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日本音樂家為中國創作的歌曲

日本音樂家為中國創作的歌曲

發布時間:2021-01-28 11:55:48

『壹』 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及代表作

1、聶耳-《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不內幸正逢聶耳去世,容但這支歌作為民族革命的號角響徹了中華大地,還享譽全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美、印等許多國家電台經常播放此歌。

2、冼星海-《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盧溝橋》和《到敵人後方去》。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

3、李德倫-《山林之歌》。

中國交響樂團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前身)藝術指導,常任指揮。北京交響樂團顧問。

4、傅庚辰-《星光啊,星光》。

在職將軍級別、中國著名資深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先後為《雷鋒》、《打擊侵略者》、《地道戰》、《閃閃的紅星》、《走在戰爭前面》、《挺進中原》等多部影片作曲,並創作了歌劇《星光啊,星光》。

5、殷承宗-《黃河》。

一位傳奇鋼琴家,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也是鋼琴協奏曲《黃河》創作的主持者和作者之一、權威詮釋者。其對樂曲理解透徹,技巧卓越,感情豐富細膩,獲得世界各地樂迷的熱烈歡迎。

『貳』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音樂家

1,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叄』 如神思者、姬神、喜多郎這類的日本音樂家,所引領的返古音樂流派,是向中國喧賓奪主么

音樂是無國界之分的來,源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本國最具特色的傳統音樂。
不得不承認,有些日本人做的中國風音樂非常棒,比如神思者的《故宮的記憶》,很多中央電視節目的背景音樂也經常用到這首曲子。
大家都是為了締造更美妙的音樂這一目的而共同努力創作更多更具特色,更具時代感的音樂,因此收集了更多不同國家的音樂曲調和樂器,目的就如同我國偉大武術家「李小龍」先生的思想一樣,取百家之所長,這樣創作出的音樂,才是最動聽,最耐人尋味的~

『肆』 我咋覺得近代世界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日本的有不少啊

日本音樂是亞洲頂峰,在中國有不少明星歌手都翻唱日本的歌曲,尤其是張學版友。二戰以後,權因為美國的影響,日本的音樂水平開始提高。歐洲是搖滾樂的發源地,特別是黑人。首先是黑人的藍調音樂,後來演變成節奏布魯斯,現今幾乎所有歌曲都存在節奏布魯斯,搖滾也同樣基於節奏布魯斯。不過媒體上面所說藍調音樂就別相信了,現在的那些流行音樂可以說就是藍調演變而來,還可能存在藍調嗎?
歐洲的音樂環境很好,有很多音樂人去日本進行交流,所以造就了日本在亞洲的音樂地位。中國就別想了,所有一切不賺錢就覺得沒意思。歐洲很多街頭歌手都是隨便唱,錢你愛給就給,我們只是圖個高興,滿街都是如此,其中不缺有才華的人。中國的呢,街頭唱歌就是來要錢的,藝人明星假唱的不在少數。日本的話上人家自小就愛唱歌,因為自己的努力,長大後走上這條路

『伍』 熱愛祖國的音樂家有哪些

1、謝霆鋒

《黃種人》這首歌唱出了我們自古到今,從降世到東方大陸的這片土地上開始,我們身上就有一股古老的力量。

2、王力宏

龍的傳人這首歌也是寫出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獨有特點,我們龍的傳人獨有的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這些就是龍的傳人的象徵。

這首歌的開頭以長江、黃河這兩條象徵東方龍的河流來唱出我們東方的這條龍叫做中國,而我們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

3、劉德華

《中國人》這首歌中華上下五千年間經歷的的波瀾壯闊。這五千年間我們經歷過苦和痛,也經歷過血和淚。但是我們自強不息,我們手拉著手一起向前走。

4、黃家駒

黃家駒是香港娛樂圈眾所周知的愛國青年,他始終承認自己是個中國人,在他創作的歌曲《大地》《長城》有著濃烈的中國文化氣息。

5、冼星海

代表作品《在太行山上》。

『陸』 有哪些好聽的國外音樂家創作的中國味道的曲子

亨德爾GeorgeFrideric 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生於德國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乃於1703年遷居漢堡 ——當時唯一有民族歌劇的德國城市,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4年在漢堡作了第一出歌劇歐米亞(Almira),獲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歷至義大利,在義大利寫了不少歌劇、清唱劇、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劇阿格利批拿(Agrippina)。 1710年亨德爾移居倫敦,在漢堡及倫敦兩地進行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1711年的歌劇作品利努度(Rinoldo)獲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資助下寫了清唱劇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聖歌。1717年定居英國,1719年得到國王的支持,開始在皇家音樂學院演出他的歌劇。這個時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劇作品利達米士圖、驕里奧.些薩(Giulio 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連達(Rodelinda)。1726年加入英國籍。在十八世紀三十年代,亨德爾作了大量英語清唱劇和為清唱劇而作的樂器音樂,其中包括不少偉大的協奏曲,一生共創作了《阿爾西那》、《奧蘭多》等四十六部歌劇,除五部外,其餘均在倫敦創作。後因反對勢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劇院被迫倒閉。從三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於沒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劇創作。共寫了三十二部清唱劇,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英國創作的,對於英國的音樂發生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管弦樂曲《水上音樂》,《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里路亞》流傳最為廣泛。1742年彌塞亞(Messiah)首演。繼後以大概每年兩首的速度創作清唱劇,一直持續到1751年,因為那時他的視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棄。1742-1751年這段時間的著名作品有森遜(Samson)、所羅門(Solomon),1759年病逝於倫敦。雖然亨德爾寫了非常多的音樂作品,但是在整過作麴生涯中他都沒有使用巴赫的對位法。亨德爾的藝術特徵表現為戲劇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給後世的最大藝術遺產是他的清唱劇作品。 主要作品 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彌賽亞>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一生狂妄不羈的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么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爾夫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他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么說,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裡,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僕,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僕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扎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嘆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像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麼,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盡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 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裡,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當然,想要完整的評論莫扎特的音樂,絕非這區區近千字能夠表達的。 而想要真正地體會莫扎特,最主要地還是去聽他的作品,而他的千餘部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脫俗的經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唐.璜》
《魔笛》
交響樂 《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
《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
《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
其它 《弦樂四重奏〈狩獵〉》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公爵家裡當樂長,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後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的音樂旋律豐富,經常流露出純朴開朗的鄉間氣息。在四重奏創作中,常用「說話的原則」,即把各部的主題彼此象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主要作品:
交響曲《驚愕交響曲》
羅西尼(GioacchinoRossini,1792~1868)
十九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之一。生於義大利貝薩洛。十歲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從馬太學對位。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所作《塞維爾的理發帥》,集義大利喜劇的精華,是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義大利喜歌劇代表作。他的創作繼承了義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的擱筆之作《威廉·退爾》,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且推進了大歌劇體裁的形成。此後近四十年不事歌劇。在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及正歌劇《奧賽羅》、《摩西》等。
代表作品:
歌劇《塞維爾的理發師》、《威廉·退爾》
樂聖: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on,1770~1827)
近代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出身於德國波恩的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教會合唱團的歌手。由於很早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父親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練琴。八歲開始登台演出,同時挑起負擔家庭生活的重擔。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愛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他集中了古典音樂的精華,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
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先河,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門德爾松(F.Mendelssohn,1809-1847)
德國作曲家。生於銀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後赴瑞士、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義大利羅馬等地進行創作和演出活動。
門德爾松的主要作品有:《蘇格蘭交響曲》、《義大利交響曲》等五部交響曲;管弦樂序曲《仲夏夜之夢》、《芬格爾山洞》、《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無詞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種題材和體裁的器樂和聲樂作品。
門德爾松的作品風格優美生動,結構完整嚴謹,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揮演出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樂》,使巴赫這部名作得以在樂壇占據重要地位。他還協助舒曼創立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
舒伯特(F.Scht,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維也納教師家庭。1805年開始隨父兄學習提琴和鋼琴。1808年入帝國神學院學習。1812年隨薩里埃里學習作曲。
舒伯特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與《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鵝之歌》等。
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開創者。在歌曲結構、旋律、和聲以及鋼琴伴奏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貢獻。
威爾第(GiuseppeVerdi,1813~1901)
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出生於帕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後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創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劇《那布科王》,演出異常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7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因之獲得「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1851)、《游吟詩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會》(1859)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1871~1872年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1887)及《法爾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於米蘭。一生創作了二十六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鋼琴詩人」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1830年11月華沙起義前夕,肖邦離開祖國經維也納到法國巴黎定居。
在維也納,肖邦結識了西歐文藝界許多重要人物,包括德國詩人海涅,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等,特別與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關系,對肖邦的思想、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藝術高度成熟,創作上獲得極其豐碩的成果。肖邦的創作可分四個時期。
由於40年代波蘭民族運動的幾次挫折,給肖邦精神上帶來沉重的打擊;遠離故鄉;親人和摯友相繼逝世;都給他身心帶來深深的創傷。1836年他開始患肺結核,症兆日益加重。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國短期教學和演奏,他為流亡國外的波蘭同胞開了最一次演奏會。回巴黎後,他的健康急劇惡化,終於1849年10月17日病逝巴黎。臨終前他要求親人把他的心臟運回祖國波蘭。
弗朗索瓦·古諾(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
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在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阿列維。1839年在羅馬悉心研究宗教音樂,並反映在創作中。他是梵蒂岡國歌《教皇進行曲》(1846)的作者。歸國後,曾擔任過合唱團指揮,並創辦「古諾合唱團」。
在歌劇《浮士德》中可以顯示出他合唱寫作的特長。《浮士德》作於1859年,取材於古典名著,音樂朴實平易,配器豐富巧妙,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德國抒情歌劇的代表。此外,尚作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十餘部歌劇、三部交響樂及大量宗教歌曲等。他以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為伴奏所作《聖母頌》流傳極廣,是跨年代合作的典範。
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
德國著名音樂家。自幼顯露出音樂、詩歌、戲劇等多方面的才華。父早死,從母意在萊比錫海得堡學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學音樂,以至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鋼琴家。1830年取得母親的諒解,開始了音樂家的生涯,求師於著名鋼琴家維克。由於急於求成,把手指練壞,轉而從事音樂創作和評論。生性熱情敏感,並且有民主主義思想。1834年創辦《新音樂雜志》,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有許多新穎獨特的鋼琴名曲,如《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幻想集》等,促進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發展。與妻子克拉拉的結合,一直被人傳為美談,並促使其創作熱情空前高漲。1840年寫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詩人之戀》、《婦人的愛情和生活》等。後又寫下了四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傑出的作品。由於長期過勞,1856年在波恩附近的精神病院中去世。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鋼琴套曲《狂歡節》、《大衛同盟盟友》、《兒童情景》及《交響練習曲》、《蝴蝶》、《帕格尼尼主題練習曲十二首》以及歌曲集《桃金娘》、《詩人之戀》、《婦人的愛情和生活》等。
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
法國作曲家。是繼法國作曲家古諾之後,打破義大利歌劇對法國的影響,使法國歌劇從淺薄、浮華中解放出來的傑出人物。
比才最為出色的歌劇《卡門》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最為人門喜愛的歌劇之一。著名的《卡門序曲》和其中的兒童合唱、《哈巴涅拉舞曲》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可是比才在歌劇創作中獨特的探討之路卻充滿了艱辛。他曾創作了不少歌劇,均在他的時代不受歡迎,《卡門》的首演也遭到了失敗,因當代人對他的作品中「大膽的現實主義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驚和受到冒犯」。據說他曾為此整夜痛苦的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而且只是因為被評論界攻擊和嘲罵,《卡門》才連續上演了幾個月。比才在《卡門》上演的同年去世才活了37歲,生前沒有享受到他的卓越藝術帶來的榮譽。但是這部歌劇卻受到了國外音樂家的賞識和贊揚,預言「十年之後,《卡門》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部歌劇」。其實不到十年,五年之後《卡門》再度在巴黎上演時獲得了極大成功。
比才的音樂之路是頗給人啟示的,當他在重復前人走過的路時,以他的才華,19歲就獲得了羅馬大獎和奧勞巴斯一等獎,當他為法國歌劇開辟新路的時候,卻一再承受失敗。可見任何創新之路都不可避免要經受坎坷和考驗。但歷史最後總是公正的。比才留給人們的珍品還有為都德的話劇《阿萊成姑娘》寫的音樂,後來編成組曲,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
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
生於距奧地利邊境不遠的匈牙利賴丁小鎮。1821年舉家遷居維也納,從車爾尼學習鋼琴,向薩列里學習作曲。從11歲便開始了輝煌的鋼琴演奏生涯。在巴黎他受法國革命思潮和文學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吸收肖邦、柏遼茲和帕格尼尼等人的成就。1848年以前,他在歐洲各地演出,受到狂熱的歡迎,成為一代具有超凡技藝的鋼琴巨人。這一時期主要創作鋼琴作品。1848—1861年期間,任德國魏瑪宮廷樂隊指揮與音樂總監,大力扶植進步的作曲家,演奏他們的最新作品。1854年組織了「新魏瑪協會」,幾年後進而組織「全德音樂協會」,使魏瑪成為當時音樂文化中心地之一。此期間還創作了他的大部分交響樂作品。由於與塞恩—魏特根斯坦公主的婚姻受挫,在一次關於歌劇演出的爭議之後,遷居羅馬。接受了低級的聖職,但仍為慈善事業演奏,奔波於羅馬、魏馬、布達佩斯,從事創作、教學工作。教授出一批鋼琴名家。去維羅特探望女兒科西瑪時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跡。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一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另一方面他把鋼琴視為萬能的樂器之王,追求宏偉的交響性音響。他的演奏和鋼琴音樂創作大大推進了鋼琴藝術的發展。
主要鋼琴作品有:《12首高級技巧練習曲》、《6首帕格尼尼練習曲》、《旅行歲月》鋼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實際上是依據匈牙利境內的吉卜賽音樂創作的。《D小調奏鳴曲》雖然是單樂章,但其內容表現的幅度廣闊,表現手法顯示出李斯特的獨創個性。兩首鋼琴協奏曲《bE大調第一》和《A大調第二》接近於他的樂隊作品。李斯特還有大量的19世紀歌劇詠嘆調和交響曲的鋼琴改編曲。在聆聽音樂機會缺乏的19世紀,李斯特這些改編曲在浪漫主義音樂的推廣與普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一位作曲家李斯特對19世紀的標題音樂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柏遼茲的標題交響曲之後,首創出「交響詩」的音樂體裁。這種浪漫主義更為理想的交響樂形式,來源於貝多芬、威柏、門德勒的序曲。李斯特13首交響詩的標題,明示出它們與文學、繪畫、戲劇的密切聯系。如《匈奴戰役》與繪畫相關,《瑪捷帕》以雨果同名詩歌為據,《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戲劇的主要角色,《普羅米修斯》則與德爾的詩篇有聯系。與柏遼茲不同,李斯特不注重用音樂去描繪場景、事件,他也從不陷入瑣細的音樂解說,而追求對作品的內容或藝術形象進行哲理性的概括。他的交響詩更近於貝多芬《交響曲》的傳統。李斯特的交響詩是單樂章,保留了奏鳴曲式的一些特徵,各段落速度的變化與對比又似把交響曲套曲濃縮在一起,以主導動機貫穿變化達到音樂的統一和戲劇的發展。他的交響詩還有《塔索》、《山嶽》、《理想》、《匈牙利》等,其中最常演奏的是《前奏曲》。體現了他的熾熱、誇張的音樂情感特點。李斯特還寫有《浮士德交響曲》和《但丁交響曲》。他的交響詩在19世紀下半葉被各國音樂家廣泛採用,成為最重要的浪漫主義樂隊體裁。

『柒』 日本著名音樂家有哪些

1、喜多郎

喜多郎(Kitaro),1953年出生於日本豐橋市,日本當代作曲家、音樂家。喜多郎這個藝名是他的朋友根據一套日本的動畫《鬼太郎》中「鬼太郎(日文讀音和喜多郎一樣)」這個角色給他取的綽號。高中時代與友人合組搖滾樂團,其後加入由世界療效音樂泰斗宮下富實夫所創辦的Far East Family Band,頻至歐美等地演出,得到很高的評價。

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喜多郎憑借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音樂人對歷史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

2、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1952年1月17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曲作者、音樂製作人、演員、鋼琴師,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作曲專業學士、音響研究科碩士。1978年,組建電子組合Yellow Magic Orchestra,同年發行個人專輯《Thousand Knives》出道。

1983年,主演戰爭劇情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並為其配樂,該配樂獲得了第3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獎。1988年,為電影《末代皇帝》創作的配樂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3、久石讓

久石讓,1950年12月6日出生於日本中野市,日本音樂人、作曲家、鋼琴家。畢業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1992年,久石讓憑借《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獲得第十五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音樂獎。1999年,由久石讓配樂的《幽靈公主》獲得第17屆JASRAC獎銅獎。

2001年,久石讓為《千與千尋》創作配樂,並獲得日本第56屆每日映書大賞音樂賞,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大賞音樂獎及美國國際電影動畫學會「最佳原著音樂獎」

2002年,由久石讓擔任音樂創作的《千與千尋》獲得第30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音樂獎。2004年,憑借《哈爾的移動城堡》獲得日本東京國際動畫大賞「最佳音樂」和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原創音樂獎」

4、服部隆之

服部家族是日本非常有名的音樂世家,在這個家族中誕生了老少三代音樂作家。服部隆之是第三代。他的爺爺是日本有名的作曲家服部良一,當年,服部良一使用「夏瑞齡」這個名字,以在中國的生活體驗寫下了大量作品,如《蘇州夜曲》等。

他與陳蝶衣的合作,從歌曲《留戀》開始。後來,服部良一移居香港。被許多歌星翻唱的歌曲《說不出的快活》就是由他創作的。陳蝶衣遷居香港後,兩人又一起活躍在電影音樂領域。服部良一回到日本後,曾擔任日本音樂家協會會長,於1993年故世。服部隆之的父親是非常著名的音樂家服部克久。

5、服部克久

服部克久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他曾為多部影視作品作曲。《星界の戰旗II》的OST収錄了的音楽也是服部克久先生.動感新勢力收錄過該曲。

被許多歌星翻唱的歌曲《說不出的快活》就是由他創作的。陳蝶衣遷居香港後,兩人又一起活躍在電影音樂領域。服部良一回到日本後,曾擔任日本音樂家協會會長,於1993年故世。

服部克久先生的兒子服部隆之,如今是活躍在日本歌壇的著名作曲家,游戲《三國》、電視連續劇《華麗家族》等的音樂均出自他之手,由中日藝術家合作、剛在東京公演的大型舞劇《楊貴妃》也由他作曲。

在1999的動畫無限的未知中負責作曲PSP游戲《我的暑假》的主題曲與《この広い野原いっぱい》國內由李谷一老師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翻唱過,當時出的是磁帶版,A面第7首發行日期:1967年1月20日 作曲/編曲:森山良子和服部克久先生。

『捌』 中國音樂有哪個音樂家比得過日本的喜多郎,久石讓他們啊

親 周傑倫不是嗎 人家創作出了那麼多優秀並為業界為大家所認可所贊同的作品 只是他內與久石讓不是同容一個類型的呢 你可以說他不是音樂家 因為流派不同 你可以說他不是大師 因為他還很年輕 所以他是音樂才子 O(∩_∩)O~

閱讀全文

與日本音樂家為中國創作的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