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當代交響音樂的創作風格及特點是什麼
1 中國交響樂的民族風格
交響樂作品的民族風格,是指一個民族的民族特性在交響音樂中的體現。在交響音樂中,用本民族獨特的民族特色來演奏西洋樂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風格。它可以直接的反映中國民族的思想,風土人情,民族特色,歷史文化,以及生活習慣等。與此同時,更讓世界其他各族人民更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增強各民族的情感交流。二十世紀初,由於西方資本主義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作曲理論逐步的滲透到中國,產生了大量的交響樂作品。經過幾代音樂家的努力,一批經典的交響樂作品以成為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歐洲傳統作品為基礎,在創作上加以本民族的民族風格,通過實踐,與西方的交響樂作品很好的結合的作品有:黃自的中國第一部管弦樂作品序曲《懷舊》,江文也的管弦樂曲《台灣舞曲》,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響曲》,賀綠汀的管弦樂曲《森吉德瑪》等。以濃厚的民族風格為題材,作品多引用民間生活風俗的作品有:馬思聰的《山林之歌》,李煥之的《春節序曲》,施詠康的《黃河的故事》等等。另外,交響音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使交響樂與戲曲音樂很好的結合,交響音樂得到了重大的發展,此時的作品主要是表現環境,烘托氣氛等等。隨後,交響樂作品在創作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發展,作品在和聲,復調,曲式等方面思維空間不斷擴大。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響樂在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坎坷,經歷了幾代像李德倫,吳豪業等幾代優秀音樂人的努力下,交響樂的民族風格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於此同時,在世界交響樂創作中也都有著很強的「民族性」。從對歐洲樂壇產生重要影響的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所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塔爾·金特》,其作品展現了作者巨大的想像力和完美的構思。再從俄羅斯強力五人團之一的科薩科夫的《舍赫拉查得》到我國優秀的交響樂作曲家冼星海創作的《民族解放交響樂》,再從捷克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反映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新世界交響曲》到格林卡的交響幻想曲《卡瑪林斯卡亞》都無一不展示作曲家運用本民族的語言特色,來表達對理想,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人民一定會通過斗爭努力,取得勝利的不懈追求。這些作品都直接的或間接的激勵人民的激情和鬥志,展現了各個國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藝術內涵。同時也形成了世界交響樂中很強的民族性特點。
2 中國交響樂的多元化發展
縱觀交響樂的發展史,世界上無數的交響音樂家的創作對我們中國交響樂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中國的交響樂發展,正向著多元化的方向大步邁進。除了這些具有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外,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新潮」作曲家,也開始著重寫自己內心的感受。有以歷史的角度出發,想通過作品反映和再現歷史久遠的事件以表達作者內心的感覺的作品有《遺風》、《古風》、《南鄉子》等作品。還有一些無標題的作品《地平線》等,雖然有些作品還比較稚嫩,不夠完美,只是對歷史的東西一個空曠的描繪,盲目的追求現代派表演的演奏技巧,缺少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描繪,聲音空洞,缺乏真實、親切感。但這些作品卻打破了原有的交響樂的寫作束縛,使我國的交響音樂在思想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解放。同樣,在世界的交響樂中,也存在著多元化的發展。
2.1 在世界交響樂的創作中都具有很強的「深刻性」
從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從浪漫樂派到新世紀出各種新技術的從A·斯卡拉蒂創作的快—慢—快的義大利協奏曲,到德國曼海姆樂派的司塔米茲父子創作的交響曲套曲結構在快—慢—快的基礎上加入的四個樂章,再由維也納古典時期,莫扎特、貝多芬創作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交響套曲及柴可夫斯基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悲愴第六交響曲》,還有我們中國著名的交響樂家王西麟創作的深刻的戲劇性的悲劇性作品《黑人之歌》、《第三交響曲》等等作品,在他們的創作中,都是用音樂來表現他們思想領域的深刻內涵,用音樂激發人民的情感和鬥志,用優美的旋律去震撼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
2.2 在世界交響樂的創作中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創作「個性」
個性存在於共性之中,共性又離不開個性。世界的交響樂作品的發展每個作曲家即有與其它作曲家相同的共性,又有許多自己獨特的個性。海頓的作品雖然感情細膩,樂觀向上,但卻沒有貝多芬的作品敢於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粗狂慷慨激昂的沖擊力。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的作品到處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抒情色彩,他所創作的小夜曲用抒情的旋律色彩把對封建統治的不滿表現的淋漓盡致。還有我國優秀的交響樂作曲家李煥之的交響樂作品《英雄海島》,通過對海的刻畫,映射出我們中國人民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的頑強性格。這些作曲家的作品,雖然各有不同,但在整個交響樂的發展史上,他們卻產生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將交響樂的發展推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
2.3 在世界交響樂的創作中都有著很強的「創造性」
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創造性使他們的作品賦予了新的思想內涵。「交響詩」的首創者李斯特,將標題音樂第一次融入交響樂的織體里,使他的作品形象生動,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動物狂歡節》既繼承了原有古典風格的韻味,又對新的思想成果加以借鑒,把森林裡的動物進行誇大的描述,映射出對當時社會的嘲諷。還有在浪漫樂派中,印象樂派最著名的作曲家德彪西,在他的一生創作中,他致力於音樂的創新,追求作品的鮮明性。其作品《大海》對東方音樂文化的研究,正是他追求創造性的集中體現。
幾十年來,經過大批音樂家們的努力,許多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問世,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它們所承載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被廣為流傳,並且使之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的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但是不得不指出這些作品與時代的需求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與時代的要求所不相適應的。如何才能推動民族交響樂創作更加的繁榮?做為新一代的音樂繼承人,我們將如何繼承前輩們的民族創作風格,繼往開來使交響樂在我們的沃土上不斷開花結果創造出更多本民族的音樂語言呢?前人所說的那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話不無裨益。這就要求我們21世紀新的一代音樂人,在繼承20世紀的音樂文化成果的同時,慎重的考慮其利與弊,為今後的發展創作添磚加瓦。於此同時,使人們也不得不反思,在流行音樂中國風刮遍大江南北的今天,為什麼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交響樂作品這么少,怎麼才能將中國特有的元素與交響樂融合,我們新一代的音樂人將如何創新,怎麼才能創作出更多讓的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將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蘊通過我們這一代使交響樂這個更容易被外國人接受的平台展示給世界。
交響樂的創作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他不僅需要作曲家個人的努力,尤其是在如今,隨著中國文化對世界影響日益加深的情況下,更需要國家領導的重視以及政府的支持,才能調動起廣大音樂家的積極性,使其創作出更多更好,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交響樂。在不斷發展交響樂民族化的道路的同時,努力地向著世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真正的形成東方音樂的獨特神韻。也希望中國的作曲界,用一顆平常的心態去創作更專業的音樂作品,努力在世界颳起中國風,讓世界更了解中國!這也從正面進一步警示我們要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的自覺性,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把我們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的文化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同時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取長補短,促進世界的共同進步,促進社會的協調統一,使世界和諧發展。
⑵ 中國交響音樂的形成與發展
交響樂傳入中國,是在清末的時侯。那時,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老挨打受欺侮,不得不練「新軍」,照西方那一套辦法訓練軍隊,所以也照搬了軍樂隊。
在天津附近練「新軍」時,就派人到德國學習音樂,辦了軍樂隊。肖友梅(1884-1940)從日本、德國留學回國,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辦過一個小型管弦樂隊,演奏過交響樂作品。上海的外國人租界「政府」工部局,也辦過一個交響樂隊,抗戰時,在重慶有過交響樂團。在延安,我們黨辦過延安中央管弦樂團。賀綠汀同志的《晚會》《森吉德馬》,就是為這個樂團寫的管弦合奏。我在1946年到延安後,就在這個樂團當指揮和教員冼星海曾經寫過幾部交響樂作品,但限於當時的條件,無法演奏交響樂隊和交響樂作品的創作的全面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十年動亂,又停滯了那麼多年。目前,我國的作曲家創作出了一大批交響樂作品,1981年5月舉行了「全國第一屆交響樂作品評獎」。我國有了中央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樂團、廣州樂團、北影樂團、上影樂團、長影樂團、珠影樂團、陝西樂團、江蘇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芭蕾舞團、北京歌舞團、上海芭蕾舞團、天津歌舞劇院都有編制齊全的交響樂隊;每個省市自治區和部隊的歌舞團都有自己的管弦樂隊。
交響樂在中國是大有希望大有作為的。但在創作水平、與我們民族音樂相結合以及樂隊的訓練,素質方面的提高,還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比如說交響樂的民族化問題的解決,還需要一個實踐、探索的過程。我認為中國人與外國人相比,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國人往往是比較能幹、能吃苦的,是有聰明才智的。要開創我國交響樂發展的新局面,要解決創作和樂隊訓練、演出等許多問題。還要大力普及交響樂知識的工作,加速擴大交響樂的聽眾面。目前,僅靠一些音樂工作者自發的積極性是很不夠的。希望有關方面的領導能把這項工作納入計劃,更有效地調動音樂工作者、教師的積極性,組織他們開創出普及音樂文化的新局面。
⑶ 中國為啥沒有自己的現代交響樂
個人也聽了小十年的交響音樂了,看了提問者的留言,個人也說說愚見吧版:
聽了那麼多的西方權交響音樂,到現在也很少聽現代作品,不知道是因為我個人比較傳統,還是現代作品裡的那些突兀的調調(我個人不想用「旋律」這個詞來形容)...我所聽的最突兀的、帶有不協和音的曲目,最多也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了。現代的作曲家所作的交響音樂更多的是用突兀、不協和音來表現自己的性格、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現代社會的這種快節奏生活,人們需要的是優美或者順暢的旋律,來安撫心靈。個人覺得這就是現代交響樂有生產,但無人問津的根。(當然,還是有極少量的作品是不錯的)
翻回來再說中國交響音樂吧,跟全球的趨勢差不多,我也在電視上聽過一些中國作曲家的新的交響樂作品,實在是不能讓我感興趣。不過一些管弦樂作品,還是很不錯的,比如關峽的《第一交響序曲》,實在是不錯,被用在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里了。所以除了上面的原因外,再一個原因就是宣傳的力度不夠,本來在中國聽交響音樂的人就不多,再不利用各種渠道宣傳,就更少人知道了。
個人愚見,僅供一瞥
⑷ 中國的交響樂差嗎
中國的交響樂之路起步的比較的晚,需要一段很長的路來走!!經過了中國的一版代又一代音樂人的努力中權國的交響樂已經初具有規模!
雖然和國外的交響樂還有些差距,但是中國的音樂在前進,在發展!音樂這些同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一起的!
對於中國交響音樂不能有差來定義,而是中國在接近國際,在不斷的前進中,不斷的發展學習中!!相信中國的音樂之路將來一定輝煌!!
⑸ 簡述中國交響音樂史發展的4個階段
中國的交響音樂,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迄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它從開始版的全盤介紹外國作品權,到稍後的運用西洋音樂技法來挖掘整理中國民族音樂,並創作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交響樂、管弦樂作品;從全部由外籍音樂家組成的樂團,到今天全部由我國自己培養的演奏員和指揮組成的樂團,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里所說的交響音樂,管弦樂是泛指由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交響曲、交響詩、組曲、序曲等不同體裁的樂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