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西方對音樂的審美有何區別
在《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中,「藝術歌曲」被定義為「一種由專業作曲家創作且與民歌相區別的,具有嚴肅藝術意味的歌曲體裁」,在《新哈佛音樂辭典》中,「藝術歌曲」被進一步解釋為「是作為室內音樂會目的而創作的歌曲,以區別於民歌和流行歌曲。它在傳統上是為詩歌所譜寫的音樂,歌詞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而且與大多民歌和流行歌曲有所不同。藝術歌曲的伴奏是由作曲家制定創作的,而不是表演者即興發揮改寫而成」。西方藝術歌曲源於19世紀在德奧時期的浪漫主義歌曲。而中國藝術歌曲,從一開始是以借鑒外國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同時又注重與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族氣質和民族情感表達方式相結合。按一般意義上的界定,中國藝術歌曲是西樂中融產物,迄今在我國只有近百年的歷史。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誕生一方面是受西方藝術歌曲的影響,而另一方而應歸功於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以後,一批具有國學功底,在創作上崇尚個性、自由和感情表達藝術思潮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成就了中國的藝術歌曲。從總體上來講,藝術歌曲是詩與樂高度融合的音樂藝術載體,既包含有詩意的文學成分,又具有強烈的音樂本體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因此,中國的藝術歌曲如同堅忍的中華民族,具有高雅、細膩、含蓄、理智的性格特徵,常常用音樂語言描寫外在的環境和氣氛,歌曲曲調清新優美悠長,詞曲的結合如同中國的國畫,音樂與中國詩詞的結合表現出一種語言的音樂性,營造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
20世紀初產生的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是我國音樂文化中的瑰寶,中國藝術歌曲自誕生發展到今天,在中國的各歷史時期都產生過一大批受到當時人民群眾歡迎的作品,並且這些作品大多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豐富的內涵,形象地反映了所處時代的現實生活與思想情感。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一直是我國作曲家創作藝術歌曲的主導思想;借古喻今,反映時代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與美好生活的歌頌贊美,始終是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主要題材。早期的趙元任、黃自等人在藝術歌曲方面的創作實踐,就以民族性為目標,不斷吸收西方優秀文化、借鑒西方作曲手法,大膽實踐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民族化。所以,力求創作出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藝術歌曲是近現代我國作曲家所追求的方向。在中國藝術歌曲民族化上,「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和發揚中外優秀音樂文化遺產和寶貴經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審美情趣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的同時,學習和核心期刊網 權威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檢索網 借鑒國外的音樂創作技法和經驗,從中獲得豐富的音樂創作養分和靈感。羅藝峰教授曾將中國藝術歌曲的性質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帶有明顯的室內樂性質、趣味高雅而內在、是創作而非民歌、形式精緻而規模不大、演唱聲音修煉而有控制、具有詩性的境界和深刻的情感以及個人性的表現與美學追求。並指出中國藝術歌曲之「人的發現」是其哲學化存在的根本;「內在性」是其美學品格要素;「小敘事」是其創作的出發點;「精緻」是其雅文化的表現。
中國人講求含蓄,在音樂表達上也是如此。總體上來說,中國音樂的創作喜好將主題思想放在最後,正如一句詩中描寫的那樣,「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而西方音樂講求豪放,屬於開放式的風格,一開始就出現主題,然後再慢慢闡述具體內容,有震撼力。
在整個西方文化中,還沒有哪一個人物能夠像耶穌基督這樣在藝術中得到如此多的表現。在音樂而言,博愛、寬容、謙卑中透著堅毅剛強,為人類無私奉獻的耶穌基督,成為一代代音樂家著力表現的一個美學意象,成為音樂中一個永恆的審美理想。
西方自古希臘音樂體現為對音樂結構的動機、樂匯、主題、樂句、樂段及各種曲式、各種體裁探索的肇端。即探索它們本身的意義和它們在結構中的作用,探索它們的表現能力等等,側重於從音樂結構的內部來研究音樂,探索音樂的表現力和音樂的美學。因此西方藝術歌曲內容明確、技法簡練、創作快捷且直抒胸臆,它能快速捕捉瞬間情感,使一部個性鮮明的音樂作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並生動、感人。
形式邏輯在希臘發端後,大大地推動和影響了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正因為希臘形式邏輯較為發達,因而西方後世音樂藝術的曲式進入專業創作後就得到了有意識的發展,有一段的民歌、民謠,有單、復二段體和三段體曲式,有迴旋曲式、變奏曲式、奏鳴曲式。不僅有各種各樣的體裁結構,而且還善於適中地運用各種形式去表現各種情感、思想、內容。
二、中西方音樂審美差異
風俗習慣、歷史典故等文化壁壘是文化差異的有形的外部表現。而其內在的、無形的表現則是由於民族心理原型差異。在西方,人們更多的傾向於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所以,神秘的宗教便成為西方古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西方文化從本質上講就是宗教文化。而在審美方式上中國在古代審美思維方式上是「貴悟不貴解」,主張審美主體要進入「悟」的心理狀態去體驗美和創造美,要求審美主體在「心與物會」、「情與景合」的渾然統一中,去體悟宇宙萬物的生命意蘊和美的性質。
具體的中西方音樂審美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西方由於音樂地域、民族以及時代的差異,所以中國音樂美學和西方音樂美學也存在著差異。中國的音樂美學思想的源頭是儒道兩家提出的音樂美學思想,皆由春秋前萌芽狀態的諸多音樂美學觀點發展而來。中國兩千多年的音樂美學發展史,一直都是以儒道兩家音樂美學思想為主流。既追求音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又強調「洪天音真」。反對束縛人生、束縛音樂。所以中國音樂的審美標準是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慾望但卻含蓄。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對中國音樂的營造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音樂追求意境深遠、模糊朦朧,以含蓄、淡泊、空靈為上品,以抒情為主和追求意境深遠為特徵。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美好的意境可以給欣賞者留下美好的想像空間,帶來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華。而西方美學發展過程中則主要有兩大思想流派,即「他律論」和「自律論」。所謂「他律論」強調的是音樂的美受音樂形式之外的(包括情感社會)影響,它強調一種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即情感音樂美學;而「自律論」正好相反,它強調音樂的美僅僅來自音樂自身,內在的要素決定音樂的形式美,強調音樂的內容。
2、從音樂作品特點的比較,中西方因思維方式不同,在音樂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簡而言之,中國為「一曲多用——重再創;西方為專曲專用——重原創。」「一曲多用」是以尊重原有作品的風格和原有欣賞習慣為價值取向的,創作中僅將某「基本曲調」稍加變化,可賦予該曲以新的內涵。「專曲專用」則以作品的個性為追求目標,無論在作品的形式上還是在創作技法上,均以不重復別人、不重復自己為原則。
3、從音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上看,中國與西方的創作也有所不同。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的創作方式,具有集體性,一二度創作的一體性等特點。所謂集體性,是指作品中所凝聚的勞動不是某一作曲家的個人行為。所謂一二度創作的一體性,是指創作時,作曲家是歌唱家或演奏家於一身的。作曲的同時也就是歌唱或演奏的過程,沒有一二度創作的分工,具有極強的即興性。而西方音樂作品(主要指西方專業作曲家的作)的創作方式,具有個體性,一二創作分離的特點。西方音樂作品屬於作曲家個體勞動而為,體現出濃厚的個性特徵。同時,在一二度創作上呈分離狀,即作曲家的創作僅僅是完成樂譜而已。
從審美觀念來觀察中西方音樂我們發現,中國音樂講究作品的意境、氣韻,強調創作的神妙,風骨,注重表現的含蓄、婉轉,喜好藝術形式的中和適度。而西方音樂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宗教氣息和道德教化色彩,表現形式較為固定,常給人一種庄嚴肅穆的神聖感。隨著其自身的發展,西方音樂逐步加入上生活氣息和現實性,對感情的表達直白、激烈,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能力。到了20世紀,西方光怪陸離的音樂現象已很難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中國的藝術歌曲創作將中國詩歌文學、中國民歌與歐洲傳統技法、中國傳統音樂技法,現代創作技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風格的藝術歌曲。歐洲藝術世界此時受到東方文化的滋潤並逐步滲透到歐洲的文化情趣和生活之中,而歐洲作曲家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也開始從異國情調與題材上表現了出來。打開了西方人的文化視野,掀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
總之,隨著文化發展的日益國際化,多元化,追求多層次、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已成為社會時尚,具備時尚品位、典雅風范的藝術歌曲其審美價值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使得藝術歌曲在人們精神享受空間中得到了空前繁榮。由於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帶來音樂創作手法及審美觀的差異,我國藝術歌曲創作是在與歐洲文化的不斷碰撞中交融,借鑒西方音樂精髓的同時,充分肯定其本土性,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逐步的借鑒、進步。
㈡ 請幫我分析一下中國音樂與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的差異
很難回答,不知道你是問感覺上得差異,還是樂理層面的差異,中國音樂的特點是五聲音階,日本是日本小調音階,韓國朝鮮應該是一樣的,現在表現得不同也是韓國西化後的不同。
㈢ 中國音樂怎麼與日本的這么大差距呢
1.日本唱片市場是以單曲為主打,並不像中國會出很多專輯,
而且日本的歌手也不是每一首歌都拍MV的,而中國就不同,每一首歌都會拍MV,
2.日本對藝人的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日本藝人的唱功也很出色,中國嘛,假唱的太多。
3.中國現在興起的網路音樂實在是。。。。。。。。。
好多歌都是那種俗不可耐的,歌詞簡直就是惡心到不行。。。。。。。。
㈣ 中國的流行音樂風格與日本的有什麼不同
日本屬於比較多元化的國家 它的音樂風格也是比較多元化的 同時呢也不失內自己的音樂風格 它不像容中國那樣分什麼偶像派實力派 J家的少年們都是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所以說日本的造星業比我們要好多了
現在的所謂中國流行樂 很多很多都是翻唱的 沒有自己的東西 還在學習的階段 也就是說呢 還不怎麼成熟 和日本那種很早開始就對演員、藝人十分尊重的文化是沒辦法比的
㈤ 請問 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 和 中國流行音樂 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東西方文化碰撞
在一個純日本的氛圍中,存在著一種似是而非的西方音樂,這正是多年來兩種對比鮮明的東西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日本的音樂人大量借鑒了美國的流行音樂,但他們卻能冷靜地以自己的方式對這些音樂進行再創造。
盡管日本的許多流行音樂與美國音樂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但日本的音樂創作處處滲透著民族的獨特性。日本音樂除了那種可感知的民族性之外,更是一種兩國文化相互作用的產物,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才產生了日本音樂所特有的綜合性。誠然,美國音樂曾經對日本音樂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但至少在日本國內,日本音樂人的創作對美國音樂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日韓音樂類型的互補
雖然日韓在文化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但是他們的音樂卻在本質上有著不同,各有各的特點,使你一聽就能分辨出哪種來自日本,哪種來自韓國。日本的音樂無論是什麼音樂風格,都有一種「元氣」在裡面,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動漫的「熱血」主題歌。這些歌曲即使是表達非常憂傷的主題,背後卻也有著積極、勵志、不服輸的氣質,而這種氣質正是日本民族所發揚和特有的,並融進了他們文化的各個領域。而韓國的音樂近些年也找到了自己的特點,即純真朴實的溫情,無論是他們的電影、電視劇還是情歌,雖然都是一些小情小調描寫愛情的內容,但卻把人性中的溫情發揮到極致,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現代愛情童話。而這種純純的情感表達卻是日本現今社會比較缺乏的東西。
㈥ 中國音樂與日本音樂的異同是什麼
關鍵在調式的不同:
中國的五聲調式:1 2 3 5 6(宮商角徵羽)
日本的五聲調式:1 3 4 6 7
有樂器的話,一彈就能聽出來。
㈦ 日本流行音樂與中國流行音樂的區別在哪裡日本流行音樂對日本和對中國各有怎樣的影響
不能說中國的音樂不好,只能說中國的流行樂太單一我覺得很明顯的兩點:中國的編曲很單一,很多歌曲的編曲就只是鋼琴,吉他而日本則多元化,很有想法,很有創意,很新奇還有就是歌詞,中國流行樂10首中有9首是情情愛愛的,愛情絕對是中文流行樂的主體而日本的有寫給朋友的,有寫給親人的,當然也有愛情,但愛情絕對不是主體創作:中國歌手會創作的有很多,但不會創作的更多,所以造成很多歌手都要去翻唱,抄襲日本歌手大部分都會創作,可能是寫詞,可能寫曲,或作全部都有,所以日音更帶動潮流日本音樂圈是世界第二大音樂圈,第一是美國一個面積小,人口只有1億的國家可以做到世界第二音樂圈,這是什麼概念?日本人版權意識高,不像中文盜版,下載,當然這也是國情所致,日本人一張單曲的價格就是吃碗面的價格,中國可能是半天的工資說道影響,就是日本很多歌手不僅在日本很紅,在中國一樣很受歡迎,比如濱崎步,安室奈美惠宇多田光等她們的專輯引進到中國,可以賣一個很好的銷量,為什麼?因為她們的音樂的確很好,反之,中文流行樂哪個能闖進日本?恐怕沒有吧,中國最紅的周傑倫,王力宏,他們的專輯在日本的銷量都只有幾千張,比較好的就1萬多吧所以很多人都說,大陸學港台,港台學日韓,日韓學歐美中國的流行樂想做的像日本那麼好,創新很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 「 你,朋友 原創
㈧ 日本動漫音樂及中國動漫音樂的特點,發展趨勢,有什麼不同及相同
日本動漫音樂:抄本人認為,日本的動襲漫音樂,其實就是他們那裡的流行音樂,相信你也知道,日本的動漫音樂很多都是由歌星等來演唱的。再加上不同類型的動漫,配上相配的音樂,以此來抒發他們的感情,他們的動漫產業是環環相扣的,一部動漫作品可以衍生出很多有價值的產品,以此來謀取利潤,比如:dvd,cd,劇場版電影,周邊產品等……商業價值非常可觀,因此日本的動漫產業能夠如此發達
中國動漫音樂:中國動漫行業確實相對落後很多,到現在為止都還停留在低齡化階段,什麼虹貓藍兔七俠傳呀,喜洋洋與灰太狼之類的,製作水平我們暫且不論,它們所針對的都是些小朋友,所以,理所當然的,中國的動漫音樂大部分就是低齡化的兒童音樂了,基本沒幾首適合我們青年人聽的,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只能說,堪憂啊
共同點:我還真沒看出有什麼共同點
給分呀 我很認真的 自己打的 嘿嘿
㈨ 中國和日本的新世紀音樂風格有什麼差異
先糾正你一個錯誤 和平之月的成員來自東亞各國,雖然日本居多,但是賈鵬芳就是中國的專,還有韓國,新屬加坡等等 姬神作為日本NEW AGE界的三大天王之一,其實我也不是特別喜歡他的曲子也是覺得怪怪的,但是我有留日的喜歡NEW AGE的同學,說日本NEW AGE愛好者還是比較喜歡他的,甚至高出另外2大天王神思者,久石讓。 我覺得這是文化發展和基因構成的原因,使我們和日本人在音樂的感受上有點小偏差。就像現實中我喜歡一首曲子,別人不一定喜歡,上升到地域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至少我這樣解釋。 以上全是一名新世紀音樂愛好者的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