唱腔為主,並以笛、皮鼓、梆子、鑼和京胡等弦樂器伴奏。

其他的戲曲音樂代表有:河北梆子、豫劇、評劇、越劇、粵劇、崑曲、秦腔、黃梅戲、潮劇、高甲戲和儺戲等。全中國共有600多個地方戲劇品種。崑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口頭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搖滾音樂

提到香港的搖滾樂,就不能不提BEYOND。因為中國搖滾樂最初的萌芽就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和台灣。受西方影響,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現了一些地下搖滾樂隊,除了BEYOND樂隊,其它真正具備公眾影響力的卻很少。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現代音樂通過各種途徑傳入中國。音樂青年或多或少的接觸到搖滾音樂,並開始組建樂隊,進行模仿與創作。

宗教音樂

中國的宗教音樂可分為道教音樂、漢傳佛教音樂、藏傳佛教音樂以及其它宗教音樂。

閱讀全文

與中國音樂的前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