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國內外流行音樂研究現狀述評
流行音樂在中國[內容摘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對流行音樂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紀初為止,已涌現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三個時期,來闡述各個時期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研究狀況。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國 研究狀況
流行音樂最早起源於20世紀初美國黑人的民間音樂,迄今為止已有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期間,流行音樂經歷了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出現了多種風格的流行音樂和大量的流行音樂作品。目前流行音樂發展更為成熟和多元化,並為我們的業餘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到當今21世紀初為止,已涌現出不少研究成果。筆者將分為三個時期來論述流行音樂在我國的研究狀況。
一、20世紀80年代——對流行音樂身份的認同階段
20世紀80年代的流行音樂形成了初步的繁榮,然而我國對於流行音樂的研究正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音樂學家們對流行音樂只是進行初步的研究和討論。對於流行音樂概念、風格特徵及其種類的研究是相當淺和模糊的。大多是談對流行音樂的一些看法或是對某種與流行音樂有關的現象作進一步的思考討論,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個時期也未出版過關於此類研究的專著(根據筆者收集的資料做出的判斷)。文獻方面以1980年南詠在《人民音樂》第9期的期刊上發表的《還歷史本來面目——關於〈何日君再來〉答問》這篇文章為基礎,它是我國最早致力於流行音樂研究發表的期刊論文。標志著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邁出了第一步,後來此類文章相繼而出。研究成果可分為兩個方面: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風靡一時的歌曲《何日君再來》,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紅。一些報刊上就如何評價《何日君再來》一歌發表了不同意見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詠在《人民音樂 》 第9期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還歷史本來面目——關於〈何日君再來〉答問》,是我國最早發表的有關流行音樂的研究的期刊論文。在文章中,作者對劉雪庵創作的歌曲《何日君再來》以問答的形式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主要是圍繞「這首歌曲是不是漢奸歌曲、黃色歌曲?」這個問題展開的「應該怎樣還這首歌的歷史本來面目?」問答。作者認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總結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作為創造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音樂藝術的借鑒,是很有必要的。同年,應國靖的《也談<何日君再來>問世經過 》和長河的《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關於歌曲〈何日君再來〉問世經過的討論綜述》兩篇文章也對這首歌的相關討論進行了綜述。
趙沨在《從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樂會想起的》文章中對香港著名歌唱家費明儀、林祥園、陳供生,應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邀請,在北京紅塔禮堂公開舉行了兩場獨唱、重唱音樂會。這兩場音樂會公開售票的時候,在很短的時間內幾千張入場券就被搶購一空的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主要是由於一些喜歡流行歌曲的青年錯誤的認為費明儀等先生從香港來,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踴躍購票。說明了國內一些年輕人很欣賞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這一事實。
周蔭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對「什麼是流行歌曲?為什麼它對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應如何正確認識、對待?」這些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問題》文章中從其他方面對流行歌曲進行了論述,主要針對建國三十年後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現的問題以及它的社會地位和影響進行討論。
楊曉魯在《1988年中國流行歌曲鳥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國流行音樂歌曲的創作風格、題材、體裁、節奏、旋律、調性、民族性與審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論研究的狀況這些方面對當時流行音樂的歷程進行了回顧。對於1979年到1985年中國流行音樂的艱難歷程也進行了簡單的回顧。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鍾子林在《談美國爵士樂》文章中主要談了三個問題:爵士樂的流傳和影響;爵士樂的形成;爵士樂的發展。並在最後簡單地談了一點對爵士樂的看法。
陳地在《對流行音樂的觀測》一文中主要對較有影響的流行音樂:爵士樂、節奏與布魯斯、搖滾樂、搖擺樂、鄉村音樂或西部音樂、迪斯科和新浪潮的發展和演變分別進行了闡述。並由此得到了以下結論:1、流行音樂或鄉村流行音樂均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而產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樂都是源於勞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樂中,除了民間音樂和以它發展起來的鄉村音樂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樂都只是風靡一時。4、流行音樂不是孤立的發展的各派之間互為影響、促進。並在交流中相互滲透、吸收。
陳銘道、宋今為的《失去了靈魂的民間藝術——美國鄉村音樂的沿革》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們今天所聽到的「鄉村音樂」是由鄉村、布魯斯、爵士、搖滾混合在一起的雜拌菜——失去了靈魂的民間音樂!「鄉村音樂將要在全世界獲得商業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唯獨失去了自己真正的靈魂」。①
鍾子林在《美國流行音樂新品種——新時代音樂》一文中主要闡述了美國流行音樂呈現出多樣化局面,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都在發展,如搖擺樂、鄉村音樂、爵士樂、布魯斯、索爾(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樂)、福音歌、雷蓋。這時一種新的時代音樂繼60年代和70年代初搖擺樂高潮之後形成並廣泛傳播。以及這種時代曲的特點和流傳因素。
二、20世紀90年代——對流行音樂深入探討階段
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占據了中國音樂的半壁江山,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逐漸深入。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音樂學家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也只是蜻蜓點水,大多都是較淺的研究國內的流行音樂。到了90年代,我國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逐漸完善。流行音樂的身份已得到認同,音樂學家們不單是對其進行簡單的研究討論,還專注於其某一方面的研究,並進行深入的探討。也從各個方面對流行音樂進行了研究。
這個時期相關研究的專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堅,廉維編的《發燒搖滾》、關穎著的《搖滾王族》、黃燎原,韓一夫主編《世界搖滾樂大觀》、鍾子林編著《搖滾樂的歷史與風格》、中國電影出版社編的《搖滾夢尋》等以研究搖滾樂方面的專著成果最為顯著。此時,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繼發表,主要以探討流行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流行音樂的傳播及美學意義為主。筆者將這個時期發表的文獻分兩個方面來論述其對流行音樂的研究狀況。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范守生; 華林泰在《流行音樂為何退潮》一文中論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以港台流行歌曲為主體的通俗音樂會象一個新生的混血兒在華夏樂壇上誕生了,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觀眾青睞。然而,只幾年光景,它就呈現出風燭殘年之。作者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曾經風靡全國的通俗音樂會為何落潮:1、七拼八湊的演出隊伍;2、拜金主義的演出意圖;3、庸俗無聊的演出內容。
王薇的《文化傳播中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1978──1981》是一篇關於中國當代流行音樂這種通俗文化研究的「音樂傳播學」論文。文章著重於對歷史的研究:認為1978年——1981年為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歷史起點。分別從三個方面討論:1、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歷史起點;2、音樂傳播與打開禁區;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張彬的《談流行音樂傳播中的從眾現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樂的傳播過程中產生的青少年群體的從眾現象。文章從社會心理學和傳播學的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分析。
金兆鈞在《流行音樂1989》一文中從當時流行音樂創作蕭條與風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頓及市場管理的調整,國內音帶出版的下降與引進版的暢銷,大型活動的減少及「搖滾樂」的發展,港、台音樂的再度走紅五個方面論述了1989年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狀況。在他《中國新時期流行音樂創作的美學觀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樂創作的美學觀念來研究80年代大陸流行音樂以及「西北風」歌曲和廣州流行音樂。韓明昌在《淺論流行音樂的美學意義》文章中主要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研究流行音樂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國內地的前景。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鍾子林在《搖滾樂的興起和影響》文章中論述了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爵士樂的生氣蓬勃的節奏意識,活躍的調式變音旋律,以及多樣的演奏風格和獨特的節奏形態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對爵士樂的節奏形態進行了剖析。
黃明智的《爵士樂的節奏形態與傳統的節奏意識》一文論述了搖滾產生的背景和三個來源:1.節奏布魯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會影響和被稱為「搖滾樂之父」的比爾·哈利和有「搖滾樂之王」稱號的維斯·普萊斯利對搖滾樂作出的貢獻。
三、21世紀初——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階段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當今的21世紀初,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流行音樂也漸漸走向成熟。更多種類和風格的流行曲風相繼出現並迅速佔領廣大市場。由於時代的發展,網路、彩鈴等媒介的出現,使流行音樂的製作更加商業化、世俗化。這個時期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更加全面和豐富。對流行音樂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也不僅僅局限於對其歷史、風格、特徵及概念的研究。還包括對流行音樂歌手、流行音樂選秀比賽以及與當今社會、文化和消費者等之關系等研究。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和專著。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有關流行音樂的專著。所以,這個時代是我國致力於流行音樂研究突飛猛進的時代。
21世紀初研究我國研究流行音樂方面的專著有金兆鈞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孫蕤編著的《中國流行音樂簡史》,付林編著《中國流行音樂20年》,這些書主要研究了我國流行音樂的產生、發展以及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和存在的問題。包兆會著《我動我暈眩:流行音樂》一書是從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樂、既研究流行音樂的載體媒介發生變化後對流化。由尤靜波編著的《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一書是中國第一套成體系編寫的流行音樂教材。書中的體例以歷史為縱線,以風格為橫線,比較詳實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樂和中國流行音樂的整體面貌。由付林主編尤靜波編著的《西方流行音樂簡史》一書將西方流行音樂發展的脈絡,將爵士樂、搖擺樂、索爾音樂、城市流行音樂、說唱音樂、搖滾樂等眾多音樂類型的形成地域、風格特點、樂隊、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了簡明而清晰的記載說明。還翻譯了許多國外專著,如:《爵士樂簡明史》、《爵士樂》、《搖滾樂》《搖滾年代》等。這時期發表的文獻也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王思琦在《流行音樂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徵》一文中對流行音樂的概念進行了歸納:(1)通俗音樂(popular music)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②(2) POP流行音樂(或通俗音樂),初期指能吸引廣大觀眾的音樂會。20世紀50年代後期,「POP」一詞特指非古典音樂,通常稱如甲殼蟲、滾石、阿巴等音樂表演者們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樂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④(4)流行音樂就是在群眾中流行的音樂,像《國際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樂等於通俗音樂,一切形式簡潔、曲調流暢,易於被大眾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內,它可以是民間小調,可以是藝術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樂。⑥(6)流行音樂是在夜總會、舞廳、酒吧間等游樂場所演奏的音樂。⑦(7)流行音樂是那些嬌膩纏綿、輕狂迷惘、內容格調不健康以至低級卑俗的音樂統稱。總而言之,流行音樂就是黃色音樂。⑧並提出流行音樂的9種文化特徵:1.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傾向。2.娛樂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時尚性。5.很強的參與性。6.傳播手段的科技性。7.亞文化的特徵。8.商業化運作機制。9.「多細胞體」的文化特徵。這篇文章詳細的論述了各大音樂詞典對流行音樂的定義。但是直到現在在《辭源》、《辭海》兩本書中還未有關於流行音樂一詞的來源及概念的辭條。
金兆鈞在《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文章中對20世紀80、90年代的流行音樂以及中國局勢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評論。在他《蛻變、彷徨、尋根與圍城—中國流行音樂當下狀態解析》文章中,又對此做出了進一步的評論。
項筱剛《論「超級女聲現象」》一文探討了「超級女聲「對中國流行音樂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作者認為湖南衛視主辦的「超級女聲」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大眾娛樂平台,贏得了媒體與企業的共贏。而羅雲斌; 張燚《流行音樂的祛魅和賦魅—兼評「超女」現象》一文則認為無論是從音樂的本源還是從音樂的發展來看,其娛樂功能始終不存在單純或顯著的「高雅傾向」。引用「祛魅」概念,從美學轉變的角度對流行音樂加以考察,發現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會性因素。因此,「超女現象」是當代大眾化娛樂多元形式的一種催生物,它的娛樂文化意義大於它的音樂意義,視其為低俗加以封殺或者為其所謂民主、自主精神歡呼都是片面的。
陳鵬的《周傑倫——偶像「80後「》和劉藝的《周傑倫——我的下一個目標是電影》兩篇文章中分別對周傑倫在獨特的音樂風格及創作上面的才華進行了闡述,並給予肯定和贊賞。而友朋的《周傑倫——在音樂上犯驕傲的罪》一文則是更直接說明了周傑倫已經成為華人流行音樂的指向標。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就無法拒絕他的音樂。他在年輕人心中的影響力是無法取代的,只要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無法抗拒他的個人魅力。
項筱剛的《李凌與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樂爭鳴》一文主要對20世紀中國音樂界有關李凌輕音樂的爭鳴進行了研究。文章主要從爭鳴的緣起,李凌的「輕音樂」思想,反方的思想,爭鳴的分析及影響五個方面來論述李凌對流行音樂所做出的貢獻和付出。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劉筱在《另類的流行》文章中論述美國流行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Rap。論及Rap所屬Pop的內涵與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現形態;還論述了在Pop發展變異中Rap的產生、進化與分化、生存環境以及獨特的表現形態等,進而又論述了Rap的精神內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會心理、衰敗的歷史必然性;再而論述到Rap向Hip-Hop的發展進程。文章通過對Pop音樂中的獨特形式Rap的研究,試圖對流行音樂在音樂歷史中的社會地位、表現內涵、流行原因等,進行初步探討。
洛秦在《搖滾樂的緣起及其社會文化價值》一文中論述了搖滾樂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不是一種被欣賞的音樂品種,而是一個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的活動。
F.S.Ponick; 王小寧的《美國音樂教室里的巴赫和搖滾樂》一文對是否應當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進行討論,來論述調整和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以滿足學生在校外適應社會和生活對他們的要求。流行音樂教學在這點上,可以達到其他類型音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經歷了對流行音樂身份的認同、對流行音樂深入探討、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步入成熟這三個階段。使我們對流行音樂的定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與文化生活,社會功能,歷史潮流的聯系及影響。在這研究期間我們發現了流行音樂新的特徵和價值,也發現了它所存在的不足。還涌現了一大批致力於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如:鍾子林、王思琦、金兆鈞、項筱剛等。他們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這些成果對於我們以後的繼續研究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使流行音樂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2. 20世紀50年代前,香港的音樂以什麼為主流行音樂是如何產生的
20世紀50年代,香港還是被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流行的是英文歌。當時貓王的音樂開始風靡世界。That's All Right,I Don't Care If the Sun Don't Shine,Baby Let's Play House。
但自從50年代,香港拍攝了黎錦暉的同名歌曲電影《桃花江》,《葡萄仙子》和《特別快車》,並在歌舞片《龍翔鳳舞》中選用黎的歌曲《毛毛雨》和《妹妹我愛你》後,便使黎派音樂繼續在香港流行。
其後,國語流行歌曲又唱到台灣,在《綜藝》主持「流行歌曲黃金歲月」的張小燕開場白:從黎錦暉起,台灣流行歌曲有50年的歷史。紫薇、蔡琴、鄧麗君的出道,以及劉家昌一代的流行歌曲都是黎派音樂的傳承。
當鄧麗君的甜美歌聲乘著中國改革開放之風飄進大陸,新一代年輕人以為流行歌曲來自港台。他們不知道早在20世紀末,黎錦暉就開創了中國的爵士時代。「黎派音樂」造就了三四十年代老歌的花樣年華和電影流行音樂的世紀輝煌。
流行音樂簡介:
流行音樂(Pop music或Popular music)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的藝術性是次要的,市場性是主要的。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音樂、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音樂。 中國流行音樂的風格與形態主要受歐美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本土風格。
3. 20世紀80年代至今流行音樂發展概況以及趨勢(論文)
哇,2005年的你好,我現在是2012年,當年的論文已經寫好了吧?許多年過去,流行音樂真的帶給我們許多,有歡樂有回憶,希望明天會更好吧!
4. 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受哪種音樂類型影響最明顯,為什麼
二三十年代的歌曲應該的日本 老美那邊的歌曲風格影響吧
5. 20世紀流行音樂發展趨勢
流行音樂
美國的流行音樂作為歐洲流行音樂的主體,主要是以歐洲及其它國家的傳統音樂、民間音樂以及黑人音樂為基礎,融合而發展起來的。隨著逐漸演化和發展,又產生出新的種類形式,如爵士樂、廷潘胡同歌曲、鄉村音樂、拉格泰姆布魯斯、搖滾樂等。流行音樂是與嚴肅音樂相對而言的,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因為嚴肅音樂常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和一些專門的知識層面,需要聽眾運用自己的知識和修養細細領悟、品味。而流行音樂對於聽眾來說,其形式短小、通俗,唱起來上口,並且對於聽眾不需要更多的專門僅依靠對音樂的心領神會與感性認識就能理解。
美國流行音樂具有更多的自娛性與商業性。其自娛性來自非洲的音樂傳統。影響最大的,如爵士樂、布魯斯、搖滾樂等,都起源於黑人音樂。
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地說是出自於自願,他們基本上是願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說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自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郁積在心裡的痛苦與不平喧泄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黑人音樂在形成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包括汲取白人音樂成分,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樂等形式。而最初的搖滾樂就是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西方也有人把搖滾樂稱作為「下層階級反抗當局的一種形式」。
1、爵士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在新奧爾良首先發展起來的。爵士樂形成的主要來源是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布魯斯的原意是哀怨、憂郁之意,是從黑人的勞動號子演變而來,大部分的布魯斯的歌詞內容是以反映黑人的生活為主。每段歌詞採用三句的結構形式,第二句重復第一句。在曲式結構上構成AAB的曲式,常用慢4/4拍。其歌曲的音階形式常使用降三音和降七音,切分節奏也比較多。布魯斯的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據演唱內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聲音來表現演唱者的情緒。布魯斯歌曲的伴奏樂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後來逐漸加進了其它多種樂器。布魯斯經歷了農村布魯斯、古典布魯斯和城市布魯斯等不同發展階段。
拉格泰姆音樂形式與布魯斯沒有根本上的區別,其最明顯的區別大致有兩點。一是與純粹的布魯斯相比,拉格泰姆似乎是比較「有修養」的音樂,它是一種黑人鋼琴音樂,演奏者中許多人受過一些正規的音樂訓練。因為鋼琴這一樂器的不便攜帶性,決定了這一音樂形式的演唱必須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場合,這種場合一般都在酒館。二是拉格泰姆的節奏特點。它常常採用連續的切分節奏,演奏者在鋼琴上常常左手是規則的強弱拍伴奏進行,右手則是演奏與左手伴奏相錯位的切分節奏旋律以及更為復雜節奏的旋律,以此造成一種機智和幽默感。使得這一音樂形式深為有幽默感和生性好動的美國人民所喜愛。後來又相繼產生了拉格泰姆歌曲。
當美國黑人音樂家用管樂隊形式演奏布魯斯或拉格泰姆時,一種新的音樂形式就誕生了,這就是爵士樂。
爵士樂自誕生以來,風格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既有音樂家們對不同風格本身的探索、融合與創新,也有他們對爵士樂商業化現象的不滿而進行的努力。例如,繼20年代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以後,又出現了30年代的搖擺樂、大型樂隊、冷爵士、自由爵士等等。爵士樂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創作的曲目有《西區布魯斯》、《哭泣的威力》等。其它代表人物還有杜克·埃林頓、戴維斯等。從總體上說,早期的爵士樂比較簡單,逐漸才發展成比較復雜。其原因主要是越來越多的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音樂家們的參與,使得專業音樂創作技巧與爵士樂的創作相融合。盡管如此,以黑人音樂為基礎的爵士樂特點依然存在,即連續的切分節奏、特殊的樂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興性等。
爵士樂從它誕生之日起至今,一直存在著爭議,褒貶不一,但爵士樂的影響力已遠遠超越了流行音樂本身。我們在20世紀西方許多嚴肅音樂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爵士樂的痕跡。這些音樂家有德彪西、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而美國作曲家格什文的《蘭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則是把爵士樂融入到現代嚴肅音樂中的典範。
2、廷潘胡同歌曲
19世紀末在美國紐約市第28街(第5大道與百老匯之間)集中了許多音樂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推銷員整天在那裡彈琴吸引顧客,琴聲就像敲擊洋鐵盤子似的,「廷潘」胡同由此而得名。廷潘胡同在美國一度成了流行音樂的集中地,也形成了流行音樂興盛的一個時代,一種音樂風格的象徵。它幾乎是沿續了半個世紀。
廷潘胡同歌曲早期的部分作品是沿襲了美國流行歌曲作曲家福斯特的音樂風格,其音樂具有懷舊、感傷的情緒,但大部分歌曲是歡快、風趣、詼諧的情緒,歌詞內容基本上以愛情主題為主。廷潘胡同歌曲發展到中後期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更為多樣化,藝術性也有所加強,並且吸收了黑人音樂的節奏特點,其旋律與和聲也趨於復雜化。廷潘胡同歌曲流傳的范圍基本上是城市裡的白人。
3、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最早叫山區音樂,這種音樂形式的形成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南方各州農業地區。它是英國移民流傳下來的,自然也就帶有許多英國民歌的風格。後來又受到其他民族音樂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開始流行全美國,被稱作為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的形成初期,其風格帶有較多的鄉土氣息,歌詞內容涉及家庭、戀愛、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帶有一定的敘述性和分節歌的形式,音樂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
4、搖滾樂
5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呈現一種多元化的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聲樂器的出現以及大批農村居民湧入城市,給城市的流行音樂注入了豐實的鄉村音樂和一些其它民間音樂的新鮮血液,促進了搖滾樂的發展。當時有部名叫《一堆混亂的黑板》的電影引起了社會人們的廣泛注意。此片中有一首叫《震動、嘎嘎作響的搖滾》的黑人「節奏布魯斯」的主題歌,它的流傳標志著後來風靡世界的搖滾樂的產生。
搖滾樂的主要音樂風格是黑人音樂與南方白人的鄉村音樂的融合。其形式以歌唱為主,音樂用電吉它、薩克斯、電貝司、鍵盤樂以及爵士鼓伴奏。搖滾樂明顯的特點是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舞蹈節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樂器如電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組成。
早期搖滾樂歌手有普雷斯利、貝里、多米諾、劉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 6 4年,英國「披頭士」樂隊(也有人譯作「甲殼蟲」樂隊)首次在美國做訪問演出,引起狂熱反應。他們的演唱主要內容是表現愛情,也有反戰、反暴力等內容。正好當時美國國內反越戰、反種族歧視浪潮湧現,搖滾樂在這一浪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60年代成長起來的美國人,很少有與搖滾樂不發生聯系的。搖滾樂的歌聲影響了現代美國人的藝術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國形成的著名搖滾樂隊有蓬克、滾石、索爾、重金屬、雷普、波普等。其搖滾樂的著名歌星有邁克爾·傑克遜、珍妮特·傑克遜、休斯頓等。
6. 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繁盛原因
那時候想要聽歌都是以電台,唱片,卡帶為主,基本上有需求的都買了實版體唱片,唱片公司可以得到權良性循環,製作出更好的音樂,現在因為科技發展,聽歌變得很方便,隨之而來是網路盜版的橫行,想聽就可以下載,少有人為音樂尤其是原創買單,導致整個行業進入一個瓶頸,不復往日輝煌。
7. 簡述20世紀歐美流行音樂總體特徵
所謂「流行音樂」,經歷過60年代的全球范圍的大革命,到了70年代以後,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氣象。我們今天聽到的形式豐富的搖滾樂、電子音樂、演唱組合、爵士樂、布魯斯等等,原先都不是資產階級願意聽到的聲音。在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說之後,鮑勃·狄倫唱了舉世聞名的《答案就在風中飄》,而在這場幾十萬人聚會的群眾運動之後,毛主席發表了「五·二○」聲明以支持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爭。這些如同平地春雷,鼓舞了全球革命者的鬥志。隨之而來的人民音樂的解放運動像潮水一樣沖擊著美國反動集團的統治。這場人民音樂的解放運動是以搖滾樂作為先驅登上舞台的。搖滾樂的藝術家們以極其簡練的樂隊組織形式,按照自由快樂的生命節奏,唱出了人們以愛去戰斗的心聲。搖滾樂的主要音樂來源是歐美傳統民謠和美洲黑人的吟唱。
因此,它是一種民間音樂形式。這種形式經受了全球革命的洗禮,經過了青年藝術家的加工,發展成為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現代民間藝術。搖滾樂在成長的過程中,還帶動了民謠的現代化。因此,最後帶來的是各種民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的全面解放。發達國家的這場音樂革命在本世紀末也涉及到許多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那裡的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積極有效地配合了這樁震天動地的偉業。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轟動了全美國,又很快傳遍西歐各國。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然後論述歐美流行音樂的種類,包括:
(一)、爵士樂
(二)、鄉村樂
(三)、搖滾樂
(四)、拉丁樂
(五)、說唱樂
歐美流行音樂的文化功能來淺談歐美流行音樂特點及影響
(一)、認識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審美功能
(四)、消遣娛樂功能
(五)、消費功能
(六)、消解功能
(七)、「文化反哺」功能
(八)、體制外低成本教育功能
(九)、引入和抵禦功能
(十)、社會「安全閥」功能
(十)、一文化標志功能
(十二)、肯定自我價值、增強個體信心的功能
(十三)、交際功能
歐美流行音樂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感受它的魅力同時,也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音樂中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我們的情操。音樂屬於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在傳承中發展。
8. 中國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還有20世紀的代表音樂都是有哪些(當時流行最好)
40年代是第一個高峰期,
50年代 《我的祖國》《瀏陽河》《九九艷陽天》
60年代專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屬》《唱支山歌給黨聽》《大海航行靠舵手》
70年代 《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
80年代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無所有》《遲到》《我的中國心》《冬天裡的一把火》 《甜蜜蜜》8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期。
20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流行樂壇是屬於楊鈺瑩的。
9. 求「二十世紀流行音樂概念」
20世紀40年代以前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布魯斯
由美國黑人創造,流行於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的流行音樂。「布魯斯」的意思是「哀怨、憂郁的」,採用一種慢4/4拍節奏,歌詞多半是傷感、哀愁的內容,在曲調上b3和b7音及滑音效果。布魯斯是聲樂曲,主要在黑人社會流傳,20世紀20年代進入美國白人社會,成為白人社會流行音樂的主流。《我已窮極潦倒》。
2.爵士音樂
爵士樂是流行音樂領域影響最大,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形式,它作為美國的一種流行音樂對世界影響之廣、之深、之久是任何其他流行音樂與民間音樂不能與之匹敵的。
「爵士」原是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位黑人音樂家的名字,爵士樂起源於美國黑人。
爵士樂保留了布魯斯音樂的風格其演奏很大部分是模仿布魯斯的歌唱風格。其特徵:a. 它是一種喧鬧的、強調節奏的器樂曲。在節奏上採用切分音效果,形成一種令人想離開地面而跳動的輕松感;b. 它是一種即興演奏形式,樂隊以小型樂隊形式出現。
爵士樂的發展,經歷了20年代的「熱」爵士樂,30年代的搖曳爵士樂,40年代末的「冷」爵士樂。
5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50年代的搖滾樂
搖滾樂是由一位叫普雷斯利的歌星開創的,搖滾一詞出自一首黑人歌曲。它是一種以黑人中流行的節奏與布魯斯綜合而成的音樂形式。這種演奏非常喧鬧,節奏很重,而且帶有挑釁性。搖滾樂的代表樂隊有甲殼蟲、滾石等。
2.60年代的搖擺樂
搖擺樂的背景是反對侵越戰爭,反對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在音樂上最初沒有明顯的特點,它借鑒了布魯斯、爵士樂等音響,在演奏中體現了不同風格。其特點:a. 音樂素材主要來自鄉村音樂和布魯斯,在演奏時充分利用擴音器產生的效果,造成失真的音響;b. 節奏部分主要以鼓為主,擊奏出強烈的重拍;c. 歌曲內容大部分是涉及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種族歧視;d. 在舞台上充分利用燈光技術,造成非常熱鬧的氣氛。
3.70年代的迪斯科
迪斯科原意為唱片夜總會,它是一種具有強烈而單一節奏的跳舞音樂,沒有強弱交替的重拍,具有一種輕快跳躍的感覺。迪斯科每分鍾固定125拍。
迪斯科音樂從1974年以後開始進入極盛時期,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青年和舞迷;首先在英、美流行,以後遍及世界各國。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2444993.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