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代留學日本的中國名人
很多很多,比如嚴復、蔡鍔、戴季陶、蔣百里、蔣中正、周樹人,還有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⑵ 中國都有哪些名人曾經留學日本
1.周恩來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17年-1919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
2.郭沫若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1949年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
3.李大釗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4.陳獨秀
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早稻田大學。
5.王國維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900年春,王國維為參加出洋考試及安排赴日留學事奔波,在羅振玉的資助及藤田、田崗兩位日本教師的幫助下,於1900年12月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⑶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音樂家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
本世紀中國學堂樂歌著名作者,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一個進士、鹽商家庭,自幼聰穎,少年時便以詩畫、篆刻聞名。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1910年就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科學校,研習美術、音樂,在此期間與歐陽予倩等人創立我國最早的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並成為名噪一時的《茶花女軼事》、《黑奴籲天錄》的主角。190 6年春,以個人之力編輯出版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一生經歷傳奇,集新舊文化為一身。創編歌曲達70多首,對後世影響甚巨。
2.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紀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廣東中山人。1912年赴德國學習音樂,以論文《中國17世紀前管弦樂隊之歷史研究》獲哲學博士。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於上海創辦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上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即後來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先驅,在創辦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方面功不可沒。
3.黎錦輝(1891年--1967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創作兒童歌舞音樂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湖南湘潭人,曾創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中華歌舞劇團」等音樂團體。追隨五四運動精神,熱衷於改革普通音樂教育和推廣國語,作品極好地繼承了學堂樂歌的優秀傳統,反映出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的精神。其劇作廣泛傳唱全國,收入當時中小學音樂教科書,影響甚巨。
4.王光祈(1892年--1936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音樂歷史中音樂學研究領域先驅。四川溫江人,自幼受到較深的封建文化熏陶。1927年入柏林大學主攻音樂學。研究范圍寬泛,傳世17 種論著。不僅是當時東亞最早實踐比較音樂學研究方法並提出頗具開創性見解的學者,更是中國近代音樂歷史上第一個以外文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音樂的音樂學家。
5.梅蘭芳(1894年--1961年)
本世紀最富盛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原籍江蘇,生於北京。承其家傳,9歲學戲,14歲搭喜連成科班。嗓音圓潤,唱腔柔婉,身段優美,表演細致,享譽全國。先後排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在擴大京劇藝術的表現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繼王瑤卿後,以長期舞台實踐為基礎,將青衣、花旦、刀馬旦融為一體,鞏固並發展了「花衫」 這一行當。中年形成雍容華貴的「梅派」藝術?影響深遠。
6.劉天華(1895年--1932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器樂大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開始接觸西洋管樂。1914年執教家鄉中學過程中先後隨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等人學習二胡、琵琶;之後悉心研習多種民族樂器,記錄整理民間樂譜,並進入音樂創作領域。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之後兼任於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機構。曾以五線譜准確記錄梅蘭芳唱腔,並收集珍貴民間樂譜數種,為當時民間音樂創作教學領域最活躍者。
7.賀綠汀(1903年--1999年)
本世紀抗日救亡運動專業音樂創作代表人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19 34年,學生時代的他即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獲「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頭獎和名譽二等獎,其中《牧童短笛》較早地將中國旋律和西洋復調手法進行了成功結合,令世人矚目。1934年至1938年間,曾為16部電影配樂,其中一些歌曲如《天涯歌女》等廣為流傳。
8.黃自(1904年--1938年)
本世紀上半葉專業音樂創作的代表,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川沙人。1916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始學音樂。 1924年赴美留學,主攻心理學,兼攻音樂。1929年回國執教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以嚴謹高質量著稱,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作曲家,在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功不可沒。清唱劇《長恨歌》為我國現代音樂史第一部該類體裁的作品,音樂會序曲重詞是第一部在國外受到好評的交響性管弦樂曲。
9.聶耳(1912年--1935年)
本世紀「左翼音樂運動」的旗手,國歌曲作者,作曲家,雲南玉溪人。自幼喜愛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左翼聯盟」主要成員。在不到三年的創作生涯中,為後輩留下了一批寶貴的財富。他的創作主要集中在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領域,前者以《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為最重要,後者則以《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為最突出。他是我國現代音樂發展史中第一個准確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10.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
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後師從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作頗受好評的《風》、《遊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百首。
11.馬思聰(1912年--1987年)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廣東海豐人。1923年赴法留學,於巴黎從奧博德菲爾學習小提琴,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布舍里小提琴班。建國後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等職,「文革」中受迫害,1966年11月移居美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他不僅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中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小提琴音樂的基礎。
12.王洛賓(1913年--1996年)
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間音樂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西,1938年7月到蘭州,在當地開展抗日歌詠活動。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新疆。在甘肅、新疆等地廣泛接觸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記錄並譯配了大量維吾爾、哈薩克族民歌,如《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由於其深入持久地紮根西北,成為開發我國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寶庫的先驅。
13.朱踐耳(1922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出生於天津,讀書於上海,課余隨錢仁康學習和聲並自學鋼琴。1955年留學蘇聯,師從謝 ·巴拉薩年,1960年回國。創作力旺盛,體裁多樣,與羅中釒容並稱「南朱北羅」之稱。歌曲《敲碎你的腦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曾唱遍大江南北。大量作品如民樂合奏《翻身的日子》、《敘事詩「思凡」》、管弦樂《節日序曲》等風格獨特,語言多變,在交響音樂中擅長將歐洲傳統技法、西方現代技法和中國民族風格三者融匯之,音響效果獨特,別具一格。
14.羅中(1924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四川三台人。1947年以筆名普薩創作了首部作品《山那邊呦好地方》,大獲成功,從此逐漸全心轉向作曲。他的創作風格多樣,主要集中在交響音樂領域,通過各種不同題材和體裁形式的融合,在借鑒西洋傳統技法和某些現代技法並使之民族化的方面進行了有益而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主要創作有合唱《十里長街送總理》以及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等。
15.周廣仁(1928年--)
本世紀中國著名女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原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德國漢諾威,1935年回國。1955年隨中央音樂學院蘇聯鋼琴家塔圖良進修,1956 年在第一屆舒曼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在其努力和倡導下,19 83年9月成立以社會廣大青少年為對象的星海青少年鋼琴學校。短短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鋼琴教育的普及發展方興未艾,她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之母」。
16.王酩(1934年--1997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輕音樂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上海人。1964年到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對中國輕音樂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為電影《小花》、《櫻》、《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知音》、《紅衣少女》等影片配樂,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樂榮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大量電影、電視劇插曲家喻戶曉,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等。
17.施光南(1940年--1990年)
著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以歌曲創作影響廣泛,70年代初即寫有《最美的贊歌獻給黨》、《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眾歌曲,1976年後創作了《周總理,你在哪裡》、《祝酒歌》等著名作品。1978年後到北京中央樂團,寫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膾炙人口的集群眾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歌曲。同時,留有著名歌劇《傷逝》。
18.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
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成員由劇本執筆賀敬之、丁毅,作曲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人組成。該劇在新秧歌運動和秧歌劇創作的豐富經驗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了外國歌劇的某些特點,大膽進行新的創造。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為成熟的大型新歌劇,具有劃時代意義。
19.譚盾(1957年--)
中國當代作曲家,80年代以來新潮音樂創作領域的代表人物。在學期間即已創作大量體裁的作品,並頻頻獲獎,如交響曲《離騷》等。作品技法富於探索性,風格新穎。1983年--1985年風格發生明顯改變,從純真、質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當代人的情感出發,創作出《弦樂隊慢板》等作品。是目前國際樂壇最活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之一。
20.崔健(1961年--) 聽歌
中國搖滾樂第一人,80年代中國流行歌壇的代表,第一個被國際搖滾樂壇承認的中國搖滾歌手。他很早便涉足音樂領域,14歲隨其父學習小號,1981 年加入北京交響樂團達7年之久。1985年聽到英國威猛樂隊的訪華演出,受到很大震動。1986年,第一次聽到甲殼蟲樂隊的唱片,同年,隨著《一無所有》在工人體育館演出後,一發不可收拾,自組樂隊,問鼎中國搖滾歌壇。之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系列以及而後的《讓我睡個好覺》等,可謂代表了當時中國搖滾樂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後來各路搖滾樂隊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com www.fxue.cn
⑷ 為什麼中國近代的偉人喜歡去日本留學這與中國現代的人們喜歡去日本有什麼聯系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史學界界定的近代指的是1840(第一次鴉片戰爭)-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年這段期間,從中國社會形態上來說,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的結束。這段時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兩半時期」。
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加之當時中國的改革維新思潮空前的高漲,第二年清朝政府派出了首批東渡日本的留學生,從此拉開了中國人留學日本的序幕。
有很多留學日本的名人,如李大釗、郭沫若、周恩來、魯迅、蔣介石、陳獨秀、周作人、郁達夫、王國維、董必武等,它們都在充分學習日本文化的基礎之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造當初落後貧困的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翻開中國近代史,留日學生時不時地從字里行間跳出來。
現代的日本留學風潮,總結下來大概以下幾點的內容:
日本性價比相對要高,留學的費用也很低廉,十萬人民幣對於小康家庭來說不會是太大的負擔。而且國公立大學經常會有學費的減免,生活費也相對於其他留學國家性價比高。
地理位置優勢,都是亞洲國家,氣候、生活習慣很好適應。日本到中國飛機只要幾個小時,時差小,氣候和我國東北地區相似,而且日本也是發達國家,對於不放心子女去地球另外一端的家長來說,日本是一個最優的選擇。
文化相似性,日本的文化有一部分和中國有相似性,包括語言(文字)和飲食習慣,更讓留學生有親切感。
日本治安相對安全。禮儀性高,惡性事件較少。去留學的話對於人身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日本是一個很好的融合了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地方,在日本你能感受日本傳統文化的魅力,甚至能找到失傳的中國文化。又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日本聚集,你也可以感受西方的先進文化和知識。這也是近代至今很多留學生願意去日本留學的主要原因。
⑸ 中國近現代史上,曾在日本有過留學、工作、生活經歷的名人有哪些
魯迅、郁達夫
⑹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青年赴日本留學的背景
洋務運動時期,由於中國政治形勢的變化、有識之士的積極倡導、培養外交人才和加強海內防的需要,以及"中體西容用"理論的指導等,洋務派向美、英、法、德等國派出了留學生,開始了近代中國留學生派遣制度實踐之先河。雖然此制度的封建屬性還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觀上卻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⑺ 中國近現代音樂家的故事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
本世紀中國學堂樂歌著名作者,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一個進士、鹽商家庭,自幼聰穎,少年時便以詩畫、篆刻聞名。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1910年就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科學校,研習美術、音樂,在此期間與歐陽予倩等人創立我國最早的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並成為名噪一時的《茶花女軼事》、《黑奴籲天錄》的主角。190 6年春,以個人之力編輯出版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一生經歷傳奇,集新舊文化為一身。創編歌曲達70多首,對後世影響甚巨。
2.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紀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廣東中山人。1912年赴德國學習音樂,以論文《中國17世紀前管弦樂隊之歷史研究》獲哲學博士。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於上海創辦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上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即後來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先驅,在創辦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方面功不可沒。
3.黎錦輝(1891年--1967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創作兒童歌舞音樂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湖南湘潭人,曾創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中華歌舞劇團」等音樂團體。追隨五四運動精神,熱衷於改革普通音樂教育和推廣國語,作品極好地繼承了學堂樂歌的優秀傳統,反映出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的精神。其劇作廣泛傳唱全國,收入當時中小學音樂教科書,影響甚巨。
4.王光祈(1892年--1936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音樂歷史中音樂學研究領域先驅。四川溫江人,自幼受到較深的封建文化熏陶。1927年入柏林大學主攻音樂學。研究范圍寬泛,傳世17 種論著。不僅是當時東亞最早實踐比較音樂學研究方法並提出頗具開創性見解的學者,更是中國近代音樂歷史上第一個以外文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音樂的音樂學家。
5.梅蘭芳(1894年--1961年)
本世紀最富盛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原籍江蘇,生於北京。承其家傳,9歲學戲,14歲搭喜連成科班。嗓音圓潤,唱腔柔婉,身段優美,表演細致,享譽全國。先後排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在擴大京劇藝術的表現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繼王瑤卿後,以長期舞台實踐為基礎,將青衣、花旦、刀馬旦融為一體,鞏固並發展了「花衫」 這一行當。中年形成雍容華貴的「梅派」藝術?影響深遠。
6.劉天華(1895年--1932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器樂大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開始接觸西洋管樂。1914年執教家鄉中學過程中先後隨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等人學習二胡、琵琶;之後悉心研習多種民族樂器,記錄整理民間樂譜,並進入音樂創作領域。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之後兼任於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機構。曾以五線譜准確記錄梅蘭芳唱腔,並收集珍貴民間樂譜數種,為當時民間音樂創作教學領域最活躍者。
7.賀綠汀(1903年--1999年)
本世紀抗日救亡運動專業音樂創作代表人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19 34年,學生時代的他即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獲「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頭獎和名譽二等獎,其中《牧童短笛》較早地將中國旋律和西洋復調手法進行了成功結合,令世人矚目。1934年至1938年間,曾為16部電影配樂,其中一些歌曲如《天涯歌女》等廣為流傳。
8.黃自(1904年--1938年)
本世紀上半葉專業音樂創作的代表,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川沙人。1916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始學音樂。 1924年赴美留學,主攻心理學,兼攻音樂。1929年回國執教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以嚴謹高質量著稱,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作曲家,在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功不可沒。清唱劇《長恨歌》為我國現代音樂史第一部該類體裁的作品,音樂會序曲重詞是第一部在國外受到好評的交響性管弦樂曲。
9.聶耳(1912年--1935年)
本世紀「左翼音樂運動」的旗手,國歌曲作者,作曲家,雲南玉溪人。自幼喜愛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左翼聯盟」主要成員。在不到三年的創作生涯中,為後輩留下了一批寶貴的財富。他的創作主要集中在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領域,前者以《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為最重要,後者則以《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為最突出。他是我國現代音樂發展史中第一個准確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10.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
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後師從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作頗受好評的《風》、《遊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百首。
11.馬思聰(1912年--1987年)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廣東海豐人。1923年赴法留學,於巴黎從奧博德菲爾學習小提琴,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布舍里小提琴班。建國後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等職,「文革」中受迫害,1966年11月移居美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他不僅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中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小提琴音樂的基礎。
12.王洛賓(1913年--1996年)
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間音樂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西,1938年7月到蘭州,在當地開展抗日歌詠活動。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新疆。在甘肅、新疆等地廣泛接觸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記錄並譯配了大量維吾爾、哈薩克族民歌,如《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由於其深入持久地紮根西北,成為開發我國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寶庫的先驅。
13.朱踐耳(1922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出生於天津,讀書於上海,課余隨錢仁康學習和聲並自學鋼琴。1955年留學蘇聯,師從謝 ·巴拉薩年,1960年回國。創作力旺盛,體裁多樣,與羅中釒容並稱「南朱北羅」之稱。歌曲《敲碎你的腦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曾唱遍大江南北。大量作品如民樂合奏《翻身的日子》、《敘事詩「思凡」》、管弦樂《節日序曲》等風格獨特,語言多變,在交響音樂中擅長將歐洲傳統技法、西方現代技法和中國民族風格三者融匯之,音響效果獨特,別具一格。
14.羅中(1924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四川三台人。1947年以筆名普薩創作了首部作品《山那邊呦好地方》,大獲成功,從此逐漸全心轉向作曲。他的創作風格多樣,主要集中在交響音樂領域,通過各種不同題材和體裁形式的融合,在借鑒西洋傳統技法和某些現代技法並使之民族化的方面進行了有益而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主要創作有合唱《十里長街送總理》以及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等。
15.周廣仁(1928年--)
本世紀中國著名女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原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德國漢諾威,1935年回國。1955年隨中央音樂學院蘇聯鋼琴家塔圖良進修,1956 年在第一屆舒曼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在其努力和倡導下,19 83年9月成立以社會廣大青少年為對象的星海青少年鋼琴學校。短短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鋼琴教育的普及發展方興未艾,她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之母」。
16.王酩(1934年--1997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輕音樂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上海人。1964年到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對中國輕音樂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為電影《小花》、《櫻》、《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知音》、《紅衣少女》等影片配樂,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樂榮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大量電影、電視劇插曲家喻戶曉,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等。
17.施光南(1940年--1990年)
著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以歌曲創作影響廣泛,70年代初即寫有《最美的贊歌獻給黨》、《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眾歌曲,1976年後創作了《周總理,你在哪裡》、《祝酒歌》等著名作品。1978年後到北京中央樂團,寫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膾炙人口的集群眾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歌曲。同時,留有著名歌劇《傷逝》。
18.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
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成員由劇本執筆賀敬之、丁毅,作曲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人組成。該劇在新秧歌運動和秧歌劇創作的豐富經驗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了外國歌劇的某些特點,大膽進行新的創造。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為成熟的大型新歌劇,具有劃時代意義。
19.譚盾(1957年--)
中國當代作曲家,80年代以來新潮音樂創作領域的代表人物。在學期間即已創作大量體裁的作品,並頻頻獲獎,如交響曲《離騷》等。作品技法富於探索性,風格新穎。1983年--1985年風格發生明顯改變,從純真、質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當代人的情感出發,創作出《弦樂隊慢板》等作品。是目前國際樂壇最活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之一。
20.崔健(1961年--)
中國搖滾樂第一人,80年代中國流行歌壇的代表,第一個被國際搖滾樂壇承認的中國搖滾歌手。他很早便涉足音樂領域,14歲隨其父學習小號,1981 年加入北京交響樂團達7年之久。1985年聽到英國威猛樂隊的訪華演出,受到很大震動。1986年,第一次聽到甲殼蟲樂隊的唱片,同年,隨著《一無所有》在工人體育館演出後,一發不可收拾,自組樂隊,問鼎中國搖滾歌壇。之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系列以及而後的《讓我睡個好覺》等,可謂代表了當時中國搖滾樂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後來各路搖滾樂隊產生重大影響。
⑻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音樂家
1,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⑼ 中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是哪幾位
中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有蕭友梅、劉天華、賀綠汀、馬思聰、谷建芬、王立平、譚盾、徐沛東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蕭友梅
蕭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名雪明。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音樂理論家、作曲家。1884年1月7日生於廣東中山,1940年12月31日卒於上海。蕭友梅是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專業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2、劉天華
劉天華(1895年~1932年),中國現代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1895年生於江蘇江陰澄江鎮西橫街。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為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小提琴的技法和西洋器樂的創作手法,並融合琵琶、古琴的演奏技巧,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力,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
3、賀綠汀
賀綠汀(1903年~1999年),原名賀楷,湖南邵陽人。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
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4、馬思聰
馬思聰(1912年~1987年),廣東海豐人。中國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影響力最大,其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1987年5月20日於美國費城逝世。
5、王立平
王立平,男,1941年8月5日出生,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16年。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愛好音樂、文學、攝影;主要作品有:《潛海姑娘》、《鴿子》、《海港之歌》等。
6、譚盾
譚盾,1957年8月出生於湖南長沙茅沖,中國音樂人、作曲、指揮。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
1979年,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1983年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