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概念界定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混合發展的態勢,之後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音樂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音樂。 民間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⑵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民樂發展
這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有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被稱為「歌海」、「音樂之鄉」等,歌聲伴隨著他們勞動生產、社交、娛樂活動。他們在放牧的時候高歌,他們在農業生產中快樂歌唱,他們在婚禮上表達愛情,他們在思念故土時唱出悲傷。這樣的情景,我們從電影《劉三姐》中就能看出來。劉三姐的對歌,在廣西壯族地區是非常有名的。還有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的節日,比如回族和撒拉族的「花兒會」,苗族的「龍船節」以及「繞三靈」,侗族的「採桑節對歌」,布依族的「老鷹坡歌會」,瑤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節」等等。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在電影中運用非常多,特別是情歌。情歌在少數民族民間歌曲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凡是有美麗愛情的地方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⑶ 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音樂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音樂。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用以表達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的藝術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被稱譽為 歌海 、 音樂之鄉 。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勞動生產、社交、娛樂等活動。他們在放牧、從事農業生產時唱歌,婚禮或喪葬時唱歌,談情說愛,思念故土時也唱歌。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 歌 、回及撒拉等族的 花兒會 、苗族的 龍船節 及 繞三靈 、侗族的 採桑節對歌 、布依族的 老鷹坡歌會 、 族的 溫泉水邊賽歌節 、瑤族的 耍歌堂 、彝族的 火把節 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佔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各少數民族中都蘊藏著一定數量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性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 木卡姆 和 納格拉 、土家族的 打溜子 、白族的 洞經音樂 、納西族的 白沙細月 、景頗族的 文邦木寬 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 蘆笙樂 和 銅鼓樂 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民間歌舞是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壯族的 蜂鼓舞 和 扁擔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鮮族的 長鼓舞 ,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 銅鼓舞 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 黑走馬擺舞 和 天鵝舞 、錫伯族的 貝倫舞 、西南各少數民族的 蘆笙舞 、 葫蘆笙舞 、 月琴舞 、 三弦舞 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 安代 、維吾爾族的 來派爾 及 賽乃姆 、壯族的 採茶舞 、藏族的 格薩爾王傳 、彝族的 甲蘇 、白族的 大本曲 、侗族的 琵琶歌 、壯族的 末倫 等。
民間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⑷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介紹
我國55個少數復民族都能歌制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發展成熟1。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現代華夏音樂。1少數民族音樂也受到漢族音樂的影響,各民族音樂藝術不斷交融,影響,形成豐富多彩的中國音樂體系。
⑸ 中國少數民族民歌種類有哪些
1.按體裁形式分類,大致可分為:號子(包括搬運號子、船工號子、作坊號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調(包括謠曲、時調、風俗儀式歌曲、舞歌等)3大類。
體裁分類法,有助於認識和研究民歌與人民生活的關系、民歌的社會功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特點等問題。
2.按民族和區域的風格色彩分類。中國有56個民族,由於各民族歷史傳統、語言特點、生活風俗等的差異,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風格色彩相距甚遠。如漢族民歌大致可分為西北、華北、東北、西南、江浙、閩粵台、湘鄂、江淮8個色彩區。也有將南方片及過渡區分為雲桂黔、川湘鄂、江浙、閩粵台等4個地區。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據。
風格色彩分類法有助於認識和研究民歌的風格色彩、音樂與民俗的關系等問題。按題材內容分類有助於認識、研究民歌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等問題。
【補充】: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⑹ 中國民族歌曲100首
中國民歌100首主要有:
東方紅(陝西民歌)
藍花花(陝西民歌)
三十里鋪(陝西民歌)
趕牲靈(陝西民歌)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陝西民歌)
抗日將士出征歌(陝西民歌)
掛紅燈(陝西民歌)
正月里來迎新年(陝西民歌)
黃河船夫曲(陝西民歌)
知道不知道(陝西民歌)
茉莉花(江蘇民歌)
孟姜女(江蘇民歌)
拔根蘆柴花(江蘇民歌)
九連環(江蘇民歌)
無錫景(江蘇民歌)
天涯歌女電影《馬路天使》插曲(江蘇民歌)
四季歌電影《馬路天使》插曲(江蘇民歌)
楊柳青(江蘇民歌)
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槐花幾時開(四川民歌)
採花(四川民歌)
黃楊扁擔(四川民歌)
打著山歌過橫排(江西民歌)
送郎當紅軍(江西民歌)
斑鳩調(江西民歌)
小河淌水(雲南民歌)
綉荷包(雲南民歌)
猜調(雲南民歌)
放馬山歌(雲南民歌)
交城山(山西民歌)
記綉荷包(山西民歌)
開花(山西民歌)
必東北風調(黑龍江民歌)
青年參軍(黑龍江民歌)
搖籃曲(遼寧民歌)
小拜年(遼寧民歌)
小看戲(吉林民歌)
月牙五更(吉林民歌)
瀏陽河(湖南民歌)
一根扁擔兩個籮(湖南民歌)
獻花(河北民歌)
小白菜(河北民歌)
小放牛(河北民歌)
鳳陽花鼓(安徽民歌)
王三姐趕集(安徽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開(安徽民歌)
沂蒙山小調(山東民歌)
山東小調(山東民歌)
編花籃(河南民歌)
王大娘釘缸(河南民歌)
龍船調(湖北民歌)
哪有閑空回娘家(湖北民歌)
採茶燈(福建民歌)
做簍歌(浙江民歌)
落水天(廣東民歌)
解放區十唱(甘肅民歌)
刮地風(甘肅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青海民歌)
四季歌(青海民歌)
柳州有個鯉魚岩(廣西民歌)
貴州山歌(貴州民歌)
織手巾(寧夏民歌)
城牆上跑馬(內蒙古民歌)
台灣島(台灣民歌)
賣湯圓(台灣民歌)
蝸牛與黃鸝鳥(台灣民歌)
送我一枝玫瑰花(維吾爾族民歌)
馬車夫之戀(維吾爾族民歌)
青春舞曲(維吾爾族民歌)
阿拉木汗(維吾爾族民歌)
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族民歌)
娃哈哈(維吾爾族民歌)
依拉拉(維吾爾族民歌)
北京有個金太陽(藏族民歌)
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
想念毛主席(藏族民歌)
草原上的鮮花(藏族民歌)
嘎達梅林(蒙古族民歌)
牧歌(蒙古族民歌)
森吉德瑪(蒙古族民歌)
紅旗歌(蒙古族民歌)
道拉基(朝鮮族民歌)
阿里郎(朝鮮族民歌)
跳月歌(彝族民歌)
阿西里西(彝族民歌)
我的花兒(哈薩克族民歌)
都達爾和瑪麗亞(哈薩克族民歌)
瑪依拉(哈薩克族民歌)
其部分山歌具體介紹有:
1.東方紅(陝西民歌):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人民用以表達對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中國共產黨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創作的頌歌。多少年來,這一頌歌,隨著全中國的解放,隨著新中國的逐步繁榮、富強、隨著人民對毛主席、共產黨熱愛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⑺ 現代少數民族歌曲
王洛賓(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王洛賓1913年1月生於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崑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並且對音樂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 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一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裡他接觸到西洋和聲,並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范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 「九·一八」事變以後,王洛賓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一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次年,由於家庭生活日漸困難,王洛賓不得不輟學,到一所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37年,王洛賓參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並隨團出入槍林彈雨。在這個時期的戰斗生活中,王洛賓還創作了《洗衣歌》、《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戰地服務團奉上級指示,派出作家蕭軍、詩人塞克、音樂家王洛賓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開展工作,在六盤山途中的一個車馬店裡,王洛賓一行巧遇一名綽號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該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請下,民歌手為他們演唱了兩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時那種豐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動聽的旋律,令王洛賓沉醉在這優美的歌聲中。 為了他深愛的西部民歌,王洛賓拜訪了來往蘭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機。有一位維吾爾族的司機給他唱了一首吐魯番民歌《達坂城》,王洛賓一下子就被樸素優美、活潑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記下了這曲調,並請人翻譯了歌詞,同時將其進行重新改編並定名為《馬車夫之歌》改編後的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暢動聽,情調詼諧幽默。這是王洛賓創作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數民族歌曲。 從此以後,王洛賓每到一個地方就尋找一切機會搜集民歌,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賓搜集、整理並記下了眾多優美動聽、有學術價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維吾爾族《掀起你的蓋頭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哈薩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瑪依拉》、《黃昏里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茫》等。這些旋律流暢、曲調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礎上,王洛賓還改編了許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典之作,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一帶傳開,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十年來,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 1996年3月14日,這位蜚聲海外,影響過幾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烏魯木齊與世長辭。 王洛賓的歌曲優美、舒展,深受群眾喜愛且富有民族風味。他創作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王洛賓的作品極為豐富,光收集入冊的創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還創作了8部大型歌劇及大量其他音樂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為可貴、令人肅然起 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敬業精神。在他發表的歌曲中,有63首創作於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創作於他80高齡以後,其最後兩首歌曲創作於 1996年1月6日入住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治療以後。1996年3月 14日,王洛賓因患膽囊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王洛賓曾制定過一個500年藝術生命計劃,並且說:"一個青年人問我,一個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 500年計劃?我解釋這是藝術生命計劃,要寫出最好的歌,讓大家傳唱500年。"可以這樣講,王洛賓畢生為之奮斗努力要去實現的,正是這樣一個計劃。王洛賓作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樂家,洛賓先生從三十年代起就以滿腔的愛國激情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和中華民族的解放斗爭事業,創作了大量高吭奮進、鼓舞中 華民族革命鬥志的音樂作品,許多歌
⑻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
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
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8)中國新時期的少數民族音樂擴展閱讀:
過去,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都是基於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社會民俗生活傳承等3種傳承方式,
而且幾乎是以「口傳心授」的模式來傳承。自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進入學校教育體系之後,這一傳承就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學生們除了學習本民族的音樂藝術以外。
還學習歐洲的音樂教育體系,將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配器等專業內容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體系中來。這一舉措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規范化的培養,同時與世界音樂教育進行接軌,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提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的時候,很多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家也在反思少數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逐漸丟失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在教學中利用五線譜或者簡譜教學的同時忘記了「口傳心授」的重要補充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