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介紹
本書從1959年始作為教材在中央音樂學院試用,1964年以「中央音樂學院試用教材」名義出版、內部發行,1984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2002年10月做了最新的一次修訂。
②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論文有什麼題目
畢業論文?
③ 中國的近現代音樂發展主要在哪些方面
鄉村 電子 流行
④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復習資料
第一章 古希臘古羅馬音樂
一.希臘音樂形式中最重要的特徵:
這種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主要伴隨以下方式出現。1 伴隨著對神的祭祀儀式(music-muse奧林匹克運動會,對天神宙斯的崇敬,德爾斐的皮堤壓競技會)2詩歌的吟誦(荷馬史詩《奧德塞》和《伊利亞特》 「lyric」一詞與「lyre」里拉)3悲劇的表演而出現(tragedy)
二.酒神頌歌:
是公元前7世紀盛行於古希臘的一種大型聲樂題材,它源於祭奠酒神的活動中歌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歌曲,以阿夫洛斯管伴奏。
三.古希臘悲劇:
一詞在希臘文中為「山羊之歌」,與象徵放縱狂野享受的酒神崇拜起源,公元前六世紀末,從酒神頌歌中逐漸發展起來,劇情取材神話,影響了17世紀初歌劇的產生以及瓦格納的歌劇改革。代表人物: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德斯
四.音樂理論:
1畢達哥拉斯與「和諧說」(公元前550年)用數學的方法研究樂律「一切皆數」,據說他首先計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稱「畢律」。通過計算發現弦長的比例越簡單發出的聲音越諧和,認為四五八度才是諧和的音程,其餘不諧和。
2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等人與「功能說」。在音樂美學的研究中肯定了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教育作用。
五.四聲音階
名稱來自於希臘幾個重要的部落,音階中各音的次序是由高而低的,1多里亞:mi re do si包含兩個全音和一個半音。2 弗里幾亞:re do si la包含一個全音一個半音。3 利底亞:do si la sol 包含一個半音和兩個全音。
六.古希臘音樂對整個西方音樂的貢獻
1 古希臘音樂是孕育西方音樂的源頭。
2 古希臘的遺書中所提倡「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為後世歌劇舞劇等綜合藝術品的產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格局。
3古希臘所創用的音樂理論形式成為後世音樂發展的基礎,西方音樂的主體正是在「和諧論」的影響下進行延續和發展的。這一時期中創用的各種調式成為中世紀教會調式的前身(但是音階構成大相徑庭)
七.基督教音樂的產生
在基督教產生和發展壯大後,凝重庄嚴肅穆的宗教音樂從此成為西方專業音樂孕育與發展的核心,它將西方音樂的發展引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世紀音樂。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
一.發展初期的基督教教會歌曲。1拜占庭聖詠2安布羅斯聖詠3高盧歌曲/法國聖詠4莫薩拉布歌曲/莫薩拉比聖詠。
二.彌撒。是天主教會在周日和其他重要宗教節日里舉行的儀式,彌撒儀式為紀念耶穌受難日。
三.總結格里高利聖詠
又 稱格里高利素歌,是羅馬教會的聖歌,因羅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得名,他為了統一羅馬教會的聖詠和儀式,搜集整理各地傳統聖歌,編成《交替聖歌集》,並作為經 典固定下來,格里高利聖詠用於彌撒和日課,單聲部的清唱曲,男聲演唱,拉丁文詞,節奏自由鬆散,旋律庄嚴樸素,建立在教會調式的基礎上。歌唱方式一般為獨 唱,齊唱,交替唱和應答唱,歌詞的一個音節唱一個或幾個連接起來的音,歌譜用紐姆符號記在線譜上。
四.格里高利聖詠中的教會調式及其音階形式
1格里高利聖詠的八種調式(11c)
以結束音(d,e,f,g)作為中心音排列出音階,作為調式的正調,這樣,11世紀就基本上確立了教會八種調式形態。(注,名稱來源於古希臘調式,但音階結構不同,音節走向也相反)
2 16世紀,引進了伊奧尼亞調式和愛奧利亞調式及其相應的副調式。
這四個與前八個合為十二個調式,這兩個調式是大小調前身17c,大小調體系確立,取代中古調式而成為近代歐洲音樂。
五.偽音
早 期格里高利聖詠的八種調式在實際運用中是不能做轉調和半音變化的,但是遇到f-b這個增四度音程時,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會把B唱成降B,或把F唱成 升F才覺得舒服,這種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伴音的處理,在譜面顯示不出,具有一定隱藏偽裝的成分,稱為「偽音」他的運用為以後轉調創造了條件。
六.紐姆譜
大概8世紀產生,9世紀普遍運用,為了幫助聖詠曲調的記憶,在歌詞的下方寫下了一些簡單的記號來指示音的高低。
七.10c-12c禮儀音樂—附加段,繼續詠,宗教句。
八.奧爾加農(9c—14c)
以格里高利聖詠為基礎,在它的上方或下方依附一條平行四度五度或八度的聲部與它相對應,這種最早的復調音樂被稱為「奧爾加農」。
歷 史發展—1平行奧爾加農。在聖詠旋律的下方附加一個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聲部。2平行奧爾加農的變化體(11c)在聖詠旋律的下方的附加聲部與聖詠從同音 開始,然後斜向運動,達到四度之後平行。3自由或反向的奧爾加農(11c)在聖詠上方增加一個新聲部,持續聲部,在這種奧爾加農中,旋律變成上方的附加聲 部,而緩慢的聖詠旋律則成為襯托上方旋律的低音進行。兩聲部平行,斜向,反向。4 花唱式奧爾加農,附加聲部在上方,與聖詠低音部形成了一音對多音,低音部音被拉長,旋律感減弱,上方附加聲部為主旋律,具有跳躍性和即興性,與下方聖詠形 成鮮明對比。5 狄斯康特風格。在畫的上方聲部引入六種節奏模式,增強旋律進行的律動感和規律性,後頂旋律聲部也依靠節奏模式來組織,上下方常會構成幾乎同時進行的音對音 的對位織體。
九.孔杜克圖斯
13c出現了新的復調形式,常為三聲部,不用再以聖詠為基礎,採用新創作的曲調作為定旋律,並且使用狄斯康特風格,節奏更規則統一,歌詞採用格律詩體,每個聲部都採用拉丁文演唱,歌詞統一這種復調聲樂體裁叫做孔杜克圖斯。
十.克勞蘇拉
盛 行在12.13c的復調音樂。經文歌的前身,原意是「句子」「段落」使用聖詠的片斷甚至一個音節來代表整首素歌作為持續調,其他對位聲部只哼曲調不唱歌 詞,風格上採用狄斯康特的復調樣式,有三聲部或四聲部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二聲部的復調。後來,克勞蘇拉逐漸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復調體裁。
十一。經文歌
13c 最重要的復調音樂形式,持續發展5個世紀,起初是將二聲部克勞蘇拉原來哼唱的附加聲部填詞而成,後來發展為獨立的音樂形式,通常是三個聲部,且有「副歌詞 」的現象出現,即作為定旋律的聖詠旋律聲部的拉丁歌詞,與上方兩個聲部的法語歌詞混在一起,通常情況下兩種歌詞表達的內容也不一樣。這種宗教與世俗音樂的 內容並置於一體的復調聲樂體裁。
十二。聖母院派主要貢獻
1 十萬其中世紀復調最有活力的中心。在這里復調音樂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僅數量最多,而且最精緻。2在復調節奏的記譜上發展的最完善,也有所創新,節奏模式 在這里得到了豐富的運用。3在奧爾加農復音音樂的基礎上,主要運用華麗奧爾加農和狄斯康特的特點,上方旋律聲部中每個音被無限拖長,空曠感富有描繪天國神 秘。
十三。世俗音樂使用的樂器
A弦樂器,1撥弦:琉特琴,豎琴,索爾特里琴。2擦弦:維埃爾的提類樂器(文藝復興時期維奧爾琴和現代小提琴的前身,輪擦琴)3擊弦:杜而西麥。B管樂器,笛類樂器(橫笛,豎笛)雙簧類樂器:肖姆管 短號。C打擊樂器:鍾琴,三角鐵,鈴鼓,鼓。
十四。新藝術時期的音樂特徵
1. 新的記譜方式。與「古藝術」時期弗朗科的「有量記譜法」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由三分法向二分法轉變,強調「不完全拍」二拍子的地位和作用增加了更小的時值。
2. 廢除節奏模式。使用「等節奏」技法。尤其體現在經文歌方面,產生節奏經文歌。(將定旋律的音列(叫克勒)與一個相同節奏型的反復(叫塔列亞)而構成)
3. 新的對位音響。開始注意變化因所產生的新的和聲效果。通過導音引入(最初被看作半音),尤其使用在終止式中(蘭迪尼終止式),對調性思維產生了重要影響。
4. 宗教的象徵性逐漸讓位於更為世俗化人類情感的再現。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一.含義及其思想基礎
要求擺脫宗教的束縛,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與人性自由。思想基礎,同中世紀的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針鋒相對的「人文主義」。
二.內容
1復調音樂的進一步發展。2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3世俗音樂的繁榮。4樂器及其器樂。
三.復調音樂的發展
復 調音樂自9c誕生,15c到16c進入盛期。按其發展分為四個階段1(15c上半葉)(第一尼德蘭樂派)勃艮地樂派,代表作曲家:迪費。班舒瓦。 2(15c中後期)(第二尼德蘭樂派)佛蘭德樂派 代表作曲家:奧克岡。若斯坎。拉索3(16c中)羅馬樂派。代表作曲家:帕萊斯特里納。4(16c下)威尼斯樂派。代表作曲家:維拉爾特,A。如布里埃 斯,a。加布里埃利。
四。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體裁
1.經文歌。12-13c克勞蘇拉經文歌「mot」,14c等節奏經文歌,15c經文歌各聲部唱同一拉丁語歌詞,16c將模仿復調引入經文歌,在義大利作曲家帕萊斯特里納的創作中達到全盛期,17c加進獨唱聲部和樂器伴奏,18c中葉逐漸衰落。
2 彌撒曲。為彌撒儀式中的歌唱部分所寫作的音樂稱之為「彌撒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教堂音樂的重要音樂體裁。11-13c以專用彌撒的聖詠旋律為基礎,寫 作復調彌撒曲,13c中葉,轉向常規彌撒。14c中葉,馬肖開創了單個作曲家譜寫整套常規彌撒音樂的傳統,為後世作曲家確立了固定的彌撒套曲形式。
文藝復興之後的彌撒曲:復調的常規彌撒曲成為最重要的音樂形式,(慈悲經-榮耀經-信經-聖哉經-羔羊境)1「定旋律」方式,2「模仿」方式。若斯坎去世之後的彌撒曲:彌撒曲體裁形式基本形式,即五個樂章的形式,帕萊斯特里納賦予最高的穩定性和完美性。
五.文藝復興時期的樂器
1弦樂器:琉特,維奧爾琴
2管樂器:豎笛,雙簧類:肖姆管,克魯姆管,橫笛,木管號,小號,薩克布號,形成樂器族。
3鍵盤樂器:管風琴,古鋼琴。
六.文藝復興時期的器樂體裁
器樂開始擺脫對聲樂藝術的依附
1從舞曲中演變而來,帕凡舞曲,加亞爾德舞曲,帕薩梅佐舞曲,薩爾塔雷洛舞曲,阿勒曼德舞曲,庫朗舞曲
2(暫缺)
3技巧性舞曲,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
第四章 巴洛克時期音樂
一.巴洛克音樂風格特點
1。十二平均律 作為一個重要的技術因素,使得中世紀的調式體系在17世紀末完成了向大小調體系得轉變。
2。通奏低音(又稱數字低音) 巴洛克音樂的重要標志,沿用於整個巴洛克時期通奏低音的低音部由羽管鍵琴和大提琴演奏,但羽管鍵琴的伴奏譜採用一種簡略的記寫法,譜中只記低音,上方的和聲用數字和記號表示。
3。音樂與情感 一首樂曲基於一種單一的情感和單一的節奏結構,典型特徵是:某種節奏,速度一旦確立,就不鬆懈的直至結束,有意追求旋律的連綿不斷,「模進」即音高有變化的重復音型,常常是旋律發展道德基本動力因素。
4.協奏風格 即「競奏」,原是指獨唱與合唱團之間的音響對比效果,它運用到樂器作品中,指性質相似的樂器放在同一組,例如:弦樂團一組,管樂團一組,各自時而獨立演奏,時而共同演奏。
5。即興風格突出 主要表現在裝飾處理,主題變化等方面。
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內容
1。歌劇的起源於早期發展 2。大型聲樂套曲(清唱劇,康塔塔)3。器樂音樂的發展(奏鳴曲,協奏曲,賦格,組曲)4。巴洛克時期代表音樂家(巴赫,亨德爾)
三.歌劇的起源與早期的發展
1。歷史的回顧
古希臘悲劇—中世紀宗教劇—文藝復興時期暮間劇田園劇牧歌等等中吸取養分,到巴洛克時期形成了歌劇。
2。義大利早期歌劇的發展
1 歌劇的發源地:佛羅倫薩。1「卡默拉塔」2第一部歌劇和作曲家3早期歌劇的特徵(1腳本以希臘神話為基礎,以後則包括歷史神話與虛構人物2音樂主要組成部 分是通奏低音上的宣敘調,用小組樂器伴奏,音高與節奏隨著歌詞的抑揚頓挫而變化。表現形式 通奏低音 新音樂 3缺點缺乏旋律性,和聲平鋪直敘,沒有變化,音樂過於單調,從歌詞的主人變成歌詞的奴僕)
3。威尼斯歌劇
1代表人物和作品:蒙特威爾第。《奧菲歐》《阿里安娜》《波佩阿的加冕》
2威尼斯歌劇的特點1突出獨唱而一度忽視重唱和器樂,2宣敘調和詠嘆調分離,3採用各種具有獨特風格。
4那不勒斯歌劇與正歌劇
1奠基人:普羅文扎勒。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
2正歌劇:18世紀那不勒斯歌劇的主要體裁是正歌劇,梅塔斯塔西奧確立了正歌劇的標準式樣,在內容上,剔出了早期歌劇中的戲劇性因素,以嚴肅的悲劇和歷史劇為主要題材,在結構上,結構嚴密。
四.康塔塔
1含義:康塔塔的原文cantata是cantare(唱)的過去分詞,意思是「被唱的」,是由宣敘調,詠嘆調,二重唱和合唱等組合而成的聲樂套曲,原來也是單聲部風格的產物。
2發展:17c上半葉,義大利康塔塔,分節低音獨唱曲 {tag_點擊標簽樣式三}
,格蘭迪。17c40年代 二三首返始詠嘆調與宣敘調交替出現的獨唱康塔塔,A。斯卡拉蒂。1700 德國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宗教內容康塔塔,並把眾贊歌合唱加入其中,許茨。巴赫。
3兩種形式:室內康塔塔和教堂康塔塔。
五.樂器的發展
1鍵盤樂器。管風琴,擊弦古鋼琴(克拉維科德),撥弦古鋼琴(哈普西科德)
2維奧爾族弓弦樂器,由高音次中音和低音三種,1700年以後逐漸為現代的提琴。
3琉特4管樂器5打擊樂器。
六.器樂的發展
巴洛克時期獨立的器樂題材獲得興盛發展,復調在器樂形式上形成新的高潮,在西方音樂史上,器樂第一次同聲樂爭妍斗艷平分秋色。
七.巴洛克時期的器樂體裁
奏鳴曲。協奏曲。賦格。組曲。
1 奏鳴曲。奏鳴曲源於義大利文,有鳴響之意,16c的奏鳴曲泛指一切樂曲,17c初,專指某種特定的器樂結構形式。17 c後半葉,奏鳴曲分為教堂奏鳴曲和室內奏鳴曲兩種,前者比較抽象和嚴肅,用於宗教儀式,是古典奏鳴曲的前身,後者是舞曲節奏的音樂,常在宮廷中和私人客廳 里演奏,是古典組曲的前身。
2協奏曲。協奏曲有競賽,協同合作的含義,最早產生於17c末,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器樂形式
類型:樂隊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結構特徵: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在再現部結束之前有一個華彩段。第二樂章,慢板,曲式比較自由,通常採用三段式,富有歌唱性。第三樂章,急板,常用迴旋曲式,渲染節日歡慶的氣氛。
3組曲。由幾首樂曲按照對比原則組成的一種器樂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對獨立性。
古組曲:舞曲構成的組曲是巴洛克特有的體裁,通常由阿勒曼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其格四種舞曲組成,此外還有前奏曲,嘉禾舞曲,布雷舞曲,波蘭舞曲等組成。
4賦格。是一種對位風格的樂曲,是嚴格運用卡農模仿手法的復調體裁,其織體由數個對位聲部構成,通常由三四個聲部,一首完整的賦格曲由主題,答題,對題及插入句四個部分組成,往往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呈示部,間插部和再現部。
八.巴赫
1生平及創作
1第一階段:魏瑪時期(1708-1717)
巴赫大部分管風琴作品船作於此地,包括無與倫比的傑作《c小調帕薩卡利亞》BWV582,《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c小調幻想曲與賦格》
2第二階段:克滕時期1717-1724
6首《勃蘭登堡協奏曲》中的四首(三六在魏瑪寫)以及四首樂隊組曲中的《C大調第一組曲》《D大調第四組曲》6首古鋼琴《法國組曲》以及兩本《安娜。瑪格達蕾那鋼琴小曲集》《12平均律鋼琴曲集》《d小調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
3第三階段:萊比錫時期1724-1750
創作中心是宗教聲樂作品《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
2代表作品
1 聲樂作品。受難曲5部,完整保存的只有兩部。《馬太受難曲》《約翰福音受難曲》。康塔塔,教堂康塔塔大多以賦格式的合唱開始,隨後是一系列的宣敘調和詠嘆 調,最後以眾贊歌結束,世俗康塔塔《太陽神和牧神的爭吵》《咖啡康塔塔》《農民康塔塔》《溪水,你慢慢的流》。彌撒曲《b小調彌撒曲》
2器樂作品。管風琴曲,古鋼琴曲。兩卷《平均律鋼琴曲集》6首《英國組曲》6首《法國組曲》6首《帕蒂塔》《獨奏場地奏鳴曲》《戈德寶變奏曲》樂隊作品。
⑤ 誰知道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復習資料(不要習題,要綱要)
你可以去網路文庫裡面找
第一章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傳統音樂的新發展
第一節 新民歌的發展
第二節 說唱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戲曲音樂的發展
第四節 民族器樂的發展
第二章 西洋音樂的傳入與學堂樂歌的發展
第一節 西洋音樂文化的傳入
一、基督教宗教音樂的傳入
二、新式軍樂的建立和發展
三、早期新式軍歌的發展
第二節 學堂樂歌的產生與發展
一、中國早期新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概況
二、學堂樂歌的基本內容
三、學堂樂歌的藝術形式
第三節 學堂樂歌時期代表性音樂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忿
一、沈心工及其歌曲
二、李叔同及其歌曲
三、曾志忿的音樂活動
第三章 本世紀以來我國傳統音樂的新發展
第一節 城市民歌(小調歌曲)的發展
第二節 說唱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戲曲音樂的發展
第四節 民族器樂的發展
第四章 中國近代新音樂文化的初期建設(上)
第一節 新型音樂社團的建立及城市音樂活動
一、新型民樂、戲曲社團的建立
二、新型的教育和學術性的音樂社團
三、20世紀20年代在主要城市的演出活動
第二節 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一般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早期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20世紀20年代的音樂思想、音樂理論研究與音樂學家王光祈
一、關於如何建設我國新音樂文化的不同認識
二、初期的音樂理論研究
三、王光祈及其音樂理論研究
第五章 中國近代新音樂文化的初期建設(下)
第一節 新型的歌曲創作及其代表性音樂家蕭友梅、趙元任等
一、這時期中國歌曲創作概述
二、蕭友梅及其音樂創作
三、趙元任及其音樂創作
第二節 黎錦暉的兒童歌舞音樂與劉天華的民族器樂
一、黎錦暉及其創作
二、其他兒童歌舞劇創作
三、劉天華及其音樂創作
第六章 工農革命歌曲和根據地的音樂
第一節 工農運動中的革命歌曲
第二節 根據地的革命音樂
第七章 20世紀30年代城市音樂生活
、音樂教育,及黃自等人的音樂創作
第一節 20世紀30年代城市音樂生活概貌
一、群眾文化生活和新音樂活動的開始走向初步繁榮
二、中外專業音樂家的音樂表演活動
第二節 音樂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一、普通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
三、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
四、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簡稱「國立音專」)
第三節 20世紀30年代音樂思想、音樂理論研究與青主等
一、20世紀30年代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研究概述
二、青主及其音樂研究和理論批評
三、豐子愷的音樂著述
第四節 黃自等音樂家及其創作
一、黃自及其創作
二、其他學院音樂家及其創作
第八章 「左翼音樂運動」及聶耳
、呂驥等人的音樂創作
第一節 左翼音樂運動的開展
第二節 聶耳及其音樂創作
第三節 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及張曙、任光、麥新、呂驥等人的音樂創作
一、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
二、呂驥、張曙、任光等人的音樂創作
第九章 抗日戰爭初期的音樂創作
及作曲家賀率汀等
第一節 抗日戰爭初期的音樂活動和創作
第二節 賀率汀及其音樂創作
第十章 冼星海及其音樂創作
第一節 冼星海的生平及創作道路
第二節 冼星海的音的淪陷區樂創作
第十一章 淪陷區音樂生活及江文音樂創作
第一節 淪陷區的音樂生活
第二節 江文也及其音樂創作
第十二章 國統區的音樂生活、音樂創作
第一節 20世紀40年代國統區音樂生活的概貌
第二節 在堅持抗戰和爭取民主的斗爭中的音樂創作
第三節 馬思聰及其音樂創作
第四節 譚小麟等人的音樂創作
第十三章 抗日民主根據音樂生活及音樂創作
第一節 根據地與解放區的音樂生活概貌
第二節 根據地與解放區的音樂創作
第三節 新秧歌運動及秧歌劇的發展
第四節 新歌劇的發展
⑥ 試述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發展概況
蕭友梅(1884~1940),中國音樂教育家,作曲家。
⑦ 學堂樂歌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有何重大歷史文化意義
樂歌內容,主要反映的是國人救亡圖存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在一些廣為流傳的深受歡迎的樂歌中,富國強兵抵禦外辱的題材居首要位置。這類作品,通常以感慨激昂的歌詞大調性的曲調和進行曲風格,表現國民的覺醒和奮發精神
1在樂歌的影響下,培養出中國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人才,從而為中國普通教育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師資力量;
2通過學堂樂歌活動,展示出音樂教育的 社會功能,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逐步確立音樂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過樂歌課,把西歐音樂理論基本知識以及音樂會演出形式介紹給國人,提高音樂修養,活躍音樂生活;
4樂歌活動中出現的「集體唱歌」這一新的音樂表現形式,對中國的「五四」以後,特別是三十年代群眾歌曲體裁的形成及群眾歌詠活動的開展,積累了一定經驗;
總之,樂歌活動在我國學校音樂啟蒙教育方面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實踐成果,為「五四」以後中國現代新音樂文化深入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中國現代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鋪墊了最初的基石。
⑧ 求!急需!中國近現代音樂史 汪毓和(第三次修訂版) 課後復習重點答案
建議你閱讀汪毓和先生的另一本著作,該著作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版)的濃縮版,對考研和普通考試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