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動漫音樂發展

中國動漫音樂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4 17:22:48

⑴ 關於現在中國的動漫音樂好處

中國動漫發展比較少,動漫音樂是一條新的道路

⑵ 動漫音樂發展史

中國最初的動漫音樂可以追溯到年,那時雖然未有動漫音樂的概念,只有給動畫配上的背景音樂。真正出現正式的動漫音樂是在1999年《寶蓮燈》出現的時候,而期間出現的音樂我認為只能算是兒童歌曲,並沒有體現到動漫音樂的特質。其實日本動漫並不比中國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長的時間內中國動畫都領先於日本,但是如同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一樣,國人對動漫的定位出現了保守的錯誤,定位於幼童的中國動漫經歷了一時輝煌之後便停滯不前了。

而在我們停滯不前的時候日本的動漫卻高速發展起來,伴隨著這種狀況,動漫音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的日本動漫音樂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行業。1982年隨著《超時空要塞》的出現,動漫音樂更加得到了動畫製作人的重視,同時也發現動漫音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發展視覺效果技術的同時,音樂製作這一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狀況看來,日本流行音樂遠沒有動漫音樂的製作水準高,相反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流行音樂卻忽視了動漫音樂的市場。

日本動漫音樂的大概現狀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opening,即片頭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題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分別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聲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廣播劇CD)、 single(單曲)。

一部動畫裡面有多少音樂要視製作所投入的資金而決定,擁有曲目的數量是相對而不是絕對,不像國內那樣永遠只有一首歌從開頭唱到結尾。拿最常見的OP和ED來說,一部動畫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這個問題基本上很難回答。1996年開始上演的《名偵探柯南》,每隔20集就會換一次OP和ED,目前已經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劇場版的主題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當然,《柯南》絕對是日本動漫史上的奇跡。日本的動漫比較像我們的網路小說,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讓作者停筆。1995年《不思議游戲》中,渡瀨悠宇本已經在13部單行本中已經終結了整個故事,但是由於熱度不減被逼繼續畫了後面的14到18的單行本。幾年後還得出其他番外。多虧了日本動漫有這個行規,《柯南》才得以創下了日本動漫史上播放最長動畫的記錄。因為《柯南》的主題曲數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利潤。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個歌手,讓她/他唱《柯南》裡面的歌是最適合不過了。倉木麻衣、愛內里菜、Boyz、上戶彩等都是靠《柯南》給捧紅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賺到翻倍的錢,只要換湯不換葯,改個包裝,給唱片起個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創造幾倍的經濟效益。

衡量一部動畫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題曲數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對於日本動漫來說,主題曲是對一部動畫最好的包裝。《柯南》目前為止擁有17首OP,25首ED,劇場版主題曲10首,絕對是動漫音樂數量最多的動畫了。

以上提到收視高的動漫通常會被製作單位決定加長,主題曲也是這個道理,要不要再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主題曲,也與收視率有明顯的關系。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只是25集的小製作,但是《黑貓》在6集以後跳上了收視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國內地,《黑貓》也躍上了貪婪大陸下載榜的第六名。這個時候製作部門馬上給黑貓換上了一個新OP的MV,然後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後,《黑貓》的包裝完全煥然一新了!但是從裡面反復出現的舊鏡頭還有音樂與MV間節奏的不配合,都表明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現在2004年的連載《今天開始做魔王》。這部動畫是絕對省錢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連載到70多集。於是《魔王》的製作委員會就在70以後多配上一首主題曲,可惜換了主題曲以後《魔王》收視銳減(當時《高達SEED DESTINY》開始播放),雖然還能勉強撐下去,但是製作單位自此以後沒有再製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專業人才+獨特風格=完美音樂

到目前為止,可以成為日本動漫音樂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動漫中當然就是宮崎駿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風之谷》最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動畫的《羅得島戰記》。

宮崎駿最經典的兩部著作就數《天空之城》與《風之谷》。而這兩部作品的音樂均出自久石讓之手。華麗的管弦樂,極富張力的表現方法,水準之高足以使其成為動漫音樂界神一樣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風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了宮騎駿的經典之作。

久石讓的音樂風格偏向於似乎已成為大多數動漫音樂家音樂風格的傾向的newage,強調多種配樂手法與主旋律的結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結合了管弦樂抒情性強,富於表現力與電子樂節奏性強,富於動感的特點,將管弦樂的張力展現到了極至,顯示了其把握音樂的深厚功力。而他為風之谷所配的曲,特別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點綴著豎琴的音色,鋼琴疊出的大段的和弦,簡直就讓人百聽不厭。

不能不提的就是《羅得島戰記》。為什麼這里要拿這部作品來舉例分因為這部作品的音樂主要由兩位大師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歡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動漫音樂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讓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菅野洋子似乎從來都是用管弦樂隊為其充滿濃重電子風格的音樂配背景樂的。說到菅野洋子,我想她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是從游戲《信長之野望》開始的。而我覺得最能代表她風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樂,特別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輪》,《狼雨》里的音樂也完美得無可挑剔。這些動畫的音樂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綾成為動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絲們心目中,菅野洋子與坂本真綾已經成為動漫史上最難得的黃金組合。洋子在《羅得島戰記》里創作了《奇跡之海》,此曲前頭那段印度式的詠唱,和「sora」中虛無縹緲的清唱都體現了菅野洋子魔幻多變的曲風,及其擅長電子樂和民族音樂的特點。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動畫配樂中的表現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經被公認為動漫音樂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網上曾出現「溝口肇(另一位風格與洋子相似的動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婦,他們的女兒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為日本動漫音樂界中又一個大師級的人物,被說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兒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個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還常包辦其作品的作詞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總是帶上一種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風則是古樸式的神秘。她的曲風典雅,音樂節奏緩慢,舒展,古典味十足,與她詩一樣的歌詞和極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絕的音樂來。光她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炎と永遠》就已經迷倒了一大排樂迷,在《macross plus》中與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猶見其音樂功底之強。在她前段時間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現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從沒用過的表現手法和曲調,說明她現在的風格正處在一個轉變時期。

(永遠的《羅德島戰記》)
?

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所以這些大師級人馬要是沒有遇上好的劇本,恐怕未必能寫出如此經典的動漫音樂。華麗主義者久石讓要是沒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偵探柯南》,魔幻主義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義者新居昭乃要是沒遇上《羅得島戰記》而是遇上了《櫻桃小丸子》,那麼今天他們仍然是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風格決定了他們只能為哪一類型的作品而寫曲。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是否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資金。2004年的51集超級大製作《鋼之煉金術士》,裡面明星主唱的主題曲一堆,但是卻無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僅僅只有一首《兄弟》是還算湊合的。《高達》系列的音樂雖然很多人冠上「經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終都遠不及《羅得島戰記》一部中篇動畫,這就可以說經費和數量並非重點。

除了這些名家,日本還有很多優秀的動漫音樂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國內就完全沒有這樣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內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志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游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游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游戲》是1996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志著TV動漫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⑶ 國內外動漫動畫音樂的現狀分析, 。。。。。。。。是 動漫 音樂 音樂!!!

你好!
說到動畫音樂就要說到動畫,動畫簡單來說是一種綜合藝術,它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音樂與動畫更是骨肉相連。首先,動畫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視旁看動畫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動畫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繪畫之外的表達形式。其次,動畫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動畫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動畫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下面我就先來說說我國動畫音樂現狀。
其實我國這幾年都有大力發展動漫產業,不僅在全國各處興建了國家動畫產業基地,而且每年還會舉辦些國際動漫節。雖然對於動漫本身的細節可謂是進行了無微不至的呵護、面面俱到的關懷,但對於動漫產業周邊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音樂卻並沒有投入成比例的熱情。當然這存在著眾多主客觀因素,我大致歸納以下兩點:
1.目前國內動漫產業發展的布局尚不夠合理與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國音樂產業的不夠成熟有關的。比如像我國的電影,如今的發展力度以及人才儲備,早已在國際三大影展打開了一片天空,但即使如此,我國大片的配樂幾乎全部都是邀請國際音樂人來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很少。發展成熟的電影產業尚且如此,又怎能奢望未能進入主導地位的動漫產業音樂會十分優秀?
2.中國的動漫事業起步雖晚,但憑借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在形象、情節上設計出了許多本土化的優秀動漫作品,可惜的是我國動畫的音樂,基本上都有以下情形之一,一種就是延續五、六十年代的動畫歌曲復古風格,把現代青年當作爸爸爺爺時代的青年來看,缺少必要的流行元素;而另一種就是將音樂製作工程包給一些能夠受理任何行活的廣告公司,但很多音樂人對待動畫音樂,就像對待廣告一樣,充滿一股廣告的味道,並不能真正體現歌曲的價值。
下面我再來說說日本動畫音樂現狀。
這就不得不提日本動漫產業,作為日本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動漫也是該國最有價值的出口產品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大批愛好者,據說全球播放的動畫節目約有60%是日本製作的。因為這種前提,日本動漫市場越來越完善,而動畫本身的播出市場並不能滿足投資商要求,所以圖書、音像製品市場與動漫衍生產品市場一般都是他們投入的重點,當然動畫音樂就是重點之一。那日本動畫音樂為什麼先進呢?我也做了以下歸納:
1.日本動漫產業相當成熟,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推廣度非常之大,而且日本動畫本身早已不局限於單個年齡層,逐漸趨向於大眾化,動畫音樂自然也更接近於流行。所以,日本動畫歌曲許許多多都是由日本國內的一線歌手演唱的,比如說濱崎步、倉木麻衣,當然也有一些歌手也依靠唱動畫歌曲逐漸躥紅於日本娛樂圈,比如說坂本真綾、水樹奈奈。
2.動畫音樂的精髓在於能夠完美融合到畫面和劇情中,並使得三者交融更好地呈現給觀眾,這個特點與電影配樂有很大的共同點,而日本動畫音樂相較與其他一點就是它融入了許多電影音樂的元素,例如OST、BGM等,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特點,例如DRAMA、IMAGE SONG等,這就要求更高的音質與更佳的效果。當然這與日本動漫產業鏈有關,對於投資商來說賺錢才是最終目的,所以也時常會出現賣音樂碟比賣作品本身好的情況。不過也正因為此,投資方更有熱情投資制碟,用戶為了高質量動畫歌曲而買碟,產生一種良性循環。
3.日本音樂的創作氛圍是非常好的,日本的音樂人並不拘泥於通俗,他們往往以更多的視角闡述音樂,他們可以融入濃烈鮮明的名族風情,也可以點綴明快活潑的西方色調,這使得音樂更加多元,令人覺得同一個音樂人的音樂可以這樣不同。正是如此,日本的配樂在世界上展露鋒芒。正因為菅野洋子、久石讓這些配樂大師的手筆,日本動畫音樂也上升了一個高度。
本文系原創,希望能給你幫助!

⑷ 中國動畫發展的歷史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是誕生在1926年,1935年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都是萬氏四兄弟的作品,不過,這些動畫都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亞洲甚至世界都產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53年,我們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這為我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之後,在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牧笛》,然後是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另外,這個時期著名的動畫還有《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動亂,使黃金時期的中國動畫落進了低谷,雖然後期也出了幾部作品,但題材比較受限制。而且,這段時期對中國動畫造成的最大沖擊,是對人才的摧殘,這場劫難使中國動畫在未來的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測,現在動畫的低潮狀態,除了受外來動畫的影響,也有那個時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後,中國動畫又迎來了一個復興時期,被稱為中國動畫的白銀時代。《哪吒鬧海》就出現在這個時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滿智慧的《阿凡提》,簡潔幽默的《三個和尚》,還有水墨動畫《鹿鈴》,風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紙片《猴子撈月》,水墨風格剪紙片《鷸蚌相爭》,幽默有哲理的《嶗山道士》,還有《孔雀的焰火》、《小熊貓學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書奇譚》《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媧補天》,還有優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國動畫
時光機進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這十年間,也是80後接觸國產動畫最多的時間,這十年,應該說是咱們中國動畫的一個轉折時期,可惜不是好的轉折。這段時間呢,咱們的國產動畫也出現了一些好作品,這裡面,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片,比如《葫蘆兄弟》,這部動畫不論情節、色彩,還有明顯的中國風格,都給80後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還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到現在還是經典。這段時間的單集動畫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這些動畫就不像剛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麼廣了……這些非著名的優秀動畫里,《山水情》在國內外獲得了多項大獎,但是,它也被稱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因為這個時候,這種精工細作的電影動畫已經開始走向衰落,慢慢地開始走向了後來的學院派,而產業化模式製作的外國動畫片已經開始沖擊國產動畫市場。從85年開始,有很多中外合資的動畫公司進入了中國,大批動畫人才都被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對的,還有很多外國動畫卻在這個時候低價賣入了中國市場。《變形金剛》、《花仙子》、《OZ國歷險記》《鐵臂阿童木》,這些動畫大多題材新穎,想像奇特,色彩鮮明,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
說起這95年以後的動畫,唉,確實很難讓人驕傲啊,這段時間里,國產動畫開始有了粗製濫造,內容幼稚這些問題,而相比之下,進口動畫可以說是勢不可擋啊,什麼聖鬥士、忍者神龜、加上後來網路的發達,國外的動畫幾乎可以同步地進入國內。。

⑸ 動漫音樂的發展史

中國最初的動漫音樂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時雖然未有動漫音樂的概念,只有給動畫配上的背景音樂。真正出現正式的動漫音樂是在1999年《寶蓮燈》出現的時候,而期間出現的音樂我認為只能算是兒童歌曲,並沒有體現到動漫音樂的特質。其實日本動漫並不比中國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長的時間內中國動畫都領先於日本,但是如同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一樣,國人對動漫的定位出現了保守的錯誤,定位於幼童的中國動漫經歷了一時輝煌之後便停滯不前了。

而在我們停滯不前的時候日本的動漫卻高速發展起來,伴隨著這種狀況,動漫音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的日本動漫音樂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行業。1982年隨著《超時空要塞》的出現,動漫音樂更加得到了動畫製作人的重視,同時也發現動漫音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發展視覺效果技術的同時,音樂製作這一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狀況看來,日本流行音樂遠沒有動漫音樂的製作水準高,相反就是中國大力發展流行音樂卻忽視了動漫音樂的市場。

日本動漫音樂的大概現狀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opening,即片頭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題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分別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聲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廣播劇CD)、 single(單曲)。

一部動畫裡面有多少音樂要視製作所投入的資金而決定,擁有曲目的數量是相對而不是絕對,不像國內那樣永遠只有一首歌從開頭唱到結尾。拿最常見的OP和ED來說,一部動畫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這個問題基本上很難回答。1996年開始上演的《名偵探柯南》,每隔20集就會換一次OP和ED,目前已經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劇場版的主題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當然,《柯南》絕對是日本動漫史上的奇跡。日本的動漫比較像我們的網路小說,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讓作者停筆。1995年《不思議游戲》中,渡瀨悠宇本已經在13部單行本中已經終結了整個故事,但是由於熱度不減被逼繼續畫了後面的14到18的單行本。幾年後還得出其他番外。多虧了日本動漫有這個行規,《柯南》才得以創下了日本動漫史上播放最長動畫的記錄。因為《柯南》的主題曲數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利潤。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個歌手,讓她/他唱《柯南》裡面的歌是最適合不過了。倉木麻衣、愛內里菜、Boyz、上戶彩等都是靠《柯南》給捧紅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賺到翻倍的錢,只要換湯不換葯,改個包裝,給唱片起個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創造幾倍的經濟效益。

衡量一部動畫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題曲數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對於日本動漫來說,主題曲是對一部動畫最好的包裝。《柯南》目前為止擁有17首OP,25首ED,劇場版主題曲10首,絕對是動漫音樂數量最多的動畫了。

以上提到收視高的動漫通常會被製作單位決定加長,主題曲也是這個道理,要不要再在原來的基礎上添加主題曲,也與收視率有明顯的關系。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只是25集的小製作,但是《黑貓》在6集以後跳上了收視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國內地,《黑貓》也躍上了貪婪大陸下載榜的第六名。這個時候製作部門馬上給黑貓換上了一個新OP的MV,然後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後,《黑貓》的包裝完全煥然一新了!但是從裡面反復出現的舊鏡頭還有音樂與MV間節奏的不配合,都表明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現在2004年的連載《今天開始做魔王》。這部動畫是絕對省錢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連載到70多集。於是《魔王》的製作委員會就在70以後多配上一首主題曲,可惜換了主題曲以後《魔王》收視銳減(當時《高達SEED DESTINY》開始播放),雖然還能勉強撐下去,但是製作單位自此以後沒有再製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專業人才+獨特風格=完美音樂

到目前為止,可以成為日本動漫音樂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動漫中當然就是宮崎駿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風之谷》最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動畫的《羅得島戰記》。

宮崎駿最經典的兩部著作就數《天空之城》與《風之谷》。而這兩部作品的音樂均出自久石讓之手。華麗的管弦樂,極富張力的表現方法,水準之高足以使其成為動漫音樂界神一樣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風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了宮騎駿的經典之作。

久石讓的音樂風格偏向於似乎已成為大多數動漫音樂家音樂風格的傾向的newage,強調多種配樂手法與主旋律的結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結合了管弦樂抒情性強,富於表現力與電子樂節奏性強,富於動感的特點,將管弦樂的張力展現到了極至,顯示了其把握音樂的深厚功力。而他為風之谷所配的曲,特別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點綴著豎琴的音色,鋼琴疊出的大段的和弦,簡直就讓人百聽不厭。

不能不提的就是《羅得島戰記》。為什麼這里要拿這部作品來舉例分因為這部作品的音樂主要由兩位大師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歡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動漫音樂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讓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菅野洋子似乎從來都是用管弦樂隊為其充滿濃重電子風格的音樂配背景樂的。說到菅野洋子,我想她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是從游戲《信長之野望》開始的。而我覺得最能代表她風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樂,特別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輪》,《狼雨》里的音樂也完美得無可挑剔。這些動畫的音樂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綾成為動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絲們心目中,菅野洋子與坂本真綾已經成為動漫史上最難得的黃金組合。洋子在《羅得島戰記》里創作了《奇跡之海》,此曲前頭那段印度式的詠唱,和「sora」中虛無縹緲的清唱都體現了菅野洋子魔幻多變的曲風,及其擅長電子樂和民族音樂的特點。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動畫配樂中的表現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經被公認為動漫音樂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網上曾出現「溝口肇(另一位風格與洋子相似的動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婦,他們的女兒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為日本動漫音樂界中又一個大師級的人物,被說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兒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個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還常包辦其作品的作詞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總是帶上一種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風則是古樸式的神秘。她的曲風典雅,音樂節奏緩慢,舒展,古典味十足,與她詩一樣的歌詞和極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絕的音樂來。光她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炎と永遠》就已經迷倒了一大排樂迷,在《macross plus》中與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猶見其音樂功底之強。在她前段時間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現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從沒用過的表現手法和曲調,說明她現在的風格正處在一個轉變時期。

(永遠的《羅德島戰記》)
?

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所以這些大師級人馬要是沒有遇上好的劇本,恐怕未必能寫出如此經典的動漫音樂。華麗主義者久石讓要是沒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偵探柯南》,魔幻主義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義者新居昭乃要是沒遇上《羅得島戰記》而是遇上了《櫻桃小丸子》,那麼今天他們仍然是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風格決定了他們只能為哪一類型的作品而寫曲。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是否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資金。2004年的51集超級大製作《鋼之煉金術士》,裡面明星主唱的主題曲一堆,但是卻無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僅僅只有一首《兄弟》是還算湊合的。《高達》系列的音樂雖然很多人冠上「經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終都遠不及《羅得島戰記》一部中篇動畫,這就可以說經費和數量並非重點。

除了這些名家,日本還有很多優秀的動漫音樂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國內就完全沒有這樣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內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志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霑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游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游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游戲》是1996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志著TV動漫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⑹ 想了解一下最近幾年中國動漫的發展狀況

你看以翻閱一些「近代中國動漫發展史」,可以知道,曾經中國製作的動漫在世專界上都是屬一流的,還獲得過奧斯卡獎,連現在紅透半邊天的日本也來到中國學習借鑒。現在由於種種原因,落寞了。相信中國是有能力的,只要扎在中國的歷史里(是文化的精粹,不單單是「歷史」),去創新,一定會好起來的。更重要的是上級能像以前一樣,多給這些新興產業一點機會。一個曾經輝煌在動畫產業的中國,現在,嗨。主要是製作者不要老是往3D方向發展,2d的基礎打好,2d畫出3d效果不是不可能的。老美3d已經非常好了,但中國3d還在雛形階段,不要老是拿半成品來給觀眾消費。就《秦時明月》來說,轉成2d會有更多人看,而一看到毛糙的3d,大部分人就走了。曾經的那個《大英雄狄青》,就大學生也有看,被稱為中國動畫的輝煌(到了高峰接下來回是什麼...)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畫質,內涵,音樂,三位一體。就現在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政府每年都是有優惠政策的,就是文廣的把持就沒人知道了,我小時的國產動畫,隨便一個,就甩現在的那些國產flash動畫幾條街,這是為什麼呢?【寫的有點多了】

⑺ 日本動漫音樂及中國動漫音樂的特點,發展趨勢,有什麼不同及相同

日本動漫音樂:抄本人認為,日本的動襲漫音樂,其實就是他們那裡的流行音樂,相信你也知道,日本的動漫音樂很多都是由歌星等來演唱的。再加上不同類型的動漫,配上相配的音樂,以此來抒發他們的感情,他們的動漫產業是環環相扣的,一部動漫作品可以衍生出很多有價值的產品,以此來謀取利潤,比如:dvd,cd,劇場版電影,周邊產品等……商業價值非常可觀,因此日本的動漫產業能夠如此發達
中國動漫音樂:中國動漫行業確實相對落後很多,到現在為止都還停留在低齡化階段,什麼虹貓藍兔七俠傳呀,喜洋洋與灰太狼之類的,製作水平我們暫且不論,它們所針對的都是些小朋友,所以,理所當然的,中國的動漫音樂大部分就是低齡化的兒童音樂了,基本沒幾首適合我們青年人聽的,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只能說,堪憂啊

共同點:我還真沒看出有什麼共同點

給分呀 我很認真的 自己打的 嘿嘿

⑻ 動畫片音樂的發展史

國的動畫史

在製作技術上,1960年問世的水墨動畫片也是一個創新,突破了以往動畫片採用單線平塗的製作手法,但是由於為了表現水墨的滲化效果要採用多層賽璐璐分別拍攝和重新合成的辦法,所以製作成本高周期長,只是用在攝影部分的製作時間,就足以製作類似的四五部普通動畫片,所以即使是後來初步掌握了這種技術的曰本人也沒有輕易嘗試,採用水墨動畫片技術製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媽媽》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牧童》插曲的來自於著名作曲吳應炬,而貫穿全片的笛聲則來自有「魔笛」美譽的一代笛子宗師陸春齡,說明那時製作者是很認真的。

同一時代的作品其實還有很多,例如《驕傲的將軍》《漁童》《沒頭腦和不高興》等等,表現手法也還有折紙、木偶等等,由於資料不充足就不細說了,這個時期的作品比較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動畫表現中融合各種中國傳統因素;在動畫技術上嘗試各種傳統藝術形式;在動畫內容里吸收了傳說、神話、典故等多種內容;在動畫製作上不管是畫面、配音、配樂都一絲不苟,在動畫受眾方面屬於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說這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動漫發展史-白銀時代(1976-1990) 經歷了文革之後,動畫行業自然也受到了很大沖擊,而且上美影在1972-1976年間拍攝的17部動畫片如《小號手》《小八路》《東海小哨兵》等給後來的動畫創作理念投下了一個嚴重的陰影:寫實主義和教育目的,這使動畫片被定位為給小孩子看的充滿教育意義的課外教材,這種思想不僅延續下來而且還在大部分人心裡深深的紮根,也就是這個觀念才造成了後來動畫片的尷尬地位。

在改革開放之後,動畫片製作走入繁榮時代,涌現的多家動畫製作生產部門也改變了過去上美影一家獨秀的局面,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間,這些製片單位就製作了219部動畫片,例如《哪吒鬧海》《金猴降妖》《天書奇譚》等優秀作品都是這個時段製作的,而且電視動畫片也在這個時候有了《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從整體上來講,這是個比較平均的時代,既有少量全年齡段藝術動畫片,也有大量類似《黑貓警長》這樣的純粹給兒童看的主流式教育動畫片,而且製作手法基本沿襲自上美影萬氏兄弟開創的流派,沒有太多創新也沒去吸取外部世界的先進經驗,而這一段的高產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製作不夠精細,更由於製作出發點是給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配樂方面也明顯不如以前用心,同一時間曰本正從給歐美動畫做做簡單來料加工的階段穩步發展,並逐漸學習和吸收歐美經驗創造出自己獨有的風格。

⑼ 能問一下,動漫音樂的起源嗎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ED、IN、TM、BGM等,而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動畫所使用的主題曲可能根據動畫量身定做,也可能從已有的歌曲中(通常為JPOP)經過考量挑選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負責音樂的人可能根據主題和情節的需要,創作出一系列音樂,視情況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會出現"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會單獨收錄於原聲CD或附加音樂CD中,大部分情況中,我們只能聽到動畫中使用的樂曲,未使用曲則大多散佚了。一部動畫的音樂質量和製作所投入的資金有重要的關系,曲目的數量沒有絕對規定,收視率高的長篇作品可能會更換不同的OP/ED。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選擇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志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游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游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游戲》是1992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志著TV動瓃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⑽ 動漫音樂的發展現狀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ED、IN、TM、BGM等,而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動畫所使用的主題曲可能根據動畫量身定做,也可能從已有的歌曲中(通常為JPOP)經過考量挑選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負責音樂的人可能根據主題和情節的需要,創作出一系列音樂,視情況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會出現「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會單獨收錄於原聲CD或附加音樂CD中,大部分情況中,我們只能聽到動畫中使用的樂曲,未使用曲則大多散佚了。一部動畫的音樂質量和製作所投入的資金有重要的關系,曲目的數量沒有絕對規定,收視率高的長篇作品可能會更換不同的OP/ED。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選擇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志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游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游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游戲》是1992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志著TV動瓃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動漫音樂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