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流行歌曲有未來嗎的2000字作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卡式錄音機和電影、電視、廣播的普及,港台流行歌曲得天獨厚地闖入千家萬戶,不容分說地叩擊人們的耳膜,強烈地刺激了音樂界乃至整個社會,也帶來內地通俗抒情歌曲創作的勃興。
重新起步的流行音樂,經歷了從隨港台流行歌曲的走向而變化到思考以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必然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王酩、王立平、谷建芬、劉詩召、張丕基、鐵源、付林、施光南等大批作曲家,以及喬羽、王健、曉光等詞作家的先後介入,標志著我國通俗音樂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他們以良好的藝術素養、豐富的生活感受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使作品呈現出強烈的民族風格,滲透出明顯的文化意識,體現出對通俗音樂藝術化的苦心求索,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可喜成績。谷建芬《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清晨,我們踏上小道》等早期作品中,歡快清新的旋律和朝氣蓬勃的視角,像春雨一般滋潤著「八十年代的新一輩」的心靈,使人感到可愛的祖國充滿希望。以郭峰《讓世界充滿愛》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把藝術觸角伸向人生、社會、歷史,敞開心扉,揭示人性,內涵豐富,出人意料地一反「膚淺」、「無病呻吟」、「小家子氣」舊風,得到廣泛認同,迅速傳遍全國。80年代後期,《父親》、《春天的鍾》、《世界需要熱心腸》等作品,摒棄膚淺的外觀描述,以深遠的意韻,從不同視角極具個性地展示內心的情感,發出對美的呼喚。崔健、徐沛東、蘇越等,以《一無所有》、《信天游》、《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等作品,把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音調置入搖滾性音樂的整體構思中,以民族傳統音樂的神韻為流行歌曲注入新的活力,掀起的「西北風」席捲80年代末的歌壇,很快就在聽眾中引起共鳴。有的專集發行量超過1500萬盒。
流行音樂10年間就滲透到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到20世紀80年代末,其覆蓋面之廣,超過了任何一個音樂品種。單一的模仿已被丟棄,一個為數可觀的「作家群」、「歌手群」正在形成,不少有創新意識、追求中國風格的作品反響強烈並深受聽眾喜愛。雖然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它的發展還是使音樂理論界正視現實,重新調整審美坐標,跟上時代的步伐。經歷了痛苦的思索和爭執後,「通俗唱法」與民族、美聲唱法形成鼎足之勢,被列入聲樂藝術之「正冊」,流行音樂在理論和輿論面前終於獲得了一席之地,它的價值得到了一定的認可。
90年代的流行歌壇不再像從前那樣可歌可泣,但同樣值得濃墨重彩。在這個10年裡,流行歌曲的創作、表演取得了新的成就,流派逐漸形成,大量涌現的詞曲作家、實力派唱將以及音樂電視、影視音樂等多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將流行歌壇裝點得異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內地與港台流行歌壇在較量中各領風騷,港台歌曲市民化、人性化傾向重,能以身邊事細致入微地反映普通人的內心情感,極富感染力,而且製作精良,包裝、宣傳攻勢強;內地歌手唱功扎實,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民族風格。近來創作的《紅旗飄飄》、《你是這樣的人》等弘揚主旋律的優秀流行歌曲也越來越多,這些作品不是空喊口號,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給欣賞者以驚喜,也給創作者以啟示。羅中旭等歌手和優秀作品在國際比賽中頻頻獲獎,證明了中國流行音樂走向世界的實力。
如今,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已經成為中國音樂藝術飛翔的雙翼。正在召開的第七次文代會上,音樂界代表共商流行音樂健康發展之路。徐沛東認為,流行音樂要發展,創作是根本。WTO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藝術日益走向全球化,中國越來越了解世界,也有更多的機會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流行音樂的創作者要不斷挑戰自己,做時代的歌者。在題材、內容、風格、體裁上都應不斷探索創新,既要大膽汲取外來因素,也要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傳統,並融入現代意識,形成中國氣派。毛阿敏說,歌手一定不要讓與藝術無關的事物圍繞在自己周圍,作風浮躁、急功近利是唱不出好作品的。只有保持心靈的純凈,才能真正抓住藝術的靈魂,以最美的歌聲感動聽眾。王昆希望全社會協調,引導流行音樂發揮「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作用,希望創作者和表演者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文化藝術素質和道德修養。金鐵霖指出,藝術院校專業的設置既要保持學校特色,又要考慮市場需求。現在沈陽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已經開使探索流行音樂教育,中國音樂學院也將在培養流行音樂人才方面作出嘗試。
Ⅱ 未來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
像是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統一答案,每個歌手的音色氣質都不同,這個時代太多資訊更版替,大家都在權追求新鮮感和視覺聽覺的刺激,所以不是說某一種風格會成為主流,應該是要不斷嘗試新的東西,也堅持屬於自己氣質和能力的音樂形式.雙囍兄弟組合剛發的《莫吉托》電台一播就很火,他們應該沒預料到.這就是嘗試新的形式帶來的機會.
Ⅲ 中國未來的流行音樂發展該會如何
=-=...
就這樣吧
我不是預測帝
Ⅳ 怎樣看待中國傳統音樂的未來
一、哈韓、哈日族產生的原因。
哈韓、哈日在國內的流行,跟日韓偶像劇在國內的熱播有著很大的關系。
日韓劇之所以大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歡,必然有其可取之處。如前兩年熱播的《流星花園》使F4在國內大行其道,很多日韓劇中主人公的叛逆的一面很迎合學生的胃口,這些日韓劇比國產劇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的心。明星的演技、精彩的劇情、膾炙人口的歌曲和與國產劇不同的拍攝手法等等都是日韓劇風靡的不可缺因素。
同時,由於我們中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認識水平不高,尚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我們這一年齡階段追求獨立的慾望比較強,又有較強表現欲,渴望引起別人的關注,對很多事情有著盲從的心理,因此,模仿日韓劇里的青春偶像的打扮和行為的哈韓作派就很容易在我們中學生中產生。
二、哈韓現象對我們中學生的消極影響
哈韓現象在一定范圍內的盛行對我們有什麼消極影響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使我們喪失自我。
我們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哈韓、哈日行為說到底是一種瘋狂的追星行為,是對崇拜對象的認同度超過一切的一種非理性行為。哈韓、哈日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自我的存在,對我們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大的消極作用,容易是我們喪失自我。
2、容易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哈韓、哈日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時尚的一種表現,盡管這是一種在常人眼裡有點格格不入的時尚。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這種行為跟我們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著很大的沖突。而且,在很多老師眼裡,這種行為是不能在學校里出現的。因此,哈韓、哈日行為在中學校園里、在中學生身上的出現是違規的,因此,這樣的行為會給我們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是不利於我們健康成長的。
3、容易放棄學業,成為社會不良青年,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學習是我們這一階段的人生責任。哈韓、哈日族的作派會使我們對學業產生厭倦,甚至會出現逃學、離家出走的情況。不少學生由於哈韓、哈日行為而成為社會不良青年的情況也不少見,部分學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我們學校周圍,有時會聚集一些社會不良分子,他們經常向我們學生敲詐,他們就是清一色的哈韓、哈日打扮,現在,我們很多學生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就非常害怕。在我們班裡,也有這樣一位同學,自從成為哈日一族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最後跟社會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了一起。這一點不能不值得我們深思。
三、我們中學生該如何積極行動起來,對哈韓、哈日Say No
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有不少深受日韓文化影響的青少年學生,在他們的身上似乎漸漸地看不到中國人的影子,在他們的身上丟失了許多中華民族留下的傳統美德,找不到了我們青少年學生所有的青春朝氣,給人的只有一種頹廢的感覺。這對我們發展先進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極為不利的。
看著身邊這樣的同學同伴越來越多,我不禁要問自己:怎麼辦?50年前,我們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現在又請進來,我覺得這是一種消極文化的入侵,對我們將來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我們國家現在堅持對外開放,這是必須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在封閉的狀態下發展,我們應該學習外來的文化,但是要有一個自來水的過濾網,把外來的文化象「農夫山泉」一樣過濾21層,把真正好的東西留給我們的國人。因此,我們中學生一定要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少盲從,多點理性,不要讓這種消極文化左右自己,應該樹立遠大目標,來為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廣大的中學生朋友們,我們始終是中國人,有著自己的文化,國家間需要交流,這樣就可以取長補短了。但不要照搬照抄。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找出一條有特色的符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對於像日韓等外來的優秀文化我們當然是要學習的,但對那些染著金色頭發,穿著大腳褲子的哈韓、哈日行為我們要堅決Say no。
21世紀,中國音樂將出現與流行音樂共同構建的總體
姿態,將會出現與世界主流音樂的走向趨同的發展態勢。以
西方音樂為軀體,以中國音樂傳統為靈魂的總體狀態將會相
對穩定。20世紀的那種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曲技術為核
心技術規范,以功能和聲理論為基礎理論規范的技術理論體
系,將有可能動搖。20世紀中後期,西方器樂音樂寫作出現
的講究序列、追求音色對比變化的作曲思維,懷中國傳統器
樂組曲的序列結構思維,以曲牌為基本單位的拼貼組曲思維
和打擊樂的音色組合思維等等,為世界音樂添上濃濃的中國
色彩。
Ⅳ 音樂到底是什麼有誰能告訴我,未來中國音樂的發展方向
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的最基內本的要素是節奏容和旋律。
其實就是一種感情信息的傳達,通過音樂來反映出生活的本質,激發人們的共鳴!
我不是做音樂的,對音樂也沒有多大的研究,但是感覺現在中國的音樂已經被同化了,很少有安安靜靜做音樂的。就想品牌一樣,在以利益為目的的社會中都選了盲從。音樂做得越來越隨便,不能說不好,但是好像失去自己的本色,聽起來不錯,但很難被記住。往往一些老歌聽起來很有感覺。總之來一首歌要有靈魂!中國的音樂在現在的體制下,發展還是看音樂人自己怎麼想的了。
Ⅵ 如何挽救中國的傳統音樂,在未來的生活中你將如何去做
光靠國家的保護是不行的,傳統音樂之所以能傳承下去最大的動力我想應該是在於年經一代的喜歡!好現在這個問題可以變成了,如何讓年輕一代中有更大的市場與影響力!
Ⅶ 中國的搖滾音樂的未來在哪裡
在我們喜歡搖滾音樂的哥們心中呀!
只要有機會就讓我們一起闖一條搖滾音樂之路!
Ⅷ 怎樣看待國內音樂工作室未來的發展
音樂工作室,主要由電腦、編曲軟體、鍵盤、監聽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就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真正的音樂工作室並不多,以後也許會好一些的。
Ⅸ 新生代男歌手,華晨宇,鹿晗,張藝興,蔡徐坤誰能接手中國音樂的未來,為什麼
華晨宇雖然是選秀出來的,但他走的是音樂人的路,跟那幾個沒什麼可比性啊,鹿晗雖內然是韓團容vocal出身唱歌尚可,但看來並不想走音樂路,而是想往影視發展,但演技和形象是個問題,需要磨練和形象重塑啊。張藝興一直堅持音樂創作,很努力但靈氣不足,可以作為偶像奮斗典範。蔡徐坤是這里年齡最小的,同樣是國內選秀出名,才20歲,同樣跟華晨宇一樣有著音樂人的夢想,但從形象和唱跳rap方面比華晨宇更多樣全面,音樂創作方面同樣有靈氣,如果排除周遭不利輿論環境用心在音樂方面,前途不可限量。就目前來看華晨宇在同齡的音樂人中是佼佼者,但想引領中國未來樂壇還差著幾首歌的距離啊。蔡徐坤的音樂更多樣性和國際化,但還不夠成熟,如果蔡徐坤能一直堅持下去對音樂懷有夢想,對他還是報有期望的,發展順利的話應該能走出中國成為亞洲之星吧?總之就是一句話--未來可期。
Ⅹ 中國音樂的未來
對未來中國音樂發展的思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作為一個音樂文化創作有素的東方民族,
理應拿出本民族音樂的獨創作品奉獻於世界,共同為豐富世界樂壇而努力。
關鍵詞:中國音樂;思考
近幾年來,中國音樂理論界展開了對音樂發展道路的百
年回眸與反思,相繼出現了中國音樂「主體文化危機」和
「國民音樂教育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等一系列呼聲。這是中國
音樂人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摸索之後,從世界文化生
態的角度重新審視自身文化價值的思考。
一、中國音樂發展回顧
我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公元前17世
紀的周代就有對民間文藝的記載。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
經》中的十五國風佔160篇,絕大部分是周初到春秋中葉流
行的民歌民謠。這些民謠和詩歌一樣,最初是和音樂緊密結
合著,在當時都是能歌唱的,只是收集整理者那時尚無記譜
技能,故僅記錄了歌詞。到了秦漢時期,西漢惠帝(公元前
194~188年)設置音樂官署「樂府令」,到漢武帝(公元前
140年)建立樂府,還兼收民間詩歌和樂曲。其中突出的有
明代朱權(1378~1448年)所輯《神秘私譜》,清乾隆時期
的傳統聲樂曲集《新定九宮大乘南北詞宮譜》等,都積累了
豐富的經驗。
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對傳統音樂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等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是成績巨大。以蕭友梅、趙元任、馬
可、黃自、冼星海、賀綠汀、呂驥、施光南等著名作曲家,對
中國音樂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革」結束後,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增強,加上
隨之而來的西方娛樂性通俗音樂的大量流入,以及「改革開
放」方針的貫徹,人們在觀念上和社會生活方面的巨大變化,
都直接、間接地對我國的聲樂創作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
響。具體表現在,比較豪邁雄壯、群眾性較強
的進行曲性的優秀歌曲大大減少,而娛樂性、商業性的通俗
歌曲得到迅速的發展。如,在實際生活中影響突出的代表性
群眾歌曲有,朱南溪的《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李遇秋的《八一軍旗高高飄揚》,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
上》,王世光的《長江之歌》,瞿維的《心中的旗幟》,臧雲飛、
劉斌的《當兵的人》,王佑貴的《春天的故事》等優秀作品。
在全面貫徹「德、智、體、美」的教育方針中,少兒歌曲取
得了顯著成績。如:寄明的《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潘
振聲的《嘀哩,嘀哩》,金鳳浩的《金梭和銀梭》,瞿希賢的
《我們和你們》,谷建芬的《歌聲與微笑》,徐錫宜的《七色光
之歌》等,對中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80年代以來,為了克服在歌曲中「左」的思想的影響,
不少作曲家對創作雅俗共賞的抒情獨唱曲有了新的認識。一
批題材內容寬泛多樣的感情因素歌曲脫穎而出。代表性的作
品有,施光南的《祝酒歌》、王酩的《妹妹找歌淚花流》、王
立平的《大海啊,故鄉》、谷建芬的《年輕的朋友再相會》、鄭
秋楓的《我愛你中國》,還有民族風格比較鮮明的作品:解承
恩的《信天游》、蘇越的《黃土高坡》、雷蕾的《少年壯志不
愁》、趙季平《好漢歌》、張千一的《青藏高原》、藏雲飛的
《珠穆朗瑪》等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起著抵制那些庸俗音樂的
泛濫。在這時期器樂作品也出現了兩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
80年代初前後,涌現了陳培勛的《第二交響曲「清明祭」》、
張千一的交響音畫《北方森林》、譚倩的《交響曲「離騷」》、
杜鳴心的交響幻想曲《洛神》等一大批優秀新作。第二次高
潮是80年代中後期逐步發展起來的。以我國各高等音樂院
校新培養出的青年創作群體為代表的「新潮派」,有瞿小松的
混合室內樂《mong dong》,陳怡的中提琴協奏曲《弦詩》、葉
小鋼的《地平線》等。無論哪種作品,都顯示出我國的作曲
家力圖將這種源自歐洲的、得到高度發展的聲樂器樂體裁,
用來表達對中國傳統精神的情趣和對中國現實生活的感受,
·102·
並透發出我國特有的民族意蘊和作者的藝術性。
二、中國音樂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方向
21世紀,中國音樂將出現與流行音樂共同構建的總體
姿態,將會出現與世界主流音樂的走向趨同的發展態勢。以
西方音樂為軀體,以中國音樂傳統為靈魂的總體狀態將會相
對穩定。20世紀的那種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曲技術為核
心技術規范,以功能和聲理論為基礎理論規范的技術理論體
系,將有可能動搖。20世紀中後期,西方器樂音樂寫作出現
的講究序列、追求音色對比變化的作曲思維,懷中國傳統器
樂組曲的序列結構思維,以曲牌為基本單位的拼貼組曲思維
和打擊樂的音色組合思維等等,為世界音樂添上濃濃的中國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