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走近音樂中國聲樂作品欣賞

走近音樂中國聲樂作品欣賞

發布時間:2021-01-31 23:24:29

❶ 中國的古代聲樂作品

關山月、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念奴嬌·赤壁懷古、 古怨、揚州慢、蘇武牧羊、木蘭辭、滿江紅

關山月 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藉以非議唐代統治階級的窮兵黷武,有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思。現存《關山月》的曲譜,比較四的是1768年刊行於日本的《魏氏樂譜》,據說為明朝末年避難於日本的魏侯(之琰)所傳。歌詞就是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蒼茫支海間?那一首。後來在1931年刊行的《梅庵琴譜》中收錄有《關山月》一曲,音調與《魏氏樂譜》不同,而調式和氣韻相近,但無歌詞。五十年代初,夏一峰、楊蔭瀏等將李白的歌詞重新配入歌唱,並得以流傳。這首歌曲純朴自然,帶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風味;它慣用同音重復,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較貼切地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感懷的情調。

胡笳十八拍 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懷。全詩共十八段,譜作成套歌曲十八著。據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拍"為",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 的哀聲而作,所以就叫做《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胡笳十八拍》的嫡傳。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有《聽董大彈胡笳》詩:"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就是對該曲內容的概括。現存曲譜最早風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譜》本,稱"大、小胡笳",都是無歌詞的器樂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見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孫丕顯所刻的《琴適》中,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譜本,其歌詞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無為……"。音樂基本上用一字對一音的手法,帶有四期歌曲的特點。從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兩拍,都有一個相同的尾聲,有受漢代相和大麴影響的痕跡。全曲為六聲羽調,常用升高的徵音(#5)和模進中形成的高音(#1)作為調式外音。情緒悲涼激動,感人頗深。

陽關三疊 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99--759)《送元二之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麴有一定的聯系。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王維的詩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曲譜最早見於《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另外還有1530年刊行的《發明琴譜》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的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復,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前後兩段,前段除第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的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朴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遄行,遄行"等處的八度大跳,以及"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復呈述,還必須意真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 是北宋詩人蘇軾根據民間曲調《念奴嬌》填詞的一首獨唱歌曲。《念奴嬌》這個詞牌,最早的歌詞可能和唐代歌女念奴有關,故有此名。念奴是唐玄宗時"梨園"里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據詩人元稹說,當時宮廷每年會宴百官,必有音樂歌舞表演,但是累日之後,萬眾喧嘩,常常弄得舞台上的演出無法繼續下去,於是玄宗便下令叫念奴出去歌唱。當中官太監高力士向大家宣布這個節目時,台下馬上就安靜下來了。這個詞牌自五代以來即已流行,有不少人為之填寫新詞。其中以蘇軾這首詞最能體現原調"高亢豪邁"的精神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時就有所謂"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評語。蘇軾這首詞是他被貶謫黃州,游覽傳說中的"三國周郎赤壁"時寫的。面對如畫的江河,緬懷古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為朝廷所見容,而今華發早生,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端,發出了人生如寄的悲嘆;但整個基調是健康昂揚的。曲譜見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6年)。曲為散板,按詞調傳統由兩個樂觀(即上、下片)組成,後樂段基本上是前樂段的發展,既有對比,又有聯系,其整體結構和情緒的起伏均與歌詞密切結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氣質和濃厚的古典風格。

古怨 是南宋作曲家姜白石(1155--1221)為探索古代"側商調"而創作的一首琴歌。側商調即隋唐時候流行的"燕樂調",其音階特點是引用降低的七度音B7。作者是一位愛國詞人和音樂家,常常自己作詞並譜曲,稱為"自度曲"。他的作品大都是長短句的詞體歌曲,琴歌《古怨》則採用騷體,可能是他晚期的作品。當時宋朝偏安江南,對金人強佔北方領土採取不抵抗政策,並對辛棄疾等抗戰派愛國將領進行鉗制和打擊。白石有感於國土淪亡,世事昏黯,聯系自己凄苦的身世,因借"古怨"為題,創作了這首歌曲,以寄託他的怨恨和凄情。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包括前奏、唱段和間奏,都用同一曲調,而採取不同甘共苦處理方法。前奏用七弦琴高低八度跳進的特有手法,在唱段中則形成連續的同音進行,顯示出琴歌的風格特色。第二段是發展段,一開始即進行大二度的暫轉調,並以較堅定的節奏,表現作者對"世事兮據,手翻乎雲雨"的憤慨。第三段再現首段音調後,轉為波浪式下行直到全曲的最低音,情緒十分低沉,描畫了一個"弦欲絕兮聲苦,滿目江山兮淚沾履"的動人情景。接著轉入尾聲:"君不見,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飛去!"作者借唐代李嶠詩抒發他對北土淪亡不得恢復的感慨。音樂以連續的同音進行開始,然後轉入高音區;伴奏用泛音奏出,悠然遠逝,令人感慨萬端,惆悵無窮。

揚州慢 南宋時候,金主完顏亮於1161年入侵揚州重鎮,使這個"淮左名都"遭到嚴重破壞,久久不能恢復。經過十五年後,作曲感慨地說,如此景象,即使大詩人杜牧在世,也將驚嘆而無法用筆墨來表達和描述的。昔日遊人如織,而今二十四轎仍在,橋邊的紅芍葯花依然年年開放,可是有誰再來欣賞呢!《揚州慢》屬古音階宮調式,音調質朴而又富於激情,行腔自然,結構嚴謹。上下片各四句,結音安排得很有層次。歌曲的旋律動向和語調傾向大體一致,而又服從於內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發。如"自胡馬窺江去後"的激動情緒,和"波心盪,冷月無聲"等處的慨嘆,都能在音調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給人以相當深刻的印象。

蘇武牧羊 此曲約產生於辛亥革命後三、四年,曾長期流行於二、三十年代。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後來又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為長短句,音樂也仿照詞調傳統作上下片處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片的曲調完全相同。樂曲採用民間"背工調"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顯示出北方民間歌曲的風格。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兩句則改用3而不用4,與前後形成調性調式上的對比,加強了堅定誠摯的情感。此曲雖用古代題村,但卻寄託著當時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它音調流暢,內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較廣。

木蘭辭 原是產生於南北朝時候的一首敘事詩,寫愛國女英雄木蘭(傳說姓花)從軍的故事。北魏年間,可汗大點兵,民間女子木蘭,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裝,代父應征,馳騁疆場,轉戰十年,立下輝煌戰功。當勝利回師時,堅決不受朝廷封賞,而提出"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要求。詩中塑造的這一熱愛家園、不圖寶貴榮華的英雄形象,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辛亥革命後不久,《木蘭辭》被譜成歌曲流傳,在當時國難深重、帝國主義橫行的歷史條件下,很受群眾歡迎。此曲可能是根據傳統的吟詩調而加以歌曲化處理的,音樂基本上用敘事歌曲常見的上下句結構作變化發展而成。風格清新,音調流暢,感情朴實親切。全曲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前部以五聲音階為主,後部較多運用"二變"。特別從"爺娘聞女來"以後,常因強調四度音4而產生轉調效果,對於渲染木蘭返家時與父母姐弟團聚的歡樂氣氛頗有幫助。

滿江紅 宋、元時候最流行的詞牌之一。現行曲調本來是和元代薩都剌的詞《滿江紅·金陵懷古》配在一起的,二十年代中,楊蔭瀏先生將它與相傳為岳飛所作的《滿江紅》詞相結合而得以廣泛流傳。岳飛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後遭投降派秦檜誣陷而被殺害。這首詞描述他回憶過去轉戰南北的艱苦歲月,想到而今卻是"三十功名塵與土",靖康之恥猶未報雪,發出了"臣子恨,何時滅"的感嘆,並表達了堅持"收復舊山河"的壯志和決心。歌曲音調淳厚,節奏穩健,感情昂揚而壯烈。全曲由兩大段組成,稱為上、下片,下片的曲調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復,只第一句略有變化,稱為"換頭",是詞調音樂中最典型的曲式結構之一。

❷ 寫出中國音樂第三階段性中國音樂主要器樂作品和主要的聲樂作品並指出(趙元任,蕭友梅,冼星海,賀綠汀,

(非權威總結)
主要作品:《二泉映月》、《梁祝》、《苗嶺的早晨》、《牧童短笛》、《光明行》、《彝族舞曲》、《牧民新歌》、《新疆之春》、《瑤族舞曲》、《春節序曲》、《金蛇狂舞》、《喜洋洋》等。
【趙元任】:趙元任的歌曲作品,音樂形象鮮明,風格新穎,曲調優美流暢,富於抒情性,既善於借鑒歐洲近代多聲音樂創作的技法,又不斷探索和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和音樂的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詞聲調和音韻的特點,講究歌詞字音語調與旋律音調相一致,使曲調既富於韻味,又十分口語化,具有獨特的風格。此外,他在創作中還注意吸收民間音樂語言,如《聽雨》是將常州地方吟誦古詩的音調加以擴展,《賣布謠》是在無錫方言音調基礎上創作的以五聲音階為主的曲調;《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劇西皮原板過門的音調;《西洋鏡歌》採用了民間拉洋片小調作素材;《老天爺》則具有北方民間說唱音樂的風格。他在創作中對和聲的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試驗,常採用平行四、五度進行,大調主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和弦與調式和聲的手法等。他也十分注意鋼琴伴奏在歌曲整體中共同塑造形象和刻畫意境的作用。

【蕭友梅】:大提琴曲《問》:歌曲內容反映對當時軍閥統治下的中國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憂慮,《問》,是一首公認的、優秀代表作。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中國狂想曲》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
為了表現廣闊的現實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還探索創造了一些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歌曲樣式。其中有將抒情性與戰斗性兩者不同的表現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婦女節歌》;有頌揚性的歌曲《贊美新中國》;還有將民間說唱音樂與戰斗性的群眾歌曲音調相結合的敘事性歌曲,如《梁紅玉》和《打倒汪精衛》等。他很善於發掘歌詞語言的韻律美,在表現主題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樂性的發揮。他也很善於運用多種多樣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獨唱、齊唱、領唱、合唱和有說有唱等,特別是在群眾歌曲中廣泛運用輪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當時的抗戰歌詠中具有創新的意義,並具有廣泛的影響。此外,他在去蘇聯期間,主要採用中國古典詩詞譜寫的藝術歌曲,在探索新的體裁和民族風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賀綠汀】:《牧童短笛》
作品風格和特點: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從而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彷彿使人們看到了江南水鄉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著牧笛。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在田野里漫遊,天真無邪的神情令人喜愛。 可以說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寫照。樂曲中段是傳統的民間舞蹈風格,用歡快的節奏和旋律寫成。 最後,再現第一段的主題。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牧童短笛》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教育家賀綠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創作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它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並對後來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施光南】:《祝酒歌》: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躍的節奏、抒情的氣質見長。
第一段音樂比較含蓄,在中低音區進行;
第二段節奏緊縮,旋律向高音區發展,情緒逐漸高漲;
第三段將開始的主題加以變奏發展,形成高潮。
選用熱情奔放而又富於舞蹈動感的新疆音調為素材,歌曲節奏則使人感受到響徹四方的鑼鼓。歌曲的高潮更是別具匠心,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盪氣回腸的旋律讓演唱者和聽眾久久難以忘懷。
施光南是新中國樂壇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創作涉及多個領域,且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準;而最能體現其藝術成就的當首推其歌曲創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既有較高的藝術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謂「雅俗共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立足於民族傳統,融匯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間音樂之神韻,化為自己的音樂語言,創造性地運用於創作實踐」的創作思想,對當代及今後的歌曲創作都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❸ 音樂欣賞的作品目錄

第一單元
走進音樂的大門——讓我們認識音樂
第一節 音樂的產生及其要內素
第二節 音樂的結構容及其欣賞方式
第二單元 悠揚動人的歌聲——中外聲樂作品欣賞
第一節 聲樂的演唱形式
第二節 民歌與藝術歌曲
第三節 歌劇、音樂劇
第四節 影視、校園歌曲
第五節 中國戲曲
第三單元 獨特的民族音樂——中國民族樂曲欣賞
第一節 民族樂器概述
第二節 吹奏、彈撥樂器
第三節 拉弦、打擊樂器
第四節 民族器樂合奏
第四單元 經典的西方音樂——外國樂曲欣賞
第一節 西方樂器介紹
第二節 室內樂、舞曲、序曲介紹
第三節 交響曲、協奏曲介紹

❹ 新中國成立後的聲樂作品經歷了哪幾個時期各有哪些代表曲目

這個問題是中國音樂史。
你問的問題比較籠統。曲目太多了。
我手邊的中國當代音樂史書上就不下200首作品。
新中國成立之後就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解放後到1966文革之前,1966-1976文革期間。1978至今。

解放後到文革前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49-1956-1957-1965.
第一時期1949-1956重要歌曲有《歌唱祖國》《全世界人民一條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我是一個兵》騎著馬兒過草原等等、
第二時期是1957-1965年處於反右與大躍進時期:重要歌曲有《我為祖國獻石油》《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走在大路上》《紅軍不怕遠征難》《唱支山歌給黨聽》《邊疆處處賽江南》《蝶戀花@答李淑一》等等
第三時期是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歷史背景比較重要。可以分為3個小階段:
第一階段語錄歌狂潮,出現了很多不太出名的歌曲《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你不打。他就不倒》等等:還有一些歌頌領袖的歌曲《祝福毛主席萬壽無疆》《萬歲,毛主席》《最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等等
第二階段沉默期。原因是江青對一個歌曲的批評,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全國只許唱《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海航行靠舵手》
第三階段:站地新歌:《北京頌歌》《台灣同胞我的兄弟》《紅星照我去戰斗》《打起手鼓唱起歌》這些革命抒情歌曲。
第四時期在文化大革命之後1978-今,此時歌曲題材有了打打的擴展,才有了很多優秀的歌曲《祝酒歌(施光南的)》《十月里響起一聲春雷》《周總理,您在哪裡》《再見吧媽媽》《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我愛你中國》《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十五的月亮》等等
由於當代音樂史的書是05年的版本,很多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新歌還沒流行開還有沒寫入。望諒解。
純手打。

❺ 中國聲樂曲集

1個回答您還有其他的音樂教材嗎,可以給我幾本嗎?主要是聲
音樂學院的教材比較繁多,很多聲樂用書編得比較散,比較經典的有《中國聲樂曲遜1,2,3,4冊、《高等藝術院校聲樂教材精編》美聲卷民族卷、《聲樂曲集》一套。在北京。是十本顏色各異的一套曲集,由中國音樂學院出版的一套聲樂曲集,集結青歌賽的曲目和一些新曲子開頭也有部分較經典的曲子,是想知道它的具體名稱和價位還有哪裡能郵購。不知道你有沒有買(中國新編聲樂曲集)裡面有簡譜和五線譜版本的,是F調的。中國藝術歌曲教程,---\暨南大學出版社,黨勁主編。---------------------書上的都是原調的,如果要移調降調,找我。
聲樂曲集第一級美聲唱法:《喀秋莎》、《問》、《長城謠》、《漁光曲》、《我親愛的》、《搖籃曲》、《大海啊故鄉》、《嘎達梅林》、《紅莓花兒開》、《梅娘曲》、《北國之春》、《在我心裡》、《不要責備我吧,媽媽》、《我和我的祖國》、《黑龍江岸邊的玫瑰花》、《我心裡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燒》、《黨啊,親愛的媽。學鋼琴教學視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全套,帕瓦羅蒂聲樂曲集,十大原版歌劇精選,巴赫的二部、三部創意曲集,巴赫平均律全集,小奏鳴曲集,莫扎特奏鳴鋼琴曲全集,莫扎特鋼琴協奏。美聲唱法歌曲集,中國作品。就那紫色的書。這本還算全。要知道這兩年民美風格的作品好像多些。。。純美的中文發音挺難的~~~~~要找那些好作品,目前沒見過有書。但好像有譜子。只能一個個找嘍。中國樂曲聲樂曲選集。1、《中國民歌名曲手風琴曲集》線譜馮德剛編著,上海音樂出版社根據民歌改編的手風琴曲51首及根據其他樂曲改編的手風琴曲11首。(五線譜)2、《110首中國民歌鋼琴小曲集》郟國慶編曲、四川大學出版社(五線譜)3、《建國三十年聲樂作品選電影、歌劇選曲》中國音樂家協會編、人民音樂出版社(簡譜)4、《中國經典。
瑪依拉變奏曲五線譜
我這只有《瑪依拉變奏曲》鋼琴譜,是上海音樂學院孟錦慧編的中國聲樂作品選里的,那個《軍營里飛來一隻百靈》是老歌了,隨便一本聲樂曲集里都能找的。我這沒現成。

❻ 中國聲樂作品體裁有哪些

音樂體裁的分類現把音樂眾體裁分為兩大類:聲樂體裁、器樂體裁。
1.聲樂體裁:清內唱劇、容歌劇、音樂劇、彌撒和安魂曲、合唱、齊唱與重唱、康塔塔、牧歌、聲樂套曲和組歌、藝術歌曲和浪漫曲、小夜曲、搖籃曲和船歌、宣敘調和詠嘆調。
2.器樂體裁:奏鳴曲和交響曲、交響音樂和交響詩、音詩、音畫、協奏曲、套曲和組曲、前奏曲和序曲、夜曲、幻想曲、隨想曲和狂想曲、軍樂和進行曲、圓舞曲、變奏曲、改編曲、創意曲、敘事曲、諧謔曲、幽默曲、練習曲、托卡塔、重奏和獨奏曲等。
聲樂(vocal music),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
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
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❼ 中國古代聲樂作品有哪些還有它們的音樂下載

關山月、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念媽嬌·赤壁懷古、 古怨、揚州慢、蘇武牧羊、木蘭辭、滿江紅

關山月 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藉以非議唐代統治階級的窮兵黷武,有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思。現存《關山月》的曲譜,比較四的是1768年刊行於日本的《魏氏樂譜》,據說為明朝末年避難於日本的魏侯(之琰)所傳。歌詞就是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蒼茫支海間?那一首。後來在1931年刊行的《梅庵琴譜》中收錄有《關山月》一曲,音調與《魏氏樂譜》不同,而調式和氣韻相近,但無歌詞。五十年代初,夏一峰、楊蔭瀏等將李白的歌詞重新配入歌唱,並得以流傳。這首歌曲純朴自然,帶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風味;它慣用同音重復,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較貼切地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感懷的情調。

胡笳十八拍 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懷。全詩共十八段,譜作成套歌曲十八著。據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拍"為",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 的哀聲而作,所以就叫做《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胡笳十八拍》的嫡傳。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有《聽董大彈胡笳》詩:"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就是對該曲內容的概括。現存曲譜最早風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譜》本,稱"大、小胡笳",都是無歌詞的器樂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見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孫丕顯所刻的《琴適》中,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譜本,其歌詞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無為……"。音樂基本上用一字對一音的手法,帶有四期歌曲的特點。從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兩拍,都有一個相同的尾聲,有受漢代相和大麴影響的痕跡。全曲為六聲羽調,常用升高的徵音(#5)和模進中形成的高音(#1)作為調式外音。情緒悲涼激動,感人頗深。

陽關三疊 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99--759)《送元二之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麴有一定的聯系。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王維的詩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曲譜最早見於《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另外還有1530年刊行的《發明琴譜》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的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復,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前後兩段,前段除第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的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朴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遄行,遄行"等處的八度大跳,以及"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復呈述,還必須意真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 是北宋詩人蘇軾根據民間曲調《念奴嬌》填詞的一首獨唱歌曲。《念奴嬌》這個詞牌,最早的歌詞可能和唐代歌女念奴有關,故有此名。念奴是唐玄宗時"梨園"里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據詩人元稹說,當時宮廷每年會宴百官,必有音樂歌舞表演,但是累日之後,萬眾喧嘩,常常弄得舞台上的演出無法繼續下去,於是玄宗便下令叫念奴出去歌唱。當中官太監高力士向大家宣布這個節目時,台下馬上就安靜下來了。這個詞牌自五代以來即已流行,有不少人為之填寫新詞。其中以蘇軾這首詞最能體現原調"高亢豪邁"的精神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時就有所謂"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評語。蘇軾這首詞是他被貶謫黃州,游覽傳說中的"三國周郎赤壁"時寫的。面對如畫的江河,緬懷古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為朝廷所見容,而今華發早生,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端,發出了人生如寄的悲嘆;但整個基調是健康昂揚的。曲譜見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6年)。曲為散板,按詞調傳統由兩個樂觀(即上、下片)組成,後樂段基本上是前樂段的發展,既有對比,又有聯系,其整體結構和情緒的起伏均與歌詞密切結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氣質和濃厚的古典風格。

古怨 是南宋作曲家姜白石(1155--1221)為探索古代"側商調"而創作的一首琴歌。側商調即隋唐時候流行的"燕樂調",其音階特點是引用降低的七度音B7。作者是一位愛國詞人和音樂家,常常自己作詞並譜曲,稱為"自度曲"。他的作品大都是長短句的詞體歌曲,琴歌《古怨》則採用騷體,可能是他晚期的作品。當時宋朝偏安江南,對金人強佔北方領土採取不抵抗政策,並對辛棄疾等抗戰派愛國將領進行鉗制和打擊。白石有感於國土淪亡,世事昏黯,聯系自己凄苦的身世,因借"古怨"為題,創作了這首歌曲,以寄託他的怨恨和凄情。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包括前奏、唱段和間奏,都用同一曲調,而採取不同甘共苦處理方法。前奏用七弦琴高低八度跳進的特有手法,在唱段中則形成連續的同音進行,顯示出琴歌的風格特色。第二段是發展段,一開始即進行大二度的暫轉調,並以較堅定的節奏,表現作者對"世事兮據,手翻乎雲雨"的憤慨。第三段再現首段音調後,轉為波浪式下行直到全曲的最低音,情緒十分低沉,描畫了一個"弦欲絕兮聲苦,滿目江山兮淚沾履"的動人情景。接著轉入尾聲:"君不見,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飛去!"作者借唐代李嶠詩抒發他對北土淪亡不得恢復的感慨。音樂以連續的同音進行開始,然後轉入高音區;伴奏用泛音奏出,悠然遠逝,令人感慨萬端,惆悵無窮。

揚州慢 南宋時候,金主完顏亮於1161年入侵揚州重鎮,使這個"淮左名都"遭到嚴重破壞,久久不能恢復。經過十五年後,作曲感慨地說,如此景象,即使大詩人杜牧在世,也將驚嘆而無法用筆墨來表達和描述的。昔日遊人如織,而今二十四轎仍在,橋邊的紅芍葯花依然年年開放,可是有誰再來欣賞呢!《揚州慢》屬古音階宮調式,音調質朴而又富於激情,行腔自然,結構嚴謹。上下片各四句,結音安排得很有層次。歌曲的旋律動向和語調傾向大體一致,而又服從於內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發。如"自胡馬窺江去後"的激動情緒,和"波心盪,冷月無聲"等處的慨嘆,都能在音調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給人以相當深刻的印象。

蘇武牧羊 此曲約產生於辛亥革命後三、四年,曾長期流行於二、三十年代。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後來又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為長短句,音樂也仿照詞調傳統作上下片處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片的曲調完全相同。樂曲採用民間"背工調"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顯示出北方民間歌曲的風格。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兩句則改用3而不用4,與前後形成調性調式上的對比,加強了堅定誠摯的情感。此曲雖用古代題村,但卻寄託著當時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它音調流暢,內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較廣。

木蘭辭 原是產生於南北朝時候的一首敘事詩,寫愛國女英雄木蘭(傳說姓花)從軍的故事。北魏年間,可汗大點兵,民間女子木蘭,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裝,代父應征,馳騁疆場,轉戰十年,立下輝煌戰功。當勝利回師時,堅決不受朝廷封賞,而提出"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要求。詩中塑造的這一熱愛家園、不圖寶貴榮華的英雄形象,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辛亥革命後不久,《木蘭辭》被譜成歌曲流傳,在當時國難深重、帝國主義橫行的歷史條件下,很受群眾歡迎。此曲可能是根據傳統的吟詩調而加以歌曲化處理的,音樂基本上用敘事歌曲常見的上下句結構作變化發展而成。風格清新,音調流暢,感情朴實親切。全曲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前部以五聲音階為主,後部較多運用"二變"。特別從"爺娘聞女來"以後,常因強調四度音4而產生轉調效果,對於渲染木蘭返家時與父母姐弟團聚的歡樂氣氛頗有幫助。

滿江紅 宋、元時候最流行的詞牌之一。現行曲調本來是和元代薩都剌的詞《滿江紅·金陵懷古》配在一起的,二十年代中,楊蔭瀏先生將它與相傳為岳飛所作的《滿江紅》詞相結合而得以廣泛流傳。岳飛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後遭投降派秦檜誣陷而被殺害。這首詞描述他回憶過去轉戰南北的艱苦歲月,想到而今卻是"三十功名塵與土",靖康之恥猶未報雪,發出了"臣子恨,何時滅"的感嘆,並表達了堅持"收復舊山河"的壯志和決心。歌曲音調淳厚,節奏穩健,感情昂揚而壯烈。全曲由兩大段組成,稱為上、下片,下片的曲調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復,只第一句略有變化,稱為"換頭",是詞調音樂中最典型的曲式結構之一。

❽ 求一篇關於聲樂欣賞選修課的心得體會

析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記孫國棟老師《音樂欣賞——聲樂作品欣賞》

第四次選修課,我選報了孫國棟老師的《音樂欣賞——聲樂作品欣賞》。從5月5日開始,老師講解了從課程總括——看美國音樂舞蹈劇《貓》——流行音樂的演變——歌唱發音——歌唱方法——舞台表演——舞台裝飾,最後以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結束了這次課程。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泊與祝英台》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並非是越劇「卡戲」式的模仿,而是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運用了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在藝術處理上,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如在顯示部尾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來表現「梁祝相愛」的主題;展開部中的「哭靈投墳」則用了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國民族樂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聽來別有風味。這部協奏曲旋律優美,色彩絢麗,通俗易懂,藝術性很強,在國內譽為「民族的交響音樂」,國外音樂評論家則稱它是「《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
在呈示部中,由引子開始,描寫了春天的景色,接著由主部,以單三段體的ABA形式,描繪了梁祝兩人「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的情景,然後在連接部出現了自由華彩段。副部是由迴旋曲體以ABACA形式構成,描寫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情趣。結束部寫出了兩人「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情景;展開部寫出了「抗婚」、「樓台會」、「哭靈一控訴一投墳」三個場景。最後的再現部(省略副部)出現了美妙、神秘而有如夢幻般的「化蝶」世界。
呈示部:樂曲開始,在輕柔的弦樂震音背景下,長笛以其純凈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躍的華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美景。接著,由雙簧管奏出優美抒情的旋律。之後,在清淡的豎琴伴奏和木管樂器呼應下,獨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區奏出純朴、優美、極富詩意的愛情主題。大提琴瀟灑渾厚的音調隨後加入,與獨奏小提琴進行著交流對答,描寫梁祝二人在草橋亭畔相互結拜、心心相印的情景。樂隊全奏,重復愛情主題,獨奏小提琴起而應和,主題思想得到進一步深化。最後,樂隊將副部主題再次重復一遍,音樂進入結束部。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成。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答,生動地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柔情和動人場面。
展開部:這是整部作品戲劇性發展的中心。音樂轉入陰郁的氣氛,由大提琴和巴松管奏一個陰沉的下行樂句,出現大鑼、定音鼓聲和樂隊演奏的不協和音響,製造出陰森恐怖的氣氛,預示著悲劇的降臨。突然,由大管、圓號、長號、大號和低音弦樂奏出代表封建勢力殘酷凶暴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戲曲散板的節奏描繪祝英台的惶恐不安和痛苦心情。經過樂隊強烈的間奏,小提琴以強烈的切分和弦奏出由副部變化而來的「反抗」生題。刻畫出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這一主題與封建勢力主題反復交替出現,情緒越來激動,形成了強制與反抗的斗爭高潮,封建主題占據了優勢。
再現部只再現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一愛情主題。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在豎琴的伴奏下,把人們帶入神仙般的境界中。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獨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愛隋主題。由於弱音器的使用和鋼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這時的愛情主題較之在呈示部中出現時,具有一種輕盈飄渺、朦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徵一種美妙的夢幻世界,又表達出一種無限眷念、追憶、敬仰和崇敬的感情。愛情主題的重復演奏,使這種感情不斷得到升華。最後,音樂在慢板中靜靜地結柬。
《梁祝》整部協奏曲由於作者艱苦地進行嚴肅的藝術思維和創造,呈現出純朴、清逸、幽思並帶著濃郁民族風格的泥土芳香和仙樂般的境界,而又運用西洋音樂的體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當代小提琴中國民族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閱讀全文

與走近音樂中國聲樂作品欣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